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秦始皇的儿子扶苏、胡亥为什么不姓嬴?

秦始皇的儿子扶苏、胡亥为什么不姓嬴?

2020-07-23 21:03阅读(60)

秦始皇的儿子扶苏、胡亥为什么不姓嬴?:扶苏、胡亥他们都姓嬴。秦汉以前,姓氏是分开的,姓来自母亲,体现出上古时期母系社会的特点,一般认为含有女字旁的姓都

1

扶苏、胡亥他们都姓嬴。

秦汉以前,姓氏是分开的,姓来自母亲,体现出上古时期母系社会的特点,一般认为含有女字旁的姓都来自母系社会遗留,比如:姬、姜、姚等等,先秦时期的姓很少,据统计只有几十个。

氏代表父方,一般取自父方的封地或者部落,也代表了父方的实力,“氏以别贵贱”就是这个意思,成年贵族才有氏,屌丝有个姓就差不多了。

三代以后,父系社会逐渐占据主流,男人地位上升,女人下降,姓氏趋向于统一,不再分父系母系。

秦朝处于姓氏转折的大时代,姓氏并存,比如说秦始皇家族就是赢姓,赵氏,叫嬴政或者赵政都可以,他的父亲秦庄襄王叫做嬴子楚(也称为异人)。

至于扶苏和胡亥为什么不喊赢扶苏,赢胡亥,与当时的语言习惯有关系,先秦时期诸侯的儿子称为公子,《仪礼·丧服》记载到:“诸侯之子称公子。”既然有公子这一尊称在前,加上姓氏就生份了。

秦始皇称帝后,相关名称并没有在短时间发生改变,大家依旧习惯称皇子公子。

扶苏就习惯性被称做:公子扶苏!

除此以外,秦始皇的其他儿子也被称为公子,比如《史记》中提及的:公子高(赢高),公子将闾(赢将闾)等,胡亥也被称之为:公子胡亥!只不过他在家里是老么,历史多称呼他为:少子胡亥!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2

其实,扶苏不姓扶,胡亥也不姓胡,他们都姓赢,他们的名字分别是赢扶苏和赢胡亥。

那史学家,和我们约定俗成,为什么不直接叫赢扶苏,赢胡亥呢?

因为在先秦时期,如果直呼一个人的全姓名,是非常不礼貌,也是对别人不尊重的表现。

所以称呼别人的的时候一般有几个方式,比如,前面加一个公子,嬴政一般会被称为公子政,包括史书的记载,基本上没有直接称呼嬴政的;或者在前面加上氏,叫赵政。

只不过我们后世的史学家和研究历史的人,为了方便,直接称呼嬴政的姓名字。

而胡亥和扶苏由于名名有两个字,不像嬴政的名只有一个政字,所以当时的人也有习惯直接称呼扶苏和胡亥,也有叫公子扶苏,和公子胡亥的。

秦始皇一共有23个儿子,胡亥是第18个,也是后来的秦二世。

3

【秦始皇自己也不姓赢,儿子怎么会姓赢?】中国在古代是母系社会,产生了最早的“姬、姜、姚、嬴、姒、妘、妫、姞”八大古姓,每个姓均是女字旁或女字底,同姓则为同一祖先。随着子孙繁衍,人口暴增,同姓的太多,就出现了姓下面的分支,也就是“氏”。

秦国和赵国的同一个祖先叫伯益,是舜帝的女婿,被舜帝赐姓为“嬴”。到了春秋时期,伯益的后人造父被周天子封到赵城,造父将自己的堂侄大骆也接到赵城居住。从此这一系的子孙就以赵为氏,这就是嬴姓赵氏的由来。造父是赵国的老祖宗,大骆是秦国的老祖宗。

战国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秦始皇的名字叫“赵政”而不是嬴政。“嬴政”称呼最早出自西汉末年扬雄的《扬子法言》,西汉前期的史料中,没有“嬴政”称呼的记载。《史记》记载:“始皇於赵,故赵政。”《秦始皇本纪》中说:“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既然秦始皇都姓“赵”,儿子定然姓“赵”。扶苏,常称公子扶苏,按照现在的叫法应该叫“赵扶苏”,那么胡亥也应该叫“赵胡亥”

