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降李自成?:吴三桂带领宁远军队,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北京、保卫北京、保卫京城、保卫大明皇室。当吴三桂军队达到玉田、也就是现在河北省唐山市:-
吴三桂带领宁远军队,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北京、保卫北京、保卫京城、保卫大明皇室。
当吴三桂军队达到玉田、也就是现在河北省唐山市,一个令人绝望的、令人无所适从、令人无可奈何的消息传来了。
北京城被李自成占领了,崇祯皇帝已经在煤山上吊自尽。
吴三桂顿时陷入迷茫无助之中。没有前途、没有方向、没有希望、没有动力,吴三桂下一步往哪儿走?
李自成命令明朝的降将唐通带领8000士兵赶赴山海关,一方面招降吴三桂、另一方面驻守山海关。
没有依靠的吴三桂,决定归顺李自成。
吴三桂把山海关交给唐通,自己率领军队前往北京、朝拜李自成。
当吴三桂军队开到永平西沙河驿、也就是现在河北秦皇岛境内时,遇到4位从北京逃亡的吴家下人。
下人报告吴三桂,其父亲吴襄及家人遭到农民军拷打、家中资财尽数被农民军掠夺、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抢走。
吴三桂不仅拒绝向李自成投降,而是果断走上反对李自成的道路,他发誓一定要彻底消灭李自成。
吴三桂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首先,吴三桂认为李自成只能算是流寇、是土匪,不可能成就大业
吴家下人自然会把李自成军队在北京所作所为,向吴三桂汇报。
李自成进入北京不久,几万农民军四处抄家,大肆疯狂掠夺金银财宝。
刘宗敏制作了5000具夹棍,专门用来对付明朝官员以及富豪之家。
农民军对明朝官员、大富人家必须上交多少银两,都有明确具体的数额规定。
凡是达不到规定数额的,都会受到夹棍伺候、或者炮烙惩处。
京城之中被虐待致死的官员和富豪多达1600多人。
北京城中人心惶惶、气氛凝重,不仅官员心惊肉跳,就连普通百姓也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
李自成放纵将士在北京城内肆意抢劫、无恶不作。
李自成的部下稍有势力的将领,便将看中的官宦女子抢回府邸,当作妻妾;
没有势力的低级将领和士兵,就在民宅中或者大街上,强行奸污民间女子。
吴三桂认为,李自成是一支没有前途的土匪流寇,不会拥有政治生命力的。
其次,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吴三桂要为父亲以及家人报仇雪恨
吴三桂知道,李自成军队抄了自己的家,掳走了所有值钱的物品;
李自成派人将父亲吴襄及家人全部关押在吴府中,派人看管、监视。
刘宗敏拷打父亲吴襄、抢走爱妾陈圆圆。
是可忍孰不可忍!
就算是普通百姓,父亲被打、爱妾被抢,也是容忍不了的。何况吴三桂!
吴三桂作为镇守一方的豪杰,拥兵5万,血性刚强,无论如何咽不下这口恶气。
这样的深仇大恨不报,还去投靠、依附于敌人,还能算是人吗?还有脸面活在世上吗?还怎么统领军队?还如何面对子孙!
吴三桂对李自成、刘宗敏恨之入骨!
后来,逮到刘宗敏,吴三桂亲自动手用弓弦活生生勒死刘宗敏,就可以看到他的内心中,仇恨有多么深重了!
再次,吴三桂很清楚,投靠李自成只有死路一条
李自成监视、看管吴三桂家人,表面上是当作人质,其实是把父亲吴襄等人当作诱饵,垂钓吴三桂;
刘宗敏抢走了陈圆圆,不管是不是李自成放纵的,事情发生后,李自成、刘宗敏都已经把吴三桂当成敌人了,因为李自成绝对不会为了吴三桂去处分刘宗敏的。
李自成、刘宗敏难道不知道,打人家父亲、抢人家小妾,人家会心生仇恨吗?
如果吴三桂投靠了李自成,李自成接纳了吴三桂,李自成、吴三桂双方能够互相信任地在一起战斗吗?
