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有人说光武帝刘秀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为什么有人说光武帝刘秀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2020-07-23 08:32阅读(82)

为什么有人说光武帝刘秀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耗尽国力,天下分崩,内迁的五胡擒西晋两帝(怀帝,愍帝),陷长安,洛阳。中原士族南迁

1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耗尽国力,天下分崩,内迁的五胡擒西晋两帝(怀帝,愍帝),陷长安,洛阳。中原士族南迁,史称永嘉之乱。五胡在北方建立十余个政权,同南方汉人政权对立,中国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才重新统一全国,结束近三百年乱世。如果,把五胡乱华的祸端,加在二百多年前的光武帝身上,是非常可笑的。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皇帝,军事能力远在汉高祖刘邦之上。他出身布衣,崛起于乱世,三十岁便登基称帝,重建大汉王朝,史称东汉,刘秀即光武帝。

东汉建立时,人口只剩下一千多万,二十多年后才恢复到二千多万,真正是地广人稀。刘秀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统一全国后,立刻时行休养生息政策,实行三十税一,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抑制豪强,整顿吏治,东汉经济逐步恢复,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初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已在边境地区生活,民族矛盾比较严重。刘秀一改汉武帝和王莽时期的大民族主义政策,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以\"柔道\"为指导思想,主张因地制宜,对少数民族用友好,友善,自治,互助政策,主张以德治边,这是汉初严俊国内形式决定的。

东汉初期,人少国弱,没有实力对外发动战争,只有用怀柔政策才能维护边境的长治久安。光武帝允许少数民族进入长城内定居,以后几代皇帝,仍对少数民族友好政策,而且给东汉政权带来巨大好处。

公元73年和公元91年,东汉政权两次率南匈奴和鲜卑,乌桓联军讨伐北匈奴,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南匈奴和鲜卑成为维护边境稳定的重要力量,刘秀制定的民族政策非常成功。

西晋建立初期,国内形式同东汉初期差不多,人口只有二百四十多万户,一千六百多万人,同样面临人口严重不足问题。

当时,西晋民族问题也非常严重,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关中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三分之二,对长安呈包围之势。

姜聪比较有长远眼光,他上书《平戎策》,主张把内迁的少数民族全部迁到长城以外,以免夜长梦多。

晋武帝司马炎没有采纳这个政策,一个是国内严重缺少人口,一个是强令少数民族外迁,将引起骚乱,既使把这些人强行趋赶到长城以外,边境地区忖永无宁日。

事实上,晋武帝司马炎是一个出色的帝王,文治武功兼备,继祖叔父之基业,统一天下,澄清吏治,发展经济,天下大治。

晋王朝很快走上富强道路,人口激增。五胡乱华的罪魁祸手是皇后贾南凤和八王之乱,导至天下分崩,五胡趁机在北方掀起建国热潮。

公元304年,巴氐人李雄在成都建立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建立前赵政权。此后百余年间,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十余政权。

在南方的汉佚政权先后数次北伐(祖逖,桓温,刘裕)都没有成功。直到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才重新统一全国。

五胡乱华时期同光武帝时代已有二百多年啦,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国情。光武帝不可能为二百多年以后的事情背黑锅。

在古代,游牧民族生存条件困难,总是骚扰边境,成为汉民族的恶梦。但是,中原王朝强大时,少数民族根本没有机会入主中原。

东汉末期,军阀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可以吊打乌桓,曹操拥半壁江山把匈奴分成五部,派刺史治理,甚至可以灭了乌桓,因为此时中原王朝军力比较强。

西晋王朝灭亡,是统治者治国无术,由内乱引发外患,究由自取。

2

作为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无论是文韬武略,还是个人品质,都是万中无一的。

年少时候的“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到后来的坐上了皇帝宝座,娶得了阴丽华,并把阴丽华当做了自己的皇后。

从刘秀的一生来看,刘秀绝对是大汉王朝的传奇人物。昔日王莽乱权,刘秀此时不过还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凭借着自己的文韬武略,以及,位面之子的地位,刘秀大败王莽主力,以数千兵力击败了王莽数十万大军。

