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有人说《雍正王朝》里的年羹尧必须死?

为什么有人说《雍正王朝》里的年羹尧必须死?

2020-07-22 23:02阅读(65)

为什么有人说《雍正王朝》里的年羹尧必须死?华妃、纳兰性德、空城计、杨贵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因为年羹尧将军他背叛了那个时代。胤禛有四个得力下属:张廷

1

因为年羹尧将军他背叛了那个时代。

胤禛有四个得力下属:张廷玉、邬思道、李卫和年羹尧。这四位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古语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张廷玉和邬思道这两位属于劳心者。张廷玉处庙堂之高,辅弼君王;而邬思道处江湖之远,智计诡谲。

李卫和年羹尧这两人都是劳力者。李卫是文官,浮沉于宦海,年羹尧是武将,奔波于疆场。

张廷玉起初属于守旧势力阵营,依附于顽固的守旧派,但当他认识到旧制度的巨大局限性的时候,转而投入到改良派一方,扶助胤禛。

而邬思道则是自由派的人物,因缘际会,他进入了改良派的阵营,为胤禛出谋划策,但他最终选择了脱离,远遁江湖。从始至终邬先生不依附于任何一方。

李卫出身最低,来自于社会最底层,依附于改良派后,做的是基层工作,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和忠诚不二,终于进入了中层。而和李卫同样起点的高福(坎儿),最初依附于改良派,但又企图改换门庭,投向守旧派的怀抱,但毫无实力的背叛使他成为双方政治斗争的炮灰。

年羹尧是个革命派,他其实也出身于社会底层,在改良派也是地位最卑微的奴才,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获得了各方的赏识和拉拢。而他这个“劳力者”,不想再“治于人”了,于是就走上了与统治阶层分庭抗礼的道路,最终失败。

在这场波起云谲的政治斗争中,依附于统治阶层改良派的张廷玉和李卫最终都生存下来了。

寓意:在这个时代,社会改良才有活路。

背叛改良派,投向守旧势力的高福(坎儿)最终死去了,没有忠诚,改良派不需要他,守旧派也不需要他。

寓意:顽固守旧必然没有出路。

邬思道在立场上支持改良派,曾为改良派出谋划策,但当改良派获取政治主导权以后,他最终选择了脱离政治漩涡,遁入了江湖,看世间云起云落。

寓意:改良和变革是历史的必然,你可以做为推动,可以做为顺应者,也可以做为旁观者。

年羹尧是个年轻的革命派,虽然出身于底层,但他终生为自己的尊严和自由而奋战。他渴望着拥有与统治阶层同等的权力和地位,他也翻牌子,他也奢侈酒色,他也杀伐予夺,他拒绝了所有的妥协。最终尘归尘,土归土。

寓意:这个时代目前还并不能接受彻底的革命。

年羹尧真的就应该死吗?

改良派的领袖雍正,改良派的高层张廷玉,远遁江湖的邬思道,守旧派的大臣们,改良派的基层李卫,他们都无一例外的希望年羹尧死。

年羹尧真的背叛了雍正吗?并没有。他是背叛了那个皇权社会,背叛了那个时代,背叛了规则。

最高统治阶层雍正首先容不得他。

对年羹尧的监控早就开始了,在雍正登上皇位以前,九龙夺嫡期间就已经开始了。

大家应该记得,当初在四爷府,李卫跟翠儿偷情被捉,年羹尧求情,那就是胤禛与邬先生安排的计策。通过这种方式,合情合理把李卫安插到了年羹尧身边做为耳目,对他进行监视。

年羹尧明白四爷的心思吗?他完全能看透胤禛心底打的算盘。但他不但毫不犹豫地主动替李卫求情,将这个眼线带在身边,还主动向胤禛索求他手上的佛珠,表示愿意做一个“护法的金刚”。

李卫是你胤禛的眼线,是你安插给我的,而佛珠是我自己主动索要的。

在你胤禛心中,忠诚是需要被动的监视。 而在我年羹尧心中,忠诚却是主动的追求,是一份永远都不会背弃的自我承诺。



当年羹尧西北大胜,得胜还朝,雍正与他讨论起西北军事,双方谈条件,雍正要杯酒释兵权:减兵、减粮、减饷。而年羹尧居然全部拒绝。从那一刻起,年羹尧就走上了不归路。难道他不知道君主的猜忌吗?他不知道拒绝君主的后果吗?

