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小戏骨版《红楼梦》走红,是对经典的创新演绎还是对儿童的过度消

小戏骨版《红楼梦》走红,是对经典的创新演绎还是对儿童的过度消

2020-07-24 13:40阅读(77)

小戏骨版《红楼梦》走红,是对经典的创新演绎还是对儿童的过度消费?小戏骨版《红楼梦》开播,很多网友评论说,是对87版红楼的神还原,小演员们演技也非常棒,但

1

期待了很久的小戏骨版《红楼梦》,终于在10月1日国庆节当晚首播,迫不及待地一口气看完,从晚上九点到凌晨一点半,前后一共9集,平均一集30分钟,一共四个半小时左右。

第一次看小戏骨的作品,源于《白蛇传》,初看就被小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所叹服,后来小戏骨团队又陆陆续续拍了不少作品,我一直都有关注,所有的主角、配角全部都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单就演技而言,这群孩子完全可以与娱乐圈的任何一位成人演员飙戏。

这不是溢美之辞,看看小演员们演过的戏就知道,每一个角色他们无不用心去演,唱跳俱佳者有之,伶牙俐齿者有之,表演精湛者有之,外形姣好者有之。他们天真无邪,单纯善良,情感真挚,三秒之内能悲伤流泪,令人跟着心痛;三秒只能能破涕为笑,令人心生怜爱。

因此,在微博上看到他们要拍红楼梦时,我心里一开始是雀跃的,也许小戏骨版的红楼梦,将又一次掀起读红楼看红楼的热潮,这是我所期待出现的。

我们都知道87版《红楼梦》早已是无法超越的经典,所以这一次小戏骨《红楼梦》比较讨巧的一个地方,就是向87版致敬,从演员到音乐,从服装到表演,可以说,都完全是按照87版拍摄,尤其黛玉和宝钗,简直跟87版一模一样,所以网友们看后大呼“神还原”。

但也有不少网友有不同的声音,有网友觉得,拍的好是好,但《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的血泪之书,是人生所有生活经验的沉重总结,是一出厚重的悲剧,比不得其他的文学作品,这么一部厚重的作品,让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来演绎,显得太残忍了些。

对此,我深有同感。

虽说红楼梦里的宝黛钗等人初见时,也都是十岁左右的年龄,与小戏骨们的年龄相似,从年龄上说,小戏骨版红楼梦可以说是最接近原著的一版,这群孩子里最小的只有7岁,最大的也不过13岁,但看到这群孩子不停地因为生离死别而痛哭流涕时,我还是于心不忍。

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龄,但这群孩子却过早地体会了红楼梦的大悲大恸,体会到了事情冷暖,人情凉薄,人心算计,虽然节目组的初衷是为向更多青少年推广红楼梦,但用一群孩子演绎这么一出悲剧,我还是觉得太过残忍悲切了,这不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承受的了分量,也不是小戏骨拍过的其他任何剧集所能比拟的。

因为挚爱红楼,看任何有关的影视作品,难免带着挑剔的眼光,小戏骨版《红楼梦》只有短短9集,自然砍掉了太多精彩内容,比如宝钗扑蝶,湘云醉卧等原著里最美的情节,这里都是一个镜头带过,转的有些突兀生硬。另外,可能因为是拍给青少年看的,自然过滤到了有关男女之情的情节,比如宝玉宝钗成婚,红楼大结局中就没有出现。

因为对原著太熟悉,所以熬夜看小戏骨版红楼梦时,我有些跳戏,无法沉浸其中,时时会觉得这个地方错了,情节完全是乱搭。有的本末倒置,比如湘云醉卧在宝玉挨打之前发生;有的台词不够讲究,比如平儿不说“大太太来了”而是直呼“邢夫人来了”……

诚然,我知道这是编剧所为,因为集数限制,因为不得不砍掉太多“少儿不宜”的内容,所以,9集红楼梦是看不出多少真正的红楼真意的,要看的不过是小戏骨们用心的表演,用心的笑或尽情的哭。

