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怎样克服孩子的攻击性?

怎样克服孩子的攻击性?

2020-07-29 18:24阅读(78)

怎样克服孩子的攻击性?:怎样克服孩子的攻击性?是每个家长必须重视的问题。当孩子出现了攻击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纠正。一、了解孩子心理:-攻击

1

怎样克服孩子的攻击性?是每个家长必须重视的问题。

当孩子出现了攻击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纠正。

一、了解孩子心理需求,掌握行为内因

孩子一种行为的产生,都是一种心里需求的外在表现。当孩子出现了攻击行为,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里需求。

孩子攻击行为的产生,一般都出于下面这些心里问题。

1、受到威胁,自我防卫

2、心里失衡,寻求安慰

3、缺失自信,引起注意

4、情绪失控,宣泄不满

我们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里需求,才能从根源上去解决孩子的问题。

二、探究良策,对症下药

当我们对孩子的攻击行为产生的心里需求有了正确的认识。接下来就要就要认真思考教育纠正的良策。

当孩子因为受到了行为攻击而做出的防卫,我们要及时做出安慰措施,及时缓孩子心理解压力,改变行为走向。

当孩子因为某些事的刺激而心里失衡时,我们要及时给与情绪补偿,疏通心里情节,消化攻击欲望。

有些孩子由于缺少自信,长期处于高度敏感的紧张情绪,行为攻击随时处于容易爆发的状态。平常表现得暴躁易怒,容易攻击别人,这类孩子我们要随时关注他们的情绪,改变他们的暴躁脾气,从而改变他们的攻击行为。

要想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需要我们耐心的观察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用心探究纠正行为的措施,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

怎麼克服孩子的攻擊性?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倆娃的經驗。

首先我們要瞭解孩子為什麼變的有攻擊性行為了?那麼有了這樣的行為是從什麼開始的?在瞭解以上這兩點以後我們就可以去幫助孩子克服這種攻擊性的行為了。



1.當孩子具有攻擊性行為的時候我們是否會發現是不是我們的親子關係出現了危機?

2.環境因素的影響?

3.還是說想引起我們大人的關注?

4.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当有时候表达不备理解时,就会出现了攻击性行为。

找出原因后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那么怎么有效的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攻击性行为呢?


1.冷处理,告诉孩子你不喜欢他这样做。

2.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时候,我们需要好好的引导,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发言的权利,从而增进亲子关系。

3.多陪伴孩子,努力寻找和孩子们的共同话题。试着和孩子做朋友,特别是男孩。多关注孩子喜欢的东西,这样你就会跟上孩子的步伐,避免孩子产生攻击性心理和出现叛逆行为。

4.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多与孩子沟通,从而达到锻炼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

5.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给孩子找一个发泄的出口,引导孩子的情绪转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引导为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是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多陪伴,多做正确引导,各种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综合以上因素找出原因,那么就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攻击性行为。

3

孩子在两三岁时,会出现很明显的攻击性行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现代家庭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里所有的玩具和好吃的基本上都是孩子一人独享,如果家长没有刻意引导,特别是老人照顾孩子时,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给自家孩子,孩子很难学会分享。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如果出现争抢物品很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不管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是通过行为还是语言,其内在表达的含义都是愤怒和不满,包括对自己的不满。而年幼的孩子没有学会如何处理自己负面情绪的方法,就会以负面的行为或语言来表现出来。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攻击性行为,不要一味的惩罚、训斥孩子,要学会积极的引导和教导。以下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不要强制暴力要求孩子一定要到哪种程度,很多意识都是需要慢慢进行培养的,过犹不及;

2、家长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大声争吵,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做好榜样;

3、避免孩子过多的暴露在暴力环境当中,孩子都是善于模仿学习的,周围充斥了暴力的处事方法,孩子也会变得暴力;

