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果华为现在请倪光南来华为搞芯片。华为会超过芯片巨头英特尔吗

如果华为现在请倪光南来华为搞芯片。华为会超过芯片巨头英特尔吗

2020-07-24 23:27阅读(64)

如果华为现在请倪光南来华为搞芯片。华为会超过芯片巨头英特尔吗?:其实华为不管请不请倪光南来华为搞芯片,华为的芯片技术已经是世界领先地位了,超过英特尔不

1

其实华为不管请不请倪光南来华为搞芯片,华为的芯片技术已经是世界领先地位了,超过英特尔不敢说,旗鼓相当还是可以的。

华为在很早就布局芯片研发,目前最高端的手机芯片麒麟990已经可以和高通骁龙855媲美。

当然高通还有骁龙865,这是目前最顶尖的手机芯片。

但从我国0自研芯片,到赶上世界顶尖水平,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值得我们每个人为华为的研发点赞。


至于请不请倪光南来华为搞芯片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华为目前的芯片研发团队,不是当初那个需要从零开始的团队,倪光南过来华为,只能锦上添花,并不是必须的。

虽然我们的芯片技术已经赶上来了,但为什么我们害怕美国的打压呢?

其实芯片除了图纸等理论上的数据,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生产,我们缺的是光刻机!

目前能够生产7nm的芯片设备,只有荷兰的光刻机,而荷兰又不肯把最先进的光刻机卖给我们。

而且光刻机的出口荷兰说的也不算,还要听从美国的命令,加上每年只能生产20台,早就被台积电、高通等大厂订完了。


荷兰的ASML公司邀请美,德,日,韩出资,投资了几十亿欧元,花费几十年时间才共同研发成功。

比如ASML的透镜来自德国的蔡司,光源是美国Cymer,ASML完成组装。

荷兰的ASML光刻机现在能够做到3纳米工艺,而我国技术最好的中国微电子光刻机只能做到90纳米工艺,差距还是很大。

这也是美国一直阻挠荷兰,不愿意把光刻机卖给中国的重要原因。

而且即使荷兰肯卖给我们也没有用,因为光刻机后期维护还需要美国参加,比如光源,这属于光刻机的易损品,我们制造不出来,只能向美国购买。


所以目前来说,我们被掐住喉咙的并不是芯片技术,而是芯片制造技术。芯片设计技术和芯片制造技术是分开的,倪光南是芯片设计的专家,但并不会设计制造光刻机,所以我说他加入华为只是锦上添花。华为甚至是国家,更需要的是能够研发光刻机技术的人才。

2

我觉得题主缺乏必要的半导体相关常识以及对倪光南的必要了解,所以才会提出这个荒唐的问题。

以现在的华为来讲,请倪光南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并且海思在技术应用能力上也已经超越倪光南。我觉得题主如果把题目改成——二十年五前华为请倪光南搞芯片——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有意义的多了。



第一,二十五年前,联想和倪光南发生了什么?

二十五年前,也就是1995年,倪光南被联想解除“总工”和“董事”职务,这也标志着联想在路线选择上彻底倒向“贸工技”。

而在1994年7月,联想和华为同时获得入网许可证,当时由倪光南立项研发两年之久的程控交换机项目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杨元庆微机部的联想第二大部门,其全面实力也超过当时的华为,甚至于连最高级单位当时也用的是联想的程控交换机。

同样在1994年,华为推出了其经典产品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

次年也就是1995年,华为开启了在研发上的第一个大步伐——成立知识产权部、北京研发中心。


而同样在1995年,倪光南不遗余力地呼吁中国发展IT核心技术,特别是自主操作系统和国产CPU,同时也在集团内部呼吁重新思考路线问题。而联想内部也通过开会做出了最终决定,联想未来将主要以贸工技为路线,倪光南逐渐退出联想决策层。

当时倪光南的呼吁在今天被视作富有远见,与此同时,华为虽然从未在公开场合宣扬过技术自研,但实质上任正非却下定决心走上技术自研道路。他的出发点倒是比倪光南的更加务实——为了企业生存以及利润。

可以这么说,如果当时倪光南能够认识任正非并且进入华为,那么或许可以碰撞出火花来;换句话说,如果华为也非常需要技术人才的话,那么倪光南也很有可能进入华为视线并最终被拉拢进去。

但问题在于,当时的华为,已经有了一个技术掌舵者——天才李一男(1995年升任华为总工,负责技术研发)。

第二,如果倪光南1995年前进入华为,主导芯片研发,对华为的影响会有多大?

