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战争中阵地前的尸体去哪了?都怎么处理呢?

战争中阵地前的尸体去哪了?都怎么处理呢?

2020-07-29 12:04阅读(61)

战争中阵地前的尸体去哪了?都怎么处理呢?:衡阳保卫战打到1944年7月16日的时候,第十军已是死伤惨重:预备第10师伤亡90%、第3师伤亡70%、第190师只余4:-尸体,

1

衡阳保卫战打到1944年7月16日的时候,第十军已是死伤惨重:预备第10师伤亡90%、第3师伤亡70%、第190师只余400人,而配属给方先觉指挥的暂编第54师只剩下一个营的兵力。在正南和西南方向的山地上,日军虽然夺取了第一道阵地,却也付出了惨重代价,用“尸横遍野”这个词毫不为过,而紧急撤至二线阵地的第十军各部,也无时间无可能带走战友们的遗体。


第十军最有效果的战场发明就是“方先觉壕”,它的加强版是在阵地前的外壕中,自一半高的位置布下铁丝网并挂上铁刺猬,所以冲锋的日军一跳下去就被暗器所伤,又被铁丝网缠住无法隐蔽,而此时中国守军则摸近投弹,壕内日军大半被炸死。不过也有后遗症,就是日军的尸体会逐渐填满壕沟,成为后续部队逾越的通道,因此在激战时分,没有哪一方会考虑尸体的存在。


日军冲上高地后会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垒建战斗工事,以防被第十军的机枪扫射和进行对射,而遗弃的守军尸体就成为最后的材料,第十军工兵营老兵梁岳昆在战后曾经回忆张家山的战斗:“子弹打在人身上的声音肯定是跟砖石不一样的,被打成蜂窝的尸体有战友的,也有鬼子的,但是还是战友的多”。


抗日老兵梁岳昆说:“后来一想,就觉得对不起战友,人都死了,还要被打好多枪,一想到这事,眼泪就忍不住,但当时阵地上都是尸体,也找不到别的东西了,那年夏天的张家山,不敢想”。由于是鬼子进攻我军防守,阵地一点点被攻克和蚕食,第十军部队被迫一步步后撤,所以在这方面第十军确实比较吃亏。


衡阳保卫战虽然历时47天,但并非天天都在打仗,由于需要补充弹药、物资和人员,期间日军实际上共发动了三次总攻击,前两次攻击失败后,都会停下来进行整补。比如第一次总攻是6月28日开始的,打到7月2日深夜只占领了少数外围阵地,伤亡却高达5000余人,平均每天损失1000人以上,并且炮弹也快打光了,于是第11军司令横山勇叫停了进攻。


在停战间隙,日军就会派人去阵地前搬运尸体,以便弄回来集中火化,这些“搬运工”是不带武器的,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第十军自然也不会射击。同样,我方也会抓紧时间清理阵地上的战士遗体,鬼子也不会开枪开炮,毕竟他们的搬运工们仍然在我方的火力范围之内,这也是战场上的约定俗成,但是新的战斗一打响,所有这些事情又重新归零。


主攻张家山阵地的是日军第116师团黑濑平一大佐的第133联队,这个甲级师团的三个步兵联队都被加强到4000人以上,黑濑联队在炮火的掩护下以中队级为单位轮番发起百人级冲锋,在“方先觉壕”之前弃尸累累。该联队先后有五任大队长、十一个中队长毙命阵前,打到最后衡阳城破时,第133联队残余官兵不足300人,基本就是被泰山军剔成一副猪骨架。


每次阵地丢失,负责张家山防守的预备第10师都会出动部队在夜里反击,打到后来预10师已无兵可派,于是前文所述的军直属工兵营两个连奉命驰援,7月17日组织夜袭以恢复阵地。暗夜里山上伸手不见无指,双方士兵经常被脚下的尸体绊倒,工兵们只能靠摸军装来辨认敌我:棉布军装是自己人,卡其布就是鬼子,如此杀到天亮时分“伏尸没胫,阵地上已无可插足之处”。


