乾隆命令刘墉跳河自杀,刘墉半柱香后回来对乾隆说了句话,乾隆立即改变主意,为什么?:刘墉,是百姓口中的平民宰相,一身罗锅背在身上,曾经被和珅取笑,结果被
刘墉,是百姓口中的平民宰相,一身罗锅背在身上,曾经被和珅取笑,结果被一句“胸藏治国方略,背负万卷诗书”噎个半死。乾隆也喜欢这两个臣子斗嘴,自个儿也常常参与进去,帮和珅出气,顺带给点刘墉点颜色看看,别把皇上不当领导,我这个皇帝也是个风流倜傥,诗书五经略懂的大才子好不?所以有一天,乾隆就命刘墉跳河了。
1、
三人出游,和珅一路嘀嘀咕咕,眼神儿瞄着刘罗锅跟个小媳妇似的,乾隆就觉得奇怪问道:“和二,你这是做啥子呢?”
和珅说:“刘大人学识渊博,就是有点小气!”
刘罗锅看了一眼和珅说:“我小气又怎么了?又不上你家端碗吃饭!”
乾隆好奇问道:“刘墉怎么就小气了?”
“皇上您想呀,咱三人一起出行,没有千回也有百回了吧?这刘大人一到结帐就上厕所,一到喝茶就买单,饭钱都是我掏,这不是小气是什么?”
乾隆一思索,还真是的,自己这个皇帝都掏过几次银子,这刘罗锅还真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朝和珅使了个颜色。
“刘大人,今儿你请了呗?”和珅有气没力地说。
看来今儿是脱不了身,刘墉大手一挥说:“走,满盛楼!我请!”
和珅赶紧上前搂着刘墉袖子一阵搜查,口里还嚷嚷:“你带银子了吗?”
刘墉推开和珅说:“两个大男人拉拉扯扯成何体统,放开肚子吃,扶墙出来都行。”
随手掏出几十张千两银票,在手上拍的啪啪响,然后带头走得那个是威武潇洒。
“皇上,这罗锅怎不驼了?”和珅很纳闷。
乾隆一看,咦,还真是,因为长期伏案读书写字,刘墉背就有点驼了,如今意气风发还真直了不少,看来男人呀,兜兜里有钱,腰板才能挺得直!
2、
和珅一上桌,先点了八个海鲜,乾隆呢,也不客气点了一堆补品,主要前晚吃火锅闹了肚子,得去下虚火补补身子。刘墉破天荒点了个“天下一统”,说白了就是十二禽兽舌头大杂烩。
三人酒尽余欢,刘墉起身上厕所,却被和珅按住了。
“咋?又想跑?皇上,你看这刘大人又想跑人了!”
“跑个屁,银票你先拿着。”刘墉顺手把银票塞给和珅,然后哼着小曲去上厕所。
和珅数了数,居然有五万两,对着乾隆说:“这刘大人呀,还真省,这都省出五万两了。”
乾隆不动声色的“唔”了一声,眼中冒出一道凶光。
这时店掌柜跑了上来,拿了一壶好酒,赶紧给乾隆、和珅满上,才对和珅说道:“您大驾光临,怎不知会小的一声,您看您日理国事,这腰都瘦了。和大人呢,您健康才是百姓的福气,真要病了,咱老百姓肯定也不答应啊,和大人还请你多保重,这顿我请了,来来来,走一个,小老儿先干为敬!”
和珅一看,开心了,这店掌柜会说话,在乾隆面前有了面子。于是很爽快的说:“老人家,都是皇上的功劳,这顿饭啊,吃的舒心,钱分文不能少的,你不收就是看我不起!”
店掌柜摆手拒绝,和珅硬是塞了一张银票结账。
刘墉这时走过来,向和珅要银票,仔细数了又数,又向和珅摊开了手。
“和大人,这数目不对呀?我给的可不是这数!”
店掌柜看看手中的银票,又把目光投向和珅。
和珅赶紧掏出一张千两银票,一脸肉疼的说:“我说刘大人,过个手而已,至于这么小气吗?”
“和大人英明!”刘墉收回银票,拍拍店掌柜的肩膀:“下去吧,不用找了,和大人有钱!”
店掌柜千恩万谢走了,然后三人一路扶墙走了出去,和珅这才明白上了刘墉的当。
3、
三人走到河边,歇息。
和珅眉眼儿一转,就对乾隆说:“刘大人作为内阁大学士,肯定对三纲五常很熟悉的,不妨考较一下,皇上,闲着也是闲着,是吧?”顺带给乾隆使了个颜色。
乾隆呵呵一笑,还在为五万两闹心,就对刘墉说:“刘爱卿,就当凑个趣,说来听听,哪三纲?”
刘墉张口就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和珅在旁边说:“啥意思呢?”
刘墉叹息了一声,说道:“和大人呢,钱多也要多读书呀!君为臣纲就是说君为主、臣为从,做臣子的都要听从君王的意见。”
乾隆说:“哦,你都听我的?不管对错?比如我要你去死呢?”