这种假设实际上很难成立,原因就在于倪光南的决策出发点比较理想,因此造成的直接后果可能就是多年无法实现盈利。而任正非当时首要考虑的是夹缝中求生存,即便做研发,也都是跟主业务息息相关且能够较快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

芯片研发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海思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因为那是在摩托罗拉收购华为失败之后,同时华为看到了自己的赛道盲点和弱势,所以同样处于生存的需求而开始布局。

倪光南如果当时进入华为,那么很可能在芯片上的研究同样趋向于设计以及对芯片基础的学习,在芯片应用方向上也会侧重于电脑CPU。而由于当时中国还未加入WTO,并且互联网在国内还远未普及,这两点造成国产CPU市场规模根本无法支撑研发的价值。

当然并不是一无是处,倪光南是可以通过结合华为的资源和自身的资源(倪光南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推动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至少能够对晶圆代工和光刻机相关的领域做出较早的探索,以及可能让国家早点注意到这里。

甚至于可以参与到海思的业务框架设计,让华为能够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就开启国产技术的替代工作,并且推动国产芯片的大发展。要知道三星在半导体领域的重大发展时期,实际上就是本世纪第一个十年。

如果一切都按照理想状态来走,那么华为就不会这么辛苦。


第三,如果现在的倪光南进入华为,将无法带来什么改变。

首先倪光南在离开联想后,基本上再也没有从事过一线产品研发工作,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理论研究和关注行业动态上,可以说倪光南此后的更多研究是针对整个行业的宏观分析。也就是说,他不再是作为某个企业的技术代表,而是作为这个行业的技术代表,对整个行业的向前发展做出了贡献。

其次,倪光南的重心虽然放在了芯片和国产系统上,但是他本人更擅长的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也就是偏重于信息安全、通信安全以及互联网建设等相关的技术和产品,但是对于狭义上的半导体行业并没有太多的研究。

最后,华为自身的研发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列,在4G\5G通信技术领域、消费电子领域、消费级芯片领域等已经进入全球第一阵营甚至世界领先,同时华为具备众多科学家和联合科研机构,在科研实力上可谓独树一帜。仅就企业的科研实力来说,倪光南未必能够领导当今的华为技术研发部门,也很难做出什么改变,因为华为的难题已经不在自己身上,而在于原本华为不需要布局的那些产业上,比如说光刻机以及晶圆代工等。

这已经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家企业的能力所及,而变成整个半导体行业的能力所及,所以这个问题才会真正困住华为。


总结

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倪光南对于中国互联网最直接的贡献,应该就是在汉字输入中应用了联想功能。而后来联想这一名字也来自于此,包括联想早期的产品联想汉卡等,都受这一技术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个,拼音输入法才能够变得好用。

而在离开联想之后,倪光南最大的贡献则是推动了中国软件行业的整体发展,在软件、芯片、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方面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前行。

但这其实已经踏上了跟华为不同的道路,华为是依靠产品以及利润来推动整个产业的资源整合,同时通过自研技术来实现产品的高利润。

但无论如何,一个学术大佬,一个民营企业家,实际上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开疆拓土。

至于题主说到的能否超越英特尔,我觉得放在25年前开始相关工作的话可能都不会有什么结果,更不要说现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点,这世界上不仅仅我们中国有人才,国外也有,在半导体这个行业上,中国的人才甚至远比我们想象的少。

为什么任老一再提及要注重基础科学,因为半导体人才诞生的土壤就在这里。

以上。


3


渊回科技:芯片只是华为很小的一部分业务。是华为旗下海思半导体,主要来负责的。

问题应该换成,海思半导体能不能超过芯片巨头英特尔。


现在好多人对华为有误解!


