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妈妈,我要妈妈”,孩子整天黏着妈妈,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妈妈,我要妈妈”,孩子整天黏着妈妈,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2020-07-27 09:46阅读(65)

“妈妈,我要妈妈”,孩子整天黏着妈妈,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孩子整天要粘着妈妈,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妈妈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亲子关系的这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1

孩子整天要粘着妈妈,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妈妈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亲子关系的这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整天喊着要妈妈,一般出现这样的问题,都是没有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孩子缺乏安全感,这是妈妈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

01.安全感是孩子幸福的基础。



很多妈妈对安全感的误解太大,要么就认为“出生就锻炼独立性”,导致孩子安全感缺失;要么就认为“安全感就是寸步不离、有求必应”,把孩子养成黏人的小霸王。

安全感并不是寸步不离,也不是有求必应,相反,有规矩、有边界的孩子才最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并能接受妈妈短暂的离开。

02.安全感的建立,稳定的照顾者和规律的作息时间很关键。



规律的生活作息会帮助宝宝形成安全感。婴儿很讨厌总是变来变去,有了每天的日常生活作息,宝宝就能预测什么事情会发生,知道几点应该做什么,这就是孩子最早安全感的来源。越是进食、睡眠毫无规律的宝宝,越爱哭闹。

03.0-3岁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



刚出生的宝宝,他们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困了,饿了,尿布要换了。

每当宝宝一哭,妈妈就会前来抱着、哄着、安抚着。饿了、冷了、热了,妈妈也时刻关注着。这让宝宝知道,他的不舒服,会有妈妈来关心。

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就是这样建立的,宝宝也有了最初的安全感。



如果这种安全没有建立,就会出现只要妈妈一离开,孩子就着急找妈妈,要妈妈。

总之,虽然没有具体描述孩子多大,但是,天天追着叫妈妈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妈妈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及时地了解到孩子情况,多陪伴,多抱抱孩子,特别是小的越小的时候,多跟孩子身体接触,有助于这种安全感的形成。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启发哟!

嗨!我是时光小兜。6年养娃实战经验,在职幼儿教师一枚。每个孩子问题行为背后都藏着一个待我们发现的成长的秘密。关于孩子成长的烦恼欢迎@时光小兜??

2

孩子只粘妈妈,并不只是孩子的问题,还需要从以下三个因素来考虑:

1、母亲全职带娃

现在的全职妈妈比例相对是比较高的,排除婆媳关系不合以外,更多的全职妈妈是希望珍惜孩子的黄金陪伴时期(0-6岁之间),以此来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能让宝宝更加有安全感。



全职妈妈带娃好处非常多,但是我们也应该正视到,全职的陪伴虽然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但同时也会加深孩子的依赖性,所以就会出现孩子粘妈妈的现象。

2、母亲的语言暗示

现在许多妈妈会下意识的在孩子面前灌输一个理念,也就是,“妈妈怀胎十月不容易,带你也很累,要多听妈妈的话。”诸如此类的语言暗示还非常多,再加上可能家中确实也有不那么靠谱的老公或者婆婆,于是宝宝对妈妈的粘性就变的更深,要最爱妈妈。



3、孩子的天性使然

怀胎十月、母乳喂养都是孩子亲近妈妈的必然理由,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宝宝过了6个月之后,妈妈依然在高频率的进行母乳喂养,这种过量的程度会让宝宝下意识的粘妈妈,成为一种本能需求。



宝宝粘妈妈其实本质上并非坏事,但是凡事有度,过于粘妈妈也会对家庭的和谐以及宝宝的心理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粘妈妈的孩子会让家庭的其它成员吃醋,也给了爸爸成功甩锅的借口,这样妈妈更累,爸爸更清闲自在,同样也会出现家庭问题;至于对宝宝的成长来说,孩子缺少了父亲的陪伴对宝宝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如何缓解宝宝对妈妈的粘性呢?主要做到两点:

1、母爱适当让行,给爸爸一个表现的机会,有的时候,母爱参与的越多,爸爸能够发挥的机会就越少,爸爸更多是参与孩子生活中的娱乐部门,如果是男孩子,3岁以后的生活起居则主要依赖于父亲。

2、多带孩子出门走走,多结交认识新的伙伴,有见识才有自我意识,对妈妈的依赖自然也会少很多。

3、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兴趣爱好是形成宝宝独立人格的重要武器,准妈妈要用好用活。