4、孩子犯错不要一味打骂,要耐心给孩子讲解,不要给孩子造成打骂是解决问题的认知。

欢迎转发、收藏或点击@找心理 进行关注,每天接受心理学,会让你变得更优秀。

4

面对孩子有攻击性这个问题,家长可以这样来处理。

1.确认孩子的攻击行为

先确定孩子的具体行为,判断其严重程度。

2.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

是被动还是主动,是事出有因还是情绪暴躁,是误会还是蓄意。

3.肯定孩子的感受

肯定他的情绪与感受,不论是愤怒,害怕,委屈,还是嫉妒。要让孩子明白,他有这样的感受是正常,他可以表达出来。

4.让孩子明白攻击他人的行为是不恰当的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恰当。

重点是一定要让孩子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指责,批评。

5.告诉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

如果是被欺负应该怎么处理,如果是嫉妒应该怎么处理,如果是愤怒应该怎么处理。

孩子只有明白如何恰当表达,才会摒弃不恰当的方法。

6.让孩子学会承认错误和道歉

承担自己的责任和错误,是很有难度的,从小就去学习,练习,才能成长为一个坦荡的人。

其实这个方法适用于很多孩子不恰当行为的管教。

我是熙元,专注家庭教育,想要了解更多家庭教育的知识,就来关注我吧!


5

宝宝有攻击行为,妈妈要冷静处理,避免用错误方法对待宝宝。错误和正确的方法如下:


错误方法1、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立刻责怪宝宝

正确方法:打人的宝宝也是需要安慰的

我们可以先安慰一下宝宝,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然后告诉他动手打人是不对的,可以带着他去和别人道歉。单纯的指责和批评并不会达到纠正宝宝攻击行为的目的,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错误方法2、只会找宝宝的问题而忽视自身的因素

有的宝宝在任何冲突中都表现出很强烈的攻击性,很难安抚。面对这样的宝宝,爸爸妈妈往往变得怒不可遏,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宝宝,甚至对孩子又打又骂。

正确方法:从深层次的角度去寻找原因

比如看看家庭环境是否温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爸爸妈妈在对待宝宝时是否有暴力的行为被宝宝模仿到了等等。

如果家庭中存在这样的原因,爸爸妈妈就要首先调整自己的言行,同时多为宝宝示范帮助他人,与他人和平相处,这样宝宝的攻击行为就会慢慢得到改善。


错误方法3、过早要求宝宝懂得谦让和分享

有些爸爸妈妈在宝宝打人时,总是批评宝宝没有礼貌,不懂得谦让和分享。结果无论怎么说,宝宝还是不会照着去做。

正确方法:如果宝宝只有一两岁,那么这对宝宝来说要求太高了

1-2岁的宝宝还没有物权意识,他们不明白什么玩具是自己的,什么玩具是别人的,只要喜欢都觉得是自己的。所以,现在就要求宝宝谦让,宝宝心里一定在想:“爸爸妈妈这是闹啥捏?”

当然,如果宝宝三四岁还不懂得分享,妈妈就要引导孩子学习分享了。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

恳请大家关注,谢谢大家!

6

攻击性是生命力的一种体现!因为恐惧死亡,所以奋起挣扎。这是深层次的认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任其肆掠!

打个比方:攻击性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也可比作如长江黄河般的存在,可以滋养万物,也可摧毁万物。需要疏、也需要引,所以我们可以有如下应对:

  • 攻击性不可简单粗暴直接打压,越压越茂盛疯长。建议走迂回、曲线救国、以柔克刚战术,如重拳砸在棉花里。
  • 升华攻击性的表达形式。如学习一些对抗的体育项目以及用语言、文字、绘画等形式表达。绘画展现如下图:
  • 审视我们自己养育方式

首先,严厉的惩罚会让孩子向攻击者认同。如长期被严厉打骂成长的孩子,ta可能比其他同龄人更爱以动手的方式解决问题。

其次,当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时,家长过度的反应强化了孩子对攻击性力量感的认识。“我一这样(攻击性行为),周围人都害怕而紧张,我很强大”。

最后,家长是否压抑了孩子合理攻击性(比如被抢了玩具之后的愤怒)的表达。长期的压抑只会造成两种趋势,要么在压抑中爆发,要么在压抑中成为“傀儡”(可能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孩子有攻击性可以理解,重要的是此刻起,关注以下几点?

