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汉高祖刘邦的嫡孙被周勃、陈平等一帮开国功勋杀个干净,非但没有引起刘氏宗室的反感,反而觉得他们为
汉高祖刘邦的嫡孙被周勃、陈平等一帮开国功勋杀个干净,非但没有引起刘氏宗室的反感,反而觉得他们为大汉王朝的延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刘盈是刘邦与正妻吕后所生的嫡子,刘邦的长子刘肥是他与村里的寡妇所生,只能算是私生子。嫡子刘盈一生坎坷,从他生下来就跟随母亲吕雉东流西窜,还坐过项羽的大牢,甚至还差点被老子刘邦在逃命途中给丢了。
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后,虽然纳了很多嫔妃,也生了很多的儿子,但是皇后之位只能是吕雉的,太子之位也只能是嫡子刘盈的。
吕雉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强势的女人,她在刘邦在世的时候就显现出对朝局的影响,杀韩信,剁彭城都是吕雉拿的主意。
吕雉不但有政治能力,更有政治野心。
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了,虽然成年了,却无法掌控大汉朝局。太后吕雉走向了前台,没有刘邦的束缚,吕后彻底的将朝政把持住,而且大力扶持吕氏家族的势力。一边杀刘邦的其他老婆儿子,一边培植朝中势力成了吕后的主要工作,至于汉惠帝刘盈,活着就行。
汉惠帝其实也没有活多久,二十三岁就驾崩了,这也拜吕后所赐,她带着儿子去观看自己的“杰作”——人彘。吕后将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无手无脚,眼瞎耳聋,饲养在猪圈。
刘盈看到了这个惨状,心灵受到了极大伤害,彻底的放弃人生理想,醉生梦死沉入温柔乡,没几年身体一跨就死了。
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一边立了刘盈儿子刘恭为帝,一边进行“临朝称制”,彻底的走向前台,大力扶植吕氏家族成员,打破刘邦“非刘不王”的制度,大肆分封吕氏成员为王,并安插到朝中的重要岗位。
吕后打击、残杀刘氏宗亲,并打压开国功勋集团,引起了开国功勋们的强烈不满,开国元老王陵告老回乡,周勃、陈平忿忿不平,但是又没有任何的办法。
话说小皇帝刘恭年纪虽然小,却已经懂事了,当他得知自己的生母是被吕后害死的后,口无遮拦说出等他亲政后一定要为母亲报仇,清算吕氏。这话传到了吕后耳朵里,这小子还有这心思,做了他。
吕后废了刘恭,不久就杀了自己的亲孙子,同时又立了刘盈另外一个儿子刘弘为帝,他与刘恭因为时间太短,被称之为“前少帝”、“后少帝”。
后少帝刘弘登基没有多久,吕后病逝了,朝中的大权旁落到了吕氏家族手中。此时的功勋集团等来了机会,在陈平的策划下,周勃等人发动了倒吕的政变。
没有了吕后掌控全局,吕氏诸王完全不是陈平、周勃的对手,刘氏宗室在开国功勋们的帮助下彻底的将吕氏家族从朝中铲除。
清除了吕氏家族在朝中的实力,刘氏宗亲和功勋集团面临两个问题:
1、是否继续尊后少帝刘弘继承大统;
2、如果废帝另立,谁合适继位登基。
第一个问题很好解决,大家都认为坚决不能让吕氏后裔的后少帝刘弘继续当皇帝,无论是刘氏宗族,还是开国功勋都担心带有吕氏血缘的皇帝未来会清算他们,为吕氏翻案。
废帝就肯定的了,那谁来继承皇位呢?肯定不能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刘盈有六个儿子),就从刘邦的其他儿子中间来选。
选来选去,只有代王刘恒最为合适,已经成年,为人温厚恭俭,从来没有参与朝中任何纠纷,是个当皇帝的好人选。
继任的皇帝选好了,那长乐宫里的那位汉后帝如何打发?杀了吧,这对那些造反起家,杀人如麻的开国功勋们看来,简直、直接、粗暴,却最为有效。
既然要杀,既要有个名头,又要有个限度。名头很好说,向天下宣称汉惠帝刘盈只有一个儿子是亲生的,那就是前少帝刘恭,已经被吕后杀了,后少帝刘弘根本就不是刘盈亲生。
汉惠帝刘盈除了前后少帝两个儿子外,还有四个儿子呢,怎么办?一起杀,斩草除根。陈平、周勃都是狠人,事情要做绝,直接将吕后的所有后裔全部铲除,管他是不是刘邦的子孙后代了。
于是在刘恒进长安前的晚上,周勃带领军队入宫将刘盈的几个儿子全部杀死,打扫干净,准备迎接新帝刘恒。
周勃杀害刘邦的嫡孙,这场政治事件,恐怕是历史上被遮盖得最严实的恶性案件之一。希望您能看到结尾,我对这个事件的判断,可能会颠覆你的史观。
公元前180年,称制八年的吕后去世。吕雉刚死,由周勃、陈平导演的平定诸吕叛乱事件爆发。蹊跷的是,诸吕被屠杀殆尽后,汉惠帝刘盈在世的四个儿子,包括少帝刘弘,全部被杀害。
高祖刘邦生前曾说:“安刘者勃也。”可事实上,周勃成了给刘邦“除根”的凶手,把刘氏嫡系给灭绝了。
对这段离奇的历史,史料记载及后世史学家的各种解释,都存在很大漏洞。我个人认为,所谓诸吕叛乱根本不存在,所谓“安刘”的周勃,就是个为个人私利而作乱的贼臣。这场事变有很多事实被隐藏,周勃能安全着陆,其背后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利益交换。
平定诸吕谋反事件漏洞百出,很多史学家都对此提出过质疑和分析,不过,这些解释都不能完全说得通,甚至过于牵强附会。限于篇幅,我把最大的三个疑点罗列如下:
1.吕氏真的谋反了吗?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提出过质疑和分析,不做详细论证,结论很简单:吕氏作为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没有谋反的动机,更没有任何谋反的举动,这是一场赤裸裸的冤案!
看到结尾,你会同意我的观点:所谓平定诸吕叛乱之说,其实就是掩盖事实真相的政治宣传!
2.刘恒凭什么摘了刘襄的桃子?
