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袁世凯能让军队死心塌地效忠他一个人,从而架空清政府呢?

为什么袁世凯能让军队死心塌地效忠他一个人,从而架空清政府呢?

2020-07-24 00:01阅读(78)

为什么袁世凯能让军队死心塌地效忠他一个人,从而架空清政府呢?:袁世凯培养了忠于自己的亲信,由他们执掌每一镇,保证了将领的忠心,再由将领向士兵灌输忠于袁

1

袁世凯培养了忠于自己的亲信,由他们执掌每一镇,保证了将领的忠心,再由将领向士兵灌输忠于袁世凯的思想。另外,袁世凯本人的一些做法得到了士兵的拥戴,尤其是在军饷问题上。

培养亲信

在北洋六镇里,除了第一镇是满人执掌,其余五镇都是袁世凯的亲信。袁世凯牢牢地掌握着北洋大权。段祺瑞,冯国璋,曹锟这些后来的北洋军阀们,都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袁世凯有这些亲信在,他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袁世凯被免过职,但是朝廷根本指挥不动北洋军,段祺瑞和冯国璋故意拖延,慢悠悠地走,就是想逼朝廷让袁世凯重掌北洋。



不克扣军饷

袁世凯不仅有亲信将领,普通士卒也支持他。因为袁世凯不克扣士兵的军饷,到了发饷的日子,他会在一旁监督,有时候还会亲自把饷银交到士兵手上。而晚清士兵战斗力低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贪腐。士兵能够拿足军饷,自然支持袁世凯。要是换了一个人执掌北洋,那他们可能就不能拿足军饷了。



朝廷的作法使得北洋军支持袁世凯

袁世凯被解除兵权就是因为朝廷怕他权力过大,清廷展开了一些列换人措施,让满人执掌大权,防止汉人权力过大。而袁世凯已经被撤了,段祺瑞,冯国璋他们也早晚会被撤换,所以后来他们故意拖延,就是为了袁世凯重掌北洋。北洋军大部分是汉人,清廷的作法让他们寒心,只有支持袁世凯才是对他们来说最有利的。



清廷以为撤了袁世凯就能重掌北洋,但是下面带兵的将领又都是袁世凯亲信,又无法一时之间全部换掉。底层士兵也是支持袁世凯的。换了人带也带不动。再加上朝廷对汉人的提防,让汉人不愿意支持朝廷,袁世凯总是比清廷更好的选择。

2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上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的成名之处,便在于他亲手训练的北洋新军,晚清时期,有一战之力的军队全在袁世凯手上,北洋六镇一共将近五万人,是一股可以改变时代的力量,虽然袁世凯是受到朝廷的指派训练新军,按道理说这支军队的最高指挥权应该在朝廷手里,但是北洋新军却只听袁世凯一人的命令,这也是袁世凯个人能力的体现。

  甲午战争过后,清朝认清了现实,原有的军队在近代化军队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故此清政府命令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组建“定武军”,后来让袁世凯接手训练新军,袁世凯采用德、日的军制来招募、训练新军,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近代化军队的开端,定武军的数量由原本的4000人扩充到7300人,一个六个军镇,除了第一镇由满人统领外,其余五镇的统领都是袁世凯的亲信。

  晚清时期,朝廷极为腐败,就连军队也被荼毒不轻,这也是清朝军队不堪一击的原因之一,而袁世凯接手新军后,便开始有意在军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为了获得新军全体士兵的信任,袁世凯采用了一个简单的办法,每到发军饷的时候,袁世凯都要亲自坐镇军中,有时还会亲自将军饷发放到士兵手里。

  此前军队发军饷的时候,都是一层层下发,等军饷到了士兵手里之后,已经没有多少了,甚至有些人一毛钱都拿不到,而袁世凯却下令军饷必须直接发放到每个士兵手里,不准层层发放,不光是军饷,任何军需物资都是如此。当时北洋新军里有个现象,有人问谁给你们衣穿?钱花?每个士兵都会回到“袁大帅给的衣!袁大帅给的钱!”。

