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何评价张居正?

如何评价张居正?

2020-07-22 15:02阅读(61)

如何评价张居正?:历史人物那么多,不论流放千古还是遗臭万年,能在历史上留名的都是极少数,张居正是晚明绝对绕不过去的人物,他所采取的一些列措:-张居正,评

1

历史人物那么多,不论流放千古还是遗臭万年,能在历史上留名的都是极少数,张居正是晚明绝对绕不过去的人物,他所采取的一些列措施的影响先后持续了数百年。今天,小编就不揣冒昧的评价一下这位万历朝的首辅。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历史,看张居正是如何进入大明王朝的官僚体系的中枢的。张居正打小就天资聪颖,有过人之处,人称“江陵才子”,13岁便参加科举,如果不是主考官顾璘的刻意阻挡,张居正13岁便可以入仕,顾璘实际上也是出于爱才,他料定张居正将来定能成为国之栋梁。

果不其然,张居正在隆庆朝就已经崭露头角。隆庆地即位后,意欲有一番作为,对其父嘉靖帝一朝的许多作为不满,隆庆皇帝想拿嘉靖帝宠信的首辅徐阶开刀,徐阶被强迫致仕后,张居正入阁,他的第一把火就放在了对隆庆朝朝政的尖锐批评上,向皇帝提交了著名的《陈六事疏》,包括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条,张居正在提出以上建议时,地位还不是很高,在内阁当中排名最末,但是《陈六事疏》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名声,隆庆帝也公开表扬张居正,当然也有一些攻击他的异议存在。

隆庆帝在位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到了万历朝,张居正的地位也上升到了首辅大臣,位极人臣。万历时期的明王朝已经是强弩之末,整个世界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通过白银的进出口与世界连为一体,而正是因为白银的大量流入,当时中国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张居正以改革土地制度为核心,采取了一些列重要措施,企图起衰振颓,刷新政治。

在丈量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又实行赋役制度的改革,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明史·张居正传》以“尊主权、课吏治、信赏罚、一号令”概括了张居正施政。张居正的部分改革措施在清朝的康雍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延续。

张居正能够顺利推行改革,不仅与万历皇帝年幼,必须依赖辅政大臣,还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但张居正在位极人臣后,很快就忘乎所以,不仅专横跋扈(在张居正夺情起复事件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个人小节也出现了不好的变化,张居正开始听不进去逆耳之言,而专好阿谀奉承,甚至连抗倭名将戚继光都曾经向张居正送礼(送的啥,小编就不说了,反正不是啥好东西)。

张居正死后很快就遭到了万历皇帝的否定,张居正的政治盟友也都遭到了清算。一直到崇祯年间,由于东林党的推动,张居正得以平反。海瑞曾经评价张居正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也许就是对张居正跌宕起伏一生的最好的写照吧。

张居正生前身后地位的变化留给后人的启示就是,但凡推行改革者,首先必须自己本身过硬,并且具备调和鼎鼐,处理复杂人事和利益关系的能力。

2

张居正是大明王朝有巨大影响力的一代名臣大儒改革家,在嘉靖帝时支持胡宗宪戚继光将军在东南各省平倭剿匪。他发现提拨了辽东大将李成梁,历纪三朝为大明帝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在李太后和刘谨助力下,身为帝师,克己奉公,心怀天下,实行一条鞭法,为大明帝国积累了巨额财富,可惜天不佑他一代大圣巨辅首相,陏建立了万世大功,也是的罪了不少王公大臣侯王将侍的利益,在其失事后被叛逆无道的小皇帝万厉反攻倒算,中止了一个伟大的圣世,否则若是换成秦王赢政,将会产生一个伟大的时代。张居正的治国贤才,不在商君之下,可惜夭不佑明,商君死而其法行于大秦上百年,时也命亦,伟哉张居正。

3

一、张居正是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有了他明朝才多苟活几十年。

张居正担任首辅后实施变法,干了两件事,足以名垂青史。



一是一条鞭法。全国税收由实物税变为货币税,只收货币不收实物。田赋、徭役、人头税均折算成银两,减少了各级官员对百姓的盘剥,减轻了百姓负担。

二是考成法。考成相当于现在我们实行的绩效考核。每年年初各级官员把一年要完成的工作一一列表,登记在册,一份自留,一份交张居正,到年底一一检查,完不成任务降职,再在新岗位如上考核,再不行再降,一个响雷天下响,从中央六部到边远山区都照章处理。大明王朝国家机器高速运转,到万历十年六月,居正五十八岁逝世,国家结余钱物可用十年!