旁边和珅扑通一声跪下了,把乾隆、刘墉吓了一大跳,和珅口中大呼:“谢主隆恩!”
乾隆一听,纳闷了说道:“我说啥了?”
和珅喜笑颜开说:“皇上要刘墉去死,君无戏言,刘大人赶紧去死吧!”
乾隆这才明白和珅的坑在这里呢,于是也想看看刘墉怎么办,就说道:“刘爱卿,这儿有河,要不你就跳河死吧,我俩给你做个见证!”
刘墉拿出银票,递给和珅道:“这是维修内阁的拨款,我死了也用不上了,皇上、和大人,我去死了。”
说完,转身就走。
4、
刘墉跑回家,吩咐夫人准备洗澡水,舒舒服服洗了个澡,去去酒气。
夫人在旁边问:“相公,你咋上朝跑回家了呢?”
“都是和珅使坏,搞出什么三纲,皇上命我跳河自杀呢!”
夫人一听吓坏了:“这可咋办,皇上金口玉言,要不我找爹去说说情?”
“夫人莫怕,为夫早有对策,让他俩多等会,晒晒太阳,不急不急!”刘墉答道。
“不急啊?可是我急,相公,要不打个尖吧?你看我这肚子还没见影儿,我这什么时候才有孩儿?”夫人倒是比较急,没个孩子心底不踏实。
刘墉这下真急了说:“夫人啊,这事急不得,你看我脸,肾都亏在脸上了,明天,明天吧!”
刘墉赶紧把旧衣穿戴整齐,吩咐夫人又当头淋了一盆水,这才匆忙跑去见皇上,这时的步子比回来时狼狈多了。
夫人站在门口的身影很孤单,眼神很哀怨,刘墉跑出几十步还听到一声叹息。
5、
乾隆正摇着扇子,额上一层层汗珠,看见刘墉回来,站起来就是一声大喝:“刘墉,你还敢回来?”
和珅一旁痛不欲生的说:“皇上,这刘墉大逆不道,抗旨不遵,该定死罪!”
刘墉鄙视了和珅一眼,说道:“皇上,不是我不死,你看我这身,湿漉漉的,刚才河里爬起来,有个人让我给你捎句话。\"
“啥话?”乾隆也觉得有点意思了。
“我跳到河里,眼睛一闭,哪知道到了一个地方。我睁眼一看,我的天呀!”刘墉摇了摇头,很是唏嘘。
“见到什么了?”和珅都觉得来了兴趣。
“我看见屈原、楚怀王、龙王在打麻将,我以为三缺一,也好有几个伴,这在水下也不寂寞。哪知道他们玩的是四川麻将“血战到底”,不怎么欢迎我,我加入反而使他们玩的不痛快,屈原就让我给你捎个话。”
“什么话?”乾隆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我当初投江是楚怀王昏庸无能,刚愎自用,导致国破家亡,我不忍江山涂炭,便将自己沉江,不再看一眼让我绝望的红尘世间。你要跳河,你去问问你的君王,他是个昏君吗?如果是,欢迎再来,就是麻将要换个玩法。”
旁边楚怀王也叹息了一声:“也帮我问一句,他还要江山吗?”
刘墉一脸正气的问:“皇上,你是昏君吗?皇上,你还要江山吗?”
乾隆一听,这话还说个屁啊,都扯上屈原、楚怀王了,自己再为难刘墉,岂不是要做昏庸无能的楚怀王,被千世万代谩骂。因此只能假笑一声说道:“朕自然不是昏君,虽比不上始皇大帝的伟绩,也比不上皇祖父的丰功,但自认使得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盛世得以延续,人们得以富足,和珅啊,你觉得朕是昏君吗?”
和珅也觉得这刘墉太可恶,只好勉强笑道:“皇上自然是大大的明君,谁敢说昏君我就给谁急!”
