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发动机技术和结构已经很透明了,为什么国产的还是不如国外的?

发动机技术和结构已经很透明了,为什么国产的还是不如国外的?

2020-07-22 08:53阅读(74)

发动机技术和结构已经很透明了,为什么国产的还是不如国外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到了我们读书的时候学到哲学上的一句话:你永远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

1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到了我们读书的时候学到哲学上的一句话:你永远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运动的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纵使是拿到了最新的发动机技术图纸和结构示意图,这些终归是一个参考,它不会就此帮助我们成为世界上优秀的发动机制造商。

每一台发动机从设计到制造出来要经过很多道考验,我们拿到了图纸只是知道了该如何去设计一台标准的引擎,但是每一家的发动机都要贴合自身的定位进行技术优化。

比如丰田的发动机要高滚流进气提升燃效,本田的i-vtec技术同时掌握了气门正时和升程控制,高性能车要保证车辆足够快的转速,同时转速的攀升要快,这对后期技术工程师能力的考验很严苛,干干的造出一台机器很简单,但是让这台发动机适应市场需求很难。

当我们有实力设计出一台符合产品定位,同时在市场上竞争力十足的引擎的时候,第二个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去铸造这样一台引擎,因为一台车平均寿命10万公里,也就是发动机也要工作10万公里不出现毁坏性大修。

按照国内目前主流钢铁制造企业的能力(当然排除特供型号),我们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的,这个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圆珠笔头“圆珠”的制造,这个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东西,在我们这个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的大市场里,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

这个球珠用的碳化钨比钢硬度高数倍,仅比金刚石稍微差一点,所以我们一直等到了今年一月份才宣布我们造出了自己的笔头,以点带面看,我们在这种高标准制造行业里的差距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当我们制造出来这些零部件,我们还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组装工艺上的差距,按照最平常的发动机数据,6000rpm总会有的,那么如何保证气缸在如此高转速工况下不出现漏气泄压,每分钟转动这么多次的,10万公里不停在旋转的曲轴、连杆不出现装配松动异响的问题,我们还是有继续进步的空间。

所以汽车发动机看似我们已经拿到了很尖端的科技图纸,但是我们千万不能选择捷径超车的老套路,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积攒足够的造车实力,终有一天能够比肩合资品牌。

2

作为一个发动机专业的毕业生,决定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挺惭愧的。但是纠正一下一个错误说法,目前世界主流的发动机技术原理确实很透明,但是涉及到具体结构,每家都有自己的特有技术和专利,所以这个问题的表述并不严谨。

我们再说,为什么目前国产发动机的整体水平还是不如国外。前面的朋友们说了不少因素,原材料制造能力、基础制造工艺的准确度、装配能力的差异等等,确实都有道理。按照我这些年看过的国内发动机制造厂和生产线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从三个方面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1、核心能力的缺失,这个核心能力包括以下几个领域:发动机正向研发的工程建模数据库、发动机动力曲线调校数据库、核心零件造型实验的数据库,说白了就是经验数据一直都不够,想要顺利完成一次正向开发,很难。你能从AVL、FEV等等买来一台乃至十台发动机的全部数据,但是他们怎么就完成了这一台发动机的全部数据,我们的主机厂能做到完全know how的,我敢说基本上不超过3家。你们要问这三家是谁?我也可以说,上汽、广汽、吉利。但是他们三家,由于技术来源比较繁杂,所以也都没法做到完整系列的正向研发。什么叫做完整系列,就是可以从1.0T做到3.6自吸,能够给零部件厂商提出完整的技术需求。记住“完整”这个表述啊,很多人都说目前汽车行业最有话语权的是博世、法雷奥、大陆、舍弗勒、德尔福这些零部件厂家,确实是这样的,因为很多技术专利都在他们手里。那么主机厂的发动机核心技术和核心专利是什么,就是能够根据零部件厂商的技术能力,提出一套完整的技术需求,你必须按照我的技术要求把这个发动机零部件造出来。这个,国内厂家能做到的寥寥无几啊。

2、技术创新能力的缺失。这个其实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其实现在国内的发动机厂做技术追随的能力已经不差了,别的不说,就说国内不少主机厂对于大众EA888系列的研究,自己开发的机器都已经接近第二代大众EA888的技术水准了。但是如果要主机厂想要再做突破,实现第三代EA888的技术结构,那就没这个技术储备了。不要觉得马自达做个创驰蓝天很容易啊,这种从发动机结构到全部零部件管理的技术方案,马自达的工程师们做了快10年啊。之前国内的技术专家在和马自达的技术专家深入沟通后,对于他们的发动机活塞上做的结构无比钦佩,这才是创驰蓝天高压缩比的关键,可这都是人家拿数据和实验堆出来的。国内的主机厂,做技术创新的能力,我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3、就是基础能力的缺失了,这个包括零部件工业基础、制造材料和结构专利等一系列方面。虽然我们现在可以买到最好的设备,请最好的研发人员,但是很遗憾很多零部件厂家的专利都绕不过去,汽车发动机的定型,最终是要考核成本的,国内的主机厂也不可能去花大把的钱开发试制出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所有零部件啊,那样老板早就把你给开了。最后都是妥协,利用现有的技术产品来优化,最后形成一台成本上可以接受的发动机产品,再去找咨询公司做调校,最后你会发觉一台发动机完成了,但是很多技术核心还是在别人手里。所以我其实要称赞一下吉利,这次和沃尔沃成立合资公司,顺利实现了技术转移的合法性。往后要说国内发动机的发展标杆,没准就看吉利的了。

3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不甚满意,主要归结为:材料问题、加工问题、核心技术问题及积累不够四大问题!

