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三国的田丰是什么级别?袁绍全听他的能打到什么局面?

三国的田丰是什么级别?袁绍全听他的能打到什么局面?

2020-07-22 19:00阅读(70)

三国的田丰是什么级别?袁绍全听他的能打到什么局面?:良言难相纳,智士狱内亡。栋梁皆自折,岂不丧家邦?以前大家讨论三国,总是倾向于猛将之间的武力格杀,相

1

良言难相纳,智士狱内亡。

栋梁皆自折,岂不丧家邦?

以前大家讨论三国,总是倾向于猛将之间的武力格杀,相互战斗,讨论他们谁的武艺更胜一筹,今天咱们说说三国时代的谋士。

袁绍麾下有个谋士名叫田丰,非常了不起,他与沮授、许攸和逢纪等人为袁绍效力,是河北势力的智囊团。咱们通过《三国演义》原著中的表述来分析一下田丰的智谋水平在三分时代能排列到什么档次上。

一、初次亮相

田丰初次亮相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回中。 谋士逢纪为袁绍出谋划策,夺取了韩馥的冀州城。入城之后,袁绍封韩馥为奋威将军,“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尽夺韩馥之权”。韩馥弃下家小,只身投奔陈留太守张邈。

初次出场,田丰与其他谋士一样,被袁绍派去夺权。

二、磐河护主

田丰第二次在文中出现就是在激烈的战场上。公孙瓒战败,被文丑追杀,幸而少年赵云横空出世,阻住文丑,救下公孙瓒。次日再战,袁绍麾下大将麹义大破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乘胜追击,却在后阵遇到赵云,“战不数合”被赵云挑翻。赵云乘势反冲过来,单骑突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公孙瓒也率军杀回,袁绍军阵大乱。

袁绍正在观战,“与田丰引着帐下持戟军士数百人,弓箭手数十骑,乘马出观”,赵云几乎杀到面前。田丰连忙劝袁绍“主公且于空墙中躲避!”但袁绍怒拒之,兜鍪掷地,大喝:“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众军齐心努力,终于挡住了赵云的冲击。

从这个情节看,田丰能在阵前随从,还是很得袁绍信任的,田丰对袁绍也颇为忠心。而袁绍这个人则比较情绪化。

三、劝阻兴兵

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二回,田丰为袁绍出谋划策,劝说他不要与曹操发生军事冲突。

曹操兴师与刘备作战,陈登献计玄德,要他向袁绍求助,共同对付曹操,并建议让郑玄去信劝说袁绍出兵。袁绍收到书信后聚集文武商议兴兵伐曹的事宜,田丰出列劝说“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田丰的主意是向天子献捷,若不得通,则以曹操隔我王路为借口,“提兵屯黎阳”,在河内“增益舟楫,缮置军器”,分遣数路精兵,屯扎在险要边塞。

田丰建议是对外表露出强势,但实则固守,争取时间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三年之中,大事可定也”。这个主意受到沮授的赞同,但遭到了审配、许攸、荀谌和郭图的反对。从后来发展的情况看,田丰还是很有远见的。

四、荀彧评价

袁绍兴兵来战的消息传来,曹操与谋士们商议对策,谋士荀彧指出,袁绍麾下虽然谋士众多,但各自不和,不足为虑:

“绍兵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

曹操自领大军到达黎阳。袁绍军中谋士们互相嫉妒猜忌,“各不相和,不图进取”,两军相距不战。

五、劝取许都

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四回中,田丰为袁绍设谋,劝他进取许都。

曹操兴兵讨伐在徐州的刘备,刘备写信向袁绍求助,田丰得书,来见袁绍,劝说他乘曹军主力攻打刘备之机,攻取许都,“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但袁绍的幼子当时正在生病,袁绍心力憔悴,情绪低落,拒绝了田丰的建议。

以此看来,田丰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如果当时袁绍能够以重兵趁虚直取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高招就再也轮不到曹操了。但袁绍这个人“性迟而多疑,多谋而寡断”,就耽误了这个大好良机。

六、再谏被囚

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五回中,田丰再次向袁绍出谋,阻止他与曹操开战,却被袁绍关进了监狱。

刘备徐州兵败,逃往袁绍处,劝说袁绍兴兵与曹操交战,田丰向袁绍劝谏,认为进攻许昌的时机已经失去,“徐州已破,操兵方锐,未可轻敌”,应当持久为计。袁绍向刘备询问,刘备却以大义为借口,劝袁绍兴兵,如不兴兵,便是“失大义”。田丰仍然坚持己见,一意劝谏说“若不听臣良言,出师不利。”这句话严重激怒了袁绍,将田丰下狱。