吕氏被灭,是两股势力合作的结果,一是以周勃、陈平为领导的功臣势力,二是以刘襄为核心的藩王势力。
按照双方的“合作协议”,政变成功后,刘襄应该被拥立为继任皇帝。可奇怪的是,与事件毫无瓜葛的代王刘恒,却横空杀出,抢了刘襄的龙椅。
对这件事的解释,主流观点认为,齐王的舅舅驷钧德行败坏,存在吕氏外戚专权的可能性,同时刘襄过于强势,不利于功臣势力摆布皇权。所以,他们选择了外戚势力薄弱,又默默无闻的代王刘恒。
其实这个说法有点牵强。驷钧专权与刘襄强势,本就是个矛盾的说法,这种似是而非的模糊说法,根本不可信。刘恒有没有可能会被周勃等人误认为是“面瓜”?不可能!作为代王,他的表现人所共知,怎么可能会隐藏得住?
再说了,刘恒再面,还能比小娃娃刘弘面吗?所以,刘恒摘桃子的理由,现存的主流观点站不住脚!
3.“安刘”为何要灭了刘邦嫡系子孙?
事件的最大漏洞,就在刘盈的儿子们被杀绝。刘盈有七个儿子:
前少帝刘恭被吕后杀害,刘恭和刘弘当皇帝的八年间,吕后称制,俩小皇帝都是傀儡。如果周勃“安刘”,他就应该在灭掉吕氏后,将皇权还给少帝刘弘。可结果却是,包括刘弘在内,兄弟四人全部被他们杀害,导致刘邦的嫡系灭绝。
后人的解释是,因为汉惠帝的儿子们都是假的,刘盈不育,吕后挑选吕氏子弟,冒充皇子。所以,必须对这几位所谓的“皇子”斩草除根。
这话你信吗?假冒皇子有那么容易吗?既然是造假,为何造出七个?那不更容易被识破吗?假如七个儿子有真有假,那也说不通,有真的就没必要再造假。
我认为,这七个儿子都是刘盈的骨血,所谓假儿子说法,无非是为了给自己杀害皇室嫡系,编造一个理由而已!
刘恒登基前后,与周勃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古怪的事件,我认为这里面也充满玄机。
1.刘恒为何迟迟不敢进京?
自己被选为下任皇帝的消息传来,刘恒的表现相当谨慎,代王府邸的大佬们争执不下。被馅饼砸中的事太罕见,何况这次是一把龙椅,害怕掉进陷阱,是人之常情。
薄昭作为刘恒的代表,先去了一趟京城,与周勃等人面谈后,才确信这次不是陷阱。可是即便如此,刘恒还是不敢动身,在宋昌竭力催促下,他才心怀忐忑地踏上进京之路。
不说沿途的防备措施,即便到了京城,刘恒也是高度紧张,不敢住进皇宫,不见臣僚,令宋昌等人接管皇宫宿卫等等。
谨慎是应该的,但是谨慎到这种程度,说明刘恒获得信息恐怕不那么简单,他始终担心会遭遇某种未知的暗算。那么,刘恒到底获得了哪些令他不安的信息?
2.周勃为何请求单独面见刘恒?
刘恒还没来得及休息,周勃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单独与他面谈。刘恒传话:若为公事,明日朝堂当着大伙儿面说,若为私事,对不起,皇帝没有私事!
这事很不合逻辑,你刘恒刚刚进京,还没登基,就立刻对掌握兵权的功臣翻脸,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更难以理解的是,刘恒还拒绝接受周勃呈上的皇帝玉玺。
显然,以谦虚作理由太过肤浅,这里面大有文章。
3.文帝期间,周勃为何多次遭遇打击?
汉文帝坐上龙椅后,与周勃之间发生了很多不合逻辑的事件。比如他两次被解职,逼令就藩。又比如退休颐养天年期间,又莫名其妙地卷入谋反案,吃了几个月牢饭,连自己的儿媳(汉文帝女儿)出面求情都不管用。
后来薄太后动怒了,汉文帝才答应尽快结案。周勃谋反显然是个冤案,这么荒唐的事,汉文帝如何看不破?那么他又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压周勃?
这话得从刘邦统一天下之后说起。
汉帝国建立,刘邦有两大威胁和一个烦心事。两大威胁即异姓诸侯王和功臣势力,烦心事是刘盈太软弱。
异姓诸侯王,刘邦用最后的力气解决了,功臣势力他已经没有时间去解决,怎么办?扶植外戚势力,遏制功臣派。
应该说,刘邦的这个策略很奏效,一群功臣派,见到吕雉就打哆嗦。吕雉培植吕氏家族势力,将军权与政权一把抓。丞相陈平不能参与政事,太尉周勃连军营都进不去,所以,功臣派很不甘心。
可是吕雉这女人太狠,韩信、彭越、戚夫人母子,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他们:老实点,趴着!
功臣们虽然表面温顺,高呼太后万岁,背地里却暗藏杀机,他们通过陆贾的居中串联,为抢班夺权悄悄做准备。
吕后刚一去世,以周勃为核心的功臣派,迅速策划了针对吕氏集团的政变计划:
为了说服刘襄,他们抛出了一个诱饵:惠帝的儿子们都是吕氏血脉,所以嫡系必须发生转移,我很看好你哟!
事实上,在这个明面上的计划之外,还有一个计划正在悄悄实施:联络薄昭,商谈政变成功后,拥立代王刘恒登基的条件。
原来刘襄只是周勃等人的一把枪!周勃们为什么这么做?首先政变没有刘襄兄弟不行,他们是关键人物。但是又不能让刘襄登基,因为刘襄上台显示不出功臣势力的功劳,对周勃等人来说,等于换汤不换药,手上依然没权。
刘恒则不然,对他来说,这个皇位就是功臣派送的,这份功劳抹杀不掉,有谈判的资本,同意了就合作,不同意就不立你!刘恒除了同意,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政变爆发后,大傻帽刘襄从齐地点燃导火索;小傻帽刘章、刘兴居利用吕家女婿的身份,协助周勃等人夺军权;真傻帽吕禄吕产忘了吕后临终的叮嘱,居然老老实实将兵权交出去,指望过安稳日子。
有心作乱的功臣派,对付无意谋反的吕氏,胜负立下,吕氏一族被杀得光光!