乾隆、和珅都被刘墉这话气得不轻,明知道刘墉瞎扯却只能当真,谁敢把自己跟昏君拉上关系,这老百姓的口水还不得把人淹死,那时就不是刘墉投河,而是自己找死了。刘墉完全凭着机智又将了和珅一军,让和珅心服口服又完败一次。
刘墉出生于1720年,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也仅凭自己的智慧就做到了宰相这个官位,极为的了不起,但由于刘墉生平特别的喜爱读书,比较擅长舞文弄墨,所以老百姓们都喜欢叫他“浓墨宰相”。
自从31岁那年,刘墉中了进士之后,他便成为了“天子门生”,乾隆皇帝因为看重他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便将这个“门生”一直留在了自己身边,并且给了他一个可以和和珅比肩的身份。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电视剧当中,那些关系比较亲密的君臣经常会在一起互相斗智。他们时不时就会弄出一些诙谐幽默的段子,令观众们看了之后捧腹大笑。
而“乾隆命刘墉跳河”的这件事,也在电视剧里出现过的一个段子,当时是这样描述的。
一次早朝的时候,乾隆皇帝忽然想要和刘墉来斗智,于是便互相比起诗作来,可要知道,乾隆皇帝最出名的就是他在诗作上面的水平了,他不仅没有丝毫这方面的天赋,写出来的诗也相当于小学生的水平。就凭这种实力乾隆皇帝肯定是干不过刘墉,所以很快他就输了。
可乾隆皇帝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一首诗,竟然就这么轻描淡写的被刘墉给比过了,就气不打一出来。虽然说这还是刘墉故意放水的缘故,要不然只怕是乾隆皇帝会输得更惨。但不管怎样,乾隆皇帝心中就是很不服,他一心觉得自己贵为九五至尊,肯定没有那么弱,轻易的就被人给比下去,于是乾隆皇帝便又开始去想别的办法,想要让自己扳回一局。
但是想了半天之后,还是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来,于是便吩咐和珅来为自己想想办法。和珅听后眼珠子一转学,很快便想出来一个很阴损的办法出来,那就是“乾隆让刘墉跳河自杀”。
乾隆听到这个办法后,倒是并没有觉得有哪里不妥,他是一个心高气傲的皇帝,他才不允许有人会超过自己呢,于是便又叫回了刘墉。当时的乾隆是这么说的,他先是问刘墉:“刘爱卿,你已经读过了这么多书了,想必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的关系也有所了解。我对其中的几句话不是很明白,你来给我解释一下。”
刘墉这时候知道乾隆要出计了,但是他却并没有感觉到丝毫的慌乱,只是平静的问道:“皇上所指的是哪两句?”。
乾隆皇帝想了想,上前走了几步缓缓道:“父叫子亡,子不亡;君叫臣死,臣不死。说实话,这两句诗听起来倒是挺文雅的,但是我却怎么也搞不明白他的意思。”
刘墉想了想,如实回答道:“这两句话的意思很简单,父叫子亡,子不亡,是为不孝。君叫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意指不孝不忠耳。”
乾隆听后立马做出一副受教的样子,然后又板着一个脸对刘墉说:“既然如此,那我是君你是臣,现在我想让你死,你不听我的就是不忠之人了。”
刘墉听到乾隆皇帝的这句话后,立马脸色就变了,他知道乾隆皇帝输了自己一局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但是没有想到他居然会让自己去死。就在刘墉变脸的时候,他忽然又看到了站着一旁坏笑的和珅,这一下子他瞬间什么都明白了。
于是便自信一笑,转身就朝着门口走去,只不过还没走两分钟,他突然又折回来了。乾隆皇帝问“你怎么又回来了?”
刘墉听后,当即就解释道:“皇上还没有告诉臣,臣的死法呢。”乾隆想都没有想,大手一挥就说道:“城外不是有个护城河么?你跳下去不就完了,快去吧”。
刘墉听了点点头,也没有反对转身就朝外面走去,可大约过了半柱香之后,他竟又折了回来。乾隆问道:“你这是干嘛,不是让你去跳河么?”
谁知刘墉听后却是忽然感叹了起来:“我到了护城河之后,忽然就想到了屈原,曾经屈原跳河是因为君主太昏庸了,可我的君主明明是一个明君啊,我怎可像他一样就这么跳河呢?”一番说词听得乾隆哑口无言,立马改变主意不让他跳河了。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刘墉(1720~1805)是乾隆时期的内阁学士,书法家,人称“浓墨宰相”。
刘墉是乾隆十六年中的进士,那一年他31岁。进士又称为“天子门生”,由于刘墉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因此很受乾隆的赏识,于是乾隆就把这个“门生”留在了身边,从此他与和珅成了皇上身边的红人。
我们从电视剧中可以看到君臣之间经常斗智,诙谐幽默的段子令人捧腹大笑。“乾隆命刘墉跳河”这件事就是其中的段子,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刘墉虽然妙笔生花写就一手锦绣文章,但长得其貌不扬,并且是个罗锅。
有一天乾隆有心要调侃他一下,看看他的反应能力。眼珠一转,拿起笔来写了一首诗:“人生残疾是前缘,口在胸膛耳垂肩,仰面难得见日月,侧身才可见青天。卧似心字缺三点,立如弯弓少一弦。死后装殓省棺椁,笼屉之内好长眠。”
乾隆写罢,故意一本正经的大声说道:“刘罗锅接旨”,乾隆把写好的诗交给刘墉。刘墉不明就里,急忙跪下口中说道:“臣接旨”。
等刘墉接过诗一看蒙圈了,心想,这分明是皇上挖苦我是个罗锅。既然如此,我就不客气了,刘墉提笔也写了一首诗,然后交给了皇上。
乾隆一看,刘墉的诗是这样写的:“驼生脊背可存粮,人长驼背智谋广。文韬伴君定国策,武略戍边保家邦。臣虽不才知恩遇,承蒙万岁赐封赏。别看罗锅字不多,每年白银两万两。”
说实话这首诗不卑不亢,柔中带刚把皇上挖苦自己的话怼了回去,不仅如此,刘墉还白得了两万两白银。
原来按照清朝的规矩,凡是皇帝赐封了名号的官员,吏部每年要给2万两的赏银。
乾隆是一个心高气傲的皇帝,不容许别人超过自己,这一点和珅最了解。
乾隆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每次都让和珅和刘墉一同写诗作赋,和珅每次都故意写错一个地方,目的就是让乾隆为他纠错,这样一来就显得乾隆比别人高一筹。
和珅善于察言观色,深得乾隆的喜欢,为了乾隆斗过刘墉,和珅为乾隆出了这个让“刘墉跳河”的主意。
等到第二天散朝后,大殿里只留下了乾隆、刘墉与和珅三人。
乾隆依照和珅的主意对刘墉说:“刘爱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的关系解释有这样几句话我不太明白”。
刘墉说,“皇上哪句不明白”?