刘秀登基以后,也并未垂涎美色,不务正业,而是进一步发展国力,刘秀以后数位皇帝,继承了秦皇汉武的文治武功,多次讨伐匈奴,为大汉王朝续了百年的命。

数起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几个皇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亦或是隋文帝等,若是论文治武功,刘秀不输这些人,甚至在某些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即使是这样刘秀,在后世的某些人看来依旧不够完美,甚至认为正是刘秀为中原大地带来了灭顶之灾。

三分天下,终究合一,晋朝横空出世,晋朝未久,便爆发了一场五胡乱华,五胡从何而来?五胡的来源正是数百年前的刘秀,刘秀为了控制匈奴,联合了南匈奴,共同抵御北匈奴,南北匈奴本就势如水火,势不两立,汉光武帝刘秀联合了南匈奴,多次利用南匈奴击败被匈奴,为中原大地带来了难得的和平。

然而,为了更好的控制南匈奴,刘秀将南匈奴一部分迁往了中原内地,后来这一部分被分割成了五个部分,这也是五胡的来历。

南匈奴背靠东汉王朝,多次打败北匈奴,于两者而言,均是有利无害。

的确如此,刘秀建国之初,国家真的足够富强吗?非也,建国之初,国力必定疲软,就像是西汉王朝建国之初,刘邦甚至被匈奴围困,被迫缴纳岁贡,俯首称臣。此时的东汉王朝,虽然强大,但若是想要跟汉武帝时期一般北击匈奴,其中难度不言而喻。

收复匈奴本就是好事,一直到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仍旧将匈奴各部牢牢地抓在手中,然而,到了晋朝,匈奴五部却又翻了天,难道这是汉光武帝刘秀的过错吗?怪也只能怪晋朝的昏庸腐朽。

一个王朝的破财,引起了国家的灾难,如果刘秀没有将南匈奴迁入内地,难道匈奴就能老老实实的不趁人之危?晋朝的软弱不应该由刘秀来背锅。

3

刘秀是光武皇帝,他创造的历史被称之为光武中兴,简而言之就是把他们老刘家丢掉的江山重新夺了回来,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但是,不是每个人知道,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在他晚年时的一个错误的外交政策却使他成为了汉民族的千古罪人。

东汉建立后,匈奴依然是东汉面临的威胁。但是,作为新兴政权,尽管东汉有能力向匈奴发起进攻,就像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做的那样。而光武帝的军事姿态却是完全防御性的,虽然随着公元36年内战的结束,他强大得足以有能力采取攻势。那一年他却建筑了新的防御工事,以封住进入山西的传统入侵路线。光武帝热衷于修建长城,来保护自己不受匈奴的侵染,然而最好的防御永远是进攻。

但历史还是给了东汉王朝一个机会,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起内部分裂,先后出现五单于争立的情况,混战不断,最后发展为呼韩邪单于的南匈奴和郅支单于的北匈奴之间相互攻伐。

敌人内部的不和正是自己争取外交和军事主动性的机会。

此时南匈奴比较亲汉,表示愿意向汉朝臣服,共同进攻北匈奴。但是,光武帝可能已经老了,缺乏雄心壮志,比较保守。他犯了在位时期最大的错误,这个错误也属于中国历史中最坏的一个。他本应与南匈奴联合,攻击北匈奴的联合体。

公元51年中国的将领们极力主张这场征战,而且征战肯定会取得胜利。南单于就可以作为匈奴唯一的统治者返回戈壁之北的土地,而东汉就可以收复西北边陲的几个郡。或者也可以采取平衡政策,让匈奴与匈奴之间互相牵制,而东汉就可以以仲裁者的身份扶弱抑强,在草原上谁崛起就联合其他弱小打压他,让自己在这盘天下棋局中成为独大且富有的老大,长期享受着战略优势。

然而光武帝是怎么做的呢?

