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很多企业裁员宁愿走到仲裁甚至「危机公关」这一步,也不愿

为什么很多企业裁员宁愿走到仲裁甚至「危机公关」这一步,也不愿

2020-07-31 16:49阅读(99)

为什么很多企业裁员宁愿走到仲裁甚至「危机公关」这一步,也不愿意在员工离职期进行N+1的赔偿?:中国很多很多企业整体上都还是剥削阶级思维,时时刻刻考虑自己的

1

中国很多很多企业整体上都还是剥削阶级思维,时时刻刻考虑自己的利益,丝毫不在乎底层工人的利益!你企业赚钱的时候呼风唤雨,有点困难就跟吃了多大亏了一样,私人账户上堆积如山!装逼装的!看看你们担当的什么社会责任!

2

我做了十几年的HR,处理过大大小小的裁员,深知公司的裁员心理和员工的心理。站在公司的角度,很多老板确实这么想的,公司不需要的员工离职,我为什么要付钱,并且把不支付、少支付补偿金做为对HR能力的考核。站在员工的角度,很多人面对公司裁员,都会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能拿多少拿多少。我们分析一下里面的原因。


单位赌定懂法的员工少,愿意维权的更少

员工在劳动关系中,本来就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即使熟悉点劳动法,心理还是不知道真正的怎么应用,怎么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在人力的圈里,曾经有过统计,100个被裁员工,能到劳动仲裁申请维权的也就几个人。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网易暴力裁员事件中“你的游戏我的心”一样,能够写出一篇百万加的爆文;像神州优车的小哥哥机智的录视频,把“工位宣读裁员”事件放在网络上,利用舆论的影响力迫使公司按照劳动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仲裁周期长,抓住员工怕麻烦的心理

公司愿意走劳动仲裁,一般抱着死磕的心理。仲裁结果出来,公司选择到法院上诉,法院一审结果出来之后,继续到中级法院上诉。来来回回的出庭,调解、裁决下来,最快也要一年多的时间。

员工离职之后,肯定要找新的工作赖以为生,这里面的仲裁、法院,都要提供证据,出庭,折腾很多次,新单位上班的同时,还要惦记着劳动纠纷,还要隐瞒着不让新单位知道。从时间上、心理上都耗费不起。


单位深知劳动法,违法成本低

公司里面有专业的法务人员,专业的人力资源人员,他们心里都特别明白,如果员工不依不饶的要求公司支付N+1补偿金,就随他们折腾去。

因为劳动仲裁裁决结果、法院的判决结果也就是N+1,单位并不会因此多支付,或者不罚款。对于员工来说,他们需要请假提供证据,需要请假出庭,对于公司来说,就是个正常的工作而已,不怕折腾。

假设经济补偿金为50000元,现在支付出去,和一年多之后支付出去,意义是不一样的,钱在公司账面上能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

有的HR会直接把这些流程、以及拿到最终结果需要的时间告诉员工,以此为条件,让员工主动接受公司支付的低于国家标准的经济补偿金。

结语:员工懂法少,愿意维权的更少;仲裁法院周期长,员工等不及;单位深知劳动法,违法成本低,这就是公司宁愿员工去仲裁、上法院的原因。而正是这些原因,很多单位都把辞退员工的法定经济补偿金压低再压低,如果大家都有很深的维权意识,宁可等到法院终审判决,讨要法律赋予的权利,将能督促公司守法。

请关注@职场聆音,资深HR,有劳动关系、职场人际方面的问题,可以留言。

3

大家的心态的都是逼到最后才不情不愿支付的,整体来说和中国整体缺乏契约精神有关。

4

我们的劳资关系还停留在旧社会的雇佣制度上,以及时下热门的“感恩”思想。大家的思维是老板给了你吃,给你发工资,给了你一份工作,你应该感恩老板。还有常挂在嘴边的“换位思考”,老板不容易,老板很难,我们应该体谅老板。于是乎,正常发工资,不加班,正常休息,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合法的权益都成了老板的大发慈悲。把一切病态当做常态,而且还很享受。若是资本家也就算了,偏偏有一群劳动者却怀有一颗镰刀的心。

5

企业裁员宁愿仲裁也不愿赔款,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仲裁周期长,员工承受不了。

法律讲究的是公平和证据。劳资双方都需要提供证据,包括工资条,考勤证明等,而这些员工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即便走向打官司阶段,假如一审员工胜了,企业不服,还可以上诉,开会折腾没有个一年半年的结束不了。

对于企业来说,有资金甚至专人处理,而员工要工作,拖不起,所以往往息事宁人,能赔一点就得了!