乾隆马上说。:“父叫子亡,子不亡”谓之何如?刘墉说:“此子不孝也”。
乾隆又问:“君叫臣死,臣不死”谓之何如?刘墉答道:“此臣不忠也”。
乾隆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说:“既然如此,我是君,你是臣,你必须听我的,刘爱卿,你去死吧”。
刘墉心中暗暗叫苦,原来皇上在这挖了坑,一抬头看到和珅抿嘴偷乐,心中明白是他搞的鬼,狠狠瞪了他一眼,和珅就当没看见。
刘墉愁眉苦脸站起身来往外走,走到门口回来了。
乾隆问“怎么回来了?”刘墉说“皇上还没说我怎么个死法呢?”乾隆想了想说,“你去跳河自杀吧,城外有护城河,去吧”。
刘墉转身走了。乾隆当然不是让他真死,如果刘墉不去跳河,乾隆就以抗旨不尊为理由,取消刘墉每年额外的两万两白银。
假如刘墉真的去跳河,他暗中派的保护他的人,就会马上把他救上来,刘墉就算输了这一局。
乾隆在大殿里坐等结果,大约半炷香后,刘墉又回来了,乾隆以为刘墉输了,于是问“刘爱卿怎么又回来了?难道要做不忠之臣!”
刘墉不慌不忙地说:“皇上,我到护城河准备要跳的时候,突然从河里走出来一个人”。
乾隆很好奇,急忙问“这个人是谁啊?”刘墉说:“是楚国大夫屈原”。当时屈原对我说,当初我跳河是因为遇到了昏君。你遇到的是明君为何也要跳河呢?”
我一听寻思,我跳河事小,但让皇上背上昏君的恶名事大。所以我就回来想问问皇上,我是跳还是不跳呢?
乾隆立马改变了主意,他不想当昏君。于是说,刘爱卿忠心可嘉,真乃我大清的屈大夫也,今端午节,咱们君臣一起过节吧。刘墉用他的智慧和机智又赢了一局。
文/秉烛读春秋
事情起因并非答主所言。
是乾隆早听说刘墉此人十分聪明,机智过人,且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一天乾隆召刘墉晋见,当时乾隆皇帝坐在殿堂外,大学士鄂容安陪伴一旁。俩人远远看见刘墉一步步拾阶而上,累得刘墉气喘嘘嘘,再加上刘墉年纪尚大,可能经常伏案读书所致,背有点驼,刘墉这种爬台阶的样子让乾隆皇帝皇帝忍俊不禁。
刘墉头一次上金殿见到皇上,往乾隆帝面前一跪,皇上顺口说道:“刘墉,你简直是个罗锅啊”,刘墉听罢,当即磕头:谢主隆恩。乾隆纳闷,我叫你罗锅,你谢什么恩?刘墉道,谢万岁封我为罗锅啊。皇上一听,更觉得奇怪:我封你罗锅有什么用?
刘墉赶忙答道,当然有用,臣每年可多拿两万两银子的俸禄。刘墉随后补充道, 清朝有个规矩,皇上亲口封一个字,每年加一万两俸禄,所以说“罗锅”两个字,每年得多拿两万两。乾隆一听,嘴都气歪了。咋办呢,说出去的话又不能收回来,乾隆憋了一肚子气,心想,一年多花两万两,十年就得二十万两,这老家伙多活一年,我得花多少钱出去,不行,我非得想办法收回来不可。
乾隆旁边的大学士鄂容安见此情景,灵机一动,偷偷在乾隆耳边给出了个馊主意,乾隆一听,心满意足,于是乾隆说:刘墉,我问你,父要子亡,子不亡,谓之何?刘墉回,那是不孝。那好,君要臣死,臣若不死,谓之何?刘墉回,那为不忠。“既如此,朕为君,你为臣,我叫你死,你死去吧。”刘墉一听,脸下拉得跟苦瓜相似,他看到鄂容安在旁边偷笑,心就明白了。
刘墉眼珠一转:“臣,接旨”然后按在那不动了,乾隆说,你咋不动呢,我不是叫你去死吗。回万岁,您只是叫我去死,却没告诉我怎样去死。乾隆看到前面就是太液池,说,那你就跳下去死吧。乾隆心想,你要真跳,我就派人把你捞上来,你没有死,抗旨,那就取消“罗锅”两字,你要不跳,也是抗旨,照样取消“罗锅”两字,简直妙哉!
