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时,斯大林为什么敢于坚守莫斯科?虽然历史证明了斯大林的坚守是正确的,但是兵临城下的斯大林为什么会那么有勇气有决心留在莫斯科,而不转移呢?如
德军从1941年6月22日开始突袭苏联,由于闪电战的成效显著,加之苏军没有防备,几个月内苏联丧失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无数的武器装备。1941年秋天,200万德军1800辆坦克1.5万火炮迅速推进到莫斯科的郊外。苏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也节节抵抗,抓紧动用一切交通线向莫斯科运兵。事实证明希特勒严重低估了苏军的集结能力,源源不断的军队很快开到了莫斯科附近。100年前拿破仑倒在了莫斯科的冬天,100年后历史的天平再次倾向了俄国人。苏联极寒的冬天,让德军士兵叫苦不迭,由于推进过快,德军的补给跟不上。士兵们缺少御寒的棉衣,枪栓甚至被冻住拉不开。到1941年12月几乎所有德军步兵师的非战斗减员都达到了三分之一。
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首都一旦沦陷,对于全国的军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领袖坚守在战斗的第一线会对士气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事实证明,这确实意义重大,莫斯科百姓团结起来组建预备队医疗队运输队,积极修筑战壕抵抗德军。而且斯大林没有后顾之忧,经过诺门坎战斗被打怕的日本人已经在1941年与苏联秘密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虽然条约不能完全依靠,但也暂时替苏联解除了来自东部的威胁,斯大林可将远东的军队抽调到西线防御德国。这更增加了斯大林的底气。
莫斯科保卫战的高潮是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阅兵式。最高统帅无所畏惧激昂地向全体国民发表了演讲,而随后接受检阅的部队在经过红场后直接开到前线与德国人战斗。此时的德军装甲已是强弩之末,最终苏联军民团结一心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也打破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作者:小成】
到了1941年12月,纳粹德国百万大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不足30公里,德军先头部队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尖顶了,莫斯科城内的国防工厂、科研单位、学校、政府各机构均已迁到了1000公里以外的萨马拉州,但是斯大林带领的统帅部就是敢于坚守莫斯科,哪里来的勇气?
图为德军正在使用潜望镜观察阵地。
莫斯科保卫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1941年9月到1941年12月,这是苏联防御阶段,德军集中了180万部队、1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1.5万门火炮将部队向苏联境内推进了1000多公里,直抵莫斯科城下;1941年12月到1942年4月是苏联反攻阶段,苏军借着入冬恶劣的天气,源源不断的补给和兵员展开了反攻,将德军推到了原点,粉碎了纳粹德国的战略企图,苏联胜利。斯大林敢于坚守莫斯科主要有2个原因。
图为苏联重型榴弹炮。
一,在纳粹德国在欧洲酣战之际,1941年4月13日苏联已经同日本秘密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保持友好中立,如果有第三方侵略,双方应继续保持中立。这个条约意味着日本压根不会北上出兵苏联,而希特勒所想的东西夹击苏联的战略根本不会实现,日本出卖了盟友德国,所以斯大林心里明亮的不担心后院起火,不但在莫斯科地区集中了大批兵力,还把在远东防御日本的兵力源源不断的调往莫斯科战场。
图为苏德战场上的炮火与焦土。
