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莺儿采花折柳合理吗?:《红楼梦》中莺儿采花折柳合理吗? 简单说几句,抛砖引玉。 莺儿折柳是在第五十九回,具体原文就不引用了,熟悉的朋友不用:-
简单说几句,抛砖引玉。
莺儿折柳是在第五十九回,具体原文就不引用了,熟悉的朋友不用咱多说,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也可翻阅原著,借此回顾一番。
莺儿折柳合不合理?这个得看站在什么立场上说。
用莺儿的话来讲,别人不可以乱折乱掐,但她却是可以的。为什么呢?因为她们薛家什么都没要贾家的,什么戴的玩的,她们都没要,甚至她们连吃穿用度,也基本上没要过贾府的东西——这一点薛家入住贾府时就说明了的,现在别说她掐点花柳什么的,就是要更多,也没人能说什么。
站在贾府一般的主子层面上,比如贾母王夫人,他们来看也是合理的。毕竟嘛,人家薛家是客人,打狗还得看主人呢,莺儿作为宝钗的大丫头,折点不值钱的花花草草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站在贾府下人们的角度,甚至是管理者探春李纨来看,莺儿这么折腾不合适。
当时是这个什么情况呢?
是王熙凤生病,王夫人委派李纨探春进行管理,后来加了一个宝钗,组成了大观园临时管理班子。这个班子的组成,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大观园的正常运作。李纨不怎么作为,但探春是个有想法的人,她看着赖家的花园子很有出息,她想给走下坡路的贾府来点改变,希望做点什么,贡献自己的能力。
所以,探春提议把大观园里的东西都给承包出去,让这些本分老诚信得过的人收拾料理,开源节流。这样“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探春的初衷当然是很好的,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观园在这一块的工作上的确是有了很大改善。承办的,经手的,旁观的,也都得了些利。
莺儿这么做有哪些不合适?
莺儿这是打探春的脸呢。探春是贾府三小姐不假,但是长久以来,赵姨娘的存在让贾探春倍感焦虑,所以,她一直在向王夫人靠拢。
现在,她有机会管家,哪怕就是一个园子,但也是机会啊,所以,她甩开膀子要大干一场。大观园搞承包就是她想出来的。试行的过程和初步效果也都不错,办事的人使尽全力,没接到这差的人也不眼红,还给贾府增加了不少进项。如果能一直执行,那也是很不错的。
大观园的花花草草,都有人管着了,春燕的姑妈就包了一小块。她每天检查,怕被人糟蹋,一花一草可都是钱呢。
莺儿来找黛玉要硝,来的时候已经编了一个花篮,送给了黛玉,回去的时候她还带上了蕊官和藕官,蕊官先回去,藕官采花、柳枝,莺儿坐在山石上编……
在承包人看来,编什么东西都是糟蹋东西。本来婆子其实没敢说,是莺儿玩笑说其实这都是春燕采摘的,婆子气不打一处来,抓住春燕一顿好训,一顿吵嚷后,莺儿把采来的花柳全部扔进了河,回房去了,婆子心疼得直念佛。
莺儿采花折柳,是明晃晃的打探春的脸,也是打宝钗的脸。探春管家,希望的是人人身体力行,力往一处使,都守规则,尽最大能力让贾府变好。这主意虽然不是宝钗出的,但宝钗也是同意的。莺儿这一番操作,让探春很被动。——连宝钗的大丫头都不听话,她怎么整治下人们呢?
