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杜甫在生前并没有名气,不知道是谁吹了一下就慢慢成诗圣了,是这样的吗?:生前他是一个无名小卒!随便拿出一个诗人名气都比他大。不是因为他写得不好,而是
生前他是一个无名小卒!随便拿出一个诗人名气都比他大。
不是因为他写得不好,而是因为当时是盛唐,盛唐对诗歌的审美取向是李白风格的,大气,雄浑,豪迈,是剑,是酒,是千万人吾往矣的杀气冲霄。
可是杜甫的诗呢?严谨,细密,质朴,精工。这不是大唐人眼里美好的诗歌。
所以当时的唐人编写唐诗集的时候,根本没有杜甫的份!
直到杜甫死后,不过小可以前写过一篇,实在懒得旧瓶装新酒了,就无耻复制粘贴罢了。以下是原文:
公元813年的某一天,已经成为当时著名诗人的元稹正在家里读书,忽然下人来报,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年青人求见。
元稹或许是想起了从前,或许是心生好奇。便接见这了陌生的年青人。
这个年青人说他姓杜,叫杜嗣业。他背着祖父的遗骨从耒阳一路乞讨,要回到河南故乡,途经这里,便请求相见。他的祖父叫杜甫,字子美,号少陵。他的来意极为简单,就是请元稹为自己的祖父写一篇墓志铭。然后,把怀里珍藏的杜甫诗稿取出来递了上去。
我想元稹当时一定感到非常好笑,一个几乎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人,一个身无分文的人,想让自己为他的祖父写墓志铭?
他是元稹,是当时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找他写墓志铭,且不说需要拿出相当于他数年薪水的银两来,就算是拿得出来,他也未必肯写。
这个姓杜的年青人提出的要求,不是单纯,而是幼稚!
更重要的是,这个杜甫是谁?
或许是出于礼貌,或许是被杜嗣业的真诚或孝心所打动,元稹打开了诗稿,读了起来。
一读潸然!
再读断肠!
三读神伤!
他万万没有想到,手里这一卷发黄的诗稿,竟满拥有这么真诚无尘的情怀,诗里万般精彩的意象,结构,声律,修辞。更有浓到化不开的情怀,亲情,友情,爱情,人事,世事,感怀,羁旅,更有那个年代悲天悯人的胸怀。
这是一卷圣人的诗稿!
元稹一定像后世的许多读杜诗的人一样,读着读着就哭起来。他想起了古人,想起了自己,想起了理想,想起了这纷乱繁杂的人间。
他认为,能够为杜甫写墓志铭是一种荣幸,天大的荣幸!
于是不久之后,《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出世了,元稹在这篇文章中如此评价杜甫“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这个杜甫是什么人?竟然得到元稹如此之高,并且如此排它的评价?
由于元稹在文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随着这篇文章,杜诗也流传了开来。无数文人都不约而同地想看一下被元稹推到诗坛顶峰的那个人,诗到底写得如何?
所有文人都被震撼了。
没有一个人批评,没有一个人质疑,没有一个人否定,在中国文学史上,杜甫和杜诗第一次完整地站在世人面前。
韩愈读着读着哭了,
白居易读着读着哭了,
连唐文宗读着读也着哭了,
无数文人无数诗人读着读着都哭了。
那一年大唐的泪水只为杜甫而流。
那个一生颠沛流离连被子都没有连饭都吃不上连官都不是的杜甫,一步成圣!
从那之后,中唐,晚唐,两宋之交,元末明初,明末清初,清末民初,每到乱世衰世,无数诗人都以杜甫为目标,为偶像,为寄托。
诗德双绝,名垂万古。
杜甫生前没有名气,不知是谁吹了一下才慢慢成了诗圣,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村甫虽仕途失意,半生贫困潦倒,没有名气,今人难已说的十分清楚,可诗史,诗圣之名,确非靠一人之吹,所能成就。
杜甫的诗圣之名,是有他诸多旷世诗作及高超艺术才思,一颗忧国忧民的情怀所决定的。与生前的名气并无多大关系。
杜甫之诗,众体兼备。长于古体,犹善律诗。五古,七古铺陈展叙,抒怀议论,回环往复,气势宏伟。
五律,七律,韵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蜻练,形象鲜明。可为唐代律诗之楷模。又开唐代乐府诗运动之先河。风格多样,而以沈郁顿挫为主。在中国文学史把现实主义的诗学创作推向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又一高峰。
读读杜甫诗集,三离,三吏,三别…………及诸多诗篇,我想才能知道,诗史诗圣,不是靠吹就能成就的!