以上配图选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3

孩子整天黏着妈妈是孩子的问题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孩子小的时候,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特别的粘妈妈,那是因为妈妈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所以孩子爱黏着妈妈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孩子并没有问题,这是一种亲子的依恋关系。

首先妈妈十月怀胎生下宝宝,母婴之间的感情联系是有先天基础的,孩子在6个月至两岁之间,对养育者会有明显的依恋行为,而这个阶段和孩子日夜在一起的,通常都是母亲。

有的宝宝在被别的看护者看护的时候,都表现得很乖,只要看到妈妈就可能会哭闹,发脾气,其实这些行为也是孩子在用他的方式,告诉妈妈需要妈妈的关怀和陪伴。而这种行为和表现也说明妈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孩子所有的坏情绪都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妈妈这里释放。

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依恋情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重要的,对孩子将来社会的适应性交往技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作为母亲,在面对粘人的孩子的时候,要和宝宝站在统一战线,告诉其他的家人,孩子黏着妈妈是很正常的,孩子没有做错什么,不应该批评和指责孩子。并且要时常的告诉孩子,妈妈会一直陪着你,妈妈会一直爱你,给孩子明确的安全感。

其次妈妈在工作之余,要多和孩子相处,尽可能的理解和鼓励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关注和包容,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增强安全感。并且帮助孩子有效的释放坏情绪。

我是辣妈爱美丽关注鱼儿和生活,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4

孩子整天黏着妈妈,那妈妈是怎么样的状态呢?这,很关键。

妈妈是非常开心的和孩子互动,陪孩子一起游戏、玩耍,还是皱着眉头,

“又来了,能不能让我休息一会,一看不到我就找我,真烦!”
“这孩子怎么回事,连上个厕所都在门外拍门叫,我真的要崩溃了!”
“全家这么多人,爸爸奶奶爸爸都不要,就只要我,我是忙完工作忙孩子,忙完孩子忙家务,家务没干完,娃又叫开了。”


相信,有以上情况的妈妈们,真的不少,我们就来说说,孩子为什么总是黏妈妈呢?

一、为什么孩子总要找妈妈?

这个要以3岁为界。3岁以内的孩子,黏妈妈是有其合理性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说:“幼儿的最初的焦虑莫过于他感到将会失去他所爱的人。”所以你才会觉得孩子黏人。

孩子把妈妈当成自己的安全基地,一旦受挫就需要找到妈妈寻求安慰。有研究表明,幼儿会每隔几分钟就会寻找妈妈,看到妈妈在身边就会继续玩。

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妈妈在身边也能玩得很好,有的则不行,他需要在妈妈的注视与陪伴下活动,一有风吹草动立刻返回“安全基地”。

如果过了3岁,孩子还表现得非常黏妈妈,往往是有这样的原因

1、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2、对一些事物感到紧张;
3、被妈妈批评后害怕妈妈不要自己;
4、妈妈总是会无缘无故的消失,所以要看紧;(下面我会解释)
5、害怕某些事物,或者是怕黑;

大家可以看一下,是否会存在这样的情况。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二、对于黏妈妈的孩子,妈妈这么做

1、与孩子约定,切忌一把推开

有些妈妈对这么黏人的孩子很是抵触,当孩子再一次来找时,往往会强硬的拒绝,或者是粗暴的推开,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不了黏人的问题,还会引起孩子情绪,更加强化的黏人的问题。

我们可以和这样的孩子有个约定,平时能满足的就满足,如果需要离开,记得跟孩子说一声,妈妈有什么事要忙一会,你可以先自己玩,旁边再放个计时的沙漏,告诉他,如果沙漏完了,妈妈就可以回到他的身边。

沙漏有10、15、30分钟不等的,用这个来提醒孩子,妈妈这个时间前就会返回,会让孩子有期待。

2、养成及时回应的习惯

如果孩子寻找妈妈,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刻回应,告诉孩子,“宝贝,我在这里。”及时的回应能让孩子感受得到妈妈就在旁边,没有走远,这样有助于他愿意等待妈妈完成手里的事情,回到身边。

3、玩喜欢玩的玩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玩自己感兴趣的玩具时,孩子的注意力是能集中一段不小的时间的。这个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做些家务,忙些事情,也可以获得休息。

