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战争史上,哪些战役的结果,是让人最意想不到的?

战争史上,哪些战役的结果,是让人最意想不到的?

2020-07-23 11:08阅读(74)

战争史上,哪些战役的结果,是让人最意想不到的?:下面这一仗名帅对名将,名帅麾下兵力是名将手下人马的2倍,却输了,尤其令人意外。1947年6月,对东北民主联军

1

下面这一仗名帅对名将,名帅麾下兵力是名将手下人马的2倍,却输了,尤其令人意外。

1947年6月,对东北民主联军来说是好日子。部队经过大练兵运动以后,士气高涨,装备精良。同时,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斗中,不仅保住了南满根据地,而且多次打击了敌人,取得了丰硕战果,敌我力量的对比也出现了重大的转变,我军开始逐渐占据上风。这个时候,作为东北我军最高指挥官的林彪,希望借助旺盛的斗志和充足的兵力,发起一场规模更大的攻击战,夺取四平,从而一举改善东北战场的局面。

为了保证这次战役的胜利,林彪集中了东北民主联军主力24个师,可谓兵强马壮。反观四平城内的国军,虽然有陈明仁的第71军作为主力守备,但这时候该军非常虚弱——第91师不在,第88师刚刚被歼灭了一次,现在基本都是新兵,还没有形成战斗力,第87师之前也被重创过,而且还缺一个团。四平城里的守军除了第71军,就是一些杂牌部队:第54师四个半营、保安第12区第17团,以及辽北省保安第1、第2团,辽宁省保安第1团等部。这些部队加在一起,号称有3万多,其实最多不过2万多,而且一部分还是保安部队。

换句话说,我军占有绝对优势。

林彪集中了24个师,目的不可能只是四平这些残兵败将。林彪判断,依照当时的态势,国军能抽出来增援四平的部队,不会超过10个师(这个判断很准,后来证明国军出动了9个师)。所以,打四平对林彪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他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来增援的国军,毕竟围城打援一直是林彪最擅长的招数之一。再者,林彪压根看不上四平守军的战斗力。所以,他的兵力配置明显重在打援:用7个师攻城,用17个师设伏,想吃掉国军的援兵。

1947年6月,进攻四平的外围战打响。西满纵队率先攻占四平西郊飞机场,全歼国民党第71军运输营和保安团1个营共600余人,取得开门红。随后,一纵攻克新立屯据点。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决定从铁路西市区重点突破进攻。十天内,民主联军解决了城外的国军。1947年6月14日20时,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对四平发起总攻。

可是,由于攻击外围用了整整十天,而这十天里,陈明仁完善了四平的防御体系,同时武装了一万多闲杂人员,防御兵力超过了三万人。所以,东北民主联军发起总攻后,战斗非常激烈,进展不是很顺利。林彪尽管占据了兵力上的巨大优势,但因为我军极度缺乏大城市的攻坚经验,而国军守将陈明仁又是一位战场经验非常丰富的将领,多次利用我军不熟悉巷战,不熟悉城市攻坚战的弱点,打击我军。比如,他会在路上撒上黄豆,我军士兵冲锋的时候,一个不注意就会滑倒,然后国军的机枪就进行扫射,导致我军伤亡惨重。

这个时候,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郑洞国坐不住了。他东拼西凑,调集了9个师的援军,以绝对主力新6军为核心,号称十万援军北上,救援四平。此时,林彪的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他认为四平攻坚战似乎没那么重要,如果能够趁这个机会重创国军的援兵,或者说哪怕仅仅打掉新6军,意义也比四平攻坚战大得多。于是,林彪对我军的部署做了重大改变,一切以打掉新6军为第一目的。

郑洞国也好,新六军军长廖耀湘也好,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他们从林彪的部署中闻到了危险的味道。郑洞国当即命令已经突出的新六军迅速后撤,修好工事,等待林彪的攻击。林彪果然对新6军穷追猛打,可由于新6军战斗力强,又有了防御工事,我军一时半会儿无法拿下新6军。在这种情况下,林彪做出了一个选择,命令从攻城部队中抽出两个师,增援到打援部队里,力求歼灭新6军。

攻城部队刚刚取得一点优势,因为两个师被调走,无法对国军形成更大优势,造成攻城再次受阻。而去增援打援的我军两个师,又因为瓢泼大雨造成行军速度减慢,没法在指定时间赶到。这样一来,我军兵力就白白浪费在路上,没有用在刀刃上。反倒是国军其他增援部队第195师,利用我军主力被新6军牵制的有利态势,竟然偷鸡成功,突击到四平城下,和国军四平守军会合,令国军士气大振。 此时,在民主联军司令部,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林彪认为:国军援兵已到,而我军在攻城和打援两个战场都和敌军打成相持局面,如果再打下去会对我军不利,所以应全线撤退。但参谋长刘亚楼看法不同:四平守军已经是强弩之末,而到达城下的国军援军不过就是第195师,只要再打一天,一定可以拿下四平,消灭四平守军和援军第195师。林彪考虑再三,对刘亚楼说:十几天都打不下来,难道一天就可以?要是明天打不下来怎么办?那时再撤就被动了。

