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内循环能拯救中国经济吗?

内循环能拯救中国经济吗?

2020-07-28 01:40阅读(68)

内循环能拯救中国经济吗?:经济内循环是指生产者在获取生产要素后生产出产品和服务,再把这些产品和服务通过商品市场卖悼获得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扣除生产成:-拯

1

经济内循环是指生产者在获取生产要素后生产出产品和服务,再把这些产品和服务通过商品市场卖悼获得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扣除生产成本就是利润。那产品和服务卖给谁呢?当然是消费者,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的钱我们称为消费支出,消费支出来源于消费者的所得,消费者通过生产要素市场,从生产者那里通过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获得收入。这样一个循环我们称之为经济循环,如果将市场范围划定为国内市场,我们就称之为经济内循环。

从对内循环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投资、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必须顺畅和协调内循环才能高效率运转。从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由于受经济周期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内循环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投资边际效益减弱,消费需求疲弱,经济实体经营困难,失业率增加等方面。现在提出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首先就要是找准推动内循环的发力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GDP增速达到3.2%,成为全球经济恢复最好的国家,但是从消费、投资和生产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从消费上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11.4%,说明老百姓手中真的是没钱了。用曹德旺的话说就是12亿人只是人口,没有消费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过大,二次分配中社会福利支出过小,居民可支配收入过小,占GDP的比重仅为40%左右。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政府效能,缩减社会管理成本来减税降费,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其消费能力,形成民富国强的局面。

从投资上看,2019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为13.2%,今年上半年的降幅为5.8%,一般而言,上半年投资萎缩的话,下半年会萎缩得会更历害。现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已经超过50万亿,要想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投资规模至少在15万亿以上,而现在地方债务还本付息都困难,再增加债务风险就更大了。更麻烦的是民间投资的热情已经消退,到2019年已经下降到了-21%,今年上半年为-12.4%。好在房地产投资增长了1.9%,成为上半年经济增长的动力。

从生产上看,面对总需求不足,按照正常的经济逻辑,企业应该主动降低库存,规避资产负债表风险才对。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企业正在逆势加大库存,这与宏观杠杆率上升14.5%有关。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额增加了17.36万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8%。扩杠杆是非常容易的,但真正的问题在于经济体自身能否产生足够规模的内生有效需求,以匹配如此巨大债务还本付息要求。如果生产大幅度超过需求,造成库存压力,在PPI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企业有可能被迫减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由此引发连锁反应和正反馈循环。

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内循环尚存许多问题,尤其是需求不足成了最大的梗阻。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深化来加以理顺,关键还是在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改革,需要打破生产要素的垄断和管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这样才能证内循环经济高效地运转起来。

2

内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经济对外过度依赖会影响国内市场大环境,当外循环的经济形式与内循环平行交叉点不多的条件下,外部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干扰就小多了。

本提问标题错误,拯救一词及其不当,中国经济到了拯救的地步吗?

当全球市场出现问题时,经济低迷是全球普遍现象,低迷不是死亡,是市场震荡的具体表现,我国改开至今的几十年了,类似低谷有四五次不止,关键是如何良性的开发各类产业,促进市场发展,促进市场韧性,加强劳动力调节,加强就业与失业保障,渡过市场的低谷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以及完整的生产产业链,具备形成内部大循环的条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持续扩大内需,推动有效投资,维护、健全国内产业链与供应链。”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

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互不矛盾,是互相促进的良性关系。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更好地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同时持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以上这三段,基本就是关于这个经济内循环,已经双循环同时促进发展的一个动向定调。比较明确的是,搞经济内循环,不等于封闭运行,不是就不搞出口了。

其实在这次7月21日召开的最高级别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也说了,搞经济内循环是“被加速”的,是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时”,需要与之相对应的一个转型和改变。

这个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很明显就是指当前中美之间关系恶化的事情。

这使得长期依赖于外贸出口的经济,必须“出口转内销”,来解决大量过剩的产能,这就是“经济内循环”。

所以综合来看,经济内循环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这是我们过去几年的一个发展战略思考的变化结果。

实际上,在过去十年我们基本已经处于一个经济内循环的转变过程,现在只是加速转变而已。

我国经济一直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这里消费实际上就是内需,是经济内循环的核心。而出口就是外贸依存度。在2008年以前,我国一直是出口主导型经济。在2006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值达到了巅峰的65.17%。这个意思是说,在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了GDP的65.17%。

相当于说,当时我国经济主要就是靠进出口贸易驱动的。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比值,从2006年最高的65%,一直到现在差不多只有32%。也就是外贸这个经济三驾马车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也降到了差不多1/3的比例。

这使得我国的对外依存度就没有达到那么危险的程度。这个时候再来说“以经济内循环为主”才有实现的可能。而不至于只是空谈。

虽然2008年之后在某些领域走了弯路,但在降低外贸依存度的事情上,我们还是做对了实际上,当前我国外贸依存度为32%,已经是在国际上比较正常的一个水平,但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我们可以跟日本、美国、欧盟做一个同向对比就知道了。日本、美国、欧盟的外贸依存度基本都维持在22%左右。

这说明一点,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虽然已经持续降低很多年,但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正是这个外贸依存度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才使得我们有可能去提出“经济内循环为主”这样的一个新发展格局。

换句话说,在当前外贸依存度只有32%的情况下,仍然提出“经济内循环为主,是一个新的发展格局”,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说,外贸依存度还需要进一步大幅度降低才行。

这样的话,可以让我们的经济避免依赖于外贸,一旦出现中美完全脱钩的极端情况,我们的经济仍然有足够的韧性依托于自身去继续发展。

同时,经济内循环为主不是封闭运行,不是不搞外贸出口了,所以这个外贸依存度至少应该还是会维持在20%的比值。

同时,我们可能会尽可能降低美国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占比,而会增加诸如东盟、欧洲这样的进出口贸易占比。这是我认为的,我们之所以搞“经济内循环”的实际含义。

上面已经分析完整个经济内循环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个发展脉络。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经济内循环的这样一个发展趋势,会有什么样的难题。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在当前逆全球化已经难以避免,必然会出现“区域化经济”兴起。而在“区域化经济”里,最终的一个世界中心区域,必然是亚欧大陆,而非美洲大陆。

有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在通过一带一路把亚欧大陆经济整合在一起的最终战略实现之前,我国只能分步骤分阶段来进行:

1、首先我们要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也就是经济内循环为主。

2、进而拓展,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

3、以东亚经济圈为中心,推进一带一路整合亚欧大陆经济一体化。

这样一个分三步走的战略,是比较有可能实现的。

4

内循环只是中国经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中国经济的市场和原材料地遍布国内外,每一个部分都对中国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可偏废。中国的上升群体想要更加富有,除了继续赚取中国人民的财富,还要赚取世界各国人的财富,以此来满足相应的欲望和要诉求。

当前我们正在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中国的国内市场,构建一个在国内实现循环的经济体系,它只是整个中国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这样,对于增加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可控性、自主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当外部环境出现较大变动的时候,不至于中国经济受影响特别巨大,以至于不能承受。

进一步提升内部需求,增加有效供给,较好较快地实现内循环,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中国经济还没到需要“拯救”这种地步,在战略层面上更多的意味是未雨绸缪。

促进内循环大规模运行的前提,是有效供给的增加和有效需求的增加,有效供给需要更加完善的市场淘汰和进化机制,增加有效需求,需要进一步藏富于民,增加局民的可支配收入,降低债务负担,更直白的说,是缩小收入差距,进行低烈度的社会财富重新分配。但估计很难做得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