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你们家乡的酒席最后一道菜是什么?

你们家乡的酒席最后一道菜是什么?

2020-07-25 03:34阅读(67)

你们家乡的酒席最后一道菜是什么?:我是农村长大的,喜欢家乡的宴席,实惠分量足、花样多,都是原汁原味的家乡菜,凡是吃过我家乡宴席的人都是赞不绝口,确实弥

1

我是农村长大的,喜欢家乡的宴席,实惠分量足、花样多,都是原汁原味的家乡菜,凡是吃过我家乡宴席的人都是赞不绝口,确实弥久留香,经常有城里人打包带回家吃,确实难忘家乡的味道。

农村宴席非常便宜,一桌350元 ,也有300元,都是18个菜,6个蒸碗,两个汤,城里800元的也不如我们老家300元一桌的,这是所有吃过的人说的,现实确实也是,城里8、900元的根本吃不饱,吃过的人都说不值。

农村办事都比较厚道,菜都是大盘子,一个肘子三斤多,你怎么也吃不完,最少剩下一半以上,每次都是这样,农村办事没有吃完的,厨师都是本地的,做的有滋有味,特别适合当地人的口味。

现在办事先上肘子,主要怕剩下,然后凉菜,牛肉、烧鸡、鱼,接着是凉菜,然后炒几个热菜,酒喝的差不多了,开始上蒸碗吃饭,最后是汤,先上一个海米汤最后一个叫丸子汤,也叫滚蛋汤,只要汤上来了,预示着宴席结束了,该撤撤就行了,一般的地方最后一个菜就是滚蛋汤。

2

我的家乡在农村,农村人办酒宴讲的是厚实,一般事宴要办三到四天,最少也要两天,过去是自已备好食品请人加工,这个就比较麻烦,时间也就拖的长点。现在有了一条龙服务,专门为人们做事宴服务,一般是先定好价钱,然后按价上菜,除烟酒饮料自备外,一切由服务组全权办理。这样就少了准备工作的环节,相对时间要短点,那也得两天,共设四顿饭。

我们这做事宴不讲究最后一道菜上什么,只是事先约定好了各个菜,并且写好了菜单,贴在墙上。红白事宴一般要最少上二十个菜,十冷十热,有的时候鸡、鱼、肋子、还不算在内。红事宴最后上的是饺子和面,白事宴一般最后一道上的是水汆肉丸蛋,我想一定是表示已完蛋。

其实吧,不管红事宴白事宴,做下的菜根本吃不完,有些菜根本没人动,全部是浪费。人人都说这样是在糟蹋钱,都说这种现象应改变,可轮到自家又这么办,怕人说小气,怕惹人笑话。就这么传来传去,一直到现在家家如此照办。要改变一个坏的习惯,确实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3

洛阳水席,一桌坐八人,菜品是八盘凉,十六碗热,最后一道是鸡蛋汤,又名滾蛋汤,现在兴在最后,上少量时令水果!

4

鸡蛋汤,谐意滚蛋汤。客走主人才能安!


5

我在广东江门。

这里结婚的喜宴酒席。一般都是在酒店里摆酒席,农村有的是在家里摆酒席。

这边的风俗习惯比较低调务实。 不喜欢攀比。

有钱的人会在高档的酒店摆酒席。普通的人家都是在中档的酒楼摆酒席。

中档和高档酒楼的酒席钱不一样的。

高档酒楼一桌要2000至3000,中档酒楼一桌都是1000至1500左右。

广东这边第一道菜一般都是,荤菜出第一,然后是海鲜,青菜。

最后一道菜一般都是汤。莲子百合汤!

如果是生日宴酒。最后的菜是炒面或者捞面。

6

我的家乡在河北农村,酒席最后一道菜是“拔丝山药”,预示着邻里和睦、甜甜蜜蜜、紧密团结、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这烫嘴的拔丝山药吃到嘴里,甜到心里,每个人一边吃一边乐开了花。
在我们农村,操办婚事特别的隆重,一般都是三天的热闹,第一天本族人和邻居一起吃大锅菜,大锅菜在我们这里特别盛行,大伙也特别爱吃,用干柴烧架起的大铁锅,慢慢炖,食料很简单,就是猪肉和大白菜,还有简单的佐料,可是吃起来那是一个特别的香,每人都能吃上一两碗。
第二天就是全村来吃,风俗习惯,谁家来吃饭的乡亲多,证明谁的人缘好,还是一样的大锅菜,桌上添了普通的白酒二锅头。一边喝一边聊,场景很是热闹。