这个情节挺值得细究。刘备难道不知道田丰的战略计划是正确的吗?但如果曹操和袁绍互相和平相处的话,两方都会越来越壮大。刘备以“大义”为借口劝说袁绍出兵,也是够狠的,这是“驱虎吞狼”,坐看二虎相争,两败俱伤。

七、狱中上书

袁绍兴兵,率大军往官渡进发。在狱中的田丰却再次向袁绍上书劝谏,“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

政敌逢纪趁机向袁绍谮言,说田丰出言不祥,袁绍一怒之下,差点下令斩了田丰,被众人劝止,但两人矛盾已经很难调和了。

八、冤死狱中

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一回中,袁绍官渡兵败,羞怒之下,赐死田丰。

袁绍兵败后,损失惨重,回想起田丰的屡次劝谏,心中悔恨未从其计。但逢纪又来说坏话,说田丰在狱中听到袁绍兵败,开怀大笑。袁绍勃然大怒,派人去狱中赐死田丰。

田丰在狱中得知袁绍兵败,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了解袁绍性格“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如果得胜而归,还能宽赦;战败则羞,必定拿别人出气。“吾不望生矣!”使者赍剑而至,田丰自杀。

要说田丰这个人确实是大才,他具备着高超的战略眼光,谋划深远。他也知道袁绍的脾性是“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但仍然坚持劝谏,据理力争,“刚而犯上”,导致了自己的最终悲剧。

智谋智谋,做为谋士,光有“谋”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智”。什么是“智”呢?“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所以说,田丰是个优秀的谋士,但却不是个能堪破主君之心的智者。

结论:田丰之谋,可谓上上等;田丰之智,可谓下下等。远不及诸葛亮、郭嘉、贾诩和司马懿。

2

田丰在袁绍军中的作用,就如同郭嘉在曹操军中的作用一样,是属于谋主一类的人。他原本是汉朝的御史大夫,因为看到世道黑暗,回家隐居。后来有感于王室暗弱,有心匡扶汉室,才接受袁绍的聘请,担任了袁绍的谋士。在袁绍征讨公孙瓒的时候,田丰给袁绍出谋划策,为打败公孙瓒出了了大力。


但是,在官渡之战前,田丰却被袁绍关了起来。表面原因是袁绍不听田丰的意见,田丰这个人的脾气又是刚而犯上,让袁绍忍无可忍,关押了起来。这样一来,袁绍就失去了他最有才干的谋士。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听说田丰没有来,高兴的说自己肯定赢了。果然,袁绍在官渡之战中遭受了惨败。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说,如果袁绍战前接受了田丰的建议,天下的事情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而袁绍的手下也都哭着说,如果田丰在,就不会遭受这样的惨败。而袁绍感到没脸见田丰,就干脆杀了他。


但是,我们看田丰在官渡之战前的两个建议,真的按照他的建议,就能够打败曹操吗?如果不按照他的建议,就一定会失败吗?

田丰的第一个建议是袭击许都。在当时,刘备占领徐州反叛曹操,曹操率领军队去讨伐刘备。田丰找袁绍建议,要求袁绍马上出兵袭击许都,这样就能够让曹操退无所归,必然败亡。袁绍说自己的小儿有病,无心出兵。田丰因此气得用手杖击地大骂。

田丰的第二个建议则是要求袁绍不要发动官渡之战,稳重待机,稳定内部,发展生产。同时派精兵不时去袭击曹操的地盘。这样三年后,曹操可以不战而定。


如果你是袁绍的话,会怎么看待田丰的这两个建议?我想,你会和袁绍一样,会认为田丰纯粹是无理取闹。他的这两个建议自相矛盾,一个是要速胜,一个要持久,让人如何取舍?而且,我们看一看田丰提建议的时间。

田丰提第一个建议的时候是在袁绍发动官渡之战前的半个月的时候,当时袁绍正在进行战役的准备。在这个时候,田丰要求派精兵去袭击许都,这是袁绍很难做到的。袁绍在一片混乱里,怎么样才能抽调兵力去执行田丰的建议?而且曹操也不傻,他走的时候把荀彧留在许都,不可能事先没有准备,留下一座空城。


如果袁绍采纳了田丰的建议,攻打许都,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他的精锐攻城不下,遭到回师的曹军的夹击,被迫撤回,空忙一场。还打乱了袁绍出兵的部署,耽误了下一步战役的进行。

