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何理解托尔斯泰在创作中进行心理描写时采用的“心灵辩证法”?

如何理解托尔斯泰在创作中进行心理描写时采用的“心灵辩证法”?

2020-07-29 14:30阅读(63)

如何理解托尔斯泰在创作中进行心理描写时采用的“心灵辩证法”?:“心灵辩证法”是俄罗斯的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首先提出的,他在《列夫·托尔斯泰伯爵的lt;

1

“心灵辩证法”是俄罗斯的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首先提出的,他在《列夫·托尔斯泰伯爵的<童年>、<少年>和战争小说》一文说:

“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辩证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把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心理描写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指出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完整地展示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已不再是一种附属的、零星的表现手段。他揭示了托尔斯泰和其它心理作家的区别。

“心灵辩证法”,精辟地概括了托尔斯泰在心理描写上的创新。其特点在于:把心理描写当作艺术表现的目的,准确地把握人物心理的千变万化,按照人物心理运动的形式,真实、深入、细致、生动地再现复杂纷纭的精神活动过程。在表现人物心理时,托尔斯泰直达人物意识底层。大到人物心理发展的全过程,小到在特定场合心曲隐秘微小的波动,都被一一描绘得清晰,读起来令人有洞若观火之感。

那么,作为一种方法,心灵辩证法的独特原则是什么?有着怎样的运用方式;作为对象,基本内容是什么?

01 心灵辩证法的独特原则:再现出、展示出人的心灵的真实

托尔斯泰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再现出、展示出人的心灵的真实。”他是如此明确地、自觉地把心理分析提到艺术目的的高度,这就决定了他的心理分析方法的独特性。

托尔斯泰与前代、同代作家心理分析方法之间的差别,可以通过“内心独白”的比较清楚地看出。

《红与黑》剧照

比如,司汤达的《红与黑》中,写于连参加贫民寄养所长家的宴会时,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

“啊!污秽的财富啊,你将会得到的!只有在这样的境况下和这样的伴侣里,你才能享受它!也许你将会获得两万法郎的位置。可是当你大吃大喝的时候,你须阻止可怜的囚徒唱歌。你从那可怜的口粮里刮来的金钱,用来宴饮宾客……拿破仑啊!在你的时代里,是怎样的善良。人们从战场的危险里才能取得富贵,而不从贫贱人的痛苦里卑污地去从事掠夺!”

司汤达通过这段内心独白鞭答了瓦列诺之流。同时出色地表现了这个时期的于连,还以他热烈的天性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抱着纯真的同情。但是,这段内心独白是如此雄辩,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演说辞。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司汤达没有区别内心语言和外部语言。他完全按照外部语言的规则和形式来写内心独白。同时,于连的“内心独白”已经经过作者的整理,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种概括性的转述,而并不是于连“心灵的真实”,不是于连内心活动的本来面目。

《安娜·卡列宁娜》剧照

再看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宁娜》中怎样写安娜走过莫斯科街头时的内心独白:

“‘我向他屈服了。我认了错。为什么?难道没有他我就过不下去吗?公司和百货商店……牙科医生……是的,我要全跟杜丽讲了。她不喜欢伏伦斯基的。这是又丢人又痛苦的,但是我要全告诉她。她爱我,我会听她的话的。我不向他让步,我不能让,他教训我……菲力波夫,面包店。据说他们把面团送到彼得堡。莫斯科的水那么好。噢,米辛基的泉水,还有薄烤饼!’她联想到十七岁时到特罗伊沙修道院去朝拜。‘我们骑着马去。那时还没有铁路。难道那个长着红红的手的姑娘,真是我吗,……那时我能想到我会落到这样可耻的地步吗?接到我的信他会多么得意和高兴啊!但是我会给他点颜色看的……油漆味多么难闻啊!他们为什么老是油漆和建筑?裁缝店和帽庄……’。”

托尔斯泰在此所展示的安娜的内心独白,甚至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安娜临死前的这些内心独白向科学提出了它还无法解决的迫切问题。

