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李秀成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下令用热汤灌进,为何随即惨叫四起?他用的是什么战术?李秀成攻打曾国荃时,每日只是立于城墙放眼望去,但见草色不同,便
曾国荃有“曾铁桶”的绰号,攻城好用挖壕筑垒的战略,以求长围久困,最终破城。
这种只用呆兵,只打呆仗的战法,决定了曾国荃只是湘军中的悍将,而称不上名将。
关于一生引以为傲的战功,左宗棠曾问曾国荃:老九一生得力何处?曾国荃答:挥金如土,杀人如麻。
曾国荃是耿直之人,这话的确道出了他打胜仗的秘诀。湘军征战十年,一直被“饷拙”困扰,士兵因此哗变的恶性事件各军皆有,唯独曾国荃所部不曾发生过此类事变。特别是咸丰八年,曾国藩重出江湖后,曾国荃所部待遇一直优于他军,即便彭玉麟、鲍超等人屡屡抱怨,曾国藩还是对自己这个九弟额外偏心。
因为不缺饷,曾国荃打仗向来不吝啬子弹炸药,每攻一城,他的吉字营弹药消耗都极大,这种挥金如土的疯狂呆仗,整个湘军只有他打得起。到攻城阶段,也只有他敢肆无忌惮地屠城、抢劫,这种杀人如麻的犒赏方式,整个湘军也只有他玩得起。
但和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比,曾国荃统帅的湘军还是有明显缺陷的,那就是没有大型炸炮。李鸿章有常胜军,左宗棠有常捷军,这两支部队在攻城时,均有火力凶猛的大型炸炮打头阵、唱主角。
湘军攻城部队之所以没有大型炸炮,跟曾国藩的固执观念有很大关系。曾国荃曾要求曾国藩为其采购大型炸炮,但曾国藩却认为人的意志、精神,攻城办法、决心,比什么炸炮都重要。
因为没有能直接轰塌太平军城墙的大型炸炮,曾国荃围攻大城池,向来费时长久。曾国荃的吉字营最终拿下九江、安庆,耗时都在一年以上。而李鸿章拿下苏州,只用了三个月。左宗棠拿下杭州,也不过半年。
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远非九江、安庆可比,所以,曾国荃想拿下天京城,绝非易事。
围困天京,进而围出攻城的缺口,曾国荃并没有好策略,只有朝天京城墙下挖地道,然后填充海量炸药,炸开缺口这一个呆笨办法。
这个办法具体呆笨在哪里呢?
首先一条,这么干,需要的炸药量太大,大到曾国藩都觉得难以为继。
再一条,挖地道的过程中,艰险万状,往往是损兵折将,浪费大量炸药,徒劳无功。
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守城的李秀成找到了一个发现地道的简单办法,也就是这个问题提到的,分辨城墙下草色异常。
曾国荃挖地道是用来填充炸药轰城的,挖得太深,爆破效果必然不好,所以不能深挖;挖得太浅,不免会损伤草根,草枯则渐作黄色,必异于周围草色。
对付曾国荃的地道战,李秀成只要登高一望,草色黄绿相间,清晰可辨,于是地道所在,了然于心。
地道这么被发现后,李秀成接下来又是怎么干呢?
简单,找到地道所在,掘个口子,要么薰以毒烟,要么灌以沸汤。
这么一薰一灌,湘军一次报销在地道里的将士往往就有百号人。
除了薰毒烟,灌沸汤,李秀成有时候也令太平军直接下地道和湘军血拼,引爆已填装进地道的炸药。这么干,湘军的损失往往更大。
此外,还有湘军自认倒霉的时候,费了半天劲,结果发现前面是巨型山石,挖出的原来是个很长的死地道。
因为呆笨,曾国荃的吉字营一直挖,挖了大半年,炸药费去十数万,工兵死了一两千,天京城还是完好无损。
但即便如此,凭借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倔强,曾国荃最终还是攻破了天京城。
他又是怎么办到的呢?
