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电影《驴得水》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电影《驴得水》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2020-07-25 12:13阅读(62)

电影《驴得水》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我觉得《驴得水》这部电影,掩埋在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之下的,就是这种类似对周铁男身上人性变异的挖掘与剖析。当特派员

1

我觉得《驴得水》这部电影,掩埋在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之下的,就是这种类似对周铁男身上人性变异的挖掘与剖析。

当特派员要吃驴,而孙佳冲出去放驴,周铁男拿着剪刀大义凛然地挡在门口维护孙佳的时候,是如此的书生意气和豪气干云。

不过只需要一颗子弹,马上就把这一切都摧毁了。在真正领教了强权的残暴之后,他秒变为一条匍匐在特派员脚下的狗,痛哭流涕地乞求着。人格沦丧,尊严全无,原来命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幕让我们明白了,所有的那些少年时的愤世嫉俗和宁直毋屈,其实都只是没有还被生活狠狠地操过。

后来周又向孙解释过,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弱小,所以只有先表面服从制度,然后加入制度,最后再和制度做斗争,也许说的是真心话吧,但是一如我们都知道的现实,很多这么思考过的曲线就国者的真实结局就是:你先痛恨他们,然后你加入他们,最后你变成他们。卑鄙和肮脏的成人世界永远都是这么潜移默化地瓦解所有曾经正真和热血的年轻人。一如我们回首往事,才发现自己都在悄无声息之中变成了很多年前的自己最痛恨和鄙夷的那一类人。

至于那个特派员,那个永远穿着黑色衣服,光头的特派员,如此强烈的象征意向,总让我想起《装在套子里的人》,《1984》还有卡夫卡的很多小说里的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僚,那些制度高层。那些扼杀美好,剿灭生命的刽子手,那些一本正经道貌岸然其实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无所不用其及的禽兽。

特派员黑色的存在,就象征着黑暗无边的制度和现实生活,吞噬着很多像张一曼一样鲜活的生命,扭曲着想周特男一样刚烈的正真。事情过去后,老校长安慰自己的女儿孙佳,说一切都过去了,而女儿则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就只会更糟。这句话细咀之下,其实非常的深刻。

很少有人说孙佳,但是无论从推动情节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体现人性的角度来看,孙佳都是极其重要的人物。

因为我发现,每次让局面变得更糟的,推动事态向更不可控局面发展的,恰恰是看似没有任何阴暗面的孙佳。

第一次

在特派员差不多能接受假吕得水说不了话的事实之后。

孙佳在与铁男在山坡聊天时,不小心忘了忌惮得水这个名字,大声说 :“得水能说话了!”

然后被特派员听到,他们不得已用下一个谎言来弥补:让铜匠用蒙语讲课 。带来剧情的下一段小高潮,全场爆笑。

如此这般,让特派员更加相信铜匠是吕得水的事实,提出要照相,然后后来大家就都知道了。

如果孙佳没有说出这句话,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特派员拆穿他们的谎言,识破吕得水。让事情就此停止,再也没有后来的这些那些。

第二种将就着信了吕得水,但因为他还是不能说话。没办法讲课,也就没有给他照相褒奖他的理由了,后来也不会让一曼睡服铜匠。

当然了,这些事是没有如果的。

第二次

在特派员第二次带着美国人来的时候 ,众人在雨神庙里气氛紧张,又是剪头又是骂娘。

孙佳是知道特派员在场的,但还是冲进去急急忙忙说要响声散,因为得水又不能说话了,直接忘了上次自己说漏嘴的教训。

于是,她彻底在特派员面前揭发了得水其实是驴的谎言,让局面进一步向不可控方向发展。

特派员知道得水是驴后偏要吃驴,孙佳跑去保护驴,

然后铁男为了捍卫她差点被枪毙。

这件事把剧情推动到了下一个局面,真驴得水死去,铁男性格大变。

如果孙佳没有出现,或者没有提得水是驴这件事。是不是局面会好一些呢?特派员将永远不知真相,也不会威胁着大家,逼大家和他一起欺骗美国人。铁男也依然正直,血气方刚,不会做特派员的一条狗。

当然了,这些事是没有如果的。

第三次

吕得水的葬礼上,孙佳权衡再三还是准备当场揭露这一切。校长为了不让她继续说下去,下跪磕头,还给美国人解释是孙佳太想念丈夫,才会说了这些话。美国人愧疚地问她的愿望,校长抢着说她想去美国。这时候铜匠听见了,说他也想去美国。铜匠的“死而复生”推动情节向最后一个高潮 ,也就是孙佳与铜匠的婚礼发展。

如果孙佳忍住了,缄口不言。是不是美国人就信了驴得水死去的事实呢?真相不会被揭开,美国人离开,其他人拿到一大笔抚恤金,以后美国人也可能因为愧疚继续资助三民小学,一切好像都没有发生过。大家也再也不用惶惶度日,担心驴得水这个谎言被揭穿,因为他已经死了。皆大欢喜,不是吗?