和于连的内心独白相比较,它决不是那样连贯、逻辑,而有着间断、跳跃和随机性。同时,它也不是纯然的思维活动,而呈现出多序列、多层次的复杂图景。

这里表现着安娜的感觉(“油漆味多么难闻啊”)、表象、记忆(“我们骑着马去”)、感情(悔恨、羞愧、恐惧、分裂的痛苦、生的期望)、想象、思索和意志(“我不向他让步”)。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擅替。同时,内心独白又表现出安娜不同的心理层次表面的印象和注意,心理内层的剧烈动荡。

安娜日常印象和内心动荡的反复交替、联想,表现出她对生命的无限依恋和死的意志的逐步形成。她已深深地意识到,生命的最后希望——爱情已无可挽回地逝去。她不能过没有尊严的生活,别无它途,只有以生命的毁灭来肯定生命,维护生的尊严和纯洁。

而且,这两位作家内心独白的最后一点不同,是时程性安娜的内心活动表现在一个时间进程中。百货公司、牙科医生、裁缝店,如同是她思绪途程上的一个个界标。安娜的意识活动完全表现在一个空间和时间的进程中,而不是思维的静态的、孤立的转述。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托尔斯泰内心独白的崭新特征。另外,语言学家维那格拉多夫也根据托尔斯泰的作品研究了内心语言的问题,他强调指出了内心语言和外部语言的差别:

“内心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过渡,决不是对无声语言的有声联接。而是一个本质上复杂的转换,从思维语言的独特的内部环境转向存在于外部语言的另一种构造形式。”

以上两则“内心独白”,说明了“心灵辩证法”作为方法的一个独特原则“展现人心灵的真实”,展现复杂的精神活动过程,一如它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条理化的、间接的转述送样展现的心灵辩证过程,真出发点和目标已与过去的文学不同。

一般认为心理描写是用来说明人物性格的。心理描写从人物性格出发、按性格需要取材,归结为说明、解释人物性格。

于连天性热情,外表却冷漠、谨慎,生性高傲而外表恭顺。司汤达的心理描写以于连的确定性格为依据,从内部对这复杂的矛盾性格加以说明。

托尔斯泰所描写的人物心理,并不以独特个性为前提,往往本身成为一种目标,具备了某种独立性,承担了超出性格刻画以外的、更深刻的艺术使命。

02 心灵辩证法的运用方式:运动和静止的辩证法、运动过程和瞬息状态的辩证法

全面、详尽地追踪和表现人的心理过程,是既不可能也不必要的。托尔斯泰运用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法、运动过程和瞬息状态的辩证法。他把运动过程的展示导向心理细节的分析,通过细节分析这样一种独特的概括手法来反映过程本身。

这里提到的心理细节,是指特定时刻的心理状态。托尔斯泰本人谈到心理细节时用的是“感情的细节”、“状态”、“细节状态”这样一些术语。他在一则对普希金的评论中,提出了“感情细节”的原则。

他在日记中更明确地提出“状态”作为创作目标而和性格相对照。在他看来,以传统的性格作为观察人的“单位”,是太粗率了。他甚至认为,以某些性格特征来表现人,是对人物的束缚和扭曲。他说:

“这样来谈论人:他是实在的、善良的、聪敏的、或愚蠢的、始终如一的……等等,丝毫不能表明这个人的真实面目。徒具描绘人的奢望,常只是越弄越糊涂。”


托尔斯泰一开始创作就摸索着自己的独特方法。“不是普遍的而只是我的任务。”他在《人生四阶段》中写道:

“越是力图概括地描绘对象和感觉,就越写得不可理解……。我需要的正是在描绘我的童年时的那种方法从这个时期取出画面和场景,常有全部细节状态的精微分析。”

这样,通过“细节状态的精微分析”来显示“运动过程”就成为心灵辩证法的一个方式。不过,托尔斯泰的细节分析并不是人物语言、行为的注脚。

《安娜·卡里宁娜》中,舞会之后安娜提前回彼得堡。在与杜丽告别的谈话中,她说:

“我可不是斯提瓦,我所以那样说,就因为我不能允许我自己对自己有片刻的怀疑。”

托尔斯泰接着写“说这话的那一瞬间”安娜的心理:

“不,她感到自己说的并不是真话。她不但怀疑自己,而且一想到伏伦斯基就情绪激动。”