最无辜的是汉惠帝的四个儿子,他们因为嫡系的身份,成了别人利益交换的筹码。更让人扼腕的是,执行命令的除了刘兴居,还有一位居然是夏侯婴。
想当初,刘邦逃难途中几次将汉惠帝姐弟俩踢下马车,夏侯婴几次下车抱起姐弟俩。这会儿的夏侯婴,竟然成了杀害汉惠帝血脉的凶手。利益面前,人情很苍白!
刘恒虽然与周勃等人达成了协议,但是这么大的政治事件,他当然担心自己会不会给别人当枪使。刘襄不就是么?谁知道周勃这伙人背后真正的意图!
直到到了京城,他才放心,原来自己真的是周勃选中的皇帝。刘恒庆幸之余,后脊梁直冒汗,这伙功臣派太可怕了,难怪当年老爹那么小心翼翼,也难怪吕后要扶植吕氏。
为了以后不做傀儡,必须从根子上压制住周勃。于是刘恒突然翻脸:我跟你们没有协议,如果你们想反悔还来得及,玉玺在你们手上,我不要,想跟我面谈讨价还价?对不起,面谈!
周勃没想到刘恒来这么一手,傻了。还有反悔余地吗?根本没有!所以,周勃痛苦地低下头,交上玉玺,只期望刘恒念在功劳的份上,多加照顾。
刘恒也不敢将周勃等人逼得太狠,一方面他杀了自己的王后(吕氏族人)及四个儿子,以表示与功臣势力是同一战壕。同时对周勃、陈平、灌婴、夏侯婴等人奖赏重用,兑现部分诺言,甚至跟周勃联姻,以安抚人心。
当然,从骨子里,刘恒始终对周勃等人不放心。不久,陈平、灌婴等人陆续去世,周勃成了这起黑暗交易的唯一见证人,刘恒每每看到他,就有一种恶心的感觉,这就是汉文帝时不时敲打周勃的心理因素。
周勃入狱后,为何救助于薄昭?他的潜台词是:薄大人呐,咱们之间的是非你最清楚,我吃了多少亏,都认了,总不至于要把我往死里逼吧,我认怂了还不行吗?
这就是事件的真相,我敢断言,所谓“安刘者勃也”,纯粹是周勃个人杜撰。这场政变就是冤案,是周勃等功臣势力,为了个人私利,而发动的叛乱。
刘邦的嫡系被杀,本质上是周勃等人利益最大化的必然结果。真相之所以被掩盖,是因为参与的几方势力,齐王一系既是凶手,也不具有发言权,只能闭嘴;功臣势力是元凶;刘恒由庶变嫡,是事件的最大受益人,不可能替嫡系翻案。
刘邦是大汉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草根逆袭成皇帝的人。对于刘邦的评价也是有争议的,有的人对他是褒奖有加赞赏不已,有的是把他贬得一文不值。
当然了贬刘邦的人,基本上都是说刘邦这个人有点不地道,毕竟他是对很多开国功臣下手了的。
事实上贬刘邦的人,都是对刘邦不怎么了解的人,刘邦一生封了140多个侯,这些人都是得到了善终的。
他并没有杀多少人。
可是这个时候,就有人说了,刘邦杀了韩信、彭越和英布!事实上刘邦要杀他们也是有理由的。
更何况有些人并不是刘邦杀害的,韩信就不是刘邦杀的,韩信是死在了萧何和吕后的手里,是萧何把韩信给骗到了宫里,然后,吕后把韩信给灭了族的。吕后杀韩信的时候,刘邦不在宫里,刘邦去外面平叛陈郄的叛乱去了。
所以说说刘邦杀韩信有点冤枉他了。
再就是彭越,他也不是刘邦杀的,刘邦在去平叛陈郄的时候,想让彭越跟自己一起去,彭越说自己生病了,直接拒绝了刘邦。
刘邦很生气,但是,也没有说什么。到了刘邦平叛陈郄回来,韩信也被吕后杀了,彭越就开始有点后悔了。
他很怕刘邦会杀自己,然后找到刘邦去道歉,刘邦把他臭骂了一顿,把他贬到了蜀地。可是,他没有去成,因为在去蜀地的路上彭越遇到了吕后,被吕后骗到了宫里,吕后让刘邦杀了彭越。
最后英布,事实上英布是在韩信和彭越死后,有点害怕了,还没有等到刘邦要找他的麻烦,他就自己反叛了。
刘邦只能平叛他去,后来英布兵败跑到了长沙王自己的小舅子家里,最后被自己的小舅子给杀了。
所以说刘邦真正杀的功臣并没有几个,若是刘邦真的为了大汉江山考虑,想要杀功臣,他绝对不会只杀几个的。
通过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来,刘邦是杀功臣太少了,导致他的嫡孙全部被功臣给杀掉的。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刘邦驾崩之后,把皇位传给了他和吕后的儿子刘盈,刘盈就是历史上的汉惠帝。可是,这个汉惠帝只当了七年的皇帝,仅仅24岁就驾崩了。
汉惠帝死的时候,他有六个儿子,这六个儿子,也是刘邦的嫡孙。吕后就是从他们六个中,选了老大老当皇帝的。
当然了汉惠帝死的时候只有24岁,他的儿子年龄也不大,最大的也只有7、8岁的样子。吕后先是选了老大刘恭当皇帝,这个刘恭就是历史上的前少帝。
刘恭当皇帝没多久,他就听说在自己被立为皇帝的时候,他的母亲被吕后给杀了,刘恭觉得吕后不是好人,凭什么杀他的母亲,他就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这句话说的就是等他长大了,要把姓吕的给杀光了。
这句话传到了吕后的耳朵里,吕后当然是不能容他了,找了一个理由,就把他给隐匿起来了。之后,吕后又选了刘宏来当皇帝,这个刘宏就是历史上的后少帝。
事实上这个期间都是吕后在执政,她总共执政了八年的时间,吕后在见到自己的儿子刘盈死后,自己没有靠山了,她就想要提拔自己的吕姓侄子来到朝中掌权了。
吕后还想封自己的侄子为王,可是,刘邦生前给大臣有一个白马盟约,说的是非刘姓者不能为王,若是非刘姓为王者,天下人可以共讨之。
吕后怕犯了众怒,所以,她只能试探一下,看看大臣的意见怎么样,当然了主要是试探当时的宰相和太尉。
宰相是百官之首,只要宰相同意了,其它官员肯定也就没有意见了。当时的宰相是王陵和陈平,太尉是周勃。
这三个人都是朝中的重臣。
事实上这三个人,还是刘邦选出来的。刘邦在临死前,吕后问刘邦,若是萧何丞相死后,谁当宰相代理朝政呢?