对于选角,我给小戏骨剧组打98分,几乎所有的小演员,经过训练,都非常精准恰如其分地扮演了他们各自的角色,这是值得肯定的,比如黛玉,比如宝钗,比如贾母,比如王熙凤,比如刘姥姥,都跟87版如出一辙,就连87版没有出现的人物,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也演的非常棒,但有2分我给扣了,这是有原因的。

2分是因为宝玉的选角,我先声明:我不针对小演员们,他们都还小,不解人事,所有的角色都是剧组定的,我针对的是选角这件事,不是小演员个人。宝玉这个角色是原著里的核心人物,当年87版红楼剧组就曾为宝玉一角犯愁,还曾发文全国寻找宝玉,可见选角之难之严格。

小戏骨版的宝玉,形象非常好,但整体上与87版及原著仍旧差了不少,表演上显得太呆板,太严肃,不够灵动,不够活泼,少了些气质,且跟其他小演员搭戏,明显有些生疏,不够自然。当然,这不是小演员的错,是剧组没有更好地引导,没有让小演员找到宝玉的那种感觉。

当年87版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就是不够灵动,有些生涩和拘谨,后来导演王扶林就给了他一个特权,可以捉弄剧组的任何一个人,让他到处恶作剧,为的就是培养他这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的混世魔王的性格。

此外,单就表演而论,这群小演员似乎都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那就是“背台词”,小演员彼此之间的对话交流,总是不够流畅自然,我有一种小时候被老师提问背书的感觉,他们更多的不是在演绎,而是在念台词,在背剧本,且各背各的,表演偶尔显得有些吃力,有些上气不接下气,跟不上节奏。还有不少地方抢戏,毕竟是孩子,沉不住气,总想着要赶紧完成自己的“作业”,小戏骨之间的搭戏有些“自说自话”的感觉。

这部剧的核心人物其实不是宝黛钗,而是刘姥姥,所以说是《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说的是刘姥姥先后三进进荣国府,见证贾府由盛转衰的故事。扮演刘姥姥的小演员,明显是全部模仿了87版沙玉华奶奶扮演的刘姥姥,虽然是模仿,但从其表演来看,是小演员中演技最好的一个,应该是体会和摸索到了刘姥姥这个人物的性格精髓。

9集的红楼梦,剧情略显单薄,除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有些铺陈,其余基本都是一个镜头带过,尤其王熙凤病倒,转的太突兀,且最令我无法接受的是,剧组把所有的人物结局全部安排到了最后一集上,黛玉死亡,迎春探春出嫁,惜春出家,贾府被抄,王熙凤死亡,巧姐被卖,妙玉被掳……这一集太重了,三十分钟的时长,这些原著里最重要的情节,只能是一个镜头交代了。

我想,如果不是熟读红楼,让青少年们看到这样的结局,应该都是一脸懵懂不解的表情,除非是大人孩子一起看,孩子有不解的地方,需要大人事后“补课”,这还得大人正好是红迷,这就与剧组的初衷产生了矛盾,本是为推广红楼梦,但最后可能会有很多小朋友因为看不懂结局而茫然。

当年,王扶林要拍《红楼梦》其实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甚至有专家扬言“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动”。因为红楼梦不是别的名著,编剧怎么改都不会有太大影响,为了剧情需要,观众都能理解,但红楼梦有红学一派,是许多红学家研究一生仍旧魂牵梦萦的心头之好,是许多红迷一生最钟爱的文学作品,它太经典,经典到每个角色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不能擅自改动,处理不好,就会被骂的万劫不复,后来的10版《红楼梦》成为众矢之的就是很好的例证。