  • 关心孩子的每一次攻击因何而起?请ta表达完整的事件发生发展结束过程,什么情况下ta有怎样的情绪(这是情绪表达的过程,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攻击的过程)……切记:孩子说的时候,家长要用心听、目光平视,认真专注的听。孩子可能直接说一些攻击性的字眼,不要纠正,体谅的听完。
  • 对与引起攻击事件背后的情绪与以共情,表达自己深深的理解。
  • 告诉孩子如“动手”一类的攻击性可能带给他人和自己的伤害,并告诉ta一些可以用于表达愤怒情绪的方式。比如跺脚,或者自己一边冷静一下等。
  • 不过多阐述的带ta去参加跆拳道、足球等体育活动,学绘画等。
  • 关注孩子的生物性因素(遗传)。许多攻击性强的个体,血型气质上来说,更多属于快速而不稳定的那类。需要家长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7

攻击性是一种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打击或对事物有意损毁、破坏等侵犯性的心理倾向和行为的人格特质,这种人格特质不仅在一些孩子身上出现,也会在一些成人身上出现。

攻击性通常表现为攻击行为,在出现攻击行为之前,攻击性也可能只是表现为一种内心趋向和内在冲动,但很少仅仅停留在这种心理倾向上,大多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直接攻击:把攻击目标指向使其产生烦恼或造成挫折的人或事物,例如打人骂人、把弄痛自己的物品狠狠地踢等;

转向攻击(间接攻击):把攻击目标指向使其产生烦恼或造成挫折的人或事物的替代人或替代物,例如外面受气后把气出在家人身上、愤怒时?东西等;

自我攻击:把攻击目标经过潜意识内向投射机制,由指向外界转为指向自身,例如自虐、自伤等。

对孩子尤其是对处在成长发育敏感期的学龄前孩子来讲,克服和改变这种人格特质尤为重要,这可从增强、提高挫折容忍力和自控能力着手。

培养孩子增强挫折容忍力

挫折容忍力是指遭受挫折后免于情绪和行为失控的能力,即经得起挫折的能力。具有攻击性的孩子如果在生活中不断地提醒、鼓励、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挫折容忍力,例如不要过分纠缠于一时的得失,对微弱的损害和侵犯采取宽容的态度,改变容易造成挫折的环境和条件、方法等,就会逐渐减弱攻击性;

培养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指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主动掌控、调节的能力,这就需要忍耐、克制。具有攻击性的孩子,如果能通过自我锻炼和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忍耐水平和克制能力,就可以充分发挥意志的抑制职能,使攻击性刚导致攻击的内心倾向时就被遏制,不演变为攻击行为,久而久之,攻击的“棱角”就会被逐渐磨平。

8

“怎样克服孩子的攻击性?”

不是要克服孩子的攻击性,而是要保护好孩子的攻击性。

攻击性蕴含着创造力,没有攻击便没有创造。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我们缺乏攻击性,生活就会过得千篇一律,正是因为我们对生活、对自己不满意,或者说想要让自己更优秀,过更高品质的生活,才会对自己目前的生活进行改变,这种改变就是一种攻击,对现状的攻击与突破,不断颠覆过去的我,来呈现一个新我,去尝试改变,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孩子也是一样,孩子出现攻击性,其实也是对现实的一种不满与反抗,孩子在尝试着改变,在寻求无限可能,这于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而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攻击性,没有叛逆,也便没有生命的张力与成长。

所以,我们首先要正确看待并保护好孩子的攻击性。

其次,我们如果不允许孩子攻击,或者摧毁,等于是对孩子的天性进行了压制,压制的结果,只会是反抗与不满,还有伤害。

如果我们允许孩子攻击与摧毁他想要攻击、摧毁的一切,并且不惩罚与批评孩子,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内疚,反而会思考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探寻一种正确的生存方式。