华为可不是,只是造手机的。


或者像题目中所认为的,只是芯片制造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华为到底有多庞大。


华为到底有多庞大?


我们首先看一下华为组织架构图:





华为定位是全球领先ICT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


不仅是通信基础设施,智能终端制造。


华为在光电领域,光伏领域等很多领域都是世界第一。


英特尔只是CPU制造和计算机零件制造商。



这两家是完全不一样的公司,芯片只是华为一小部分业务!!!


根据俞总在鸿蒙操作系统发布会上公布的华为生态建设,我们可以看出:


华为的目标是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后面肯定会比英特尔这种只做芯片的公司,要庞大得多。


所以如果,华为能够平稳地度过美国技术垄断的危机。华为应该比英特尔,这种只做零件的公司要大得多。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的更多是团队协同。


个别人虽然可能有非常突出的能力,但是这些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更多的研究,更多的技术实践是需要集体,是需要团队的力量的。



倪光南院士师承何光亚老先生,毕业于南京工学院。


其研发联想系列微机,为我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点毋容置疑。


他老人家也是非常主张自主创新深攻技术领域的。


他老人家如果入职华为对华为搞芯片,可能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些帮助可能并不是不可或缺的。



渊回认为,这些上前线杀敌的工作,还得交给更多的年轻人去做。


谢谢大家,我是李渊回。文化领域创作者兴趣广泛,关注华为事件的动态,欢迎大家关注。如果觉得这篇文字有帮助,欢迎大家评论收藏转发,让有限的文字,发挥无限的作用,帮助更多的人。

4

中国芯片产业的现状并不是倪光南一个人就能够解决的。

确实,华为请来了在计算机行业非常著名的倪光南原始坐镇搞芯片研发,这肯定是有助于华为在芯片技术上的发展的。但是,我们去说华为有了倪光南以后,就能够超越高通、超越英特尔,这就有些夜郎自大了。在谈超越之前,我们还是需要知道中国的芯片现在处于什么位置。

在芯片领域有几个核心的产业链,一个是芯片架构、一个是芯片设计研发、一个是芯片制造,华为现在的麒麟芯片确实能够在全球排上号,但是,华为技术并不全面,只是在芯片的设计研发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成绩,但是芯片架构和芯片制造上,华为乃至全中国,都还谈不上先进。

我们先不说英特尔那么远,就以邻国的三星为例(三星是现在全球唯一拥有手机全产业链的企业),看看三星的芯片和华为的芯片之间有什么差距。

在芯片架构上,华为现在使用的是ARM的架构,其核心技术来自于ARM公司的授权,而ARM虽然是一家英国的企业,但是其架构中的很多核心专利其实是来自于美国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美国能够禁止ARM给华为授权的原因。而华为自研的达芬奇架构,其实也是在ARM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如果脱离了ARM架构,其实华为造芯的水平会下降一大截。

三星也是有自研芯片的一家手机厂商,它的很多机型中也是使用的自家芯片Exynos“猎户座”。2019年,三星也是舍弃了自己耗资150亿美元,花费了5年时间打造的自研芯片架构Mongoose,改用了ARM。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确实不如ARM,芯片架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研发出来的,耗资也非常巨大。而华为现在还没有自己自研的芯片架构,在ARM停止授权之后,华为芯片的未来应该如何走下去,也是非常大的问题,超越英特尔?现在还是不去想这么长远吧。

再说一说芯片制造,中国的芯片制造业一直比较落后,现在中芯国际才刚刚从荷兰引进了一台光刻机,最高能够加工出7nm的芯片,但是要量产也至少要等到明年。但是就这么一台7nm的光刻机,中芯国际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到的。再往上的EUV光刻机,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美国专利,我想中国想要拿到的难度是非常之大,或者说现在几乎不可能。因此,现在华为的芯片代工就是交给的台积电。


可是,现在有一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就是台积电要去美国建厂,原因应该是为了获取一些芯片制造上的核心技术。一旦美国人把部分技术授权给了台积电,那很有可能会有一道禁令下来,就是禁止台积电代工华为订单。一旦这一步棋落下,那么华为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中芯国际了,而华为不管是芯片研发技术多么强大,就算是研究出了3nm的芯片,但是限于工艺,能够代工出来的只有7nm,技术再强也没有施展的条件。