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呢?
刘邦说王陵,不过王陵有点太正直了,让陈平辅佐他,两个人当丞相就没问题了。事实上就是让他们两个当左右丞相。
王陵在陈平之上。
吕后召集他们来,问他们三个,想要封自己的侄子为王,是不是可以?
王陵先说话,他说高祖刘邦生前给我们有一个约定,说过非刘姓不能为王的,所以,这个提议我不同意。
吕后听了这个话,很不高兴。
吕后又问陈平,陈平说高祖当皇帝的时候,封姓刘的人为王没有问题,现在是吕后当政,封吕姓为王也是没有问题的。
吕后听陈平这样说,心理就有普了。
再问周勃,周勃也是同意。吕后过了几天,先是把王陵给辞退了,然后提拔陈平到王陵的位置上。
吕后开始封自己的吕姓侄子为王了,让他们掌握军权,给他们土地,为他们树立威望。为了扩大吕家的势力,吕后开始打压刘邦的子孙,刘邦的八个儿子,至少5个人的死是和吕后有关。
在吕后驾崩之前,刘邦的八个儿子有六个都死了,最后就剩下刘恒和刘长。本以为陈平和周勃,是吕后一党呢,事实上并非如此,正是他们两个联合其他的功臣,屠杀了吕后的一族。
吕后驾崩了,刘邦的孙子,也就是齐王刘肥的儿子刘襄,要从齐国起兵讨伐姓吕的人了,这个时候陈平和周勃看到事情不好了,刘襄这么猛,若是让他杀入到都城来,他当了皇帝,肯定是饶恕不了他们这些功臣的。
因为功臣帮助吕后打压过他们皇子皇孙,为了自保,陈平和周勃商量,他们联合灌英,郦商等人开始屠杀吕氏一族了。
最后,他们得逞了,在刘襄没有到来之前,他们就把姓吕的给杀了。杀姓吕的就杀吧,可是,他们这些功臣连后少帝刘恭也给杀了。即便是刘恭的所有兄弟,都给处死了,等于是刘邦的嫡孙,都被他们给杀死了。
在功臣看来,毕竟这些人都是吕后的孙子,若是留着他们,等他们长大之后,知道是谁屠杀了吕氏一族,是不是会报仇呢?
为了以防万一,就把人家来了一个族灭,看到了吧,这就是刘邦选出来的功臣。皇帝都敢给杀了,真的是无法无天了。
既然皇帝被杀了,让谁来当新的皇帝呢?
他们这些功臣考虑了一下,不能让齐王刘襄来,这家伙太猛了,让他当皇帝,臣子的日子肯定就不好过了。
最后,他们选了刘恒来当皇帝,刘恒就是历史上的汉文帝,所有的人都以为刘恒老实,事实上刘恒才是深藏不露者。
所以说从这里来看刘邦还是功臣杀少了,若是当年刘邦把功臣都给杀了,是不是就不存在自己嫡孙被杀的情况了呢?
刘邦去世的15年后(前180年),发妻吕雉去世。然而,在这15年里,汉朝发生了许事情,完全超出刘邦生前预料。
刘邦的设想是自己死后让儿子刘盈继位,刘盈可通过母亲的家族势力坐稳皇位,另外有元老重臣的辅佐能使整个国家运转正常,继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双管齐下的最终结果使大汉王朝的皇位从嫡子刘盈一脉延续下去。
(刘邦剧照)
事实上,重臣不负重托,萧何、曹参、王陵三代良相都尽心辅佐刘盈,成为肱骨之臣。而吕后虽大权在握,但并无僭越之举。但是,刘盈仅在位7年便去世,所以又给了吕后进一步继续掌权的机会。庆幸的是刘盈生有六个儿子,长子刘恭首先被拥立为皇帝,史称前少帝。
不幸的是,刘盈的皇后,也就是他的亲外甥女张嫣没有生育。如此一来,吕后又担心刘恭母亲一族觊觎皇权,同时还担心自己家族地位将来受到排挤,于是将少帝母亲处死。因此,现实的问题决定了年幼的刘恭只能算是一块皇帝的“招牌”,而大汉王朝的当家人还是吕后。
(刘盈剧照)
公元前184年,少帝刘恭听说了自己身世,遂对吕后产生恨意。又由于其年幼单纯,随口便吐露怨言,声称长大后必诛杀吕后家族,为生母报仇。吕后听说后,后背直冒凉气,感觉刘恭这孩子不能留,于是暗中将其处死。之后又拥立了刘盈的四子刘弘继位,史称后少帝。
刘弘的母亲同样没有幸免,但是刘弘要比刘恭“乖巧懂事”,所以当吕后去世后,他依然是汉朝“名义”上的皇帝,尽管持续的时间很短暂。
刘盈共六个儿子,刘恭是长子,刘弘是四子。其余四个儿子分别是次子刘彊、三子刘不疑、五子刘朝、六子刘武。其中刘恭于前184年去世,刘彊于前183年去世,刘不疑于前186年去世,其余包括刘弘在内的三子均死在吕后之后,即在汉文帝刘恒即位当天晚上被重臣所杀。
(周勃剧照)
到此,后人或许会感觉元老重臣的行为让人费解。按理说,吕后去世,他们应该继续辅佐刘弘才对,这样也符合了刘邦生前的预期。但是他们却生出意外之举,不仅将吕姓家族诛尽,就连刘盈的三个儿子都被诛杀。原因就是汉朝朝廷的水很深,局势远比我们想像中复杂。
刘邦之后的汉朝由三大势力构建而成:
一、元老重臣。也就是刘邦心目中所谓的托孤大臣,实际上的军功集团。比如张良、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陈平、王陵、周昌、灌婴等等众人。
二、吕后的家族势力。其实这股势力同样可称作是特殊的“军功集团”,因为他们也曾为刘邦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建功无数,只不过他们有一个“家族”的标签与属性。
三、诸侯王势力。刘邦去世前将所有诸侯王都变为刘姓,其中包括他的七个儿子,还有一些侄子、兄弟、堂兄等人。
(吕后剧照)
上述三大势力,表面上是维持了大汉王朝的正常运转,实际上是一个冲突的利益团体,只不过相互制衡,矛盾不容易激化而已。
但吕后首先对刘姓诸侯打压,其家族势力才占据了主导地位,所谓的元老重臣自然同样受到压制。到此,诸侯王、元老重臣集体沉默者有之,蜇伏起来韬光养晦者有之,曲意奉迎吕后者有之,主动依附吕后者也有之,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当吕后去世后,吕氏家族走向劣势,所以又会遭致元老重臣及刘姓诸侯王起身围殴。
(陈平剧照)