不想让裁员赔偿成为一种风气

尽管法律有规定N+1,可假如一个员工走了随便说两句企业就赔偿,那么现有的员工看在眼里也会效仿,对于企业来讲,成本更大,因此,企业宁愿打官司,哪怕砸钱,也要杀这种“不正之风”,以维护企业更大的利益。

法盲侥幸心理

这点在几十人的小公司比较常见,老板往往对法律的权威性理解不够,管理以哥们义气为主,不懂得法律,一旦发生劳资纠纷,往往随她去或者依靠拳头等解决,对于这方面需要法律的普及和宣贯,才能让这部分群里理解遵守。

小结】仲裁周期长,赔偿影响大以及部分企业的法盲,投机心理让许多企业裁员不愿意N+1赔偿。要解决这点迫切需要加强普法,优化仲裁流程,相信不远的将来,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

6

十个老板,9个愁。不是每间公司都是什么500强。大多数小微企业。只是刚好够生存。一点风吹草动分分钟钟。变破产成老赖。员工呢?这家倒了下一家吧!

7

确实如此,诸多企业宁愿仲裁,也不愿意辞退员工时N+1,这种处理方式的企业占比占到80%以上。

结合实际案例以及企业现状,大抵是如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老板内心不认可N+1,并非HR不解风情。

很多员工都觉得HR同学是这个事情的罪魁祸首,一般而言这是假象。HR同学也是员工,也想在被咔嚓的时候要N+1。

大多数老板开人的理由很简单,这些员工没用了,不创造价值了,迫于成本压力,需要裁员。没价值了,为什么还要给他们N+1。这些钱发给有价值的员工不好么?这恐怕是老板们的内心独白。

第二、在中国普遍违法是现状,老板们心存侥幸。

中国的法律众多,企业处于普遍违法状态,比如说逃避社保、规避税费、非法延长劳动时间不给足额的加班费等,在企业里是非普遍现象。

诸多的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巨大,为了生存、发展,他们游走于法律灰色地带。而中国更是民不告、官不纠的状况,而违法成本也不是很高,并且老板们坚信凡是可以运作,避免法律的惩罚。所以心存侥幸!

对于N+1这些事,他们相信即便是走了仲裁,他们也可以运作少付一些钱给员工。

第三、一些员工显仲裁麻烦,另外也畏惧下家企业会知晓他们这种“仲裁企业”的行为。

员工相对于企业,还处于弱势地位。而不少员工也大都在同行业切换工作,一些行业圈子比较小,他们惧怕自己仲裁企业的行为被新东家知晓,从而影响自己的录用和前途。

某个员工就因为曾经仲裁企业在业内传开,后来被迫换了行业和职位。所以,一些员工在处理这样的事情上是有顾虑的。

而仲裁即便是胜利,若是企业拖着不给,员工也缺乏太好的办法。

2020年某企业员工部门被裁员,只有少部分仲裁,而员工仲裁获胜后,企业依然拒绝支付,员工又不得不走向漫长的诉讼。而一些员工因为上班与诉讼不能兼顾,只好选择放弃。

综上,老板们内心排斥N+1这种做法;企业普遍违法,老板们运作的侥幸心理,以及较低的违法成本,让老板们有机可乘;一些员工心存顾虑,加上仲裁以及诉讼拖累,部分员工放弃合法权益也助长了企业这种行为。

8

这种事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企业老板根本就不想出这个钱,第二就是员工想要拿到这个补偿也没那么容易,第三就是我们的劳动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所以在这三重原因的叠加作用下,企业占据着天然的优势,所以老板就敢于裁员不给补偿。即便有那么几个敢仲裁的员工,企业也可以想办法跟员工耗下去,耗到员工撑不住自己放弃,所以有的企业宁愿裁员走仲裁也不会主动给员工进行补偿。