这也是为什么希特勒低估了苏军兵力的原因,因为在战时莫斯科的5条铁路运输线和空中运输线畅通无阻,兵力兵器物资从莫斯科后方运来。反观德军的情况十分严峻,入侵苏联时德军的预备部队只有40万,莫斯科战争绞肉机让德军伤亡严重,到12月5日伤亡人数已到80万,而已天气恶劣,补给中断,油料炮弹消耗殆尽,粮食只能就地取食,战斗力被严重剥削,正如此斯大林才立刻决定反攻。
图为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火箭车首次投入战场。
二,成功发起全苏联人民号召,苏联人民热烈响应保卫首都莫斯科的行动中来,全民总动员想尽一切办法把兵员、弹药、粮食等从全国各地运到莫斯科。首先斯大林没有离开莫斯科一步,一直坚持着领导战斗,极大的鼓舞了苏军的战斗力和士气;其次在苏军战斗严重失利的情况下,在1941年11月6日在莫斯科举行了十月革命24周年庆祝大会,11月7日红场大阅兵,斯大林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在莫斯科生存存亡危急时刻,鼓舞了苏联人民民族热情,民众积极参与到会战中。
图为参加战斗的苏联游击队。
于是莫斯科迅速成立了民兵师,约20兵部队投入战斗;莫斯科周边市民组织了游击队担任后勤和保障任务;有超过50万百姓参与修筑防御工事的行动中,共设置了800公里防坦克战壕、1500公里铁丝网障碍物、500公里防坦克崖、构建了4万个防守火力点、各种地雷、陷进不计其数,军民协作,对莫斯科保卫战起了积极的作用。
图为冬季的苏德战争中,德军攻势受阻。
战争进行到5个月以后,斯大林也转变了思想战略,吸取了战争初期的教训,集中指挥、统一战斗,而德军这边却因为战略打击目标有了严重的分歧,在指挥上犹豫不决,延误了很多战机,从1941年12月起,纳粹德国国内各大报纸纷纷为拿下莫斯科留下版面时,传来的却是德军宣告破产的消息。
斯大林当时确实是在冒险,而当时已经有3架飞机就在等候,随时准备紧急起飞。
又看到这样的问题,英武谈谈个人看法:
按照英武之前看过的书籍记载和阐述:当时斯大林在车站站台来回走了两个小时,火车专车、私人飞机都在时刻准备撤离。而火车站站台和道路两旁的私家车上、公用车上,到处都是准备搬离的物品,很显然这些物品的主人已经坐上火车“逃生去了”!
但最终,斯大林还是选择留下来,并且在11月7日参加了红场大阅兵,提振了官兵士气。
现在很多描述这方面的影视剧,将苏联面临的敌人——德军描述的非常具有战斗力,以便凸显莫斯科战役的惨烈。而事实上,驻守博罗季诺的德军是一帮乌合之众,基本上都是法籍雇佣兵,没几天就被打的四散而逃。据当时任职第4集团军参谋长的布鲁门特里特在专著中说道:......部队在雪地撒很的撤退将导致整个战线的崩溃,我们的军队将重蹈拿破仑军队的覆辙......
很多描述说当时德国闪电进攻莫斯科,导致苏联缺乏足够的准备时间,已经心理及备战的准备。换句话说:当时苏联没有做好准备对抗德国的进攻。
而事实上:当时斯大林预判到德国会攻入莫斯科,但依然在严密布防,企图拖住敌人,等待西伯利亚援兵的支援!
据公开资料显示:莫斯科全城设立59个秘密军火库,还在各个大楼包括莫斯科大剧院
地铁等埋设了大量地雷......
正是这些提前布防,让斯大林选择了赌一把!
斯大林是那个时代的强人,如果没有斯大林地坚持,也许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就成功了,德国一统欧洲,甚至染指全球,都将成为可能。
莫斯科保卫战前,斯大林因为决策失误,在乌克兰基辅葬送了几十万兵力,如果心脏不够大,哪里还敢坚守莫斯科呢?
斯大林敢于坚守莫斯科,难道只是胆大吗?还有其它原因吗?有的。
德国在二战前期的成功,不仅仅是来自于“闪电战”的成功,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手太弱”,比如丹麦、挪威、法国、比利时、荷兰、波兰等,这些国家一旦发现打不过,绝对不会硬拼,保存生命要紧,“快速投降”成为了上策。
于是,德国得到了一个假象:我们很厉害,所向披靡,攻无不克。
这一点和亚洲的日本何其相像,看到“甲午战争”轻松胜了大清,看到“九一八”兵不血刃收了东北大地,他们的判断是:中国很弱。于是日本陆军喊着要三个月占领中国,但让他们意外的是八年也没打下来。
德国碰到的第一个硬茬是英国,作为曾经的世界老大,英国有英国的尊严,怎么能轻言放弃,怎么能轻易认输?德国一看英国攻克不了,把原因归到了英国海军的强大以及英吉利海峡的碍事。于是,希特勒转而开始了攻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但是,德国人没想到的是,苏联人太“硬”了,难道寒冷的天气能提升人的意志吗?要不为何攻打这么艰难?