张居正慧眼独具,勤修内政之外,又很抓国防。

任用谭纶为蓟辽总督,戚继光守蓟州、李成梁镇辽东,王崇古为宣大总督,宣大大明和蒙古人忙着做生意,没空打仗,于是边界局势缓解,大明国库充裕,边界安宁,这就是牛人张居正创造的奇迹。

二、张居正也是厚黑专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张居正和高拱惺惺相惜,但都有抱负,有野心,有能力,有脾气,最终张居正联手太监冯保,把首辅高拱拱倒,成功上位。

高拱作为隆庆的老师干倒了张居正的老师徐阶,上了首辅位,想大权独揽,想架空司礼监掌印太监,所以屡次打压冯保。冯保早在嘉靖朝就是司礼监一员,隆庆当家,他也成了东厂提督太监兼御马监管事太监,冯保很要上进,想上掌印太监位。可高拱扶御用监管事太监陈洪上位,陈洪没有洪福齐天,不久人也没了,冯保沐浴更衣想上位了,高拱又推尚膳监孟冲上位。从此冯保和高拱结下深仇。张居正目光如炬,和冯保一拍即合,决定伺机而动。

隆庆干了六年,迎来了罄儿、钹儿一起响,书面语叫驾崩了,张居正串通冯保、李贵妃,说通隆庆,下了一道旨:着令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内阁大学士共同辅政!第二天又下一旨:孟冲退休,冯保接任掌印太监。从此冯保、高拱冲突进入高潮,高拱想联合内阁张居正、高仪,彻底放倒冯保。隆庆六年六月十五日,张居正授冯保锦囊妙计,借小皇帝万历母子除掉高拱,冯保启奏十岁的万历及李贵妃,高拱图谋不轨,他妄言:“十岁孩童,如何做天子!\"李太后大怒,恨高拱想拱倒孤儿寡母,于是万历一道圣旨下,把高拱拱出了内阁,拱回老家,彻底歇菜。

张居正和冯保联手,和李太后勾腿,开始了幸福的执政生涯,开启了张居正时代。

三、张居正极为嚣张。

张居正,口头禅是:我非相,乃摄也。他在家中挂着这样一副对联:

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

丘山为岳,四方仰太岳相公。

四、张居正也是个极度享乐者,竭尽贪污腐败之能事。

张居正有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代步工具一大轿,姑且取名如意斋,沉香木所制,这是流动的大套房,要三十二个轿夫抬,经常一抬就从北京到荆州,极度拉风。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光抄家就抄得:白金数万两,白银十几万两。说他屁股干净,那是眼睛被屁烫了!

儿子的进士出身也有猫腻!

五、张居正死后破家被清算,印证了一句古话“摔死会扒树的,淹死会游泳的\"。

张居正死后家族凄凉:家被抄,张家饿死十余人,长子张敬修自杀,原因如下:



一是张居正给李寡妇(太后,万历他妈)打工上瘾,不知早日归政得罪已成年的万历;二是培养接班人出现偏差,没有识破原副相张四维;三是派头太大,远远超过块头!每次出巡,连亲王都要跪迎!四是执政多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何况张居正异常骠悍,得罪人无数!连自己学生也往死里整!

苍茫大地以为:张居正是大明的功臣,张居正留下的教训是:不要把自己过分当事儿,不要把别人过分不当事儿。

4

千古遗憾张居正。

张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逝世于1582年。字叔大。少年成才。为大明首辅十年。几乎以一己之力于大明有再造之恩。但不善谋己。死后人亡政息。自己也是家败人亡。在《明神宗实录》里评价说: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毅然有独任之志。应该说这个评价是比较客观的。

张居正年少聪慧,23岁中进士,后入选庶吉士。得内阁次辅徐阶所看好和重视。在徐阶的培养和爱护之下,张居正在严嵩秉正的时候,没有受到挫折,得以安心学习。而就是在这种旁观者身份,使得张居正得以近距离观察夏言,严嵩和徐阶的斗法,得以看清政治的翻雨覆雨,也看到了大明国家的衰败,而国家却内耗不断,争权夺利。堂堂内阁首辅夏言死于非命,而恩师徐阶经过十几年的隐忍而最终击败严嵩,成为内阁首辅。政治的无情让张居正感到胆战心惊。