4

秦始皇姓嬴,扶苏、胡亥都姓嬴,这是没问题的。但是为什么秦始皇叫嬴政,扶苏、胡亥不叫嬴扶苏、嬴胡亥呢?因为秦始皇本来也不叫嬴政!我们看《史记》,只有秦(王)政、赵政的说法,而没有嬴政的说法。所谓嬴政是后人的误写。这就涉及一个周代姓和氏不同的问题,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呢?简单说,姓表示血缘出身,氏表示社会集团,所以同样是嬴姓,秦国和赵国就分别是秦氏和赵氏。

至于秦始皇本来应该是秦氏,但因为出生在赵国,所以开始从母氏称赵政,后来回到秦国才称秦政。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男子其实是称氏不称姓的,比如屈原也不叫芈原。而女子则一般要称姓,比如《芈月传》的芈月尽管是小说虚构的名字,但这一称呼本身是符合当时称呼结构的。所以扶苏和胡亥都姓嬴没问题,但是他们的称呼是要用秦氏,秦(王子)扶苏、秦(王子)胡亥才是正确的称呼方式。扶苏、胡亥是简略的称呼。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5

古代中国的姓氏文化,姓与氏相分!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中国的姓氏文化,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姓和氏是不一样的,在我国早期的时候姓是一个大族,氏则是家族中的一个支派,而秦朝的祖先是姓赵,赵是嬴的一个分支,所以秦代的君王的后代都以嬴为姓,赵为氏。

“公子扶苏,公子胡亥,公子小白”等等称呼,其实都是指的他们的名,在我国古代早期姓与名是相分的,到后期时合在一起了。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秦二世胡亥,姓嬴、名胡亥、氏为赵。



以上为本文的全部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围观讨论!

6

我是真君,我来回答。

秦始皇嬴政一生儿女众多,但是,最著名的莫过于两个:一个是扶苏,一个是胡亥。而且,秦始皇的这两个儿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扶苏是以贤明著称的,而胡亥则是以残暴和荒唐著称的。以至于秦始皇死后,胡亥做了皇帝的消息传到民间以后,陈胜居然会考虑以“胡亥得位不正”和“拥立公子扶苏”作为反秦的口号。只是,很多人感到奇怪:为什么秦始皇的名字是嬴政,而秦始皇的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

这一切,要从上古时代说起。在当代,姓氏是一个概念,但是在汉朝以前,姓氏是两个概念。姓可以衍生出很多氏。一般认为,姓氏是原始氏族制度在夏商周三代的一种残留现象。秦国和赵国,其实都是嬴姓赵氏,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是一个祖先。不过,对于秦赵同祖这个说法,在近代争议很大。有认为秦和赵确实是一个祖先的后代,也有人认为真相并非如此,而这一切,还要先从赵国的起家说起。

春秋时代,中原诸侯中势力最大的,莫过于齐国和晋国。而相比之下,晋的实力要比齐国强很多。而晋国自从晋献公逼死了太子申生以后,晋的嫡长子继承秩序受到破坏,晋国内部发生了若干次内乱,等到晋文公掌握晋国大局以后,晋国的公室早已经因为若干次内耗而人丁衰落,并且晋文公为防止公室作乱,于是重用卿大夫,最终,导致卿大夫的势力不断膨胀,在春秋后期,卿大夫已经完全掌握了晋国,并且,韩赵魏三个卿大夫还瓜分了晋国——由此产生了战国七雄的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韩赵魏三国都曾在战国时代威风一时:魏国的魏武卒天下闻名,韩国的兵器制造业也让周围国家忌惮,而赵国的军事实力,更是仅次于秦的存在。而起初秦只是个西戎小国,因此,很多学者认为,秦国的嬴姓赵氏很可能是基于秦想和赵国攀亲戚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理论。不过也有说法认为,秦人是西周时代从中原迁移到西戎的,确实和赵国的祖先是一家子。不过,不论真相如何,至少在战国时代,秦和赵的宗室,都是嬴姓赵氏。

并且,秦始皇嬴政这种表述,其实是汉代以后才有的。因为按照汉朝之前的规矩,男子从氏,女子才从姓——也就是说,男丁的名字,是冠以氏来命名。比如秦始皇的名字是政,而且是男丁,那么他的全名是赵政。而扶苏和胡亥,都是秦始皇的名字,并没有冠以氏。因此,秦始皇的俩儿子的全名分别是赵扶苏和赵胡亥。

汉朝以后,原本的姓氏的概念因为秦汉战争而淡化——因为六国贵族被秦大量消灭,余下的贵族很多也在秦汉之间的战争中被消灭,因此,原本的姓氏概念逐步变得没人去讲究,后世史学者考虑秦国是嬴姓,于是索性称秦始皇为嬴政。

