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何看待有些人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长大后对父母没有一丝感情,

如何看待有些人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长大后对父母没有一丝感情,

2020-07-27 05:49阅读(195)

如何看待有些人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长大后对父母没有一丝感情,随着年龄增长只有怨恨?:反思一下,为什么很多奶奶带大的孩子跟父母不亲, 而姥姥带大的孩子很少

1

反思一下,为什么很多奶奶带大的孩子跟父母不亲, 而姥姥带大的孩子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姥姥带孩子一般会跟孩子说:你妈妈上班去啦!你妈妈中午打电话问你午睡没?你妈妈下班会给你买好吃的。。。奶奶带孩子会说:你妈妈不要你了!妈妈坏 咱们不理妈妈。。。

我认识一个朋友 ,她当年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工作原因,把孩子放在奶奶家,等她一个月后去看孩子,孩子已经不认识她了 ,管她叫姑姑,她当时非常伤心,因为她和老公的照片就挂在墙上 ,奶奶从来没跟孩子说那个是妈妈,那是你妈妈,你妈妈太忙去上班了。。。

奶奶和儿媳妇有个较劲的心态,希望孩子只跟自己亲,反之就不舒服。而女方跟娘家妈就没有这股子劲儿。娘家妈看见孩子亲昵自己的妈妈,不会有抵触,而女方看见孩子依赖姥姥,也不会有敌意,不会觉得姥姥在跟自己抢孩子。

所以奶奶带大的孩子跟父母不亲,有些跟孩子天性有关,比如奶奶溺爱,父母管教严格了,孩子不懂事,会觉得奶奶才对我好, 父母对我不好,如果奶奶推波助澜,父母又没有改进方法,就会造成跟父母的隔阂。还有就是跟奶奶家的教导有关,奶奶家没人会提起孩子的妈妈,不会成天跟他讲你妈妈在做什么,你妈妈给你买了什么,你妈妈打电话问起你了,反而可能会说一些妈妈的坏话,造成孩子对妈妈的陌生感甚至反感,有时候奶奶反复说你妈妈不要你了这种话,也会引起孩子对妈妈的怨恨。

当然那些不负责任,对孩子放任不管的妈妈除外。

2

因为奶奶的缘故,我对外婆厌恶了十多年,直到她去世多年后我才明白,自己当初错得有多离谱。

奶奶带大的孩子,有时候真的是一言难尽。

我也算是奶奶带大的,带到十二三岁。

我倒是没有怨恨自己的父母,也爱他们。

可能因为也经常能见到吧,对父母并不陌生。小时候虽然家贫,父母也没有出去打工,而是选择在家做点小本生意,所以还是能经常见到的。

但我小时候却有点不喜欢外婆,算不上怨恨,只是亲近不起来,还有点厌恶。

因为,奶奶从小就经常跟我说,外婆不疼我,不爱我,从来不给我买什么东西,有什么都只顾着弟弟。

我是个挺凉薄的人,从小就是。所以,谁要是对我不好,那我也不会亲近她。

奶奶虽然不喜欢妈妈,经常对妈妈不好,嫌弃她,看不起她。但所有的孙辈中,她却最是疼我。所以,小时候我对奶奶的话深信不疑。

然而,小时候不懂事,后来长大了懂得很多东西,慢慢回想小时候的事情,再加上经常跟妈妈谈心,才知道自己小时候错得有多离谱。

外婆不是不疼我,她是能力有限。自己前夫死了她带着我妈妈和妈妈的大哥,改嫁给一个并不怎么富裕的鳏夫,那个鳏夫也是有儿有女的家庭,而且对外婆和她带来的子女都很排斥。可想而知,在那样一个年代,外婆这样带着孩子改嫁的女人,她和她的孩子又能过得好到哪儿去?