  就靠这个简单的手段,袁世凯用朝廷下发的军饷,将北洋新军培养成了自己的私军,只要袁世凯手握这支重兵,天下哪里都可以去得,也正是靠着北洋新军,袁世凯才成功坐上了大总统的宝座,而北洋新军也成了中国抵抗外敌的中坚力量,从另一个角度看,不管袁世凯有何种目的,但他训练出了北洋新军,破除了中国落后的军制,这就是最大的贡献,让人佩服。

3

另类君解题^_^

原因有两个:首先,清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严重衰减,不足以震慑和制衡汉族官僚,包括北洋新军这样的军事力量;其次,袁世凯的个人能力卓尔不凡,能够统领群雄。

清末时期,慈禧太后挂了,满清皇室的主心骨也随之不复存在,新上位的摄政王栽沣能力严重不足,在政局未稳的时候就仓促摒弃袁世凯等实力派人物,实属不智。


如果栽沣裁撤袁世凯后,能够有替代品也还可以,然而替代袁世凯的载涛,载泽等皇亲贝勒都是一个比一个怂包的货色,根本才不堪用。

当武昌起义发生后,栽沣用来替换袁世凯的怂包们都傻了眼,因为他们根本指挥不动北洋新军,而且他们连行军打仗最基本的线路图都不会看,这帮八旗子弟们溜须拍马遛狗逗鸟一套一套的,但办正事儿可是狗屁不通。

为嘛他们指挥不动军队呢?因为他们自恃皇室贵胄,是旗人,对以汉族军士为主体的北洋新军放不到眼里。

很简单的道理,总部空降到分公司的领导,如果公然藐视下属,谁还会和你一条心?别说阳奉阴违,就是背后捅刀子都是情理中事。

而摄政王栽沣的黑操作,造成的就是这种效果。

反观袁世凯,他对下属就是能有多亲就有多亲。他将干女儿嫁给穷小子冯国璋,他在段祺瑞穷得叮当响的时候悄无声息的将段的婚宴开支结了账,事后还训斥段祺瑞“咋结婚请客不喊我,再不把我当自己人我可饶不了你”,诸如此类的笼络手段简单粗暴,然而其亲和力绝非栽沣那样的公子哥儿所能领会。

袁世凯这么会做人,如北洋龙虎狗那样的强者岂有不服从之理?也难怪老袁蛰伏隐居河南周口的时候,北洋各派系每日仍密信不断,在全军开拔往湖北的时候,一路走走停停,没有袁世凯的密令,就是按兵不动。

说起来,并不是袁世凯架空了清政府,而是清政府将控制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

应该给栽沣和袁世凯配上一张图,栽沣的台词是:拿走,不谢!

袁世凯的台词:欧耶。

4

1900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俄国、奥匈帝国组成的八国联军,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进犯北京,最终攻占天津,北京,老佛爷带着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最终签订了屈辱的赔银4亿5千万两的“辛丑条约”。

我们一直接受的教育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用大刀长矛的清军和洋枪洋炮的八国联军对打,肯定是要失败的。实际情况呢。当时清军的装备并不比八国联军差,清军早就在天津大沽炮台设置了由德国克虏伯公司制造的堡垒炮。而且,还配置了4门德国制造的鱼雷舰。堡垒炮+鱼雷舰,将天津大沽炮台防守得固若金汤。

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以后,占领的清军的军火库,看到里面的武器装备吓一跳,里面的武器装备令人们眼花缭乱,而且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里面有许多大炮,机关枪,都是新的,没有使用过。炮弹和子弹无数。

领队的意大利海军中将西蒙事后列出了一份长长的清单呈交联军指挥部:87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大炮36门,大部分甚至还没使用过;70毫米口径克虏伯炮60门;劳登菲尔德速射机关炮各种口径、型号126门;各型号、口径克虏伯大炮、机关炮156门、挺。


这些最新的、当时最先进的重武器甚至是全新的,有些还未来得及拆封组装。还有三万枝贴着最新出厂商标的曼利彻牌毛瑟枪和来复枪,三万把枪刺,堆积如山、品种繁多的军品及其它物资。“给联军所有军人配备全副武装还有富余,只可惜我们的士兵一人只有两只手!”西蒙这样写道。