年羹尧当然知道,但他最终选择了不依附,不妥协。

于是,雍正让孙嘉淦去牵制他。其实,说句实在话,雍正这就是要让孙嘉淦去当炮灰,去死。 孙嘉淦的性格雍正会不知道吗?年羹尧的性格雍正又会不知道吗?仍然要把炸弹放到火炉边上,雍正要的就是那一声巨响。

雍正南巡,来到了李卫府上。


李卫的话中透露出两点,至关重要:

一、“邬先生说”。

二、“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

在剧中,当他们说到这里时,门外有人送来了密报:年羹尧杀了孙嘉淦。 雍正顺手把信递给了李卫。

我们可以分析,雍正提前知道不知道孙嘉淦被杀的事呢?他提前就已经知道了,他这是在演戏给李卫看,他先前的话是为了探查一个人的态度――邬先生对处理年羹尧的态度。

邬先生从田文镜府中不告而别,雍正知道邬先生躲着他,邬先生不能通过田文镜表态,更不可能自己来表这个态,只能通过李卫的口来表态。 而对此事的态度,至关重要。而李卫这里,其实还与邬先生有一定联系的,

从李卫的话中,雍正读懂了邬先生的立场和态度。那么,送信的人随后就进来了。雍正开始了他的表演,如果从李卫口中得到的消息是邬先生不同意处理年羹尧,那么这封信就肯定不会给李卫看。

此时,雍王府旧僚们达成了统一的意见――年羹尧要杀。

那么朝堂上呢? 首辅大臣张廷玉的态度当然最关键。

这个大道理冠冕堂皇地摆了出来,至此, 年羹尧就再无半分活路。

坐在城门口,年羹尧与牧童下棋。他选择了输。

归根结底,在这个皇权时代,他只是一枚棋子,命运永远掌握在操纵棋局的人手中,让你赢你就赢,让你输你就得输。

年羹尧真的就不懂这个道理吗?

他当然懂。他只是希望自己这一枚棋子能够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与执棋者对话,他并没有背叛,他永远记得四爷胤禛的扶持,他也永远记得皇上雍正的恩典,他时时刻刻都随身携带着那串“佛珠”,十几年须曳不曾离身。

年羹尧只是想,有那么一刻,他不再任人摆布的棋子,也不是供人驱使的奴才,他与雍正能如知已,如朋友般双方平等的对视和交流。

雍正派李卫前来赐死。君臣之争,起于李卫,终于李卫。

输或赢,生或死都不重要了。 年羹尧没有看李卫带来的圣旨,他不需要。只是解下了那串须臾也不曾离身的佛珠:“替我把这个还给他!”

不是“圣上”,不是“四爷”,也不是“主子”,而是“他”。

这一刻,年羹尧与雍正真正地平等了。

而代价,却是生命。

2

与其说年羹尧为什么必须死,不如说没有一个人想要年羹尧活。抛开历史事实我们只从《雍正王朝》的角度来说一说年羹尧这个人 。年羹尧本来是胤禛雍亲王府潜邸的一个奴才,被雍正安排在江南办差事。胤禛到江南募捐赈灾银两的时候,年羹尧多次拍胤禛,胤祥的马屁想要和胤禛一同回京,因为京城机会大,他就有机会做更大的官。果然到了京城以后,年羹尧很快就得到了一个差事,胤禛被康熙皇帝安排去追比国库欠款,年羹尧和田文镜协同办理此事。

