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刘备曹操汉中之战,明明曹军更有优势,为何刘备反而赢了?

刘备曹操汉中之战,明明曹军更有优势,为何刘备反而赢了?

2020-07-25 12:36阅读(87)

刘备曹操汉中之战,明明曹军更有优势,为何刘备反而赢了?:如果比优势,在汉中之战中,恐怕刘备更有优势。但仅有优势,并不代表刘备就一定能赢,刘备能在汉中之

1

如果比优势,在汉中之战中,恐怕刘备更有优势。但仅有优势,并不代表刘备就一定能赢,刘备能在汉中之战取胜,除了刘备有优势之外,还有正确的策略、合理的用人、必胜的信心。

汉中之战前的双方形势

汉中之战是在公元217年,由刘备发起的,在此之前,刘备已经精心准备了2年,2年前曹操趁刘备赶赴荆州处理与孙权关于荆州归属问题的争论时,曹操发兵攻占了汉中,逼降了张鲁。

曹操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拿下了汉中,却没有趁刘备不在益州之际攻打益州,没有乘胜进军,反而将主力撤退回中原,仅仅留夏侯渊、张郃率领的关中边防军镇守汉中,并且让张郃率军逐渐蚕食益州所属的巴郡和巴西郡,刘备急令张飞抵御张郃,最终将入侵益州的张郃军打得全军覆没。

汉中是益州的北边门户,曹操想要夺取益州必先攻占汉中,刘备想要夺取关中必先拿下汉中,汉中对于曹刘双方来说,都一块战略要地,但对于仅有一州之地的刘备来说,则是生死存亡的必争之地。

汉中对于曹操来说,虽是战略要地,但是远离中原,即使从关中进入汉中也是极其困难的,中间隔着茫茫八百里秦岭险地,如果曹操想攻占益州,就必须拿下汉中,但是曹操在拿下汉中时发出得陇望蜀的感叹,放弃乘胜进攻益州。

法正看出了曹操的心思,认为曹操是因为内部有忧患,才不敢继续进军益州,事实上,曹操晚年面临一系列内忧外患,让曹操放弃了扩大战争的机会,于是法正劝刘备攻打汉中,刘备在经过两年的休整之后开始攻打汉中。

双方在汉中之战中投入的实力对比

刘备一方投入汉中之战的总兵力约有8万人,除了关羽的荆州军以及蜀汉南中边防军没动之外,蜀汉在益州能调得动的军队全部调上了,刘备可谓是投入了血本。

曹操一方投入汉中之战的总兵力只有4万人,基本上是夏侯渊、张郃率领的关中边防军兵团,直到夏侯渊被杀前,曹操本人及所属的曹魏中央军都没有出现在战场,虽然夏侯渊战死之后曹操率领5万中央军进入汉中,但此时战争的天平的已经向刘备方倾斜,曹操由于后勤补给、边民迁移等原因无法击败刘备,只能以失败退出汉中。

换句话说,夏侯渊被杀之前,刘备军的实力双倍于曹魏军,夏侯渊被杀曹操进入汉中之后,两军的实力相当。

除了军队数量,还有将领数量,刘备方也投入了除了关羽之外的所有名将,刘备方参与汉中之战的将领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黄权、吴懿、雷铜、吴兰、陈式等,其本上益州将领全部参战。

曹操方参与汉中之战的将领有:夏侯渊、张郃、徐晃、郭淮、曹真、曹休、曹洪等名将,曹魏关中军团主要将领全部参战。从将领的数量上看,也是刘备军占优势。

但是曹魏投入的兵力只是关中的边防军,而蜀汉投入的兵力是益州的中央军以及能派得上的所有边防军、郡县兵,同时刘备比曹操更重视汉中之战,因为在持续两年的汉中之战中,曹操只参与了三个月时间,其余时间都是夏侯渊在对抗刘备,直到战死曹操才赶来汉中。