刘墉听迅,立马回应:“臣遵旨”刘墉慢腾腾走到太液池边,转了转圈,又用手招着耳朵,对着池嘀嘀咕咕了几句,叩了三拜,转身又回来了。
乾隆一看,大胆刘墉,你不是叫你跳池去死,你咋回来了呢
刘墉说,臣刚要跳,水里有个人把我给拦住了,他说让我问您再跳。
乾隆就纳闷了,怎么,水里还有人,谁呀?刘墉说是屈原。皇上就问,那屈原跟你说什么了。
“他说,我遇昏君该当死,你逢明主应当回”,说我刘墉遇到您是位明主,我不应当死,于是就回来了,万岁,您看臣还死不死呢?
这下好嘛,乾隆听罢,哑口无言,于是说:“好吧,那你就别死了,你要死了,我还成昏君啦”
乾隆回头看看鄂容安,摇摇头,看你出的这个损主意。
尔后,乾隆一心想取消“罗锅”二字,处处让鄂容安出主意为难刘墉,比如为难刘墉戴自己心爱的板指,却被刘墉给机智的收了,
从以上看,刘墉此人,十分机智,遇事不慌,这也让乾隆又爱又恨。
这个故事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的一个情节。当年这部电视剧火遍了大江南北,至今说起里面的故事还叫人津津乐道。
在剧中,大贪官和珅和刘墉斗智,你来我往,和珅就从来没有赢过。
且说这一天,屡败屡战的和珅眉头一皱,想到了一个整治刘墉的主意。于是便找到乾隆,希望他能配合自己演一出戏。
乾隆一听,顿时来了兴致。平常看刘墉和珅斗智,吃瘪的总是和珅,看久了难免起腻,听说能让刘墉也吃个闷亏,乾隆自然是乐见其成。
他当即召来刘墉,三个人扯了一番闲篇之后,和珅假装自己什么都不懂,顺口便道:\"皇上,奴才愚昧无知,不晓得三纲五常中的这君为臣纲作何解释?\"。
乾隆一听,知道这是和珅给刘墉挖的坑,便转头对刘墉说:″刘墉,你饱读诗书,你来说说是怎么回事?\"
刘墉心中跟明镜似的,却佯装不知,一本正经地答道:\"回皇上,这君为臣纲,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哦!\"乾隆道:\"如果君叫臣死,臣不死呢?″。
刘墉道:\"君叫臣死,臣不死,那么这臣子便是不忠。按律当斩\"。
乾隆道:\"也就是说,如果今天朕要你死,你断然没有生还之理,是不是?″。
刘墉道:\"是!\"。
乾隆和珅心中暗喜,对上一眼。乾隆脸色一沉道:\"既然如此,那么朕今天就赐你一死\"。
刘墉不慌不忙,跪伏于地,高喊:“谢主龙恩\",站起身来却一动不动。
和珅急了:\"刘墉,你莫非还想抗旨不成?\"
刘墉道:\"你急什么急!我还在等皇上示下,看看给我怎么一个死法?\"。
乾隆想了一下道:\"那你就跳河吧!\"。
刘墉转身就走。还没等到半柱香的功夫,却见刘墉一身湿漉漉地又跑了回来。
乾隆心里正暗自自责呢!想到自己只是开个玩笑,竟然折损了大清朝一员肱骨之臣,这哪是一代明君所为之事。
这时见得刘墉进来,虽松了一口气,却又恼其抗旨不遵,目无君上,喝问道:\"朕命你跳河自杀,你怎么非但不死,还跑回来了?\"。
刘墉道:\"臣岂敢抗旨不遵。臣接旨出去,一头就扎进水中,在水中遇见一个人,和臣说了几句话,臣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就从水里爬着跑回来了\"。
乾隆奇道:“你遇上了谁?\"。
\"楚国大夫屈原\"刘墉一本正经地道:\"他拉住臣的手问:‘你为什么跳河呀?难不成你也遇上了楚怀王那样的昏君吗?’。臣一想,臣这一死事小,却关系到皇上的清誉,皇上可是难得的有为明君,岂能因为为臣而背负昏君之名。所以想都没想,就跑了回来\"。
乾隆听了,很是高兴,明知刘墉满嘴胡沁,听他夸赞自己是有为明君,心里暗自得意,自然也就不再追究刘墉抗旨不遵的事情了。
这故事十分精彩,却终究只是一个故事。事实上刘墉要比和珅大上三十岁,等到他六十二岁从地方进入中央时,和珅早己权倾朝野,炙手可热。
他和乾隆和珅真正交集时的状态,史书有记:“惟以滑稽悦容委蛇其间\"。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乾隆和珅面前,他只有赔着笑脸说着笑话取悦于人的份儿,哪里有半点泰然自若的从容。至于如故事中的斗智,只能是今人的想像罢了。
然而也并非无中生有。因为和珅案的的确确是刘墉奉旨查办的,公元1799年,七十九岁高龄的刘墉奉嘉庆之命,查出和珅二十项罪名,一举扳倒了这中国历史上第一巨贪。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虽然残酷,但在乾隆朝被嘉庆朝的更替之间,我们却能在刘墉的身上看到人性复杂的一面。
有一次,刘墉让乾隆吃了一个不少的瘪,要知道,乾隆是皇帝,让皇帝生气,后果是很严重的,不过刘墉觉得自己是对的,还是坚持去做的。
乾隆生气的说:刘墉,你以为你很聪明吗?那你可听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吗?
