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小时候看三国觉得刘备是仁君,长大后再看三国为何又觉得刘备更像

小时候看三国觉得刘备是仁君,长大后再看三国为何又觉得刘备更像

2020-07-23 01:03阅读(73)

小时候看三国觉得刘备是仁君,长大后再看三国为何又觉得刘备更像是一个伪君子?:我个人觉得,刘备并非仁君,也非伪君子,而是当时的一个强者,一代枭雄。《三国

1

我个人觉得,刘备并非仁君,也非伪君子,而是当时的一个强者,一代枭雄。《三国演义》视蜀汉为正统,因此把刘备的形象往高大上方向塑造。比如桃园结义,就是虚构。刘备当时实际上是地方上一个豪强,关羽张飞都是手下的小弟,应该并未有结义的事情。而且刘备的武艺,应该还在关羽张飞之上,否则怎么当老大?

细数刘备的经历,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后来又谋夺了宗亲刘璋的地盘。仁君这样的帽子是不能可能戴在刘备的头上的。但是刘备也从未有过残害百姓的事迹。而且刘备比较大度,比如张任因为抵抗刘备而被处死,但是刘备不但赦免了他的家人,并且还让他的后人得到任用。所以说刘备待人还是比较宽厚的,不然像诸葛亮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投靠他呢?

刘备虽然也是汉室宗亲,但是当时的家庭已经破落,靠亲戚的支持才能完成学业,可谓是白手起家。之后的经历也是极其坎坷复杂,50多岁才取得西川和荆州的基业。在当时人均寿命极低的情况下,可以说是极为难得,也极其的励志了,可谓一代枭雄。在三国那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为了生存,投靠强者是很自然的事情。刘备的行为也没什么好指责的。因为《三国演义》拔高了他的形象,与事实当然有差距,因此给人以虚伪的印象。

2

我也有同感,小时候单纯,一看见刘备每次都做好事,为汉室江山鞠躬尽卒,死而后已,就以为他是好人,把反汉室的曹操做为乱臣贼子。

长大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渐渐发觉刘备假仁假义,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孑,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百姓认可他,好得到民心和许多名士和猛将,例如: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严颜,诸葛亮,法正,费祎,董允等。

觉得他是一个居心叵测的伪君子,表面上不露点破绽,比之曹操更为之奸。

3

小时候,人很单纯,爱憎分明,非白即黑,所以看刘备很仁义;等长大后,随着自身阅历的增长,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多元化,再看刘备就是一个具有复杂个性的人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4

小时候,对人和事的了解处于浅显阶段,很难分辨出一件事背后真正的意义与目的,总觉得帮助别人是仁义,做了好事就是好人,却从来也没有想过有时候帮助别人也会是坏事,同时做了好事也并不一定是好人,坏人也会做好事。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觉得刘备是个仁义之君,心系汉室,一身报国,桃园三结义,不仅兄弟情深,而且同心报国,以恢复汉室为己任,最为关键的是,刘备虽然弱小,还非常乐于助人,比如孔融被黄巾军围了,想的却是刘备,陶谦被曹操围攻,刘备只带着数千杂牌军就敢来救援,刘备图啥?不就是因为刘备仁义。

三国演义

说到刘备仁义,最好的证明应该就是曹操南下攻打荆州时,刘琮投降,却没有通知刘备,刘备得知曹操南下的消息后,匆忙南逃,路过襄阳时,刘备还想见一见刘琮,向他说明曹操可不是什么善灯,但刘琮因为羞愧而不敢见刘备,同时刘琮身边的人大多跟随刘备而走,之后跟随刘备一起南下江陵的百姓居然有十几万人。

古人非常重视籍贯和乡土,是什么让十几万老百姓放弃祖籍地,宁愿拖家带口四处流浪也要跟着刘备一起逃,因为刘备仁义,可以给这些老百姓一个安居的未来,没有人比当时的老百姓更能了解刘备的仁义,古代老百姓已经用脚投票来选择刘备的仁义,这可不是演戏,也不是演义,而是事实。

刘备

当然,小时候三国演义看多了,也会觉得刘备太过软弱,又没啥能力,早期靠关羽、张飞两个万人敌打天下,晚期靠诸葛亮这个千古奇人稳定内政,时不时刘备还大哭一次,用泪水打动人心,以仁义化解仇恨,所以,小时候,刘备仁义的形象深入人心。