其实,战斗民族在战场当中非常顽强,这是历史传统文化形成的。
从伊凡三世(1462年~1505年在位,这是著名的俄罗斯大公)开始,沙俄开始崛起,并不断壮大。在壮大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只有胜利和通并他国,从未臣服于其它国家。从那时候起,战斗基因就种下了,深入了每个国民的血液和骨髓。
十八世纪初,沙俄在西北开战,战胜瑞典,取得了出海口。
十九世纪初,一代战争狂人拿破仑带着法兰西大军杀过来了,而且战绩不错,一度拿下了莫斯科,但那又如何?在俄国亚历山大一世的顽强阻击和不断坚持下,拿破仑的大军忍受不了寒冬,忍受不了物资补给的困难,最后弃城返回。但是返回哪有那么容易?沿途遭到了沙俄军队的追杀和阻击,可怜拿破仑的57万大军,回到法国的只有三万人。就此,那个小个子巨人遭到重创。
一次次的胜利,让俄国人看到了他们的优势:地大物博,气候异常,纵深突出;也让每一个俄国人知道,只要坚持,就没有那么容易输。
当希特勒的大军来临时,斯大林率领的苏联军队,虽然在前面节节败退,但完全放弃,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这是做不到的,哪怕希特勒真的奋力占了莫斯科,斯大林带领的苏联人也是不会放弃的。
不放弃是战斗民族的基因,不投降是战斗民族的传统,坚持了几百年的传统,一时半会绝对是放不下的。
所以说,坚守莫斯科,是斯大林的主意,也是大部分苏联人的意志。
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岂能轻易放弃?一旦放弃,会对全体苏联人的内心造成严重打击,因为这是国家的首都,基辅可以丢,但不战斗到最后,莫斯科绝对不能丢。
一旦丢了莫斯科,苏联军民将被迫东移,德国就会掌握莫斯科这个铁路中枢,这是连接苏联西部南、中、北的枢纽,如果让德军占了,绝对是大损失。虽然掌握了莫斯科,不等于完全的胜利,但是离胜利的距离绝对是近了很多。
按俄国人的一贯做法,如果守不住莫斯科,那么他们会做的就是“焦土政策”,整个莫斯科城就会成为一个空城,不会给德国人留下一颗炮弹,一粒粮食。如果是这样,莫斯科这个城市就废了,对苏联人也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而且就算后期战胜了德国,重建也是非常不容易。
另外,莫斯科战役的重要意义在于,如果胜利了,苏联军民信心大增,如果失败了,德国人信心增强。双方心态的上下,通过这场战役可以得到最大调整,心态好的一方在后期取胜的概率更高。所以莫斯科不能轻易丢掉。
也正是因为斯大林坚守莫斯科的决策,发动起了全国人民,使得后来攻击莫斯科的德军大受损失,也为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希特勒看似是二战时期的德国领袖,其实,希特勒权力的实施干扰因素很多,在希特勒的背后,是德国的不同阶级,一是贫民阶级,一是容克贵族,而恰恰容克贵族掌握着重要的总参谋部,二战期间的19个德国元帅,有17个来自总参,这17个中有12个来自容克贵族,很多高素质的德国军官也都属于容克贵族。
也就是说,希特勒看似是个独裁者,其实他有制衡的容克贵族。虽然希特勒想尽办法,增强元首的影响力,甚至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权,但不能忽视的是大批量的容克贵族,对希特勒的N多策略存在影响和质疑。
这不是一个完全团结一心的国家,只有不断的胜利,才能团结全国人民,如果出现“出师不利”的现象,希特勒的困难度就会提高。这也就决定了,希特勒要尽可能地打胜仗,要尽可能地打闪电战,一旦遇到持久战,希特勒的威信会很快降低。
隆美尔的北非战役,前期顺利,后期被英国蒙哥马利干败几次,德国希特勒直接把隆美尔调走了。这说明,胜利可以,如果打几次败仗,将军就等着下课吧!希特勒的压力也会增加。
后来,开始了攻打英国的“海狮计划”,意料之中,没有成功,国内对希特勒的反对声音开始大了起来。
希特勒为了取得更多的支持,开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因为攻打苏联一旦成功,就意味着德国地完全崛起,自己也会取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支持度。
斯大林看得很明白,希特勒率领的德国打不了持久战,一旦进入持久战,德国就靠近了失败的边缘。只要自己所率领的苏联军民抗住几波攻击,德军就会被干败。