然而天亮也就意味着日军的空地火力继续来袭,所以是没有条件清理尸体的,工兵们必须隐蔽起来躲避火力杀伤,7月的衡阳酷热难耐,一些不及清理的尸体很快腐烂,对两军士兵的意志力都是极大的考验,纷纷称之为“灼热的地狱”。毫无人性的日军,因为久攻不克还曾经多次使用毒气,使战场上的情况更加惨不忍睹。


其实城外鬼子的日子也不好过,当时中美联合航空团大致掌握了制空权,每天均以战机支援衡阳战场,所以在不发动进攻的时间里,日军士兵都得猫在交通壕或者洞穴里,黑濑大佐的隐蔽部下面,就有第十军来不及带走的战士尸体,日本人也仅仅是在上面铺了一层土。战争的残酷,远超我们今天的想像,日军在衡阳伤亡数万,第十军牺牲7000,战场上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第十军是虎头蛇尾,而最漂亮的防御作战其实是1941年底的长沙守城,当时的方先觉还是预10师师长,两天两夜硬顶日寇精锐第3师团,终于让敌人掉头而逃,尸体也来不及仔细处理。第十军转入追击后,薛岳和参谋长赵子立从岳麓山下来,乘车视察战场,在八角亭看见大批日军尸体,赵子立慨然:“不是万不得已,日军不会扔下尸体,都会聚在一地焚烧,可见逃得狼狈”!

2

对于收容各自战士的遗体,双方一般都很有默契的,因为在战场上不可能只有一方士兵的尸体,只要战争打响,一般都会用敌我双方的尸体来掩盖整个战场,而收容问题只能战争打完以后了,而有些是随打随收,那只限于是在向前推进时发生的少量人员伤亡,专门会有一队人负责向下抬伤员和战死士兵的尸体,而战争程一边倒的势态时,一般败的那一方会一去不回头,那打扫战场的事情就由胜利方和红十字会来负责了,而如果对方想要替战友们收尸,那胜利方一般会提供便利,让对方把自己的弟兄们抬下去,这是出于人道考虑,大部分是因为不想替敌人收容这些大麻烦而以,而敌人不回头的情况发生后,尸体会很快被收拾干净,尤其是在夏天还有春雨季,因为这两个季节是最容易导致尸体腐烂的情况发生的,那瘟疫也会随之流行,加之恶臭,这比一场毒气战及细菌战的杀伤力都大,那导致的后果会更严重。所以,出于这种考虑,战后敌、我方尸体的收容问题是第一要务。当年抗战时期,日军占领南京,进行大屠杀,战时的尸体及屠杀后的大量尸体被很快处理掉,日本人的作法很简单,一般是强迫中国居民搬抬,然后投到河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日本想要在南京长驻,不想这里变成瘟疫横行的无人区。而其余的战斗结束后,他们一般都是收容自己士兵的尸体,而对于中国士兵的尸体,便不加理会,在中国与越南战争的期间,抢夺己方人员尸体是一件头痛的事儿,有时双方会利用敌人搬抬尸体的机会向敌人射击,但绝大多数都是中方允许越方打着白旗上来收尸。在战场上,战死是正常的事儿,而出于对对方战死士兵的尊重,大部分战胜者都会帮助对方把尸体堆积起来,然后让对方前来处理,而日本是最不尊重敌方士兵遗体的国家,他们的士兵通常会掌这些敌人的尸体来取乐或直接焚烧并丢弃。当然,这是事实,并不是对日本的个人成见,对于食腐动物,每个战场上都会发现这类东西,从昆虫到野狼、秃鹰都会来寻找食物,可惜,这些食物不会保存很久就会被处理掉,并且为了安全收容这些尸体,收尸者会直接将这些食腐动物一起消灭掉,以防被其伤害,也是为了对自己士兵的尊重。

3

战争环境下,军情如火、时间宝贵,处理战场尸体这件费时费力的事一般不会由军队处理,而是交给大自然或当地老百姓去处理。如果是军队处理,那很简单,直接火葬、水葬亦或是挖大坑埋掉。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就这么干。