而外婆尽管自己过得并不好,她明知奶奶看不起她,不欢迎她,却还是可怜自己的女儿过得不好,生孩子(生的是我)的时候没米吃没菜吃,家婆也不管不顾,她从家里悄悄摘了菜,再拿了一袋米,自己挑着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给妈妈送来,送到后还要忍受奶奶的奚落。

她其实也给我买过东西的,从自己少得可怜的私房钱里,买了小鞋子给我送来,却没能当面亲自送到我的手中,被奶奶半路拿了,后来奶奶给我的时候,说是她自己买的。

听妈妈说,外婆给我买过几次东西,可我一次印象都没有。后来跟妈妈聊天的时候说起,才知道应该都被奶奶这样打发过去了,拿了外婆辛苦攒钱买来给我的东西,转身却说是自己买给我的,还不断在我耳边说外婆的坏话,让我对外婆一点都亲近不起来。

我真是搞不明白,两个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小老太太,奶奶有什么必要这样跟外婆较劲?还因成功在我心中种下对外婆的疏远和厌恶,自己颇有成就感。

可是,从始至终,外婆都没跟她较劲,一味地忍让她,只因她不想让妈妈在婆家难做。

就算后来外婆中风偏瘫,被后夫家赶出来,妈妈的大哥也流浪在外不归家,外婆无家可归,无人照顾,妈妈尽管处境也不好,但也只能把外婆接过来照顾。

又因家贫,房间不够,外婆只能躺在吃饭那间屋子(算是客厅吧)的破旧沙发上,盖着一床被子。

我现在都还记得,外婆躺在沙发上,自己不能动弹,一脸小心翼翼又讨好地笑,看着奶奶和爸爸甚至是我而不敢开口说话的样子。

尽管如此,奶奶也不忘经常跟我嘲笑,当着外婆的面,说外婆这样的女人,嫁两个老公,不检点,死不要脸,活该落得如此下场。

最后,因为奶奶意见太大,妈妈不得不把外婆送回乡下老家。恰逢那段时间我抑郁症犯了,非常讨厌看到人多,尤其是想到去学校就非常抵触,便伙同老爸跟老师撒谎说自己肺癌初期,要静养,于是我回老家呆了快两个月。

那段时间,妈妈早上给外婆和我做好早餐,喂外婆吃完后就去镇上忙了,晚上再回老家来照顾外婆,中午和晚上就由我煮饭照顾自己和外婆。

妈妈每天如此,早晚往返于镇上和村里老家,单程走路都是一个多小时,一个多月后,就瘦了二十来斤。

快两个月后,我抑郁症有所好转,也快要期末考试了,不得不返回镇上备考。

老妈就更辛苦了,外婆也更可怜了。

我在的时候,虽然我们并不怎么说话,其实她说话都口齿不清了,但她好歹不觉得孤单和害怕吧。

等到我走了,她一个人动不了,只能每天早晚我妈妈在的时候跟她说上几句话,她平时就得一个人呆在老家,呆在床上,不能动,不能言,大小便失禁也只能自己忍着,等妈妈回去了再给她清理。

就这样,外婆和妈妈都在熬着。

直到几个月后,有一天,妈妈正在镇上忙着,有村里的人来告诉她,外婆过世了。

外婆本来已经瘫痪动不了,临死那天,天气晴好,外婆却一个人从床上翻身摔下来,慢慢爬到门口,废了大力气开了门,然后再爬到院子里,仰面朝上,就这样静静地死了(人们从现场痕迹推测出来的)。临死,都没见到她的儿女最后一面。

妈妈是善良而孝顺的,这点我真的自愧不如,前面说过了,我是一个挺凉薄的人。

尽管在婆家一直受婆婆的气,有时候还要受老爸的气,生活也窘迫,妈妈都没变得刻薄而无情。

奶奶生命后面几年,得了老年痴呆症,渐渐地谁都不认识了,包括我。她自己其他几个儿女都没来看过她一眼,是妈妈这个她最不待见的谩骂糟践了半辈子的儿媳妇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着她。

偶尔她也有意识清醒的时候,会跟我说,还是你妈好,你妈有孝心,比我其他几个儿女好多了。

我还记得当时我没好气地回了她一句:这时候你知道我妈好了?早干嘛去了,你要是对我妈好点,我妈能少受多少气啊!