清政府意识到了,中国并不只是”技不如人“,既然只学技术不行,那就连制度也一起学,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编练新军,其中最出色的就是袁世凯的小站练兵。


但是这支军队却只是听袁世凯的,不听国家调遣,清朝也就是被自己训练的新兵给推翻的。即使袁世凯不在职位,其他人也是调不动他们。袁世凯是如何控制这只军队,架空清王朝的呢。

1、清政府权威和控制力下降

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清,中原地区的人口比自己多几十倍几百倍,之所以能统治200多年,最主要的原因是战力强大。大家什么都不服,就服拳头。

勇猛,彪悍的清朝军队,在中原人看来,不可战胜,我们不听他的听谁的。但曾经牛逼的满清军队,被太平军打得满地找牙,被英法和俄国打得落花流水,还被曾经的小弟小日本打得七荤八素。中日甲午战争后,满清在高大形象一下子垮塌了,政权合法性也出现了问题。

以前汉人觉得,被满清统治是天经地义的。因为人家勇猛,强大,就该代表中国。但是你被洋人欺负也就算了,还被小日本欺负,若成这样有什么资格当中国的老大呢。合法性就是人心,老百姓这么想还好些,随着太平天国之后湘军,淮军的崛起,一大批汉人文臣武将身居高位,满人人才日渐凋零,这些封疆大吏也开始看不起满人,看不起清廷。

当统治者不再神圣,不再可怕,不再英明,人民甚至为有这样的老大感到羞耻。这种情况下,清军队、将领肯定不会对清廷死心塌地了。

满清强盛时期,再牛逼的人物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吴三桂,被灭族的准葛尔葛尔丹深有体会。清政府权威控制力的下降,必然导致地方实权人物,就算不出现袁世凯,可能是李世凯,王世凯。

2、袁世凯是站在风口的那只猪

袁世凯在威望、韬略、人品方面,不过是个二流角色,和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一比差远了,但为什么为控制军队,推翻满清的是袁世凯呢?

湘军攻陷天京后,曾国藩势力和声望达到顶点。当时,曾国藩的手中一共有三十万大军可以直接调动,一时之间,不但是他自己,就连部下和洋人都劝他称帝自立。老曾自己还是清醒的,当时满清仍是人心所向,朝廷一纸诏书就能瓦解30万湘军。而清朝最后的几年,特别是慈禧死后,清廷高层再也没有有如此威望的人,高层内斗不止,东南八省联保之后,清廷对地方控制力微弱,湘军淮军老帅死的死,袁世凯成了地方最大实权派人物。

更要命的是,清朝统治者希望给新军注入新鲜血液,大量任用留日学生,让他们担负起军队重任,担任管带和标统,企图削弱袁世凯的影响。这些人接受了君主立宪思想,对清廷更是不感冒。北洋军核心骨干,既学到了先进的军事理论,还学到了先进思想。很多都接受了孙中山民主思想,脑袋里的忠君思想被清楚的一干二净,都变成了无君无父的“乱臣贼子”。

军人的立场动摇了,思想乱了。这时候控制不了北洋军,原因就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了。

这时的袁世凯是这些人实现理想的最合适的代理人。

3、老袁确实是用心“练军”的

袁世凯深知自己与这支军队紧紧的绑在了一起,军队的盛衰直接影响自己的荣华富贵,新军训练过程中投入了大量心血。

袁世凯到任后,大刀阔斧,淘汰原有定武军中老幼病残,保留其精锐,又到全国地招募2000余名步兵,300名骑兵,共计7000余人,作为小站练兵的兵源,称“新建陆军”。

当时德国刚刚完成统一,挟普法战争得胜之威,世界第一陆军强国,当之无愧,所以小站军事操典德国陆军为蓝本,制订了一整套近代陆军的招募制度、组织编制制度、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粮饷制度等内容的建军方案。战斗部队配属步、炮、马、工程兵、辎重兵等五个主要兵种,以步兵炮兵为主,骑兵工兵辎重兵协同作战,已经与今天通行的陆军编制相差无几。