至此,千万不要以为元老重臣同诸侯王就“水乳交融”、亲如一家,实际上他们还是两条平行线,有各自的方向,为自身利益而奔波。因为元老重臣推翻吕氏家族是为了获得利益分配的主导权,而诸侯王的目的是直接夺取皇位。
所以,我们会发现,吕后去世后汉朝的局势变化很微妙,即齐王刘襄(刘肥长子)发兵长安,兄弟朱虚侯刘章在京城作内应,而颍阴侯灌婴奉太傅、梁王兼大将军吕产之命前往讨伐,元老重臣又在京城实施“灭吕”计划。
最终的结果是,元老重臣一面骗夺吕禄(吕后侄子)北军军权,一面将统领南军的吕产(吕后侄子)截杀,然而又一举将吕后族人铲除。而灌婴虽然没有征讨刘襄,但却陈兵荥阳,成为刘襄到京城夺权的障碍,致使刘襄最终退兵齐国,元老重臣完胜利。
接下来,重臣开始登台唱戏,国不可一日无君,但立谁为皇帝他们说了算。他们先淘汰刘襄,理由是其舅舅驷钧是个大恶人;后又排除淮南王刘长,理由是太年轻,不稳重,其外祖母也不善良;最后,他们选择了代王刘恒,理由是刘恒母亲为人谨慎善良,他本人是刘邦仅存的长子,而且为人仁慈,深受百姓爱戴。
既然立了新皇帝,那么刘弘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夏侯婴用马车将其拉出皇宫,软禁于少府。刘恒登基当天,连夜加班处理政务,群臣一致表态将刘邦的三个嫡孙处死。理由是三个孩子不是刘盈亲自。而恰恰“不是刘盈亲生”证实了他们欲盖弥彰的做法。
试想,如果不是刘盈亲生,自然就同吕后族人没有血统关系,如此一来他们自不会仇视这帮诛杀吕姓族人的元老重臣。而实际正是由于他们是刘盈亲生儿子,所以才引起所有人的忌惮,如果留他们长大成人,必然是一种“祸患”,所以才被诛杀,永绝后患。
(刘恒剧照)
总结:吕后去世,就是元老重臣一个翻身的契机。显然,继续同诸吕“合作”下去,过着前途未卜的日子,不如“名正言顺”将他们铲除,然而自己“当家做主”更为现实、实惠。所以,铲除诸吕也可视作是元老重臣们的一次翻身之举。
但是,他们虽可以名正言顺铲除诸吕,但不可堂而皇之地独占成果,他们需要代言人,需要幌子。显然,刘盈的三子、刘邦的嫡孙不适合拿来做“代言人”,因为他们身上流有吕家人的血。为了能睡的踏实,几个孩子只能沦为斗争的牺牲品。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吕后)
这是一个很有诱惑性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无法说清楚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有104人收藏,说明这个问题让很多人感兴趣!
这个问题目前只有19人回答。
104人收藏,只有19人回答,说明这个问题让很多人感兴趣,但是又不知如何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没有历史依据!
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凭有限的历史依据,做适当的推理!
山野老人依据这样的认识,准备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在这个问题上,刘邦有什么影响?
刘邦经历英布叛乱、平定英布叛乱后,下决心更换太子。
刘邦要让戚夫人的儿子、三皇子刘如意,更换吕后的儿子、在位的太子、嫡长子刘盈,遭到太傅叔孙通与御史大夫周昌的坚决反对,最后又遭到商山四皓的隐形反对,让刘邦放弃了更换太子的想法。
刘邦是铁了心要更换太子的,为什么后来要放弃呢?
按刘邦的性格,刘邦决定了的事情,是没有人能改变的!
从这个角度看,让刘邦放弃更换太子的想法,以上原因不是关键,关键原因是刘邦自己。
刘邦从商山四皓身上看到了刘盈身边已经汇集了一批人,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力量,就是强行更换太子,戚夫人与他的三皇子也没有能力掌控江山。
为了江山姓刘,刘邦只得屈从。
刘邦尽管表面屈从于吕后势力,也看到了吕氏势力对刘姓江山的威胁。
为了防止吕氏势力篡夺刘姓江山,刘邦为此预备了三支利箭。
其一,安排王陵、陈平、周勃等三人为辅政大臣。
其二,颁布了一道圣旨。
圣旨的主要内容是安抚功臣,真正目的是把这些功臣的利益与刘姓江山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圣旨的最后一句话说得很清楚:“我刘邦对得起你们这些功臣,但是你们也要记住,一旦有不义之人背叛天子、擅自起兵,你们要与天下人一道共同诛灭他们!”
这道圣旨虽然还没有明确“他们”是谁,接下来的第三支箭,就说得再明确不过了。
其三,刘邦与功臣歃血为盟。
盟誓说:“非刘氏而王的,世人一起消灭他。”
这个盟誓就很明确了!
不是姓刘的不能称王,不是姓刘的称王了,就消灭他!
这三支利箭为日后功臣派对付吕氏势力准备了法理依据。
(周勃)
二,在这个问题上,吕后有什么影响?
刘邦驾崩,刘盈继位,朝廷控制在吕后手里!
刘盈虽然是皇帝,但是受到吕后控制,最后忧郁而终,死时才23岁。
吕后让刘盈儿子刘恭继位。
刘恭知道了一些真相后,发泄私愤,说了很多恶毒的话,让吕后了结了。
吕后又让刘盈的另一个儿子刘弘继承皇位。
这一切,吕后都是通过了正常程序的,尽管不免有些暗箱操作,但是最少名义上是合法的。
吕后为了保证刘弘地位的巩固,又在朝廷安排了很多吕氏家族成员,实权、大权都控制在吕氏家族手里。
在这个过程中,吕后要册封吕氏家族成员为王,遭到王陵反对。
王陵反对的理由就是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
周勃、陈平两人耍滑头,他俩讨好吕后说:“高皇帝在,封刘氏为王;现在吕后执政,封吕氏为王,也应该!”
