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大批二线城市冲击“千万人口俱乐部”,50%人口增长目标如何实现

大批二线城市冲击“千万人口俱乐部”,50%人口增长目标如何实现

2020-07-23 12:50阅读(75)

大批二线城市冲击“千万人口俱乐部”,50%人口增长目标如何实现?:目前有很多二线城市都喊出了千万人口目标,但这其中主要都是800万人口以上的经济强市,距离千

1

目前有很多二线城市都喊出了千万人口目标,但这其中主要都是800万人口以上的经济强市,距离千万目标只有200万左右的差距,其实也就20%左右的差距,没有五成那么夸张。

有50%人口增量目标的,目前只有武汉。因为武汉的中期目标是从目前的1000万人口提升至1500万,远期目标是2000万,这个难度确实非常大。因为武汉在过去人口流动性最强的十年里,只增长了221万人口,而未来6年要净增400多万才能达到中期目标,这个难度相当于过去十年人口净流入平均值的三倍有余。但毕竟武汉是中部龙头,省内首位度极高,近几年发展飞速,只要空间能够打开,创造奇迹也并非不可能。

目前呼声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人口扩容”,其实并非总人口的变化,而是城区人口规模的升级。

这样的50%其实并不是很难,因为对于城区人口和总人口差值较大的城市而言,城区人口增量50%完全可以通过存量人口来完成。比如县改区,城市化率的提升,城区的扩容,都可以把郊县人口变为城区人口。

通过上图能够看出,很多城市城区人口占比还不到50%,包括成都、苏州、青岛、济南、长沙、大连等老牌强市,如果这些城市能够像武汉和南京一样全部县改区,那么城区人口直接就会飙升上百万,十年时间城市化率再提升50%,那么城区人口增长两三百万完全不是问题。这还不算每年净增的人口。

所以增量五成的难点在于是总人口增量还是城区人口增量。总人口的数量其实参考意义并不是很大,毕竟临沂、南阳、赣州、潍坊等三四线城市本身都是总人口上千万的城市,但是城区人口规模才是提现城市整体实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对于大批二线城市的千万人口目标和增量50%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总人口,只需增量20%左右。后者为城区人口增量,这并不需要吸引50%的新增外来人口,只需城市化率提升,郊县户籍改城区,数据就有了。

2

从目前来看,中国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15个,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广州、深圳、临沂、武汉、石家庄、哈尔滨、苏州、郑州、南阳和西安,这些城市当中,一线、新一线、二线甚至三线城市都有。总之,不仅仅是二线城市冲击“千万人口俱乐部”,凡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不管是几线城市也好,都应该会向“千万人口俱乐部”迈进。

但是,一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与它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经济越发达,发展潜力越大的城市,人口吸引力自然就强,而那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城市,甚至会出现人口流失,就比如现在的千万人口城市临沂、南阳等,它们跌出“千万人口俱乐部”只是时间问题。

以下就是2018年全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量情况,从中可以看到,一线城市深圳和广州的人口增量最多,都超过40万,而西安、杭州、成都、郑州等都是经济发达的新一线城市。当然,有些城市经济虽然发达,但城市人口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人口增量也不一定多,比如一线城市的上海和北京,其中北京人口还出现负增长。

至于50%人口增量目标如何实现,这个增幅太大,短时间内是难以完成的。只要把自己发展好,完善各种基础设施服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放宽人口落户政策等,那么人口吸引力自然就慢慢增强了,成为“千万人口俱乐部”城市就水到渠成了。

3

各大城市陆续上演“抢人大战”,这背后释放出了一个信息: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01 “抢人大战”的背后,实际上是少数城市的竞争

根据2018年全国常住人口增量前十的城市来看:

可以发现,二线城市中,西安、杭州、成都的常住人口增量位居前三,重庆、郑州、佛山、长沙、宁波都位列全国前十位。

并不是所有的二线城市人口都是在快速增长,比如说东北城市大连、长春、哈尔滨,这些城市的人口正在流失。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东北经济的增速还处于低迷阶段。