而与希特勒不同的是,斯大林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国内的支持力度很高,再加上德军是侵略者,斯大林振臂一挥,全国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都做好了用生命拯救莫斯科的准备。
所有的事情和斯大林等人预计的一样,看着士兵们死去的越来越多,而苏联却久攻不克。德国国内的反对声音一天比一天大,甚至私下已经出现了“反希特勒集团”了,连希特勒的元帅隆美尔后来都和“反希特勒集团”的人交情不浅。
最终,苏联挡住了德国战车,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其实,从“经济和工业化”来看也好,从“国内政治环境”来看也好,以及“苏联纵深突出的地理环境”来看也好,德国都很难完全战胜苏联。
更关键的是,斯大林的意志更强,组织能力更强,苏联军民求胜心理也更强,所以一旦开始持久战,德国必输无疑,结果正是如此。
至于斯大林被俘虏的概率则小之又小,甚至可忽略不计,至于一泻千里也是很难会出现,战斗民族就算斯大林被抓,也不会全体一泻千里,因为苏共的组织结构较为完善,斯大林如果出问题,马上会出现新的领袖。
当德军逼近莫斯科的时候,斯大林也曾打算离开莫斯科,当时他在莫斯科火车站台上来回走了2个多小时,以考虑去留的问题,但最终斯大林还是选择留了下来。我个人认为,斯大林之所以选择留下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当然明白如果自己被俘,对苏联意味着什么,但他更明白如果轻易地放弃莫斯科会给苏联带来什么后果。
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它是指挥苏联军民作战的中心,如果德国占领莫斯科,那也就意味着德国再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另外,从苏德开战至今,苏军一直处于溃败的状态,如果首都再被德军攻占,苏军的士气、信心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讲,一国首都陷落,就已经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灭国。如果德国再扶持一个傀儡政府(苏联内不满斯大林的官员和民众大有人在),那么这将极大的分化、削弱苏联的势力。很有可能会如同中国的汪伪政府一样,一大批人会倒向傀儡政府。更有甚者,苏联会步法国的后尘。
斯大林清楚的明白,如果他留在莫斯科,那么他就是一杆旗帜,不仅可以起到稳定军心和民心的作用,还可以激励鼓舞士气。对于斯大林而言,退却极大可能意味着一溃千里,所以他已经无路可退。
当然斯大林选择留下来也是有一定底气的,在德国进攻之前,莫斯科已经做好了精密的布防。苏军利用德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域停留2个多月的时间,在莫斯科以西宽达750 公里正面、300余公里的纵深内,构筑3道防线和9道防御地带,形成了大纵深多层次的防御体系\"。
另外,莫斯科城内也建立了59个秘密军火库,并组建了20支契卡战斗小组负责守卫克里姆林宫等重要目标。而且,为了保卫莫斯科苏军在这一地区集结了125万人,拥有坦克 990 辆,火炮 7600门,飞机677架。可以说,苏军势力并不弱,完全有一战的实力。这些也是斯大林的底气所在。
莫斯科之战,可以说是希特勒与斯大林的决战,不管哪一方取胜,都将会对战争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坚守莫斯科才是最佳的选择,尽管这要冒很大的风险!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欢历史和军事史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
1941年9月,苏德战场上基辅会战,德军取得首次大规模的歼灭战胜利,让苏方损失70万人,其中战俘66.5万人。
这场胜利,让狂妄症的XTL沾沾自喜。
他要趁热打铁,继续扩大战果,将主攻方向定在了莫斯科。它是苏联最大的城市,是巴巴罗萨计划中主攻目标之一。
然而,让XTL没有想到的是,SDL以空间换时间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基辅战役让苏方赢得了四个星期的时间,就是这四个星期让他们的“闪击战”彻底失败。
一、 “台风行动”开始,首都全民皆兵。