事实上,杜甫在生前就非常有名望了,可以说是粉丝遍布天下。
最近几年,网上一直有这种谣言:生前到死,杜甫只有三五十个粉丝,他是死后才成名的。
这不符合真实的历史。事实上,杜甫的名气一直很大,大概在安史之乱后就取得了与李白齐名的地位。
举几个例子。
在《旧唐书·杜甫传》中就明确写道:
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饭颗山之嘲诮。元和中,词人元稹论李、杜优劣曰: 予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有所总萃焉。
由此可见,杜甫很早就与李白齐名了。
由于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所以杜诗的那种沉郁顿挫之风,更得文人圈子的喜爱。
同期,唐代文学家任华曾分别写有《杂言寄杜拾遗》、《杂言寄李白》,讴歌这两位顶级诗人,并形容杜甫之诗,“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诸人见所作无不心胆破”。
由于名气太大,杜甫有时候是非常苦恼的。
杜甫的诗歌在当时广泛流传,同代人郭受《杜员外兄垂示诗因作此寄上》诗称杜甫“新诗海内流传遍”。
对于这种情况,杜甫《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叮嘱: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
杜甫的想法是,不希望那么多人传播他的诗歌呢。
总而言之,杜甫还活着的时候粉丝就遍布天下了。
谢谢邀请哦~我来回答一下吧,但也仅代表一家之言。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盛唐的时候,有名气的只有两种人:当官的人、和当官的人关系好的人。当官的人的代表就是:张九龄(当朝宰相,孟浩然、王维都争着给张九龄写诗)、王维(年少神童、监察御史等官)、王昌龄(结识张九龄、孟浩然、王维、李白,不火都难)、李白(虽然只是个翰林,但毕竟是给皇帝写诗的);和当官人关系好的人:孟浩然(认识张九龄、王维、李白)。这里面没有杜甫啥事。
唐朝不像现在啊,现在即使是个草根也可以通过网络爆红,俗称网红,比如“蓝瘦、香菇”“凤姐”“表情哥”等等。那时候唐朝可没有网络,要想火只能靠实力、靠当官。有才学才能当官,能当官别人才能认识你,认识你才能在文人圈火起来。所以其实古代,这些写诗、写小说的或多或少都当过官,老百姓一般大字不认识一个,根本没有草根明星。
而杜甫呢?他这一辈子其实也单过官,但都是小官,影响力可忽略不计的那种。举个例子,当时李白火的时候,杜甫还是一个穷酸书生,只是李白众多粉丝里面的一员而已。所以杜甫给李白写过很多诗,李白就给杜甫写过一两首。
到了四十岁杜甫才得到一个河西尉这样的小官,而且这个官没当一年,安史之乱爆发,就什么也不是了。开始了后半生穷困潦倒,风雨飘摇的后半生。真的是想出名都难啊。
杜甫出名都是杜甫去世很久的事情了,他的出名有一位功臣,那就是元稹。
杜甫在离世前曾经告诉自己的儿子,想要魂归故土、落叶归根,希望能够葬在河南老家。结果她儿子也是穷光蛋,无法完成父亲遗愿。在杜甫离世43年,杜甫的孙子杜嗣业虽然经济实力也不是很好,但是他看到祖父的诗歌想到祖父的遗愿,还是二话不说就做了。
杜嗣业在回河南老家的路上,听说了元稹到了这里。杜嗣业心里明白自己祖父的诗歌造诣有多高,他不忍心一个文采斐然的大文豪就这么被掩盖在历史中。于是杜嗣业想尽一切办法,最终他见到了元稹。在元稹看到杜甫生前所写的诗之后,肃然起敬的他二话不说就给杜甫提了墓志铭,并给杜甫一生所做的诗歌写了一个序。
元稹当时已经在文坛和朝堂内有了一定的地位,他评价好的东西一定会有追风者跟着学。元稹看完杜甫的诗歌之后,对杜甫进行了极高的评价,甚至说李白可能都不如杜甫!正是因为这些极高的评价,杜甫的名字瞬间让人们所熟知。而当时的皇帝唐文宗也听说了杜甫这一号人物,于是找来了杜甫的诗歌来品鉴。在看到杜甫诗歌的字里行间都会浓浓的爱国情怀,满满的都是大爱精神,唐文宗也成了杜甫的粉丝,在宴会上也经常诵读。
就这样杜甫火了起来,一直火到现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大家好,我是小阿蛮。近几年专注于研读古诗词,希望能和大家多交流分享。
如楼主所说,杜甫生前真的没有什么名气。我们现在经常说“李杜李杜”,仿佛杜甫和李白是平起平坐的样子。其实并不是。他们两人,李白始终是一个优越者的身份存在的——不仅生活条件优越,李白的名气在当时也非常大,上到皇帝、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都是李白的粉丝。