由此可知,要拍《红楼梦》有多难,所以如果不是向87版红楼梦致敬,如果不是有87版这座高山在那里镇着,我想小戏骨剧组是没有如此大的勇气和把握来拍《红楼梦》的。

让一群十来岁的孩子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红楼梦》,显然是很大的挑战,这是只有经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彻大悟才能真正读懂的文学作品,要把它的厚重感,悲剧性拍出来,而且让一群十来岁的孩子演绎出来,显然是对小演员提了一个比登天还难的要求。

所以,它定位于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个主题,正是避重就轻,删繁就简,只选取了红楼梦里最为欢快的一个场面作为切入点,选取最好表现的情节画面进行展现,把这些天真烂漫的小演员放到设计好的框架里,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如果真要按照原著去拍,我想没有一个小演员能够胜任这么庞大这么复杂的戏份吧?毕竟大人的世界,小孩子是无法真正窥破的。

他们只能按照剧组的要求,按照剧本写好的台词,在该笑的地方笑,该哭的地方使劲想难过的事哭,这就非常不容易了,他们究竟对红楼真意了解多少?也许这就不是小戏骨该考虑的事情了。

注:以上是我一口气看完小戏骨版《红楼梦》的真实感受,我并没有要苛责某个小演员,更没有要怼小戏骨剧组的意思,我只是说出了我最真实的想法,就像网友说的,小戏骨拍的其他剧都好看,但是红楼梦太复杂了,不适合小戏骨。我也这么觉得。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2

早前看过《小戏骨·白蛇传》和《小戏骨·三国》,现在又看了《小戏骨·红楼》,不得不说这群小演员们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而这些小演员背后的团队,则更令人觉得钦佩。(注:剧名都是简称)

看了前几集,可以明显看出《小戏骨·红楼》的制作团队重点在抓的四点分别是:选角,演技,致敬和剧本。而这四点,也正是本剧的亮点所在,所以可以说制作团队的努力是很成功的。就以第一集为例来分析分析:

首先谈选角。

制作团队在十分有限的范围内选出了最适合人物的小演员:

(黛玉)

(宝玉)

(宝钗)

(王熙凤)

(贾政)

(刘姥姥)

人物众多,也就不多贴图了。可以说全剧扫下来,让人觉得不是很符合人物形象的,可能只有宝玉了。

特别是黛玉和宝钗,不仅超级符合角色,而且和87版的演员也很像,感觉选角导演真是太牛了。再看看选角搞得这么声势浩大的新红楼,不禁呵呵了一下。

再看演技。

小演员们的演技可以说是非常的赞了!吊打某些偶像演员完全没问题。

而且小戏骨系列剧在演技方面一直很让我欣赏的地方在于对爆发点和细节的掌控。导演和小演员都很清楚哪些应该演技爆发的点和细节如果表现出来了,会让观众眼前一亮。换而言之,他们把这些地方抓住了,哪怕其它地方表演不怎么样,其实也并不会太影响观众对他们演技的评价。

比如《小戏骨·三国》里的王允,其实我现在仔细回想起来觉得他的演技也不怎么样,而且小演员那可爱的有点大的鼻孔挺令人出戏的。但是因为他的出场戏里一个“哀民生之多艰”的眼神演的特别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当初在看的时候,对他的演技还挺认可的。

当然,小戏骨系列剧在坚持抓细节和爆发点的同时,也在尽力抓小演员们的其它表演时刻。

《小戏骨·红楼》比前面几部作品更难的地方在于,它需要大量的小演员,还要尽量保持住小演员们的平均演技水平。群戏最怕的就是演员在自己不是焦点的时候偷懒,但小演员们都很镜业,在各个情节点如黛玉出场、熙凤出场、宝玉出场的时候都根据自己的身份给出了不同的反应。

不擅长和小孩子相处的江旅,默默地为背后的团队竖起大拇指。

下面就来欣赏一下小演员们的演技吧:

这是黛玉出场的哭戏。由远推进,看到那满面的泪水,和那神似陈晓旭的脸,观众基本上就会在这一瞬间被小黛玉打动。无论看多少遍,还是要感叹,实在是太我见犹怜了。

这是贾母看到黛玉的场景。贾母的小演员演的稍微会有点用力,但是考虑到她的年龄跨度实在是太大,我觉得这是可以包容的,毕竟还是个孩子。

这个王夫人也很不错,无论是外形还是演技,都已经有了感觉。

迎、探、惜三姐妹。

我要表白迎春,颜值真的太高了!