在京城初露头角的年羹尧,他不同于四阿哥的冷面,也不同于田文镜的不留情面,一直低调处事,安心办差,可以说谁也没有得罪。最后胤禛追比国库欠款差事没有办得很满意,田文镜被十阿哥当街殴打,贬到到了县里当县令。只有初露头角的年羹尧办事办得不错,被八阿哥胤禩举荐当了四川提督。但是首鼠两端的年羹尧,接下来的事情不仅让自己的主子胤禛不信任,即便搭上了八爷的关系,八爷也不敢见他,毕竟表面上看起来要兄弟情义上的事情,能被官场上的事情污染。后来年羹尧图灭了江夏镇,十三阿哥替他背了锅,被圈进了10年,太子第2次被废,年羹尧却当上了四川巡抚。但是他自己将屠灭江夏镇的所有财务中饱私囊没有上报,给四阿哥胤禛洗脚之后,踌躇片刻,没有倒洗脚水,都可以看得出此人不甘人下。

果然在十四阿哥当上了大将军王,年羹尧成为陕甘总督以后,他觉得自己可以独当一面,开始自己去拜见各位阿哥,不向胤禛汇报。

年羹尧一系列的举动,都惹得四阿哥胤禛十分怀疑他的目的,所以这个时候他就派遣了李卫去监视年羹尧。年羹尧在潜邸当奴才的时候不被雍正信赖,后来雍正登基,年羹尧虽然当上了抚远大将军,但是雍正表面上对他很好,也没有完全的信任他,后来派孙嘉诚去和他相互制衡,其目的大概就是为了试一试年羹尧的胆子,如果年羹尧做的太过,必然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众臣,不容于雍正。

果然孙嘉诚被杀了。清流群起而攻之,八爷党虽然按兵不动却暗自推波助澜,八爷胤禩甚至亲自跪拜孙嘉诚。年羹尧作为汉人,他当抚远大将军本来就已经惹得满族贵族们的不满,当今太后乌雅氏对年家恨之入骨。汉臣领袖张廷玉都说年羹尧该杀。李卫和年羹尧一同从潜邸出来,更有救命之恩,他都说,雍正对年羹尧仁至义尽,换了其他人早不知道死多少回了。李卫都觉得年羹尧该死。估计只有不参与政治的翠儿有恻隐之心。年羹尧妹妹年妃死的时候都说希望雍正饶了他的家人,不是饶了她的哥哥。可见她也觉得哥哥无法保全性命了。

文/红雨

3

说到底,在《雍正王朝》中,雍正打一开始就对年羹尧怀有极强的戒心,因为他知道这个人能力没得说,但对主子的忠诚度却不高,不仅常常不经请示便自行其是,甚至还偷摸着和八爷党来往,典型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只不过那时年羹尧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他还需要倚仗雍正这个主子的荫庇,所以雍正也能有效地去控制他,对他既用且防。



但在年羹尧就任抚远大将军以后,他开始利用雍正对他的信任,越发专横跋扈起来。在西北他拿着雍正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用来享用山珍海味、时鲜蔬菜,而且不经请旨擅杀朝廷命官,甚至故意养寇,拥兵自重。这一切雍正看在眼里,但为了西北战事的大局,他选择了隐忍和继续信任。

西北打了胜仗后,年羹尧的声威和权势达到了顶峰。凯旋而归时,雍正给足了他面子,他让大臣们在正阳门前跪迎,而自己则亲自出城迎接。而年羹尧的表现呢?面对那些跪迎的王公贵族,他好像旁若无人一般,骑着高头大马呼啸而过。进宫后,他呈上一大串的立功将士名单,张廷玉提出质疑,他立马怼了回去,不留情面,雍正也只好答应。后来几个将军进殿听宣,雍正令其卸甲,他们却一动不动,只是看着旁边的年羹尧。年羹尧悠闲地说:“皇上叫你们脱,你们就脱吧。”将军们接了军令,这才齐刷刷地开始卸甲。