还是那句话,不惜弹药,挥金如土。
湘军的炮虽然轰不塌天京城墙,但伤人、干扰还是没问题的。于是曾国荃玩起了“明轰城墙,暗挖地道”的把戏,湘军破炮日夜不息的轰击,因为城头无法立足,李秀成辨草色,猜地道的好戏就没法唱了。
这还不够。
这边玩命炮击,那边曾国荃又命步兵各持柴草一束,掷之城下,高与城齐,摆出随时都可能玩命攻城的架势。
在炮击、草攻的掩护下,曾国荃最终选了一条数月前所开,太平军发现后废弃的地道,又连续挖了十五天,终于挖到城根。
历史有时候很是惊心动魄。
装填炸药完毕后,曾国荃和攻城主将李臣典正在洞口筹商攻城事宜,李秀成率百名敢死队突然由太平门奔出城来,同时,几百名穿着湘军军服的突击队员也从朝阳门东角冲出城来。
遗憾的是,这两伙人手持火蛋到处扔,硬是没能发现已掘到城根的地道口。
如果这两伙人发现了地道口,一打火蛋扔过去,埋在地下的几万斤炸药被点燃,曾国荃和李秀成这对冤家对头必然会一起毙命于此。
如此一来,两军都将陷入群龙无首,天京城下大混战的结果会怎样,还真不好说。
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著名将领,与英王陈玉成曾力挽狂澜,创造了二破江南大营,东征江浙战场,建立苏福省,创建新的粮饷基地等壮举。陈玉成死后,李秀成独撑危局,率部死守天京长达26个月之久,在坚守天京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个奇招,使得围攻天京的湘军曾国荃部损失惨重。
太平军在攻城掠地,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创造了一项独特的攻城方法“穴地攻城术”。其实穴地攻城自古就有,早在战国时期,墨子就已经提出过穴地攻城的方法,但当时的穴地是指挖掘地道潜入城内,这样做不仅很容易被城内敌人发现而且工程量也非常浩大。太平军将穴地攻城改良为挖掘地道至城墙之下,在地道尽头安放大量火药,一举炸塌城墙并趁机破城。
由于太平军中有不少贵县银矿工人,擅长土工作业,具备了挖掘地道的有利条件,太平军通常在隐蔽的地形或城外民居中开挖地道入口,采用多条地道同时开挖的方法,使守城清军对此无可奈何。围攻桂林时太平军首次采用这种“穴地攻城术”,不料却遇上桂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不利于地道的挖掘,最终没有派上用场,但在围攻长沙、庐州、金陵时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穴地攻城术”使得当时的清军守将防不胜防,大为头疼,但并非没有破解方法,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两种有效的破解方法。
1852年9月太平军围攻长沙81天,“穴地攻城术”大展身手,好几次炸塌数丈长的城墙,却因兵力不足未能成功破城。时任湖南巡抚幕僚的左宗棠主动献策,在城墙附近深埋一圏大瓦缸,让盲人坐于缸中静听,借助盲人超常的听力判断地道的开挖方向,然后安排兵勇迎着地道方向将其挖通并灌入污水秽物,破坏地道,淹死开挖地道的工兵。只可惜左宗棠破除地道的方法并没有在清军中广为传播,以致于后来太平军在庐州、金陵等地挖掘地道,炸塌城墙后攻破城池。
1862年5月,湘军统帅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水陆大军包围南京,在雨花台扎下大营。曾国荃最擅长围攻坚城,吉安、安庆等坚城都被他一一攻陷,因此有人给他取了个绰号叫“曾铁桶”。到了天京城下也不例外,曾国荃再度使出看家法宝,把天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李秀成当时在上海与西方列强开战,接到洪秀全急诏率军回援,在雨花台与曾国荃激战46天,始终无法取胜。与此同时,江浙战场也接连失利,12月,苏州失陷,李秀成只好返回天京坚守城池。曾国荃见南京城墙坚固,强攻无法取胜,便采用“穴地攻城术”,这招还是从太平军手里学过来的。李秀成在广西时就加入了太平军,穴地攻城使用不知多少回了,一看湘军挖地道,他便每日站在城墙高处,仔细观察,一旦发现草色发黄之处便指示工兵迎面挖去,挖通之后或灌入毒烟,或淋入沸水,湘军工兵或被烫死,或被毒死于地道之中,使曾国荃的工兵营遭受重创。