四张图说明王熙凤的演技,特别是后两张从悲转喜的变脸,我真是服了。而且小演员很有王熙凤那股子机灵泼辣劲,让人看的很得劲。

这是黛玉初到贾府,小心地观察贾府的饭钱洗漱习惯,再小心模仿的片段。小黛玉的眼神表情和一举一动都很符合人物。

这是宝玉见到黛玉,看痴了。

这是宝玉问黛玉有没有玉然后摔命根子的片段。值得一提的是和新红楼大量采用旁白不同,《小戏骨·红楼》在这些剧情中是没有旁白的,所以人物的心理活动都要靠黛玉来演。

比如这段里,宝玉问黛玉有没有玉,黛玉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先看向宝玉的通灵宝玉,在那思忖该如何回答,最后才小声回答宝玉。这就是我很喜欢的“细节”。

这是宝玉和黛玉一起读书,真的很有青梅竹马的感觉。

这是宝钗出场,不得不再感叹一次,看着就像是宝姐姐啊!

这一段最让人激动的是,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的初次相见。三个小演员从远远打量、互相行礼到近处观察,全程没有言语交流,三个人都在不动声色地观察思忖。宝玉可能还有点懵懂,可是黛玉和宝钗明显从初见这一场戏开始就已经有暗流涌动了。

我必须说,这所谓的暗流涌动真不是我自己脑补过度。很明显导演从拍前就打定主意用这场戏把宝、黛、钗这段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恋演出端倪来的,不信自己去看。

至此第一集结束,后面的大家自己去品鉴吧。

关于致敬。

《小戏骨·红楼》在片头就说自己是致敬87版红楼。所以从选角、服饰、妆容到剧情,基本是在按87版红楼在走。当然是一种非常讨巧的行为,但是完成的很好。可能再新红楼的衬托下,就显得更顺眼了吧。话说最近胡玫导演是准备拍电影版红楼梦了吗?祝好,嗯。

第四就是剧本了。

《小戏骨·红楼》的剧本主要还是在做减法,在不影响情节发展的情况下,对故事进行删减或者缩写,总的来说完成的不错。由于大家对故事都很了解,加上此剧的全名是《小戏骨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些删减和缩写是不影响观看的。

一直觉得小戏骨系列剧的剧本都不错。《白蛇》和《红楼》都有明显的对标,只是在做减法,可能还看不出来。但前段时间的《小戏骨·三国》就很有代表性了。编剧从貂蝉的视角出发来讲述我们熟知的王允除董卓的故事,前后完整,过渡自然,节奏也很好。啊既然都夸到这个地步了,不如大家就顺带也去看看《小戏骨·三国》呗~

最后再说说我最喜欢这部剧的地方——不是上面的四点哦。

哈哈哈大家不要拍我,上面的四点固然是本剧的亮点和团队努力的地方。但是它真正吸引我的还是,找了一群年龄这么小的演员,来扮演宝玉、黛玉这群孩子。

可能因为《红楼梦》过于经典,以及古代大户人家的孩子比较早熟,我们常常会忘记在《红楼梦》的开始阶段,其实宝玉、黛玉他们都还只是十岁左右的孩子。无论是之前哪个版本的《红楼梦》,其实都没有照顾到这一点。

所以看《小戏骨·红楼梦》最让我觉得满足的,还是看到了这样一群《红楼梦》里的“孩子”,也算是弥补遗憾圆了我一个梦吧。

忍不住再放一张小青梅竹马的截图,时光真美好。

3

小戏骨版的《红楼梦》太赞了!颜值和演技全程在线!00后都开始飚演技了!真的是太牛了!

