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现在银行对个人业务由原来主推理财产品改为主推结构性存款,这反

现在银行对个人业务由原来主推理财产品改为主推结构性存款,这反

2020-07-23 04:48阅读(70)

现在银行对个人业务由原来主推理财产品改为主推结构性存款,这反映了什么情况?:朋友们好,先要更正一下标题的说法,银行的个人业务,理财产品,以往主要是预期

1

朋友们好,先要更正一下标题的说法,银行的个人业务,理财产品,以往主要是预期收益型,为适应资管新规,逐渐向净值型转变。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确深受欢迎!这反映出,投资人希望,相对低风险,有明确预期的,进行理财!

首先,银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

如上图,可以明显看出
,除外资银行外,无论是国有六大行,例如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还是全国性银行,例如广发,招商,浦发等等,或者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仍然占有主流地位,所占比例,在80%到60之间。

外资银行,保本型的产品,占的比例较大,接近80%。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只占有30%左右。

小结:目前,银行,非保本的理财产品,增长占有主流地位。保本理财,在外资银行中占有极高比例。

其次,随市场发展,适应资管新规,控制系统性风险,满足社会需求,结构性存款,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资管新规的落实实行,为控制风险,也促使银行的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变。净值化理财,收益现实直观,但也有它的不足,不能像以往理财产品那样,有一个预期的收益,这就使人们购买理财产品,对到期的收益,没有了具体的预期。无疑会对购买者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理财销量。

二,结构性存款,既满足了投资人的需求,又符合银行的经营需要,深受欢迎。
如上图,可以看出
,结构性存款,既满足了银行揽储的需求,又满足了投资人,保障本金安全的强烈愿望,风险可控,可谓各方多赢,银行加大发行力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上图,统计的数据,2018年结构性存款余额达到9.62万亿。比17年,增长了38.27%。这个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

小结:结构性存款,出现高速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符合市场投资人的理财期望。

最后,来总结分析:

银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结构性存款,符合目前市场的,理财投资需求,增长迅速。

目前市场上的结构性存款,面向个人发行的,多为定期,期限多集中在一年以内,起购金额在,5000元-50000元不等,有明确的本金安全承诺,浮动收益(部分产品,提供最低收益保障),均为银行发行,正规可信管理严格。年化预期收益率,主要集中在3.8%至4.5%之间。有意的朋友可以深入了解。

2

1、原来的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资金池产品,根据资管新规,需要逐步退出。现在已经慢慢被净值型产品替代,类似债券基金,非保本浮动收益。

2、结构性存款可以解决银行一般性存款指标,因为你购买的结构性产品,95%以上的资金是算在储蓄存款里的。所以这类型产品是保本浮动收益的。

3

这是因为原来的理财产品是刚性兑付,是保本保息的,但是最近两年因为资管新规的规定,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本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化,因此,很多原来做理财产品的资金会向别的方向选择,银行为了留住这部分资金,会推出多种举措,其中之一就是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目前按存款条例管理,也就是说是保本的,而利息采用浮动的方式,一般是给一个最低的利息保证,例如1%,而上线有可能达到6%,这个要看产品运作的效果如何才能决定,这是因为结构性存款一般都嵌入了一定的杠杆,大约95%的资金是储蓄,如果利息是5.5%的话,一年以后本金加利息基本保本,剩下的5%用于杠杆产品,如果盈利20%,那么年化收益率就达到了6%。


这样看来,结构性存款既达到了保本,也有可能获得高于银行利息的收益,相当于以前的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因此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的。对银行来说,结构性存款可以完成存款指标,而且这些存款往往绝大多数都是定期的,更有利于存款的稳定,所以会大力推广结构性存款。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觉得好的话,点个赞吧,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

4

结构性存款兴起于这两年,之所以银行开始逐步主推结构性存款与2018年落地的《资管新规》有着很大的关系,按照《资管新规》的规定,一方面商业银行不得发行保本理财产品,现有的保本理财在过渡期内要逐步退出;另一方面理财产品要从资金池业务逐步转为净值型产品,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不少投资者的资金从理财产品中退出。