当然了,这些事是没有如果的。

所以仔细想想觉得有些恐怖,其实事情本来没有那么糟,本来可以按照校长的计划顺利进行。但是因为孙佳,直接或间接使局面变得愈加荒唐。校长的缜密安排,毁在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身上。看似最最正义的人,反而害了大家。

每个角色都不应该是白白出现的。总共有五个主角,如果说其他四人代表的人性是贪财,好色,假英雄与道德绑架的话。那孙佳代表的是什么呢?

我猜是政治正确吧。

2


在电影的开始,校长、三位老师与校长女儿,在处理驴棚失火的时候,就已经暗示了电影的结局!


当驴棚只有星星之火(只是冒烟的时候):


周铁男第一个拿着苕帚来救火,结果苕帚被烧,看出周铁男鲁莽的性格和自身难保的结局。


张一曼在埋头处理失火的时候被自己人裴魁山扬了一头的沙子… 是否也预示着,裴魁山后来倒打张一曼一耙?


校长说:让我来处理!镜头一转,驴棚已经是熊熊大火,难以控制了…也能预示着由于校长的偏执,只能让问题变得更大,更加失控。


在校长与老师面对失火(问题)选择妥协接受的时候,孙佳打水归来,看到如此严重的失火,选择用山区十分紧张的水资源来救火,并不惜与自己的父亲(校长)反目。所以,在结尾她说出:“过去的如果就这么过去了,一切只会越来越糟!”也不突兀了!

电影折射了现实,可是现实就是一部部《驴得水》啊。

3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真正的爱和者信仰,人可能就是个牲口。不过好多人都是这样,因此爱和信仰才没有用,但也是最有用的!”

  故事中铜匠被称作“牲口”,但其实,这几个角色在人性的考验面前,一个比一个懦弱、残忍,失去了理想、善良和爱,只剩下了自保和互相伤害,还不如连牲口



(1)自由随性的追随者--张一曼。

  她自在不拘束,也不会在意世俗的眼光。她招惹裴魁山,但是当裴魁山真正想跟她过下去的时候,她只能尴尬地说“对不起,我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以后不会招你了”。

  她随性但是有分寸。当明白自己给不了裴魁山想要的,便不耽误他。对于铜匠,她是无奈的,为了把铜匠留下来照相,牺牲自己睡服铜匠(或许在某一刻她自己也有过这个想法)。当铜匠老婆找上门来,她又不得不为了学校说出违心的话。她狠心的把铜匠骂走,但在他走后又低声说对不起,在她心里,不管他对铜匠是怎样的感情,但终归是不忍的。

  然而铜匠的背叛跟报复,一步一步把她推向了深渊。面对身边之人对她的辱骂,在强权面前不得不自扇耳光,身边最信任的人全部都伤害了自己。孙校长剪掉了她宝贵的头发,裴魁山用最恶毒的言语辱骂她,周铁男见死不救,身边最信任的三个人接连的背叛,估计对于她,死了才是最大的解脱吧。最后她的自杀也是个可以预见的结局。

  (2)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裴魁山。

故事中裴魁山的性格在遭到张一曼拒绝后才发生转变其实不准确,因为他裴魁山本身就是一个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有利于利己的,绝对捍卫;有损自己的,无情抛弃。最初他自作多情的以为张一曼对他有感情,才对张一曼痴迷,才会有那一段纯情告白;跟着校长办教育,以为能够将学校办大办强从而有利可图。但是由于张一曼的拒绝、形势的变化,裴魁山的出自骨子里的自私自利被激发出来,他把自私自利化作对张一曼的因爱生恨、恶语相向,更化作不顾学校困难坚持索要自己的奖金,也化作为特派员的傀儡与走狗。一句“你凭什么拿用你的道德标准来绑架我的利益”说出了裴魁山为人处世的唯一标准——利益。