在徐阶策划和推荐下,39岁的张居正成为嘉靖皇帝的儿子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这为张居正日后的仕途打开了通畅的大门,而张居正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位未来的隆庆皇帝。三年以后,就是朱载垕登基的当年,即公元1568年,张居正得以正式入阁拜相,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身份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张居正时年42岁。公元1569年,张居正恩师徐阶致仕。高供二次入阁,而成为张居正的政治对手。而且双方的执政方针有着本质的不同和分歧。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总体来说,在隆庆一朝,高张二人的合作还是很不错的,使得朱载垕这个平庸之主在位的时候,却是大明最为繁荣和兴盛时期。

公元1572年,隆庆驾崩。不到10岁的万历登基,为了阻止高供继续担任内阁首辅,张居正勾结司礼太监冯保构陷高拱。高拱被以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遣回原籍。而张居正得以递补为内阁首辅,时年47岁的张居正从而拉开属于他自己的的张居正时代。成为大明第一权臣。

张居正为首辅一共十年,这十年是大明最兴盛的时期,但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税制革新,即“一条鞭法”的实施。全部以田亩实数收税,废除实物折税,一律合成白银为入库。就此一项措施使得大明的国库由亏空而猛增到四百余万两白银,也正式有了这些银子,万历才能在张居正死后打赢万历三大征、这是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以说,张居正凭借一己之力把大明从频临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得以中兴。但张居正的当政不是商鞅变法,也为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只是修补,让国家制度更加完善。“考成法”说白了就是政绩考核,而无实际意义。由于张居正没有在地方为官的经历,做事急躁,得罪广大官僚,所以在张居正病逝以后,无人替张居正讲话和辩驳,这不能不说是张居正个人的悲剧。

再就是张居正是能吏,绝非贤臣,张居正个人操守广受诟病,要求皇帝和朝臣廉洁自律,而自己却腐化之极,生活奢侈,不能修身自律。这样就难以服众。万历之所以恨张居正。最重要一点就是张居正天天要求自己俭以养德,而抄张居正家的时候,却看见张居正的器具生活如此腐败,让万历是恼怒不以。觉得受到了愚弄和欺骗,在对待高拱的问题上,张居正过于权谋也是极不光彩的一幕。

对于张居正我们不能用道德的方式加以评价,应该说,大明后期的兴盛与张居正的改革是分不开的,在大明所有的内阁首辅里,张居正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有能力,有手段,有魄力,有谋略。凭借着张居正的改革大明才能又延续半个多世纪。如果没有张居正。大明恐怕万历就得亡国。张居正善于谋事,不善谋人,工于心机,拙于长策。正式忽视了万历已经成年。如果功成身退,则完全是两个历史。但历史不能假设,张居正最终还是贪恋权位。没有想到后路,最终家败人亡。政亡人息。从此大明再无张居正。而大明也走向覆灭之路了。

5

张居正其人,可说是历史上少有的良臣。何谓良臣?所谓“良臣”,是既能辅佐皇帝,又能齐家保身,促进其自身仕途与皇帝治国良性循环。

在中国历史上,忠臣绝对不少。比如说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比如说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他们都是忠臣,忠君爱国,至死方休,惜乎都是性情耿介之辈,所以屈原投了江,岳飞屈死狱中。“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确值得敬佩,却决非聪明的处世方法。

张居正不同于屈原和岳飞,他不仅有远超常人的才能,更深谙为官趋利避害之道,据《明神宗实录》评价,张居正“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毅然有独任之志。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劝上力守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十年内海寓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综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询经济之才也”。

在张居正同时代,明朝皇帝立了个“牌坊”,就是海瑞。海瑞便是个性情耿介的忠臣,他当然也很有才能,整个朝野都尊重这个人,却无人对其亲近,《明史》载,“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故自为县以至巡抚,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赞曰:海瑞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海瑞在做地方官的时候,那政绩搞得的是井井有条。——两人都有大才,不过张居正后来成了首辅大臣,海瑞却不过长年做个地方官,所说死的时候丧事还是别人掏的腰包。