当然,我们中国也是可以自己生产光刻机,不用去看美国人脸色,也确实有国产的光刻机。现在国产的光刻机的工艺水平如何呢?90nm,是的,90nm。

华为请到了倪光南,也就相当于得到了全国最强的计算机人与技术,但是,华为现在芯片要提高,瓶颈并不在华为的芯片技术上,而是中国整个芯片产业的技术上。如果华为完全的自研架构,这个肯定是势在必行的一条路,不过这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华为的芯片现在是往前迈一步都很困难,需要的是破壁的能力,未来可以有倪光南来破壁,现在呢?


在芯片制造上,这就不是倪光南能够解决的了,美国、欧洲诸国、日本、韩国等150个国家,用了将近40年来研究极紫外线(EUV)技术,中国虽然算不上从无到有,但是由于技术的封锁,所以也有很多的关口需要突破,这需要大量的在光刻机领域的人才。

同样,这也是未来的解决方案,对于当下,7nm已经是极限了,但是高通、三星都开始了5nm芯片的制造和3nm的芯片研发,华为能否突破7nm呢?

所以,我们在谈中国芯片的时候,先不要急着说超越高通、超越英特尔,可能我们当下最要紧的是自省,然后想想如何赶上。

5

即使华为请来倪光南院士搞芯片,也难以超过英特尔?

并非是小看倪光南院士,而是因为华为的芯片之路,与英特尔的芯片之路,差异太大!

如果华为于1991年请到倪光南,也许有可能改变局面,但也仅仅只是可能,并非一定!

华为海思半导体是芯片设计公司,英特尔是芯片领域的全能型选手

芯片公司分为芯片设计公司和芯片制造/代工公司,华为仅是芯片设计公司,英特尔是芯片设计公司与芯片制造/代工公司的集合体!

三星和英特尔类似,既是芯片设计公司,又是芯片制造/代工公司!

台积电是全球第一个开启了芯片代工模式的芯片制造/代工企业,并不设计芯片!

咱们大陆的中芯国际也是芯片代工企业!

……

华为比英特尔至少晚了19年

美国的半导体产业起步早,咱们的半导体产业起步太晚!

全球最顶尖的一批半导体人才,基本都是源自美国的仙童半导体!

当年,有8个年轻科学家,离开了“晶体管之父”肖克利创办的肖克利集成电路实验室,在仙童摄影器材公司的投资下,创办了仙童半导体!

不过,“八个叛逆的天才”又离开了仙童半导体,另立山头,自此美国半导体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

1968年,“八叛逆”里面有两个天才(其中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提出者——戈登·摩尔),带着安迪·格鲁夫,一同创办了英特尔!

华为是1987年创办的,比英特尔晚了19年;

1991年,华为研制成功第一款芯片;

2004年,海思半导体成立了,比英特尔晚了36年!

……

如果1991年请来倪光南院士,会有反转吗?

联想董事长柳传志坚持要走“贸工技”路线(先做好销售,赚钱了再加大研发),倪光南主张“技工贸”路线(要大力投资研发核心技术,产品技术底蕴强了,就容易卖了);

渐渐地,两人有了很多分歧,最后不欢而散!

1995年,倪光南被解除了联想总工和董事的职务;1999年,倪光南被联想集团解聘!

也就是说,即使华为想要聘请倪光南,也要等到1999年,除非提前想办法“挖墙脚”!

如果1999年,倪光南加入华为,主导芯片研制,能够超过英特尔吗?

不太可能!

首先,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撑起了中国芯片研发的“半边天”)干得已经很棒了(芯片设计水平跻身全球顶尖水平,在智能手机芯片、基带芯片、基站芯片等芯片设计领域,已经远远超过英特尔),倪光南未必能够做得比何庭波更好?!

其次,只要任正非没有拍板布局芯片制造/代工业务板块,即使倪光南来了,华为也不能造芯片!

最后,倪光南院士也许能够为华为增光添彩,可也不是万能的,并非什么都能干成!