4、千万不要做偷偷跑路的妈妈

这就是上文所说的,妈妈会无缘无故的消失。对于孩子来说,妈妈经常会突然就不见了(实际上是上班去了,出门去了),这让他感觉到害怕。所以需要看紧妈妈,免得一不小心“妈妈又丢了”。

解决的方法,就是主动的跟孩子说,妈妈要去上班,来,亲亲妈妈说再见。

刚开始孩子会哭会不适应,但再多几次,孩子发现妈妈总是这个时候出门,再在下午或者晚上某个时间出现,这就让他逐步习惯了妈妈的这种节奏。

所以,切忌怕孩子哭闹,选择偷偷遛去上班,否则的话,孩子的黏人表现会更加频繁。

5、平时多玩这个游戏:躲猫猫和捉迷藏游戏

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了,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游戏可以让他体会“妈妈不见了”和“妈妈又出现了”这种感觉,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玩躲猫猫真是非常好的锻炼,让他喜欢这种感觉,再大些之后,还可以玩捉迷藏游戏,这两种游戏对空间感的训练,对物体的感受都有很大帮助,也是对未来妈妈离开一段时间的一种预演。

孩子会心安的等待着,就像躲猫猫时躲起来的感觉一样。

6、黏人往往跟安全感缺乏有关

很多妈妈也会说孩子缺乏安全感,但什么是安全感?一时间可能也说不清楚。那么,安全感是什么呢?

安全感,实际上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照顾和保护他的人那里获取的感受,他是安全的,是被保护的。

如果我们陪伴孩子少,孩子的安全感就会缺乏,越缺乏孩子就会越去寻找。于是就会出现孩子被妈妈批评,越被妈妈骂越扑过来找妈妈的原因了。

所以,多多陪伴孩子,陪着做亲子共读,玩亲子游戏,多些身体接触,比如拥抱、抚摸等等,都对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很有好处。

那么,对于黏人的孩子,你知道要怎么做了吗?

写得有点长,要是你耐心看到了这里,那就顺手点个赞吧!


庭爸,7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5

谢谢邀请回答!


我先来分享我自己的故事:


我的儿子今年2岁,很懂事,因为我和先生都在上班,而我也是一位周末妈妈,因为工作地方离家比较远,只有周末的时间才跟儿子见面互动,先生还好,晚上下班都会回家带孩子。


我们上班的时候,儿子很乖,乖乖跟奶奶吃饭睡觉,谁问起他爸爸妈妈呢,他会说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乖乖跟奶奶在家。


但是,只要我周末回家,带他的时候,他就会变得特别的粘我,做什么都要妈妈陪,就算不小心摔倒了,都会哭着喊妈妈抱。


其实刚开始,我真的觉得自己太不耐烦了,儿子整天叫妈妈、妈妈的,我真的要被烦死了。


到后来,婆婆说,你没有在家的时候,孩子很乖,因为孩子想跟你在一起,所以就会粘着你的!


我想想也是,也看了一些育儿书,其实孩子正在寻求的是一种安全感


许多妈妈,可能也跟我一样很困惑,特别是全职妈妈,平时忙着家务料理孩子已经很累了,面对身边一个粘人的孩子,说实话,肯定会非常不耐烦。


其实这也不是孩子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只要妈妈和孩子一起去克服就好了,那么,我的经验是这样的:


1. 给孩子更多的拥抱,告诉他妈妈一直很爱他。平时我很不吝啬对孩子的拥抱,因为爱他就要多抱他,让他感受妈妈怀抱的温暖。


2. 及时回应他,让他知道到妈妈一直都在。孩子叫妈妈的时候,妈妈要及时回应,让孩子知道妈妈一直在他的身边,陪伴他。


3. 多鼓励孩子,转移注意力。爱孩子,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妈妈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孩子,一起看书学习,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有你的陪伴,他不断去领略其他的美好。


孩子是我们最好的礼物,他们的到来是给我们开心的,妈妈要用心回应孩子,认真的告诉他,你喊妈妈的时候,妈妈一直都在。

我是多妈,爱好分享亲子育儿知识,喜欢的请关注我@多妈成长日记。

6

孩子整天粘着妈妈,其实就是因为全程参与辛苦劳累地带着孩子的人是妈妈,所以才会出现孩子爱粘着妈妈的现象。

我家孩子小的时候也总是爱粘着我,我希望孩子爸爸一起照顾孩子的时候,孩子爸直接说妈妈有乳汁可以哄孩子,等孩子3、4岁时再带着孩子去钓鱼;