宝钗在贾府,许多时候是力求低调,不出头。莺儿这番作为,和宝钗一贯形象不符,这次王夫人给她安排管家的差事,她就不怎么积极,毕竟是人家贾家的事,可是莺儿如此高调,说自己家怎么怎么没要贾府的东西,这丫头,真不默契啊。
一家之言,抛砖引玉,期待关注。
莺儿采花折柳的行为合理吗?当然不合理。一件小事暴露本性,莺儿这个人物,让人实在喜欢不起来。
怎么这么说呢?听我道来。
红楼梦第59回,史湘云犯了杏斑癣,薛宝钗打发莺儿去找黛玉要一包蔷薇硝。正值早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莺儿看到柔软鲜翠的柳条,一时技痒,折了一些柳枝编了一个漂亮的花篮。
从潇湘馆回来以后,莺儿不回去复命,折了好多柳枝,就坐在石头上编起花篮来。
春燕走来说,管理这一片儿的姑妈马上就要来了,提醒莺儿赶快避开,别找不自在。春燕说的非常委婉,也合情合理。
原文:
……这一带地上的东西都是我姑娘管着,一得了这地方,比得了永远基业还利害,每日早起晚睡,自己辛苦了还不算,生恐有人遭踏,又怕误了我的差使。如今进来了,老姑嫂两个照看得谨谨慎慎,一根草也不许人动。你还掐这些花儿,又折他的嫩树,他们即刻就来,仔细他们抱怨。”
可是莺儿并没有体会春燕的苦心,更不听从劝告,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歪理。
莺儿道:“别人乱折乱掐使不得,独我使得。自从分了地基之后,每日里各房皆有分例,吃的不用算,单管花草顽意儿。谁管什么,每日谁就把各房里姑娘丫头戴的,必要各色送些折枝的去,还有插瓶的。惟有我们说了:‘一概不用送,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究竟没有要过一次。我今便掐些,他们也不好意思说的。”
这些话看似有理,其实全是歪理。
放弃了应得的福利是事实,因为没有用处而主动放弃也是事实。主动舍弃不需要的东西,反过来又翻后账,有意思吗?
薛家住在人家的园子里,是客人的身份,更应该自觉自律,尊重主人。
这丫头傻乎乎的把自己当成主人了,觉得自家姑娘和主人家的姑娘们是一样的。
这只是她一厢情愿 ,贾家上上下下谁不知道,薛家的人是“死住着”的亲戚?
后来宝玉专门打发春燕母子找春燕赔礼,就是源于亲戚间的礼貌,给人疏离、客套的感觉。
其实莺儿说这些话的时候,也不是那么理直气壮。她觉得人家是“不好意思说的”。这恰恰说明,她自己也知道这种行为不对,会讨人嫌。明知不对还要做,很有点逞强的意思,也太不懂事了。
何婆子眼看着辛苦呵护的花草被人破坏,心疼的不得了。
莺儿不敢搬出先前的一番言论,为了撇清自己,栽赃无辜的春燕,分明是挑拨离间了。在她心里,不但不领春燕的情,反而嫌弃春燕多事。
春燕挨了打,她又赶忙劝架。“你老人家打他,我岂不愧?”
这句话说的,好像自己面子有多大似的。也太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何婆子不买帐,莺儿的表现是“听了这般蠢话,赌气红了脸”,“坐下仍编柳篮子”。
这时候莺儿如果赌气甩手走了,也不至于发展到后来春燕被姑妈和亲妈“联合双打”,闹到宝玉那里去了。
她还想立威、摆架子。继续编柳篮子,是故意气何婆子,当着面糟蹋人家的宝贝花草。
莺儿本是顽话,忽见婆子认真动了气,忙上去拉住,笑道:“我才是顽话,你老人家打他,我岂不愧?”那婆子道:“姑娘,你别管我们的事,难道为姑娘在这里,不许我管孩子不成?”莺儿听见这般蠢话,便赌气红了脸,撒了手冷笑道:“你老人家要管,那一刻管不得,偏我说了一句顽话就管他了。我看你老管去!”说着,便坐下,仍编柳篮子。
从始至终,莺儿一直在惹是生非、挑拨离间,火越拱越大,矛盾逐渐升级。
作为客人,这种行径真的很令人不耻。
宝钗处处谨小慎微,八面玲珑,偏偏教出这样一个成事不足的丫头来,也是无语了。
莺儿采花折柳的行为是错误的。她的不懂事和自以为是,来源于宝钗在管理下人方面的不足和漏洞,暴露了宝钗的无能的一面。
莺儿是薛宝钗的丫头,宝钗那么稳重自持的一个人,贴身的丫头却是娇憨无比,语音婉转,宝玉赞她不愧是个“黄莺儿“”。
莺儿有个特点就是手巧,尤其在编织方面,既会打络子,也会编花篮。
然而在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绛云轩里召将飞符 ”中,莺儿却因为采花折柳惹来一场不大不小的口舌之争。
那么莺儿在大观园里公然采花折柳编柳篮应不应该?