……

华为已经是全球最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您觉得华为是否有必要布局芯片制造/代工业务板块呢?

……

以上仅为浩子哥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喜欢的可以关注浩子哥,谢谢!

认同浩子哥看法的,请您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6

1、华为在移动芯片、通信芯片等方面是领先于英特尔的;

2、华为+倪光南院士未必是华为超越英特尔在电脑处理器、服务器处理器方面领先优势的合理组合。

为什么华为现在要请倪光南来华为搞芯片呢?看不出任何必要性。

华为现在芯片搞的很好了,在移动芯片领域已经超过英特尔。

英特尔擅长的桌面PC处理器、服务器处理器并不是华为现在芯片领域的主攻方向。华为在芯片领域的重点还是通信芯片、移动处理器、AI芯片等。

倪光南院士是科技方面、特别是芯片领域的科学家,当然也是有实力的科学家,但是却未必是最适合华为芯片研发的人才。

倪光南院士专业方面当然很强,也许倪光南院士更适合其科研岗位。

芯片研发具有相当高的持续性,正如华为在移动芯片领域的领先别家很难追上,英特尔在服务器、台式机处理器上的积累,并不是那么容易赶上的。特别是英特尔,还拥有极高的知识产权壁垒,以及芯片业全流程能力。

以上观点对您有参考价值,请点个赞支持下,谢谢!欢迎留言参与讨论,或关注我了解更多科技资讯。

7

这个问题问的好像任正非没有倪光南厉害?倪光南当年要是真那么厉害的话,就不会被柳传志从联想赶出去了。

直白点说,倪光南属于技术类型的人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打“嘴炮” 比较厉害。任正非的领导能力可以说是拉倪光南十条街都不止,凭什么要让倪光南来带领华为?

倪光南为什么不自己成立芯片公司?

倪光南只能说是一个懂技术的人才,真要说到企业的运营商,倪光南还是差了些。我个人看来,倪光南之所以没自己成立芯片公司,是因为条件不支撑!

1、芯片行业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行业。

2、要做好芯片行业,不仅要有钱,还要有人,那时候国内压根就没有多少这个领域里的人才。

3、别看华为公司现在名气这么大,华为公司都奋斗了30多年,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你让倪光南这种技术型人才去带领华为的20万大军,你们觉得游戏吗?我反正不认为哈!

任正非是了不起的领导者?

华为公司成立30多年,最近几年因为技术战而名声大噪!可在此之前,压根就没有人知道华为经历了什么。

正如任正非所言,制造业是一个很苦逼的活,当年如果去做房地产的话,又赚钱又不累。但是想到中国芯没了华为,那该怎么办?所以,再苦再难!华为都是咬着牙坚持走过来了。

X{

“从来没有天生的英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最后以华为心声社区回应来表达:“没有伤痕累累,哪有皮糟肉厚,自古英雄多磨难。回头看,崎岖坎坷,向前看,永不言弃!”

8

英特尔是真正的芯片霸主,别说倪光南,就是华为请英特尔总裁来,都超过不过intel。

一、英特尔是真正的霸主,全球最强的IDM芯片厂商

在芯片领域有几种厂商,一种是IDM厂商,就是自己什么都搞,能设计,能制造,能封测,不要别的企业参与,自己从0就能制造出一颗芯片来。

还有一种是像华为这种,只设计芯片,还有像台积电这种只制造芯片,还有像日月光这种,只封测芯片,这些企业是只掌握其中的某一个关键环节,没有全套能力。

英特尔是当前最强大的IDM企业,自己可以实现设计、制造、封测所有环节的企业,并且技术非常牛,很多人认为intel才10nm,台积电都要5nm了。

但事实上从晶体管的密度来看,intel的10nm,足以PK台积电的7nm,就明白英特尔的10nm是没掺任何水份的,而台积电的所谓的工艺,就像台积电高管自己说的,有时候是数字游戏,并不一定与真正的制程相对应的。