那么田丰的第二个建议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呢?是在袁绍已经将军队组织好,准备发动战役的时候提出来的。这个时候,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军已经准备出动,因为田丰的一句话,十万大军的行动就取消了。这可能吗?所以,在袁绍的眼里,你田丰哪里是提建议,你是故意捣乱来了。最后在田丰发脾气的时候,袁绍以阻挠大军行动的罪名关押了他。这个罪名其实田丰当之无愧。


就算是采纳了田丰的建议,休养生息三年也没有把握打败曹操。曹操自己都说,只是不可知,而不是自己必败。这样白白送给曹操三年休养生息的时间,对战争的难度反而是升高了。

我们从战役的过程看到,如果没有许攸的投降,曹操必败。这样,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官渡之战不采纳田丰的建议也会打赢。

那么,田丰向袁绍提建议的动机就很可疑了。他不是为了袁绍出主意,他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保存汉室。他的出仕袁绍的本意就是匡扶汉室江山,但是在袁绍统一北方四州后,露出了本来面目,要代汉自立。他让手下耿包写信试探大家,看到大多数人不赞成,这才暂时作罢。


田丰对此当然是反对的,他知道袁绍攻下许都,控制汉献帝后,肯定要篡汉。为了推迟那一天的到来,田丰才采取了这种手段。也正是这个原因,袁绍才不信任他,最终杀了他。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3

每每谈及三国历史,袁绍都是最让人着急的那一个。


曾经的汉末最强军阀,坐拥四州之地,兵强马壮,谋士如云,还顶着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这么一个大帽子。要知道,当时的袁氏作为东汉士族执牛耳者,即使被董卓所屠,但积累下来的名望底蕴还在,门生更是满天下,可比刘备那个所谓的中山靖王之后值钱多了,号召力更是没法比,即使是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敢说就能压他一头。

在击败死敌公孙瓒,斗垮弟弟袁术后,面对曹操,袁绍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他还是输了,可谓是一副好牌打得稀烂。而曾经那一群追随辅佐他的人,也被伤透了心。其中袁绍帐下谋士田丰,就是被袁绍给坑惨了。

田丰此人,绝对算是三国历史上的顶尖谋士,其战略眼光非常独到,无论是平定公孙瓒还是对抗曹操,田丰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

但是他偏偏遇到了袁绍这么一个选择困难症患者,自己的献策不被采纳不说,最终还死在了袁绍这个自己主公手里。

官渡之战之前,刘备反水曹操,曹操率兵征讨。田丰献计袭击曹操的后方,可是袁绍并没有采纳。

建安五年,太祖自东征备。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三国志》

而官渡之战作为曹操和袁绍的大决战,田丰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当时曹操已经击败刘备,回师许都了,后方不再空虚。所以田丰主张以静制动,在当时的情况下应当屯兵囤粮打持久战,凭借着袁绍地盘人口的优势,压制并蚕食曹操。

可是袁绍不停,执意南下攻打曹操,然后输了。最可气的是,你袁绍不听人家谏言导致失败,不回来虚心请教不说,反倒是因为面子上挂不住,把人家给处死了。

说起来田丰还真够冤的,早知道还不如学学许攸,去跟曹操混呢?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 贤臣择主而事,田丰选择袁绍确实没选好,许多人也惋惜其遭遇。甚至有说法称,如果当初袁绍听了田丰的建议,曹操早就被灭掉了,而一统北方的也将会是袁绍了。

其实这个说法其实有待商榷,田丰遇人不淑,确实没错。但是他对于袁绍的成功失败与否,还起不了那么大的作用。

田丰针对曹操的两次献计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也不见得就比人家袁绍的选择的高明。

首先,田丰让袁绍趁曹操攻打刘备,后防空虚的时机,去攻打曹操。

袁绍之所以拒绝,第一是事发突然,来不及准备。第二是曹操早已经有所防备,出击的成功率并不大。

从董承等人密谋衣带诏事件东窗事发,到曹操攻打刘备,攻克下邳回来,其实不到一个月。而这段时间里,袁绍需要时间得到刘备反叛曹操的消息,需要时间判断曹操出兵与否的真假,需要时间探明许都是否空虚。然后还得需要时间集结兵马,调集粮草,规划路线等等。最关键的是,这中间还有这黄河天堑,大军渡河的准备工作,也是需要时间的。