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我又提醒孩子爸一起记得带着孩子一起出门玩,带他去钓鱼,孩子爸说那些一起坐着聊天的人有很多都抽烟,不适合带着孩子一起在那儿吸二手烟,去钓鱼又有太多的蚊虫叮咬,更加不适合带孩子去;

孩子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希望孩子爸一起分担陪孩子做作业的任务,孩子爸说我更会辅导,我辅导会对孩子更好。

孩子出生之后夜里都是和我起睡,他不粘我粘着谁去?其实,孩子的分离焦虑和大人有关系,怎样才能更好地消除孩子的分离焦虑呢?

一、从小让孩子多接触其他人。

我们大人都知道朋友多了路好走,其实小宝贝也是一样的。当孩子从小就愿意多接触其他人时,尽管将来要自己独自面对一个人的孤单,他也可以勇敢的面对。

要是孩子一直只接触少量的人或者一个人时,当带他的人离开他的周围时,他会觉得焦躁不安,他可能认为被抛弃了。我们要鼓励孩子从小多接触其他人,并且告诉孩子,和其他人起做朋友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二、必须出门办事不得不离开孩子时,不能够偷偷摸摸离开。

在乡下工作了十几年,我接触的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很多时候当大人把孩子送到活运室时,如果遇到孩子有哭鼻子、闹情绪的情况,大人总是趁着孩子的不注意而偷偷摸摸离开,其实这更加加重了孩子的分离焦虑感。他会认为家里人把他送到幼儿园是一种受罪,因为家里人带在身边。

有些父母又或者亲人不得不出门去干活儿时,The孩子会闹情绪,但是当父母也要和孩子打招呼,告诉孩子自己离开了,并告诉确切的归途时间,这会让孩子的归属感得到满足,也就不会让孩子感到家人的离开是“抛弃”、“不要我了”……

孩子爱粘着妈妈,说到底还是夫妻之间、家庭之间对养育孩子工作的分工不合理,所以才会出现孩子只追着一个人跑的现象。

7

“妈妈,妈妈”“爸爸,我妈妈呢”,找妈妈这是很多孩子的习惯,更小一点的孩子就更直接:“妈妈,我要妈妈”,更加喜欢黏着妈妈,妈妈上厕所也要搬着凳子坐在外面等。

美国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塞尔玛.弗雷伯格认为从生命意义上说,“黏人”是每个正常孩子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状态

孩子黏人是正常的,而且特别喜欢黏妈妈?这都是正常的,只要妈妈正确对待这件事,这就不是问题。

一、孩子为什么喜欢黏着妈妈

(一)、爱妈妈才会黏着你

孩子的到来,由最初的一颗小小受精卵长成一个完整的人,一直在妈妈肚子里慢慢长大,和妈妈合体了十个月,通过脐带和妈妈建立起了天然的感情连接。而且妈妈身体上的胎盘不断为孩子提供新鲜血液,所以孩子身体里真的是流淌着妈妈的血。

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熟悉了妈妈的味道和声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放一件妈妈的衣服在旁边,孩子也可以安心入睡。

出生后在懵懂状态时也只认得妈妈,每次哭闹只有妈妈才能安慰好,孩子已经对妈妈有了很深的感情,在他幼小的内心深处也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妈妈,喜欢不断的黏着妈妈就是在表达对妈妈的爱。

所以孩子喜欢粘着妈妈,不是不听话孩子的表现,而是孩子爱妈妈的表现。

(二)、黏着妈妈才有安全感

虽然我们经常觉得孩子精力充沛,简直就是充电五分钟,精神一整天的超长待机。其实孩子内心的动力,都是来自妈妈的爱。

美国精神学临床教授阿兰 斯格尔曾经这样表示:\"1~2岁是孩子出现黏人行为的最明显阶段,他们把妈妈或看护人看作一个安全基地,当有安全需求时,就会返回看护人身边。\"

妈妈在孩子身边,他才敢放心的去接触新事物。就算妈妈只是安静地陪在孩子身边,孩子也能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可以安心的玩。

妈妈两个字是更是温柔的利器,在妈妈面前,孩子安心又放松。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妈妈对孩子的需求更加敏感。