太平军守城将士大惑不解,为什么草色发黄就说明下面有地道呢?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地道挖到城墙底下,必须要向上挖,不然的话炸药难以炸塌城墙,而向上挖的过程中就会损伤地表植物的根系,在地表上的植物(野草、灌木)就会表现出枝叶发黄的现象。不过即使李秀成有破解“穴地攻城术”的奇招,却依然难挽太平军的颓势,1864年7月19日,曾国荃在太平门外挖通数条地道,炸塌城墙数十丈,湘军蜂涌而入,天京宣告失陷。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清朝末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政府带来巨大的打击,这场起义最终被平定下去,可清朝为了要消灭他们,也是用尽很多的方法,太平天国得到民众的支持,再加上清政府在南方的力量不够强大,因此他们一开始打得非常顺利,一度就与清廷南北对峙。可惜由于内乱,太平天国实力受到很大的影响,差点就提前被消灭,不过他们内部也出现一批新的人才,这些人的出现,帮助太平天国又延续了很多年。
在这些人才中,李秀成是最为出色的一个,他原本是军中的一个年轻将领,可由于太平军的内讧,军队内部的高级将领损失非常严重,于是就给李秀成这些人上位的机会,他们也确实有这个能力,抓住机会成为军队的新支柱。李秀成带兵能力非常强,还非常有谋略,在战场上多次打败清军,帮助太平军不断扩张着自己的力量,在领兵打仗的时候,李秀成也面对过不少的突发事件,不过他都靠着自己的才智逐一化解。
比如保卫南京的时候,李秀成就遇到一个强敌,此人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他的部队也是湘军里面的精锐,不过太平军的南京和一般的城市不一样,这里城池高大坚固,很难打下来。
曾国荃围困南京很长时间,都没有办法把这里给拿下,于是他就想到用挖地道的方法,想要把南京的城墙打出一个口子,可他没有想到,李秀成早就料到他的这个战术,李秀成发明一种方法,利用青草的颜色来判断湘军的地道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每次都精准找到地道的位置。
在作战的时候,李秀成常常会观望城墙下面的青草颜色,只要见到有青草枯萎,或者是黄绿相间的情况,就可以找到地道。
其实古代挖地道是一种常见的攻城手段,当时的大城市非常坚固,指望着正面进攻,成功的可能性没有那么大,只能是用其他的手段来攻城。通过挖掘地道,可以暗地里潜入城中,这种方法成功的可能性非常高,不过,在当时湘军挖地道的时候,主要是用炸药来挖掘,为了不让太平军发现,他们挖得地道非常深。
因此在发掘的过程中,草根就容易受到损伤,在湘军的地道上方,青草都会渐渐枯萎,李秀成就是根据这个特点,来寻找湘军的地道方法。在他的指挥下,湘军的地道战术没有成功,他在找到地道之后,就会让人往里面灌热汤或者是毒药,地道的空间狭小,而且前后就只有一条路径,很多湘军的战士进入地道受到这种攻击后,根本就没有办法做出抵抗,都会死在地道中,李秀成的这种反制手段,给湘军带来巨大的伤亡。
此外,他也会让自己手下的人直接就到地道中和对方战斗,也会使用一些炸药把这些地道给炸毁。古代对付挖地道进攻的战术非常有限,李秀成所采用的,也是一些常规的防守方法。挖地道这种打法,必须要在对方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可既然李秀成通过判断青草的颜色来探查地道位置,主动权就不在湘军的手里。