面对臣服自己的好意,他竟然让南匈奴迁徙到汉朝境内。而之后也没想到尽可能的同化他们,没有把他们打散,而是仍然让这些匈奴人集中居住,也没有解除他们的武装,他们还仍然保持着匈奴人的文化习俗。

光武帝刘秀采取的措施就是让相当多幕僚和一定数量军队的被称为匈奴中郎将的官员代表东汉驻于南单于朝廷。同时南单于的一个儿子在东汉朝廷留作人质,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用。

请神容易送神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匈奴的力量逐渐强大,而东汉王朝的力量逐渐变弱。

从公元93年起,南匈奴内部的关系和东汉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在以后的100年中,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捉摸,他们时而公开冲突,时而进行有限的合作。在公元2世纪末,南单于在山西南部居住,这里大大地靠近了东汉帝国的中央部分。他们的后代于公元308年就在这里起来反对西晋。

西晋之亡,中国北部的丧失和持续到公元589年的分裂时期,是光武帝的目光短浅的政策的直接后果。他后来的几个皇帝由于没有更正他的错误,尽可能的以分散和同化的手段削弱南匈奴,所以也应该受到指责,但作为错误的源头,光武帝刘秀还是负主要责任。

一朝引狼入室,祸患不会一下而止。公元304年冬天,匈奴贵族刘渊起兵,掀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的非汉族政权,形成与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在此期间,大量汉族人被杀,或是迁移到南方居住。

4

刘秀

但是,不是每个人知道,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在他晚年时的一个错误的外交政策却使他成为了汉民族的千古罪人。

光武帝刘秀有着杰出的军事技艺和才能以吸引有才之士来共举他的大业。并且他对自己要求甚严。他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善于识人;而且还是一个精明的政客,因时制宜,视情况需要既能慷慨大方,也能冷酷无情。或许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和权利对他的影响,使他又是一个固执和迷信的人;他对批评往往作出过分的反应,他不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而且很难预见他行动的后果。他最大的弱点表现在外交政策和名族政策方面。

东汉建立后,匈奴依然是东汉面临的威胁。但是,作为新兴政权,尽管东汉有能力向匈奴发起进攻,就像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做的那样。而光武帝的军事姿态却是完全防御性的,虽然随着公元36年内战的结束,他强大得足以有能力采取攻势。那一年他却建筑了新的防御工事,以封住进入山西的传统入侵路线。光武帝热衷于修建长城,来保护自己不受匈奴的侵染,然而最好的防御永远是进攻。

但历史还是给了东汉王朝一个机会,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起内部分裂,先后出现五单于争立的情况,混战不断,最后发展为呼韩邪单于的南匈奴和郅支单于的北匈奴之间相互攻伐。

敌人内部的不和正是自己争取外交和军事主动性的机会。

此时南匈奴比较亲汉,表示愿意向汉朝臣服,共同进攻北匈奴。但是,光武帝可能已经老了,缺乏雄心壮志,比较保守。他犯了在位时期最大的错误,这个错误也属于中国历史中最坏的一个。他本应与南匈奴联合,攻击北匈奴的联合体。公元51年中国的将领们极力主张这场征战,而且征战肯定会取得胜利。南单于就可以作为匈奴唯一的统治者返回戈壁之北的土地,而东汉就可以收复西北边陲的几个郡。或者也可以采取平衡政策,让匈奴与匈奴之间互相牵制,而东汉就可以以仲裁者的身份扶弱抑强,在草原上谁崛起就联合其他弱小打压他,让自己在这盘天下棋局中成为独大且富有的老大,长期享受着战略优势。

然而光武帝是怎么做的呢?

面对臣服自己的好意,他竟然让南匈奴迁徙到汉朝境内。而之后也没想到尽可能的同化他们,没有把他们打散,而是仍然让这些匈奴人集中居住,也没有解除他们的武装,他们还仍然保持着匈奴人的文化习俗。

光武帝刘秀采取的措施就是让相当多幕僚和一定数量军队的被称为匈奴中郎将的官员代表东汉驻于南单于朝廷。同时南单于的一个儿子在东汉朝廷留作人质,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用。

请神容易送神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匈奴的力量逐渐强大,而东汉王朝的力量逐渐变弱。

从公元93年起,南匈奴内部的关系和东汉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在以后的100年中,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捉摸,他们时而公开冲突,时而进行有限的合作。在公元2世纪末,南单于在山西南部居住,这里大大地靠近了东汉帝国的中央部分。他们的后代于公元308年就在这里起来反对西晋。西晋之亡,中国北部的丧失和持续到公元589年的分裂时期,是光武帝的目光短浅的政策的直接后果。他后来的几个皇帝由于没有更正他的错误,尽可能的以分散和同化的手段削弱南匈奴,所以也应该受到指责,但作为错误的源头,光武帝刘秀还是负主要责任。

一朝引狼入室,祸患不会一下而止。公元304年冬天,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史称汉赵,掀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5

谢邀!为什么说光武帝其实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汉光武帝刘秀起义,打败了王莾,创立了东汉,其之罪也!