(三)、孩子想让妈妈更爱自己

孩子不断的黏着妈妈,除了对妈妈的爱,也想让妈妈更在乎自己,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引起妈妈的注意,想增加妈妈对自己的重视,让自己在妈妈心目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让妈妈的内心更爱自己。

我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在妈妈和别人聊天,而把我晾在旁边很久的时候,我就会紧挨着妈妈,如果妈妈还不理我,我就会捂住妈妈的嘴巴,让她不要再光顾着和别人聊天了。因为那一刻感觉妈妈只顾着和别人聊天,都不爱自己了。

所以,在孩子粘着自己的时候,我们要回应孩子,可以抱抱他,让孩子觉得是爱他的。

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孩子在0-3岁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婴幼时期的亲密关系也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心理健康和人生轨迹。

显然孩子喜欢黏人不是坏事,只要不是过度黏人都不需要特别处理,那过度黏着妈妈怎么办?

二、妈妈如何面对整天黏着自己的孩子

(一)、多陪伴孩子

多陪伴孩子,可能妈妈平时上班,陪伴的时间比较少,所以孩子特别依恋妈妈。特别是孩子在妈妈重新上班这段时期,会显得特别的焦虑,这是妈妈第一次离开那么久,在妈妈回家后,孩子会想把失去的爱补回来,就更加黏妈妈,想要妈妈陪伴。

妈妈就应该每天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做游戏,而不是丢孩子到一旁,自己在拿着手机刷微博。

可以尝试着下班回到家固定时间把手机静音放一边,或者可以回复:我现在陪孩子,晚点联系你,这样孩子也会觉得妈妈放下工作来陪伴自己,在我们的这个时间,我是最重要的。当孩子得到充分的爱和满足之后,他的内心是安定的,就不再会那么依赖妈妈,当然,这也需要时间训练。

在日常的言行也需要注意,尽量用爱的言行去陪伴孩子,多关注正面,去忽略掉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多鼓励孩子,爱的力量使终大于伤害的力量。

(二)、妈妈要学会放手

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孩子就会多黏妈妈。有一些妈妈习惯包揽完孩子的一切,这个时候我们妈妈就要学会放手。

比如多让爸爸和其他家庭成员陪伴孩子,多一起带孩子出去玩,这样孩子熟悉了家里其他成员的陪伴,就不会整天都是黏着妈妈。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妈妈要相信孩子都是可以的,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有自己的事情做,就不会整天黏着妈妈了。

(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很多妈妈在孩子黏人时,又恰好有紧急事情处理,就会选择偷偷离开孩子。往往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会崩溃大哭,在下次见妈妈的时候更加黏着妈妈。

因为这样会让孩子在潜意识里产生—妈妈不想要我了的危机情绪提醒。这个危机情绪提醒,就是导致孩子越来越黏人,越来越黏妈妈的根本原因。

我们有个闺蜜的儿子虽然也爱黏着她,但是有事需要外出,都会让妈妈出去,而且还会甜甜的和妈妈说:“拜拜”。

原来她每次出去都会和儿子说:“妈妈需要出去上班,中午的时候妈妈会回来给你做好吃的午餐”。这样坚持四五次后孩子就习惯了,原来妈妈不是不要他,而是有事情要忙,会回来的。现在养成了习惯:“妈妈,你今天去上班吗?我在家乖乖等你”。

慢慢的孩子长大了,只要闺蜜和儿子说,妈妈需要去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他都可以接受。

所以妈妈要给足够孩子安全感,不要让孩子置于妈妈不要他的恐惧感里,要让孩子知道,妈妈只是暂时离开,会回来的。

虽然孩子粘着妈妈,有时候会让人崩溃,但是你想想这个爱黏你的小人人,会慢慢的长大,孩子长大后就不会再黏你了,到时你想让孩子黏着你,他都不黏你了,珍惜孩子黏你的那段时间吧,毕竟这甜蜜的负担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

还有希望一夜之间改变过度黏着妈妈的孩子,是不太可能的:

雨果曾说过:\"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

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感是与生俱来的,想要改变孩子过度黏人的情况,宝妈们还得慢慢的从生活习惯中一点点去矫正。

所以面对黏人的孩子,我们家长不要过于焦虑,在日常生活中给与孩子充分的爱,让孩子感受到慢慢的安全满足感,这样孩子就能慢慢独立,克服焦虑和恐惧。

8

“妈妈,我要妈妈”,孩子整天黏着妈妈,真的只是妈妈的问题吗?

