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熵增原理让我变得悲观,你所做的一切都导致世界(或者说宇宙)越来

熵增原理让我变得悲观,你所做的一切都导致世界(或者说宇宙)越来

2020-08-01 14:49阅读(63)

熵增原理让我变得悲观,你所做的一切都导致世界(或者说宇宙)越来越混乱,怎么办?:悲观是多余的,一、宇宙不是封闭序统,不会因为熵增而混沌。二、流体物质的热

1

悲观是多余的,一、宇宙不是封闭序统,不会因为熵增而混沌。二、流体物质的热传递方式有两种,即有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的,热量只能从高温端向低温端传递。还可以通过对流,双向传递热能量!地球上的冷暖空气对流,就是人人都能明白的例子。热空气在高压作用下,可以北上,到达寒冷区域,冷空气也可凭冷高压南下,抵达南方热带地区,有这个双向作用,所谓“热寂\"就不可能形成。从地球上空气在相对高温端和相对低温端,都能产生高压驱动气流运动,可知物质温度只要不低于绝对零度,都有能量释放,并在空间产生压力,作双向运动。物质从高压端向低压端运动,并不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描述的单一形式,低温物质也可以向高温物质运动扩散,使“热寂\"不可能形成。所谓系统总是由有序变为混乱的说法,只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是片面的。制定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人,根本就不能证明宇宙是个封闭系统。更何况热还能通过流体的对流,从低温端流向高温端呢!实质上,物质总是可以从有序到无序、无序到有序反复循环着。举例说,像太阳系这样的有秩序的恒星系统,能维持这种有秩序运动的时长,与主恒星太阳的寿命直接相关,一旦恒星进入生命末期,超新星爆发,整个恒星系原有的稳定被破坏,被行星状星云所笼罩,对于人来讲,就是所谓“混沌\"。而对于宇宙来讲,这些星云还可以在螺旋运动作用下,进入形成新的星系的下一个循环,完全混沌是不存在的。物质宇宙可以循环变化,是科学可以证明的事实,说祂会成为一个“热寂”的死宇宙,是不是有人想太多了。

2

宇宙的确是最终毁灭,你可以再看看双缝干涉实验,人的意识有干涉未来的作用!

3

量子是虚拟的,质母才是真实的!质母万变不离其宗,可惜全世界只有我懂得质母的定性存在原理,向世人公布又曲高和寡了。

4

熵增原理只对实体星球,星系起作用,对宇宙是丝毫不起作用。因为星球万物生命和人是实体物质,都是有寿命的,只是生命长短不同罢了。

生命体的物质都是从诞生到健壮,再到衰老的过程,熵增也有从产生到消失的过程。宇宙极大部分是时空,只有极少部分是物质。物质产生熵增,时空不产生熵增。

熵增熵减只是物质运动产生的能量杂质而已,但仍是物质。随着星球的死亡和物质循环,任何熵增都会进行物质重组,又会诞生新的星球。

也就是说熵增熵减都是随物质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是一直不变的,随着物质重组而消失。

所以说宇宙不会混乱,星球不会同时死亡也就不会同时混乱。即使地球的死亡也不知要多少亿万年之后事情,那时人类早已移居到其它的星球上,有什么值得悲观的呢?

5

熵增加原理是有前提和条件假设的吧,只有前提成立,才有这个结论。

你所推理出的结论并不是世界的全部真相,只是一个片面的假设吧。

我觉得熵增加并不是一个究竟的原理,解释不了世间的所有事情。所以根本没必要因为它悲观。

6

人们因熵增规律的发现就悲观,大可不必!

科学在进步,也许哪天科学家们又会发现宇宙存在内在平衡机制,一边在不断混沌,一边在不断有序。

就人类来说,没什么悲观或恐惧的。人类诞生以来就伴随着变化的世界。物种在进化,时势在更新。生老病死、陈新代谢一直就伴随人类。

就社会来说,一边混沌(成员自由、个性解放、人口增长、产品丰富、能源消耗),一边有序(社会法制、物种减少、温差收窄、人群聚集),混沌与有序是同步进行的,并不是单向过程!

就自然来说,即使未来科学家们没有新发现宇宙中有内在逆向有序平衡机制,或者宇宙确是一个大孤立体系(熵增原理是建立在孤立体系之上,热寂说是绝对孤立体系下的结论)。按现有科学认知,宇宙混沌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时间进程,是星体消失演化的时间尺度。地球至目前是45亿年,太阳系是50亿年,现还属中青年。人类诞生,按古猿智人也就200万年,按现代智人也就10万年,人类文明史也就1万年不到。有什么需要悲观的呢?

按极端设想,宇宙诞生至今是138亿年。走到热寂那天还需多少年?也许100亿年? 138亿年? 500亿年? 或许500亿年后的宇宙热寂那天正是大爆炸理论奇点诞生日,一个新的宇宙再次诞生!像生命一样,周而复始,又有什么不好呢?

7

熵增原理,即物质总是趋向均匀分布。那么,其动力来自哪里?

或许,物质趋向均匀分的动力也是来自微观粒子的动能。

空气压强,从本质上来看,是单位体积内的空气分子的动能。进一步分析,单位体积内微观粒子的动能,也能产生微观粒子的压强。

从空气压强的形成过程来看,空气分子在虚拟的两道墙之间来回碰撞,其撞击力对墙体产生了压力、压强。此时,虚拟墙之间的距离长短,决定了碰撞次数的多少,也决定了压力、压强得大小。即压强的大小与碰撞距离成反比。两个墙体之间的距离越小,同样速度的微观粒子在期间产生的压强越大。

任何物体,对于微观粒子来说,都是庞然大物,都是两座高山高墙。所以,在同一区域内,在所有微观粒子的速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越近,其中的微观粒子产生的压强越大。在压差的作用下,间距小的物体将被迫分开,直至所有物体间的间距基本相同(即均匀分布),彼此之间不再存在压差,这种距离调整动作才会停止。我们从宏观上,就看到了物体有趋向均匀分布的现象。

或许,这就是熵增这个现象的产生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