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我们一直被历史课本骗了,原来周厉王根本不是暴君,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一直被历史课本骗了,原来周厉王根本不是暴君,这是怎么回事

2020-07-24 06:01阅读(68)

我们一直被历史课本骗了,原来周厉王根本不是暴君,这是怎么回事?如果是暴君。应该有农民起义才对,为何出了个共和执政?: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

1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确实有这样一种说法,而且这种基于逻辑推理的说法细细分析下来,比史书上的记载要合逻辑的多!


一、见诸史籍的周厉王“国人暴动”事


《国语·周语上》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流王于彘。


所谓“国人”是指居住在国都的“公民”,他们有纳军赋和服兵役的义务,是当时国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重要支柱,当国家有危难,有迁都和废立君主等大事,执政者要征询他们的看法,他们会发表意见,甚至采取行动。这时周厉王暴虐,杀死诽谤的国人,禁止国人言论,因而被国人流放到彘,彘在今山西霍县。


《国语·周语上》载:“周厉王说(悦)荣夷公,芮良夫曰:‘王室其将卑乎! 夫荣夷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 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能久乎? ……今王学专利,其可乎? 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既,荣公为卿士,诸侯不享,王流于彘。



周厉王之所以要被流放,还由于厉王重用“好专利”的荣夷公为执政的卿士。所谓“专利”就是独占山泽之利,独占天地间所生的百物。原来山泽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山泽中从事采集活动,这时被荣夷公“专利”而霸占了。


那么问题来了,周厉王为什么要“好专利”?


二、周厉王“好专利”的原因


周的建国在西土,尤以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为其根据地。


可是这一带少数族也很多,成为周的心腹之患。如今山西本为周族的兴起之地,但又是少数族荟萃杂居之所,周初唐叔受封于夏墟,受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夏墟在晋南今之翼城附近。足见今山西南部戎狄很多,所以才称疆以戎索。一直到春秋时,晋国仍是“戎狄之与邻”。


在西周中、晚期,杂居在今山西南部的,有鬼方,犷狁(犬戎)、姜氏之戎、太原之戎以及其他戎狄。至于陕、甘一带,少数族也不少,见于《史记》的《周本纪》、《秦本纪》者就有西夷、西戎,有彭戏氏、邽冀戎等。其中西夷、西戎意为西方的少数族,可能包括很多不知其名的戎狄。在西周政治中心周围的这些文化落后的戎狄,一遇周族有个风吹草动,他们就会乘机骚扰和掠夺。


西周中、晚期,就是在长期对付东、西方这些少数族的战争中,耗费了大批资财,大大损伤了国家的元气,国库空虚。西周统治者只好对农民的剥削越来越重,《诗经》有“大东小东,杼柚其空”,民怨沸腾,人民对西周政权失去了向心力。


由于各地的地方政权和少数族不断发展,从昭王、穆王时起,他们与周王室的矛盾逐渐加剧,军事冲突也就不断发生。如东南方的楚国在昭王时反周,周昭王十六年伐荆楚,十九年丧六师于汉。《史记·周本纪》则谓:“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



到了周厉王时,连年征战,耗费巨大!为了应付巨大的财政赤字,周厉王只能是想方设法的找寻来钱门路。


周初以来,西周政权只把已开垦的农田收归王室,至于其他的山林川泽之利,仍然是任人利用。如孟子所说的古时“数罟不人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山林川泽对人类的用处越来越大。周厉王在位时,王室由于长年与少数族的战争,经济资源与财政收入渐见枯竭,于是推行“专利”,把山林川泽的资源也收归王有,这就触犯了人民的利益,引起了“国人”的不满和诽谤。


可以说周厉王这一招,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国人”的利益,自然而然招致国人的反对。这里我们要区别国人暴动不是平民起义,而是西周统治贵族内部一场“政变”。


经过两百多年的分封,周朝的王室一族已经遍布天下了,天子的王城之外都是诸侯国,天子的王城之内就有两种人,一种是贵族,包括卿大夫、士,是居住在内城的,另一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和奴隶,是居住在外城的,也就是野人。


周朝同时实行世卿世?制,爵位、官职、土地、财富都是世袭的,可以一代一代往下传,人口逐渐增多,到了周厉王时期,能居住在内城的人,基本上就是最早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并被封为卿大夫的王室子弟的后裔,或者是周朝建国之初受封功臣的后裔,按照宗法制和分封制来说,起初周天子分封自己非嫡子时可以分封官职、爵位与土地,但是封到最后,已经没有土地可以封了,官职、爵位可以创造,但土地就不能创造了,这就有了矛盾。


周厉王想要垄断这些,动了国人的利益,这才是国人暴动的真正原因,那些所谓的贪财图利、重用小人、王行暴政、奢侈傲慢等不过表面的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周天子与贵族的利益之争。