另外,刘备对汉中之战的投入是相当大的,益州近百万百姓基本上都在为刘备的汉中之战服务,要知道刘备在前线的8万军队,就需要16万民夫来运输粮食物资以及与战争相关的工作,甚至连益州的妇女都为汉中之战运输物资,刘备动用了全益州的益州才打赢了这场战争。

刘备是怎么打赢汉中之战的

刘备打赢汉中之战的关键就是夏侯渊犯了致命错误,因为汉中之战从217开始,一直打到219年正月,刘备都没有取得任何胜利,对于坚守险隘的曹军一点办法也没有,如果这么一直打下去,刘备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

可是刘备在法正的建议下,改变了策略,使了一招引蛇出洞,刘备攻打并占领了紧靠汉中治所南郑附近的一座山-定军山,引诱夏侯渊出关迎战,当时夏侯渊军紧守阳平关,刘备无法攻克。

夏侯渊听说刘备占领定军山后,率领张郃出关争夺定军山,夏侯渊一出阳平关就意昧着失败,因为他采取了错误的策略,在敌人预设的战场与敌人进行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而且还中了敌人的声东击西、围点打援之计,夏侯渊哪有不败的道理。

定军山是刘备选定的战场,刘备先占领这里,抢占了优势地形和位置,利用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的计谋,先攻打张郃,夏侯渊派兵救,就打夏侯渊,夏侯渊不派兵救,就吃掉张郃,夏侯渊放弃了阳平关的优势地位,与刘备在定军山争夺,就注定了失败。

换句话说,汉中之战曹操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夏侯渊这个白地将军作出了错误的决策,放弃了自已的优势与刘备来争处于劣势的定军山,还被刘备一系列的计谋所败,连主帅都战死了,汉中的曹军粟然,选择收缩并推举张郃为临时主帅才勉强稳定军心,可是这个时候汉中大部分发都落入了刘备手中。

即使后来曹操亲自赶到汉中,也无济于事,因为刘备占领了汉中大部分要地,并且固守以待,消耗曹操的粮食,同时派兵攻击曹操的后勤补给线,让曹操无法安心作战,况且当时曹操的粮食要从关中运来,非常耗时,导致曹操最终失败。

除了夏侯渊的错误决策,刘备在汉中之战取胜,还采纳了法正及下属一系列正确的建议和谋略,并正确的实行了计谋和战略,还包括刘备的合理用人,以及诸葛亮在后方的鼎力支持,最重要的还有刘备必胜的信心。

2

主要责任在夏侯渊,他身为主帅却跑去一线修鹿角,结果被斩杀,导致军心大乱,汉中形势被逆转。次要责任在曹操,汉中之战前后打了两年,曹操始终没有亲征汉中,直到夏侯渊被斩杀后才亲征,错过了击退刘备的最佳时机。


夏侯渊被斩杀前,曹操的优势很大。抛开曹操实力本身就强于刘备不说,曹操当时坐拥益州汉中、武都二郡,而且张郃还杀入了巴郡,在形势上握有攻打刘备的主动权。

而刘备为了逆转劣势,拿下汉中,先后派了张飞、马超、吴兰、陈式等人迂回攻击,但除了击退张郃外,几次军事行动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激战一年多后,公元218年七月,刘备被迫亲征汉中,当时除了他亲自去以外,换别人去打汉中,根本拿不下来。

不过,就算是刘备亲自去,前半年时间也没打下阳平关。

当时刘备的补给线长达1500多里,后勤负担很重,如果这个时候曹操亲征汉中,以大军威胁刘备,刘备肯定会撒丫子跑路。

所以说,曹操的优势是很大的。

但是,由于孙权此前攻合肥失利(即逍遥津之战),让曹操志得意满,傲慢的认为自己的部署没有任何毛病。只靠部将镇守便足以震慑刘备、孙权鼠辈,因而便没有亲征,依然是让夏侯渊领五万兵镇守汉中。(兵力数字引用陈琳发布的《檄吴将校部曲文》)

曹操当时的这种大意心态,为后来他丢失汉中埋下了伏笔。

公元219年二月,为了尽管扭转汉中不利的僵持局面,刘备在阳平关下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主力继续围攻阳平关,刘备亲自率一支部队沿狭窄的金牛道,向南渡过汉水,再冒险的翻越米仓山西北段,绕到阳平关的背后,找夏侯渊决战