他有着优势,利用地道的一些特性来反击湘军,自然就能收获到非常好的效果。不过地道攻击不是常规的进攻手段,毕竟适合进行地道战的地方有限,湘军内部大家也不傻,当看到这种打法没有效果,等于就是进去送死,谁都不会主动再出来这么打,曾国荃也只能是换别的打法。在南京保卫战的时候,李秀成也展现了自己非凡的才智,正是他的这种灵活多变的打法,才保证南京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打下。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清军用地道战攻城,太平军用反地道战护城。清军眼看挖地道挖到城下,太平军将领下令士兵用大量烧开的滚烫热水,浇灌清军挖到城下的地道战入口,滚烫的热水不断地滚滚向前流向清军挖地道的将士。清军赶忙争相逃命,互相踩踏,死杀无数。清军逃走时的一个个火把,无意中有一个火把点燃挖地道战攻城的大量炸药,炸药连环爆炸,也炸死挖地道的大量清军。就这样,太平军将士取得了反地道战的伟大胜利。不费一枪一弹一人,就大量杀伤清军,让清军死伤无数。就这样,太平军将士得意忘形,不把清军放在眼里。这时,太平军将士麻痹大意,放松了清军继续挖地道的警提。清军调来数百门大炮,不断地炮轰城内,以吸引太平军将士注意力,以掩护清军快速挖地道。太平军将士在清军大炮轰击下,死伤惨重。太平军将士做梦也想不到,清军这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大炮掩护下,挖地道成功,深夜爆破成功,清朝大军杀入,很多熟睡的太平军将士都成了刀下鬼,李秀成被俀,拒绝投降,被清军残酷杀害。
一
这段故事发生在太平天国后期,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围攻天京城时,在城内主持防务的就是李秀成。李秀成和曾国荃属于不同的军事指挥风格,这时的太平军和湘军的整体军队构成和战术思想都与太平天国初期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在太平天国初期,太平军的主力由广西的客家人构成,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当地的矿工和烧炭工人组成。太平军攻城的时候就已挖掘地道进攻为主,以登城攻坚战为副。
到了太平天国后期,早期的这些广西老兵大部分都战死了,军队主要由其他地方的农民构成,数量虽然庞大,但战斗力很弱。
湘军则正好相反,刚开始组建时以攻坚战为主,结果被风头正盛的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后来曾国藩就总结了一套新的战术,叫结硬寨,打呆仗。每攻一个地方,首先要挖两道壕沟,防止大规模的太平军偷袭。
坚决和太平军打硬仗,挖沟修墙,强化防守,再做进攻。在攻城前,先绕着城墙修又宽又深的壕沟,不让里边的人冲出来,把他们困死在里边。在外边修一道壕沟,不让援军杀进来。
二
这样的攻城战术非常消耗时间和体力,每攻下一座城都要一两年时间。在当时,有人戏称湘军不是打仗的,是专门出来挖沟的。湘军每攻下一座城市都会在外边修无数条壕沟,改变了很多地方的地理面貌。
当曾国荃攻打天京的时候同样是如此,刚开始他只有2万人,李秀成有十几万人,但最终却变成了几万人围着几十万人在打。这与两个人作战的风格有莫大的关系,也影响了最终的走向。
曾国藩称自己的弟弟曾国荃:霸得蛮,耐得烦,吃得苦。翻译成白话说就是一根筋,使笨劲,用蛮力。李秀成则勇猛不足,智谋有余。当李秀成率领十几万人从江苏回来救援天京的时候,双方大战了40多天。
如果李秀成接着打下去,曾国荃肯定就垮了。但打到最后明明李秀成占了优势,但他自己先胆怯了,率兵突进了天京城,开始防守。曾国荃则依赖曾国藩的援助,慢慢收住了阵地,重新开始围攻天京城。
三
因为曾国荃的兵力不足,南京城在朱元璋定都的时候,修了长达96里的城墙,强攻是不现实的,何况城内的守军有十几万。
那么当年太平军引以为豪的挖地道战就变成了湘军攻城的重要武器,经过攻打九江和安庆的数年演练,曾国荃在这方面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但守在城内的李秀成同样也毫不含糊,他毕竟是从小就参加了太平军,在血与火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军事将领。他对湘军的这一套打法非常熟悉,毕竟他们最早也是玩的这一套。
李秀成就在城内挖几十个坑,然后放几十口缸进去,每口缸里放一个士兵。士兵把耳朵贴在缸壁上,就能听出湘军挖地道的方向。然后朝着这个方向挖地道,和湘军的地道挖通后,就往里边灌毒气,直接破坏湘军的攻城计划。