1941年9月30日,XTL开始实施“台风行动”。投入到此次会战总兵力达到74个师,总计180万人;而苏方只有125万人,与其相比,无论从人数还是从装备数量、装备质量上都处于劣势。
唯一能让他们觉得放心的就是冬天即将来临,它能减缓敌人的推进速度。
尽管苏军顽强抵抗,依然无法阻止德装甲部队的进攻势头。10月7日,德国人已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包围了该城。
10月10日,SDL将残余部队合并整编,任命朱可夫担任指挥。组建新的民兵师,做好进行巷战的准备。45万名首都居民(其中75%为女性)被动员参战。
政府机关和重要企业已经紧急疏散。但是,SDL坚持留下来,他要和这个城市共存亡。
这个举动鼓舞了留守军民坚持抵抗的决心。关键时刻,领导人的行为和决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情报发挥作用,阻滞德军进攻。
天气开始转冷,道路变得异常泥泞,不利于机械化行军,XTL只好全线停止攻击,等待大地封冻。SDL利用这难得的战场间隙,迅速调动后方预备部队前来增援。
这时,佐尔格从东京发回情报称,短期内日军不会发动进攻。于是,部署在西伯利亚的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调往保卫首都的前线。
这可是救命的25个师。短短十几个字,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这就是间谍的作用。
11月15日,德方重新发动进攻,要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但此时,每前进一步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苏第316步兵师的一个战斗小组,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共击毁了18辆德坦克,击毙数十人,这个小组的28名战士全部牺牲。
11月底,顽强的抵抗,恶劣的冬季,让德军疲惫不堪。已死伤15.5万人,士气低落,苏方全面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
三、苏联的冬天,是真冷啊。
零下20多度的气温,让缺乏越冬准备的德军倍感煎熬。士兵没有冬衣,坦克和汽车的水箱被冻裂,发动机无法启动,后勤补给也因糟糕的天气变得困难重重。
1941年12月5日,SDL全面反攻,德军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当天,德博克元帅称,他“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XTL眼看计划就要泡汤,再一次歇斯底里地命令部队不许撤退,死守每一个阵地,直到最后一兵一卒、最后一枚手榴弹。
1942年1月5日,苏方乘胜发动全线反击作战。迫使他们后撤几百公里,收复大片国土。德方损失约50个师,共伤亡50余万人(其中冻死冻伤的人数达10万余人)。
XTL气的暴跳如雷,转而把气全部撒在前线将士身上。6.2万名官兵因临阵脱逃、擅自退却等罪名被判刑,博克、布劳希奇,古德里安、施特劳斯等高级军官撤职。
这次该SDL沾沾自喜了。
后记
这场保卫战的胜利,使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更加巩固,也极大改善了苏联的国际地位,更重要的是宣告了他们屡试不爽的“闪电战”的彻底失败。
反观这段历史,XTL的闪击计划是有可实现的,但这只能是停留在纸面或理论上。他没有算到的是,苏联有广袤的战略纵深,有顽强抗击的军民,更有让人胆寒的严冬。这些恰恰印证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战争惨烈程度已经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世纪战争。作为二战的发动者德国法西斯,在短短的时间内横扫欧洲,当时的世界陆军第一强国法国,很容易的别德国打败。但是德国在对苏联的进攻中,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德国采用闪电战,迅速的占领了苏联欧洲部分的大部分领土,但是却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导致德国在苏联的进攻彻底失败。这个一方面有天气的原因,德军没有计算好时间,导致战争卷入了苏联的冬季,苏联的冬季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50度,一直在欧洲生活的德国人很难适应。