不妥之一:莺儿折柳是在探春刚刚对大观园实行改革,将园中花草植物都承包给个人之际,此时闹出事来,往小了说是不守规矩,往大了说是和探春的新政公然作对,影响不好。
凤姐病了之后,探春李纨宝钗这三驾马车走马上任。说是三人同治,实则是以探春为主。
探春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将承包制引入大观园的日常管理,实在是创新进取之举,可谓是超越了时代,想想我们国家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可是几十年前才有的呢。
这样一项新政,能在积重难返的荣国府推行开来,还能得到众仆人的拥护,政策的创立者探春可谓是苦心孤诣,确实是在为挽救这个家费尽了心力。
我们知道一项新政的实行,势必会动摇某些既得利益阶层的反对,探春好不容易建立的威信,莺儿带头不守规矩,则无异于公开与探春叫板,新政的权威性会受到质疑。
不妥之二:莺儿的任性行为,无端使得好心告知的春燕受了牵连,也带累宝钗名誉受损。
莺儿编花篮本是即兴而起,第一个花篮送给了林黛玉,得到黛玉夸奖后,又决定多编几个,本也算不上什么错。
但是当春燕跑过来好心的告知利害关系时,如果莺儿及时收手,便是春燕姑妈看见了也不好意思多说。但莺儿根本没把春燕的话放在心上,反而理直气壮的继续编。
春燕的姑妈果然看见了,不好意思说莺儿,只能对着春燕出气,此时莺儿没有好好说明原委,反而不合时宜的诳言是春燕摘的柳和花,结果可怜的春燕被她娘一直追打到怡红院。若不是袭人晴雯麝月等丫鬟还有宝玉回护,春燕是免不了这一顿打了。
另外,宝钗名义上也是管家的三驾马车之一,改革政策的制定也有宝钗的参与和完善,而自己的丫鬟公开践踏规则,挑起事端,在众人心中,难免不对宝钗有所腹诽。
莺儿由着自己的性子顽,未经承包人同意公开折柳已稍显不妥,后来故意挑事,又赌气把花柳扔在河里就更加剧了事态的发展,最后发展到怡红院一场风波,带累了许多不相干的人,越发显得莺儿不懂事。
不妥之三:莺儿把薛家尤其是薛宝钗的身份等同于大观园中各房主子,实属身份认知不清。
宝钗虽然住在大观园,但身份却跟其他姑娘不同。三春是贾家的正牌小姐,宝玉李纨也是正经主子,黛玉是贾母从小接来养着的,况且母亲也是贾家的嫡出小姐,也算半个主子,而宝钗仅仅是因着王夫人的关系才住在这的,和贾府一点血亲也沾不上,就是个寄住在贾家的亲戚。
莫非薛家在贾家住的久了,自己就默认是贾家的主子了?
莺儿话里话外说他们从来不要分例,但是别忘了,宝钗以亲戚的身份住在这里已经是寄居,这分例贾家给是情分,不给似乎也轮不到薛家理直气壮的要吧。
宝钗一直维持的懂事人设,被莺儿一句大言不惭的话崩塌掉,宝钗听见恐怕也要吐血吧。
探春改革的目的是调动下人们的积极性,把园子管好,自给自足。说白了,园中的花儿柳儿本来也就是要送给各房去插的。
莺儿私自折柳虽有不妥,但她本意也是为了创造美,她编的第一个花篮送给黛玉的时候,连黛玉都十分夸赞,可见她是一个优秀的手工艺创作者,如果给她一定的自由,想必可以编织出更多美丽的花篮。
然而大观园的婆子们是不懂这些的,她们眼中只看见折了这些花儿,心疼的是自己管辖的范围有人乱摘乱编。殊不知,这园子并非她们的私人财产,她们只不过承包照管,结果后来弄到人人自危,柳嫂子也抱怨从树下过都不敢抬手,怕惹嫌疑。长久下去,本来好好的政策,恐怕最后也会弄得怨声载道。
这恐怕也是探春改革之初未曾料到的吧。
[尾声]
小小花篮,折射出探春新政的履行实施的问题。
探春一心要破旧迎新,消除积弊,故而极力推行改革。
而宝钗的态度则有点耐人寻味,她看似置身事外,实际上却处处留心,完善承包政策的措施是她,质疑探春的改革效果也是她,巧的是,第一个不守规则的也是她的丫头。
而此风波之后,宝钗并未斥责莺儿一句,这也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呢。