例证可以找出很多。试举一例:唐代的时候,有编选当代诗人作品的风气,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当代著名短篇小说选”、“百佳抒情诗选”这样的图书。现在流传下来的唐代人选唐代人诗歌的作品集,叫“唐人选唐诗”,中华书局曾结集出版过,有十种。但是在这些选集里面,杜甫的诗一共选了多少首呢?不多,只有7首!而且,还是只在韦庄编选的《又玄集》中才出现,其他的选本,压根就没有选录杜甫的诗歌。
这种情况的出现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写作风格、题材、甚至是圈子等方面的因素,但也很能说明一点:杜甫在当时是名气不大的。咱们可以现在的著名作家为例,哪怕是一本诗歌选集,都可能选用某位著名小说家的诗歌作品。为什么呢?因为他太出名啦,不能没有他呀!
一直到元稹的出现,杜甫其人其诗,才开始在我们的文学史上发生了改观。但是说实话,这件事真的有偶然性。
元稹对杜甫的评价(吹捧),出现在他给杜甫写的墓志铭上,叫《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其中重要的几句,引文如下:
至于子美,……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元稹对杜甫的评价非常高,说杜甫集合了前代诸多大诗人的所有优点,是集大成的人,没有人能像杜甫这样的。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第一,元稹写的这篇文章,是墓志铭。墓志铭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是说好话!恨不得把世间所有的好话用搬过来用上;第二,元稹为什么会给杜甫写墓志铭?事情就是这么凑巧。杜甫的孙子杜嗣业要将先人(包括杜甫及杜甫儿子杜宗武)归葬祖坟,路过江陵的时候,就去找当时被贬在江陵做官的元稹。元稹就是这时候写的这篇墓志铭;第三、当时的元稹还正年轻,锐气正盛,所以有意发表高调的、反常人的言论,在情理之中。
此后,元稹和白居易还发表了关于杜甫的评价,总之都是吹捧杜甫的。当时的文坛大佬韩愈有点看不惯,就说了几句话来反驳。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杜优劣论”。篇幅关系,不便在此讨论。日后有机会可以再说。
我们现在评价杜甫的诗,说是“诗史”;评价杜甫这个人,是他是“诗圣”,那都是杜甫去世很长时间之后才出现的事情。但和元稹没有关系,这个需要说明一下。
最早评价杜甫的诗为“诗史”的,是晚唐的孟棨,他在《本事诗》中说:
杜逢禄山之乱,流寓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号为诗史。
而称呼杜甫为“诗圣”,则是宋代以后的事情了。宋代的苏轼、秦观等人,对杜甫和杜诗推崇备至,甚至有人将杜诗和周公制礼相提并论;明确使用“诗圣”来称呼杜甫的,应该是清朝的王嗣爽,他在《梦杜少陵作》这首诗中说:
青莲号诗仙,我翁号诗圣。
青莲就是青莲居士李白,我翁就是指杜甫。
杜甫和杜诗在我国的文学史上的接受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上述这样。当然中间还有很多的变化和演进过程,那就是更专业的学问啦。
我是小阿蛮,希望我这篇简单的梳理能帮助到大家。
感谢大家的阅读支持,记得多多点赞哦。谢谢啦。
杜甫生前名气大不如李白,后来诗名大盛,一度超越李白,但不是那个人想吹就能吹起来的。
唐诗之盛,盛在盛唐,安史之乱前以李白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杜甫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杜甫以积极入神精神,勇敢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以高妙艺术手段表达国家安危.人民哀乐的思想感情,杜诗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后人称他为\"诗圣\",将其作品称为\"史诗\"是有道理的。但在当时,李白声名远扬,杜甫名不如他确是事实。安史之乱后,诗人想浪漫也浪漫不起来了,现实主义风格成主流,诗人们重新审视杜甫,对他评价逐渐高起来。杜甫之后,诗坛呈两派,白居易为代表一派包括元稹.张藉等,韩愈为代表一派包括贾島.孟郊.李贺等,两派都源於杜甫,前者对杜甫的继承重在敢於正视现实,抨击黑暗一面,并力求语言通俗流畅生动,易为读者接受,后者则继承杜甫的刻意求新.富于创造性,开拓新境界,他们的诗往往幽辟,苦涩,冷艳。
