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高房价要了很多城市制造业命,为何现在又想要松绑?:准确的说,高房价毁了实体经济的论调应该是2012年之后的事。八九十年代,制造业一片红火,即使到了2000
准确的说,高房价毁了实体经济的论调应该是2012年之后的事。八九十年代,制造业一片红火,即使到了2000年,加入WTO后的外贸红利仍然让实业的好日子延续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四万亿刺激计划更是让制造业达到兴奋高潮点。
激情一过,实体经济立马显现疲态——因产能过剩,所以价格竞争,于是利润一降再降,最终资金逃离,流向利润更高的其他领域,如地产行业,表现出的就是脱实向虚。
新冠肺炎疫情确实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麻烦,近期个别机构、专家断章取义,开始大谈未来楼市走势,明确“松绑、降息、涨价”的主题,大肆鼓吹房价上涨。
在松绑与收紧之间、调控与“一城一策”之间,许多地方试探性的推出一系列“松绑”政策,大多朝令夕改,没有下文,“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这是不可触碰的政策红线,地方政府不想碰,也不敢碰!
房地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产生的“虹吸”效应也无情的毁掉制造业,经济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制造业是根,只有根基强大,人民富裕,自然而然就会枝繁叶茂。
我是现代财经,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关注!
我对当今的经济一点也不懂,只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我记得当初放开房价的时候,1999年,那时在我所住的城市两万元,便能买一双60平左右的楼房,而现如今呢,60平的新房子,大约40万,甚至更要多一些。增长20倍,数字的背后究竟说明了什么?当年一毛钱一个面包的时代,现在却要卖到三块钱,这15倍的天价数字又说明了什么?现在人生活水平富裕了,可是那种久违的幸福感却永远也找不到了。实体经济受打压的根本原因是那些不劳而获的炒作者,无论是炒股还是炒房,他们都是没有付出任何的劳动,便拥有了大量的资产,这对于辛苦劳作付出的劳动者公平吗?资产重新分配的当下,我还是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多重视一些实体经济,多关注一些能做出实际贡献的劳动者,让他们劳有所获,应得到相应匹配的报酬,而不是让那些经济的炒作者无私的去占有,高房价的背后是有钱的人,拥有了大量的房产源,而真正需要房子的工薪阶层的百姓,想拥有一个自己的房子确实很难,关注民生,关心劳动者,希望有关部门给予重视一下。仅代表自己个人看法。
制造业固然重要,但是相对于地方经济而言,地产价格涨跌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要比制造业大得多也直接得多。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也是一个国家的实力代表,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像美国就极力促进美国制造业回归,还利用各种手段迫使世界知名企业到美国投资办厂,像台湾的台积电就准备在美国投资百亿美元办厂,做5NM晶圆代加工。
我国很多地方到处招商,也是立足于与制造业强省强市和强县,但是制造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来得慢,尤其是经济下滑下,制造业面临内外需疲软,景气度下降,会影响到地方财政收入,这个时候采取有效措施提振制造业刺激经济发展就来的很慢,甚至不起多大作用。
可是地方财政支出有增无减,依靠制造业难以平衡财政收支,地产就会被很多人关注,在于地产来钱快,只要采取措施,房价上涨销售火爆土地市场跟着红火,土地价格上涨销售增加,地方财政马上就会增加收入,而且收入巨大,随便卖一块地都是亿元计算,对于高房价市县,一块地就是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值得好几个制造业企业的受益了。
不是不认识到高房价的危害,不是不认识到高房价对制造业的伤害,可是面对财政收支压力和政绩需要,还是仰仗地产收益更加实惠,因此疫情以后,很多地方都在放宽地产调控政策,目的就是看中土地收益。
这个不能说得太仔细,否则答案会被夹。
简而言之就是,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别的抓手如果效果不明显,就只有大力搞基建了,为了防止生活物价暴涨,只有委屈房地产继续充当蓄水池。
大家好,我是勇谈。高房价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尤其是这些年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从资产规模还是增长速度来看已经有超过制造业的趋势。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如果说制造业、工业第一的位置被房地产取代那么带来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似乎有些城市还是在试图放松调控,为何会如此?原因还是因为得了“房地产依赖症”,地方财政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过重已经不是秘密。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如上图所示是近10年来国内工业企业资产走势图,可以看到一个基本事实“工业企业总资产增长变得缓慢,甚至近几年的增长可以忽略不计”。以2019年为例,工业企业总资产为119万亿仅仅比2018年增长了不到4万亿,增长率仅为3%左右;但是同样的房地产业资产增长是多少呢?以公布的2017和2018年数据来看,2018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总计85万多亿比2017年的72万多亿增长了13万亿左右,增长率为15.3%;虽然说2019年的数据没有公布,不过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大概的估计维持10%以上的增长率是大概率。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如今的增速来看不出10年左右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就会超过工业企业资产,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名副其实的“房地产大国”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于工业、制造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几点观察:
国内制造业快速发展制造了大量的商品,依靠技术和劳动力优势快速占据国际市场是我们成功的秘诀,可以说如今国内还能够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最大的功劳就是制造业。相比于制造业可以通过国际商品买卖创造价值来说,房地产企业的99%市场都是在国内,只能消化大家的积蓄或者起到消化库存的作用,几点观察:
国内商品房发展的经验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我国香港地区,通过发展房地产来获得短时间的繁荣,然后后期试图通过进行各种各样的产业转型来弥补前期的亏空。其代价就是房价高企,如今香港的高房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关键最后表明香港并不是没有土地,而是大量的土地被拿在房企手中。相信未来如果发展思路不改变的话,香港今天的现状就会是国内很多城市的未来。地卖完了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还是在持续,那么就真的要出大乱子。不过对于国内多数地方的一把手来说,任期一般也就5年所以只要在任期内不出问题就是最好的,至于未来的事情自然会有下一任来解决。
从今年疫情开始得到缓解后就陆续有很多城市试图通过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等方式来松绑房地产,虽然说最后都被叫停,不过不得说这些城市都表现出了一个共性,率先坐不住的其实还是以三四线城市为主,比如:驻马店、海宁、宝鸡等。甚至近期曝出的200多家房企宣布破产也多数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本身产业基础薄弱,本身就是第一产业比重就比较高,第二产业又指望不上,那么要想实现快速城镇化的目标好像只能通过“卖地”了。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目标就是要升级国内制造业水平,这里面包括钢铁、水泥等各行各业。长期以牺牲环境、廉价劳动力生产中低端产品的模式已经饱和,国内制造业急需进入到中高端市场,这是中国制造业的使命也应该是担当。
房地产税早就提出到目前为止房地产税征收的方向和目的也已经基本明确,房地产税征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地方财政收入不足或者土地财政”的问题。利用现代税收理念,将契税等一次性税种改变为持久性税种为地方提供持久财政收入或许有利于解决地方财政问题。当然付出的代价就是老百姓可能要多交税了,这也是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担心的。
综上,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肯定要坚持下去的,欧盟中为何德国的经济最为强劲这就是制造业立国的优势,毕竟制造业才能创造财富。房地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解决了居民住房需求问题,那么在地方财政问题得到解决后基本上也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分量没有现在这么大),现阶段来说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度过高的问题还存在,这也是为何地方要在“房住不炒”背景下松绑的根本。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喜欢房产等问题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订购勇谈的专栏,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这跟我们对地方的考核方式和土地财政有关:
1、高层以GDP增速考核地方,地方就要想办法把GDP搞起来。虽然高房价不受老百姓待见,但是,不得不说,房地产对GDP的贡献真的很大。房地产一半是实体,一半是金融,其代表的并不仅仅是房子,而是关系到上下游的各个产业链,包括制造业。上游的钢筋水泥混凝土,下游的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等,都跟房地产有关,所以,即使没有疫情,我们也很难在短期内抛开房地产,因为经济转型需要时间,只有成功转型,经济有了新的增长点,才能逐渐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
2、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目前来看,卖地收入是地方的主要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很严重,如果不能出台房产税,以房产税收入代替土地财政的收入,那么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还将继续,毕竟城市要发展,发展就要钱,那就要卖地。只要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那地价就很难下来,地方政府也会跟开发商同一阵线,想各种办法保房地产,这不仅是开发商的利益,更是地方政府的利益。
地方政府也想要招商引资、发展实体经济,可是,有时候远水救不了近火,哪有房地产来的快?