说个例子。



1934年7月23日,刚刚组建一年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接到了中革军委突出重围到中央苏区外线作战的命令。

8月7日,红六军团7800余人在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的率领下从遂川、永新出发西进。等待他们的则是来自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省的国民党军阀部队。



8月23日,红六军团抵达湘江东岸的蔡家埠渡口。面对严密设防的国民党军,红军没有硬拼,而是不停的兜圈子,先向北再向南。于9月4日在国民党军湘江防线找到一个缝隙,成功渡过湘江。而红军由于连日在强行军,所过之地又是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的荒蛮山区,部队十分疲惫,加上国民党军调整部署紧紧追赶,红六军团的处境一天比一天危险。而在9月下旬,红六军团接到中革军委命令,要求前往湘西与在那里由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

面对严峻的敌情,中革军委命令进入贵州、抵达乌江东岸走马坪的红六军团停止西进,改向东北方向进军,取捷径与红三军会师。但是,洋顾问把持军事指挥大权的中革军委在不了解敌情的基础上下达的命令并没有使红六军团摆脱险境,相反几乎葬送了红六军团。

国民党军当然也不是傻子,红六军团与红三军会师的企图很快被发觉,于是,中央军、黔军、桂军、湘军迅速合围而来。

10月7日凌晨,红六军团开始按照预定计划行动。但是走没多远,部队到达甘溪镇休息了一阵后,红六军团这才发现中革军委下达的命令完全误判了敌情。

最先冲过来的是桂军第19师,从甘溪镇北面杀来,当桂军逼近甘溪时,红六军团除了先头部队一个营之外,大部分人没有发觉。军团指挥部直到先头营战斗打响,还缓慢的走在通往甘溪的道路上。

先头营在营长周仁杰指挥下利用地形地物与桂军激战三个小时。因为兵微将寡,无法挡住一个师的桂军。周仁杰甚至在最危险的时候对教导员说:“必须把敌人顶住,准备牺牲吧。”随后,红军另一个营在营长刘转连率领下从甘溪镇冲出,与周仁杰营合力守住了阵地。桂军因为摸不清红军虚实,兵分两路向西运动,直接攻击甘溪镇的尚未做好战斗准备的红六军团主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桂军,军团部很难组织部队迎战,只得做出全面撤退的命令。但是军团所属的第49、50、51团已经被桂军分割包围,为了给军团部转移赢得时间,主动担负起阻击桂军的重任。但是众寡悬殊,红军装备又不如桂军,渐渐不支。

到了最后关头,刘转连营长组织所部从正面强攻,力图给被包围的红军部队杀开一条血路。在刘转连指挥下,所部一营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以血肉之躯撕开一条裂缝般的生路。49团和50团的战士混杂在一起,从这道缝隙间穿过,向南突围。

可是,等待他们的却不是生路……

两个团的红军走到一个叫羊东坳的山涧,山深涧狭,只有一条很窄的木制水槽可以通过。红军战士拥挤着走上水槽,很快将其压断。而就在200米外埋伏着一支桂军,见水槽断裂,集中机枪射击。红军立马出现重大伤亡,倒下的战士重重叠叠的摞在了一起。

甘溪之战一直持续到天黑才结束,经过浴血奋战的红六军团终于摆脱了桂军。

而留在甘溪的500多具红军战士的遗体,红六军团无法顾及,于第二天由当地老百姓收拾,入土为安。特别是留在羊东坳山涧里的红军战士,400多位农民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把这些烈士的遗体全部掩埋。

4

谈谈个人观点:战争本来就是生死之地,战场上死人很正常,也很普遍,而对于尸体的处理做法也基本相同,尸体都是要掩埋或者是其它方法处理,大规模战争不管是敌人的尸体还是己方的尸体都要进行处理,特别是对峙阶段,否则,这些尸体一旦腐烂很容易滋生有害病毒。尸体的处理在哪里都是一个比较重视的事。当然,打完了不在这个地方呆了,或是处理完自己人,就不管敌人了,这种情况也有。