周天子与贵族的利益之争的根源还在于分封制与宗法制,这是周朝的国策,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资源却是无限地增长,当人口越来越多时,周天子已经没有土地可以分封了,分到最后,周天子自身所拥有的土地及其他资源甚至不如手下的卿大夫多。


看看周朝最后的结局就知道了,周王室分封到最后成了城中之国,成了天下势力最弱的,甚至都不如任何一个诸侯国势力大,这样能不灭亡吗?其实这个苗头到了一定时间就会发生,至少在周厉王时期,就是如此,周天子与贵族争利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利益,天子都没有土地和资源了,所以周厉王就通过一些办法把这些土地和资源据为己有。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2

老白在今日头条有一篇文章《周厉王还是周烈王?历史该还他一个公道,从正名开始》,详细的讨论了周厉王,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https://www.toutiao.com/i6842931000196989452/

3

周厉王统治无道,民众不满私下经常指责.怒骂周厉王,结果周厉王派人监督百姓,谁敢骂他就杀了谁,后来百姓实在受不了了于是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然后才出现了2个大臣联合执政。

4

历史书里讲的一个典故,西周厉王十分残暴,将原来国人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国人利用。国人对此强烈不满,怒骂谴责,沸沸扬扬。周厉王遂命卫国神巫监视国人,国人道路以目。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冲进王宫,厉王仓皇逃走,随后西周进入一个“共和执政”时期。

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共和制度。

但是,根据出土的战国竹简《竹书纪年》记载,厉王奔走后,朝中大臣就公推共伯和代行天子之职。“共和执政”实际上讲的是一个叫做和的共伯在执政。伯是爵位,比如晋侯秦伯,共伯和就是诸侯国共国的国君和。


5

周厉王,(前890年-前828年),姓姬,名胡,为周夷王之子。厉王为西周第十位君王,在位约49年,连同共和的十四年。

周厉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很多史料都有记载,其中《国语?周语上》记载“周厉王杀人止谤”的故事;《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厉王“暴虐侈傲”。成语“厉王止谤”和“道路以目”也出自这些记载。

周厉王22年至26年,周朝连续六年大旱,《诗经》描述:“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长时间的大旱,加上厉王的腐朽残暴,结果是饿殍遍野,民怨沸腾。但周厉王贪财好利,继续任用小人采用巧取豪夺,变本加厉的盘剥和掠夺民众。造成“下民胥怨,财力单竭,手足靡措” ,甚至到了“民不堪命”的地步。

国人怨声载道,对厉王的过失议论纷纷,但厉王不思悔改,雇用巫师监视国人,“以告,则杀之。”造成民众敢怒而不敢言,连诸侯也不来朝拜了。据《史记》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最终国人忍无可忍,于公元前842年的一天,都城四郊的国人聚集起来,手持农具、木棍作为武器,冲向王宫。厉王调兵镇压,但臣下告之“周朝寓兵于农,农民就是兵,兵就是农民,现在农民暴动了,哪里还有兵呢?”周厉王才带着宫眷仓皇逃走,最终逃到远离都城的“彘”,才居住下来,历史上称为“国人暴动”。

周厉王逃走后,国人的怨恨有所平息。在贵族推举下,周定公和召穆公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就是史称的“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史记?管蔡世家》中提到:“周厉王失国,奔彘,共和行政,诸侯多叛周。”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不但是当时石破天惊的国家大事,而且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也非同小可,影响至今。

共和执政第十四年,厉王死在彘地。召公、周公共立太子姬静继位,就是西周第十一代天子周宣王。据史料记载周厉王居住的“彘”在今山西省汾河流域,因此传世典籍和青铜器铭文又称他为汾王。可见“国人暴动”之事,不仅有相关史料记载,还有青铜器铭文佐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

周厉王是暴君,这个事实毋庸置疑,有很多史料和典籍记载,还有相关的青铜器铭文佐证。其中在陕西岐山县周原出土的毛公鼎内铸有铭文500字,记载周厉王之子周宣王的册命书,也反映西周晚期政治、社会不稳定的现实,也可以作为侧面旁证。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所谓的“国人暴动”是怎么一回事?说是暴动,其实棍棒并没有落到周厉王身上,也没有人去追着周厉王及宫眷砍杀,并没有出现流血事件。

1、所谓的暴动,实际上是一次有贵族和平民共同参与的具有恐吓性质的非暴力行为,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贵族;

2、暴动的特征还是道德反抗,主要是反对周厉王不履行周王室“王人”的传统,“广施恩泽开周业”,而是独占财利,并不是要对周王室赶尽杀绝;

3、暴动表现得很理性,并没有人改号、称王,平民恭敬的接受贵族推举和承认周公和召公共和行政,就好比周厉王跑去养猪玩去了,由贵族们代理他办公直至死后由他儿子继位。

以上三个点说明,“国人暴动”并不具有农民起义特征,只是体制内的一次人事变革,与周厉王是不是暴君也毫无关系。

6

周厉王被赶走之后,才有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