刘备的这个决定,可谓是“反客为主”,改变了汉中战事。



夏侯渊听说刘备绕到了自己侧翼,并在定军山设下大营,做出与自己决战的态势后,感到莫名的紧张。他有点坐不住了。

于是,他留下徐晃和郭淮继续守阳平关,带着张郃一起杀到了定军山下,与刘备决战。

刘备听说夏侯渊亲自来了,很是谨慎,他没敢立即下山迎战,而是依山固守,跟夏侯渊相持起来。

按照刘备的设想,他在定军山上,夏侯渊在山下,夏侯渊处于地利劣势,只能仰攻,而他居高临下,握有主动权。夏侯渊就凭手上那点兵力,肯定拿不下定军山。

事后的发展果然如刘备所料,夏侯渊拿不下定军山,就在山下扎营,修鹿角作围(鹿角就是一种带刺的防御栅栏),以防刘备军居高临下攻他。

不过战争打到这里,刘备仍然是被动的。

因为前面说过了,刘备从成都到汉中,补给线一千余里,后勤供应困难。并且阳平关也掌握在曹军手上,刘备的主力进不来,此时只要把刘备带领的小股人马赶出去,汉中局面依然对曹军十分有利。

所以当曹操在长安知道前线情况,并根据此前长时间对峙,刘备占不到便宜的经验,他产生了一种错觉判断:他认为刘备只是在玩命赌博而已,不成气候,便也没有第一时间向汉中增援。

然而曹操没有想到(刘备也没想到),夏侯渊这个棒槌在关键时刻做出一个错误决定。

什么决定呢?

刘备见夏侯渊和张郃在山下修鹿角,就派人去烧鹿角。夏侯渊见鹿角着火,就命人挑水去灭火。刘备见魏军大乱,就派人去袭击张郃,打的张郃军心大乱。夏侯渊见张郃军心大乱,担心张郃被刘备打垮了,自己也会被包饺子,于是他就分出了一半的兵力去救张郃。

结果他这一分兵,就被刘备盯上了。



当时在定军山上,刘备军中有人发现夏侯渊居然分兵了,便立即告诉了刘备,而刘备听说后也不含糊,立即派出一支精兵奇袭夏侯渊,打算浑水摸鱼,趁机捞一把。

按照当时的形式,刘备的目的应该只是打垮夏侯渊,把他赶走,至于别的,肯定是不敢多想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当刘备的精兵冲到山下后竟然惊喜的发现——身为魏军统帅的夏侯渊正带着士兵在大营门口救火

送上门的肥羊岂有不吃之理?刘备军看见夏侯渊,当时就是全部冲了上去,把正在忙于救火的夏侯渊砍死了。

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三国志·夏侯渊传》

夏侯渊既死,所有人全蒙圈了,张郃立即带着人就往阳平关跑,因为他再不跑,就要被刘备包饺子了。

曹操在长安听说后,差点没气死,之前他没做什么准备,现在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公元219年五月,曹操抵达汉中。但是正如前面说的,曹操由于准备不足,没有提前在汉中储备粮草,所以他的大军所需的粮草只能从关中起运,走褒水河道,然后再从褒水转汉江,最后再运到定军山前线。


刘备当时早就最好了准备,他猜到曹操必然要以汉水运粮草,所以他提前派赵云、黄忠把汉水河道切断,导致曹操刚到汉中就断粮了,军心异常不稳。

曹操为了尽快拿下定军山,及早班师,便令人强攻。结果曹军强攻不克,死伤惨重。军心士气更是跌入谷底。

双方在耗了一个多月后,就在曹军士气几乎要崩溃时,曹操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导致自己陷在汉中(当时关羽在荆州,孙权在合肥,都在蠢蠢欲动),便赶紧下令撤军,将汉中十多万老百姓赶在刘备主力大军进入阳平关前,火速迁出了汉中。