家里老年人或保姆帮忙照看孩子,都会反应一个奇怪的现象:妈妈不在的时候,孩子很听话乖巧。妈妈一出现,孩子就会表现很差,总是闹人,娇气,黏黏糊糊的。


有时候妈妈工作了一天,看孩子这么黏人,是既幸福也自责,是不是因为自己哪个地方没做好,所以孩子才这样了?妈妈们先不要自责,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孩子会如此黏妈妈呢?

1. 孩子在心理上也有分娩期

孩子出生后,只是从身体上与妈妈分开了,但3岁前的孩子没有和妈妈心理分娩,就如同身体分娩一样,孩子有一个过程,与妈妈心理分娩。 0-3岁是一个漫长的分娩期,如果中途分开,孩子没有适应,或方法不对,反而会让孩子更加黏妈妈。

在这个阶段,如果妈妈因为工作或其它原因,不得不离开,孩子也应该得到呵护,而不是让他过早学会独自坚强。

孩子黏妈妈是天经地义、没有错的,只要是妈妈扶养的孩子,全世界的孩子都会黏妈妈。如果孩子一点儿也不黏妈妈,那么妈妈才需要担心哈。

在心理分娩期,妈妈们解决宝宝黏人最好的办法是主动陪伴。

2.孩子没有安全感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安全感是妈妈给予的。

如果我们的小宝宝是一部手机,安全感就是电力,那么妈妈就是电源,宝宝只有在妈妈这里充满了电,才能很好地面对一天因和妈妈分离带来的恐惧和不安。当妈妈回来后,因为宝宝的电力消耗殆尽了,必然想要从妈妈那里获得电力,所以就会变得黏妈妈。

所以解决的办法还是妈妈主动、高质量的陪伴。

3.因为绝对信任妈妈

随着孩子长大,约束,禁止他们的东西越来越多,人是个多面体,有本真的一面,也有约束的一面。因为对妈妈的绝对信任,所以孩子会把本真的一面展现给妈妈,最常见的就是在妈妈面前“不听话”。

4.为了证明妈妈爱自己

母婴关系决定了所有的亲密关系能否顺利。在幼小的孩子心理,对妈妈的爱不亚于热恋中的恋人。所以孩子在妈妈身边会各种“作”,寻求妈妈的关注和爱。

所以会出现一个现象,如果妈妈不在家,回来后孩子越是黏,而越是黏妈妈,也证明孩子越是需要妈妈的爱。 而孩子一些哭闹,无理取闹的表现,无非就是证明妈妈很爱我。

孩子要妈妈、黏妈妈,是本性,是信任妈妈,爱妈妈和需要妈妈爱的表现。虽然能理解妈妈们也想拥有自己的空间,但孩子需要你温柔而坚定不移的母爱的滋养,他们比所有的动物都娇气,需要妈妈们花费大量的经历来呵护,宝宝的身心在妈妈的呵护下,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充电”的要求,给他们多的亲亲,多的抱抱,多的陪伴吧!

高级育婴师,有多年母婴护理经验,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同时也是二孩妈妈,育儿路上我们在一起! 欢迎关注银花育儿!

原创不易,看完受累点个赞再走吧

9

一个孩子整天的黏着妈妈,妈妈一走开就会大哭不止的喊道:“我要妈妈”。这很明显的表现出了一个孩子的分离焦虑行为。想让孩子脱离这种分离焦虑行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问题,更需要家长的努力。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分离焦虑的行为?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的只跟妈妈,或者是某一个照顾者呆在一起,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对照顾者形成一定的依赖。一旦这位照顾者离开,孩子就会感到焦虑不安,从而引起哭闹不止的行为。

当然了,孩子会有分离焦虑的行为主要是由孩子跟父母双向关系形成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分离焦虑的出现,取决于孩子的气质,情境以及成人的行为。

1、孩子的气质

孩子的依恋气质又分为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是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拒绝型依恋以及混乱型依恋。

孩子的依恋气质不同,他们对待妈妈离开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往往就会把妈妈看作是一个安全的港湾,一旦妈妈离开,他们就会大哭不止,妈妈回来又会停止哭泣。这就表明他们更愿意接触妈妈,而不是其他的陌生人。

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往往对妈妈视而不见,当妈妈离开之后,他们也不哭不闹,他们对待陌生人的反应跟对妈妈的反应是一样的,当妈妈再次回来以后,他们甚至会回避妈妈。