我一直觉得,人如果活到老了,最后是像外婆和奶奶那样的境况,真的还不如早点解脱,她们自己不用再遭罪,亲人也不用再跟着受罪,一边受累不说,心里还很难受。

只是,到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当年在老家,我端饭给外婆吃的时候,她眼里的是不舍和慈爱,而我当时却只觉得外婆的眼神让我不舒服,不喜欢看到。

现在想来,也许我之所以会觉得不舒服,是因为那时候不喜欢外婆,但是看到她那样又觉得难受,不忍心吧?

可能,我终究也没有我想的那么凉薄。

3

我小的时候是奶奶带大的,大概是一岁到三岁之间,和妈妈分开了,因为妈妈要上班,而我是没有时间被他们带的,所以这个奶奶带大的孩子呢,到了三岁,要上幼儿园了回到妈妈身边,一直不能适应妈妈的脾气,性格还有说话的方式,每次奶奶来到我的家,我都会念念不舍,不论妈妈说来了什么,我都觉得奶奶好,我觉得妈妈说的不对,这都在心理上,对奶奶产生了一种异味的心理,而觉得妈妈一直不亲,妈妈只会吼我,让我感觉莫名其妙的吵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更加怀念被奶奶带的日子,不管妈妈怎么说?过去奶奶是如何的待我,在他看来是多么的不好,我压根都不会去恨奶奶,反而觉得妈妈说的不对,所以妈妈不止一次在我面前说奶奶才是你最亲的人,妈妈心里头狠恨这件事情,不该让奶奶带我,导致了我小时候面黄肌瘦,吃了很多闷亏,同时又和她不亲,至于说奶奶有没有在我面前说过什么?我记不得了,那时候太小了,但是有些场景是不会被磨灭的,虽然,人们都说三岁以前没有记忆,我觉得不存在,我记得很多次三岁以前的场面,同时,因为母亲个性的原因,我始终不能接受她,包括他的性格,说话方式,处事方式,这就是奶奶带大的孩子!

4

40年前,我就看到了这样的问题。一位与我同时参加工作的姑娘,跟爷爷奶奶长大,与爹妈没有感情。

爷爷奶奶病逝后,父母尽可能的去弥补情感,但姑娘大了,听不进他们的任何话,不管班组师傅怎么劝说,都毫无结果…

同样的问题,这两年我也敏感的看到了。我家儿子儿媳妇工作忙,孙子自然交给我们看管,这“全托”的工作是咱国家很多家庭的特色。

问题就来了:小家伙粘人,粘奶奶,爹妈回到家包括出门与他没有关系,冷嗖嗖的表现让我这个爷爷担心。

怎么办呢?赶紧交代他们:只要有时间就回来吧,我给你们做饭,抱抱孩子,亲亲孩子,带他出去玩玩儿……哪怕是中午,只要有时间就回来吧…

有些糊涂的奶奶,喜欢嘚瑟,说一些不该说的话…我们这些老人千万得留心,不能忽略这些细节,父母与孩子的情感,可千万不能短缺……

5

你好,我是空妈,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隔代”抚养这个情况,似乎是我们国内特别常见的一种现象。

不管是奶奶或者是外婆带大的孩子,似乎都会在长大后跟父母的感情比较疏远,甚至还会出现生活中的很多矛盾冲突。

这种现象究竟是个例,还是普遍都如此呢?