等袁绍准备妥当,曹操早就打完了。

当然,袁绍并不是没有行动,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调兵向曹操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然而在延津渡口,被于禁给拦了下来。

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三国志》

由此可见,曹操对于袁绍早有防备。事实上,除了延津渡口,曹操在官渡还布置了一道防线,即使袁绍拿下延津渡口,曹操也有时间回防,官渡决战避无可避。

所以,田丰的建议可行性并不大,袁绍当时拒绝也在情理之中。所谓因为给小儿子生病就不出兵的说法,更多的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而之后的官渡决战,田丰苦劝袁绍不出兵,坚持以静制动的谋略,其实并不适合当时袁绍的处境。

当时袁绍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而且在曹操进攻刘备的时候,袁绍大军已经乘机完成了集结和粮草准备,并且还在延津渡口和于禁打了一仗,算是堪称了一番敌情。

此时的袁绍,无论是军队规模,还是后勤储备,那都是比曹操有优势的,他完全有理由打这一仗。

而如果此时不战,无疑是夜长梦多,给予曹操发育的时间。当然,田丰说得也有道

理,袁绍有着地盘人口的优势,他耗得起,就如同后来魏国和蜀国那样,差距会越来越大。

但是,田丰忽略了当时袁绍集团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内部矛盾。当时的袁绍集团,其实分为三大势力,一个是田丰、沮授为首的冀州派,背后还有河北四庭柱代表的军方势力。一个是南阳派,以审配、许攸、逢纪等人为首。还有就是颍川派,以郭图为首。

三方势力,争权夺利,袁绍本身又是一个选择犹豫症患者,根本无法很好的协调或者说驾驭这三方势力。

如果停止对外扩张,袁绍集团很可能会在内乱中土崩瓦解。当年官渡之战后,袁绍虽败,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力并不输曹操。但最终还是被曹操所消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袁家内乱。

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袁绍的选择也不是没有道理。不是说田丰不够优秀,只是袁绍有他自己的考虑和安排。

而且袁绍疏远田丰最为关键的一点原因,就是田丰是冀州派代表人物,而当时冀州派作为本土派系,背后有着冀州士族以及军方势力撑腰,给予袁绍很大的压力。

历史评价田丰“刚而犯上”,并不仅仅是因为田丰刚直的性格,更多的还有实力的支撑。袁绍本身是一个外来者,对于南阳本家的这些追随者,比较亲切。和冀州派走进,更多的是看重他们的力量。而在起稳坐冀州以后,他需要打压冀州派系的实力,从而达到内部派系的平衡,他才可以更好的掌控。

这也是为何,田丰明明才华横溢,谋略出众,却在后期处处遭到袁绍疏远排挤。甚至于袁绍官渡战败后,也不是因为田丰嘲笑他而将其处决,他只是以此为借口,杀鸡儆猴,震慑那些在他战败之后,蠢蠢欲动,甚至心怀异志的本土势力。

毕竟,袁绍好歹是叱咤一时的枭雄,能在乱世之中打造出如此大的势力,靠的绝不仅仅只是运气。他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凭田丰一己之力,很难逆转。

4

田丰(?~200),字元皓,钜鹿人,或云勃海人。丰天姿瑰杰,权略多奇。仼侍御史。因阉党擅朝,弃官。

袁绍举兵,重金招丰。首计劝绍迎天子,不纳。后袁用丰计,平公孙瓉,丰为别驾。绍欲称帝,田丰、沮授劝曰: \"连年兴师动众,老百姓疲惫不堪,粮库没有积蓄,赋役繁重……注意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逐渐经营河南,多造战船,缮修器械,分遣精骑,骚扰曹操的边郡,让他不得安宁,而我以逸待劳,不出三年,大事可定。\"这是个极有战略眼光的明智之策,可惜被绍弃之一阁,而采纳审配、郭图与曹决战的方案。

官渡之战前,丰建议乘曹操与刘备在南方徐州\"鹬蚌相争\"时,袭取曹后方,绍称儿子患疾不宜出兵,拒之。绍欲攻许昌,丰认为不妥,与曹只能打持久战。

针对丰一贯唱反调,绍十分恼火,将他下狱囚禁起来。丰后曰: \"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事后绍十分后悔: \"不用丰言,果为所笑。\" 遂杀丰。

田丰一生怀才不遇,未遇明君,反投庸主,其志不展,反搭上一条性命。以田丰之才,当以郭嘉、贾诩齐名。倘绍纳丰计,袁绝不会惨败,至少官渡之战还有胜算的可能。如绍再三不纳其略,丰另栖他枝,后来结局又不一样,至少不会丟掉性命。另一方面说明,丰不侍二主,忠臣矣。