长大后,对人和事的了解开始逐渐深入,也懂得通过一些现象去分析背后存在的原因,懂得了人都有虚伪的一面,也有真实的一面,知道了人性就是一个复杂体,明白了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同时会做好事,对这个世界的认可也多了一层复杂的原因,终于理解了,非黑即白,非好即坏不过是人为划定的理想标准,而灰色才是真实的世界。

陶谦让徐州给刘备

长大后,看三国演义,开始觉得刘备虚伪,明明很想要徐州,却一直推脱,明明到荆州投靠刘表,就是想夺取荆州,却总装作一个仁义之君,不会去抢本不属于自己的地盘,明明到益州就是打益州的主意,却道貌岸然、义正严辞地告诉庞统,我们不能不仁义,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刘备三让徐州,最终还是占据了徐州,刘备推让荆州,最终还是占据了荆南四郡,刘备假意帮助刘璋抵挡张鲁,却以牺牲庞统生命为代价,发动了对益州刘璋看起义正严辞的战争。

总以为自己看透了人家的虚伪、人性的复杂、善恶的交替,其实,很多东西的认知,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有时候当你亲身经历了一些事,也许就能明白刘备的心境。

很多人说刘备虚伪的,无非就是认为刘备道貌岸然之下掩藏着一颗自私自利的功名之心,明明很想得到徐州,却假意推脱,明明很想占据荆州,却假意无视,明明很想攻占益州,却要为自己找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这是虚伪吗?

刘备善待百姓

这不是虚伪。因为你不能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古人的道德,你是否知道古人的谦让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人人敬重的美德,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了一种必要的程序,比如禅让帝位,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明明心里高兴得要命,却假模假样的推辞了三次,恐怕今天的我们会说:真虚伪啊!明明很想得到,却装着一幅不想要的样子,骗谁呢?但如果我说这就是禅让程序的流程,你信不信?

刘备也是如此,他确实想要徐州,可是按照程度他必须推辞三次,如果刘备不推辞三次,恐怕天下人又会骂刘备自私自利了,都不知道辞让,但是,为什么陶谦会把徐州让给刘备,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儿子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刘备仁义,得到大家的爱戴,如果刘备是像董卓一样的暴君,陶谦会让徐州吗?不会,如果刘备像曹操一样的奸雄,陶谦会让徐州吗?还是不会,这就是刘备的仁义,当然了,刘备能得到徐州还有刘备的战斗力强,陶谦想让刘备抵挡曹操以保全自己的家族等原因。

刘备、曹操、孙权

再说荆州,刘备想不想要荆州,当然想要,诸葛亮在隆中对就已经明确告诉刘备,想成就大事,就必须占据荆州和益州,当刘备路过襄阳时,诸葛亮建议刘备趁现在刘琮投降之际,攻打襄阳,拿下荆州,刘备说不忍心,并且还在路过刘表坟墓时祭拜了一番才离开,所以才会有后面的十几万百姓跟随,如果刘备听诸葛亮的,武力攻打襄阳,也许刘备能拿下襄阳城,但是失了民心,这就是刘备的仁义。

益州也是一样,刚进入益州时,庞统劝刘备与刘璋会面时,扣押了刘璋,就能顺势拿下益州,刘备的确很想拿下益州,但刘备没有选择用阴谋手段扣下刘璋取益州,而是拒绝了庞统的建议,刘备本有机会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就,但他却选择了一条光明正大拿下益州的道路,即使牺牲了庞统,刘备仍然会这么做,这就是刘备的仁义,这不是虚伪,就是仁义。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如果你拿刘备与曹操、孙权相比,就更能发现刘备的仁义了,曹操一生杀害众多名士,如边让、许攸、杨修、崔琰、孔融,刘备杀过谁?好像唯一一个就是他的养子刘封吧,还是诸葛亮以会影响将来政权稳定为由赐死刘封的,孙权一生腹黑无情,玩起政治来不择手段,今天可以和你结果,明天就会在暗地里捅刀子,虽然政治就是尔虞我诈,但一个毫无诚认的人如何有仁义呢?孙权后来还逼死了他的重要功臣陈逊,以及一大堆的江东大家族,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逼死,可刘备逼过谁?又杀过谁?就连糜芳和黄权这样投降敌人的家属,刘备都不追究责任,这就是仁义,这是刘备的立身之本和独有特性,是刘备能够成就大业的软实力。