四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李秀成派人站在城墙上看,如果发现城墙下的草成片变枯黄,就派人往城下浇沸水,下边攻城的工兵就会鬼哭狼嚎,死伤一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挖地道的地方,草色会因为缺少水分而变得失去绿色。
在曾国荃攻城的两年里,湘军一共挖了几十条地道,炸药费都花掉了十几万银子,工兵伤亡了2000多人,都没有象攻打九江和安庆,迅速取得战果。
同治三年6月16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条地道挖到侥幸挖到了南京城墙下。瘦的几乎都脱了形的曾国荃吩咐把大批炸药填了进去,并在第二天中午时分开始点火。
数十万炸药轰隆一声巨响,城内外的许多士兵都被震晕了,城墙被炸开了20多丈的一个大口子,早就等着发财的湘军蜂涌而入,把天京城抢了一个底朝天。无心恋战的太平军如鸟兽散,李秀成率领上千太平军掩护幼天王突围而去。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也培养出一大批草根优秀将领,第一代将领以杨秀清、石达开为代表,第二代则以陈玉成、李秀成为代表,而他们的对手却始终没有变,就是曾国藩、曾国荃的湘军。
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壮大,而太平天国则逐渐衰退,湘军占据上风后逐渐对太平天国进行包围,在清同治元年(1862),曾国藩、曾国荃率军开始进攻天京(今南京),太平军进行了顽强抵抗,领兵主将就是忠王李秀成。
曾国藩被清朝鼓吹为“半个圣人”,但他在民间有一个外号叫“曾剃头”,形容他杀人如麻,他的弟弟曾国荃则有一个外号“曾铁桶”,形容他善于防守,像铁桶一样密不透风,但这回换做攻城,面对城池坚固,防御顽强的天京,曾家兄弟率骁勇善战的湘军围城一年多,除了徒增伤亡,居然束手无策。
苦思冥想之下,曾国荃突然想到当初李秀成进攻自己防御城池时用过的手段——挖地道,他赶紧和曾国藩商量,一拍即合,立刻动手,派兵借着攻城的掩护,偷偷开挖地道。
话说李秀成这边一开始并不知道曾国荃的计策,他一心想着如何守住天京城,每日都绕城巡查,一方面查看自家防御情况,另一方面观察敌军动向,不敢有丝毫大意。
有一天,李秀成在城头朝下观望,突然发现有一处地面的青草颜色明显与别处不同,他心中一动,想起自己当初挖地道攻城的一幕,赶紧到城墙附近现场查看,这一看李秀成更加肯定了地下有地道,而且离地表很近。
李秀成不动声色,他下令煮了满满一大桶开水,然后一股脑从地道全部倒了下去,立刻听到地下传来一股哭爹喊娘的惨叫声。
原来藏在地道里的正是湘军士兵,沸水兜头浇下,差点把他们烫熟,不惨叫才怪。
这场地下斗智以李秀成胜利告终,但遗憾的是,李秀成还是没能守住天京,1864年7月,湘军攻陷天京,天京保卫战结束。
城陷后,曾国藩为了泄愤,纵容湘军屠城,烧杀抢掠,强奸妇女,无所不为,曾国藩甚至把天王洪秀全的尸体挖出来砍成肉酱,然后塞进大炮轰上天,“圣人”风范荡然无存。
李秀成在乱军中带领幼天王突围,失散后跑到城外的方山上,被人发现后扭送到曾国荃处,曾国荃为了招降李秀成,威逼利诱,无所不为,甚至动用割其臂股肉的酷刑折磨,都未能使李秀成屈服,后来在曾国藩的劝说下,李秀成写下了所谓“供词”,即《李秀成自述》。
1864年8月7日,李秀成被曾国藩杀害于南京江宁,时年42岁。临刑前,李秀成谈笑自若,并写有10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
不久后,干王洪仁玕被捕,他誓死不屈,留下一首绝命诗,如今读来,让人肃然起敬:
春秋大义别华夷,时至于今昧不知;北狄迷伊真本性,纲常文物倒颠之。志在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德难侔;足跟踏破山云路,眼底空悬海月秋。意马不辞天地阔,心猿常与古今愁;世间谁是英雄辈,徒使企予叹白头。英雄吞吐气如虹,慨古悲今怒满胸;猃狁侵周屡代恨,五胡乱晋苦予衷。汉唐突厥匈奴犯,明宋辽元鞑靼凶;中国世仇难并立,免教流毒秽苍穹。北狄原非我一家,钱粮兵勇尽中华;诳吾兄弟相残杀,豪士常兴万古嗟。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1864年7月19日,人称“曾铁桶”的曾国荃(曾国藩的四弟,家族排行老九)率湘军攻打天京城。负责保卫天京城的忠王李秀成此刻哭笑不得,为什么哭笑不得?因为曾国荃对天京城用地道战攻城,而地道战乃太平军所创。李秀成看到曾国荃班门弄斧就哭笑不得,心想让你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见鬼去吧。治病需要望闻问切,而李秀成反地道战,只需要望闻就能切菜包饺子了。放心吧,根本就不用问。而李秀成最终的失败,福垊认为却印证了这样一句话——骄兵必败。