第三,对于孩子的攻击性造成的后果,父母除了不要指责之外,还要帮助孩子善后,收拾残局,修复创伤。

这是解决问题的正确之道,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并处理问题,也有利于孩子以更加理性与阳光的心态,重新去坦然面对生活。

9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但是,这并不代表“暴力”,只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如何沟通罢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减少攻击性行为,学会沟通呢?以下几条建议,供你参考。

1、人类天生是有攻击性的。孩子负责理性思维、自我控制的前额叶没发育成熟,所以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出现动手伤人的情况。这其实是成长的正常状态,不必过分担心。

2、区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和对外界的探索。一两岁的孩子会有“抓脸”“抓头发”的行为,这是他对外界的探索,并非是攻击性的行为。这个时候,父母注意引导就好,不要随便给孩子“爱打人”的标签。

3、 明确规则很重要。如果孩子笑嘻嘻地抓你的脸,你可以握住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你这样抓妈妈,妈妈会很痛,妈妈不喜欢你这样。然后给他示范正确的动作——拉着他的手,轻轻抚摸自己的脸。

4、如果孩子真的动手攻击人,不管是对谁,都要立刻制止,带他离“现场”远一点。这个过程,不必用攻击性的方式恐吓威胁孩子,但是,我们的态度必须果断坚定。



5、孩子突然出现的攻击性行为,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烦躁,而是要耐心引导,帮他梳理出问题的地方。比如“是不是姐姐不让你玩玩具了?可以跟妈妈说说”。孩子感觉被认同,会从激动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6、 邀请孩子一起想解决办法。比如,“用其他玩具跟姐姐交换,好不好?”“你有没什么好的办法?”当孩子开动脑筋时,他的理性脑启动,就不再受制于情绪脑,会慢慢平静下来。

7、孩子情绪平复后,别忘了跟对方道歉,即使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这样最亲近的人。或许就是一个简单的拥抱、一句面对面的“对不起”。但这个小小的仪式感非常重要,它会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懂得友好表达。

8、孩子的语言能力有限,当遇到解决不了,而又说不清楚的问题时,就容易动手表达情绪。所以在平时,多与孩子交流,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对于更小一点儿的孩子,不妨教他使用手势,比如摆摆手,表示“不要”;点点头,意思是“喜欢”……手势不仅能帮孩子更好地表达想法,还能充当大人讲话的好助手。



9、育儿的关键在平时,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非常关键。反思一下孩子的成长环境中,是否有鼓励暴力的因素,坚决杜绝。

10、有些孩子会对长辈动手,隔代的老年人出于溺爱,会拿这个给孩子开玩笑,甚至夸耀孩子“长大了”。这种行为,该当面制止,它会让孩子错误地以为可以用“打”来获得关注。

11、如果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不要觉得吃亏而让孩子报复回来。



12、还有一种极端情况:家长一看到孩子对别人动手,就特别气愤,用一顿胖揍让孩子“长记性”。这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比我高大,就可以教训我。我也可以教训比我矮小的人。”

13、最后叮嘱一句,没有什么育儿方法是万能的,如果说真有秘籍,那就是两个字:耐心,耐心,耐心。


10

这么好的事,不要克制,越克制,越压抑,后面麻烦更大。

这样孩子有个优点,你家孩子没人敢惹,不受人欺负,现在有多少孩子和软蛋一样。你家孩子有攻击性,让孩子保持攻击性。

不要克服,如果你要克服,也就是你要介入孩子这个点,这样不好,而是从旁引导孩子的责任和承担。你怕孩子有攻击性是怕啥,伤到别人惹事吗?还是怕孩子伤到自己?因此需要引导,让孩子知道干某件事是需要承担责任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我给孩子看,比如今天邻居帮了你的忙,改天邻居有事情你要去帮忙,先跟孩子说一声,然后去,忙完再回来说说帮忙的事。用一件事或几件事让孩子明白承担,明白责任,其中养老(就是赡养父母)这个最好。

当孩子明白承担和责任后,他再有攻击性,回想到事情的后果和承担的责任,这样孩子不用你说就明白,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