只见雍正的眼神闪过一丝阴冷,他知道年羹尧已经不是当年的潜邸奴才了,自己想要控制他也几乎不可能了。一个让皇帝感到不放心、难掌控的大臣,他的死期也就近在眼前了。

而在这之后,年羹尧竟然没有丝毫收敛,不仅排场依旧大,还玩起了翻牌子侍寝。更重要的是,他在朝廷各处大肆安插亲信,培植自己的私人党羽,在西北他一言九鼎,说一不二,还坐拥数万兵马,俨然一个独立的小朝廷,严重影响了雍正的集权。

这样的一个年羹尧,换了谁都不能饶过他,更何况是立志有一番作为的雍正。随即,雍正巧妙部署,将其贬为杭州将军。但他仍然不知收敛,甚至在太后居丧期间依旧燕语莺歌,翻牌子,排场犹如帝王,贬至从九品城门官后竟还大摇大摆地坐着城门口,还穿着黄马褂。



其实,雍正对年羹尧的情感是复杂的,甚至不希望看到他死,因为他希望年羹尧能一直是他的左膀右臂,能协助他推行新政。但年羹尧辜负了雍正对他的信任,并在西北胜仗后专横跋扈,目无法纪,甚至于威胁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自古皇帝残酷无情,为了巩固皇权,大杀功臣之事常有。功臣为了自保,唯恐避之不及,哪里敢主动对抗皇权?所以,年羹尧必须死,而且死的一点都不冤。

4

如果仅就电视剧《雍正王朝》来看,剧中的年羹尧的确是必死无疑。

有人说,年羹尧被雍正所杀,是年羹尧自己作死,实际上这个结论有失偏颇。事实上很少有明知会作死而又偏偏为之的人,年羹尧也不例外。年羹尧之所以必死,绝不仅仅是年羹尧自己作死这么简单,而是有很多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仅就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的剧情和人物来分析的话,最终导致年羹尧被雍正赐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点:

第一是年羹尧本人的因素。

年羹尧这个人物在电视剧里是被设定为雍正的“包衣奴才”出身,但是,我们在电视剧当中看到的却是一个对自己这个“包衣奴才”身份极不认同的年羹尧。作为一个包衣奴才,年羹尧缺乏足够的“忠诚于主子”的意识,为了自己能够得到升迁,他不断地主动向当时还是四阿哥胤禛的对手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示好甚至攀附,这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奴化统治非常厉害的清王朝,这几乎就使得年羹尧丧失了自己的“立命之本”,丧失了立命之本的年羹尧,就只剩下“被使用的价值”,好在年羹尧的能力和魄力还是让雍正欣赏的。

但从那时起,年羹尧基本上就一直活在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的严密监督之下。他所做的事,没有雍正不知道的,只有雍正不追究的。

年羹尧此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并且是毫无底线。从辅佐四阿哥胤禛江南筹款奉命半路截取八阿哥胤禩给江南巡盐道任伯安的亲笔信的差事办理过程来看,为了自己的身份不被泄露,他毫不犹豫干净利索的杀了信使。这就有点先杀人后抢劫的冷血味道了。

而在江夏镇,年羹尧就充分显示出了胆大妄为,冷血残忍的特质,为了保住他去江夏镇的目的的秘密,也是保住他抢劫了整个江夏镇的财物甚至是女人的秘密,他毫不留情的的把江夏镇全镇灭门,制造了江夏镇血案。

在年羹尧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总览西北五省的军政要务的封疆大吏并手握二十万大军的兵权的时候,年羹尧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对部下采取的极为严苛甚至是残忍的手段,让人看了不寒而栗:地方道台说杀就杀,河南粮道只是军粮数额不够,在已经充分说明原因的情况下,年羹尧说杀就杀;为了给雍正派来的以九阿哥胤禟为首的军前效力的皇亲贵胄们一个下马威,让自己的亲兵随从齐齐把手剁掉。