5

三国中存在着无数的能人志士,他们有的功成名就,显于世人,有的为国捐躯,无名于青史,我们都知道三国乱世最强的三个势力是蜀魏吴三国,但是除了这三个国家之外,东汉末年还有着很多盛极一时的势力,比如力压关东的董卓,雄霸北方的袁绍,固守景象的刘表,甚至是雄踞中原的袁术。他们虽然失利于乱世,但是手底下依旧有着许多一顶一的人才。

巨鹿田元皓,天姿迈等伦。周朝齐八士,殷室配三仁。 直谏干袁绍,忠心救兆民。堪嗟牢内死,黄土盖麒麟。

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以上是罗贯中对袁绍阵营两位顶级谋士的评价,田丰田元皓、沮授沮音菹(本字取自魏志武帝纪)。这两位谋士忠贞不二,对袁绍忠心耿耿,奈何袁绍听信谗言,田丰遭下狱,沮授受排挤,官渡之战余辈皆庸庸碌碌,这对袁绍官渡之战的失利影响颇大。

田丰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就像是李世民的魏征一样,敢于直谏上级,不结党营私,不徇私舞弊,但是袁绍不是李世民。田丰的性格导致他不讨同僚的喜,不得主公的重用,但是因为他能力卓绝,袁绍在很多地方也不得不使用田丰。田丰一生进言多次,但是皆被袁绍拒绝,以后世的眼光看待,田丰的眼光颇为毒辣。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时候田丰如是说“迁都的计策,既然不被采纳,最好早点儿谋取许县,接来天子,动辄假托天子韶令,向全国发号施令,这是最好的办法。不这样做,最终将受制于他人,那时即使后悔也不起作用了”,言语中肯,利害分明,但是袁绍没有采纳,错失了袁绍争霸中原的最佳时机。

曹操刘备徐州之战时,田丰再次进言“同您争夺天下的是曹操,曹操现在去攻打刘备,双方交战不可能很快结束,现在调动全部兵力袭击曹操的后方,一去就可以平定。”袁绍却推辞说儿子生病了,并不采纳田丰的计策,田丰举着拐杖敲击地面说:“咳,大事完了!好不容易赶上这样的时机,竟然因为小孩子生病丧失机会,可惜呵!”而因为这件事,使得袁绍疏远了田丰。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准备出兵南下,田丰这时候再次谏言“曹操已经打败了刘备,许都就不再空虚了。而且曹操擅长用兵,变化无常,人数虽少,不可轻视。现在不如长期坚守。将军凭藉山岭黄河的坚固,拥有四个州的人马,外面联合英雄豪杰,内部实行农耕用以备战。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乘虚而入,袭扰河南。敌人援救右边,我就攻其左边;敌人援救左边,我就攻其右边,使敌人疲于奔命,人民不能安于本业,我们还没有疲劳但对方已经困乏,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战胜敌人。现在不用庙堂上稳操胜券的计策而想通过一次战争去决定成败,万一不能如愿以偿,后悔就来不及了。”这一举动更是激怒了雄心壮志,自命不凡的袁绍,愤怒的袁绍将田丰打下大牢。

果然如田丰的预言,袁绍官渡兵败,田丰更是预言了自己的死期,放弃了逃命的机会,欣然受死。田丰对袁绍进攻曹操的任何谏言,如袁绍采纳其一,那么曹操就不会如此轻易的赢得天下,田丰的能力毋庸置疑,奈何有一个庸主袁本初罢了。

6

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这一段时间智谋之士众多,曹操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刘备有庞统、法正、诸葛亮;孙权有张昭、鲁肃、顾雍,吕布有陈宫,袁绍有田丰、沮授、许攸、郭图等。

田丰和沮授是袁绍谋士的代表人物,可以称之为谋主。田丰是袁绍占据冀州后,花重金礼遇请出山的,并拜为别驾,可以说袁绍在前期对他是非常倚重和信任的。

田丰给袁绍在与曹操的对决中提出过不少好的建议,只是袁绍没有采纳,加上田丰性格“刚而犯上”,袁绍后来不得不杀了他。

那么如果袁绍听取了田丰的建议,袁绍会发展到怎样的一个局面呢?

田丰向袁绍提哪些建议?