王陵被气走了!
周勃、陈平虽然没有离开朝廷,但是管不了事情!
吕后由此先后册封了四个吕姓王。
朝廷大权掌控在吕氏家族手里。
吕后临死之前,又任命吕禄、吕产掌控南、北两军。
这个时候的西汉,皇帝是由一个不懂事的姓刘的孩子占着,但是整个西汉政权却是吕氏家族把控了。
吕后驾崩,功臣派周勃、陈平等依据刘邦的三支利箭,对吕氏清算,彻底毁掉了吕氏家族!
三,在这个问题上,功臣派有什么影响?
功臣派清除了吕氏家族,让谁做皇帝呢?
这个问题,我在前一条问答中给予了回答,就不赘述了!
这里重点说说周勃、陈平等功臣派为什么要对刘邦的嫡系子孙清零呢?准确地说是对刘盈的皇子清零!因为刘邦除刘盈这支人脉外,还有四皇子刘恒等。
周勃、陈平等对刘盈后代清零的理由是这些人都不是刘盈的亲儿子,是吕后抱养的其他人的儿子。吕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植吕后势力。
这个说法没有历史依据,仅仅是推测或者说是借口!
其次,就算有依据,但是也没有充分的理由要对刘盈后人清零。
因为刘弘皇位的确立,程序合法。
当时的功臣派周勃、陈平等人是当面承认了其合法性的。
即使是违心的,也没有充分证据证明他们当时是违心的。
周勃、陈平这些功臣派要对刘盈后人清零是怀有个人目的的。
这一个人目的就是为了自身安全,与即将登基的刘恒有私下交易。
说周勃、陈平等人这样做是为了保全个人利益,这是有历史依据的;说他们与刘恒有私下交易,只是推测!
这样的推测有什么依据呢?
从刘恒的角度看,当朝廷派车子来迎接刘恒去朝廷做皇帝的时候,刘恒不敢进京。
刘恒不敢进京的理由,是担心这里面有阴谋。
后来薄昭进京打探消息,周勃告诉薄昭这是真的,刘恒才慢慢进京。
进京后,刘恒也没有直接进皇宫,而是进驻自己的代王官邸。
这之前,周勃想单独与刘恒见面,被刘恒拒绝了。
之后,刘恒对周勃可是花尽了心事。
刘恒先是封周勃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后来又把自己的公主下嫁给周勃的儿子为妻。
最后,刘恒权力掌控后,又不断敲打周勃,并将周勃关进了监狱。
周勃最后求救于薄昭,才保全了性命。
(汉文帝)
综合以上三点,既有历史依据,也有一些只是推测,信不信由读者判断!
刘邦临终前,身边只有吕后。吕后问刘邦:老公你说萧何死了,找曹参,曹参死了找王陵,王陵镇不住堂子,陈平和周勃帮助他,那以后呢?刘邦说,这个你就别问了,朕管不了,你也管不了。让他们去折腾吧!
刘邦临终前是这么说的,他死了之后,外人也不知道。那么外人谁知道皇帝死前说了一些什么话,又把国家大事,相国(丞相)的大位交给了那个?连刘盈也不知道,刘盈后来还是亲自去问相国萧何,萧何也没有说,是刘盈先说曹参,萧何才点头。
刘邦驾崩之后,吕后是不发丧的。大家都不知道皇帝已经上天述职去了。他们还在老等皇帝好了后上朝。后来郦商知道了,他跟审食其说,这样不发丧要不得 ,吕后这样干会逼反大臣们的。吕后才替皇帝发丧。大家才知道皇帝已经驾崩。
刘邦给吕后说后事时,没有人在傍边。他也没有托什么孤。如果没有吕后听到,谁知道刘邦说了什么话?
按照后来,陈平周勃诛杀吕氏来看,刘盈已经死了。这个托孤(孙子辈)已经就不存在了。所以说,刘邦跟吕后说的是丞相的继任次序。并不是托孤。当然,这样说也有一定的理由。
刘邦驾崩后 把皇位传给了他和吕后的儿子刘盈。这是夫妻二人唯一的嫡出男孩。汉惠帝当了七年的皇帝,被吕太后有意无意地吓得不轻。刘盈继位一年后,实在受不了他妈妈的刺激,干脆当了甩手掌柜。从事生儿育女的工作去了。24岁那年就驾崩了。
汉惠帝死的时候,他和皇后以外的女人生了六个儿子,可以说是刘邦的孙子,至于其他的称呼,已经不重要了。
吕后在儿子死后,找了一个孙儿,按照立长立贤的制度,让老大刘恭当了皇帝的,历史上叫他前少帝,因为后来还有个少帝。
刘恭毕竟是个小孩子,但是心智超能,他的母亲被吕后给杀了,他现在的“母亲”,也就是张嫣把刘恭认成自己的儿子。刘恭觉得太后不地道,他说等他长大了,要把姓吕的给杀光了。吕太后听了当然不能容忍他了,找了一个理由,就把他关起来。吕太后对大臣们说,皇帝有病已经很久了,国家不能没有皇帝,大家说怎么办吧!大臣们马上说,一切听太后处置。吕太后又选了刘宏来当皇帝,这个刘宏就是历史上的后少帝。
吕后称制,年号的记载是吕后称制,没有刘盈的年号。这在《史记》里面已经说清楚了。吕太后总共执政了八年的时间,母子两人一共十五年。
吕太后临死前,也没有篡夺刘氏的江山。她只是让两个侄儿把军权牢牢的抓紧,不要轻易离开南北军。但是,两个侄儿是草包。担当不起保护吕氏的大事。吕氏陷入了功臣集团和宗族集团的围攻之中。吕氏因此被清除干净。
在清除吕氏的同时,与吕氏密切关系的亲戚都被包括在清除的范围内。刘盈的几个儿子,被当年的马车夫滕公和刘兴居清宫。当天晚上,后少帝及几个刘盈的儿子被杀死。
如此一来,功臣集团和刘氏集团把代王刘桓请回来,当上了皇帝。他就是汉文帝。
刘邦死后,刚好十五年。也就是吕太后的十五年。刘邦与吕后的嫡出子孙断绝。刘盈一脉无存。他的皇后张嫣被留下,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在世。因他们是张敖的儿女,不应该牵连入吕氏集团。而这时鲁元公主和张敖已经死了。留下这对孤儿也兴不起大浪,况且,张嫣无出,又是孝惠皇后,大臣们想杀,也找不成理由。汉文帝时,张皇后居北宫,凄凉孤独一生。
她的外婆吕太后害人不浅,祸及孙辈,张嫣也用自己的一生不幸命运替外婆的霸道埋单。
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血流成河,利用战争来达到更朝换代在古代已经是非常频繁的了,所以这一点都不奇怪。在激烈的战争对峙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所以用血汗争取来的政治权利统治者定然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成就自己的机会的。为什么在刘邦死后,托孤大臣就杀光他的嫡孙呢?