5

我也有同感,小时候感觉刘备是个忧国忧民的志士。现在,随着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发现刘备并非如此。他的每一次行动都被称为道德标杆,然而每一次行动的结果都不符合“道德”标准。看一下这些事情,都很有意思。

第一件事。他一直宣称忠于汉室,要为汉家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以皇帝的“皇叔”自居,奔波一生,也没有为皇室做什么。在汉献帝在世的情况下,就为他举行丧葬仪式,然后自己做了皇帝。真不知道叫他皇叔的皇帝,心里是什么滋味。

第二件事。刘备走投无路时,投奔好友公孙瓒。公孙瓒安置了刘备,最后刘备却带着赵云离开了公孙瓒。赵云是公孙瓒手下的将领,刘备却毫不犹豫的挖走了赵云。

第三件事。陶谦的徐州受到威胁时,刘备应邀救援徐州。徐州之围解决后,陶谦要让刘备做徐州父母官,刘备拒绝了。不知道为什么,陶谦此后数次力邀,好像不把徐州的权力交给刘备,就不开心。刘备最后,为了不让陶谦伤心,才勉为其难的接受。

第四件事。刘备投靠刘表之后,四处结纳荆州人才,扩充势力。没有丝毫回报刘表的意思,最后把荆州变成了自己的根据地。


第五件事。益州的刘璋与汉中张鲁发生冲突,刘璋请求刘备的支援。刘备帅军入川后,居然反客为主,与刘璋兵戎相见。打败刘璋后,把益州变成了自己的地盘。

回顾刘备投靠别人的历史。基本上被刘备投靠的主人,都最终让刘备做了主人。只有曹操和袁绍,被刘备投靠过后却安然无恙。

6

刘备既不是仁君也不是伪君子,而是一个情商极高的聪明人!

他总是能够抓住细节,把握重点,对事如此,对人也是如此。

尤其是在对人上,他总能给予与他往来者最需要、最在乎的东西。

比如关羽张飞,他们重视的是情义,刘备就把他们当手足。甚至当张飞丢了刘备妻小的时候,他竟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再如诸葛亮,隐士,喜欢故作高深,喜欢拿个架子,喜欢要个面子,刘备给足了他面子,给了他舞台,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和功名心,所以诸葛亮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再比如杀妻煮肉招待刘备的刘安,刘备很感激他,他他知道此人只是要得到“利”,于是只是借曹操之手回馈了他许多黄金。

可以回顾一下,但凡跟刘备接触的,哪一个不是如此?

试问,人人都能从刘备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谁还会说他不仁义?

我经常会举一个例子:你女朋友想吃苹果,结果你花了很多钱给她买榴莲,她会说你好吗?

7

我看三国演义已经是半大的人了,就这样也看的我忘记了别的,只看见三兄弟义结金兰、同仇敌忾、看的我热血沸腾!恨不得即刻也出去行走江湖,结识一些朋友!呼朋唤友的咋呼一片!

我只听见别人怎么评价自己就跟着评价,再加上刘备在三国演义是主角,电视剧推崇结义是正义,和大众的心态合拍,并不会添加另外的背景去看待事情的本身,而长大后不同,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会根据事件本身所处的环境再去分析对错,一个事情往往分两面去看,这长大的代价,人的心态变化是多可怕的事情,这也就是人心复杂的由来!

8

你好,我是国风!

当年苏东坡与佛印坐地参禅,苏东坡一睁眼,看着一身土黄衲衣面皮也是土黄的佛印,突然心生调谑。便对佛印说:你看我这么坐着像什么?佛印说:我看你这么坐着像一尊佛!苏东坡狡猾的一笑说你猜我看你像什么?佛印问像什么?苏东坡大笑道:我看你像一坨屎!佛印笑了笑没有说什么。然后他就把这事当成一段笑话回家说给他的小妹听。谁知他小妹听后冷冷地笑了一笑说:就你这清修,还参禅呢!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这个世界上全是佛,你看人像屎你说你心中有什么?据说苏东坡大惭而退,过后还向佛印道了歉。

我觉得这个故事也可以当做这段提问的答案。这种感觉的人我也可以告诉你们:刘备一直是君子!小时候你是君子,所以看他是君子。长大后你磨砺成小人了,所以看这个世界就没有君子,全是小人。自然君子也成了伪君子,小人也成了真小人!

刘备一生只为兴复汉室,对待跟随自己的人如同至亲,爱民如子,你可以以为他是为了权利装出来的,但一个人即使是为了某种目的装了一辈子好人,没有做过任何一件坏事。那他到底算不算好人呢?