至于因为裁员不给补偿而走到危机公关的地步,一般的企业还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企业不够格,没知名度,这种事也不会为大众所熟知,所以一般的企业即便违规裁员也没有危机公关一说;除非是那种全国知名的大企业,但如果真这样,那只能说明这种企业管理者太蠢了。当一个企业因为裁员的事情走到危机公关的地步,那企业的损失肯定比赔偿员工N+1要大得多,是非常不划算的行为。

其实企业走到裁员的地步,往往是因为效益下滑不得不做出的一种战略调整,对于没有钱的企业而言,想要给裁员的员工按照N+1补偿确实有难度,尤其是裁员的人多的时候,也是一笔很大的成本支出,企业在无钱的情况下被迫做出裁员决定并且无补偿也可以理解,怕的就是那种有钱的企业裁员不给补偿,那就让人无法容忍了。

总之吧,我觉得很多企业裁员宁愿走仲裁也不愿意给员工法定的补偿,关键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劳动法没有被有效地执行,导致企业养成了不守法的恶习,这才是企业宁愿仲裁也不愿主动补偿裁员员工的根源所在。

9

从我在规范企业和不规范企业工作的经历来看,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有违规的问题。

说起来不可思议,在规范企业里,我处理员工劳动关系纠纷案件的数量远远超出不规范企业,这个结果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在规范企业工作时,每年都要处理多起员工关系的案件。有一次,因处理员工的劳动关系纠纷,我在调解委员会听到一位工作人员说:我刚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倾向帮助劳动者维权。后来做这个工作时间一长,我就发现,不讲道理的员工占大多数。

那时候,我常常遇到“人心不足蛇吞相”的故事重演。即使公司完全依法依规给予员工应有的补偿和赔偿,还外加公司提供的一些抚慰金。但从来没有一次进行得顺利。在利益面前,贪婪无法克制。

在不规范企业工作时,每年遇到的劳动纠纷案件少之又少。就好像是斯德哥尔摩效应那样,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薪资福利待遇,以及在培训成长方面的投资,远远不及规范企业,但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然也失去了反抗能力。

在这样的企业里,公司觉得某个员工不能胜任,不需要提供补偿金,仅仅是让对方感受到管理者的不满意即可。员工就产生换工作的想法,自寻出路去了。

我多次与前同事探讨这些现象的对比。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很多员工的法律违权意识,是被规范企业教育出来的。

10

最核心的原因是企业违法的成本比较低,而员工维权的成本比较高。

你想啊,企业拖着员工不给赔偿,最差的情况也就是员工申请仲裁,按照原本的N+1赔偿,又不会损失什么;而员工维权所花费的时间、精力等等,就比较多了。

下面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

企业经验老道,心存侥幸心理

对于企业而言,经常会处理员工的离职,这也就积累起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懂得用什么样的借口来拖延、打压甚至拒绝赔偿,自以为掌握了员工“怕麻烦”和“拖不起”的心理,便开始心存侥幸。

懂法、并且能死磕到底的员工不多

虽然说现在的新闻媒体中,时常有关于员工维权的报道,但是结合现实的情况来看,毕竟是少数,职场中真正懂法,知道如何合法维权的人其实不多。

哪怕退一步说,知道如何维权,能死磕到底的人也不多,因为这其中所牵扯的时间、精力比较多,作为普通人,即使在这个公司辞职不干了,也是要尽快重新找工作的,有多少人能耗的起呢?

违法成本较低

企业行为通常都是不讲人情,只考虑利益得失的,当它选择拒绝给员工合法赔偿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考虑好最坏的打算了,无非是经过一轮的仲裁,最终再如数赔偿而已,对自身不会产生额外的损失。但是,如果在这期间有些员工不了了之,那就赚大了,能为公司省下不少的钱。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公司老板就是纯粹的法盲,一意孤行要开除员工,又不想给赔偿,最终在员工申请仲裁后不得不低头。

这里是@老吴职场说,每天分享情商思维,解答职场和沟通中的一些困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