一是因为托孤大臣不敢给自己留有后患:
我们在看那些古代战争片子的时候,就可以经常听到这么一句台词:宁可错杀一百,也不可放过一个。刘邦死后,当然就是后代的事了,如果真的想改朝换代,那就必须要另立门户,可是曹操还有后代怎么办,只要他的后人还在就不可能另立门户,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他们所说的“斩草除根”,彻彻底底的断了刘邦的后路。
二是刘邦一生心思缜密、善用贤才:
可是许多功臣在刘邦登基之后选择叛变,因为背叛刘邦的人他是不可能再继续重用了,尽管开国功臣功劳极大但却选择叛变,刘邦为巩固汉室将其一一杀害。反过来刘邦对于功臣极为恩惠,升官加爵、封赏土地,他尽可能的在对功臣很好很好,百年之后这些功臣又以继承制的方式传于子孙,规模渐大便形成了功臣团体。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入土为安之后,功臣们也是不安好心,人人都是有野心的在活着,刘邦在世时,诸侯大臣之间相互制约,所以他的统治很管用,可是他死后,剩下的那些嫡孙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在古代,为了自己的统治很多人都是很自私的,服从命令就能活,不听从命令就是死,刘邦死后有野心的大臣们都开始膨胀,大家最不想留下的当然就是刘邦的后代了。如果因为一时心软留下了那就是“后患无穷”了,所以刘邦的嫡孙自然是留不住了,可惜的是刘邦都去世了也不知道这些事情了。
本文作者:唯恋无名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危,吕后问萧何之后谁可以为相,刘邦说曹参可以,吕后又问曹参之后谁可以,刘邦说王凌可以,但王凌太直,应以陈平为右相辅助,如朝廷有难,安汉者,勃也。上面所说的基本上都是刘邦指定留下给惠帝的班子,这些都是开国功臣,但刘邦临死前已经意识到外戚必然夺权,所以下令陈平把开国猛将樊哙杀了,樊哙是吕后的妹夫,所以被刘邦认定为吕后的人。但陈平很精,没杀樊哙,只是押解他进京,在路上的时侯,刘邦就死了,所以樊哙没有被杀。后来历史证明樊哙对刘氏忠心耿耿,并没有因为是吕家的女婿就向着吕家。
惠帝继位后继续重用这些开国功臣,继续刘邦和萧何制定的国策,汉朝慢慢的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国家决策的权力还在吕后手里,吕氏家族开始掌握大权。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驾崩,吕后立惠帝儿子为帝,继续独掌大权。吕后掌权以后对刘邦的其他几个儿子举起了屠刀,违背刘邦的白马盟誓封自己的兄弟子侄为王,代王刘恒因为封地贫瘠,为人低调善忍而幸免于难。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齐王刘襄起兵倒吕,功臣集团也发动兵变灭了吕氏,但惠帝的儿子却不敢杀,不杀又怕将来惠帝的儿子找他们秋后算账,于是唆使前齐王刘肥的儿子刘章把惠帝的几个儿子全杀了。
综上所述,惠帝的儿子乃刘邦嫡孙,但功臣集团为了斩草除根,切底灭了吕家势力,把惠帝的几个儿子都杀了,造成刘邦嫡子嫡孙一脉绝嗣。
都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邦建立的西汉政权也是由三大势力组成:以他为首的刘氏宗亲,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以他老婆吕后为代表的吕氏族人(他们也同样跟着刘邦一起真刀真枪为西汉的建立添砖加瓦)。
这三方势力在刘邦去世之前处于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为了保证自己刘姓江山屹立不倒,刘邦在临终前做了如下安排:
在萧何之后,曹参可以接任丞相位,由于王陵为人刚直,让陈平辅佐他;周勃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不过可以任职太尉,接管武将这一方面。如此一来文武两方面都考虑到了。
为了保证自己儿子能够顺利掌权,刘邦还制定了一个正对吕后、和功臣集团等人的计划,为了防止他们分走自己儿子的权力,特意杀白马与诸位盟约: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非有功而侯者,天下共击之。’
刘邦想得还是比较全面,首先保证年幼的刘盈亲政之前,有他的亲妈吕后保驾护航,有功臣集团的牵制,能够给刘盈成长的时间和空间,等他亲政后,那些老臣慢慢也就老了,刘盈就可以顺利地掌权,成为真正的天子之主。
遗憾的事情没有朝他期待的那样去发展,刘盈因为玩不了政治这玩意儿,心理素质太差,在强势亲妈的阴影下,当了七年的傀儡皇帝,自己早早给郁闷死了。
幸好刘盈生了六个儿子,吕后就扶持自己的孙子当皇帝,小皇帝成了她手里的底牌,吕后实际掌权人。吕后实力护娘家,为了给娘家人腾地方,她就专挑软柿子捏,趁刘邦的那些庶子年少,未成气候,慢慢蚕食,刘邦共八个儿子,除了四子刘恒、七子刘长,其他几个或多或少因为吕后的原因早早去找刘邦团聚了。又先后封吕氏四个异性王,六个列侯,吕氏一脉风光无限。
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乃立兄子吕台、产、禄、台子通四人为王人,封诸吕六人为列侯。——《史记·吕太后本纪》
此消彼长,刘氏宗亲势力被削弱,吕氏在朝廷上占了上风,功臣集团或沉默,或观望,或成骑墙派,暂时三方势力处于微妙的状态。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吕氏头上的保护伞没了,他们身后的政治利益成了功臣集团和刘氏宗亲眼里的唐僧肉。功臣集团不想再被压制,刘氏宗亲想要小皇帝屁股底下的龙椅,二者一拍即合,联手对吕氏集团发难。
刘肥的儿子刘襄和弟弟刘章商议讨伐吕氏的计划,让弟弟先去京城与功臣联合清剿吕氏,刘襄这边发兵京城,双管齐下,夺取皇位。刘襄为了保证兵力充足,谋夺叔叔刘泽的兵力,然后合兵向京城进发。