战场上对于处理尸体非常重视,不光是对死者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作战环境的需要。战场上的吃喝和周边环境融和性非常大,就拿喝水来说,就是就地取材,河沟里的水,甚至是雨水,如果被腐尸感染是非常危险的。汉武帝的必将霍去病就是喝了被腐尸感染了病毒的水而得病身亡的。

现在很少有大规模的战争了,对尸体的处理也比较容易了,两山轮战时有专门的处理牺牲士兵后事的单位,首先要对尸体清洗整容,穿戴整齐,连队战友(作战状态时派代表参加),首长会参加仪式,很郑重,也很严肃,然后火化,有一个专门的火化场。既是对战友的尊重,也是告慰家人,同时也是对生者的安慰。

总之,处理好尸体对于作战生活环境非常重要,腐尸滋生病菌的能力非常强,冬天还好,夏天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快就造成污染,蚊虫,苍蝇等等很容易把病毒扩散开来。现在作战都携带消毒片,放入水壶里一片,虽然味道有点难闻,但能防止病毒,对于身体有好处。战场环境下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战斗力也就失去了,命也就没了,没办法医治,所以,战场上的尸体也是要处理的,如果是作战阵地附近还要做清理,统一掩埋地点,不能随便。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5

这是最专业的回答吧


战场尸体对地面,空气,水源,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阵地上尸臭可影响参战人员的食欲,甚至发生头晕,恶心等反应.由于尸体腐烂,苍蝇孳生,又是传染病传播的媒介.水源如被尸体污染,则将影响战场上可利用的水源.所以对阵地上尸体的及时处理,具有很重要的卫生意义.

敌人的尸体应与本军的尸体一样处理。但要同本军的尸体分开理,尸体的无机化过程是尸体处理应当考虑的基本原则.如果尸体埋葬得合理,通常经过一年后腐败,6~10年后完全无机化,但在公共坟墓内无机化时间要延长1.5~2倍.所以对埋葬的环境,掩埋的深度,坟丘的高度等均须加以考虑

首先进行战场搜索,收集,登记遗体,经过伤口缝合包扎,穿上新军装,装入塑料或白布袋内,然后送往指定处理地点(条件允许时亦可特制烈士棺).选好墓地,墓地要选择地下水位低,土壤通气性能好,不积水的干燥地段.要远离水源和阵地生活区,如有可能要单独埋葬.士兵烈士遗体,条件困难时,亦可建筑集体合葬的战友坟墓.一座战友墓,最多不可超过l00具尸体.尸体叠放不得超过两层,两层间隔要加0.4~0.5m厚的土层,土层上覆盖树枝,树叶,然后再放第二层尸体.上层尸体应距离地面lm以上.坟墓的大小,按每具尸体占0.6m×2m,坟丘应高出地面0.75m,其面积亦应大于坟穴的面积

对尸体的火葬,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实施.焚烧的燃料可用汽油,煤油,煤焦油,干树枝,木柴等.焚烧方法,可就地挖成棱锥状坑,坑的每个角里设通风管道,距离坑底约80cm高处安放2~3根炉条,在坑的一侧挖小沟通向炉条;炉条上先铺干树枝或干柴并洒上汽油或煤油,摆上尸体,尸体上再放浸过汽油或煤油的干树枝.一般经过12h的焚烧,可使尸体成为灰烬.也可采用战地焚烧炉.炉体用砖砌成,埋于地下,炉高3.5m,截面面积1.14m×2.13m.在炉中共放8具尸体,尸体上洒满煤油,在最上层尸体上面再铺上烧柴直至炉上缘.焚烧8具尸体约需2m3烧柴和8kg煤油

消除尸臭腐败的有机物散发出对人嗅觉有不良刺激作用的气体,其成分主要有氨,胺,硫化氢,硫醇,吲哚,胨等.消除尸臭可以利用芳香类化合物及焦木酸等物质强烈气味掩盖臭气,或用樟脑,桉油等植物油中和臭味.物理除臭的措施是利用活性碳,滑石,硅胶等吸附臭气物质或用表面活性剂吸收除臭..化学除臭是由于臭气物质分子中都含有硫,氧,氮元素,化学活性较强,很容易进行氧化还原,中和,加成,聚合等化学反应.通过化学除臭剂与臭气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成为挥发性低的无臭物质.