第三天最为热闹,整个村的男女老少,邻村的好友,远道的亲戚朋友,都来道喜,八个人一桌,一般都是五六十桌。场面甚是热闹。

中午大席特别丰盛,有鱼、有肘子、鸡块、海鲜、螃蟹。炒菜+凉菜,还有高档白酒和啤酒、饮料。一般都是二十四个菜,满满的一桌。这最后一道菜就是“拔丝山药”
上完拔丝山药,挑盘手会高声喊叫,菜齐了。意思是说菜品已经齐了,大家慢慢吃吧。

人们吃着美味,挑着丝丝扯扯的拔丝山药,喝着浓香的白酒,说说笑笑,快乐无比,主家也会来敬酒,大家彼此欢欢喜喜,热闹非凡!

7

头鸡,二鱼,三素菜。然后,煎,炒,烹,炸,样样全。最后随便吃饭菜。

8

谢邀!扫席汤。我们这里叫滚蛋汤。鸡蛋、银耳为主要原料做成的汤。

9

咱家就是农村的,下面说下咱家乡的规矩:


我们村以前的规矩是不管红白事都是三顿饭:头天晚上一顿,当天早上一顿,当天中午正席。

虽然以前的酒席有些铺张浪费,但是却充满了“礼”,这是现代酒席所没有的,我觉得它是酒席的魂。以前的酒席基本分为三段:


1、酒席开始前要有大总管(我们那里叫招客)分配好每桌的上座、陪座,当然最主要的是招呼好这次酒席的主宾,我记得小时候就有一次忘记给主宾安排座位了,当场就学“乌鸦”了,结果主家还得找本族的头脸人物去给主宾赔礼道歉,过后还得被村上议论一段时间。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我觉得这才是农村礼法的精神所在。但是现在“座”这个事已经很淡了,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了。

座位安排好了就开始上菜,开始都是4个凉菜,以前的大人都会管住自己的孩子,哪怕这个菜你有多爱吃,上座不动筷子别人都是不能动菜的,现在没有了这个规矩了,菜一上来孩子们都抢着去夹菜,搁以前准会被说没教养,现在一句“热闹”就过去了。


2、盘子上来完了然后是汤,汤什么时间上?这个得看今天的主宾,主宾说“今个就这吃饭吧”,然后主家才安排上汤。以前人们时间多,在一起都要划拳,农村的亲戚都不远,结果聚到一起那真是喝的昏天暗地,有的人等不及出去玩了一会回来汤还没上。

我觉得划拳是酒席的精髓,但是现在好多人都不会了,现在流行一口闷,这个真是太没内涵了。还有就是现在酒席都是跟流水线一样,弄的没有一点文化内涵,我现在都不喜欢参加城市的酒席。

在喝酒的中间,主家会和大总管一起给客人们敬酒,不管男女、不管老幼必须都得问候到,人家不喝酒那就算了,但是礼法必须要到位。


3、酒席的最后,中间必须上三大件——鸡、肘子、鱼,而且必须上扣肉,不上扣肉等于没有吃饭,记得有次去吃酒席最后人都走了,办包桌的也不会来事,直接跟主家说人都走了条子肉(扣肉)就没上,刚好遇到一个较真的说人家来一中午没吃饭,还是大总管机警,一下就看出来了,领着主家拿着馒头端着条子肉去上菜,人家吃了两口就走了。估计这家要被村上议论了!

下面讲下最后一道菜——米酒蛋花汤,这道菜一上就意味着酒席结束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反正我记事起就是这样。


我们村以前不论红白时都是三顿,白事好像是几个扣菜和几个盘子;红事是全场(必须上三大件)。后来村长家办事直接当着全村人的面宣布改革,现在就是一顿全场,真是很不错的改革。


10

5.4号那天,去农村参加了一婚礼,小两口是我们厂的青工。本来厂工会在五一那天,给他们俩已操办过了,可双方老人说在家乡办婚礼才算数。好吗,尊重老人的意思,去吧,四辆车九个人。早饭四凉八热十二个菜,最后一个是肉丝炒粉条和着西红柿。问一个上菜小伙,这菜有何寓意。他胡绉说:粉条又叫扫席菜。加点西红柿是说,要见红,不能吃白食,让你们岀点血吧…哈哈,原来是要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