当时有一部分曹军没来得及撤离,就索性投降了刘备,这部分曹军的老大就是王平。

以上就是曹操失汉中的大致过程。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刘备能打赢汉中之战,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第一,刘备决心很强。为了拿下汉中,刘备准备了两年,苦战了两年,期间无数次被夏侯渊挫败,以致很多人对拿下汉中的信心都产生了动摇,但是刘备依然很坚持。正是他的这份坚决,才最终拿下了汉中。

第二,刘备运气很好。刘备绕开阳平关,在定军山上扎营,这是一步险棋,弄不好,他会偷鸡不成蚀把米。但谁也没想到,夏侯渊会如此沉不住气,竟然被斩杀了。魏军主帅既死,后面战事也就再无悬念了。

第三,曹操的心态松懈了。汉中之战前,曹操抽空还伐过孙权(濡须口之战),他对孙权的重视程度远超刘备。他宁可亲征不成气候的孙权,也不亲征刘备,瞧不起刘备,这也是他丢失汉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3

1.汉中对于刘备很重要,对曹操无关紧要。

汉中是益州北面抵御曹魏的屏障,也是通往关中的门户与通道。曹操征讨张鲁的时候,昏庸的刘璋就有唇亡齿寒之感,才请同宗刘备入益州,共同对抗汉中。 而汉中之战前,刘备只拥有益州和部分荆州,拿下汉中作为战略缓冲,是形势所迫。

而对曹操来说,汉中到距京师洛阳比较遥远,中间还有长安等阻隔,即便汉中不在了 ,也有长安作为京师的军事樊篱,对曹操来说,不是好重要。

2.张飞的巴西之战鼓舞了蜀军的士气。

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夺取了汉中,他欲一鼓作气,拿下巴州。但由于后方有事,他回师邺县。留夏候渊驻守汉中,还让张郃领军有条件成熟时巴州诸郡。 这时,益州已为刘备所有,又占据了荆州的一部分(南郡、零陵、武陵等),与东吴有了表面的和平,刘备就开始鼓捣把汉中曹军赶走的事。

张郃是魏之名将,听从曹操的嘱托,率先南犯。巴西之战揭开了序幕,张郃文武双全,领兵夺取了巴东和巴西两郡,这让刘备心急如焚。他知道 如果宕渠再丢失,魏军兵锋就可以直指江州了(重庆),那整个巴州也就完了,巴州一完,成都将危在旦夕。

张飞临危受命迎击张郃,二张在宕渠相持五十余日。最后张飞利用地形,使魏军首尾不能相顾,一举全歼张郃所部,张郃从小路逃走。张翼德大战张郃取得巴西战役胜利,暂时稳固了益州安全,也大大鼓舞了刘备军事集团的士气。

2. 正面战场上,曹操不在。夏侯渊不是刘备的对手。

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法正分析了蜀汉军事集团的处境,力劝刘备拿下汉中。 刘备就开始了筹备汉中之战。

初战刘备失利, 首先,张飞与马超这路主力兵马出师受挫。而吴兰和雷铜又在武都被曹洪击败。吴兰和雷铜相继战死后,张飞和马超陷入孤立,只得向汉中败退。 刘备又派陈式去攻打徐晃,也铩羽而归。这样,刘备不敢轻举妄动了,专心屯守阳平关与夏候渊对峙。

相持数月后,到了建安二十四年春,即公元219年,刘备主动放弃阳平关,南下渡过沔水,进驻了定军山。刘备要居高临下,以动制静,来对付足智多谋的夏侯渊。夏侯渊见定军山丢失,就联合张郃夺取定军山。 刘备以逸待劳,趁夜袭击曹营张郃部。夏侯渊见张郃防守吃紧,便分兵去支援。黄忠趁机率军冲击兵力已空虚的夏侯渊。在猝不及防的状态下,夏侯渊被黄忠斩杀。