首先,小戏骨版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挺符合原著的!小戏骨林黛玉给人一种多愁善感、娇弱的感觉!哭起来梨花带雨。颇有87版林黛玉的影子。看到最后林黛玉含恨而终,真的被剧情带入,都看哭了。



其次,故事脉络也很清晰,以刘姥姥进大观园为线索,串联起整个故事的脉络。刘姥姥可以说是作为旁观者见证了贾府的荣辱兴衰!当初的贾府是何等的辉煌。


后来没落了,死的死、走的走、散的散了!过眼繁华烟消云散!

最后,不得不说,服装造型太给力了!服装精美而不奢华!每个人的造型都代表了ta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而且让人看着很舒服!

4

虽然小演员己经表现得很好,但不赞成演绎。毕竟年少,无法全然了解红楼人物深度与厚重,更多还是在讨巧,博人眼球,并无大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国家,社会,家人重塑生活审美意识,并渗入在日常一举一动中言传身教的结果,岂是一两个电视就能实现,至少需要几代人来重塑与复兴,方有所成。

5

太可笑了。

创新演绎肯定说不上,过度消费还不敢妄下结论。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意义,连纯属于娱乐都不算。

第一,逻辑上不成立。

孩子们来演大人世界的戏,如果逻辑上成立,那么,大人也应该来演儿童的戏。尽管过去儿童剧院的确存在有这种现象,但不是主流,只是权宜之计,不值得提倡。

第二,对孩子没好处。

对那些小演员来说,硬生生去理解大人,表演大人,只能是人为的强求,人为的拔高,人为的变形。如果有演技,如果有功力,直接演孩子一定会更好。

第三,于社会无益处。

红楼梦还不比其他名著,更多的是爱情戏,情感戏,男女戏。小孩子怎么理解?怎么入戏?怎么表现?如果只是象征性的点到为止,孩子气的生硬模仿,于演员,于观众,于社会,有什么意义和益处吗?

第四,理念颇为荒唐。

孩子是缩小的大人,台词是儿化的成年,打扮是裁剪的童装,但是家具,房屋,环境等,都还是大人的环境,这就出现了很多不伦不类的镜头和画面。艺术上意欲何为?教益上意欲何为?对童星意欲何为?

逻辑上站不住脚,理念上十分荒唐,乍一看有点创新的样子,仔细一想实乃不可为之举。

唯一的解释是,要么是利欲熏心,要么是哗众取宠,起码也是戏说红楼。

这样的话,即使短时间收视率不错,口碑还可以,都没有任何意义,时间长了,优劣自会立见分晓。

6

小戏骨版《红楼梦》拍的有多好?看过87版《红楼梦》的人应该心里很清楚,我也不想去多做过多评价,因为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有人觉得好就会有人觉得不好!

但是有一点小戏骨团队以及小演员们真的值得肯定,那就是对待这些影视剧的认真态度!为了更好的还原经典,在开拍之前,小演员们都学习过一段时间古代礼仪,真的很棒




除了喝茶还有走路,坐姿等等都要学习



看看人家元春娘娘多严厉

真的!这种认真的态度不仅值得小朋友去学习,也值得我们吃瓜群众去学习!

不知道那些小鲜肉啊!抠图明星啊!数字明星啊!看到这些会不会脸疼?反正我是真的有点自愧不如,不说了今晚加班!!!!!!