这里,心理似乎是要补充语言。但是这个补充、这个注释反而成为读者注意的重心。

再如《战争与和平》中玛丽和尼古拉悲哀地谈到安德烈的伤势。玛丽的悲哀当然是真诚的。但由于玛丽和尼古拉此时此刻的处境,她这一瞬间的主要感受是幸福而不是悲哀,实际上谈的是她的爱情和希望。




托尔斯泰的心理细节分析包括过程分析、结构分析、矛盾分析。也就是说,在托尔斯泰看来,任何瞬息状态本身,并不是静止、不是单一,而是一个内部丰富的、复杂的矛盾过程。

这个状态,在时间上是流动的在结构上可以分层,不同层次之间矛盾着、互相渗透又互相转换。把瞬息心理状态看作运动过程,不把它凝固化,这种认识本身是辩证的。

《安娜·卡列宁娜》中吉蒂在面临列文求婚时的心情交织着兴奋、胆怯和怜悯。作者并不作这样概括性的评述,而是展示她瞬息间的心理过程:

“那一瞬间,她深信他是故意早来,在她还是独自一人时向她求婚。到这时整个的事情才第一次向她显示出来不同的、完全新的意义。”

她听着列文的告白:

“艰难地呼吸着,没有看他。她欢喜欲狂,心里洋溢着幸福。她怎么也没有料到他的爱情表白会对她发生这样强烈的影响。但是这只延续了一刹那,她想起了伏伦斯基。”

在过程分析中,托尔斯泰展开了一个真实的时间进程。因此,在托尔斯泰的心理描绘里,常遇到时态的说明“这时”、“几秒钟之间”、“与此同时”、“那一瞬间”。

为了强调心理运动的时程性,恰如主人公的即时体验那样去展示它,托尔斯泰往往在本该使用过去时的地方采用语法现在时。

托尔斯泰不停留在心理感受的表层,而辨别思绪的交替和变化,揭示它的内部状态。这样的过程分析必然与结构分析相联系,从而揭示出一定心理状态的层次结构。

托尔斯泰认为:“状态”,即人在一定时刻的心理感受,不是“平面”的,而有“立体”结构的复杂性。在它的最表面、表象和对日常事务的注意占着优势。

比如,托尔斯泰分析赶去赛马的伏伦斯基的心理,指出:

“他象惯常那样地只保持住了表面上的记忆力,指示他第一步做了以后第二步应该怎么做而已。”

托尔斯泰曾表明,专注于心理表层,是精神贫乏的标志。比如,在《战争与和平》中,鲍利斯玩着跳棋时,托尔斯泰写道:

“显然,他想着这跳棋游戏,正如他这个人永远只想着他眼前所做的事。”

而皮埃尔、列文这样的人却不同。他们的心理表面常受到丰富的内在激情的扰动,显得“神不守舍”。他们在交际场合永远不会象鲍利斯那样冷漠、轻松地讲出适时应景的话,那样得体地从容应酬。在心理的内层和深层,理智、本能、“活跃的生命力”常常表现出更强大的影响。

再看吉蒂面临首次求婚时的心情。她内心的声音在说:

“我的天我真要亲口对他说吗我对他说什么呢难道我能告诉他我不爱他吗那是谎话。”然而在表面上,“她意识到她外表平静和她动作的从容优雅”,尽管有那些内心惶惑,她却需要有相反的思想来引导自己的行动:“我有什么好怕的我并没有做错事。要怎样就怎样吧,我要说真话。”

在复杂的精神运动中,形成了一个“平静”、“从容”、心安理得的心理表层。而在这表层之下,却有她并没有讲出来的“真话”。她快乐而又困惑,荣幸而又内疚。内心深处,她感到她爱着列文,想起列文就感到愉快。在她想到伏伦斯基的回忆里,始终搀杂着一些局促不安的成份。

正由于她有着对列文的深藏着的内心感情,列文的爱情表白才使她感到那样强烈的幸福和喜悦。但是,她又不能确认那感情。因为“一想到将来她和伏伦斯基在一起,灿烂幸福的远景就立刻展在她的眼前。”

原来吸引她的,并不是伏伦斯基本人,而是与他相联系的那“灿烂幸福的远景。”此刻,在表层之下,在吉蒂心理内部,是她的迷惑,她对那虚幻幸福的神往,和自以为真实的对伏伦斯基的爱,而在心理深层,埋着她的“良知”,她的不安和她对列文的感情。