张居正有个贵人,叫做徐阶,那是他之前的明首辅大臣,徐阶在海瑞落难(得罪皇帝)的时候,还一力营救。按说这两人都可说是“徐党”,可张居正为何不提携一把海瑞,任由他一生做个地方官呢?两人当然没有仇,张居正是明朝顶梁柱,海瑞作为大清官,不会闲着没事找他麻烦;张居正更是个人精,那海瑞是皇帝立下的百官楷模,再说跟他也算是自己人,他自然不会伸手。

张居正为政辅君都是一把好手,但抓权,那也是当仁不让,他不仅让家人入朝为官,甚至让府里的仆从也入朝,朝野上下,有女儿的就恨不得送到张府。两人的老死不相往来,其实可以预见,海瑞看不惯张居正的处世圆滑,张居正也看不上海瑞直通通地到处得罪人。

也正因为如此,张居正在正史中的评价可不如海瑞,“惜其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方其怙宠夺情时,本根已断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

6

评价张居正,无论如何离不开他的改革。在中国历史上,有三场变法最出名,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万历新政。商鞅变法成功了,但人死的很惨,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万历新政成功了,但张居正死后却遭到清算。

从古至今,变法都是难事。变法必然要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变法者斗争。这斗争是残酷的,主张变法者很有可能搭上身家性命,没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极强的能力,是不会、不敢、也不能涉足改革的。

张居正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为实现理想,信念坚定,不屈不挠的人。



张居正和高拱同游香山,站在长城上,看大好河山,各抒其志。张居正说,“鞠躬尽瘁,当为国事,死而后已,功业自成。”这展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

改革路上阻力重重。实施考成法有三成官员遭到处罚甚至革职。实施一条鞭法,需要清查地主隐匿的土地,难度相当大,张居正铁腕推进,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达官贵人,一律同样对待。为了刚刚启动的万历新政不至于被毁,张居正在父亲病故时,背着不孝的骂名,坚持夺情,不回家丁忧为父守孝三年。可见他对实现万历新政的坚定信念。

张居正能结合实际变法,采取霹雳手段落实,结果成效非凡,通过变法使空虚的国库得到充实,使即将激化的社会矛盾得到缓和,使百姓生活得到保障。这体现了他政治能力之强。



应该说,张居正这种为了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这种为了国家、社会、百姓甘愿付出,不畏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张居正变法成功了,可是他死后,他的学生万历皇帝,彻底废除了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万历新政。这里边有万历的责任。万历继承了他爷爷嘉靖的懒政,继承了他外公的贪婪,三十年不上朝,掏空了国家财政,毁了大明江山。难道张居正的教育没有问题吗?

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师,对万历实施的是典型的中国式教育:严格、包揽、压制。

小万历写了一篇很好的毛笔字,高高兴兴让张居正看,张居正说,皇帝应该以治国为主,不能像宋徽宗那样会写字不会治国。

万历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不让他亲政,要扶上马再送一程,结果培养了万历的懒政,到最后,张居正生病,想把朝政交给万历,万历都不接,以致于张居正累死在岗位上。

万历到了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他要花钱张居正不让。张居正封李成梁世袭爵位,万历也要封自己老丈人世袭伯爵。张居正说万历老丈人没军功不行。万历拿出祖宗成法,张居正不得已同意,但还是不让世袭。



张居正培养万历呕心沥血,但是他呕心沥血培养出的是大名王朝的掘墓人。与现代我们的家长辛辛苦苦培养孩子,结果事与愿违,是何等相似。

张居正对万历的教育,可说是中国最失败的教育,教训深刻,发人深思啊!

喜欢请关注!欢迎评论留言,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7

读者您好,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点赞和关注以及转发和评论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将持续为你带来优质的回答和文章。

张居正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一个隐忍的人,心系苍生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张扬跋扈、阴狠的人。总的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完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毛病的普通人。

1. 才华:

少年即成名,12岁参加童试,机敏灵俐深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参加乡试其实也很成功,但是年轻时收到过多赞誉而走上歪路,湖广巡抚顾璘刻意让他落榜磨炼他一下,要不然他可能也会像黄观、商辂那样连中三甲。

2. 隐忍:

嘉靖年间,嘉靖只顾修仙练道荒废朝政,严嵩飞扬跋扈,朝堂混乱,所以他有些失望,没有加入夏言和严嵩的内阁首府党派之争。而是对国家由内到外的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朝廷的政治腐败和边防废弛有了直观的认识,也许正是这些不被重用的苦闷时间,让他的改革蓝图一点点的在心中形成。