连长负责尸体的收集、辨认、后途和保管死者遗物。但在处理这些事项时,应以不影响连执行任务为限。通常利用回程的运输工具,例如可利用空载重车辆将尸体至旅坟基登记收容站。该站由坟墓登记排的收容与后选分排担负专项工作。坟墓登记排配属于师后勤部队的补给与运输营。死者的随身财物,决不可私自取走。保存在连仓库内的个人財物,应开列清单,连若不能后送尸体,则营可以派出人员和运输工具给予协助。除因情况紧念而无法后途外。应该避兔就地单独埋葬,如果进行单独埋葬,应把注有该坟详细地点的透明图和其他有关材料(死者姓名和人数)呈途营,以便尔后设法迁葬。


6

问话的“战争中”这个词用得不对,应用“战斗中”才对。

在战斗中,作战的双方一般尽量把自己伤亡的将士,往后方送,但阵地前的尸体,在敌方火打射击范围内,是无法收尸的,甚至伤员,也只有等死。战争,并不是有人想象的那么人道的。战败的一方,往往无法收敛自己阵亡将士的遗体,而胜方,往往故意让敌方的尸体裸露荒野,用以示威。

象武汉会战中,以桂84军为主的国军,与日军在以一个小山为中心的周边,血战九天九夜,由于田家镇的失守,中国军队被迫撒离,丢下三千多具阵亡将士的遗体。而作为战胜方的日军,不许当地老百姓收敛这些遗体,以向中国军队示威。直至抗战胜利,这些遗体早已成了一堆堆白骨,才得以由当地老百姓收葬于一个大冢,并在上建塔,名“白骨塔”予以纪念。就不知该塔现在尚存否。

同样,我138师1944年在豫湘桂战役中克复大别山南大门——安徽太湖,日军遗尸八百多具,当地老百姓不准收尸,由其裸露于山野,以死不准其入土为报复。

这些,都是我那时参加抗战的父亲亲见的。战争,远没有一般人想象中的文明。

7

战场从来就是生死之所,自古代有战争以来,我们脚下的土地就不知埋葬了多少的英灵,他们大多战死他乡,就像一个尘土一样落下,他们的存在也并没有引起过任何的波澜。或许知晓他们存在过的,也仅有家中给亲人以及并肩战斗过的同伴。

在古代,乃至现在,人们都讲究的是“死者为大”,在人们去世以后,必定给与最高等的待遇,然而在战场上死去的人们却从来不曾享受到这样的殊荣。

在战争中,战士们不断的向前冲,也不断的有人倒下,士兵们跨过一具又一具的尸体,然而不论战争有多么残酷,到了双方罢兵息战的死后,双方总是非常有默契的带走己方阵营的身体。

这些尸体就这么被拖走,然后集中在一起烧毁,因为人死后尸体会渐渐的腐烂,而如果没有及时的处理的话,这些尸体就会逐渐的变成瘟疫,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千里无人烟的情况。

而且尸体只能战死的尸体只能用于烧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不会有病菌生存下来。因为如果就地掩埋的话和投入水中这些都是会成为传播病菌的途径。

8

近年,我为了完成一部42集的电视续剧《灵宝浴血抗战》的写作。跑遍了几乎所有的灵宝抗日战场,走访了当事人,目击者,知情者200多人,多次提供这方面的真实史料。

晓理村一仗曰军退却了,村里许多幸存的村民自发到村边小河那边高地上去掩埋牺牲了的国军战士。他们把二三十具尸体推到一个土壕里就势从上边取土掩埋。在搬运尸体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士兵大多都是学生兵,还有未成年人,军装下的白洋布衬衣证明这些牺牲了的小战士是城市兵,是临时征来的在校学生,衬衣上有漯河偃城国立中学的字样。后来我们做了了解,漯河一带是中国国民军第40军的兵源地,而这个第40军又是灵宝抗战的主力军。