在大量的细节分析中,不是被说明的言行、情节,恰恰是心理瞬息状态本身,隐藏着“活跃的生命”吸引着作家和读者,即注释重于正文。

托尔斯泰恰恰是有意识地从艺术构思中重新评价了细节的意义,从而在探索着创立一种新型的艺术方法。


03 心灵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人的内心生活是一个曲折回转的、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托尔斯泰认为,从深刻的心理内在过程来看,虚荣、势利、虚伪并不就是人物全部的心灵真相。

无论《五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中的卡卢金、柏拉斯库欣等人在爱国热情的遮掩之下,隐藏着多少“虚荣”和吉蒂一样,他们在内心深处依然保留着一些潜藏的复杂心理。而那虚荣、势利,也依然是不健康的,是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人的异化。以虚荣、势利为特征的性格非常适应那个社会,它支配着人,但又受到人的反抗。

如上所说,托尔斯泰以结构分析来展示人的心灵辩证过程,力图超越传统的性格规范。他希望在心灵辩证过程中揭示出深藏着的强大生命力,显示重建完整的人的可能性。

托尔斯泰认为人物心理有着层次结构。每一层本身是复杂的,各层次之间又互相矛盾,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不同层次之间出现上升和下降的转换。

就每一个“状态分析”而言,托尔斯泰不能够展示所有这一切。只能从某一层取出在那种状态中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好比“分层取样”那样进行分析。然而,把托尔斯泰的细节分析综合起来,却能给出立体的、多层次的心灵辩证结构。

托尔斯泰的分析,揭示出结构中的矛盾和过程中的矛盾。他总是以矛盾分析来充实结构分析和过程分析。心理中的矛盾现象,托尔斯泰在自我观察中就十分注意。他在1851年的一篇日记中写到对自己不完善的自责,以及由这不满而来的强烈优郁。他确信:

“除了死,这里没什么可留恋的。可是同时,我又十分高兴地想着马鞍备好了,我将穿上山民骑装奔驰,追逐哥萨克女子。我还因为左唇须比右唇须差而极度苦恼,整整两个小时对着境子梳理它。”

这种心理结构内部的矛盾,以后也成为托尔斯泰心灵辨证法的重要内容。

以《安娜·卡列尼娜》中一个细节为例,安娜在投身卧轨前的瞬间,体验到洗澡时临入水的那种感觉。在死的幻灭中,她那洗澡时的感觉却来自正常的生活,这里已经包含着生意和死念的矛盾。

接着,这矛盾极尖锐地发展了划十字的熟悉动作在安娜心中激起一连串少女和幼年时代的美好回忆。遮蔽一切的黑暗突然撕裂了,生命又向她呈现出一切欢乐和光明。这一瞬间,“活跃的生命”向黑暗和幻灭作了最后的抗争。正是在这样尖锐的矛盾中,安娜体验着临死前撕心裂肺的庸苦。

心理过程中的矛盾,是结构中矛盾的延伸。托尔斯泰揭示了心理矛盾发展的规律性。安娜和伏伦斯基从不顾一切地相爱到“无可挽回地南辕北辙”,皮埃尔在享乐主义和理想主义间的徘徊,卡列宁对安娜态度的反复……都是充满矛盾的心理过程。

托尔斯泰由此强调了他对人的内心生活的辩证理解人的精神运动,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直线的运动。

在《复活》中,托尔斯泰提出了人的“流动性”的概念。“人好比河流”,时而湍急、时而平缓,时而宽阔、时而狭窄。他反对把人简单化:

“我们写着长篇小说。虽然还不是像过去那样粗糙恶人——一味地恶善人——一切皆善,可是毕竟是可怕地简略、单调。”

托尔斯泰自己创造的形象,则几乎无例外地充满了矛盾。他以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表明人的内心生活是一个曲折回转的、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这也是心灵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总之,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以精致的心理细节分析为基础,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在多层次的结构中展现了人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人的心灵的真实。这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大革新。在心灵辩证法的基础上,托尔斯泰开拓了性格的深度,在宽广的史诗舞台上塑造了新型的人。

他以心灵辩证法为强大的艺术工具,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无比热爱,表达了他对子完整的人的不断追求。他所揭示的心灵辩证过程因而获得了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