更加厉害的是,为了要挟雍正,竟然扬言就是饿死全青海的百姓也要堵死所有通往青海的粮道,这种为达目的毫无底线冷血残忍的性格特点,造孽太多,罪恶深重。

年羹尧太贪婪,包括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贪婪,这种贪婪几乎没有底线,并且具备两个特点:一个是黑吃黑,一个是乘人之危。这两个特点是贪腐行为当中最让人不齿的特色。

在江夏镇,年羹尧就利用为雍正办“秘密差事”的机会,席卷了江夏镇所有的财产,实际上也就是任伯安兄弟两个和小舅子刘八女的财产,根子上是趁机黑了一把九阿哥胤禟的财产。在担任抚远大将军期间,他看透了雍正为了让他能够打胜西北这一仗会不遗余力的支持他的实质,在军饷物资方面狮子大张口,他趁机敛财。就是对蒙古王爷提出军械支持的请求,年羹尧也要趁机勒索一番,蒙古王爷送上美女才答应要求。

当然,追直接把自己送上死路的还是年羹尧忘乎所以。因为忘乎所以,就专横跋扈,把雍正的赞赏和隐忍当做专横跋扈的资本。

西北打了胜仗回京之后的种种表现,惹恼了包括雍正本人在内的所有君臣,作到这个地步,也就离死不远了。

第二是雍正的因素。

其实雍正对年羹尧的本质认识的还是蛮清楚的,所以在年羹尧当上四川巡抚成了封疆大吏之后,雍正就加强了对年羹尧的监督,并试图通过纳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为妃来拉近和控制年羹尧,但是,出于对年羹尧的能力和关键时刻所起的作用的认可和期待,雍正对年羹尧基本上采取的是放纵的态度。雍正的想法是只要年羹尧能够为自己所用,过分一点可以容忍。

正式这样一个心态,最终导致年羹尧蹬鼻子上脸,在京城给雍正不断的难堪。

首先,在金銮殿上公开挑战皇权君威,当跪在下面的那几个将军听到雍正让他们“卸甲”的旨意眼睛齐刷刷的看向年羹尧,并且等到年羹尧示意卸甲的时候,雍正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年羹尧的一句:将军们只知有军令,不知有皇上,更是给雍正受伤的自尊心又狠狠的捅了一刀。

当雍正看到那厚厚的上千人的犒赏名单,想让年羹尧削减一下人员,给朝廷减少一点负担额时候,年羹尧几乎是不假思索一口回绝。伤的已经不是皇帝的脸面而是朝廷的权威了。

等到雍正和年羹尧商量,其实是请求年羹尧能不能削减兵力,减少军饷的时候,年羹尧更是雍正提出一条,年羹尧拒绝一条,雍正一共说了三条,年羹尧一条也没答应。

这君臣关系好像已经颠倒了,雍正提请,年羹尧否决。

雍正恨不得宰了这个年羹尧,蹬鼻子上脸!

其实,这些都与雍正对年羹尧的过分放纵是分不开的。“你是朕的恩人”“朕不知道怎么疼你”“你我之间要做君臣相知的榜样”等等这样肉麻的话,谁要是不晕,才奇了怪了。

第三是年羹尧惹了众怒。

雍正对年羹尧的放纵本来就已经让朝廷众臣非常不满,而年羹尧的所作所为更是让众臣非常愤慨。在面对“百官跪迎”的情况下,年羹尧趾高气昂打马而过的情景,也让百官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年羹尧杀了雍正派到他身边的那个“忠心耿耿,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的孙嘉诚,更是激起了“言官清流”们的怒火,在他们看来,年羹尧狂妄跋扈,目无君父,网杀忠臣,贪赃枉法,结党营私,天人共怒已经是十恶不赦。必置其死地而后快。这些清流言官的愤怒当中是有一部分针对雍正的,但是他们把对雍正的不满情绪一股脑的发泄到年羹尧的身上了。