在黄脸沟夜战中,守在这里的是国军第97师。夜间停战的瞬间借着火光他们看见日军把阵亡的伙伴拉回去浇上汽油焚烧,他们要骨灰带走,国军战士要乘机袭击,团长阻止了,说是这是上峰的命令。

在阳平蔡坡场一战,国军的一个营全军覆没,由于激战,日军也没来得及带走阵亡日军尸体,两军的尸体全都裸露在山坡上。四散逃难归来的农民,先是发现牲畜不喝河里流下来的水。十几天后,一场暴雨满山遍野的尸体全都涌到了河道里,把河水都堵住了。

一个九十多岁的曾经目击到这些残酷场面的幸存老人,提起这事忍不住放声嚎啕大哭:“全是我们中国的娃娃兵呀!”的确,到了抗战后期由于兵源不足,中日两国都征募许多娃娃兵。

一场灵宝战役,国军投入10万余人,伤亡3万多人,日军投入3万多人,伤亡1万多人。还有未统计上来被烧杀,或投入抗战伤亡的灵宝民众。除日军带走一部分尸体骨灰外,大多在灵宝大地,掩埋了只是一部分,大多裸露在山坡上,山沟里,还有那人不常去的地方,发臭着,腐烂着。

日军少将木村千太带在灵宝触雷阵亡,日军把尸体运回陕县三里桥军部火化。

9

我们如今生在和平年代,不懂得战争到底有多残酷,但是对于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那真的是噩梦,尸横遍地,哀鸿遍野,到处都是死亡的气息。战场上的牺牲是不可避免的,自古以来就没有哪场战争是不流血牺牲的,那么牺牲在战场上的人,他们的尸体是怎么被处理的呢?

在我国古代时期,当时处理尸体的方式是比较残忍的,战争结束后,战胜的一方会把失败一方的尸体都集中收集起来,并且堆积在道路的两侧。然后用土将这些尸体盖住,堆成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形土堆,这样做的目的是胜利一方为了炫耀自己的战绩,叫做“筑京观”,也有个恐怖的名字叫做”骷髅泰“。这样处理尸体的方式是残忍的,虽然是敌方尸体,但是也相当没有人性,没有做到”死者为大“,之后这样的做法就慢慢的被淘汰掉了,为避免尸体腐烂产生疫情,就会简单的将尸体埋起来,虽然简陋,但也总算入土为安。

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大小战争发生过不少,战争结束后就是面临打扫战场,当然大家作战之后无论胜败都很累,但是仍然要处理尸体,因为尸体裸露在地面上,很快就会腐烂,不仅有难闻的气味,甚至会滋生疫病,所以为了避免疫病的发生,战士们再累也要处理尸体。

各国处理尸体的方式大概有三种。第一种就是战胜的一方将战场上牺牲的士兵不分敌我全部进行进行掩埋,但是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尸体太多,战胜方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耗时耗力的掩埋尸体,所以一般是战俘去挖坑,然后将尸体丢进去,再掩埋。第二种方式就是比较常用的——火化。这样的方式不需要耗费时间和人力去挖坑,只需要将所有的尸体集中然后浇上汽油,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火化能够避免尸体腐烂变质而引起瘟疫,也不需要占据土地去掩埋尸体,是比较好的方法。第三种就比较简单粗暴了,那就是直接将尸体扔到荒郊野地,无人问津,这些尸体要么被野兽叼走,要么就是在野地化作一具白骨。