1,奇袭许昌,迎接汉献帝。曹操挟持天子之后,每每以天子名义发号施令,让袁绍在政治上处于劣势,袁绍后悔当初没有听取沮授的意见先一步迎接天子,田丰表示事已至此,应该想着派兵早点图谋许昌,把天子迎接过来,但袁绍并没有听从。


2.衣带诏事件后,刘备趁机脱离曹操,并斩杀徐州刺史车胄,重新占据徐州,曹操率军讨伐的过程中,田丰提议袁绍出奇兵偷袭许昌,当时许昌空虚,是个大好时机。然而袁绍以小儿子生病为由,拒绝出兵,为此田丰感慨大事不成。


3.官渡之战前后,刘备被曹操击败,袁绍想要出兵攻打许昌,被田丰否决。田丰的建议是长期坚守,与曹操打持久战,对内积极发展生产,积蓄钱粮兵马,对外出奇兵袭扰曹操的驻地,使曹操疲于奔命,不用三年实行拖字诀就可以拖垮曹操。但袁绍想与曹操决战,一战定胜负,田丰极力劝阻,袁绍不听,大怒之下把田丰关进大牢。


“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田丰的谋略操作性有多大?

1.针对奇兵偷袭许昌,用兵贵在料敌先机,出奇制胜,虽然不能说偷袭许昌一定可以成功,但可以减轻盟友刘备的压力,有一定成功的可能性,袁绍错过了。等到刘备被击败后,袁绍再想出兵已经错过了时机。

2.用持久战来消耗曹操是否可行。我觉得是可行的,当时曹操面对的不止袁绍,还有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西凉的马腾韩遂等军阀,曹操分身乏术,形势是不容乐观的。袁绍占有冀、青、并、幽四州之地,并拉拢乌桓,实力比曹操强大。数年的时间发展,曹操是发展不过袁绍的,而且不断派兵袭扰曹操的后方,足以拖垮当时刚崛起的曹操。

3.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内部有很多人与袁绍书信来往。曹操内部的不稳,说明想要依附袁绍的大有人在,袁绍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人从内部瓦解曹操,让曹操不战自败。

结语:曹操在官渡之战后说如果袁绍肯听田丰的,那么胜败犹未可知。田丰是基于形势提出的持久战战略,理论和实际上操作性还是比较强的,但袁绍不肯听取,决意与曹操发动决战,结果在官渡之战中失利,而田丰被袁绍泄愤所杀。加上后期冀州多处的叛乱,让袁绍疲于平叛,最后病死在邺城,而袁绍诸子内讧争权,让曹操占据了优势,最终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地。

7

每每谈及三国历史,袁绍都是最让人着急的那一个。曾经的汉末最强军阀,坐拥四州之地,兵强马壮,谋士如云,还顶着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这么一个大帽子。要知道,当时的袁氏作为东汉士族执牛耳者,即使被董卓所屠,但积累下来的名望底蕴还在,门生更是满天下,可比刘备那个所谓的中山靖王之后值钱多了,号召力更是没法比,即使是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敢说就能压他一头。

在击败死敌公孙瓒,斗垮弟弟袁术后,面对曹操,袁绍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他还是输了,可谓是一副好牌打得稀烂。而曾经那一群追随辅佐他的人,也被伤透了心。其中袁绍帐下谋士田丰,就是被袁绍给坑惨了。

三国的田丰是什么级别?

田丰是袁绍帐下很著名的谋士,也是三国群英传2中不错的军师,至少算一流军师,有几个非常实用的军师技。

三国群英传2田丰技能分析

军师技:41级增加技力(高)是田丰作为一个优秀军师的标志,同时7级就有恢复体力初级,但由于缺乏其它重要军师属性,因此不能算顶级军师,一流军师没问题

武将计:11级伏兵排阵是很牛的技能了,18级有后伏连阵,伏兵是群英传2很实用的武将计,特别是出现很早的,终极技能大地狂啸也还是不错的。

总的来说,田丰的军师技和武将计都不差

田丰是三国中早期人物,黄金起义的时候在野,南皮周边城市可以搜索到;讨伐董卓的时候已经到了袁绍的帐下,选择袁绍势力自动登录在南皮。

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这一段时间智谋之士众多,曹操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刘备有庞统、法正、诸葛亮;孙权有张昭、鲁肃、顾雍,吕布有陈宫,袁绍有田丰、沮授、许攸、郭图等。

田丰和沮授是袁绍谋士的代表人物,可以称之为谋主。田丰是袁绍占据冀州后,花重金礼遇请出山的,并拜为别驾,可以说袁绍在前期对他是非常倚重和信任的。

田丰给袁绍在与曹操的对决中提出过不少好的建议,只是袁绍没有采纳,加上田丰性格“刚而犯上”,袁绍后来不得不杀了他。

那么如果袁绍听取了田丰的建议,袁绍会发展到怎样的一个局面呢?