3. 抱负和心系苍生:

他告假回家过一段时间,但是在看到繁杂赋税、贪官花样百出的贪污方法使得百姓困苦不堪。心系苍生的执念促使他重返政坛,当他排除万难,坐上首府的位置后,便开始了著名的\"万历新政\",\"一条鞭法\"使得全国土地从新丈量,赋税清晰,国库充盈,藏财于民。\"考成法\"使得各级官员不敢怠慢懈工,朝政上下肃然。同时也是一个工作狂人,十年如一日的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为什么不得善终:

1)张居正因劳瘁而死,由于他的\"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得罪了很多“当官发财”的官员,在他死后,遭到了污蔑和陷害,导致他被抄家,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当地官员为了邀功将其家门围死,导致家属几乎全部饿死的惨剧),同僚也被弹劾弃用。

2)看到这,你以为老张是个完人。那就错了,老张到了生涯后期,身上光环无数,有点飘了,出门居然用三十二抬轿,有点飞扬跋扈。对于对手高拱以及反对他的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一招致命,有点阴狠。

3)明神宗是张居正的学生,从小受张居正的影响,对张居正其实很崇拜,但是当明神宗慢慢长大,想释放自己的光辉时,发现这个天下全是老师张居正的光芒,再加上老张政治后期有点飘飘然,皇帝自然不开心,于是慢慢的远离张居正,想撵他下台,其实也不如说是嫉妒和由爱生恨。最终在那些佞臣的帮助下,明神宗最终还是干掉了张居正的势力。一代名臣就此覆灭,但他的政策(\"一条鞭法\"和\"考成法\")以及他的忧国忧民使得后代对他赞誉有加,流芳百世。

8

太岳之后,再无名相——张居正是万历朝的脊梁

作为大明最后的支柱名臣,张居正是整个明朝中绝无仅有的能臣

他超越了三杨、徐阶、于谦、杨廷和、高拱成为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逆历史潮流的人,当所有人都跟随历史发展这辆大臣一路狂奔之时,张居正却改弦易辙,成为这辆大车的驾驶者

而且,他还是整个明朝官员中唯一一个在世之时就被封为一品的文官(活太师)

当然他也不是完美的,比如说曾拥有中国历史上最大最豪华公车(32抬大轿,两室一厅还有小僮伺左右)


张首辅的前半生——左手天才、右手愤青

张居正打小就是天才般的存在,跟范进这样的退步青年不一样,从小张居正就很进步,也很积极,13岁就参加乡试的张居正同志准备一举中第

可惜,他落榜了!这在所有人看来,很意外。但在顾璘眼中,这一切是理所当然

这个顾璘在历史上并不知名,但他却有一点很独到——识人

他深知依照张居正的才华,如果少年高中,必然心高气傲以致于才高自负、纵情潇洒,如此一来并不会成就一番大事,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

所以,他选择让张居正落榜。备受关注的清华北大苗子,非但没有考上名校,连技校也去不了,在乡亲们疑惑的眼神中,少年张居正回家又读了三年

16岁的张居正一举中第,比范进同志足足早了将近四十年,也证明自己的天才之名并非吹牛,非常得意的张小朋友见到了顾璘,这个三年前让他落榜的“丑人”

在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后,张居正感激不已,对着顾璘一拜再拜。顾璘是个好伯乐,而张居正也正是是那匹千里马

此时已经身居高位的顾璘卸下了腰间的犀带,并送给了张居正,然后说出了一句看似装X却非常有水平的话:“你应该佩戴犀带的,我这条玉带你暂且带着吧!!!”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封疆大吏方可佩犀带,而如果做官,能够佩犀带的只有一个职位,那就是——宰相!

紧接着,7年后成为张愤青的张居正开始了自己的为官之路

一朝成名天下知——只是用了整整18年!

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的张居正,只有23岁,但是他却做了一个在别人看来无异于自会前程的决定——拒绝加入严党,不屑于与他们为伍

对于很多人来说,拜入当朝首辅门下,以期待未来入阁成为国家关键领导人,是所有人的梦想,但在张愤青这里行不通!

所以权倾天下的首辅严嵩,不喜欢张居正也不用张居正

一入政坛就一心改革,从不虚言的张居正;满怀激情的写下一封封奏折,就如同一张张草纸,连见光的机会都没有。但是他从未放弃,并一直抗争,这一争,就是十八年,整整十八年

十八年过去了,张居正并非没有队友,他的老师徐阶一直都在隐忍,并与张居正一起等待着那个夜晚

终于,张居正站了出来,告诉自己的老师,也是告诉自己——“时候到了!”