杜甫去逝四十年后,杜甫孙子找元稹为其爷爷写一墓志铭,此时元稹与白居易为当时诗坛领袖,元稹在墓志铭中写道:″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讲李白\"诚亦差于子美矣″。元稹认为,杜诗在思想性,题材内容的丰富性上显然超过李白。两年后,韩愈在一首诗中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第一次把李.杜相提并论,韩愈身份很高,其言影响很大。到了北宋,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文坛名流无不对杜诗交口称赞,出现抑李扬杜的情况,到元朝,诗人方向提出一祖三宗说,将杜甫奉为诗坛鼻祖,杜甫被戴上诗圣光环,影响超过李白,从清代到民国,众多诗学研究者又把杜甫推高一级,出了不少研究杜诗专著,影响极大,截止上世纪七十年代,研究李白诗的学术专着500余本,而研究杜诗专者达2000多本,杜甫在诗学领域全面超李。但李白的性情气质历来被人喜欢称颂,当今学者多是将二人并称,不喜欢分高下。
李白像,
杜甫像。
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虽然两个人,现在是两座中国文学的诗歌高峰。但两人生前,境遇却完全不同。
简单来说,就是李白一生,是真的不缺钱的,起码,不缺少喝酒吃肉钱。而且,就算他有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他自己个儿选的,人家故意选的生活。
但杜甫,却是真正一生潦倒,经常是举债度日,甚至,晚年生活在一条小破船上,连个屋子也没有。
所以,李白的诗豪迈;而杜甫的诗更接近真实生活,更穷苦。
当然,这也跟两人生活的主要时代相关,李白主要生活在盛唐;而杜甫生活在唐朝乱世之时,唐朝已经走向的衰落,国内到处是战乱和乱民了。
李白生存的时候,大唐诗兴啊,普通人,都读诗;可杜甫生活的时候,普通人,就是为了保命,连贵族,都不读诗了。
所以,杜甫生前无名,也正常了。时代不同。
不是这样的。不过杜甫在唐朝并没被尊为诗圣,但与李白齐名。韩愈,张籍,元稹,白居易对杜甫是十分推崇的。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白居易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
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调张籍》
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剌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着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元稹接受杜甫孙子杜嗣业的邀请免费为杜甫写墓志铭,因为元稹学诗是从杜甫诗歌作品入手的,因而他格外尊崇杜甫。这不是吹捧杜甫。
白马有近作五律一首,也赞李杜。
《读〈春日忆李白〉后聊作》
仙圣艺无伦,千载仰两人。
雅风高二谢,声韵响三秦
杨柳长安道,江湖酒肆春。
飞蓬当晚照,浩荡似征尘。
看了这个问题,我忍俊不禁地笑了,你问是谁吹的,我悄悄地告诉你,这人姓韩,他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你说他会吹不会吹?不过,这个姓韩的,也被后人吹了,吹他为“百代文宗”,说他是“文章巨公”。更有甚者,有人吹他是“千古文章四大家”之首,他的名字叫韩愈,他吹李、杜的诗,题目是:调张籍。
说到张籍,我又忍俊不禁了,他把杜甫的诗,一首、一首恭恭敬敬地抄写下来,然后烧成灰,用蜂蜜做成丸,像吃中药那样,每天吃一丸。有人问他,你吃那干什么?他说:我把杜甫的诗吃到肚子里,就能写出像他那样好诗了。
果然,他得到了杜的真传,“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还有一个姓元的更会吹,他说:诗人已来,未有如杜子美者(杜甫字子美),时山东李白,亦以奇文取称,人称李杜,余观其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
在他眼里,要是排名的话,杜甫应该排在李白前面!这人叫元稹,他为杜甫写了墓志铭。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说,杜甫生前无名,死后又被人尊为诗圣呢?原因就是因为,杜甫的孙子,找元稹写了这篇墓志铭。
事实并非如此!