在林彪的坚持下,我军于1947年6月30日拂晓全面撤离四平,四平攻坚战以我军撤退告终。

据后来四平攻城总指挥、一纵司令员李天佑总结说:攻城前,全军上下一片盲目乐观,对陈明仁估计不足,对四平城内守军的人数也判断错误,对守军的顽强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再加上攻城部队在关键时候被调走两个师。这一切,都是四平攻坚战失败的原因。

四平攻坚战是我军在东北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我军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24个师对国军13个师,几乎2:1),没能打下四平,确实出乎林彪和东北局的意料。但通过这次战役,我军也积累了城市攻坚战的经验,吸取了教训,为后来攻城打好了基础。反观国军,陈明仁守住四平立下了头等大功,却因为其本人桀骜不驯,不仅没有得到重用,反而被明升暗降,调离了战场。此消彼长之下,四平之战我军虽然战败,却在之后越战越勇,最终拿下东北,消灭了东北几十万国军。而国军有能人而不能用,赏罚不明,最终军心涣散,丢了东北,丢了大陆。

参考资料:

1. 张正隆:《雪白血红》

2. 唐洪森:《国共征战大东北》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2

海南岛战役:解放军认为会打的很艰苦,国军认为防守绰绰有余。结果,韩先楚将军三天就把薛岳的立体防御体系击碎。颇有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的效果。

刚经历金门新败,毛主席等众多领导对海南战役很慎重。

1949年10月发动的金门战役,解放军第一梯队经过三天三夜奋战,9000多官兵大部分壮烈牺牲,余下的被俘。解放军后续登陆部队因为无船可用,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在对岸被优势敌人击溃。这场战役也成为我军在解放战争中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同年11月份,我军又在登步岛战斗中,遭受了失败。连续两次登岛作战失败,让我军高层对登岛作战非常慎重。真要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登陆失败”,士兵那还敢再打这样的仗呢?

所以,对海南岛战役,毛主席要求四野向三野调查渡海作战经验,避免重蹈金门覆辙。同时,毛主席在战前还做出指示:

\"渡海作战,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携带3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力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

海南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蒋介石很注重海南岛防御,任命薛岳为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是国民党悍将,曾使用“天炉战法”在长沙会战中歼灭日军十万之众,被日军称为\"长沙之虎\"。蒋介石让薛岳守海南岛,也是有“志在必得”的意思。

而且,当时薛岳手下兵力不俗:陆军5个军;海军1个舰队、1个陆战团,舰艇50余艘;空军4个大队,飞机45架;总兵力共计有10万余人。薛岳以这些兵力,在海南岛建立了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伯陵防线\"。蒋介石也认为有薛岳在,海南岛固若金汤,企图凭险固守海南,把海南岛当作反攻大陆的基地。

而解放军方面,虽然海南岛上有琼崖纵队(16000游击队员)配合。但是,解放军没有登陆舰,主力船只都是木帆船。木帆船没有风,就走不动的,遇到国军舰艇,只能被动挨打。而且,登陆点均在解放军炮兵射程之外。所以,解放军为了“护航”,往少数木帆船上装上了发动机和火炮,对抗国军军舰。同时,这些火炮还能支援登陆点。

在战斗开始前,上级领导却决定延期攻击。

为了解放海南,解放军调集了四野下属的第四十(军长韩先楚)、四十三军(军长李作鹏),以及加农炮兵第二十八团、高射炮兵第一、九团及工兵一部,共计10万余人。这支\"渡海兵团\",由叶剑英领导,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等人祖制指挥。部队在1949年12月,就开始登陆作战训练,预计春节前发动进攻。

解放军的作战计划是:利用海南岛本地的琼崖纵队配合,先分批次偷渡过去两个加强营和两个团。然后,军级领导(必须有军长)亲自上前线指挥4万人组成的主力登陆部队,带着3天物资,强行在预定登陆点登陆。这样,就算遇到敌人顽强阻击,我们还有3天时间组织后援。

可是,等到1950年1月10日,情况有了变化。当时,在苏联访问的毛主席对解放海南做出新的批示:将进攻时间由“春节”推迟到“争取春夏两季解决海南问题”。

1950年2月1日,在15兵团司令部作战室举行的海南岛作战会议上,叶剑英传达毛主席指示,进攻时间推迟至6月份。

2月9日,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任司令开会时,传达的意思为“6月份不一定行,年底之前解决就不错。”

当时,因为解放军使用的木帆船必须要用季风。而只有4月和9月的季风能用。也就是说,4月不打的话,解放海南岛要被推迟到9月了!而我军知道金日成要动手,是在当年5月份金日成访华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是在6月25日,第二天,美国舰队就隔断台湾海峡。真要是拖过4月,海南岛也就别想解放了。海南岛是“南中国海门户”,南中国海也就没有了。。。

上面“延期”的消息一出,43军就开始懈怠了。而韩先楚的40军一直没有松懈,韩先楚将军没有将“进攻延期”的消息传达下去,照样让军队训练。

幸好,在韩先楚将军的力争下,我军果断出击,顺利解放海南。

在韩先楚将军力争早日发动登陆作战时,很多战友不理解他,不支持他。

3月20日,韩先楚将军主动请战,可是,电报上去后,没有任何回复。

3月26日,分批偷渡的任务完成,海南岛已经有解放军两团两营,将近一个师。

3月31日,韩先楚再次以40军党委名义致电15兵团领导,还是没有回复。

4月7日,韩先楚再次以个人名义致电15兵团、四野领导,并转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要求立即发起海南岛战役。此时,40军内部领导也不支持韩先楚将军,所以,韩先楚以个人名义请战。

韩先楚的电报是这么写的:“如43军未准备好,愿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

新中国已经建立,很多指战员不想在这个时候牺牲。况且,前两次登陆作战都遭受了失败。这次登陆海南,真是九死一生。甚至,就连40军参谋长宁贤文这样的高级领导,为了不上海南岛前线,竟然把自己弄伤了。

按照宁贤文的说法,他是被特务打伤的。可是警卫员说“我可以保证首长不被特务打伤,可我不敢保证首长自己打伤自己──我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拿石头砸自己的脚呀?”