首先,你的消息有误。
最近房地产政策依然没有松绑,房住不炒依然是大方向。
我举几个例子:
1、刚复工时的三月份,那时是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广州,驻马店先后出台楼市松绑,试探底线,结果全部叫停。
2、湖北解封后,受疫情影响巨大的武汉、襄阳也想借疫情松绑楼市,于情于理,这应该是最有可能网开一面的城市,但结果一样叫停。
3、国家释放了流动性,但并没有大水漫灌,而是有针对性的采取专项债和定向宽松,并且严禁资金流向房地产。
4、今年两会,国家的楼市政策依然是房住不炒,稳健前行,没有任何的放松。
现在是经济长周期的底部,本是调结构,降负债,去杠杆的调整期,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疏理新的关系和生产要素,而不是原来简单的粗暴发展。脱实向虚已是不可能。
至于你提到的,目前有楼市松绑的迹象,其实是以下几个特点:
1、面对宽松的流动性,品牌房企尤其是上市房企开始企业发债融资,尽管没有获得国家的直接融资,但间接也在资本市场受益,并且发债成本也创了近几年新低,尤其是万科,最低的利率达到了2左右。
2、融到资的各大房企开始在一二线核心城市拿地,上海、北京1—5月份土地收入超1000亿,杭州也超过1000亿,全国50个大中城市土地收入达到16000亿,这也是土地财政集中发力,但国家现在的城市发展方向就是以城市群和核心都市圈为主,并不能等同于,又全面走向地产开发。
3、大部分中小房企,依然面临销售回款慢和融资渠道少的两难境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
今年很可能是房企调整的一个分水岭,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品牌和头部房企将会有更多的市场。
谢邀。高房价的本质是贫富两极分化的催化剂。制造业受冲击不仅是“老板”之间的私利竞争,市场分额分配更是贫与富争富与富竞的特殊竞争。不是高房价直接抢制造业的“饭碗”,而是金融和消费者的被迫扶持与关注度“高”到了房地产“码头”。
正如大家见到的一样,现在卖不出去的房不少。而等着向建筑商要钱的大小债主也不少。尤其是占土地相关的各种费用。
与其说是一些人想给高房价“松绑”,倒不如说是为局部地区走出经济困境,不惜牺牲某些制造行业利益和老百姓的直接利益,不惜无情地,人为地,扩大贫富差距来为无能的自己松绑。
假定消费群体是块大蛋糕,那老百姓能切多少?无论怎样切,少数人拥有的份额是远远起过多数人的。
建筑业不等于必然高房价,高房价不等于必定打压制造业。东墙不是用西墙补的,东墙要补,但不是非拆西墙不可。
和谐丶协调地发展才是正道。
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与房地产开发不无关系,房地产开发在中国遍地开花红火了三十年,带动了几乎所有加工业的发展,全国几乎所有市县都把房地产开发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产业,从而逐步推高了房价,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所以,房地产开发对中国经济增长功不可没。
但是,任何事物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度,过度必然会出现副作用。近十年来除一线和二线城市外,三线一下城市房地产开发出现大量库存,而且库存基数还在不断增加。因为银行把钱大多给了房地产开发商,变成房子之后卖不出去,银行收不回来贷款,从事制造业的企业从银行拿不到钱,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高房价和房地产炒作是造成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房地产价格已经与中国人均收入形成巨大反差。所以,现在首要是降低虚高的房地产价格,回归合理范畴。
踏浪认为,高房价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房地产高投资收益率,把大量资全吸引到了房产投资上来,从而使制造业因贫血而窒息死亡,已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投资房产获取暴利,符合资本逐利本性,却在无形中掐住了实体经济生存发展的命门,确实是一种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之举,是必须加以严厉遏制的经济怪象。
野蛮房产经济学砖家为高房价存在找到的理由无非是,地价涨了,建材涨了,人工成本增加了,房价理所当然要上涨了。房价不但要涨,而且还要再涨三十年。言之凿凿,令刚需购房者不由得脊背阵阵发凉。
目前,新建商品住宅每平方米建筑成本当属行业机密,踏浪亦无从得知。但十年前、二十年前建成的楼房,它们的各项建造成本费用,总不会按今天的价格来计算吧,为何房屋价格也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翻了几倍?对此,砖家又会给出什么样的解释?这不是人为炒作的结果又是什么?
今年4、5月份,不少城市以稳房价、稳地价为名出台楼市新政,在降低首付比例、放开限售限购政策、给购房者发放补贴等方面大做文章,实则行刺激市场、拉动房产交易需北之实。结果可想而知,包括驻马店、广州、宝鸡、济南、海宁、柳州、青岛、荆州、赤峰、淮安、宁阳等十余座城市的房地产政策仅出台最多3、5日,便被叫停或责令调整。可见国家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之决心有多么强大。
房子,是国人首要的消费需求。这样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己经延续了几千年,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没变的。在衣、食、住、行四大需求上,住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确实体现了国人恐惧游牧、渴望安居的心理渊源。因此,高房价不灭,刚需族的安居梦无法实现,却想让他们大胆消费,岂可得乎?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