为什么苏联当时的领导人斯大林要命令部队死守莫斯科呢,这个是有原因的。莫斯科是苏联当时的首都。莫斯科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假如莫斯科被攻破,可以认为苏联已经亡国了。一个国家的首都都被占领了的话,它的军队和人民士气全无,会对以后的抵抗造成很大的影响。
还有就是苏联剩下不多的工业基地在莫斯科地区,苏联主要的石油产区,一旦苏联失去了莫斯科,意味着苏联将失去石油的工业基础,没有了工业基地苏联军队需要的武器弹药坦克大炮石油都将完全失去,苏联军队将失去战斗力,那时候苏联就真真的亡国了。以德国伤亡工业水平,一旦德国占领莫斯科,补给线长的问题立马就解决了,德国最需要的石油可以就地得到,德军可以从后勤线上释放出不少的军队,用于支援前线战斗。最重要的是但是苏联的冬季已经到来,为苏联军队作战带来了不少的便利条件。苏联占据了地利和天时,再加上苏联第227号命令,不许后退一步的命令,斯大林才命令部队死守莫斯科。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莫斯科保卫战?想当年小个子希特勒摸着鼻梁骨下边的那指甲盖大的小胡子,发了疯似的在欧洲的土地上祸祸人。
你还别说他发明的那套闪电战还真好使,一家伙就干翻了号称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把个法国佬掐着脖子,按在地上的抽,顺道还把搅屎棍英国佬的势力彻底赶出了欧洲大陆。
要不是那条狭长的英吉利海峡,小个子希特勒还真有可能,一家伙就冲到英国佬那破岛子上,找丘吉尔算算账。
耐不住寂寞的希特勒,这还不算完,那对蓝色的大眼珠子瞅着蹲在西伯利亚边上的抽着烟斗的斯大林,就控制不住自己个冲到,悄摸兮的就去撩老毛子。
话说开头的时候,老毛子确实不熟悉希特勒的那闪电战,眼花缭乱的整不明白,老毛子吃了不少的亏。
就这么一个巴巴罗萨计划,就把个老毛子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吞到了肚子里,这包括了最有价值的三分之二的工业和将近一半的人口。
这要是一般的国家,这一家伙早打瘸了,吹口气的功夫就能把对方吹个四脚朝天。
可老毛子是谁啊?这阵仗也不是没有见过,当年法国那小个子拿破仑不也来溜达了一圈,撞铁板上,一步俩哆嗦的回去了吗?
所以啊,这小个子希特勒开着德国这辆战车,直接就怼到了莫斯科城下,成了希特勒生命的转折点——撞铁板上了。
因为老毛子还真不含糊,在莫斯科那红场上直接来了一场历史上最牛掰的大阅兵,他的出口就是战场。
一帮子老毛子唱着一首激昂的喀秋莎,义无反顾的冲向了战场,用血与火教训了来犯的小个子希特勒。
话说这场大决战打1941年九月份的最后一天,一直干到了第二年一月七号。这直接让希特勒开的那辆德国出产的战车耗干了最后一滴石油,哭着承认了失败。
这一仗的结果直接扭转了盟军一直以来的颓势。
所以大家伙都知道这场战斗的结果,不管你咋说他都是理。
说实话开头的时候,他还真没有。当年德国佬实行的那台风计划,搁老远就能瞅见莫斯科那红顶子的克里姆林宫了。
而斯大林在莫斯科的火车站的站台上来来回回的溜达了差不多俩个小时,一脸的焦虑,为嘛呢?
这不用俺说大家伙也应该明白就是为了一个问题——该不该留下来?
当然咱都知道最终的结果,斯大林还是留了下来。为嘛呢?
不能退了,莫斯科是老毛子的心脏,这地要是被攻陷了,这也就意味着全完蛋,而他斯大林是这个心脏最强有力的起搏器。
他要是撤了,这心脏能跳动多久?但只要他在这里,这心脏就会一直跳动下去,因为所有的老毛子都瞅着呢?
按照斯大林的说法:“同志们,俺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了,俺们已经无路可退了!”
话说俺不喜欢斯大林这个人,但他无疑是二战中的伟人,二战的中流砥柱,这没得说。
说道这里估计有要说了:“这说的,老毛子就算是守不住莫斯科,往那西伯利亚一撤,在西伯利亚上和小胡子希特勒再怼也没啥问题!”
如果您真这么认为,你这可就没有见识了。
咱说老毛子自打和小个子希特勒开战,就一直被动挨打,老毛子的士气和军心已经受到了影响。
您这莫斯科一丢,这意味这嘛呀?老毛子这国家就算是灭了,到了那会希特勒一准整个傀儡政府和你玩阴的。
这将不断的分化老毛子的势力,蹲在西伯利亚你能拖多久?那时候面对的将不是单一的德国人,或许一帮子老毛子就会挤到眼跟前了。老毛子打老毛子,这将是史无前例的大消耗啊!