不仅如此,英特尔芯片方面的营收全球第一,X86架构在PC领域,垄断了95%份额。

二、华为只是在IC设计领域,有一定名气,与intel比起来,差得太远

其实前面已经讲过了,intel是IDM厂商,而华为只是IC设计,只负责设计,没有制造,没有封测能力。

此外,华为目前也就在手机Soc方面、基带芯片方面强一些,在PC芯片方面,GPU芯片上面,NAND芯片上面,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建树,不是我要黑华为,和intel没有可比性。



三、请倪光南来没用

这两者的模式决定了华为和intel的芯片定位就完全不一样,请谁来都没用,华为也不会超过intel,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差距,而是两家企业对于未来发展的定位。

更何况倪光南真的很厉害么?也许我说得过激了点,这么多年了,其实倪院士也参与了很多芯片项目,无一成功,也许并不是倪院士的原因,但少也说明了,倪院士一人是回天无力的。

而最近几年,倪院士更多的是通过夸张的言论,来刷下存在感了,比如华为估值1.4万亿美元,全球第一之类的了。

9

倪光南的确是典型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一个理想主义者,爱国主义者。他真的是那种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人,当然这种品质想当企业家,的确是不合格,只可能是悲剧的人物。



倪光南也许独木难支,也许激进,理想主义,不切实际。

但是,考虑一下那个时候的市场环境。那个时候恰恰是搞芯片,搞自主架构的最好的时期。因为,国内外在芯片领域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如果在那个时期完成技术爬坡,哪会像现在如此被动。





倪院士的方案并不是只有搞通用CPU,还有操作系统,还有ASIC,还有程控交换机。



倪光南和柳传志的路线之争


95年倪院士被“靠边站”的时候,谷歌两年后才出生,windows95还在实验室里,AMD第一次自己设计x86处理器,华为第一个研究所刚成立——不到20人。


柳传志应该做的是什么?不是排挤倪光南,而是从倪光南的项目中严格选择合适的,符合联想实际的项目,在这些领域持续深耕,让倪光南的科研团队逐步成长起来,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这才是柳传志应该做的选择。



结果,柳传志选择干了什么。走上营销、贸易、资本运作的不归路。一个科技企业不以研发为中心,那就是失去灵魂!其他企业如果因为初期的生存去搞贸易优先,那还倒说的过去。但是,联想是最应该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因为你当初背靠的是中科院计算所,你背靠的是国家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优厚的科研资源。




倪光南在离开联想后,基本上再也没有从事过一线产品研发工作,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理论研究和关注行业动态上,可以说倪光南此后的更多研究是针对整个行业的宏观分析。也就是说,他不再是作为某个企业的技术代表,而是作为这个行业的技术代表,对整个行业的向前发展做出了贡献。




倪光南和华为擦肩而过

如果当时倪光南能够认识任正非并且进入华为,那么或许可以碰撞出火花来;换句话说,如果华为也非常需要技术人才的话,那么倪光南也很有可能进入华为视线并最终被拉拢进去。


但问题在于,当时的华为,已经有了一个技术掌舵者——天才李一男(1995年升任华为总工,负责技术研发)。





题主的问题: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倪光南和华为,擦肩而过并不是偶然。

10

首先华为现在的新片水准完全可以跟英特尔比肩,而且这个时期了再去请倪光南那么真的就没有必要了。


首先现在麒麟的芯片业务水准在手机方面已然是超越了英特尔,像麒麟990比肩高通苹果都不逊色。当在PC级芯片领域方面,那么华为相较于英特尔的确还是有很大的弱势,毕竟英特尔的技术以及经验是非常深厚的。但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华为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将所有的重心放在芯片业务上,毕竟华为的主营业务是通信方面,而手机芯片也只是整个业务当中的一个小环节而已。目前为止只要能保证自家的产品够用以及水准能够保证在第一梯队就可以了。

而且这种时候请倪光南来说已经算是非常晚了,因为现在在芯片方面的人才真的是一抓一大把,而且有多少顶尖的技术人员打破头都想进入华为,所以相对华为来说并不缺的是李光南这样的人才,缺的是芯片的底层研发人员。

总而言之,华为现在的芯片业务,跟intel可以站在同一个战线上,而且这时候去请倪光南也已经算是非常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