刘墉一听,心里也是吓一跳,但是还是得硬着头皮说:臣知道,臣知道,您要我死,我不得不死嘛。
乾隆说:那行吧,我让你去跳河,你领旨吧!
刘墉倒退着出去了,他也没料到乾隆会这么生气,让自己去跳河,这下该怎么办,刘墉一直在想,有了!他有一个好办法。
他跑到家里,然后跳进了自家的池塘,过了几秒,又立马上来了,衣服都湿了,也不小心呛了几口水,样子也是蛮狼狈的。
恩,这样子行了。
其实呀,乾隆那边也后悔了,他知道刘墉是个忠臣,也是为了大清朝,可是他刚才确实是气,而且皇帝说的话,是不能追回的,刘墉该不会真的去跳河了?
正当乾隆还在想呢,刘墉又回来了。
乾隆心里暗喜,但是他不动生色的说:刘墉,你怎么回来了?你敢违君命?
刘墉说:我呀,我在河里遇到了一个人,他让我回来了。
乾隆说:谁呀?
刘墉说:春秋的屈原呀,他碰到我,他好奇的问,你怎么也来跳河了呀?难道你也碰到了一个昏君吗?我一想,这样不对,我死不要紧,那皇上,岂不是变成了逼死忠臣的昏君,这个可不行,这不,我就回来了,证明您不是昏君。
乾隆哈哈大笑!还赏了刘墉丝绸一百匹,白银一千两。
相比起和珅的忠心谋国,忠于帝王;聪明如刘墉更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让我们看看刘墉刘大人是如何拍皇帝马屁的?学好这一招,谁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那是想怎么摸就怎么摸。
乾隆因为刘墉的小聪明太多,一气之下,就让刘墉去投湖自杀。本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真杀刘墉,而是看看以刘墉的才智会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刘大人更不是个吃亏的主,皇帝金口玉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得勒,那我现在就去投湖自杀去。
乾隆皇帝下了这个命令之后,过一会儿扑通一声,只听外面大喊:“刘大人投湖自尽了”乾隆心里一惊,暗道:“我去,这孙子不会真投湖了吧?”于是就在焦急的等待中,过了半炷香的时间(换算成现在的时间,大约就是半个多小时)。
乾隆等的那叫一个焦急,万一刘墉真有个三长两短,咋整?都知道刘墉是个大清官,逼死清官,那自己这个昏君的名号算是跑不掉了。
正在此时,浑身湿漉漉的刘墉被人搀着回来了,说了几句话,惹得乾隆皇帝龙颜大喜。他说了什么呢?
刘大人是这么说的:“遵皇上的命令,我投湖了,在湖下面呢,我碰到一个人。定睛一看,哎,这不是屈原屈大夫吗?然后屈原就对我说,刘墉,你怎么也投湖自尽了?难道你也碰到昏君啦?我一想当今皇上乃是千古难遇之明主,我不能给皇帝抹黑,我就对屈原说,曲大夫,我是失足落水的,我现在马上上去,于是就这么着我又回来了。”
乾隆一听大喜:“爱卿真是公忠体国,在任何情况下都懂得维护朕得体面,来人,赏”
于是皆大欢喜。
1.能力大小无关重要,执行力最重要。刘墉听到乾隆让他投湖的命令后,二话不说马上执行。并没有进行反驳或者解释,这是为官的第1条准则
2.拍马屁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不着痕迹。一万句吾皇圣明,比不上一句:我一想皇帝乃是千年难遇的明君,就赶紧从湖里爬上来了,怕屈原误会。这才是拍马屁的高境界。
3.细节决定成败。请注意刘墉从湖里出来后浑身是湿漉漉的。不管他是用水泼湿的还是真跳过湖,这个细节,就告诉皇帝,您说的我执行了。如果刘墉一身干爽的走进屋里来,估计乾隆真的会给他绑上石头再扔下去。
话说乾隆文治武功,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他也就闲得慌,一日他与和坤出去闲逛,碰到了刘墉。
和坤见到刘墉,直翻白眼,因为刘墉让他官降一级,损失了不少银子。乾隆一见到刘墉这个驼背臣子,却乐了,他知道刘墉向来忠心耿耿,而且颇为机智,敢做敢为,上次他就狠狠教训了和坤。
乾隆花十万两银子,命和坤修一条御道,和坤中饱私囊,偷工减料,只将御道翻个新,弄了个豆腐渣工程,还美名其曰尽心尽力,提前完工。
刘墉看不过眼,上朝的时候,将官服反穿,乾隆问,为何爱卿将官服反穿呀?