另一边,以陈平、周勃、灌婴为首的功臣集团首先胁迫郦商的儿子骗取吕禄的信任,把他手中的军权夺了过来,再和刘章合谋,在宫里把吕产截杀,至此,吕氏的南北军全部落入功臣集团的手里。得到军权的功臣集团马上派灌婴率领部队阻拦齐王刘襄的人马,刘襄寸步难进,最后只得带着人马缩回齐国封地。
到了这一步,功臣集团处于三方势力中的绝对领导位置,为了确保自己的胜利果实长治久安,为了不被秋后算账,他们决定选举一个对大家没有威胁的人来坐皇位。
首先被排除的就是刘盈的儿子们,因为他们都有吕氏的血脉,担心被秋后算账,所以一致否决了刘盈儿子们的继承权,对外说这些孩子不是刘盈的儿子,是吕太后为了控制大权,在外面找来冒充的皇家血脉。为了以绝后患,让这些孩子集体去地府报道了。就这样,刘邦的嫡子一脉全部被杀光,吕后争了大半辈子,忙活了大半辈子,也给别人做了嫁衣。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彊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史记·吕太后本纪》
接着被排除在的就是这次跳的最欢的齐王一脉,除了他们本身兵强马壮,还有他们的舅舅也不是省油的灯,功臣集团可不想前门赶走狼,后门迎来虎。
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钧),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史记·吕太后本纪》
而淮南王刘长呢,年龄小,但是他母亲家的人不好打交道,都是些恶人,又被否决。
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史记·吕太后本纪》
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平时最没有存在感的代王刘恒,也就是历史上的汉文帝。只不过他们同样看走了眼,汉文帝才是深藏不露的狐狸,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掌控的。
我是泽泽妈历史手札,感谢朋友们阅读、点赞、关注!
汉高帝刘邦,以一介泗水亭长的卑微身份,在秦末的大起义中,力克群雄,最终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一个华丽的转身,成了西汉的开国之君。
可是,皇帝的身份并没能给刘邦带来安宁。刘邦一边忙于诛灭异姓藩王,一边忙于后宫争宠,废立太子之争。最后,吕后听从张良的建议,为太子刘盈请来了商山四皓,才稳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这件事,可以说是刘邦嫡孙,最后被全部杀死的诱因。
前195年,刘邦驾崩,太子刘盈继位。前180年,吕后去世,包括少帝刘弘在内,汉高帝刘邦的四个嫡孙,即汉惠帝刘盈的四个儿子,全部被杀周勃、陈平等人杀死。
为何会出现如此残酷的境况,我们还要刘盈和吕后说起。
刘盈是吕后唯一的儿子,相对仁慈,对兄弟、宗室和朝臣,都非常的亲近,友好。但是,吕后自从跟了刘邦之后,所经历的种种,让她早已将心中的善良深深的埋藏了起来。
吕后为了巩固刘盈的帝位,先除掉了曾经与刘盈争夺太子之位的戚姬、刘如意母子。接着,开始控制、打压刘氏藩王。
刘氏多龙子龙孙,吕氏多凤女千金。于是乎,凡是刘氏宗亲封王封侯的,吕后全部送一位吕氏千金为妻。这些千金们,名为妻子,实为钦差、监军,外加间谍。
到此,吕后还不放心,再派一批心腹到刘氏藩王那里任职,来一个监控双保险。
吕后将所有重要的刘氏成员,都给严密监视了起来,总算稍微安心了一点。
吕后对待刘氏的原则也很简单,识时务的,那就赶紧向吕氏靠拢;不识时务的,那就立刻签发一纸调令,马不停蹄的送去跟高帝刘邦团聚。
当吕后去世之时,刘邦的八个儿子,两个早死(包括惠帝刘盈),四个被杀,仅剩下了代王刘恒(后来的汉文帝)和淮南王刘长。
吕后对刘氏宗族不会心慈手软,对于大臣也同样对待。
她重用审食其,并大肆扶植吕氏,加官进爵。甚至,不惜违背刘邦异姓不得封王的誓约,封诸吕为藩王。同时,罢免了反对她的丞相王陵。而陈平、周勃等人虽然不服,也只能顺从。陈平、周勃等人虽然担任丞相、太尉等职务,而实际的权力却掌握在吕产、吕禄等诸吕手中。
吕后在她当政期间,扶植起了一个庞大的吕氏外戚集团,等于为刘氏皇族集团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在实际上加剧了朝堂之争。吕后去世之后,一场大战也正式开始。
刘邦长子刘肥的儿子齐王刘襄,率先起兵发难,讨伐诸吕。陈平、周勃见状,也联合刘氏皇族,以及朝中拥护刘氏的众大臣,计取兵权,展开行动。最终,刘氏皇族击败了吕氏集团,吕氏的主要势力被铲除,皇族集团取胜。
这时候,陈平、周勃面对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诛杀诸吕的合法性,以及他们此后自己与家族的安全问题。
于是,陈平、周勃一帮人聚在一起,再次搞起了阴谋诡计。他们杀光刘邦嫡孙,即刘盈所有儿子的原因,就出自他们讨论的结果。
其一、既然已经否定了吕后,那就要彻底否定跟吕后相关的一切。
其二、为了他们及家族之后的安全,必须斩草除根。
于是乎,汉少帝刘弘为吕后所立,所以,必须废除。然后,他们拥立了代王刘恒为帝,不但给自己加了一个拥立之功,还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加了一个保险。
刘盈所有在世的儿子,也是吕后的亲孙子,即使是被废的少帝刘弘,此后也都会成为藩王。为了避免被报复,陈平等人商量之后,一致对外宣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都是吕后诈称,为了增强吕氏的势力所为。
然后,他们就将汉惠帝刘盈一脉,即汉高帝刘邦的嫡孙,全部诛杀殆尽。
不管儒家如何粉饰,这应该才是真正的现实吧。要想在现实中好好的生存下去,那认清现实就是最重要的。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