合理不合理,得看从什么角度看。
如果说大观园有规定不许采花折柳,那莺儿这么做是不合理的,违反规定嘛。
但如果说这规定其实只是管理花木的那几个婆子自己定的规矩,那就不一定需要遵守了,因为这样的规矩本身未必合理。
可是莺儿的理由是蘅芜苑平时没要花花草草的分例,所以可以破例采一些,这又不合理了,属于自说自话胡搅蛮缠。
所以,莺儿采花折柳这事到底行不行,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分析。
莺儿采花折柳这事,发生在书中第五十九回。宝钗派莺儿和蕊官去向黛玉要一些蔷薇硝,路上莺儿看到吐出新芽的柳枝可爱,就折了不少来编花篮。到了潇湘馆,把刚编的篮子送给黛玉,回来的时候又一路折柳一路编。然后春燕看见了,提醒她说,现在这块地是她姑妈管的,她妈妈和她姑妈很是小心谨慎,“一根草也不许人动”。莺儿这样采花折柳,被她们看见了,一定要抱怨的。
春燕说的是不是事实呢?确实,那时大观园正在进行改革,探春把园子里的花木分给会打理的老婆子去承包打理,收益还不用进账。就如春燕说的,“一得了这地方,比得了永远基业还利害”,自己所管辖的花木就跟私人财产似的,不给他人染指,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所以,莺儿这样的行为就相当于动了管这片花木的婆子的私人物产,当然不合理。
婆子们只是承包,但是花木的所有权还是大观园的。理论上,承包之后大观园也不可能出台一个统一的规范,只能说具体承包地段的规矩由具体承包者制定。这样的话,莺儿的行为是否可行,只要由管事的婆子判定就行了。
这就提供了一个灵活操作的空间,如果说是否违规由管事婆子说了算,那实际上婆子们很可能就会根据具体的人事关系来判定是否合理,是否违规。
比如莺儿采花折柳这事,既然黛玉都高高兴兴接受了莺儿编的花篮,很可能大观园就不存在不允许采花编篮的规定,那这规定就只能是管事婆子自己制定的。从春燕的话来看,管事的婆子,也就是春燕的母亲和姑妈对这种行为会有意见,而后来春燕姑妈来了,也确实有意见,但却没有明说,只能拿春燕出气。
那婆子见采了许多嫩柳,又见藕官等都采了许多鲜花,心内便不受用,看着莺儿编,又不好说什么,便说春燕道:“我叫你来照看照看,你就贪住顽不去了。……”
如果是理直气壮的规矩,为什么不能说呢?说到底还是底气不足。底气为什么不足?是像莺儿自以为,惹不起她背后的靠山宝钗吗?也不见得。宝钗的面子能有宝玉大?后来春燕母亲追打春燕都追到怡红院了,也没见害怕宝玉啊。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这所谓的规矩,婆子们自己都觉得不大好意思明说。毕竟不是什么可以折算经济损失的果子,不就一些花花草草,小姑娘们摘来编个花篮,老婆子们也不好说啥呀。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当然不会去攀折花木,知道婆子会心疼,但小姑娘们就算是不懂事吧,婆子们好意思计较?倘若是换了身份尊贵的小姑娘,比如小姐或者主子身边正当宠的丫环,说不定婆子们还要巴结着主动请她们开开心心采花折柳呢。
既然这规矩不能拿到明面上,那么就不好一口咬定说莺儿这么做不合理了。
当春燕提醒说这种采花折柳的行为会让管事的婆子不高兴时,莺儿满不在乎地说,别人不能折,她却可以。因为自从大观园搞了承包制,管花木的婆子们都给各房小姐姑娘们按时送上鲜花做装饰的,但她的主人薛宝钗却很大方地不需要这项服务。既然平时蘅芜苑都不沾这些花木的光,现在采摘一下怎么了?本来蘅芜苑该得的鲜花,远远比现在采摘的多呢。
这话说得非常没道理。
首先她一个丫环,凭什么代表蘅芜苑发声?宝钗不要鲜花是宝钗的事,凭什么她一个丫环就能代替宝钗认为平时不要的,现在就可以随便采摘?