抢人大战的背后是“一山不容二虎”,除非粤浙地区

中西部省份里面,比如湖北、湖南、四川、河南,陕西,这些省份的基本特点是省会城市一家独大,所以,省里面很难跑出第二个人口增速过快的城市。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但是我们看看广东省和浙江省,发现,同时有多个城市的人口增量非常不错,比如说广东省除了广州和深圳之外,东莞和佛山的人口增量也位居全国前列。浙江除了杭州以外,宁波、温州、绍兴等城市人口增量也是非常不错。

抢人大战的背后,是人才引进策略和城市对房价的控制

长沙是二线城市里面,对房价管控最有效的城市,目前,长沙的房地产市场均价还处于万字头,而周边的省会城市武汉、南昌、贵阳都比长沙高。

得益于低房价,长沙这些年人口增速非常快,预计到2022年,长沙的人口将突破1000万。

除了房价对人才有相对的优势,那么人才引进策略,包括城市的配套设施,教育环境、以及就业环境,也是对人才的吸引,有着很大的因素。

总结:

未来10年,中国将会出现人口过千万的城市超过25个。对标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口集中在城市,资源集中在大型城市,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4

1、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这是因为工业革命让人摆脱了体力的限制,让大脑的智慧创造更多的技术,由此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深圳从30万人的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的世界型大城市,经济规模超过香港,依靠的也是不断的吸引全国优秀的有冒险精神的人才来实现的。

2、城市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工业化的发展和进步会让城市化呈现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城镇化;其次是城市圈;最后是城市群。

现在的日本的东京湾就属于第三个阶段——城市群的发展阶段;纽约弯区、旧金山弯区都是如此。这些最发达的经济体已经到达了第三个阶段。

城镇化:目前我们国家普遍是处于这个阶段,这样的一个阶段是核心城市、区域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人口是从农村流入前面三个区域,这个时候的城市化主要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是60%;

城市圈:这个是在一线城市以及一些核心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阶段,那就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环二环……等等到七八环,城市在原有的基础上一圈一圈的往外扩,甚至把周边的土地合并过来,这种现象在北京和上海最为明显,深圳相对而言没有北京和上海这么明显。

城市群:这是第三个发展阶段,因为城市圈的无限扩大还是无法解决人口居住的空间问题,于是就把周边的城市发展成卫星城市一样,在交通上完全打通,承担不同的功能,相互协作,这样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扩展城市承载人口的空间。当前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大湾区就是往这个方向发展的。

3、一线城市城市群,强二线城市城市圈

未来一线城市会往城市群的方向发展,而强二线城市以及一线核心区域城市会往城市圈的方向发展,城市规模会在当前的基础上再次扩大,新城区的规划建设,地铁的建设里程,都会比当前的要多得多。

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会达到70%,意味着未来12年会有1.4亿人口进入城镇生活,而在2040年以后中国的城镇化率会达到80%以上,这些人口首先会进入一线城市和核心区域城市,这个就为核心区域城市的未来人口扩张提高了来源。

2009年年上海的常住人口是1921万,2018年为2424万,因为上海最近几年都严控人口增长,其实在2013年人口就达到了2415万人,也就是说在4年的时间里面,上海的人口就增加了将近500万人。而在最近的5年时间中仅仅增加了9万人

比如像长沙、成都、武汉、合肥、西安、郑州都是省会城市,也是区域核心城市,都是集中了一省的资源在发展,在全省的GDP中所占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三四十。一个省会城市几乎拥有了媲美一省的经济实力,而这种情况还会在未来加深,这个城市周围地区或者是这个省的其他区域的人口未来会集中走向省会城市,把这个城市的城市圈扩大。

2018年人口净增加排名前11的城市分别是:深圳50万、广州41万、西安39万、杭州34万、成都29万、重庆27万、郑州26万、佛山25万、长沙24万、宁波20万、武汉19万。

5

主要靠政策,还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另外也有城市合并等规模效应。

第一个是国家政策转变。从以前的城镇化向城市化的转变。世界各国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都市圈化,城市不断扩大。过去几十年中国是小城镇化模式为主,导致人地分离,供求不匹配。近年来,国家发布多项政策推动中国城市群都市圈的城市化模式。《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共提出28条,其中重点强调了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这个政策出台,必然刺激今年城市人口将爆发式增长。今年是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收官之年。