4月10日,在韩先楚将军多次请战下,林总和毛主席终于被说动了。军委决定,4月16日,开始海南岛战役。

当时,由于43军训练松懈,第一批次只凑出一个半团。而40军一次拿出6个团!不过,在组建前线军级指挥部时,韩先楚遇到了难题。很多高级领导不想上前线,不报名,他们觉得这次可能“重蹈(金门)覆辙”。甚至,等到出发时,部分团级干部找理由开小差走了。不过,正是这些人的贪生怕死,更衬托出韩先楚将军的伟大。

4月17日凌晨3时,登陆部队的木帆船冲破敌人封锁线,顺利到达登陆点。韩先楚将军一马当先,就要带头冲锋。幸好,被部下及时发现,一连的战士将他拦下,不准他冲锋。然后,将他死死的摁在一块岩石后面,保护他。

三天后,薛岳“固若金汤”的立体防御被韩先楚打碎。4月22日,薛岳坐飞机离开海南。5月1日,海南全境解放。最终,解放军以伤亡4500余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3.3万余人,收容国民党溃兵1.8万人。


(文|勇战王聊历史)

3

在战争中,“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是一个很疯狂的想法,或许除了粟裕之外,很少人会把这一想法当作战机,这正是粟裕大将的过人之处,敢打他人不敢打之仗,从不放过敌人露出的一丝破绽,哪怕这个破绽持续时间很短,粟裕都会谋而后动、创造战机、抓住战机,所取得的战果往往出乎与他人之预料。

1947年5月初,国民党第1兵团20万大军在“中原王”汤恩伯的指挥下,发起了对我山东解放军的重点进攻,当粟裕、陈毅等率领的华野以逸待劳向东移后,汤恩伯继续乘机前进,相继侵占了莱芜、蒙阴等地,而第1兵团辖下的桂系钟纪的第7军和张光玮的第48师为抢头功,便贸然北进沂水城,而且推进速度极快,已经形成孤立深入之势,为此粟裕原计划首歼桂系这两支部队。

这时,粟裕从情报得知汤恩伯兵团的大致部署,即以张灵甫整编74师为主要中心突击力量,以黄百韬整编25师和李天霞83师掩护张灵甫左右翼;以65师掩护黄百韬25师侧翼;以桂系第7军和48师掩护李天霞83师侧翼,一举攻占坦埠华野指挥中心。与此同时,王敬之兵团整编第5军和欧震兵团的整编第11师等部已经由莱芜、新泰向坦埠方向东进,蒋介石投入山东战场的总兵力达到了45万。汤恩伯的作战计划是采取“中心开花”突破,在两翼和后续兵团的掩护下、以黄百道第25师协助张灵甫整编74师担任中路突进,对山东华野采取中央突破战术,企图将华野压缩至胶东一带或赶过黄河。

粟裕经过深思熟虑后,发现汤恩伯已经开始的全线进攻已经露出了破绽,第1兵团最中间位置的张灵甫74师经过孟良崮脱离了25师和83师的左右掩护,已经形成了孤军深入之势,而自从经过莱芜战役损失李仙洲兵团六万大军之后,国民党行动极为谨慎,一打就缩,围歼战机难以捕捉。为此,粟裕决定放弃原先首歼桂系第7军和48师计划,针锋相对以“反突破应对汤恩伯的中心突破”战术,迅速集结五个纵队来个“猛虎掏心”,切断中路突进的国民党王牌张灵甫整编74师与第1兵团间的联系,再给与围歼。

粟裕大胆提出的“以中央突破对付国民党的中央突破”战术,曾在1946年底指挥的宿北战役中面对国民党四路大军的压境,集中优势兵力围歼突出部的戴之奇的69师取得巨大的成功,开创了我军的先例战术。此次围歼张灵甫74师粟裕敢于再次使用此战术,主要是因为汤恩伯掩护大部队与74师之势相距一至两日的行程,除了左右两翼的25师和83师距离比较近,而华野有9个纵队和一个特种兵纵队,在局部对孤军深入的74师已经形成了绝对优势,而且张灵甫自从进入中原后一路势如破竹而异常骄横,与友军矛盾较深支援不会很积极。因此,粟裕果断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来个“虎口拔牙”,以五个纵队担任主攻一举围歼张灵甫74师。