其次,蘅芜苑不要鲜花,是宝钗自己不要的,并非婆子们有意怠慢,凭什么莺儿会认为这是婆子们欠了蘅芜苑的,就该补偿呢?就算要补偿,凭什么补偿方式就是她自以为的放任她在园子里乱采花木?
最后,就算蘅芜苑平时不要鲜花,现在得一些补偿也不要紧,但这难道不应该是婆子们说的话吗?莺儿主动要求“补偿”还主动实施“补偿”,不是很可笑的事吗?
还有一点,莺儿可能不知道,当初探春推行承包制的时候,正是她的主子宝钗出了很具体的主意,比如婆子们管辖的物资,有了收益可以不必入账。当时宝钗当着婆子们的面,连承包之后会有人攀折花木、损害婆子利益这样的事都说到了,正是替婆子们考虑到这一点,宝钗才说收益不必上交,只要每年拿出一定份额的钱,贴补一下那些没有承包的婆子们,让她们心理平衡,才不会出现没事折一下花木,让承包的婆子们心里添堵的情况。
“……还有一句至小的话,越发说破了:你们只管了自己宽裕,不分与他们些,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儿,你们有冤还没处诉。他们也沾带了些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他们就替你照顾了。”
可见宝钗是多么精于人情世故,现在莺儿偏偏就做出采花折柳的事,还振振有词说身为宝钗丫环,完全有资格攀折花木,这不是打宝钗的脸是什么?只能说莺儿太不懂事了,弄这么一出,就算合理也变不合理了呀。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宝钗的丫头莺儿为什么说大观园的花“别人乱折乱使掐不得,独我使得”?》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莺儿采花折柳一事,经常被读者拿出来说事,我也多次分析过。然而,这么一件看似简单明朗的事,却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为什么会这样?正如题主所用的“合理”二字,世间之事,都逃不过一个“理”字,但为什么还是会有理不清的矛盾纠纷呢?
这是因为,一个“理”字,看似简单,实则异常复杂,其复杂之处就在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立场,都认为自己才有理。
读书的好处就在于,读者拥有上帝视角,能够全盘看问题,只要愿意理性客观,就能梳理出是否合理。
下面,我将从四个当事人的角度,来剖析这件事,看看莺儿采花折柳是否合理。
莺儿采花折柳引发纷争,是从大观园实行承包制而起。所以,我们有必要先补充一下承包制的相关内容。
大观园原本是为元春省亲而建,省亲过后,元春觉得这么大的园子就这样关闭很可惜,于是下令宝玉和妹妹们住进去,使之成为了贾府的闺阁园。此时,园里的各类植物,主要充当观赏之用,再就是姑娘们采花做胭脂或放到房里当装饰品。
后来,探春“兴利除弊”,受赖家的启发,准备把园子承包出去以开源。改革方案经过宝钗的补充后迅速实施,从此,园里的各类植物,就成了经济作物,经济功能优于观赏功能。承包者在植物的丰收季,先按份例送到每位主子房里,剩下的就由承包者自行变卖。
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承包者在植物的丰收季,先按份例送到每位主子房里,剩下的就由承包者自行变卖,卖多卖少关乎着承包者的经济收入。这是接下来莺儿与婆子产生矛盾的主要因素。
了解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从相关当事人的角度进行剖析。
宝钗随母亲和哥哥进贾府之初,就与贾府约定,“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都由薛家自行负责,不要贾府支付分毫。但从宝钗被元春下旨住进大观园开始,贾府就把她当自家姑娘对待了,宝钗很难完全做到费用自理。但是,宝钗是个非常自律的人,只要能做到不受贾府的物质,就尽量不受。比如到小厨房点菜,她会主动先掏菜钱,并给出丰厚的人工费,这就做到了既不占贾府的便宜,又不占下人的便宜。
大观园承包后,按照规矩,宝钗也应和黛玉三春一样,享有承包者送来的份例。但以宝钗的自律,她坚决不肯要,却又不好直说,所以用了一种委婉的方式,来避免占贾府的便宜。这种方式就是:“一概不用送,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