曾国荃为什么叫曾铁桶?那是因为他学会了太平军的地道战(那时叫穴地攻城),他打仗往往将城池重兵围困,然后开始挖地道,将城池围得像铁通一般。李秀成对曾国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战术打仗很不爽,又很开心。李秀成首先派视力好的士兵,日夜密切关注城墙附近的草木情况。一旦发现草木出现枯黄或落叶的情况,立即命令士兵挖掘向草木枯黄的地方挖掘地道,准备予以痛击。白天可以观察草木,那么晚上呢?
其实何止是晚上,从一开始忠王李秀成就命士兵在城内的墙下埋下瓮罐。然后,命士兵不管白天黑夜将耳朵贴在瓮罐上倾听湘军挖地道的声音,由此来判断湘军挖地道大致方位以及进展情况。这种白加黑的日夜监视,真正做得了知己知彼。于是忠王李秀成也就能做到了先胜而后求战的的准备。李秀成的下一步你猜是什么?没错,挖地道!这是地道战与地道战的较量。
确定好了湘军挖地道具体的方位后,李秀成也就组织工兵挖地道。当挖出城外时,李秀成在里面掩埋放上炸药包。而湘军因为不知道李秀成有备,他们也就继续挖地道,并派重兵跟随。当湘军挖的地道与太平军挖的地道接通时,炸药包应声而响。湘军就会有大批人被炸死在地道中,而后面的湘军则会慌乱回撤,因为地道狭窄,必然会导致严重的踩踏伤亡。至于题主和其他答主说的在里面浇灌热汤、毒气只是一些想象。因为热汤和毒气危害过小,还有毒气也会影响到太平军自己。李秀成这种守城方法,严重阻碍了曾国荃的夺城之梦。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亲弟弟,故曾国荃部是湘军中的精锐,其兵有三最:俸禄最高、武器最好、兵将最强。曾国荃部队天京城志在必得。首先阻止了外部的太平军救援(挖壕沟),其次他对天京城先困(挖壕沟)而后攻(挖地道),再次使用阴谋诡计。而李秀成却粮草匮乏,可他对自己成功阻止曾国荃部攻城的胜利很高兴。于是李秀成不免有些轻敌,而且曾国荃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他兴师动众地架设炮台对准天京城,李秀成认为他要正面进攻,就放弃了听瓮和观草木的战术。谁曾想,曾国荃依然用地道战对天京城进行进攻。最终班门弄斧变成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秀成被俘,天京城陷落。
特别是观察到城外青草地颜色不均,且是近期有变化时,恍然大悟:原来曾国藩用他以前挖地道攻城的办法,暗挖地道埋炸药,神不知鬼不觉,挖到城墙根下,出其不易炸开城墙,轻而易举攻陷太平军固守了两年的固若金汤的南京城。
想到这里,李秀成得意的笑了。他当即下令士兵架起大锅灶,烧起一锅锅滚烫的热水,然后一锅锅将沸腾的热水浇向城墙外的青草里。
李秀成并不告诉士兵为何要这样做,为的是怕走漏消息。当然,士兵也便蒙在鼓里而不知,糊里糊涂地听将令。 地下正在挖地道的清兵倒是清醒,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糊里糊涂的是,正挖着地道,马上就要大功告成了,哪知突然迎头浇下来滚汤的热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狼狈逃窜。
本来,一锅开水又能烫得多厉害?又能有多少锅开水用?但地道狭窄,人人惊慌,向后疯狂逃窜,于是人挤人,人踏人,自相踩死的不少。更要命的是,地道里早已备好了炸药,挖地道时又点着烛火,烛火一倒,碰到火药,连串爆炸,这才是更大的灾难。
想想吧,直接炸死的就不说了,地道一塌下来,有多少兵儿闷死在里面?多了不说,一死几千总是有的,但最让二曾受不了的是,这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妙计,辛辛苦苦挖出来的地道,眼见就要成功了,却功亏一匮,反成了自己士兵的坟场,你说他痛苦不痛苦。