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的开国皇帝,创立了东汉政权,他是汉高祖的第九代嫡孙,可谓是乱世出英雄,刘家兄弟“吞并“了”绿林军“,其之罪也!

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兴国,皆不如西汉光武帝刘彻。开拓疆土,文艺复兴,并派出使者张蹇,开创造了陆地“丝绸之路\",远至罗马帝国,埃及……!其之罪也!

汉光武帝刘秀,一生兢兢业业,深思熟虑并勤于朝政!其之罪也!

汉光武帝刘秀,还有更多……!不一一而数,总之,罪过太多!





6

说刘秀是历史罪人?谁说的?站在两千多年后来评刘秀是罪人,好意思么?刘秀武能定天下,文能治社稷,连毛主席都非常敬佩。一帮小儿信口雌黄,敢说刘秀是历史罪人?

7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我感到非常的迷茫。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那些出类拔萃?受人景仰的人物,都会被现在的人,诋毁呢?漫漫5000年。中国出了很多的。风流人物。刘秀也算是,个中翘楚。无论是谁?一生中总会犯很多错误。这是非常正常的。为什么你就抓住那些小辫子不放?毕竟在战乱纷飞的年代,能把中国再次统一起来的人物。是应该受到人们景仰的。希望对我们的历史。对我们的老祖宗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要妄下断语,盼能正确对待。

8

在中国历史上,汉光武帝刘秀应该算得上是最被人低估的君王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中没有他的位置,甚至于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帝王之中,也很少听到刘秀的事迹。

但这位刘秀却实实在在是一位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而且创造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光武中兴时期”。

然而,就如文章题目所言,刘秀确实改变了一项制度,结果就被一些后人视为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究竟是怎样的制度,产生的后果究竟有多么严重?



这事情要从一项中国古老的军事制度说起。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所有的战争都是贵族之间的战争,由贵族发起,由贵族领导,甚至在一开始连军队组成都是由贵族组成,冲锋陷阵的事情只发生在贵族之间。之后战争规模逐渐扩大,贵族显然不能满足军队人员的需求,便开始进行全民征兵制度。所以可以说中国古代战争就是统治阶层之间的战争。

第二个特征就是,所有参加战争的人都是出自一个目的,保家卫国。参加战争的军队也都是由平常的老百姓组成,一有战事,农民放下锄头,拿起长矛。境内所有符合条件的男子都要被国家征用。

有人要问了,难道还有不一样的战争组织形式吗?

还真是这样,中国古代战争的根本性变化,就产生在东汉光武帝之后。

这个根本性的变化,就是中国自东汉光武帝开始,由原先的全民义务征兵制度,改为有偿的募兵制度。

这个改变有多严重呢?

相当严重,这个严重性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述说。



首先,中国男子的尚武精神遭受了“阉割”。

在光武帝刘秀之前,国家所有的男子都是被征兵的对象,所以基本上每一个男人都要服兵役。

17岁到60岁的男人,如果不是因为残疾,一生之中必须要服满两年兵役。即便兵役结束回到老家,也要时不时的被州府集中进行军事训练。

所以那时的男子,应该是各个都有一两招拿手的战场武艺。从朝廷到民间男人都尚武,男人们也以孔武有力为骄傲。这既是男人们的精神需求,更是在战场上保命的实际需求。

而到了光武帝刘秀这里,开始进行有偿的募兵制度。

光武帝刘秀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天下承平时久,当然要息武安民。国家内部安定,边境上也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军队人员。国家只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军队就可以满足境内的安稳。于是全民征兵制度取消,而代之以职业军人为主的募兵制度。