所谓“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其实在宝钗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永远也不会“和你们要”。
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宝钗万万想不到,她的这一决定,却埋下了一个小隐患。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莺儿视角”中再说。
贴身丫头和主子姑娘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莺儿和宝钗的关系比较特别,她更像是宝钗的孩子,对宝钗崇拜得不得了。就像孩子崇拜父母,觉得自己的父母才是世界是最了不起的人。
之所以说莺儿像宝钗的孩子,是因为宝钗并没有把她当丫头对待,她很好地保护了莺儿的天性,让莺儿活得像四月的黄莺,天真活泼、自由飞翔。
所以,莺儿是红楼所有丫头中,活得最轻快的,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心性也像孩子一样简单。
正因为如此,拥有编花篮手艺的她,在去潇湘馆途中,看到“柳叶才吐浅碧,丝若垂金”,不由得技痒,像孩子看到了喜欢的东西,马上投入地玩了起来,“伸手挽翠披金,采了许多的嫩条……一行走一行编花篮,随路见花便采一二枝,编出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
她为什么可以随意采摘?因为在她心里,有一个理念:她的主子宝姑娘说过“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究竟没有要过一次”,所以“我今便掐些,他们也不好意思说的”。
莺儿没能理解宝钗的真实意图,以为她真的是“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另外,莺儿也很心疼她的主子姑娘,觉得她值得享受一切,但她却很少享受。她当然无法理解宝钗的境界,只是以她的思维来理解这个世界。姑娘说“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但长时间以来,“究竟没有要过一次”。所以,在她看来,她只是把暂存下的原该属于姑娘的取拿一点,也不为过。
要理解莺儿此时的心境,关键在这句话:“我今便掐些,他们也不好意思说的。”我们可以换成更直白的语言,便于理解:如果我家姑娘从一开始就接受了份例,那我们已经取用了很多。一直没拿,给你们拿去赚钱了。其实我们并没有说过不要,只是暂时存在你这里了。现在我只是拿一点点,你们好意思为难我不肯给我吗?
莺儿的思维没有错,但她的处理方式有问题。因为宝钗说的是“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意思是先问再要,而不是直接拿。如果按照流程走,莺儿先问婆子:“我想拿一点柳条鲜花编花篮,可以吗?”此时的婆子自然不好意思拒绝。
以莺儿的简单思维,她觉得反正结果都是一样,那么就没必要费事走这个流程了。
这也正说明,宝钗没把她当执事下人,没对她进行过严格培训。薛家人少,没有贾府这么多规矩,主子和下人的相处,更像是家人。所以,当香菱和黛玉学诗,她可以毫无顾忌整晚写诗,不必担心白天没有精力当差。
这就是莺儿的角度,她认为她只是取用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宝钗那句“一概不用送,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一开始婆子也是当真的。但时间长了,宝钗“究竟没有要过一次”,这便让婆子产生了习惯心理:宝姑娘不会要,这份省下来的收入,就是我的。
人的本性是贪婪的,当习惯成自然,把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合理合法地占为己有,就会觉得这本该就是自己的。如果再要被拿走,或者突然得不到,反而会产生怨恨或对抗心理。
比如广为熟知的一个例子:一个人长期以来每天给乞丐一块钱,乞丐也把这一块钱当成了固定收入。突然有一天,那个人没有给乞丐钱,乞丐不习惯,便对这个人产生了怨恨,反而责怪这个人。
婆子正是这种心理,她已经习惯了宝钗不会要,现在突然看到莺儿带着藕官等人采了许多嫩柳和鲜花,“心内便不受用”,但看到是莺儿带头,“又不好说什么”,只好迁怒于内侄女春燕。
这种心理,普通人都有,只有修养极佳的人,时刻告诫自己要分清份内与份外,才能坦然面对这样的得与失。