为了不让这部分资金外流,银行选择两种方式来面对:一是推出大额存单,主要针对的是大额资金的客户;另一方面是推出保本型结构性存款。

大额存单相信不少人都有了解,我们不再细说,我们来说一说保本型结构性存款,保本型结构性存款主要针对的是原来的保本理财产品,保本型结构性存款与保本理财类似,都是本金绝对安全,但是收益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保本理财产品,其资金池中的资金,主要投资于各类低风险产品,在本金的安全性上一般没有问题,即使出现意外,也是由银行兜底;保本型结构性存款则是把大部分资金存放于银行的定期中确保本金的安全,小部分资金则投资金融衍生品以获得高收益。从这方面上来说,本金的安全两者相一致,但是在收益率上,保本理财会更加稳妥,因为它投资都是低风险产品,而保本型结构性存款由于收益部分的来源是靠投资的金融衍生品,所以其收益率风险度上相对会更高一些。

对于银行而言,保本型结构性存款是比保本理财更优的一个产品,一方面本金上结构性存款是存放在定期,安全保障100%,不存在兜底的问题;另一方面结构性存款可以解决银行一般性存款指标,因为你购买的结构性产品,90%以上的资金都是存入银行的定期存款里的,这也是银行更愿意推广保本型结构性存款的原因之一。

5

结构性存款由外资银行引起国内已经五六年了,但前几年一直是个边缘性产品,直到2018年才突然被银行重视起来,发行规模迅速壮大,截止到2020年2月,全国性中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总规模接近11万亿。为何有如此变化呢?主要缘于监管政策的变化。

2018年4月,央行联合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管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核心要义就是要求对资产管理产品打破刚性兑付,金融机构不再兜底,投资者要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这就使得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开始重新审视,有些较保守的投资者就不再选择,而银行也开始纷纷成立理财子公司,将理财产品从银行剥离出来,单独管理。总体而言,就是资管新政使得理财产品风险放大,老百姓开始不买账了。

在此情况下,银行就将名字带有一定欺骗性的结构性存款拿出来作为理财产品的替代品。“结构性存款”名义上是存款,但是实际是个存款+衍生品的杂交产品,因而其风险性介于存款和理财产品之间。因为衍生品要挂钩利率、汇率、股票等期权性产品,这部分收益就有可能亏损,但由于存款占了绝大部分,并且通过设置最低利率和最高利率,使得总体风险还是有限可控的。不过,因为这个衍生品不好向投资者解释,毕竟太像理财产品了,所以,银行就李代桃僵,干脆就不挂钩那些衍生品,或者设置触发不了条款的门槛,直接按最高利率兑付给投资者,也就是说银行卖给投资者的实际是“假结构性存款”,是变相的高息揽存。名字像存款、利率还比一般定期存款高,还能按时足息兑付,投资者也是乐见其成的。

尽管对银行和投资者来说,看上去是你情我愿,但是过高的揽存成本是与宏观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要求相背离的,而且也违背了监管发展结构性存款,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要求。所以,在2019年10月份,监管又叫停了这种“假结构性存款”,要求还其本来面目,但考虑到市场的存量产品较多,还是给了一年过渡期。也就是今年这种“假结构性存款”将全部清理出市场。

其实,真正的结构性存款其实是适合那些能承担较低风险的投资者的。如果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产品风险评级来衡量的话,这种情况匹配的就是谨慎型投资者,产品风险评级为R2,两者相对应。

所以通过这个现象也阐释一个投资逻辑就是:投资者要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出发,选择相应风险评级的理财产品。

6

结构性存款属于银行表内吸纳资金的产品,本质属于存款。但由于目前基准存款利率太低,而竞争力弱的银行理论上需要更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储,但受限基准利率太低,所以推出结构性存款的方式来提高提高存款利率。(注:此类结构性存款一般称为假结构,大部分的结构性存款属于这种。而真结构的结构性存款收益是浮动的)

而理财产品属于银行表外吸纳资金的产品。

表内吸纳的资金可以用于银行表内房贷,表外吸纳的资金可用于表外投资(包括贷款等其他产品,权益类投资只有表外资金可以做)

目前结构性存款和理财产品(投资债券或贷款的)的收益差不多。而对银行客户经理来说,考核哪块重就推哪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