既然不需要上战场了,中国男人们除了立志从军的之外,都不再需要舞刀弄枪,难得日常斗殴远不需要高超的武艺。于是从不尚武逐步演变到不善武。



从军性质的改变

中国民间一向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这种说法其实很奇怪,军人为百姓保家卫国,应当最受尊重才对。

但是在以职业军人为主的募兵制度下,军人从军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改变。军人不再是由原来的街里街坊,父老乡亲组成。也不再是为了保卫家人,保护的自己土地为目的。

募兵制度下,军人已经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已。打仗是为了获取报酬,拿人钱财与人消灾,领导说打谁就打谁。

另外,一般老百姓家庭的男子,要不是真到了过不下去了,很少有想参军的打算。去参军的都是有些案底无法继续在老家生存的人,或者因为犯了事情,被法律直接宣判充军的人。

所以军队基础人员的素质可见并不怎么样。老百姓遇到当兵的,避之不及的原因也在这里。

老百姓不愿意去当兵,当兵的也只是为了钱财才去打仗,谁给的钱多就帮着谁打仗。



对国家忠诚度的丧失

就像前文所说,刘秀创造出的募兵制度,导致了普通军人打仗就是为了钱财,谁给的钱多,就帮谁打仗,国家道义放在了一边。

更为惋惜的事情还在于,军人只认钱财,谁给他们发粮饷就听谁的话,至于这粮饷其实也是由国家支出这件事情,早就没人在意。国家支出钱财到军队,军队首领发放军饷,军人只听从军队首领的指挥。军人们看不到国家,国家不能直接指挥军人。

当然,我在这里说的军人是军队中最基础的军人。至于军官将领,他们的需求可能不仅仅是糊口的钱财,另当别论。

所以在光武帝刘秀之后,地方藩镇的军事势力开始逐渐强大起来,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军人心中完全没有国家的概念。



事实上证明,光武帝刘秀的这一招,非但不聪明,而且确实贻害千年。作为保卫国家最重要的军人,自此之后不再与老百姓发生联系,而男人们又缺少军事锻炼的机会,武力越来越底下。

刘秀的这一项制度,一直到抗战时期才结束。这之间的上千年,中华民族遭受了一轮又一轮的侵辱,在外族大规模入侵之时,普通老百姓依靠不住国家军队的保卫,只好用自己未经训练过的血肉之躯一轮一轮的挺身而出。

男人不尚武,军人不忠信,这就是光武帝刘秀留给中国的“葵花宝典”-募兵制。

9

龙叔来回来一下这个问题,不足之处还请见谅,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学习。

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他是一个很英明的君主,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将其优秀的军事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东汉也是历史上领土最为统一的一个朝代,可见刘秀的政绩有多突出。可为什么又会说光武帝刘秀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呢?光武帝刘秀将东汉治理得很好,但是那时候匈奴仍旧是东汉的外部威胁,刘秀此时的雄才大略转为了军事防御,他可能是年事已高目光也看得更短了一点,并没有趁着有实力的时候去讨伐匈奴,只是修建了壁垒要阻挡匈奴的进攻。 我们都说战机转瞬即逝,如果刘秀觉得进攻匈奴的胜算不大,转为防守可以理解,但是匈奴的内部突然出现了分裂,南匈奴和北匈奴不合,双方打得很激烈,这时候南匈奴向东汉抛来了橄榄枝,希望和东汉联手对付北匈奴。如果刘秀能够接受,这场战役毕竟属于东汉,到时候南匈奴统一回到戈壁之地,东汉把西北边陲的领地收回来,大家各自安好。

可是刘秀没有和南匈奴联合攻打北匈奴,反而将南匈奴迁徙到汉朝的境内,把土地分割了一部分给匈奴居住。 按照常理来说,匈奴并没有被汉人同化,为了避免后患就该将这些人分割开,还要把武器给限制住,将汉人的文化教给这些人,但是刘秀什么都没有做,就让匈奴在汉朝的境内慢慢的发展。之后双方开始出现矛盾,匈奴有人又有武器,还靠近汉朝的中心,要进攻是很容易的事情,之后匈奴开始起兵发动了五胡乱华,导致很多汉人被杀害。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刘秀的引狼入室,因此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10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对汉光武帝的评价是相当高的!我怎么没听说他是历史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