3.曹操来时,战局已经有利于刘备了,曹操不能力挽狂澜。

尽管杀了夏候渊,但曹军各营有曹洪张郃徐晃等名将坐镇,并没有忙乱。张郃集拢残兵退守到阳平关,很快稳住了局势。

曹操于率军赶到前线,已是三月份了,曹操这次是从长安出斜谷奔赴汉中的,道路岖骑难行,后勤物流已经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 又汉中易守难攻,刘备占据了汉中有利地形,纵使曹操亲自率军来攻,也占不到便宜,又曹营前线部队的最高指挥官牺牲了,的士气低落。所以,二军处于 相持,曹操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4 汉水之战赵云取作用。

曹操一心想夺回汉中,预先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赵云与黄忠两人知曹营必有重兵守护,相约让黄忠先去探虚实, 黄忠率前行,果然遭遭到曹军的伏兵,赵云及时救援,黄忠得以脱险。曹军紧追两人不放,赵云退回营寨后,大开营门,曹军怕营里有埋伏,只得退军,赵云趁势率部掩杀,曹军慌忙撤退,赵云取得了胜利。

连日征战,曹军没有功劳有苦劳,关键是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反而一再损兵折将,曹营人人思退。赵云和黄忠在汉水取得了胜利后,曹操知道夺回汉中已经毫无希望了。如果再再相持下去,成本会增加,曹操便 放下面子,撤军了。

4

曹操在夺取汉中后,益州爆发多起骚乱事件,这时如果抓住机会进击刘备,优势是很明显的。然而,曹操错失良机,着实犯了严重错误。在接下来的汉中争夺战中,其实曹操已经没有优势可言,最终把汉中拱手让出。

下面,我来说说汉中之战的经过。

第一,刘备进击汉中,首战遭遇挫折

曹操放弃进攻益州后,把守备汉中交给自己信任的大将夏侯渊。刘备麾下谋士法正认为,夏侯渊与张郃的才能有限,应该乘此时机进取汉中。

这一番话,正中刘备下怀。很快,刘备亲自统领大军出发,张飞、马超、吴兰等将领为先锋,挺进汉中。曹操的堂弟曹洪率一支军队,阻击西蜀兵团。当时吴兰屯兵于下辨,张飞、马超屯兵于固山,互为犄角,遥相呼应。

张飞、马超都是狠角色,相比之下,吴兰要弱得多。曹洪决定先攻吴兰,挥师进击下辨。张飞得悉消息后,放出风声,扬言曹洪若攻吴兰,他将袭其后路,断其归途。然而曹洪没有被张飞吓倒,击破下辨,阵斩吴兰,张飞、马超独木难支,只得悻悻而撤走。

此时刘备抵达阳平关,与夏侯渊正面对峙。

刘备的进攻也很不顺利,他派部将陈式袭击马鸣阁道,被徐晃击破;刘备亲自率军攻打广石,又为张郃所阻击,无法得胜。看来要夺取汉中并非易事,刘备需要更多的兵力,他紧急派人返回成都,要求留守的诸葛亮调拨更多的兵力到前线。

第二,夏侯渊之死

曹操知道刘备乃是劲敌,担心夏侯渊吃亏。尽管夏侯渊在平凉州之战中有卓越表现,但他是有弱点的,虽然骁勇,却失之于轻敌。于是曹操决意亲征刘备,带着大部队西进,岂料刚到长安,便传来夏侯渊的死讯。

夏侯渊与刘备在阳平关一带对峙半年之久,双方势均力敌,互有胜负。在这段时间里,诸葛亮不断增兵前线,刘备在兵力上已经占有明显优势。

由于正面攻打阳平关受阻,刘备便从渡过沔水,沿着山路行进,抵达定军山。夏侯渊闻讯,亲率兵马出击,企图一战把刘备赶回老巢。

入夜时分,刘备突然大举进攻曹营,四处放火焚烧敌营栅栏。夏侯渊令张郃守住东面,自己则防御南面。此时刘备猛攻张郃,张郃抵挡不住,夏侯渊紧急把自己的部队分出一半以救援张郃。夏侯渊哪料想得到,这正中了刘备的诡计。