刘墉说,有人敢胆将御道翻个新就交差,我为什么就不能将官服反穿呀?乾隆立马追查和坤,官降一级,还让他自掏腰包,将御道修得更加豪华美观。
和坤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对乾隆说:“皇上,反正咱们闲得慌,刘墉以机智著称,何不逗逗他,取一下子乐子?”
乾隆心想,明明是你和坤想出一口气,但也罢,反正也是闲着,就考考刘墉,看他这次如何机智应对。
于是,乾隆对刘墉说:“爱卿呀,父要子亡,子若不亡,谓之何?”
刘墉一听,知道皇上给自己找茬来了,便正常回答说:“此乃谓之不孝。”
乾隆继续说:“君要臣死,臣若不死,又谓之何呀?”
刘墉听完,知道了乾隆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回答说:“此乃谓之不忠。”
乾隆哈哈大笑说:“朕为君,爱卿为臣,朕要你去死。”
刘墉故作惊讶地说:“啊?好吧,臣谨遵圣谕,那臣就去死。”说完,站着不动了。
乾隆看刘墉站着不动,诧异地问:“朕要你去死,你怎么不去死,站在这里不动是什么意思?”
刘墉说:“臣在候旨。”
乾隆说:“朕不是下旨令你去死了吗?你还候什么旨?”
刘墉故作悲伤地说:“皇上要臣死,可没有下旨让臣怎么死啊!”
乾隆更乐了,看见前面有一条河,对刘墉说:“那你就到前面跳河而死吧。”
刘墉听罢,甚是“悲壮”地走向河道。而旁边的和坤在偷偷地乐着,看你刘墉这次能如何应对,应对不好,误了性命。
刘墉到了河边,却也没有跳河,只往河里瞧了又瞧,时不时倾着耳朵,似在听人讲话,然后又在说着话,似在与人对话。
大概半柱香的时间,刘墉跑回到了乾隆面前。和坤问:“你胆敢违背圣旨,竟然不去死,这是欺君之罪,朕要取你人头!”
刘墉声泪俱下地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刚才,臣在河边,看见了河里面的屈原,他与臣说了一番话,他让我回来问清楚一些事情,然后再死也不迟。”
乾隆见刘墉睁眼说瞎话,心里也偷偷乐了,反正不是真要他死,俗话说,演戏演全套,于是故作严肃地说:“真是活见鬼,屈原对你说了什么呀?”
和坤听完刘墉的话,却急了,河里怎么可能有屈原在,于是抢先说:“河里怎么可能有屈原,刘墉你这是欺骗皇上,理应问斩!”
刘墉不慌不忙地说:“和大人,河里真有屈原,不信你跳进河里,试试看有没有?”这下和坤闭嘴了,他哪能去跳河的?
刘墉转而对乾隆说:“屈原对我说,他在世时,碰到的是昏君楚怀王,报国无望,于是只能跳河自尽,难道现在你也是碰到了昏君,来这里自尽?他让我先回来问清楚皇上,若是昏君,我再去跳河。”
说完,刘墉转身问和坤:“和大人,你觉得皇上是昏君还是明君?”
和坤气急败坏,哪敢说乾隆是昏君呀,于是只能说:“皇上当然是千古明君,日月可鉴,山河可证。”
刘墉听毕,再问乾隆:“皇上认为自己是明君还是昏君?”
乾隆乐得快叉气,洋洋得意,但又只能认真地说:“朕自然是明君,文治武功,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河清海晏,天下人有目共睹。”
刘墉趁机说:“既然是明君,臣还须平白无故地去跳河不?”
乾隆哈哈大笑说:“爱卿果然机智,朕是明君,今免你不死,罚和大人出钱,咱君臣仨人一起喝酒去!”铁公鸡和坤,这次又亏了一回。
在乾隆时期,乾隆,和珅,刘墉三人是三角关系,凑在一起,就打嘴官司,和珅和刘墉,一奸一忠,相互看不上,而且还相互制造陷阱。
乾隆对这两个人都离不了,所以,努力调和两人的关系,但是作用不大,只好睁只眼闭一只眼,任他两个去闹。
上次,因为刘墉刚正不阿,杀了和珅为非作歹的,强抢民女的小舅子,于是和珅和刘墉之间的矛盾更深了。
这不,乾隆,和珅,刘墉三个人又凑到了一起,和珅对乾隆说,刘大人才思敏捷,能解释一下“忠“和“孝“吗?
乾隆明白,和珅又想看刘墉的热闹,兴趣大增,就问了一句,刘大人何为忠,何为孝啊?