而就算是拖下去,胜利了,其结果就和高卢雄鸡法国佬一样了,搁国际上还有啥话语权,拉倒吧,洗洗睡去吧!
所以斯大林搁火车站想了两个小时,他明白他自己个就是老毛子心里的一杆旗,只要他杵在莫斯科,军心和民心将凝聚在一起,这两颗心凝聚在一起就能用,就能和小个子希特勒死磕。
而他一旦离开莫斯科,那么这两颗心还在不在这将是个未知数,一溃千里这将是一定的。
而后果,他斯大林承担不起,或许他就成为了罪人,这事不能干的。
首先他最信赖的朱可夫已经接手了莫斯科的防御,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就干的不错,把德国佬给挡住了,而且之前的所有判定,事后证明朱可夫是对的。有这么一个帅才这搁着,斯大林齐码能放心一半。
再有小个子希特勒拿下斯摩棱斯克在这嘎达停留了足足两个月,莫斯科西边这块长达七百五十公里的正面,入深三百公里的长度,就有三道防线,九个防御带。
怕你啊?而且还新组建了五个机枪营,十个反坦克炮兵团外加五个坦克旅。
更加重要的是,所有的市民都能够被动员起来,三天,就三天二十五个工人营,十二万的民兵师,一百六十九个巷战小组这就组建起来了。
其中挖掘防御工事的有六十万人,而这当中有四分之三是妇女,民心是凝聚在一起的。就是这帮人挖掘出了三百多万立方米的泥土,三千八百个啥临时,啥固定的火力点。
就这局势,比任何时候都要好,凭啥要走?
这拳头够大了,完全可以和小个子希特勒玩死磕,所以斯大林不走也是有底气的。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冬天要来了!
事后咱们都知道,这个冬天扯淡的冷,都零下四十多度了,老天爷都不站在小个子希特勒的身边,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有网友问,为什么苏军敢于坚守莫斯科,不怕万一被攻克就连斯大林都会危险吗?在那一年的12月,德军包克就已经告诉勃劳希契,前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以六十七个筋疲力尽、兵员不足的师,竟占领宽达六百英里的战线,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暴露的突出阵地。与往常一样,德军没有留预备队,而交通线只有四个保安师保护。
根据德军情报机构12月6日估计,中央集团军群当面的苏军兵力有十二个集团军,计八十八个步兵师、十五个骑兵师和二十四个坦克旅。中央集团军群已被步步紧逼,面临着如何摆脱敌人而又不致失去对部队控制的难题。
德军高级将领哈尔德更是在日志说到,我们在战争初期,要对付200个苏联师,但是他们现在已经达到了360个师。问题是,他们就摆在那里,他们打掉他们多少个师,他们就补上多少个师。
德军承认;俄军尽管一再失利,在人员、物资上蒙受了重大损失,其战斗力依然很强。特别是俄国的新式T—34型坦克,在战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确实使德国正在使用的反坦克武器难以对付。苏军修建了一种纵深配置的防御阵地网,重点摆在斯摩棱斯克一莫斯科公路沿线,大批居民还被征调来帮助构筑工事。
情况已十分明显,尽管有些师已调到南、北两翼,俄国的坚强核心部队仍然在挡住莫斯科的通路,苏军西部战线所有部队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在集中保卫莫斯科。
只要读读冯·包克与哈尔德的日记,看看从十月到十一月德军部队士气如何一落千丈,乐观主义如何消失殆尽,就会令人十分沮丧:参战的所有德军步兵师都减员三分之一。装甲部队的步兵力量减少了百分之五十左右,装甲团的战斗潜力下降了百分之六十五至七十。
因此,平均起来,一个装甲师只有正常兵力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这般事态令人灰心丧气,但并不完全令人惊奇,因为在过去四个月中,所有德军部队都负担过重,消耗过大,而又不能给他们补充足够的人员或物资。
而斯大林光是在莫斯科就用4天时间,组建了11个新的战斗师。实际上,德军已经没有能力夺取莫斯科了,只是强弩之末,最终德军在莫斯科战役损失90万人以后,狼狈的撤退了。