7

因为喜欢《红楼梦》,所以对相关的资讯都特别关注。前些天就看了许多小戏骨版红楼宣传视频,老实说,对萌娃们的演技是真的佩服,远远超过了2010年版本的新红楼。这些孩子们个个都是好苗子,将来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与去年的《白蛇传》有异曲同工之妙。

根据原著的描写,宝玉、黛玉、宝钗等等这些人的年龄确实与小演员们相差无几,比较贴合。看得出来,在服装、道具以及选角上,都是很用心的,可以说是几乎是还原了87版红楼。

当然,既然是萌娃版,就不可能神还原。即使是珠玉在前的87版,也同样做不到尽善尽美。关于这一点,红楼迷们心里都很清楚。既然如此,我觉得你喜欢可以看看,权当娱乐;不喜欢可以忽略,也不用苛刻指责批评。时代在进步,每个人对于经典的怀念和诠释都有自己的思路。至少,我认为这些孩子的演技是看得到的。相比较目前一些抠图的流量明星,这简直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只是,儿童在这个阶段根本不可能体会原著中描写的精髓。比如关于情爱,关于人情世故等等,即使是成年人还有拎不清的,何况是孩子。

真心喜欢《红楼梦》,不妨多读一读原著,祝可爱的宝贝儿们健康成长每一天。

8

小戏骨系列是潘礼平团队做的,背靠芒果台,真要消费这些小朋友,轻而易举就能趁着剧红把他们炒成小明星,但目前来看他们没有这么做。像拍摄时间都安排在假期,没有耽误孩子们上学;拍完也没有把他们包装成明星,到处参加活动或者接广告。

很多人担心儿童去演戏,会过早在鱼龙混杂的片场和花花绿绿的名利场混成油腻的小大人。确实童星如果跑歪的话就是这样,而小戏骨的团队有在对这些参演的孩子进行保护,让他们避免走这种路线。适度合理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到演戏这种社会活动或者商业行为中,并没有什么大碍。这些小孩本身就很优秀,品学优良,才艺出众,参演《红楼梦》对他们而言更是一个成长锻炼和获得成就感的途径。事实证明他们也确实很优秀。虽然模仿87版的痕迹比较明显,但是形神具备,有灵气,整体来说完成得都非常好。尤其幕后花絮能看出他们的态度并不是当成游戏,而是非常认真投入,有些小朋友对戏的理解也很深刻,简直打脸现在一些抠图、念数字、一直在原地“进步”的小鲜肉、小花们。

有好班底,有诚意,立意正,为什么不能让儿童来演绎经典?87版红楼梦再好距今也已经三十多年,李少红版《红楼梦》又风格过于个人化,那么现在的孩子们通过什么来对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产生兴趣呢?小戏骨《红楼梦》不仅是成年人的谈资,或许也能成为小孩子们对《红楼梦》兴趣的启蒙。

9

谢邀!



最初小戏骨是白娘子传奇,后三国演义等,现在又来了红楼梦,学业为重啊。

对于小戏骨的红楼梦,不会去看。

一是这些小戏骨对于红楼梦的理解不够,属于年龄和学识双方面缺陷。

二是觉得导演有些不道德。

10

《红楼梦》中写的人物,虽然年龄在9-15岁之间,但是,他们的感情世界却是16-20岁的,属于少年恋情。把他们演成25-30岁,显然大了,但是如果就按照书里的年龄演,更不合适,因为,黛玉进府时才9岁,死的时候也不过15岁,她和宝玉发生恋情时,大约是11-13这段年龄,按照生理心理学来说,这个年龄段是不可能有这么复杂的情感的,所以,按照原著年龄演,肯定不对。

第二,演戏也好演电影也好,必须再创造,李少红那版《红楼梦》虽然口碑极差,但是她是再创造,只不过创造失败而已。这一版所谓少儿版,是完完全全的模仿,没有再创造,每个角色眼神呆板,毫无生气!她们不是在演文学名著《红楼梦》,是再模仿87电视剧。

第三,无论电视剧还是小说,《红楼梦》都是悲剧,是美好的东西被毁灭的故事。这样一部伟大的悲剧,被一群小孩子折腾,亵渎了文学精神,这是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