1947年5月16日,历时三天的孟良崮战役圆满结束,张灵甫74师3.2万人在国民党40万大军的掩护下遭致全歼,张灵甫本人也被击毙,粟裕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之势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在“夹缝”敢打他人不敢打之仗,开创了我军在敌人重兵集中下割歼强敌的战例,也是战争指挥艺术上的重大突破。孟良崮战役后,毛主席任命粟裕任中原野战军司令,以便让其放手统一指挥刘邓及华东两大主力部队,粟裕果然不负众望,豫东战役再次“虎口拔牙”轻取开封、再歼援敌,再次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的歼敌记录。

4

侵华日军第116师团原本是个1938年才组建的特设师团,代号“岚”兵团,1943年初被调整和加强为甲级师团。抗日战争后期成为华中日军的绝对主力,在横山勇第11军(从13军转隶)编成内曾先后攻陷常德和衡阳,欠下中国军民累累血债。在抗日最后一战的“湘西会战”中,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本来有机会全歼这支来自日本京都的罪恶部队。

然而由于国民党军界的派系顽疾和好大喜功,最终功亏一匮,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战役结局确实出人意料。



(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1945年3月,在衡阳西北的宝庆地区担负警备任务的第116师团,由日寇第11军划归坂西一良中将的第20军指挥,作为该军主力参加日方称为的“芷江攻略战”,目标直指湘西的中美芷江空军基地。4月13日夜,第116师团以一个加强大队奔袭雪峰山隘口,掩护师团主力分三路扑向湘西纵深,师团长菱田园四郎中将准备以第109、第120和第133三个主力联队齐头并进,一举突破中国军队的山地防御线。

可惜,这个新任师团长完全高估了所辖部队的战斗力(原师团长岩永汪刚刚奉调回国担任西部军军附),第116师团在之前的衡阳战役中伤亡极其惨重,三个联队几乎被方先觉剔成了骨架,虽然在战前经过玩命补充恢复到了20000人左右,但80%都是新兵;更要命的是这个老鬼子又低估了当面中国军队的战力,故意放开当面诱敌深入的是第四方面军精锐第100军军长李天霞,以及临时拨归他指挥的第74军周志道51师。

度度狼军史原创,严禁转载搬运。



(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

李天霞且战且退整整忍了三天之后,于4月17日命令周志道开始全线反击第116师团右路第109联队,第51师换装的美式冲锋枪第一次让鬼子见识了什么叫炽热火力,接火不到24小时,泷寺保三郎大佐的第109联队就吃不消了,先头大队伤亡惨重。在其他方向全部打响之后,李天霞调动所部第19师、第63师开始合围109联队,战至4月30日,泷寺联队只剩不足500残兵,在中美混合航空团的轰炸和美式山炮的轰击下已近崩溃,拼命向山门逃跑。

另外两路日军的关根支队和重广支队也遭到第73军、第74军等部的迎头痛击,鬼子全线处于劣势,而就在雪峰山打成一团的时候,驻守常德的胡琏第18军也奉命南下参战,先头部队第11师以每日急行军80里的速度奔赴战场。5月12日杨伯涛第11师击破日军警戒部队占领雪峰山隘口,已经堵死了第116师团的出山退路,军主力也正兼程赶来。

如果第18军就此彻底封住山口,一俟追击部队全部到位,第116师团插翅难逃的末日即将来临。



(何应钦在前线督战)

此时,蒋介石亲自下令空运而来的廖耀湘新六军也抵达芷江基地,全副美械的新六军成为战役总预备队,国军未来“五大主力”三个到场,中国军队形成了从地面到空中的绝对优势,王耀武及麾下将领一致认为,封闭歼灭第116师团至有可能。然而5月5日起,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所谓“六中全会”,坐镇芷江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为了应景,在战役尚未结束时就抢先报捷,重庆方面大喜过望,要求何应钦从速到会并做军事报告,这下何总司令尴尬了。

何应钦亲自找到王耀武,让他想办法尽快结束会战,一向精明的老王也懵圈了,鬼子又不是泥捏的,只能一口口吃掉,哪有什么投机取巧的办法?何应钦只好直说:“佐民啊,我已向重庆报捷,可是大会让我做报告时,如果战况仍然激烈,那不就自相矛盾了吗”?王耀武听懂了,顶头上司是让他下令放开一个口子,把歼灭战打成击溃战,出于军人的专业和本能,王耀武实在不愿就这么放跑鬼子,仅以沉默作答。



(第18军军长胡琏)

何应钦继续开导:“抗战八年,你战功卓著,抗战胜利,你也需向政治家转,此番会战我军已经取得大胜,杀敌一万跟八千没有区别,如果我在做报告时会战还在继续,我没办法跟委员长交代,代表们也无法了解这次大捷,况且我回重庆以后,你还可以布置追击作战嘛”。

王耀武最终还是让步了,电令胡琏在第11师正面放开了一个缺口,同时给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打了招呼,理由是:“穷寇难以聚歼”。



恐怕何应钦内心还有另外一层想法,在所有的参战部队中只有第18军是陈诚“土木系”精锐,作为黄埔系内部长期的政敌,何应钦确实不希望土木系的部队在此役中太过出彩。军史学家们后来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第18军还要应付前来接应的日军第34师团,实乃兵力不足,并非有意纵敌。

笔者对此不以为然,胡琏的第18军大部已换装美械,以40000余众同时完成卡点和打援两个任务,根本不是问题。诚然,第18军亦将付出相当代价。

(湘西会战俘虏之日兵)