我的理由是:
一、元稹也承认,在他写这篇墓志铭之前,“人称李杜”,而不是看到他的墓志铭才称李杜的。也就是说,在杜甫生前,他的诗名已经和李白并列,只不过,他把杜的排名升在李之上罢了。
二、李白比杜甫大十多岁,在那个十几岁就结婚,人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的年代,这十几岁,几乎是相差一代!而李白对杜甫却十分推崇,有诗《戏赠杜甫》为证:
饭颗山头逢杜甫,
顶戴笠子日卓午,
试问别来太瘦生,
总为从前作诗苦!
这是李白和杜甫第二次相遇时写的,当时,李白已经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了,试问,这样一个名扬天下的大诗人,怎么可能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写这样的赠诗呢?
三、真实的历史是,杜甫在三十多岁时,发生了安史之乱,一直到他去世,安史之乱的余波还没有平息,他的诗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安史之乱的,最后,穷困潦倒的他,死在了回乡的船上,在那战火纷飞的时代,有多少人,还会去读诗歌呢?
综上述,杜甫的诗圣之名,是实至名归,并不是谁吹出来的,不过,在他生前,由于战乱,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认识他罢了!
这一年,是公元712年。
在大唐帝国的河南巩县一个孩子呱呱坠地,这个孩子不简单,他的名字——“杜甫”流传千年;直到今天公元21世纪,连3岁小孩都可以随口来一句他的诗。
但是杜甫爸妈估计是不知道自己生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孩子,连杜甫自己做梦都想不到他的名字会出现在语文课本上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我们把时间轴继续向前挪,来到公元735年,在大唐的东都洛阳,24岁的杜甫长叹一声,——他第一次落榜了。
第二次,到了他三十四岁时,杜甫信心满满地去考试,一展抱负的时候到了,但结果呢?杜甫又落榜了!
至此,杜甫的仕途梦打碎了。
也许你会说,没关系,放眼历史卷轴,大多数文人都是仕途郁郁不得志,文学造诣才更高!
仕途走不通,我们就走文途嘛。
可是,我们的杜甫同学偏偏这一生文途在当时都名不经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开了一个小号叫“子美诗集”,但是粉丝量就几十到几百人吧。
而同时代的大V号可多了,比如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宰相,每次一更新公众号,就有一大群粉丝留言“太棒了!”“宰相大人请收下我的膝盖”“点赞点赞点赞”;再比如,用一句“情时明月汉时关”横扫诗坛的王昌龄大号,被当代人称为“超绝群伦”;还有学霸王维,诗仙李白都已经名声大噪,诗句广为流传。
公元770年,那一年,寒风刺骨,杜甫病倒了,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诗,他闭上了眼,“子美诗集”也永远停止了更新。
伟大的纪录片,杜甫的逆袭!
当时,几乎没有人在意他的离去。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有谁会在在意一个只有几百号小公众号的消失。
然而,有些东西是你的终究是你的,只是时间来的稍晚一点而已。
杜甫是八世纪下半叶离世的。到了公元九世纪,中国兴起了读杜甫诗的风潮!
一个叫元稹的人,没错,就是写的那个“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偶然发现了杜甫这颗差点被历史湮没的诗坛巨星。他随手翻开了杜甫的诗集,连读几首,惊呆了!原来最伟大的诗人不是“四杰”,不是“王孟”,不是“高岑”,而是这个写了一千五百多首诗,几乎描述了一个时代伟大纪录片的小公众号创作者!
在杜甫的诗里,你可以看到乱世时代的胸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你可以看到对时代的不公批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你可以看到庶民百姓的撕心裂肺“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你也可以看到盛世的繁荣“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你也可以看到胜利的喜悦“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你也可以看到对家人的思念“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杜甫的诗,不娇奢,不风流,他喜欢坚强,独立,热情。他对朋友真诚,对普通百姓的不公抱有极强的同情心。
“诗圣”的诗值得我们继续不断传承,“诗圣”值得我们一代代相传纪念。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