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皇帝不急,急死太监是什么典故?

皇帝不急,急死太监是什么典故?

2020-07-24 02:07阅读(64)

皇帝不急,急死太监是什么典故?:“皇帝不急太监急”这句话在今天的意思是:该急的人不着急,不该急的人却急不可耐,真是多管闲事。这句话的出处是来自于清朝皇

1

“皇帝不急太监急”这句话在今天的意思是:该急的人不着急,不该急的人却急不可耐,真是多管闲事。

这句话的出处是来自于清朝皇帝房事的监管。

清朝皇帝,尽管有皇后和众多的嫔妃,但在性生活上也不能无所节制,为所欲为,必需按照后宫的规矩行事。

按照清朝的规定,为了保护皇上龙体,皇帝翻了妃子的牌子,与妃子行房不得超过一个时辰。皇帝在行房时,敬事房的太监就必须在旁边听房。时间到了,太监们就催促皇帝说:“皇上,是时候了。”

如果皇帝宠爱哪位妃子,就会恋恋不舍,超过时间。我是这样太监们就会继续催促:“皇上,是时候了。”

(清朝敬事房太监首领路来福)

如果皇上仍然不理,太监们就要一直催促下去,直到催促得皇帝性味索然,下床为止。

因为这是太监的职责,如果不这样做,就是失职,要受到处罚,所以皇帝尽管不高兴,也不好说什么。

这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由来。

2

也可叫做“皇帝不急,太监急”,意思是当事人对自己的事情不是很着急地去处理,周围的人却在一旁替他着急,给其想办法出主意。这句话略带调侃或贬义,讽刺那些先主子之急而急、先主子之忧而忧的奴才。

在古代,帝王可是九五至尊,但皇帝与后宫的私生活却受着太监的约束,听从太监的监管和安排。当然,对于荒淫无道的皇帝就没有什么用处了。在清朝的时候,乾隆皇帝在和某个妃子行房事的时候,外面还站着一群太监监听着。

大清朝的祖制,皇帝房事时间由敬事房总管太监掌握。他的职责就是时间一到,不管皇帝的兴致有多浓,不管皇帝扫兴不扫兴,由总管太监领头,大家齐声喊道:“是时候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皇帝赶快结束,不留恋于美色。

这些太监敢这样做是因为清宫规定,皇帝和妃子房事不能超过一个时辰,当时间到了以后太监就要在门口喊,让皇帝赶快结束。如果皇帝恋恋不舍,太监就会一直喊。如果皇帝还不放人,太监就会用丝被包裹着将妃子抬走。

他们也是不得不这么做,不这么做就是失职,要受到相应的处罚。皇帝不急,太监却一定要急的,否则就违反了祖训。清世祖觉得这个制度可以预防制止后世子孙的淫逸行为,限制纵欲过度,于是承袭着这种制度定为祖制。这样做虽然有时候会让皇帝不开心,不过皇帝也没法说些什么。

这就是俗语所说“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典故。

3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人们这样说:“皇帝不急,太监急”,指人们在做某件事之前,到了马上就要办这件事的时点了,主办人还在周到的思考、安排和筹划中,主观上想把这件事办得完美,或办这件事的人跟本就不想办。某些事过个某个时点就非常难办、麻烦和办不了。在这个最佳时点到来之前,主办人还不见动静,一点也不着急,这下,急坏了旁边人的一种心里表现或举止。

作为典故,还难找到从何时开始。从语句分析,这句话不属古文言,应该不会太古老,应该是在清朝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在日常生活上是要听从太监安排的,包括生活起居、用餐、洗脸、沐浴、上则所、睡觉等都是由太监在事前就布置下人搞好才由皇帝去做的,皇帝和妃子睡觉时,太监就在不远处侯着,上朝时间到了,又不方便去龙床叫皇上。遇到朝中有紧急事情,皇帝还在寻欢,急得太监在门外走来走去,上下两难……。

这句活成了典故,我们要正确对待,“皇帝不急,太监急”为难的是太监。作为旁观者,要摸清所相关的这个办事人的性格、办事能力、思想活动及综合素质。对办事严谨的人,在办某件事前,善于筹划、安排、准备,做到胸有成竹才去办,对这类人,身边人就不应急,稍微提醒一下即可;对办事松懈的人,你再急他也不会去急着办;若这个人跟本就不想去办这件事,你急了也不起作用,反而会加深与这个办事人的矛盾。所以,这个办事人的身边人不应该急。提醒一下到是有必要的,也是这个旁人的职责。若不提醒,侍事后,这件事过了时点办不好,会被这个办事人责备;提醒了,还会为自已减轻职责风险,但不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