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是不是只有语文一门,古人除了考语文还有其他的吗?:科举制度在当时应该是最为成熟的文官选拔人才考试制度;自隋朝末年开始,唐朝基本成型,宋朝趋
科举制度在当时应该是最为成熟的文官选拔人才考试制度;自隋朝末年开始,唐朝基本成型,宋朝趋于完善;这样的人才选拔制度领先了西方国家一千多年。
那么科举考试考什么呢?
下面介绍一下清朝最后的科举考试,与大家分享科举考试题;
清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这么三级;除了正常的考试(固定时间)以外,还有“恩科”,也就是皇家有喜事比如皇上大婚,老佛爷做寿都要“开恩科”给莘莘学子增加一次机会。
公元1903年,就是这么一个特殊的年份;由于“庚子之乱”,两年没有科举考试了;因此1903年的科举一共进行了四次!
闲话少说,咱们还是来看看科举考试的试题——
首先是“乡试”;也就是各地自主命题,因此,考题是五花八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考题:
顺天府(策论):
题1.《汉初驰商贾之律论》 题2.《东汉中兴功臣多习儒术论》 题3.《龚遂治渤海虞诩治朝歌论》 题4.《隋唐二史不为王通立传论》 题5.《吴兢上贞观政要张九龄上千秋金鉴司马光上资治通鉴真德秀上大学衍义论》
其他各省:
河南《中州形势论》 陕西《王猛治秦论》 山西《韩信引兵下井陉如陈余用李左车策信将何以待之论》 湖南《夏少康年四十以一成一旅致中兴论》 广东《武以侠犯禁论》 山东,《辽金元开国兵力论》
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是清朝庭改革科举,废除“八股文”以后的第一次;因此,不管乡试、会试,都考三场,第一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
第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篇,第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
以上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策论均应切实敷陈,不得仍前空衍剽窃。”
简单说,这次科举考试不再仅仅限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还增加了中外时事政治。
乡试完了还有“会试”;会试选拔以后就是“举子”,最后由这些举子们参加“殿试”;下面介绍的是“殿试”的考题,也就是“状元”的考题——
考试时间:
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一(1904年7月4日)
考点:紫禁城保和殿
考题:“策” 四道题:
1.“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陶成之责,是在长官。顾各省设馆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良法,以振策之”。
2.“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
3.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
4.“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廉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论者或病其清议标榜,果定评欤唐初文学最盛,中叶以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试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著,其道何之从?”
怎么样?如今的学子们见了这样的考题,可能立马会晕过去——没有外语,没有数理化,就是要你为皇帝治国理政出主意!
顺便说一下,这一年的状元是刘春霖;因为此人的一手蝇头小楷引起了考官的注意;看来,写得一笔好字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吃亏;
那一年正好是全国大旱灾,名单上报到了老佛爷那儿慈禧太后一见“刘春霖”三个字,马上钦点了状元(没有光绪皇帝什么事);
这样看来,当状元的不仅仅要字写得好,名字也要取得“喜庆”,带一些“祥瑞”才行。
作为一名在高校工作的草根,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古代科举考试是我国隋代至清代的选人制度,是古代世界非常先进的选官用人制度,对现代人才选拔影响深远。隋代时的科举考试仍然沿用了前代很多成例,虽然较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有了很大进步,但仍然无法平衡世家大族与庶族的关系。到了唐代,自太宗开始,逐渐有所改变;武则天时期,除了设置文科举,还设立了武科举。发展到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逐渐成为了中国读书人的上升通道。应该说,科举制度是儒家士大夫与君主共同治国思想的现实化产物,考试内容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基本核心未变,即以儒家经典为考试选题为主。后来随着程朱理学兴起,科举也形成了以八股文为主要文体的文章风格。
题主说科举考语文,其实并不正确。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我们在电视上常常看到的科举考试,一般是进士科,其内容也包括了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到了明代就只有经义一门了。但即便如此,该考试也更像是现在的策论考试,即考生要通过儒家经典中的句子(当然到了明清两代,科举题目开始出现奇葩的断句,在清朝中期甚至还出现了“维民所止”的文字狱),映射到现实生活,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说大家考过策论考试,就会知道,这是对社会科学的总览,鉴于科举考试主要是选官考试,因此考官录取(除了徇私舞弊的)主要是看考生在策论中是否提出了对社会问题的现实解决方法,这就涉及到了政治、经济、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古代科举考试,可绝不仅仅是语文这么简单。
应该说,科举制度是世界中古最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不但对我国影响深远,对于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家也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但科举考试过于注重社会科学,尤其关注国家治理,导致我国及周边各国长期对自然科学关注不足,使这些国家在近代以现代科学主导的工业革命中失去先机,从客观上造成了落后的现实。