第四,八爷党暗中使劲,推波助澜。

八爷党要年羹尧死,并不是仅仅针对年羹尧,最根本的还是想通过对年羹尧的清算,给雍正一个大大的打击。

雍正自登基以后,在用人方面屡屡走眼:用了一个诺敏,结果出了一个山西全省官员在追缴藩库亏空当中集体造假欺瞒皇上;用了一个张廷璐,首次恩科考试就出了严重的买卖考题科举舞弊案,如果再杀了年羹尧,那就证明雍正是一个专门任用奸臣的昏君。八爷党也希望这个年羹尧死。

所以,当弹劾的奏折雪片般飞来,雍正就是把年羹尧一直贬到杭州看城门,各个势力依然不依不饶,最后就连最为忠心李卫和老成持重的张廷玉也劝雍正杀了年羹尧。

这个年羹尧真的就是必死无疑。

5

在权力的面前,任何人都会失控。

年羹尧是该死的。他是雍正还是四爷时的潜邸奴才,四爷信任又宠爱,还把他的妹妹娶进门来。那时候他已经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等四爷真的当了皇帝,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未经通报就敢擅自入京,私下里买官卖官,路过官员要跪着接送他。皇帝让他骑马进紫禁城,给足了面子,仍然不知天高地厚。

把他发到杭州当个守城的,居然还敢穿着黄马褂,带罪之身见到官员仍然不下跪。

而雍正正在整顿吏治,年羹尧正好是个杀鸡儆猴的模板,所以,年羹尧不得不死。

还是那句话,有权有势后,就应该夹起尾巴做人。

6

年羹尧之死不仅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即便是在真正的历史当中,年羹尧也是必死无疑的,从主观到客观,年羹尧都走入了一个死局,一个自己必须要付出生命的死局。

年羹尧的个性是一个好大喜功,喜怒无常、暴虐成性的人,雍正帝也是十分清楚这一点的。但是,雍正帝就是利用了年羹尧这一特性让年羹尧为他卖命。雍正继位之初,西北需要用兵,雍正帝授予了年羹尧极大的权力去掌握在西北的数十万大军。雍正帝还给与年羹尧非常崇高的爵位,三等公爵,并且能够世袭罔替。

年羹尧得到了这些赏赐和实权之后,开始飘飘然,认为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把所有人都不放在眼里。经常会做出一些逾越礼制的事情,比如年羹尧在雍正二年年进京面圣的时候,竟让直隶总督和巡抚跪迎他入城。到了京城之后,王公大臣们在道路两旁欢迎他,但是他却旁若无人的策马扬鞭前行。

年羹尧的盲目自大引起了朝野的极大愤慨,1725年,四川巡抚蔡珽首先向年羹尧开炮。

雍正帝对于年羹尧的不满也是早已有之的,所以,年羹尧随后就处死了年羹尧。

7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从四爷府上的包衣奴才做到了大将军,又从大将军走到了被赐死的地步。年羹尧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自以为是了,竟然胆敢挑战雍正的权威,着了雍正的忌讳,这才最终被雍正赐死。

要说年羹尧能从四爷胤禛府上的包衣奴才做到了大将军,应该也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既然他是个聪明人,为什么年羹尧还会犯自以为是这种低级错误呢?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开始的时候对雍正言听计从,后来怎么敢不听雍正的话。年羹尧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呢?其实有些错也不能完全怪年羹尧。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年羹尧的前半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年羹尧从四爷胤禛府里出来后,在杭州将军手下做参将。正好赶上四爷胤禛去江南筹款赈灾,于是年羹尧抓住机会跟着四爷胤禛办差。差事办完后,因为年羹尧的表现不错,康熙将年羹尧留在京城任职。