不能不佩服李秀成是超级军事人才。连曾国藩也不能不对他暗竖大拇指。但他心里那个痛,那个急啊!因为皇帝催命似的催他快快打下南京城,再拖下去,恐怕要危及自身了。
本来就是被皇帝催命似的攻城圣旨急得想出这个地道攻城妙计的。他们集中精兵,全面开花挖地道,总计挖了三十三处,准备了数十万的炸药。因为耗资巨大,又没有绝对保证,曾国藩担心弟弟曾国荃执行不力,发生摇摆,还多次写信安慰和劝诫其弟,一定要将地道挖到底。
这计划真是精妙,看似万无一失,只要快速挖过去,到了城墙底睛,埋上炸药,一下就打开了城墙缺口,大军随即杀进,胜利唾手可得。哪里想到会被李秀成识破? 不过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曾国藩也非凡人,他反其道而行之,要继续挖地道。
这时,依常情常理,打死也不会再挖地道了,而李秀成也相信这一点,谁会这么快重蹈覆辙啊!以为经受这样的大损失,清军再也无力量挖地道。 不能不服曾国藩真是军事上的大家。地道战失败了,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于是大张旗鼓在地面上修建起数十座炮台,架设上百门大炮,看似要从地面上强攻,其实是在掩护挖掘地道。这一招还真灵,还真让李秀成相信了,于是太平军集中火力应付清军的火炮阵地。
这个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反地道战术,大家对地道战应该不陌生,实际上最早使用这种战术的是清军,在李秀成在防御天京的战场上,清军就使用了这些战术,他们挖掘了多条地道来进行爆破的战术,题目中说用热汤灌入来破解,实际上这个也不绝对,因为如果全都是倒入热水,也没有太大的用处,土会吸收的。
有趣的是当时曾国藩当时认为既然攻不进城,那么直接用炮就行,这样比较简单省事,可是朝廷却让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茎用地道战,曾国茎命令全军从朝阳门开始,一共开了地道三十三个,这可是让曾国藩气坏了,他告诉其弟弟,这样做耗资太大,而且不一定有成效,可惜的是这事也不是曾国茎能够完全做主的,只能用这个战术。
有趣的是李秀成早就见过这些战术,他看到城墙下的草色与旁边不同,他就知道这是对方在使用地道战,因为湘军挖地道的目的就是要炸城墙,如果挖的太深了,那对城墙没有影响,只能挖的浅一点,可是这样做就会导致上面的花花草草受影响,因为这个,李秀成可以清楚的知道地道都在哪些位置。
所以李秀成就让人盯紧,认为哪个地道有人,便立即浇灌开水,这个时候开水是有用的,李秀成还让人往地道里放毒烟,这可是令湘军苦不堪言。为此死伤无数,其实他们这个地道战的本意是好的,奈何李秀成是这方面的老手。
假如说朝廷早早听曾国藩的建议,直接用炮火攻城,而不是用这个地道战,肯定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实际上如果地道战真的成功的话,取得的效果更好,因为城墙直接坍塌,清军进攻会更加的顺利,可惜李秀成之前用过这个战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我们都知道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吧?讲真天王洪秀全使许多清朝将领“竖子成名”,比如曾国藩兄弟,左宗棠、李鸿章等清朝名将都成了一方“诸侯”,各自带着军队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清军直抵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
▲曾国藩
但是在关键战役——“天京”攻坚战时,曾国藩兄弟率领的湘军却遇到了难啃的骨头,南京久攻不下,随后曾氏兄弟灵光一闪,想出了一天妙计,谁知道采取行动不久,太平军的首领发现城外青草颜色异常,下令用热汤灌进,结果惨叫声四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曾氏兄弟的妙计是什么呢?