在中越战争中,越军受到我军的猛烈进攻,伤亡巨大。战争结束后,有很多越军的尸体都堆在我军的战线前,我军为防止越军突袭就一直在观望,但没过两天尸体便开始发臭,我军连饭都吃不下,于是就开始处理尸体。以防敌军偷袭,我军只能在阵地前几十米内活动,但是尸体的数量过于庞大,我军实在是应付不来,于是只好给越军发出了通告。告诉越军,我军允许他们到我军阵前将死亡的越军官兵尸体运回,以告慰他们的亲属,但是越军来运送尸体每次不能超过五十人,也不能携带武器,要携带红十字旗帜。只要按照要求,我军绝不开枪,确保越军的生命安全,我军的这种做法是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人道主义,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南京,进行大肆屠杀,几十万人的生命在这座城逝去,事后日本军队也对尸体进行了“处理”,说是处理,实际上和丢弃差不多。他们的做法很简单,先是强迫中国人搬运尸体,然后直接将尸体投进河里,连掩埋工作都不做,死去的同胞尸骨无存,甚至有的日本兵还拿尸体取乐,行为人神共愤。日本人之所以这么做,是想要长期占领南京城,尸体的存在会引发疫病,所以就投到了河里,但是他们却没考虑到,将尸体投进河里对环境造成了巨大伤害,而且对幸存的中国同胞也是巨大的伤害。

如今人们的做法要比之前人道得多,战死的士兵会被自己的国家收容,然后冷藏运回国内,国内有专门的尸体处理机构进行清理、缝合、化妆等等,死者的遗物也会一并运会送还给死者家属。处理之后的士兵会穿上新的军服后庄重的放入棺材,在家属吊唁后再入葬或者火化。如今很多大国都采用这样的方式,给死者家属应有的安慰。

战争的残酷破坏了很多的东西,最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如今的和平年代是千千万万个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过上了先辈梦寐以求的生活,更应该要珍惜当下,爱好和平。

10

说起战争,人们往往都是厌恶,在一场战争中,首先除了要考虑战略问题,要考虑物资,要考虑武器,还要考虑人力,当然最后还有善后工作,善后一般是指战斗结束,在战场的尸体都有谁来收拾?究竟是谁负责处理的呢?

\"死者为大”,一般一场战争结束,双方都会很有默契的让敌对方来收拾他们的尸体!其实将遗体处理权交给对方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因为处理遗体也要考虑到人力物力的,当然还有在战斗过程中,一边猛烈进攻,一边收拾遗体的,这个方法自然是进攻方用的,对于失败者而言,在站着结束后,胜利方会让失败方前来处理遗体!

近代史上距现在最近的一场战争便是中越之战,当时越军受我军猛烈进攻,受到重大伤亡,当时很多越军的尸体堆放在我军前线,过不了两天尸体便发出恶臭,我军部队就算想庆祝胜利而吃饭,也被恶臭味恶心的想吐!

即使用了除臭剂也并没有效果,甚至开始掩埋他们的尸体,为了以防敌军偷袭,只能在我方阵地几十米活动,但是尸体数量太过庞大,根本处理不完,最后没办法,只好像敌军发出了这样的通告:

越军二军区指挥部:

我军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允许你们到我军阵地前沿将死亡越军官兵的尸体运回,以告慰他们的亲属。

你方来运尸的人员,每次不得超过五十人,要在白天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打着“红十字”旗帜来,不携带武器。只要按此办理,我军决不开枪开炮,确保你方人员的生命安全。

特此通告

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边防部队指挥所

1984年7月16日

在近代史上大家一般都是这样处理尸体的,而在古代还有更恶劣的方法,比如:将失败方的尸体堆积到一起,进行围观,叫做京观。甚至还有用来吃的!一般这种恶劣的情况也不多见,基本上都是自己派人处理自己的尸体,为了防止腐烂,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最重要的是日本这个国家,他们就不是一个讲人性的国家,抗战时期,其余各国都允许敌对部队来收缴尸体,或者帮助敌对国家掩埋处理,但是日本往往会用这些敌人的尸体来取乐或直接焚烧并丢弃,并不会管。

其行为简直他恶劣,无法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