其实客观来说,如果在孩子0-6岁这个阶段,父母不是孩子生活中主要的陪伴参与者的话,那么在孩子的内心深处,确实是会产生“疏远”的情感隔阂。

因为我们儿童时期的0——6岁,是在心理学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一个孩子将来的基本情感、性格,都是在这个时期成长养成的。

如果培养的好,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是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如果这段时期引导的不好,那孩子将来成年后的性格,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这段时间,如果是长辈,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陪在孩子身边,那他们对孩子的“影响力”就会超过亲生父母。

我们总喜欢说“生养”,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时候“养”,真的要比“生”重要很多,影响力也会大的多。

所以如果有能力协调,建议各位父母还是最好坚持,把孩子带在身边抚养,这样以后的家庭矛盾真的会少很多。

已经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相信很多家长也会问,如果我的孩子已经让老人抚养,或者已经形成了这种家庭矛盾了,又该怎么处理呢,难道任由关系这样僵化下去吗?

当然不是!如果真的已经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家长最先需要做的,就是停止对孩子的指责。

这点非常重要,请家长们一定务必做到。因为你现在心中的不满与委屈,在孩子看来都是没法体会感受的,他们只会觉得你在“无理取闹”,对待你的态度,就会更加的“听不进去”。

与其这样,倒不如试着换一种相处方式,真心地用“平等交流”的态度,来跟孩子相处,这样慢慢地孩子才能在日后一点一滴的相处中,培养出跟父母的情感依赖,你们的关系才会真的慢慢变好起来。

虽然错过了,孩子“黄金时间”的成长培育期,但是只要父母用开明、平等的相处方式来对待孩子,总有一天,孩子还是会慢慢接纳父母,跟父母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的。

这是血缘亲情里的天性,只要父母不要采取极端的手段处理问题,比如一味指责孩子,一味批评长辈对孩子的教育,终究会有改善关系的时候的。

我是空妈——育儿是个繁琐长远的事情,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6

我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上小学到父母身边!我妈总说和她不亲,但是刚回来的我是胆小怯懦的,处处讨好,但我妈对我很疏远!在我的印象里,她从来没有正常的和我说过话,总是恶狠狠的,大概是和我奶奶不对付迁怒于我吧!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做的不好,内心特没安全感,总是小心翼翼,还总是挨骂!我记得有一次我妈在和我大姨说我奶奶怎么不好,我就替我奶奶争辩了几句,当时我在洗头,我妈照着我头上就打过去,我当时低着头,一下子头就没到水盆里,感觉都懵啦,我妈还在骂骂咧咧;还有一次,忘了是因为什么啦,我妈一巴掌就扇我脸上,当时鼻血就顺着嘴角留下来,我小姨在旁边,说咋能这样打孩子,我妈说她的鼻子好出血!哈哈??,就这样,还说我和她不亲!我那时候小,也觉得我妈说我和她不亲,那就是做得还不够好,我就好好做,呗,让她感觉我还是亲她的!可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体会到哪有什么孩子不和妈妈亲呀,妈妈对孩子是什么,是天,是护佑你的人,只是你觉着和孩子亲不来啦,又不愿承认,自己给自己不亲孩子找个借口罢了!

7

奶奶带大的孩子,对父母感情确实是不深,这个应该是事实,至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只有怨恨,这还要看个人,没有普遍性。

我身边就有个现实的例子。我表姐姊妹仨人,她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她从七个月大就被送给奶奶抚养,和她妈妈关系一直都不好,她结婚的时候,把奶奶爷爷家当的娘家,她父母都没参加她的婚礼。直到她生了孩子以后,由于夫妻两个人都要上班,她的婆婆嫌她生了个闺女不给她看孩子,爷爷奶奶岁数大了也帮不了她,她才回心转意,慢慢和自己的妈妈关系好了一些,但是少了女儿和妈妈之间的那种亲呢感。毕竟不是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的,他们彼此也不是很了解,那种情感上的陌生感似乎永远存在他们中间。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的陪伴和爱是很重要的,一旦缺失,就很难弥补。父母不要抱怨子女不懂事或者对你怨恨,其实大部分原因都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而导致的。父母再苦再难,也要尽可能把子女带在身边,让子女感受到被爱和被呵护,对他们的一生都是极其重要的。