7

扶苏和胡亥都是嬴姓。

而且扶苏也不姓扶,胡亥也不姓胡,他们都是嬴姓。我们现在的称呼只是他们的名字。

古代姓、氏、名和字都是分开的。




8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当然秦始皇的孩子就有很多。

在他所有的孩子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扶苏和胡亥了,这其中胡亥就是以后的秦二世。

现如今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秦始皇叫嬴政,他的孩子不叫赢什么呢?相反叫做胡亥、扶苏这些名字呢?7DZ北方头条_头条新闻

这个要从上古八大姓说起,这八大姓分别是姬、姜、姚、妫、姒、嬴、妘、姞。这一时期的人口非常少,并不算多,因此不存在重名的现象。

到了后来人口逐渐增多,名字有很多重名的,这就很不方便了。这种情况下人们发展出了“氏”,所以说现如今的姓氏文化就与上古八大姓有关系。

我们知道秦始皇叫做嬴政,他的母亲是赵姬,我们的理解,也是可以叫秦始皇为赵政。

作为秦始皇的儿子,扶苏和胡亥的名字是赢扶苏、赢胡亥,只不过现如今的人们很少有人这么叫。

扶苏是形容树叶茂密的意思,同时扶苏也是秦始皇的长子,从这一点来看,秦始皇对他寄予了厚望。

扶苏嬴姓,赵氏,名扶苏,常称公子扶苏。要知道他的姓依然是赢。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也是最宠爱的儿子。根据史料的记载显示,胡亥的母亲是胡姬,所以他就叫做胡亥,但是姓依然是姓赢。



9

扶苏、胡亥为什么不姓嬴?他们姓嬴啊,之所以当代人会有他们不姓嬴的错觉,是因为姓氏的演化和传播导致秦汉之际与当代的姓的意义有所不同。

先秦时期的姓氏是不同的

《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秦始皇兵马俑

姓是一个家族的标记,标记着本族的祖先来源,华夏民族有所谓“同姓不婚”的传统习惯就是跟姓相关的,举例来讲,周代的周王室不能娶同姓的晋国、燕国公室的女儿,却可以娶齐国公室的女儿,因为前者都姓姬,齐国则姓姜,周幽王先后所娶的两任王后,申后和褒姒均为异姓,申后姓姜、褒姒姓姒;另外嬴姓的秦国历代通婚的对象主要是姬姓的晋国和芈姓的楚国,这都是符合同姓不婚的原则的。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氏是原始家族中小宗子孙分家之后自行创建的,所以可以以城邑为氏、以官职为氏、以谥号为氏等多种选择,由于华夏民族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氏就越来越多,再加上后来其他民族的融合,在形成汉民族后姓氏就更为丰富。以我们的邻国日本来看,明治维新之前平民尚未有自己的姓氏,于是在改革之后民众就自发的给自己的家族命名,于是田中、井上、小野等姓氏就被当做正式的姓在家族中传承,庆幸的是,我国农业社会经济发达,早就完成了姓氏的命名工作。

百家姓

姓氏合流导致的当代视角下的错觉


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中华姓氏苑

随着春秋战国至秦汉间社会变革的完成,姓、氏逐渐实现了当初定义的功效,中原农耕区域由最初的人口稀少的状态转进至千万级的人口繁盛时期,这时再保留姓作为区分家族的意义便不大了,于是姓氏开始合流,大宗的姓和小宗的氏被选择其一作为自己的标记,而当代的姓氏其实是一致的,以当下的姓氏习惯看待先秦时期的人们姓氏肯定会有这样的误差。

扶苏和胡亥的姓氏按照当时的习惯,嬴姓是一致的,氏是不同的,扶苏作为大宗应该继承嬴姓,胡亥作为小宗则应该拥有自己的氏,但是由于胡亥实际继承了皇帝位置,而扶苏被赐死,他们都没有独立的氏,还是姓嬴的。

结语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一种不自觉的习惯,那就是以当下的思维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于是就产生了教科书当中所说的历史局限性,但实际上任何人都很难超越自己的历史阶段来看世界,所以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世界很有必要,假设我们成为一个历史人物面对历史事件的时候是否能够比当时的人们做的更好呢?恐怕未必。

10

嬴是血统氏族。秦是集团,国家,姓。所以秦始皇,不叫嬴始皇。扶苏,胡亥也不称姓嬴,而叫秦公子扶苏,秦公子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