  (3)虚伪法则的拥护者——校长。

校长一身西装革履,带着金丝眼镜,一副知识分子形象。在几位老师面前是一位为教育事业奋斗、为学校谋福利的理想捍卫者,在闺女面前是一位关怀备至、一切为女儿的慈父,但他却是最虚伪的、最懦弱的,他将所有人推向不堪境地的罪魁祸首。校长满口“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人之初、性本善”,“让同学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教无类”,却第一个提出用驴骗取空饷,挪用公款置办西服维修眼镜一样也没落下。在面对强权代表特派员的检查,他没有勇气承认错误,他待张一曼如兄如父,却在强权下亲自剪下她的一头秀发。校长的行为和他满口经纶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说裴魁山可恨,那么校长就是可悲,他缺少裴魁山直面丑陋人性的勇气,用自己的理想和道德绑架他人,为自己的丑恶行为披上实现国民教育理想的华丽外衣。校长无条件、无原则、无底线的捍卫强权与规则,亵渎着“理想”这原本美好而伟大的字眼,将人性中的奴性、虚伪、懦弱展现的淋漓尽致。

 

  (4)简单真实直率的原始人性——铜匠媳妇。

铜匠媳妇虽然只有几个镜头,但是全片中最朴实最率真的人。她的价值标准是单纯的,维护她与铜匠的家庭和谐与完整;她的情绪是最直接的,喜欢就哈哈大笑,不喜欢就撒泼骂街;她对强权是最无所畏惧的,管他是特派员还是美国佬,都敢一巴掌呼过去。尽管铜匠媳妇泼辣蛮横,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但是她至少比其他几个人简单真实直率。

  (5)暴政的执行者与屈服者——特派员。

国民教育部的特派员像一个空降兵,扰乱了三民学校师生的生活,他代表着上面,代表着强权,不仅是规则的执行者,也是规则的屈从者。在底层人民面前作威作福、挟势弄权,利用一个掌权者的威严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在美国慈善家面前崇洋媚外,唯唯诺诺,担心谎言败露失去奖金而威逼校长等人编造谎言瞒天过海。

  

  看完这个故事,浑身不自在真是把人间百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4

作为夹带政治隐喻的荒诞喜剧,《驴得水》里细思极恐的细节真的值得好好琢磨。

电影背景:

故事发生在1942年一个落后的农村。当时正处在民国时期,国民党执政,抗日战争,伪满洲国,饥荒......三民小学里四位老师因一头驴的起因,不断用谎言去弥补谎导致的果。

整场电影下来,人人都在强调“教育”,但是从头到尾都没出现过一个学生。

命运

其他不说,就说驴棚着火的场景,五个人的举动,对应了最后人物的命运走向。

周铁男冲在第一个,拿扫把灭火,却毫无用处,引火上身,暗示其有勇无谋,自身难保。

张一曼看到在驴棚外面救火无果,直接跳进了火坑,被一起救火的裴魁山扬了一头沙子,暗示着裴魁山后来会对张一曼出手,倒打一耙。

裴魁山在外面不停地往里面埋土,也就是给张一曼埋土;暗示裴魁山害了张一曼,被这场大火吞噬的最厉害的人就是张一曼。

校长出现,说一切听都他的指挥,结果驴棚全都烧着了。暗示孙恒海无能,瞎指挥,使问题更糟。看到后面可以知道,在电影整个事件中,也是校长一直阻止其他成员摊牌,并不断用谎话来遮盖谎话,最终酿成悲剧。

孙佳见到已经完全烧着的驴棚,不顾反对,用水来救火,不惜与父亲反目甚至,也为后面婚礼闹剧埋伏笔。

黑色幽默式的闹剧下包裹的是无比残忍的现实主义悲剧,把人性虚伪、无情、贪婪、懦弱、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好多细节我这里列举了,值得一看。

5

整场电影看毕,给自己影响最深的莫过于:

有的人给人感觉善良,其实并非真正的善良,而是他暂时没有为恶的资本,掀不起波澜。在拥有权力之前,这样的人往往会给人感觉简单,淳朴,善良。但一旦拥有了支配资源的权力,他会将曾经压抑在心里的黑暗面彻底爆发出来并予以报复式的还击。在铜匠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前,他是一个单纯而又懦弱的角色,相信不少观众对铜匠向一曼告别时情不自禁的唱起山歌这一幕记忆犹新,山歌响起之际多少观众会感慨这是多么简单纯朴的山村居民。后面表现出的妻管严,被一曼骂牲口也不敢回嘴,只能默默的忍受,最大的反抗也不过是将一曼送给的头发扔掉则更让人心疼的可怜。然而,一旦铜匠意识到自己的特殊身份后,完全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借助着特派员对校长等人进行了强烈的侮辱和报复,辱骂一曼,杀驴等行为相比起之前校长等人对他做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与此同时,铜匠的欲望也迅速膨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去美国,娶佳佳做小老婆……与此同时还不忘时刻讨好特派员,铜匠的黑暗化让不少人感到。这一场景相信许多人会感觉似曾相识,有多少落马官员都是平民出身,寒窗十年,怀揣着善良而又积极的理想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进入官场,而随着手中的权力逐渐增大,内心丑陋的一面也逐渐释放出来,贪污,包小三,对上司各种巴结讨好……如果铜匠是特派员的话,他也不会比现在的特派员好到哪里去。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一群人,会在日常社交中或是通过网络、媒体等平台表现出自己浅层次的善良。他们往往会喜欢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一些他们看不惯的人的一些不够道德的行为进行炮轰。这类人一方面对他所讨厌的人的行为嗤之以鼻,另外一方面又以一种”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报复式心态希望能够有招一日在那些他所讨厌的人们面前获得优越感。这种虚伪的善良很值得警惕,一旦得势,相应行为的反弹将是相当恐怖的。



6

1、写在学校墙上的两句话

三民小学的墙上有两句话特别显眼,一个是“学做人”,一个是“进来彬彬有礼,出去步步生风”。

既然是学校,这话自然是用来教育和规劝学生的,但最终通过四个老师和表现,我们看到了他们与这两句话之间的巨大反差,由此产生了极大的讽刺。

作为教书育人的他们,尚且没有一个人学会做人,也没有一个彬彬有礼,步步生风,如何教书育人?

2、这所小学没有一个学生出现

影片始终都在说学校的事,都在说孙校长如何带领几个老师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吃教育部空饷,但我们自始至终没有见到一个学生,无论是一开始的六个,还是后来的一百五十四个。

同样,这所学校周围的村民也只在孙佳与铜匠的婚礼上出现过一次,此前此后,学校像是一座孤岛,除了四个老师,一个打水的姑娘,一个铜匠和他老婆,几头驴子,再无他人。学生更是无迹可循。

学生上课的教室也不再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成了几方相互博弈和诈骗的舞台,这才是最有讽刺意味的地方。


3、三次不同的会议

影片从头到尾,四个老师一共开了三次会,但每一次都有不同,这种不同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第一次四人会议,是在特派员到来之前,这时候的四个人还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个个满怀教育理想,同心协力要把教育做好。

第二次四人会议,是在特派员走了之后,这时候的四人明显出现了利益之争,裴魁山对张一曼的因爱生恨,导致了他的自私和为了个人利益对群体利益的背叛,四人不再心齐。

第三次四人会议,是在美国人和特派员都走了以后,这时候一切风平浪静,所有的不堪和不和都过去了,为了共同的利益,几个人的心再次聚拢,但却少了张一曼,她在被众人阉割了自由意志后选择了自戕。

4、小学内部的人物关系

加上孙校长女儿孙佳,小学里也只有五个人,但五个人的关系却错综复杂。

首先是孙校长,他了解每一个人,但只要不阻碍他的教育理想,他都不过问,只要需要,他会充分利用每个人。张一曼的献身是他默许的,这是他的“不拘小节”。同时,张一曼又在他生活中扮演了“老婆”的角色,从她帮他剪去衣服上的布头足以得出,而他也会在张一曼生活中男人缺位的情况下给张一曼最好的安慰,跳舞那一段足以证明。

孙佳是周铁男的心上人,但一直没有表白。同时,周铁男是张一曼的“猎物”,但也一直没有得手。另一方面,最了解张一曼的不是裴魁山,而是周铁男,所以,他才会在张一曼被万夫所指的时候不顾尊严和性命地出手维护。由此可见,他与张一曼交情匪浅。

张一曼与裴魁山看似互相调情,但其实是最不牢靠的炮友,因为裴魁山始终硬不起来。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过就是嘴上过瘾。裴魁山看似对张一曼动了情,表了白,其实她最不懂张一曼。