嗟呼,就这样,日军第116师团、关根旅团和重广旅团的残部逃出生天,上述三部大约40000余人的主攻部队(全部参战兵力8万余)伤亡27000有余,被俘300多人,是抗战以来我方伤亡首次低于日军的大型会战,其中关根久太郎少将重伤毙命,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竞全功。

至1945年6月7日,日军全部逃回出发阵地,从此再无进攻作战,直到两个月后在芷江签字投降。就在这次大会上,41岁的王耀武当选中执委。

5

这样的战役很多,我介绍一个抗战期间的战役。在著名的石牌保卫战中,发生过一场二战期间最大的白刃战,那就是八斗方战役。谁也没有想到此战会让冷兵器时代的残酷厮杀重现战场,而且还是如此大的规模,结局是战场上留下了近4000具被冷兵器所杀的尸体,日军因此而全线撤退。

1943年5月底,日军逼近石牌要塞,威胁着陪都重庆。蒋介石指出,石牌是入川的咽喉要道,事关系陪都重庆之安危。严令胡琏等将领,奋勇杀敌,坚守石牌要塞。胡琏率领的第11师将士均立下遗嘱,决心与石牌共存亡。

八斗方是石牌保卫战前线最激烈的战场,1943年中日双方在此爆发了近万人规模的激烈的白刃战。守卫八斗方的是第32团的两个营与随后增援的第33团一营和第34师的一个团的部分兵力。进攻八斗方的是日军第39师团长所属步兵第232联队,野炮兵第39联队和辎重兵第39联队。

胡琏在日军攻占偏岩后,已经断定日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是朱家坪。而八斗方是通往朱家坪的要道,胡琏早已将第32团的主力布防在八斗方。第32团团长张涤瑕率2营、3营,依托八斗方两侧岩石,修筑隐蔽工事,等待日军来犯。

张涤瑕清醒的认识到,凭借自己手中的两个营的兵力想吃掉六七倍于己的日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无法歼灭日军,但可将日军阻滞在八斗方这狭长的地带,等待援军前来一起歼灭。日军很快到达八斗方阵地,张涤瑕随即下达了攻击命令,八斗方两侧顿时枪炮震天,杀声四起。

日军的三个联队被突如其来的攻击打的阵型散乱,但日军很快稳住阵脚,依托地形组织反击。日军第39师团长澄田来四郎立即下令野炮联队进行火力压制,并呼叫军部派飞机前来支援。在日军的有序反击与炮火压制下,第32团的主阵地火力明显减弱。

而此时的石牌附近战火遍燃,所有的地方都在激战,根本抽不出部队来支援八斗方。在日军的炮火、飞机的轰炸下,第32团的将士伤亡严重,不得不向胡琏请求支援。胡琏打仗善于算计,走一步想十步,他对八斗方的战情早有预案,已命第33团团长刘声鹤带领1营机动兵力与方天的第34师中的一个团的人马,一小时以内赶往八斗方阵地。

驰援的两支部队基本上同时到达八斗方两侧的山梁。与此同时,日军已经冲上八斗方阵地的两侧,端着上了枪刺的三八大盖,嗷嗷大叫着冲向第32团。张涤瑕握着一挺轻机枪战在指挥所门前,他周围的官兵已经上好刺刀严阵以待,随时装备和冲上来的日军作最后的搏杀。

刘声鹤和第34师那位不知姓名的团长都没来得及和张涤瑕打一声招呼,便迅速不约而同的命令部队安好枪刺,呼啦啦的齐声呐喊,如山崩地裂般的冲入日军阵地,与日军噼里啪啦地格杀起来。八斗方两面山坡上,悬崖下,近万柄刺刀在上下翻舞;数千双人影在捉对厮杀。有的互掼胸膛,挺立不倒;有的扭抱一团,掐脖咬耳。

喊杀声、叫骂声、刺刀碰击声、哭爹骂娘声,以及不时发出的枪声,在空中飘荡,四下喷溅的血珠与光芒把这一片山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屠宰场。几个小时过后,当胡琏带人气喘吁吁的赶到八斗方时,只见夕阳残照之中,满山坡遍躺着血肉模糊的尸体,到处都是血,像下了红雨。那些倒下的战术身上也全是血,有的血已风干,成了黑红色,有的尸体还汩汩地向外冒着殷红的鲜血。

三小时的八斗方白刃战落下帐幕,此战日军被斩杀2000多人,阵地前沿日军尸体呈金字塔形。其中1500名中国士兵永远的躺在了这里。他们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他们用这短暂的生命守卫了中国阵地,打退了穷凶极恶的日军,彰显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与勇气。八斗方战役,谁都没有想到是以这样一种结局收场,这种结局让人不寒而栗。

八斗方战役后第二天,第六战区发现日军有撤退的迹象,随下令追击。第六战区部队收复了被日军侵占的地方,双方恢复到会战开始前的态势。日军想占领石牌,窥视巴东,进而谋取重庆的企图彻底破灭。

以下是守卫石牌的第11师师长胡琏写给妻子的诀别信:

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胡琏

6

1944年5月,侵华日军第11军在司令官横山勇率领下发动了旨在打通粤汉铁路的湘桂作战,目标是拿下湖南省会长沙和湘南重镇衡阳。

由于防守湖南的中国军队第九战区失策,日军很快攻下长沙,直扑衡阳。

日军投入攻击衡阳的兵力约有7个师团10余万人,而驻守衡阳的中国军队是刚刚经历了长沙之战损失过半还没来得及补充的第10军,约1.7万余人。中国方面的意图是,阻敌深入,确保衡阳为目的,将日军主力吸引在衡阳,然后部署大军从东西两翼夹击日军。担负夹击任务的中国军队共有11个军,数十余万人。

为了达成作战任务,那就要求第10军必须死守衡阳,等待援军!于是,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亲自给第10军军长方先觉打电话,首先讲明衡阳的重要性,要求方先觉能够固守半个月,“尽量消耗敌人”。但是令方先觉没想到的是,衡阳之战还没打响,外围11个军的兄弟部队已经被日军或击溃或阻击,根本难以向衡阳逼近。别说夹击日军,就是接应他第10军突围也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最高统帅打来的电话只不过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杀身成仁,为即将彻底失利的长衡会战保存最后一丝颜面。

而职业军人出身、骁勇善战的方先觉军长居然天真的向蒋委员长表示“不惜任何牺牲,一直战斗到死而后已,誓与攻城日军决一死战!”

于是,方先觉和第10军显示在外围战与日军拼杀了十天,又在城防保卫战中血战五天五夜后顶住了日军的第一次全面进攻,力保衡阳城不失。但是,最高统帅部除了发来一封嘉奖电和一封“务必再奋神勇,固守两星期,配合外围友军夹击歼灭敌人,造成空前湘中大胜利”的两封电报后,期盼的外围援军,一个影子也没有。

而第10军部队则在粮食、弹药、药品十分缺乏的情况下还要再与城外的从容调整部署、补充兵员物资的10万日军继续血战两周!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浑身上下鲜血淋漓的第10军居然又奇迹般的战斗了两周!

最高统帅的电报也按时拍到了,和上次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语气比上次多了一抹悲怆!反正援军就是难以赶到!与此同时,日军也向第10军空投了劝降信!

但是对援军还有一丝希望的方先觉拒绝投降!

日军劝降不成,随即发动了第三次攻击。由司令官横山勇亲自指挥,从四面八方向衡阳城发起攻击。激战四日,第10军阵地被日军全面突破,衡阳城已经难以固守。就在日军逼近第10军军部的时候,方先觉给最高统帅发去了诀别电,表示“誓以一死报党国”。电报一发出,方先觉做了两件事,一是拒绝28团团长曾京护卫他突围的请求,二是他想举枪自杀,被卫士阻止。

匪夷所思的是,方先觉刚和师长们联名向最高统帅发出诀别电,紧接着就向3位师长分别下达了停止抵抗、放下武器、与日军取得联系的命令。并于次日上午在日军指定的地点与日军进行停战谈判,以保全幸存官兵的生命为条件停止抵抗!随后,幸存的中国官兵约1.3万人放下武器开出城外日军指定的地方。这样,历时47天、抗日战争史上空前血腥惨烈的衡阳保卫战落下帷幕。

历史的真相往往模糊不清,对于方先觉为何在刚发了诀别电就马上下令放下武器的做法历来众说纷纭。不少人说他是贪生怕死而投降,这种说法不足取,他如果贪生怕死那么47天的血战和牺牲如何解释?只能从一般认知上去揣摩方先觉当年这一令人惊愕的做法,那就是面对最高统帅部的一再出尔反尔使方先觉绝望,面对满城伤病员的呼号,再战下去等于是彻底剥夺了他们最后生存的希望。绝望之下的他已经不再顾及个人名誉得失,而是以尽最大限度的去保全这1.3余名官兵的生命为己任。所以,方先觉在与日军谈判时明确表示自己和第10军都没有投降的意思!

7

??#原创首发# #长春头条#

??辽沈战役的结果,是最让人意想不到的!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1948年9月12日,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军委电令林、罗、刘,下大决心南下北宁线,拿下锦州,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只要攻克了锦州,就是最大的胜利。

??我东野主力攻击前进,对锦州形成全包围态势。林彪作出具体布阵:六个纵队包打锦州;程子华兵团的4纵死守塔山阻援;萧劲光、萧华兵团继续包围长春;第一纵队(后来的38军)置于锦州、塔山之间做为总预备队;一个纵队驻守黑山、大虎山一带,阻击沈阳援锦部队;一个纵队置于沈阳西北地带,监视沈阳廖耀湘动向……

??10月14日,攻打锦州开始。千门大炮超常规的密集度,同一时刻、同一方向射向锦州城。经31个小时激战,全歼范汉杰13万守敌,并活捉了范汉杰本人,锦州战事结束,完全实现原定预想。

??哪里想到,正在我军攻锦之际,廖耀湘奉命率沈阳部队倾城火速出动,驰援锦州,被我军阻击在黑山、大虎山一线的辽西狭长地带,动作缓慢。

??我东野主力抓住战机,放弃休整。林彪命令:顺手牵羊,挥师东进!我数十万主力部队回师东向,展开了辽西大会战。

??此时,守备长春的60军在东线起义,郑洞国于19日宣布投诚,长春解放。包围长春的我萧劲光、萧华兵团分路攻击前进,驰援辽西大会战。

??11月2日,辽西会战的我军攻进沈阳,辽沈战役结束。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二千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8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组织了320门大口径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志愿军第十五军两个连防守的面积为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实施大规模高强度火力准备,随即由美军第7师第31团向高地发起冲锋。

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们出发前,他们的团长摩西上校告诉他们:对面的共军只有两个连,两个连!孩子们,在美军世界第一,无坚不摧的炮火支援下,你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平A,懂吗?