在军事装备上,开始重视武器的现代化和标准化。步兵使用德奥制造的曼利夏步枪,德国毛瑟枪,骑兵使用曼利夏马枪和战刀,炮兵装备德国克虏伯和格鲁森山炮和陆炮,军官一律佩带六响柯尔特左轮手枪和佩刀。

袁世凯聘德国军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并设有步兵学堂、炮兵学堂、工程兵学堂等。为小站军培养源源不断的储备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即保定军校的前身,1913年正式更名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的军校,学生中人才辈出,国民党军队陆军总长,总参谋长,战区司令何止百千,就连号称国共两党军事领袖摇篮的黄埔军校,创建之初,教官也大多来自保定军校。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对军官的选拔,可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各级军官中有从朝鲜就跟随他旧将,淮军旧部,更多的是从北洋武备学堂的学生中选拔,喝过洋墨水儿的优先。同时广发英雄帖,五湖四海招揽天下英雄。王士珍、段其瑞、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唐绍仪、赵秉钧、张勋,段芝贵、田中玉、张怀芝等,日后或为民国政府总统总理陆军总长,或手握重兵,为一方诸候,不胜枚举,此时齐聚袁大帅麾下,

老袁在训练新军无非两招,恩威并用,有银子。

先说恩,小站新军除了编制、教官、装备外,在日常训练中,老袁在士兵操练时,从来是以身作则。风里雨里,摸爬滚打,老袁从不偷懒。和士兵同甘共苦,行军训练时赶上大雨,士兵不打伞,老袁也不打,士兵没有雨衣,老袁也淋着,士兵受伤生病,老袁亲自慰问,把士兵感动的痛哭流涕,颇有战国名将吴起之风。绝不允许打骂新兵和体罚战士,一经发现,不论是长官或者是教官,统统军棍伺候,绝不轻饶。新军军饷丰厚,而且从来都是按时,足额发放军饷,而且是亲手发饷,以示绝不克扣,绝不吃空饷。每天操练之前,长官都会问士兵:你们吃的谁的饷?士兵们则回答:吃袁宫保(袁世凯曾为宫中太保)的饷。而每到发饷银时,袁世凯都要亲手把军饷交到士兵和军官手中,防止有人从中克扣。如此强化教育之下,这支部队不姓袁就奇怪了!

再说威,新军在训练中,考核十分严格,操练不力或者考核不达标,都要接受比较严厉的处罚。同时按照《简明军律二十条》和《查拿逃兵法》,等诸多军法,像一些旧军队里常见的陋习如临阵脱逃,违抗军令、吸食鸦片,克扣军饷,骚扰百姓,奸淫妇女,这些是立斩不赦的,就连当逃兵,也是抓回之后当众斩首,就如袁世凯在给朝廷上的一篇奏章里写道:“庸劣之员,必须随时惩治,方足以儆效尤而严军政”。也是以此,形成了他个人在军中的权威。不论是他关照过的普通士兵,还是被提拔,被任用,或者推举进学堂的各级军官对他普遍怀有敬畏、报恩和依附心。私人军队的基础就此形成。

朝庭吃了挪用军费的大亏,也长了大记性,都知道办新军费银子,那也要咬着牙往外掏钱。老袁命好,基本上没怎么为本来是大问题的军费操过心,再加上袁世凯不是贪财之人,从不干克扣军响,挪用军费的事。小站军手里有钱,腰杆儿就硬,欧洲最新式的装备,小到手电、雨衣,电台、大到当年李鸿章在欧洲见过都嫌贵没舍得买的马克沁重机枪,只要看上了,一个字儿,买。



时势造英雄,清末风云际会,袁世凯恰逢其会,加上本人能干,肯干,实干。懂权术,识人心。借清廷之力编练了一支强大的私军,风来了,想不起飞都难。

5

袁世凯早年在天津小站负责训练新军,这支新军后称北洋军,成为袁的私有财产,再加上辛亥革命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又有了帝国主义的支持,使得袁世凯毫不费力地接收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