所以,站在婆子的角度,也不能说她有错,人性使然。这也正是作者曹先生了不起的地方,用悲悯之心,写出每个人言行的合理性,告诉我们要多视角地看问题,不要轻易去苛责人。
为了加强这一点,作者再通过春燕的角度,来对双方的情况进行一个补充。
不得不佩服作者曹先生在行文上的功力,这个情节,如果没有春燕的加入,很难达到现在的效果。春燕的身份很特殊,她是管这片柳树婆子的内侄女,按照远近亲疏关系,她应该更偏向于自己姑妈。但是,她一出场,就主动说了一大段话,借用宝玉的一句名言,说出了她母亲、姑妈、姨妈三个婆子共同的性格特点:“如今越老了越把钱看的真了。”
这段话,其实是说给读者听的,让读者对这些婆子有一些更深层的理解。
越是把钱看得重要,越容易斤斤计较,婆子“一得了这地方,比得了永远基业还利害”、“照看得谨谨慎慎,一根草也不许人动”,已经是平常的习惯行为,如今看到无缘无故被损折,自然心理上接受不了,发怒生怨也是必然的。
这种做法,连春燕都看不过去,说明婆子计较太过,眼里心里只有金钱利益,活成了“死珠子”、“鱼眼睛”。
所以,这场矛盾纠纷不可避免,莺儿和婆子,正好处在女人两个完全相反的阶段:莺儿天真烂漫、活泼灵动,眼里心里只有美;婆子被生活压成了“死珠子”、“鱼眼睛”,眼里心里只有钱。
那么,这场纠纷究竟谁对谁错呢?作者没有说,也不想说,他只是把每个人的角度都呈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结语:小孩子才论对错,成年人只讲利弊,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从来不会简单地去判断是非对错,因为很多事实在是分不清是非、评不出对错。只是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不同,通常会倾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如果一定要说谁对谁错,那只能说双方都有错:莺儿错在不打招呼自取,而婆子错在太过于斤斤计较。
对于读者来说,我们应该从这件事中学会多视角分析问题,并理解每个人的立场,从而拥有悲悯心,学会不苛责,宽厚平和地待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在这件事中,双方都不算大错,只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毛病。如果我们置身其中,我们并不能保证能比她们做得更好。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人心,懂得人性,便能像佛一样,以慈悲去看待世人,从而获得云淡风轻的心境。
大家好!我是醉吟扶夷。《红楼梦》中莺儿采花折柳合理吗?这要看从哪个角度来分析了。
站在莺儿的角度来说,小女儿家天性爱顽,看见鲜花嫩柳,怎能忍得住不手痒痒呢?编个篮子送给林姑娘,还能赢得林姑娘的一声夸赞,这对一个十来岁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来说,再合理不过了!
但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就并非如此了。
首先是承包了这片花柳的责任人春燕的姑妈。对于春燕姑妈来说,这片地方的花柳既分派给了她,就是她的职责。眼下莺儿随意折取鲜花柳枝,就是乱了规矩,侵犯了她的利益。很明显,站在春燕姑妈的立场上来看,莺儿采花折柳显然是不合理的,是需要进行阻止的。
再就是以探春为首的新组管理层。探春有个有远见的姑娘,她隐约预见了贾家的倾覆,想要尽自己的力量做些事情来阻止悲剧的发生,故此才有了“兴利除宿弊”的创举。所谓“令行禁止”,莺儿却先乱了“令”,这对探春的改革是有害而无益的。因此,站在以探春的管理层的立场来说,莺儿采花折柳是不合理的,是需要处罚和纠正的。
最后,就是薛家。薛家在贾家是客居身份,本应事事谨慎避嫌。故此,薛宝钗才会不收贾家的花草分例。然而,薛宝钗的小心谨慎,却被莺儿又是采花又是折柳的一番举动毁了个一干二净!而莺儿如此的任性,不但反应了薛家的治家治下无方,更会被亲戚所笑话!所以,站在薛家的立场来说,莺儿采花折柳也是不合理的,是有损薛家声誉的。
所以,合理不合理,看的是站在谁的立场,醉吟的看法您认同吗?
我是喜爱《红楼梦》的醉吟扶夷,不盲从,不附会,不浮夸卖弄,不钻牛角尖,关注我,和我一起理性共赏红楼。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