三天后……

31团伤亡率近50%,鹰酱的孩子们尸横遍野,不得不换成32团继续上。

又过了四天……

32团也被打爆,不得不换成炮灰――大韩民国第二师,然后……“联合国军”不甘心失败而陆续投入兵力,与志愿军反复争夺两个高地,志愿军同步增加兵力,两军展开拉锯战,“联合国军”的炮弹壳在后方堆成了山。


原本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宣称以200人的代价一天时间就可以占领该高地,结果在围绕这两个高地的43天的作战中,“联合国军”共投入兵力逾6万人,消耗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航空炸弹,所投射的火力强度远远超过二战任何一场战役。


“联合国军”不计代价的火力投射(范弗里特弹药量),导致两个高地所有凸出部分完全被炸平,所有植被炸光,土石炸松两米。然而,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充分发挥了坑道作战的战术战法,白天进坑道,晚上夺回阵地,歼灭敌人,并利用坑道不断冷枪冷炮消灭阵地表面的敌军,“联合国军”损失惨重,仅在两个高地的伤亡就达8000人,合计先后伤亡达2.5万人,参战部队伤亡率达到惊人的40%,并损失了40辆坦克,61门大炮,上百架飞机。

在暗无天日的坑道里,志愿军将士没有吃的,也没有水喝,更缺少药品和弹药,但啃着咸萝卜,喝着石头缝里渗下来的雨水,凭着钢铁般的意志,他们打退了敌人900多次冲锋,让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及其帮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战役中,“联合国军”59次攻入志愿军阵地,却59次被击退,到11月25日,只占领了几百平方米的志愿军阵地,最终因伤亡损失过大,不得不停止进攻,并全面暂停了对志愿军的大规模进攻。

这两个高地所在山峰的名字叫做上甘岭。

下面这段《我的祖国》歌词,您肯定不是念出来的,而是哼出来的: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敞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和平宝贵,来之不易,祖国今天的繁荣稳定,建立在千千万万人流血牺牲的基础上。谨向为了祖国人民幸福英勇奋战,无畏捐躯的英雄们致敬!

9

一波三折的莱芜战役,排兵布阵过程让陈毅粟裕颇费思量,煞费苦心,而对手也是在顾虑重重中入局,但战斗的顺利,最后的结果,却出乎了两个阵营指挥者的意料。

1946年末,国军接连在宿北、鲁南与陈毅粟裕所部的对决中,损兵折将,颇为狼狈,这让蒋校长大为光火,更是心有不甘,于是亲赴徐州定下“鲁南会战”计划,企图迫使华东野战军在临沂附近与之决战,并派参谋总长陈诚坐镇指挥。

此次军事行动,国军集中了华东战场的全部所能调动的近30万机动部队,分南北两路,气势汹汹向我华东野战军扑来。

华东野战军的兵力装备,此时与国军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死守硬拚不仅胜算不容乐观,而且如果打成消耗战势必得不偿失,但敌人大兵压境必须全力反击,陈毅粟裕苦思冥想,寻求战机,准备歼敌一部,打击国军的气焰,扭转战局。

但国军吸取以往的失利经验,此次进军,排出的阵型紧密,而且推进缓慢,让华东野战军很难找到机会对其进行分割,以各个击破。

关键时刻,主席的一纸“必要时放弃临沂,敌愈深进愈好”的电报,让陈毅粟裕醍醐灌顶,也放下了要守卫解放区首府临沂的包袱。

根据主席的指示,陈毅粟裕定放弃临沂,集中主力北进,计划以优势兵力围歼在北路冒进的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所部。

一声令下,华东野战军主力开始秘密向北运动,只留下少数部队和地方武装伪装主力,修工事、征粮、架桥,作出死守临沂的架式,来迷惑对手。

几天后,国军“顺利”攻下临沂,这令蒋校长和陈诚大喜过望,得意洋洋。但精明的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却疑虑重重,他从陆续得到的华北野战军北进的情报中,怀疑我军有歼灭李仙洲部的意图。

于是他擅自命令李仙洲收缩部队,不得继续孤军冒进,但蒋校长和陈成对他的这个举动大为不满,一再命令他必须让李仙洲部继续突进,夺取最后的胜利,王耀武虽然心里不服,但不敢违抗命令,只能命令李仙洲继续前进。

当看到李仙洲部突然收缩时,让陈毅粟裕大为紧张了一阵,他俩着实担心所有的准备前功尽弃,最后鸡飞蛋打。陆续抵达的华东野战军部队,一看敌人要跑,也都着急都万分,纷纷请求提前发起攻击,哪怕打掉一部分敌人也总比让他们跑掉好。

但陈毅粟裕经过研究分析,没有同意他们的意见,认为敌人并未完全认清我军的意图,只是心存疑虑,不会轻易改变作战部署,命令各部队按原计划陆续向预定位置集结,绝不能打草惊蛇,因小失大。