作为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人才选拔方式,提到科举内容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八股文”,那么古代科举考试真的只考语文一门吗?事实上并非如此,科举从开创到完善其实经历了极为漫长的时间,而考试科目实际上也在不断变化。
目前普遍认为科举萌芽出现在南北朝,后经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形成定制。事实上,诞生之初的科举制度其实与两汉察举制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不仅没有形成定制,且仅有明经科和进士科两类。例如隋朝时的科举还需要官府举荐,而直到唐高祖武德年间才明确了地方预试和考生“自荐”的制度。
直到历经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才真正开始得以规范推行,彼时的科举主要分为常科和特科两类,常科即每年定期举行的科举考试,而特科则是依据皇帝诏令临时举办的特殊考试。
根据《新唐书·选举志上》的记载,彼时的常科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武举、童子科、医举科等。简单介绍一下各科的考试内容:
1、秀才科。主考方略策,也就是计谋策略,由于隋唐时以秀才科为最高,因此录取难度最大,隋朝秀才科先后不过录取10人,唐代每次也就录取一两人,因而很少有士子愿意报考,因此唐初设立一段时间后,便被废除了。
2、明经科。又细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而唐代又按照经书分量将经书分为大、中、小三类,其中《论语》、《孝经》为必考内容。明经科主要便是考学子对儒家经典著作的掌握程度,因此哪怕死记硬背往往也能考中。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后规定加试时务策,为的就是让读书人从故纸堆中爬起来,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确保学以致用。
3、进士科。唐初时进士科仅考时务策五道,唐高宗调露二年(680年)为进士科加试帖经、杂文,从而使得进士科形成了杂文、帖经、策问三场考试制。唐中期后又增考诗赋,且诗赋比重往往较大。作为唐代最受欢迎的两科,由于进士科的难度比明经科相对要大,进士科大约每100人只有一二人被录取,而明经科大约每10人就有一二人被录取,因此又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语。
4、明法科。主要考律、令知识,试策共10条,其中律七条,令三条,通八条以上可被录取。该科主要考察学生对朝廷律法和制度的了解程度,由于是专业知识,因而录取人数相对也比较少,例如李商隐便是明法科出身。
5、名字科。也称“明书科”或“书科”,主要有帖经、口试、试策三道程序,主要考《说文》、《字林》,主要考核的是文字、训诂知识和书法,由此可见唐代对书法的重视程度。
6、明算科。主要考核算术,要求详明术理,考试内容主要是《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五经算》等。算学生学业完成后参加国子监考试,合格者再参加科举省试,及第后待铨选后叙任官员为从九品下。
7、诸史科。主要考核历史知识,其中“一史”主要考《史记》;“三史”,主要考《史记》、《汉书》、《后汉书》。
8、开元礼科。顾名思义,主要考察的是开元年间制定的礼仪制度,该科设于唐德宗贞元年间。
9、道举。唐玄宗时举行过,主要考《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这是唐朝注重道家思想、扶持道教势力的反映。
10、武举。武则天时设立,又分为平射、武举二科目。主要考步射、马枪、马射、负重、语言、身材等等。
11、童子科。凡10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的,皆可参加童子科考试。能背诵十卷的可以授官,能背诵七卷的可以授予出身。
12、医举科。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设立,考试内容为医经方术,《本草》、《脉经》、《素问》、《伤寒论》和诸杂经方义等。
此外,皇帝还会开设特科,也称为“制科”,考试内容和时间往往由皇帝临时决定,例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帅”、“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等。
宋朝时期,科举制度基本沿用了唐朝的模式,不过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例如诗赋便被取消,其中进士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由于进士大多可官至宰相,因此进士科又被称为“宰相科”。此外,宋朝科举还增加了录取名额,并增加了殿试和弥封等制度,而唐朝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考试方式,到宋朝时也仅剩下了经义、策问、诗赋。
元朝时期虽然也有科举,但比起唐宋时期不仅考试内容大为缩减,且体现出了极为严重的不平等性。到了明清时期,考试科目再度严重缩水,只剩下了进士一科,且考试方式只剩下了经义一门,而明朝中后期更是对写作方式进行了严格限制,要求必须以“八股”的形式作答,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八股文了。
如上所述,虽然各超嗲的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但总体来看基本呈现出一种递减的模式,唐朝时期科目最多,到了明清时期科目便已经减少到只剩一门了,结果最终导致科举失去了本来面目。
肯定不是。
科举设立之初其实非常注重实用性的,基本上做官要用到什么就考什么,比如以下这些:
明经科:着重考经义
进士科:着重考时务,内容以政务、经济、法律、军事、漕运等为主
明法科:考法令法规,法律制度。
明算科:考自然科学和算数
明书科(明字科):考书法和文字理论
医科:考对医学著作理解和医术
日试万言科(万言科):单日些一片万字文章
秀才科:能力出众的全才,唐朝很少有人考过,设立没多久就取消了(和明清的秀才不一样)
百偏科:考单日作文百篇
一史科、三史科:考历史前者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四选一考,后者考上面说到的前三个。
道举科:考道家学说
。。。。。。
唐宋时期科举设立科目其实总共要高达50多种,只是其中的有些常设,有些不常设而已。
明清因为考试人数扩大,为了阅卷方便,统一标准答案,统一思想,把除明经、帖义、策问外的杂项基本都取消了,策问也强制要求成八股文形式,内容不在以实务为主,变成了''代圣人言'',才看起来彻底成语文了。
经义,策论,诗词很多的
貌似还要看样貌是否端正,还有治国之策,最后还有殿试,由皇帝直接考问。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