斯大林之所以敢于坚守莫斯科,主要是基于对战局和自身实力的准确研判上。让斯大林作出决策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德军已经略显疲态,二是远东兵力的调遣。斯大林不仅决定留下,还进行了一场决定胜负的阅兵。
1941年6月,德军闪击苏联,使得毫无准备的苏军一泻千里。德军的三路装甲大军长驱直入,其中的中央集团军群剑指莫斯科。随着斯摩棱斯克的失陷,莫斯科完全暴露在德军的视野之中,古德里安率先兵临城下。
在莫斯科城下晃了一下的古德里安奉元首之命,前去支援攻击基辅的隆德施泰特。之后的两个月对莫斯科至关重要,古德里安的离去让苏军迅速重构防线,有了喘息之机。到了九月份,德军才完成对莫斯科的包围。
当时莫斯科城下的德军兵力已超过百万,而负责防守的苏军仅有几十个步兵师,勉强能保持防线的完整。十月份,苏军西方面军的六十多万兵力被德军消灭,使得莫斯科的正面防御变得空虚起来,城内出现了恐慌。
面对局势的突变,斯大林下令让政府机关与各国使馆开始向古比雪夫撤退。莫斯科至高尔基铁路的一个岔道口上备用着两辆专列,其中一列就是为斯大林撤离准备的。来到车站的斯大林在徘徊了两小时后又返回城中。
在这期间,斯大林与朱可夫通了电话,朱可夫请求斯大林坚守莫斯科。他认为德军因天气原因已无法组织大的进攻,再有就是斯大林若离开莫斯科,这会让外围防守的将士们无心再战,势必会导致莫斯科的失守。
莫斯科对苏联及斯大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到万不得已的形势下,绝不能轻易放弃莫斯科。斯大林经过两小时的权衡,最终决定返回莫斯科。十月份的莫斯科,阴雨连绵,泥泞的道路障碍了德军坦克的行进。
随着天气的恶化和苏军的强力阻击,让原本打算仅用五个月时间就拿下莫斯科的希特勒变得焦躁不安。随着冬季的到来,德军根本没有准备过冬的棉衣,官兵出现冻伤,士气极为低落,只能用发的礼服来抵御寒冷。
朱可夫正是基于此原因,才坚持让斯大林留守莫斯科的。事后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极为正确且富有冒险性的。促使斯大林守城并举行阅兵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能抽调出十万兵力支援莫斯科。
自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在远东一直布有重兵来防止日本关东军的进攻。即使在西线完全崩溃的形势下,斯大林也没有动用远东兵力。就在莫斯科生死存亡之际,情报人员佐尔格向斯大林详细的回报了日军动态。
佐尔格得到准确情报,日军大本营在年内不会向苏联宣战,而且在随后可能会对美国开战。得到消息的斯大林,迅速从远东秘密调回34个师支援莫斯科。后来红场阅兵的部队就是来自战斗力极为强悍的远东地区。
斯大林随即决定举行十月革命庆祝大会并于次日阅兵,朱可夫仅参加了庆祝大会,便返回指挥所,随时准备抵挡德军的进攻。斯大林在阅兵式上发表了讲话,号召人民要坚守莫斯科,这个讲话鼓舞了整个苏联军民。
阅兵过程中的装甲部队在受阅完成后,立即返回前线参与防守。这虽然只是一次传统的阅兵,但它却展现了苏联人民对纳粹的蔑视,同时给希特勒和德军的心理带来打击。这次阅兵的电波传向世界各地,包括柏林。
德军在损失了十几架轰炸机后,放弃了对红场阅兵的干扰。在接下去的几周里,莫斯科城外的苏军兵力已过百万,与德军势均力敌。此时的莫斯科已经白雪皑皑,德军装甲部队已瘫痪,最致命的是补给物资的缺乏。
苏军经过浴血奋战,截止到次年二月,已将德军赶到莫斯科两百公里以外的地区。面对战役的失利,希特勒愤怒的将包括布劳希奇、博克、古德里安在内的30多名高级将领撤职,斯大林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完胜。
综上,斯大林坚守莫斯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莫斯科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德军的疲态尽显及远东兵力的增援是斯大林坚守的主因。当然天气的因素也不能忽略,它是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关键,25分钟的阅兵同样重要。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