所以,既然已为人父母,就要有为儿女牺牲自我的那种精神,不要一有问题和困难就把孩子推给老人,自己倒是清闲了,苦的是孩子。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和大家共勉。




8

那些小时候被奶奶带大,长大后对父母没有感情且憎恨父母的人,我觉得他们没有做错,可以理解他们。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是做父母的严重失职,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最值得信任的人,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父母因为各种原因被迫把他交给奶奶抚养,如果是暂时很短的时间,又由于奶奶照顾的无微不至,还不至于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

如果父母把孩子交给奶奶一直带大,自己又不在孩子身边,或者在孩子身边也对孩子的各种诉求充耳不闻,这性质就变得恶劣了。孩子会觉得父母“抛弃”了他,他得不到父母悉心的关爱,也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这些都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须的要素。可是这个孩子都得不到,他的童年的人生肯定会有恐惧感,绝望感,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都“抛弃”他了,他还能相信谁呢?

孩子从小交给奶奶养大,孩子只会跟奶奶亲,生母不如养母亲。父母在孩子幼时不能给他满满的爱,也没有陪伴孩子,在孩子的成长中一直是缺席的,这样的父母真是愧对孩子。感情是在朝夕相处中培养的,可是父母却放弃养育孩子的机会,放弃跟孩子一起去经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经历,放弃亲子关系的经营,也基本放弃了做父母的责任,他们的孩子怎么能对他们有感情呢?

孩子从出生起就应该被他的父母当做心肝宝贝看,父母应该在他身上投注满满的爱,多用心陪伴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的孩子是幸福的,父母的爱就是支持他上进的动力,给他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他是不会让父母伤心失望的。而那些缺少父母的爱的孩子在情感中是孤独的,他内心缺失爱的伤痛一生都如影随形跟随他,在某个时刻会让他怨恨父母,这个伤痛是父母造成的。

9

对这样的事情,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感觉有点是这样的情况,当然是不怨孩子,多数都是因为父母工作太忙,不方便,才把孩子交给奶奶带的。不过也有极少数的父母为了自己轻松一点,把孩子送给奶奶带的,这样的人就是太自私了,不顾孩子只顾好自己的生活快乐,难怪孩子长大后对父母的感情不好,这就是做父母自做自受。不能怪孩子想的不对,因为孩子从小就是他她的奶奶带大的,是他她的奶奶给他她喂奶粉,喂饭,孩子渴了是他她的奶奶给他她奶喝,给他她水喝,冷了怕冻着,热了怕晒坏了。这都是他她的奶奶对他她的关心照顾,所以孩子都时刻的记在心里,孩子对他她的奶奶感情是越来越深,时刻都不会忘的。而他她的妈妈没有关心照顾他她,所以孩子对他她的妈妈没有什么印象,就和他她的妈妈没有什么感情了。这都是事实,是实际存在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便解的。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10

说起这个问题身边见到的还真不少,就说我侄子。当年侄子一岁多的时候,他妈就生了二胎,给侄子生个妹妹。从此他就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妈妈就照顾他妹妹。他妈为了自己轻松,很少管他的事,一直到初中毕业,他回家从来没找过他妈,有事只给爷爷奶奶说。以后结婚生子,虽然是他爸爸妈妈出钱办事,他也只是‘’公事公办‘,不原和他爸妈多说一句,看见他爷爷奶奶,那种亲和爱真不是装岀来的,看见就亲的很。他妈吃醋气的哼哼的,可没办法,孩子就和爷爷奶奶亲。看身边的一些孩子真跟谁长大就给谁亲,由此看来做父母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关心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长大后才知道孝顺父母。只生不养,父母疼他们,可他们真的不一定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