刘备早预留一支奇兵,由讨虏将军黄忠统领,驻扎定军山上。法正见夏侯渊中计,便喊道:“可击矣。”黄忠擂起战鼓,居高临下发起冲锋。兵力薄弱的夏侯渊岂能抵挡,被杀得大败,他自己也脑袋搬家,死了;同时被杀的曹军高级官员还有遥领益州刺史的赵顒。夏侯渊被杀,曹军上下心胆惧裂,张郃大恐,不敢恋战,带着残兵败将,退回阳平关。

这是曹军继赤壁之战、江陵之战后的又一次大失败。

第三,张郃力挽狂澜

元帅夏侯渊死了,阳平关一片混乱,士气低落,人心浮动。当务之急是要安抚人心,推选新的统帅。督军杜袭与司马郭淮整饬军队,推举张郃为临时统帅。张郃临危受命,挑起重担,巡视诸军,安排守备,巩固阵地,严阵以待。

溃败后的曹军稍稍心安,只是危局未解,刘备虎视眈眈,随时会渡过汉水发动进攻。曹军将领们都认为刘备人多势众,不可与之争锋,必须在汉水沿岸建立坚固的防御阵地,方能勉强抵挡。司马郭淮不以为然,他力排众议,认为应该诱使刘备渡河,等他半渡时出击,必可大破敌军。

郭淮的主张得到张郃的支持,这一战术果然令刘备大伤脑筋。刘备身经百战,深知贸然渡河出击风险极大,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就这样,双方在汉水两岸对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第四,子龙一身都是胆

与此同时,曹操正马不停蹄从长安驰援汉中。

有一天,侦察兵发现一支曹军运粮部队,刘备当即令黄忠率部出击。黄忠领命而去,这一去,去了好久,赵云深恐老将军有所闪失,便亲自带着数十名骑兵出营察看。岂料离开营地后,赵云竟然遇到曹操的大部队,这次遭遇双方都不曾料到。赵云只有区区几十人,但他临危不惧,头脑异常冷静。既然曹操部队尚未察其虚实,何不先下手,杀他个措手不及呢?

果不其然,曹军忽遭突袭,一时也不知敌人有多少人,被打懵了,有些人拔脚就跑。不过混战一阵后,曹军看清了,所谓的敌人尚不足百人,何惧之有,于是开始反扑。赵云且战且退,曹军紧追不舍,一直追到营垒之前。营中士兵见是将军被追杀,赶忙擂响战鼓助威,并打开大门,赵云等人疾驰而入。

按理说,赵云死里逃生,进了兵营后,非得关闭营门不可。不过,赵云真是心细入微,他偏偏不关营门,下令停止击鼓,拔出营中令旗,整个大营敞开着。

曹操用兵尚诈,见到赵云兵营不设防的样子,满腹狐疑,暗忖营内必定有埋伏。谨慎小心的曹操不敢贸然出击,没有必胜的把握,不如撤退的好。其实赵云哪里有时间去设伏,只不过他知道曹操向来谨慎小心,索性洞开营门,赌上一把。曹操果然中计,非但没敢往里冲,最后还引兵退去。

曹军一退,赵云抓住机会,率全体将士一拥而上,攻击曹操的殿后部队。一时间,原本悄然无声的兵营鼓声大作,赵云的士兵们持强弓劲弩,箭如雨下,曹军士兵纷纷倒地身亡。

曹军阵型大乱,连曹操都无法制止混乱的蔓延,居然出现严重的踩踏事件,很多士兵被人马踩踏而死,还有些人被挤落到汉水中淹死了。

第二天,得知喜讯的刘备赶到赵云营内,远远望见战场上遗下曹军累累尸骨,他不禁喜上眉梢,喝彩道:“子龙一身都是胆!”