当时袁绍全听他的能打到什么局面?

田丰此人,绝对算是三国历史上的顶尖谋士,其战略眼光非常独到,无论是平定公孙瓒还是对抗曹操,田丰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但是他偏偏遇到了袁绍这么一个选择困难症患者,自己的献策不被采纳不说,最终还死在了袁绍这个自己主公手里。官渡之战之前,刘备反水曹操,曹操率兵征讨。

田丰献计袭击曹操的后方,可是袁绍并没有采纳。建安五年,太祖自东征备。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三国志》而官渡之战作为曹操和袁绍的大决战,田丰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当时曹操已经击败刘备,回师许都了,后方不再空虚。

所以田丰主张以静制动,在当时的情况下应当屯兵囤粮打持久战,凭借着袁绍地盘人口的优势,压制并蚕食曹操。可是袁绍不听,执意南下攻打曹操,然后输了。最可气的是,你袁绍不听人家谏言导致失败,不回来虚心请教不说,反倒是因为面子上挂不住,把人家给处死了。说起来田丰还真够冤的,早知道还不如学学许攸,去跟曹操混呢?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田丰选择袁绍确实没选好,许多人也惋惜其遭遇。甚至有说法称,如果当初袁绍听了田丰的建议,曹操早就被灭掉了,而一统北方的也将会是袁绍了。其实这个说法其实有待商榷,田丰遇人不淑,确实没错。

但是他对于袁绍的成功失败与否,还起不了那么大的作用。田丰针对曹操的两次献计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也不见的就比人家袁绍的选择的高明。首先,田丰让袁绍趁曹操攻打刘备,后防空虚的时机,去攻打曹操。袁绍之所以拒绝,第一是事发突然,来不及准备。

第二是曹操早已经有所防备,出击的成功率并不大。从董承等人密谋衣带诏事件东窗事发,到曹操攻打刘备,攻克下邳回来,其实不到一个月。而这段时间里,袁绍需要时间得到刘备反叛曹操的消息,需要时间判断曹操出兵与否的真假,需要时间探明许都是否空虚。然后还得需要时间集结兵马,调集粮草,规划路线等等。

最关键的是,这中间还有这黄河天堑,大军渡河的准备工作,也是需要时间的。等袁绍准备妥当,曹操早就打完了。当然,袁绍并不是没有行动,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调兵向曹操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然而在延津渡口,被于禁给拦了下来。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

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三国志》由此可见,曹操对于袁绍早有防备。事实上,除了延津渡口,曹操在官渡还布置了一道防线,即使袁绍拿下延津渡口,曹操也有时间回防,官渡决战避无可避。所以,田丰的建议可行性并不大,袁绍当时拒绝也在情理之中。所谓因为给小儿子生病就不出兵的说法,更多的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而之后的官渡决战,田丰苦劝袁绍不出兵,坚持以静制动的谋略,其实并不适合当时袁绍的处境。当时袁绍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而且在曹操进攻刘备的时候,袁绍大军已经乘机完成了集结和粮草准备,并且还在延津渡口和于禁打了一仗,算是堪称了一番敌情。此时的袁绍,无论是军队规模,还是后勤储备,那都是比曹操有优势的,他完全有理由打这一仗。

而如果此时不战,无疑是夜长梦多,给予曹操发育的时间。当然,田丰说得也有道理,袁绍有着地盘人口的优势,他耗得起,就如同后来魏国和蜀国那样,差距会越来越大。但是,田丰忽略了当时袁绍集团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内部矛盾。

当时的袁绍集团,其实分为三大势力,一个是田丰、沮授为首的冀州派,背后还有河北四庭柱代表的军方势力。一个是南阳派,以审配、许攸、逢纪等人为首。还有就是颍川派,以郭图为首。三方势力,争权夺利,袁绍本身又是一个选择犹豫症患者,根本无法很好地协调或者说驾驭这三方势力。

如果停止对外扩张,袁绍集团很可能会在内乱中土崩瓦解。当年官渡之战后,袁绍虽败,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力并不输曹操。但最终还是被曹操所消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袁家内乱。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袁绍的选择也不是没有道理。不是说田丰不够优秀,只是袁绍有他自己的考虑和安排。