刘墉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就是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就叫孝。”
和珅一看刘墉上套了,抿着嘴在那偷偷的笑。这些乾隆都看在眼里,然后就对刘墉说,那么刘爱卿你就用行动来表示一下你对我的忠吧。
刘墉一下傻了眼,这分明就是让自己去死。刘墉再看看和珅得意样,就明白了又是和坤出的坏主意。同时刘墉也知道,乾隆皇帝是在考验自己的机智,看自己怎么应对,并不是真的让自己去死。
于是刘墉就跪倒在地,给皇上磕了几个头,然后就对皇上说,老臣去了。
回到家,刘墉和家人交代一番,就跳到了湖里。刘墉府里最擅游泳的张生立即跳下水,把刘墉救了上来。
被救上来的刘墉,让仆人抬着自己到了乾隆的跟前。
这下乾隆傻眼了,没想到刘墉真的去跳湖了,他还以为刘墉会机智的应对,没想到,这次这么窝囊。
刘墉假装悠悠的醒来,乾隆帝才放下了心。乾隆帝真心关切的问他,刘爱卿,你怎么真的去跳湖了?怎么回来的?刘墉回答,我必须表达自己对皇帝的忠心。但是我在湖里碰到一个人,他又把我托了上来。
和珅和乾隆兴趣大增,一起问道,是什么人把你托上来的。
刘墉喘了一口气说,是楚大夫屈原。他对我说,我是碰到昏君楚怀王而跳湖自尽的,你碰上了千古明君,怎么也来跳湖?你这不是有辱皇帝的圣名吗?快快回去吧。
和珅一听,由衷的佩服刘墉的高超的应对能力。而和珅和乾隆都知道,这肯定是假话,但是又无懈可击,刘墉的这马屁拍的乾隆是非常舒服。
聪明的刘墉设计了一出戏,既哄得乾隆高兴,又打击了和珅的嚣张气焰。
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刘墉和珅碰面的机会并不多,更不存在这么多勾心斗角的故事。和绅是乾隆的大红人,而刘墉世代在外为官,级别没法和和珅相比。上面的小故事不过是野史罢了,存在的真实性有待考据。
但是戏剧的是,到了嘉庆年间,和珅倒台,这个案子正是刘墉审判的,并且,刘墉还为和珅求情,说看在先帝乾隆的面子上,就让和珅留个全尸,赐他自缢吧。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刘墉接地气,是平民宰相,罗锅在背,却有“胸藏治国方略,背负万卷诗书”的豪迈之气,乾隆也喜欢他的正直、朴实、才干与学识,更爱看他与和坤斗嘴,偶尔自己也参与其中,帮和坤捉弄刘墉,顺便压压刘墉的才气,显示下自己的才华横溢。
有一天,乾隆要刘墉斗诗输了,心有不甘,为挽回君王的颜面,让和珅出阴损促弄下刘墉。和坤眼珠一转,计上心头,对乾隆说:“您得让刘墉去死!看他如何应对”,乾隆知道是戏,但他要看才高八斗的刘墉如何脱套,尽管有点冒险,但以刘墉的智慧,绝对死不了的。于是依计行事,以解心头之“恨”。
便叫来刘墉,一脸严肃地问:“父叫子死子不死,叫什么?”。刘墉答:“叫不孝。”。乾隆又问:“君叫臣死臣不死,叫什么?”。刘墉答:“不忠。”。乾隆说:“我是君你是臣,我叫你去死!”。刘墉一惊后,马上镇静下来,知道和大人出阴招了,脑子立即飞快地运转起来。随后,一脸愁云惨雾地请示乾隆:“您得说臣怎么个死法呀?”。乾隆说:“你去跳护城河吧!”。
刘墉不?,背着罗锅头也不回地走向护城河边,扑通一声,跳进了河里。乾隆知道他是贞良死节之臣,且在民间的威望极高,真的一命呜呼了,自己将要背上昏君的骂名了。悔意顿生,但君无戏言,又不能阻止。和珅却不动声色,他知道刘墉聪明,绝不会驾鹤西去,但如何收场呢?他要看过仔细明白!
半炷香的功夫过去了,身如落汤鸡的刘墉回来了,乾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却一脸讶异地问:“刘墉你咋又回来了呢?不怕落个不忠的罪名吗?”。刘墉说:‘’我遵从皇上旨意跳河,沉到河底时遇到了屈原屈大夫。屈大夫主动问我说:'刘墉啊,你可是个众人敬仰的清官啊,难道如我一样遇到了昏君?要不,为什么跳河自杀啊?'。我想啊,当今圣上是万民拥戴的一代明君,我总不能凭自己一死让屈大夫错怪了您啊,我丢命事小,败坏了皇上名声事大。于是我就对屈大夫说,'我是不小心掉到了河里,我马上就回去'。为了您的英名,所以,我又回来了‘’。
乾隆听完,哈哈大笑:“刘爱卿真是忠君爱民的典范,这样的时候还想到朕的荣誉,来人,朕要赏赐刘爱卿”。和珅自讨没趣,蔫了。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