拒绝型依恋的孩子他们往往在妈妈离开之后会大哭不止,在妈妈回来以后,他们就会表现得非常的生气,妈妈把孩子抱起来安抚时就比较困难。

混乱型依恋的孩子在妈妈离开以后,他们会表现出哭闹不止的行为,但在与妈妈重聚以后,他们在妈妈的安抚下有可能会哭的更厉害,或者是表现的异常的冰冷。

2、成人的行为

孩子分离焦虑的表现往往也会更宠人的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有些大人由于孩子特别黏自己,但是自己又有一些事情要必须去做,又或者说一个孩子长期的只是由妈妈来带,妈妈难免就会有一些小情绪,在孩子哭闹,特别黏自己时,就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甚至是对孩子大吼大叫。大人这样做,孩子就会觉得妈妈是不是生气了?是不是不要我了?反而会越哭越凶,越不愿意离开妈妈?

怎样让孩子度过分离焦虑期?

要想让孩子安全的度过分离焦虑期,决不能使用强行的分离手段,而是要根据循序渐进的方法,和培养孩子一定的独立能力。

情境分离法

情境分离具体操作:

1、首先妈妈把孩子抱到一个单独的房间,带了几分钟以后,妈妈把孩子放下,走出房间,让孩子单独地待在房间里。

2、这时候由另外一个人(可以是奶奶或者是其他家人)走进房间,这时孩子看到不是妈妈,而是其他人就会哭泣。两分钟之后,奶奶走出房间。

3、妈妈走进房间,抱起哭泣的孩子,安抚几分钟,然后再次放下孩子走出房间,奶奶再次走进房间对哭泣的孩子进行安抚,五分钟之后,奶奶走出房间。

4、妈妈再次走进房间,抱起哭泣的孩子进行安抚。

这种情境分离法最主要是通过让孩子暂时的与妈妈分离,每一次都会增长分离的时间,让孩子逐渐去接受另一个照顾者。当然了,这种方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去让孩子慢慢的接受。

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

单独由妈妈来带大的孩子会更加的黏人,黏人到什么程度呢?比方说洗澡要跟着,上厕所也要跟着,这都是见惯不怪的行为了!像这样黏人的孩子,怎样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

1、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妈妈在洗澡时可能会跟着,那下一次就让孩子坐在卫生间门口等着,告诉孩子,妈妈一会儿就出来了。

2、等孩子已经能够习惯或者是愿意在卫生间门外等着以后,慢慢的就引导孩子在客厅里等着,这时可以给孩子放动画片,或者是让他自个玩一些玩具。

除此之外,妈妈在忙活家务时,比方说在做饭,或者是在扫地时,都可以引导孩子在客厅里听听音乐、看看书、或者是玩玩玩具,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孩子暂时的不跟着妈妈,而且要逐渐增长,孩子跟妈妈分离的时间。(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总的来说,孩子出现这种黏人的行为,不仅仅是宝宝的问题,更需要家长的共同努力。家长可以使用情景分离法,让孩子逐渐的去熟悉以及接受另一个照顾者。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逐渐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让孩子自行脱离黏人的行为。

10

以我的经验和体会,我觉得这是妈妈自身的问题。


孩子之所以会黏着妈妈,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她)害怕失去妈妈。有时,孩子惹我生气,我会骂她,甚至有时会打她的PP。但不管你怎么对孩子,孩子都会紧紧跟着你,并要求妈妈抱抱,尤其是孩子是妈妈自己一个人带的情况下,她只要妈妈。


所以,最好还是不要随意打骂孩子,尽量去克制。孩子现在3岁了,我告诉自己不能再打她,得好好跟她说,孩子都能听懂。有时说她几句,如果是自己错了会沉默,如果是没错会顶嘴、反驳。

虽然这看起来,孩子更不听话,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好事,孩子长大在外面才不会受委屈。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平时吓唬孩子,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孩子不听话,最好不要用吓唬恐吓来达到目的。这样虽然能暂时达到目的,但对孩子来说特别没有安全感,孩子会更依赖妈妈。


我有时,孩子太皮了,也会吓唬下,但孩子会紧张没有安全感,所以我都尽量不吓唬孩子,每次话到嘴巴都会咽回去。


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多鼓励孩子,多让孩子去尝试,多跟其他下朋友一起玩,这样他才不会那么得依赖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