徐阶出面、张居正幕后,严嵩从权倾天下到削职为民流放死于荒野,只有三年

严党彻底倒台,徐阶就任首辅。三个月后,张居正入吏部(人事部门),成为内阁后备干部。

光明终将来临,张居正的面前是一条溜光大道

一代名相终成就,一条鞭法天下知

隆庆皇帝在位六年,不愿干预朝政,反而喜欢奇闻异事,偏好逗狗遛鸟之流,据说他最喜欢看的奏折就是地方上的奇闻异事,如某村民一夜之间由男变女、某地假山一直在生长,又突然不长了一类的。

虽然看起来比较扯,但是隆庆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他善于用人,将朝廷帝国放手给有能力的官员去治理,比如高拱。

只是高拱犯了一个错误,因为他却毫不留情的搞掉了徐阶,也就是张居正的老师,随着万历皇帝即位,张居正在李太后和冯保的支持下,取代高拱成为内阁首辅

这一天终于来了,距离他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已经过去几十年

但是梦想却还是要坚持的,阳明心学告诉他——知行合一,真理自在心间

是时候一展宏图了!这个已有些许须发的中老年人开始完成自己这一生中最大的成就,轰轰烈烈的张居正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由于万历皇帝年幼,再加上万历老妈对于张居正的信任和喜欢(张同志长得很帅,而且据传跟万历的老妈也就是太后有一腿),一切军政大事均有张居正裁决的时代就此来临,他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

在他任首辅的十年间,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

最为知名的“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带来的是“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和“朝下而夕奉行的巨大成就”朝下而夕奉行的巨大成

可以说,在张居正艰苦卓绝的努力下,才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自此,张居正与商鞅、管仲、王安石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改革家

万历十年,五十八岁的张居正去世,赠上柱国,谥文忠

或许是因为他的光芒太过于耀眼,抑或是他对于少年万历的要求太过于苛刻,死后不久,他的谥号被虢夺、家被抄,坟被掘,然后名誉扫地

张居正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但死后哀荣却直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才得以恢复名誉

作为明朝历史上个人问题争议较大的名臣,张居正的确有太多的黑点

虽然改革有方,但他权欲熏心;虽然心系天下,但却贪腐无度

张居正是个狡猾、心狠、手黑、贪婪的政治家,但他却愿意为了百姓赌上了自己的全部!这是何等的勇气,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何等的大无畏

如果我们问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们想要的都有了——财富、地位、权势

这时,你会选择去帮助一些弱势群体,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仕途、身家性命还有名节吗?

所以,张居正是当之无愧的名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名相!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9

只谋眼前事,不顾身后身。

张居正号称千古唯此一人,他才智高绝,理想远大,他政务娴熟,功绩彪炳,有明一代的官员无出其右者,就是放眼中华历史,也绝无仅有,他出类拔萃的不仅仅是权势,更是情怀,是理想,是贡献,是一个时代的救世主。

张居正怎么评价,我觉得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一下。

其一,政治高手。张居正是学霸出身,考进士时就为前五名的选手,后来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修炼,在明朝翰林院是内阁大学士的充分条件,不去翰林院想进内阁几率为零,当然皇帝特殊关照例外,即使这样也很少。随着资历的晋升,张居正开始崭露头角,并且被选入内阁,他以自己冷静的眼光和睿智的思维,低调旁观准确站队,躲过了多次的政治风波,后来终于稳步的走向了成功,在隆庆皇帝驾崩之后,联合李太后,太监冯保,以顾命大臣的身份扶持万历登基,直接做了万历第一重臣,甚至权倾天下十余年,无人敢惹,可谓神矣。

其二,政务高手。除了擅长搞政治,把自己搞成朝廷第一人外,张居正的政务能力也是出类拔萃,张居正一直有一个梦想,成一番大业,造一朝盛世,因此在低调搞政治的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朝政,理清积弊,寻求对策,等到站在庙堂的顶端,有话语权的时候他终于出手了,针对行政体制,官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天下顿时热血沸腾,生机盎然,虽则引起了某些固有阶层的不满,但是真的扫除了嘉靖朝几十年形成的颓丧大势,可谓中兴名臣也。