而且袁绍疏远田丰最为关键的一点原因,就是田丰是冀州派代表人物,而当时冀州派作为本土派系,背后有着冀州士族以及军方势力撑腰,给予袁绍很大的压力。历史评价田丰“刚而犯上”,并不仅仅是因为田丰刚直的性格,更多的还有实力的支撑。袁绍本身是一个外来者,对于南阳本家的这些追随者,比较亲切。

和冀州派走进,更多的是看重他们的力量。而在起稳坐冀州以后,他需要打压冀州派系的实力,从而达到内部派系的平衡,他才可以更好地掌控。这也是为何,田丰明明才华横溢,谋略出众,却在后期处处遭到袁绍疏远排挤。甚至于袁绍官渡战败后,也不是因为田丰嘲笑他而将其处决,他只是以此为借口,杀鸡儆猴,震慑那些在他战败之后,蠢蠢欲动,甚至心怀异志的本土势力。

结语:田丰是基于形势提出的持久战战略,理论和实际上操作性还是比较强的,但袁绍不肯听取,决意与曹操发动决战,结果在官渡之战中失利。加上后期冀州多处的叛乱,让袁绍疲于平叛,最后病死在邺城,而袁绍诸子内讧争权,让曹操占据了优势,最终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地。

8

您好!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田丰可是说是袁绍手下第一谋士。尽管袁绍手下谋士非常多,沮授、许攸、郭图、审配等人,但是这些人的谋略都不及田丰。我们来数一数田丰在袁绍手下出了多少谋略。

第一:帮助袁绍消灭公孙瓒

田丰随袁绍出征公孙瓒,并且参加了非常著名的界桥之战,袁绍和公孙瓒一战的时候,田丰帮助袁绍勇敢应敌,并且出谋划策鼓舞军心,帮助袁绍打败了公孙瓒,并且还吞并了公孙瓒的地盘。

第二:建议袁绍用持久战术拖垮曹操

这个计谋也是比较高的,因为袁绍的地盘比曹操大,并且曹操当时四面都是敌人。吕布、张绣、袁术等,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和曹操打持久战,将曹操慢慢地耗死,对袁绍还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个谋略,不仅仅是田丰提出来了,袁绍手下的其他谋士也提出来了,如果袁绍拿下了汉献帝,那其他的诸侯将会非常被动。这个计谋也是相当高的!

第四:随机应变,应对战机

当曹操带兵去打刘备的时候,田丰建议袁绍偷袭许昌。该打消耗战的时候就打消耗战,该偷袭的时候就要狠狠偷袭。这就是战场的随机应变,战争不是从头打到尾的,中间有非常多的变化,田丰能够准确捕捉到战机,这点非常不容易!

以上四点的谋略可以看出田丰是位极其有头脑的人,他是谋士也是智者,可惜他跟错了主公!

最后田丰的结局比较悲惨,算到了袁绍打败,然而本人冤死狱中。如果他跟了曹操,估计谋略不在荀攸、程昱之下,也许略逊于荀彧郭嘉之流。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题主能够满意。

参考文献:《三国志》

9

要谋事,更要识人。荀彧从头到尾是忠于曹操的,最后被曹操杀死。陈宫宁愿死也不投降曹操;贾诩半路逼不得已投诚,后面不怎么献计,徐庶也一样,被曹操猜忌,有好计也不会被重用。因为曹操就是自负多疑的人,谁要比他高明,又受他猜忌必然难逃一死,因此诸葛亮不会选他。孙权也是如此,晚年孙权杀吕蒙,除陆逊,杀掉一大批功臣宿将。有不少人质疑诸葛亮为何选个最弱的刘备,选其他两个,都会不得善终。文种和范蠡都有谋略,范蠡就更懂勾践的人心人性,功成名就马上说再见,文种不得善终。田丰的级别,这么比较就一目了然了。比徐庶还差,跟吕蒙陆逊一个级别,有些许计谋,却没有明哲保身的大智慧。荀彧不一样,他是知道曹操本性的,只是他为了维护大汉政权,不得不依靠曹操的力量。而司马懿,才是三国最大赢家,他的智谋,已经不是出谋划策、明哲保身能概括了。

10

袁绍在北方是曹操最主要的对手,官渡之战,是他们力量的决战,曹操那时候力量不如袁绍,袁绍不听参谋的意见,一意孤行,最后大败,曹操统一北方。力量大增。田丰是忠臣,袁绍应该听他的意见。这是袁绍的致命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