话说同治元年(1862年),到了剿灭太平军的关键时刻,慈禧审视一周遭,发现清八旗实在无将可派,迫不得已加封曾国藩为两广总督,他的弟弟曾国荃升任浙江按察使,慈禧对汉人有种天生的戒备,对曾国藩是又用又防。兄弟二人率领20万人马,主攻天京,可是出战不利,湘军攻了40天,未能取胜。曾氏兄弟想不到太平军战士这样顽强。
曾氏兄弟各有一个外号,曾国藩叫“曾剃头”,他的弟弟曾国荃人称“曾铁桶”,意思是“围城”是他的绝技。曾国荃故技重施,要围而不打困死南京城里的起义军。
▲曾国荃
这战术在以往很见效,可是围城一年多来,南京城依然固若金汤,慈禧这时怀疑曾国藩兄弟是故意拥兵自重,目的是想让朝廷增加军饷。因为左宗棠方面军打得很顺利,已经克复了杭州,慈禧很着急,下旨让李鸿章带兵支援曾氏兄弟。
李鸿章老奸巨猾,他是曾国藩的学生,他想,老师现在拿下南京城是早晚的事,现在我去支援,无疑是和老师抢功。他不想得罪老师,上奏朝廷,自己没去支援,直接带兵去了苏州一带,这是左宗棠的势力范围,结果他很快克复了苏州。
曾氏兄弟在重重压力下,不得不改变战略战术,变围城为攻城。但是问题来了,攻城需要大批的火炮,可是曾国藩没有资金购买这洋东西,他原来强调人海战术,认为决定战争的因素是人而非武器,现在看看左宗棠在“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大力支持下,资金充裕,装备了许多火炮,这是左宗棠取得胜利的法宝。
没有火炮,湘军冲到城下很快就被起义军乱箭射回。慈禧又一个劲的催逼。弄得曾氏兄弟焦头烂额。
有一天,曾国荃突然灵光一闪,他想起原来太平军起义之初,当时没有火炮,采取的是挖地道方法攻城,对啊!为什么忘了挖地道这个办法了?
想到此,曾国藩令士兵轮番挖地道。 此时,南京城守将是忠王李秀成,他远远看到士兵忙忙碌碌的挖地道,不由的笑出了声,想当年自己围攻曾国荃时也用了此战法,收效显著。如今刚好相反,轮到他曾国荃要用此计。
其实这二人虽然都是挖地道,但本质不一样,李秀成挖地道可以往下深挖,他们主要是通过士兵进入城内,打开城门,里应外合取得胜利。曾国荃则不一样了,等士兵挖到城墙脚下,必须往上挖,目的就是用来放炸药,挖的太深,炸药威力达不到炸毁城墙的效果。这是二人不同之处。
据历史记载,曾国荃命令部队开始了全面开挖,共挖了地道三十三处,炸药耗费数十万。曾国荃得意的笑了,心想,南京城墙片刻后会灰飞烟灭。
此时忠王李秀成站在城墙高处,但见城墙边青草颜色异常,便命人在相应位置凿开地道,或灌入毒烟,或淋进沸汤,对于此种做法,一开始,太平军都有些不解,怎么见草色不同,就得费如此周折呢?
但是时间不长,沸汤一灌下,地底下突然惨叫声四起,太平军战士都不由得吓了一大跳,稍后都笑了。原来这枯草的地底下都是湘军,这些湘军为了爆炸效果,挖的地道靠近地面,上面的青草伤了根茎后,必然会出现枯萎之态,慢慢变黄,和周围的青草颜色有异。一些被湘勇活活烫死,炸药也被淋湿失去了作用。
李秀成果然聪明,只要见城墙下的草色与旁边不同,便可知道湘军地道于何处,太平军战士都对忠王佩服的五体投地。曾国藩知道后,气得吐了一口老血,一病不起,南京城暂时脱离了危险。
1864年7月19日,南京城最终沦陷。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和关注】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