其三,他也有缺点,首先权势大了以后,在生活品味上开始精益求精,吃的喝的都极尽奢华,各地官员给他的孝敬他也来者不拒,这给他的形象画上了污点,以他回老家湖北,坐的三十二人抬大轿就可窥一斑。再者他没有想过自己的后路,对未来思考的太少,万历初即位年纪尚小,为了教育小皇帝,也可能是想欺负一下皇权,他把万历当普通孩子一样教育,但毕竟人是皇帝有尊严的,被严厉管教的万历心理种下了一颗极其扎心的种子,等到张居正病逝,万历立马翻脸不认人,在手下人的执行下,张居正名节不保,后人也牵连深重,有的丢了小命,有的边疆充军。

总得来说,张居正是个高手,有多高,你就把他当最高的高手来看,但他也有普通人的弱点,这样这个千古奇人的形象才能丰满起来。





10

张居正,说他是良臣也好,说他是权臣也罢,这些都没错。


在许多人的眼中,张居正是万历年间的改革能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王朝的这座江山。以至于到了最后,张居正作为良臣的形象压过了他作为权臣的想象,人们喜闻乐见的是一个忠心为国的首辅。


张居正的上位


张居正的上位一事,绝对不是凭借他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就能够轻而易举做到的。这里面掩藏了太多人性的丑恶。


徐阶在做内阁首辅的时候,张居正的仕途可以说是平步青云,这里面离不开徐阶的帮助和提携。

高拱在做内阁首辅的时候,张居正再一次被提拔了一个台阶。

李春芳在做内阁首辅的时候,张居正明显已经失势,所谓他能够选择的也仅仅是将已经告老还乡的高拱抬上合力抬上高位,利用对高拱的这份恩情,借此来打压李春芳。将所有异己全部踢出了内阁。


这样一来,张居正在内阁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还很稳固。


可是,当高拱和张居正开始内斗的时候,张居正再一次展现出了高超的斗争手段,利用其他人合力攻击高拱,张居正如此之做,正是因为他懂得想要荣登大位需要在朝堂之上构建无数的关系网,这些关系网上的人可以成为敌人,也可以成为朋友。


当然,这些人无一例外的成为了张居正登上权力巅峰的垫脚石。


张居正的贡献


张居正荣登高位之后,才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张居正的努力。但是张居正的改革绝对是没有万历小皇帝的支持的。


于张居正而言,自己想要真正的实行改革,最大的阻力并不是万历皇帝,而是那些朝堂大臣。但是,张居正此时选择了笼络太监冯宝,联合施政。


当时,朝堂之上的主要主导权并不在帝王的手中,而在内阁和太监的手中,张居正掌管内阁,冯宝掌管太监。两个权力机构联合做事,自然能够避免很多的阻力。


这样一来,朝堂上那些能够掣肘的也仅仅坐眼相看,没有掣肘和干涉的机会。


万历年间,王朝已经几近糜烂。


财政缺钱、边防吃紧、倭患不断。


作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自然明白,这三个症结虽然同是存在,但是最为致命的还是财政危机。所以在上台之后的张居正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富国之路”。


这是王朝弊病的根结所在。


于是重丈量土地、裁撤官员、减少军费,振兴王朝经济取得了极大的作用。



解决掉财政危机之后,张居正才真正的开始了强国之路,着力整顿边塞隐患。


为此,他让李成梁去镇守辽东;让戚继光镇守蓟门。


采用招抚之策将边塞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而加强了对于边塞战事的防御。



良臣的异化


按道理来说,张居正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大明王朝的这一切。


可是,张居正在攫取权力的同时,也深深的沉浸在了权力之中,深受权力的荼毒。


张居正的铁腕专政,强权政治在实行所谓的“万历新政”的时候,同时也彻彻底底的架空了万历皇帝和朝堂大臣,朱家之权力显然已经成为了他一个人肆意挥霍的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张居正在朝堂之上政敌环伺,小皇帝渐渐心存不满。


这天下究是谁人之天下,是我朱家王朝?还是张家天下?


所以张居正在病逝之后,万遭受到了万历皇帝的迅速打压。


群臣的抨击,帝王的打压。


注定了张居正的悲惨命运。


于王朝而言,他是改革派的良臣。

于帝王而言,他是攫取王权的不忠之臣。

于朝臣而言,他是独断专横的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