自是,赵云之勇猛善战名扬天下。

第五,曹操撤出汉中

自从夏侯渊战死后,曹军的士气一直低落不振,连亲征的曹操都吃了赵云的亏,所有人脸上都密布阴云,看来汉中是守不住了。相持一个月后,曹操放弃了。他下令汉中守军全部撤走,把这块战略要地拱手让给刘备。

这不是曹操的风格,他不是那种知哪而退的人。

但人总会有所改变的,因为人会老,岁月会侵蚀人的雄心。在十个月后,曹操病逝,我们可以猜想,此时的他已经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他削平群雄,一统北方,这是何等伟大的事业,然而一个人的事业再伟大,他也只是凡人绝不是神。当死神的影子已隐约可见时,一个人的心态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刘备不再是寄人篱下的落水狗,而是过江猛龙,在夺取益州后再下汉中,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汉中一役,刘备大获全胜。

这也是刘备入蜀后的重要一役。夺取汉中的意义非同小可,首先解除了曹操进攻蜀地的风险,其次有了进取关中的一块跳板,在战略上进可攻、退可守,极大保障蜀政权的安全。在这场战役中,足见刘备之韧性与斗志昂扬,反倒曹操给人江河日下的感觉,既没有显示出过人的智慧,也没有以往的从容与自信。

5

汉中之战,刘备是卯足劲头的。因为刘备自称是汉家刘姓的后代,人家也尊他一句刘皇叔。当年他的老祖宗刘邦就是依靠汉中储备发家并且夺得天下的。对于刘备来说,拿下汉中意义重大。

关于刘备和曹操的汉中之战,有效的史料记载比较少,我们只能通过前后两家的情况对比来看待这场战役。关于刘备能够取胜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刘备的决心比曹操要大,而且他也没有什么退路。

在刘备看来,汉中是至关重要的地方。本来三国时期,势力最弱小的就是刘备,在汉中之战之前,刘备跟以前相好的东吴已经发生矛盾了。起因就是刘备借了荆州不还,如果只是单纯的借荆州,孙权可能还不会太在意,毕竟两家是联盟关系。但是刘备借了荆州以后不断的攻城略地,地盘越来越大,后来还拿下了益州。孙权这就不乐意了,刘备可以存在,但是必须要在自己之下,不能反过来压着自己啊。于是孙权就想把荆州要回去,但是借地这事,就跟今天借钱一样,借钱容易要债难啊。刘备那种人,他怎么可能会还,而且还派一向瞧不起孙权的关羽镇守荆州。后来孙权不干了,直接就派兵打过去了。

刘备清楚自己的处境,于是又赶紧跟孙权议和,说要平分荆州,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孙权,这才作罢。

刘备急于跟孙权求和,实际上也是为了保住益州,迎接汉中之战。那时候曹操对汉中之战也是十分重视,他调集了大量兵马,因为一旦刘备拿下汉中,对北方的曹操威胁也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就要看两方的决心到底有多大了。

对刘备来说他有一个劣势,那就是兵力不足,在兵力上刘备无法跟曹操军队匹敌。但是他也有两个优势,一个是刘备的将领储备更强一些,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等,这些将领的含金量很高。另一个就是刘备的军队比曹军更加适应山地作战。汉中这个地方百分之九十都是山地丘陵,这对曹操军队中大部分都是北方平原的士兵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而刘备这一方就不一样了,他们南方士兵本来就比较适应山地站。综合比较下来,刘备的优势反而还大一点,再加上他的决心更大,最后就算是勉强赢了。

刘备占据汉中以后,马上称王汉中,看来是挺威风的。但是马上就来事了,由于曹操失去汉中,畏惧关羽北伐,他开始跟孙权联合,而孙权早就对刘备不爽,欣然同意。就这样,关羽败走麦城,后来被孙权所杀。

而关羽的死导致刘备跟孙权彻底闹翻,再无缓和余地。刘备先是在曹丕称帝以后自己也称帝,然后执意要攻打东吴,连诸葛亮劝他都没用。而张飞由于急着给关羽报仇,又被属下杀害了。至此,蜀汉衰败的脚步是谁也拉不回来了。

所以,占据汉中这事,对刘邦有用,对刘备没用。

三国的历史记载不多又比较混乱,细究对普通人来说意义不大,不如看《三国演义》了。

推荐一套四大名著给大家,精装精印,是可以传世收藏的四大名著。欢迎选购,只要点击去看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