高铁比汽车工业更晚,难度和汽车工业差不多,高铁现在的成就不言而喻,因为有一个刘高铁;通讯行业和汽车行业几乎同时起步,甚至比汽车工业还晚,当年也是一穷二白,没技术没芯片,没基础,现在全球1/3的人使用华为的网络设备,进入手机领域后,很快变成全球第三,因为有一个任正非;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就不用讲了,当初哪几个人懂这些,现在推动全球搞eWTP而且写进了G20……
刘高铁因雷厉风行、铁腕风格成就了高铁;任正非因为会分钱给员工而且把客户真正当上帝成就了华为;马云不畏遭受白眼,屡战屡败,越挫越勇的坚定信念成就了阿里巴巴……

材料可以全世界买,加工设备CNC也可以买德日的,核心技术及积累浅可以通过全球招人来实现,真正缺的是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以及体现以人为本的良好的激励制度!具体为什么产生不出来,我也不知道……

今日头条为什么能够快速普及?为什么短短四年,估值能达超过一百亿美金?原因很简单,调动了民间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来,来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不是把文章发表局限在传统的几个媒体人手里,所以说机制很关键,机制是核心,汽车行业的材料、加工、技术和积累等短板如果有好的机制,可以在5到10年解决,如果没有好的机制,可能二三十年还是那样,甚至和西方差距越来越大!
我是看好像吉利、比亚迪、长城等民资企业的!与其花20亿请50个全球发动机资深人士用五年,也不要花500亿请两千个人磨洋工!

车友会群主,玩越野,玩飘移,利用晚上或者休息的时间,亲自码字,用最精炼和通俗的文字回答车主的各类问题,认为有用的请关注我并点赞,谢谢!

4

我国的发动机分三步走:第一就是拿来主义,早期的三菱发动机虽然技术老点,但彼很多车企直接搬上采用,为国产车起步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二逆向研发,其实说明了就是拆开人家的发动机山寨。比如早期吉利美日大卖时和丰田鉴合同供丰田8A发动机,待爆款需求大时丰田公司突然不供货了。吉利无奈只得山寨这款发动机,虽比不上原机但用个十万八万公里没事。从此山寨就大行其道。第三是正向研发,以奇瑞为代表。吉利长安长城也搞出了全自主发动机。其中奇瑞的一款小排量发动机不但获得了国内十佳发动机荣誉,还出口日夲被一车企采用。这就说明我们的发动机技术,已很接近和缩小了与国际大厂发动机的综合技术水平。

5

这个问题提的好,我也曾经这样想,喇叭,耳机非常简单吧?一块磁铁,一个线圈,一个振膜,还有支架。就这么简单的东西,拆开看看,一目了然。但是,高档的耳机七八千上万一个,高档的音箱,几万等等。看起来真没有什么高技术。但是,国产耳机跟国外大品牌相比,差的很远,山寨也不行。音乐发烧友都知道。到底差别在那里呢?不知道,何况是一个复杂的发动机。你做的完全一样,性能就是不行。

按照道理来说,各种强度的磁铁,不难制造,线圈更简单了,可能有点难度的是振膜,但是,国内的材料学并不落后,为什么高中档的耳机,音响几乎都是国外的。(惠威音箱是个例外,耳机没有例外)。

6

发动机原理大家都懂,构造也不复杂,但造好发动机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综合体现,包括金属冶炼水平,铸造水平,车床加工水平,装配水平等多方面。同样是发动机,日本车很少烧机油,德系车大多烧机油,不是德国的加工水平不行,而是活塞环的金属冶炼水平比不上日本。所以造的出来和造的好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7

第一,材料。我们的治炼不行,差的太多!第二,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行!有发动机专业的重本吗?有机械加工专业的重本吗?有治炼专业的重本吗?第三,地位,技术工人在国家中有地位吗?在当今社会,匠人都在打工!他们不懂沟对,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家庭地位!多年探索的技术和积累!一但拿出,就会成为老板和领导的功劳!很多人的选择,沉默!第四,断位,汽车行业老的技术工人文化偏低!但经验丰富!新的文化高,动手能力差!行业没有数据积累!怎么发展?国家是以官,戏,房,医,教,来发财!谁会知道工人是什么?

8

不要说发动机这么高端的东西,就是一把小小的美发剪刀,我们仍然无法达到德国和日本那样的工艺水平。即便钢材用料是进口的,最后的成品却和德国、日本货相差悬殊,甚至不如韩国货。最可悲的是,生产厂家从来都是感觉良好,听不得别人说半点不字。

可能有人要说,中国不是做不出来,而是做出来你买得起么?我还真的为了一批货付了高价,就是想逼到极限,结果淬火环节除了茬子,一批货全部报废。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有些绝对,但没态度却真的可以决定结果。

9

首先问这会问题的肯定不是发动机行业的从业的,我是国内从事TOP3商用车发动机质量管理的,一款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其实没有你想象的简单,只是基本原理现在大家都清楚一些,只是更身的东西大家很多还不了解,保密性很高的。不得不说发动机的设计是个很高深的活,需要功力积累的,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时间太短了,暂时没办法超越的。此外中国的基础工业水平和国外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差距。

10

国产发动机没有问题,太行已经用于歼20,超音速、机动性、平稳性跟进口的没有差别。汽车发动机主要还是发展的晚而已,而且国产车卖不上高价,没人愿意高成本发动机来堆。否则,早就超国外了。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为数不多,不可能别人能够生产而我们生产不了。除了个别材料有短板,没有任何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