经济发展也会形成人口集聚。以武汉为例,刚解放时,武汉建成区面积34.7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截至2018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628平方公里,而常住人口达1108.1万人。70年前人口数不到现在“零头”。

城市合并也是人口扩大的途径。近年来,合肥、济南、成都等众多二线城市走上合并的道路。2018年,简阳市(含高新东区)户籍人口150.7万人 ,常住人口106.5万人。成都合并简阳后一下就能多出150万人口。其他合并也是差不多,一下次多出上百万人口。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讨论财经问题,十多年专业投资顾问。


6

随着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朝着全球城市的方向迈进,北京都市圈、上海1+7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也逐渐形成了人口规划,这种具有次国家中心发挥作用也是参与了全球的竞争的需要。但上海、北京在2018-2035年的城市规划中明确了人口目标的2500万关卡,未来的人口增长只有通过跨行政区的周边地区来承接。而唯独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规划超乎想象,具一些媒体报道,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会从现在的7000万人口基础上再增长一倍,而且在2035年前后要突破一个亿的目标。

城市的发展就是在于人口的引入,只有不断地扩张城市范围、增加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增加人均可支配财富,才可以让城市发挥更大的重要。基础建设、地铁轨道、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才会更加完善,人才的集聚效应也会发挥作用,实现经济动能的新裂变。

二线城市及省会城市也是看到了希望和危机,很多大城市更是通过省会优势,不断地通过人才引进、大学生补助、人才基金、房产优惠、子女教育等诸多方式进行人口引进。而且从城市总体规划、交通高铁站的规划都可以看到很多城市的雄心壮志。

如武汉提出冲击2000万人口目标,重庆、天津、成都、南京、杭州、郑州、西安、长沙等城市也是把高铁站设到了20公里以外的地方,城市可开发面积一下子就扩张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按照国土资源对人口面积的要求,人口的目标也就是定位在1000万以上,达到超级城市的人口目标要求。

但是城市市域人口和城市都市区人口还是有区别的,我们经常会混为一谈。等于把重庆市3000多万的人口也想成了都市区人口。可是国际通用的规则是不以行政区范围为界限,而是以无缝隙城市拓展区为范围,一般全球城市的半径在60公里以内,而像我国的二线城市应该是以20公里,最多不应超过30公里的范围,地铁辐射线可以适当延长,但必须达到通勤的目标。

二线城市通过人口兼并是不可能实现都市区扩张而成为超级城市的,只有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吸引人才的涌入。而且目前我们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到2035年前后基本上可以达到75%,也就是完成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人口再流入和向农村转移会逐渐平衡,人口流入大城市也基本告一段落。

按照现在的一些人口增长加快二线城市,每年超过15万人,甚至也有超过30万人。假如人口增长率在未来15年里可以达到1.5%,那么人口增长比例为25%。而最快速度达到2%的水平,也只要增长35%,只有人口年增长率超过3%才可以达到增长50%的目标。

但这个增长率比较难以实现,除非出现第二个广深,可看不到哪个二线城市具有这种政策扶持。这是一个全面开花的时代,也是一个二线或省会城市之间公平竞争的时代。要正在达到1000万级都市区人口的城市一定会出现,或许三个、五个,但不可能或超过十个。加上四个一线城市共计15个以内超级城市,将会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强大的未来。

7

之所以有大批二线城市喊出了“冲击千万人口俱乐部”目标,醉翁之意不在酒,本质上还是为了经济的发展,而竭尽所能的吸引人口,尽享人口红利的优势,从而有机会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竞争时,有一定的机会。

我们先来看一下2020年,主要都有哪些二线城市。

根据第一财经周刊对二线城市的划分,2020年,总共有30座二线城市,而这些城市目前的常住人口数量,有些已超过了千万级别,有些离千万的门槛还差之甚远。

根据2019年相关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哈尔滨(1085万)、石家庄(1103万)、保定(1186万)这3座城市的人口已过了千万,故不再讨论,而其它的27座城市,以东部沿海地区居多。