接下来年羹尧又跟着四爷胤禛办理追缴国库欠款的差事,虽然最后这个差事办砸了,年羹尧却因祸得福,被八爷胤禩推举为四川提督。当然这里面也有八爷胤禩为了拉拢年羹尧的目的。但是四爷胤禛并没有当回事。

后来四爷胤禛让年羹尧去江夏镇抓一个犯人,他去了以后竟然把整个镇的人都杀了。年羹尧回来以后,四爷胤禛他们把事担了下来。年羹尧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又升官了,成为了四川巡抚。

再后来为了制约十四爷胤禵,四爷胤禛又设法把年羹尧升为陕甘总督。年羹尧误以为是十四爷胤禵提拔了他,又加上外面都在传康熙有可能将大位传给十四爷胤禵,所以年羹尧又开始向十四爷胤禵靠拢。这件事让四爷胤禛十分生气,可是仅仅是让年羹尧在外面跪了半天,就又原谅了他。

后来西北起了战事,已经成为雍正的四爷极力主张让年羹尧出任大将军。年羹尧成为了大将军,手握几十万大军。年羹尧的仕途走的太顺了。年羹尧立功的时候升职,犯错的时候也升职,最憋屈的时候也就是罚罚跪,挨几句骂罢了,从来没有降过职。

这是因为雍正需要年羹尧,所以不得不容忍了他的一些过失。但是在年羹尧看来这却是雍正对他的放纵,这里面既有宠爱的成分又有离不开年羹尧的成分。

所以他认为不管闯了什么样的祸,都有雍正帮着。在西北大捷之后,年羹尧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八爷胤禩安排百官跪迎他这位凯旋而归的大将军,他还真接受的心安理得。可要知道这场仗打的是后方的供应,据全国之力供应他军需,才让他打了胜仗。

以至于后来在朝堂上,年羹尧开始调战雍正的权威。雍正考虑到天气热,在朝堂上让立功的将领卸甲,立功的将领们没有卸甲。直到年羹尧下军令让将领们卸甲,立功的将领们立刻卸甲。这直接挑战了皇帝的权威。

在年羹尧当大将军之前,他是雍正手里的工具,他们一致对外。但是在年羹尧当了大将军之后,这个工具开始硌手。于是有了雍正对年羹尧的连贬十八级。最后到了年羹尧被赐死的时候,他才想明白,自己不过是雍正的一个工具而已。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我或点赞支持。谢谢!

8

功高震主,妄自尊大,不知收敛,再加上雍正皇帝是一个多疑猜忌之主,这也就注定了他必须要死!

9

谢邀。这件事儿,实际涉及雍正皇帝主持的体制改革和八旗待遇改变的事儿。朝野不好追究皇帝的责任,只好拿年羹尧咂耙子。苍蝇不叮无缝蛋,也怪年羹尧功高震主,挥霍贪占。

10

第一,年羹尧本人性格缺陷,他个性张扬,生性残暴,能力与思想不相匹配,暴涨的野心害了他。

第二,年羹尧出任大将军,知道太多的军事机密,留着他是后患,杀了对雍正来说是好事。

第三,他挑战皇权,皇帝的权威在封建时代,谁挑战谁都得死,尤其是握有军权的年羹尧,不杀他皇权的威严何在。

第四,雍正当时的位置还没有彻底巩固,还有很多势力与他作对,他杀了年羹尧是向其他人说,和我作对,即便是手足兄弟,也要杀。

第五,年羹尧已经激起群臣和将士们的不满,想杀年羹尧的人很多,杀了他大家心里的怨愤也会消除,他们认为是雍正为了他们而杀了年羹尧,可以士卒和群臣的心。

第六,雍正当时已经用完年羹尧了,留着危害大于利益,杀了对他来说是有利的,所以除了他以防后患。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