就单单一点,无论是史实还是三国演义,刘备都曾起兵为义弟关羽报仇。我想问问那些质疑的人,咱不说你的兄弟姊妹,即便是你的父母被人杀害了!还有几个想过为父母报仇的?就这一点,当是所有的所谓君子恐怕没有一个能做到!

刘备临终的遗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试问当今天下能有几人能守此箴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在天下面前,刘备所虑的不是个人的权利得失,而是江山社稷的安危。天下黎民的幸福,所以将此言于诸葛,绝非是虚情假意,而是赤诚之语。试问追名逐利的当下,还有几个人把天下放在心上?黎民放在心上?

一肚子腹黑的阿谀小人。又怎么能理解的了刘玄德的雄心大略,怀天下心为己心的弘毅?所以尽管呆在你们那黑暗的角落里尽情的放纵去吧,也不要以你们那几根小肚鸡肠去揣摩心怀天下的仁人君子的胸襟。因为非但你们不配,而且永远也理解不了!

9

小时候,人很单纯,爱憎分明,非白即黑,所以看刘备很仁义;长大后,随着自身阅历的增长,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多元化,再看刘备就是一个伪君子了。

他一直宣称忠于汉室,要为汉家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以皇帝的“皇叔”自居,奔波一生,也没有为皇室做什么。在汉献帝在世的情况下,就为他举行丧葬仪式,然后自己做了皇帝。好一个鞠躬尽瘁。

刘备走投无路时,投奔好友公孙瓒。公孙瓒安置了刘备,最后刘备却挖走赵云。

刘备投靠刘表之后,四处结纳荆州人才,扩充势力。没有丝毫回报刘表的意思,最后把荆州变成了自己的根据地。

益州的刘璋与汉中张鲁发生冲突,刘璋请求刘备的支援。刘备帅军入川后,居然反客为主,与刘璋兵戎相见。打败刘璋后,把益州变成了自己的地盘。

刘备眼光长远,志向远大,从一个卖草鞋的,做到了皇帝,你猜他经历了什么?若是个真君子,早就坟头长草了。

10

现在人言刘备是伪君子只不过是人云亦云,更多的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大多是人更想刘备的性格却想做曹操。

为何会说刘备仁义,东汉末年三国出于乱世。刘备从一个落魄的汉室后裔能成为一国的皇帝,既无法靠家族支撑也没有靠杀戮来登上高位,靠的就是知人善任和仁义之心最后才成就帝业。

刘备在现代人眼中的样子就跟他当年在平原县时的处境一样。初平二年,刘备因为多次建功,老同学公孙瓒让他当了平原县县令。刘备来到平原县之后对外抵御敌寇,对内施以仁政乐善好施,刘备的这些作法赢得了平原县老百姓的爱戴和支持。但是不是每个人都甘心服从刘备的治理,郡民刘平就是其中之一。

刘平看不惯刘备就派刺客去暗杀刘备,夜间刺客来到刘备房间,正准备动手刘备看到刺客也并没有惧怕和逃跑而是以礼相待,刘备也并不知道此人是来刺杀他的。他只把此人当做普通百姓对待,刺客受到如此恩惠便放弃刺杀刘备,而且将事情告诉刘备。假如刘备是伪君子难道经常杀人的刺客会手下留情吗?

刘备虽然没有家族势力的支撑但是有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庞统这些当时顶尖的智谋和将士死心塌地的跟随。关羽被迫降曹,得知刘备下落不远千里去寻找,赵云两次救后主刘禅死心塌地跟随刘备。张飞把家财都给刘备招兵买马,诸葛亮为了完成恢复汉室的遗愿死而后已,庞统为帮刘备夺取益州身死雒城。这些人如果看到刘备乃是伪君子他们难道还会死心塌地的跟随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为了争夺地盘大肆屠城,曹操屠徐州,屠宛城。而刘备终其一生也没有屠过一城,反倒是在新野败逃时百姓还愿意一直跟随。要是刘备假仁假义那么荆州的十万多平民老百姓会跟随刘备吗?假如曹操比刘备仁义,荆州百姓怎么不留下来当曹操的子民,而愿意跟随逃跑的刘备呢?

所以刘备并非假仁假义而是真仁义,刘备从二十多岁起兵到六十岁称帝一直到逝世也没有做不仁义之事,不过千年之后却背上了伪君子的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