那么,在大家都在争夺人口红利的时候,想吸引其它地方的人口到本地工作、生活定居,在正常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办法才能实现,就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工作机会,以及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能让到此的人们安居乐业,从而生根发芽。

剩余的27座城市,有哪些城市有希望能冲击千万人口规模呢?或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首先,依靠行政命令和政策推动,吸收人口。

行政级别比较高的城市,比如各省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是最大受益者。众所周知,在中国,行政级别的高低,决定了资源配给的流向,那么,省会城市是各省的核心城市,也是重点发展城市,扶持省会发展,走强省会路线是大多数省份的既定策略,全省的资源将会优先供给省会,在这种情况下,二线的一些优秀省会城市,会实现高速发展,将有机会继续吸纳全省的人口,从而向千万人口目标高速前进。如昆明、济南、福州等省会城市,和宁波、厦门、大连等计划单列市。

其次,依靠经济来吸引外地人口。

主要指经济比较发达活跃的城市。除了定向的政策倾斜外,最能够吸引人口的还是要靠经济实力,许多普通级别的地级市,因本身经济实力强大,能提供较多的工作就业机会,从而自动吸引许多外地人来此务工,并形成常住人口,如沿海的温州、泉州、烟台等地。

最后,通过行政区域融合,即合并融城。

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为了跨跃式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行政区域的高速,如2011年合肥合并巢湖市、2019年济南合并莱芜市、2020年长春代管公主岭市等,后面还有西安合并咸阳等传闻,而这些城市合并后,确实提高了竞争力,人口规模更加庞大,这说明,通过行政区合并的办法,也是提高人口规模、冲刺千万人口的捷径。

综述,城市的竞争力不仅仅是人口规模,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实力,许多千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经济实力却不强,如石家庄、哈尔滨、保定等,相反,数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竞争力却强很多。

正常情况下,目前人口规模在700万以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未来20年,很有希望冲刺千万人口规模,而700万以下、经济发展滞后、又没有特殊资源的城市,冲刺千万人口规模的难度很大,更不用说50%的增长目标了。

8

二线城市冲击千万人口超级大城市,是不是必须的?武汉疫情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咱们该反思一下,超大规模城市有没有必要!?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过份追求超大城市,忽略中小型城市发展与建设。德国城市都是以中小城市为主,就是首都柏林也才400万。那么中国各省有没有必要学习德国城市建设经验?

举个例子,福建省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多山地区,多多参考德国经济,适宜建设中小型城市,避免“超级大城市”误区!

国家应该做强中小城市,发展县域经济,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9

人口扩张,是目前二线及以下城市发展战略。他们已经论证过理由了,有的是率先放开落户有的是看到别的城市放开落户赶紧跟着学的,你争我抢的态势一直延续着。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几十年的积累效应,城市义务教育学生数量下降不少,教育资源完全可以接纳新落户居民子女。需要低保本来就是少数;新落户一般年纪较轻,年龄大些的也是引进的高技术人才。各大城市都想明白了,落户条件越来越宽;不管来的人买房还是租房都是要住房的,工作又不用政府安排,就像把企业引进来投资一样,可以无为而治,独立自主的个人不是负担还能创造财富。

吸引人力资源落户,首先要方便就业,其次要方便子女入学,第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马虎交通四通八达,第四医疗、文化、体育、对外开放各方面的软实力要明显高于人家之前的所在地,第五创业方便,第六民风宽厚包容,第七经济具有规模活力和弹性产业丰富,第八政府窗口讲普通话热情待人。

城市增添生产力,也增添了活力;还增添带着知识技术以及产业投资的资本;如果再注重投资人落户便利、人才落地优惠政策、欢迎文化创意创业落地以及文化名人常驻,综合人口质量就更加协调有利于后劲充足。

城市化的人口集中趋势,还会让国土生态优化、农业产业模式进步、提高人均GDP、更好地保障国民福利水平。

落户要求社保已经办妥可验证一段时间了,这是各大城市的共同要求。

10

投资基础设施,给政策吸引产业,产业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