蒋介石和陈诚的命令等于把李仙洲部送进了我军的“口袋”,战斗的过程也较为顺利,只用三天的时间,我军以伤亡8800余人的代价,全歼李仙洲部5.6万余人,李仙洲及众多高级将领被俘。战斗过程中,与我军有联系的国军整编46师师长韩练成的暗中配合,也对这次战役的结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莱芜战役准备过程紧张复杂,扣人心弦,但战斗只用了三天,以至于战斗结束后,蒋校长并不相信自己的部队已被全歼,又再派飞机前往战场查看。而战斗过程的顺利,我军损失相对较少,也出乎了陈毅粟裕的意料,就是王耀武也没想到自己数万大军会如此迅速的灰飞烟灭,他大为感慨道“莱芜战役,损失惨重,百年教训,刻骨铭心”。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10

绝嗣领地

话说公元1777年的时候,统治神圣罗马帝国巴伐利亚地区的领主马克西米利安三世挂掉了。要说在那年月的欧洲挂掉个把领主也不算啥新闻,可倒霉的是这位老兄并没留下子嗣,这一系领主算是彻底绝嗣了。

没有子嗣的问题好办,神圣罗马帝国拥有完善而逗逼的继承制度,总能找到个人当领主。一群法官在查阅了比砖头还厚的继承法典后确定了新的领主,来自苏尔茨巴赫的卡尔·特奥多尔。

于是一个尖锐的问题产生了,我们看地图就知道,苏尔茨巴赫在现在德国中部,属于黑森州;而巴伐利亚在德国东南部,紧挨着奥地利。新领主表示俺在中部混的很安全,实在没心情为王国戍边啊!

PY交易

对巴伐利亚没啥兴趣的新领主却对邻居奥地利的一块土地很有兴趣,就是他出生的奥属尼德兰,于是这哥们就和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商量,我拿一部分巴伐利亚换你手里的尼德兰可好?

约瑟夫自然表示那感情好,可就在两人搞PY交易的时候,第三个人看不下去了,很不幸的是那个人是普鲁士之王腓特烈大帝。腓特烈表示无法接受自己身边多一个皇帝,约瑟夫赶紧从巴伐利亚滚出去,你不滚出去,我便将你打出去!

那约瑟夫好歹也是皇帝,属于见过世面的大流氓,肯定不是一吓唬就怂的软蛋。他悍然告诉腓特烈放马过来,巴伐利亚老子拿定了!

史诗战争

被激怒的腓特烈表示老子打不过娘们还打不过爷们了(七年战争里被两个女人收拾个臭死)?于是他亲率8万大军南下波斯米亚,誓要让奥地利付出惨重的代价,他的弟弟亨利亲王也率领8万大军出萨克森地区夹击波斯米亚。

那边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也不甘示弱,叫嚣着要和腓特烈赌国运、打灭国战争,把在奥斯曼边境的大部分驻军调集到了西线,老子宁可被土鸡爆菊也不让普鲁士蛮子占一丁点便宜!最后他竟然凑出了18万大军,比腓特烈还多出了几万部队。

与此同时两边也开始加强外交工作,各自开始拉拢盟友,腓特烈这边比较惨,中二且四处撩闲的他历来属于被孤立的,英国那种盟友基本就是酱油党,但陆权大国法兰西的加盟让他底气十足,奥地利自然是传统盟友俄罗斯加上一票东欧小兄弟。双方拉足了架势准备开片,眼瞅着一场史诗级的欧洲大战就要上演。

土豆大战

1778年8月,双方在易北河附近第一次接触,奥地利军队固守上游高地,普鲁士军队在高地下方准备攻击。然而腓特烈却突然觉得单细胞的冲高地不划算,于是下令保持对峙,寻找机会再彻底解决他们。

约瑟夫这边看普鲁士蛮子不上来,自己也确实没勇气冲下去硬刚,于是下令固守高地,不时小股下去突袭一下。两边就这么今天打死几个人,明天抢几车面粉的小打小闹起来,一群期待史诗战争大片的吃瓜群众眼镜碎了满地。

对峙时间长了普鲁士这边有点受不鸟,粮食不太够吃了,于是腓特烈下令阵线稍微后撤,就地在波斯米亚挖土豆吃,做持久战准备;奥地利那边一看对方居然无耻至此,于是干脆也后撤挖起来了土豆......

握手言和

就这样,从1778年9月到1779年4月,两个欧洲大国在波斯米亚旷日持久的挖土豆,挖的当地居民泪流满面,眼看着就要闹饥荒了。偶尔发起的突袭战中,能打死对面100人以上都算规模极大,可以发勋章那种。

最后已经无聊到爆炸的法国和俄国实在受不了,把史诗战争打成村长斗殴也是没谁,自己还跟着起哄简直就是耻辱!于是他们干脆做主让两边谈和算逑,好歹把尴尬的互挖土豆局面解决掉。

1779年5月,两边签订了《特申合约》,奥地利拿巴伐利亚的一小块地,萨克森拿一笔赏金,而巴伐利亚整体依然保持大体完整。也就是说这仗基本就等于没打,吐槽机实在不晓得这帮二货到底图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