周铁男与张一曼是统一战线的盟友,裴魁山单打独斗,孙校长游刃有余掌控全局,孙佳做冷眼旁观人。


5、张一曼的单纯和善良

影片最后的一段,张一曼疯了,孙佳与铜匠大婚被铜匠老婆撞破,婚礼现场一片混乱,手里攥着花的张一曼被撞倒,但她却拼命地护着花,这象征着她内心的单纯、美好,但冷不丁一把枪踢到了她面前,于是鲜花与手枪成了最大的隐喻。

同样,在裴魁山跟张一曼表白之前,张一曼一个人坐在长板凳上一边剥蒜,一边唱着情歌,后来又把剥下的蒜皮全部撒向了天空,像雪花一样,这也是象征张一曼性格的情节。她虽然是个性解放者,但同时也是个单纯和善良的女人,对美好充满向往。

但最后鲜花没能留住她,情歌也没能留住她,她把生命交给了误打误撞到她手里的一把枪。

6、孙佳的精神世界

孙佳是个局外人,对四个教师为了各自利益的争斗不屑一顾,对自己父亲的自私也看不上眼,尤其当父亲说他延安的大哥的坏话时,那是她守护的一个精神世界,她不允许任何人侵犯,于是重重的把盘子摔到了桌子上。

孙佳与运水的毛驴感情很好,但毛驴被杀,象征着她守护的精神世界的坍塌,尤其影片最后,周铁男留给她一箱象征单纯、美好理想的彩球,随着车子的颠簸,最终都滚下了山坡。此时的孙佳,终于重建了坍塌的精神世界,她要去找她在延安的大哥。

7

1、写在学校墙上的两句话

三民小学的墙上有两句话特别显眼,一个是“学做人”,一个是“进来彬彬有礼,出去步步生风”。

既然是学校,这话自然是用来教育和规劝学生的,但最终通过四个老师和表现,我们看到了他们与这两句话之间的巨大反差,由此产生了极大的讽刺。

作为教书育人的他们,尚且没有一个人学会做人,也没有一个彬彬有礼,步步生风,如何教书育人?

2、这所小学没有一个学生出现

影片始终都在说学校的事,都在说孙校长如何带领几个老师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吃教育部空饷,但我们自始至终没有见到一个学生,无论是一开始的六个,还是后来的一百五十四个。

同样,这所学校周围的村民也只在孙佳与铜匠的婚礼上出现过一次,此前此后,学校像是一座孤岛,除了四个老师,一个打水的姑娘,一个铜匠和他老婆,几头驴子,再无他人。学生更是无迹可循。

学生上课的教室也不再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成了几方相互博弈和诈骗的舞台,这才是最有讽刺意味的地方。

3、三次不同的会议

影片从头到尾,四个老师一共开了三次会,但每一次都有不同,这种不同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第一次四人会议,是在特派员到来之前,这时候的四个人还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个个满怀教育理想,同心协力要把教育做好。

第二次四人会议,是在特派员走了之后,这时候的四人明显出现了利益之争,裴魁山对张一曼的因爱生恨,导致了他的自私和为了个人利益对群体利益的背叛,四人不再心齐。

第三次四人会议,是在美国人和特派员都走了以后,这时候一切风平浪静,所有的不堪和不和都过去了,为了共同的利益,几个人的心再次聚拢,但却少了张一曼,她在被众人阉割了自由意志后选择了自戕。

4、小学内部的人物关系

加上孙校长女儿孙佳,小学里也只有五个人,但五个人的关系却错综复杂。

首先是孙校长,他了解每一个人,但只要不阻碍他的教育理想,他都不过问,只要需要,他会充分利用每个人。张一曼的献身是他默许的,这是他的“不拘小节”。同时,张一曼又在他生活中扮演了“老婆”的角色,从她帮他剪去衣服上的布头足以得出,而他也会在张一曼生活中男人缺位的情况下给张一曼最好的安慰,跳舞那一段足以证明。

孙佳是周铁男的心上人,但一直没有表白。同时,周铁男是张一曼的“猎物”,但也一直没有得手。另一方面,最了解张一曼的不是裴魁山,而是周铁男,所以,他才会在张一曼被万夫所指的时候不顾尊严和性命地出手维护。由此可见,他与张一曼交情匪浅。

张一曼与裴魁山看似互相调情,但其实是最不牢靠的炮友,因为裴魁山始终硬不起来。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过就是嘴上过瘾。裴魁山看似对张一曼动了情,表了白,其实她最不懂张一曼。

周铁男与张一曼是统一战线的盟友,裴魁山单打独斗,孙校长游刃有余掌控全局,孙佳做冷眼旁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