仇人之间只有两条路:要么化仇恨为玉帛;要么就是你死我活。
李自成与吴三桂走到这一步,怎么化仇恨为玉帛?
吴三桂到了北京城,李自成把脸伸上来,对吴三桂说:我们打你父亲了,现在我还你打?
李自成能做到吗?刘宗敏能做到吗?做不到,还谈什么化解仇恨?!
李自成命令刘宗敏:把陈圆圆还给吴将军。
刘宗敏愿意吗?李自成有本事让刘宗敏把陈圆圆还给吴三桂吗?不可能的!
既然做不到化仇恨为玉帛,那就只有你死我活。
当吴三桂带领军队到达北京城外的时候,李自成一定会指令:吴将军带领少数人马进京,大部队留在城外。
丢下军队后,吴三桂进到北京城内,李自成能让他活着吗?
即使李自成不杀死吴三桂,刘宗敏也绝对不会让吴三桂活在人世。
因此,吴三桂不可能投降李自成,更确切地说,李自成逼反了吴三桂。
吴三桂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最大化。
有一种说法,吴三桂已经答应投降李自成,后来听说李自成掳走了他的爱妾,江南名妓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连一个女人都保护不了,还算什么大丈夫,于是决心和李自成势不两立。但是这种说法不符合吴三桂的价值观。如果投降李自成对吴三桂来说最有利,他不可能因为一个女人而放弃自己美好的未来。
真正的原因是吴三桂觉得,投降李自成没有发展,没有未来。
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吴三桂成了丧家之犬,这时他有三个选择,第一是继续效忠明朝,第二是投降李自成,第三是投降清兵。明朝气数已尽,吴三桂继续效忠明朝,只能是以死报效朝廷,吴三桂不是有气节的儒家知识分子,以死效忠不符合他的价值观。剩下的就是投降李自成还是投降清朝,两者从中选一个。
当李自成向吴三桂抛来橄榄枝时,他还没有考虑好,还在犹豫。但是很快他得到了北京的消息,使他下定了决心。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北京城里,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带着手下劫大户,让大户们交钱交粮,不交就抓起来毒打,闹得北京城鸡犬不宁。吴三桂的家也在被劫之列。刘宗敏叫吴三桂他爹吴襄把家里值钱的玩意都拿出来,吴襄不从,全家被抓,吴襄被打。其中有两个下人逃了出来,逃跑途中碰到吴三桂,把京城的情况告诉了吴三桂。吴三桂也是读过书的人,看到李自成这样对待地主士绅,觉得李自成长不了。再说了,按照李自成吃大户的套路,一时用得着吴三桂,暂时没有问题,将来用不着了,不但家产难保,连性命也难保。
经过对比吴三桂发现,满清发展势头良好,将来成大事的希望最大,投降清军对自己才最有利。所以吴三桂最终选择了满清。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及全家100多口人,被李自成扣做人质。吴三桂不管不顾,坚决投降清兵,可见他不是为了家庭财产安全,也不是为了家人安全,更不是为了要回陈圆圆,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自己选择一个好的未来。这就是吴三桂价值观的本质。不选择李自成,就是因为吴三桂不看好李自成的未来。
我是豫有得,期待你的关注!
谢谢邀请! 吴三桂不投降李自成,有很多因素,但主要还是,在李自成入京后,坐享其乐,军队纪律散换,物力供给不足,在筹钱财时,富豪,旧官员所定多超,吴父也因筹钱不足,加以严拷,再加在这期间,部属刘宗敏也强霸吴三桂之爱妾陈圆圆,本就有投李之心的吴三桂心情忽愤,既而领军反攻,重新收回山海关,而李自成也愤然不恭,亲率大军讨伐吴三桂,重收失地。多尔衮看到当时局势,放弃吴三桂联清抗顺之心,反逼吴三桂投清,以抗击李自成,吴三桂在击李不力,反清不能的情况下,心情无耐的投靠了清,这可能就是不投靠李自成的主要原因。谢谢!
感谢邀请。
首先说要回答您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吴三桂其人,也就是说吴三桂本人是什么样的人,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吴三桂(1612年——1678年10月2日)汉族,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高邮)。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
后人评价称:他能够认清社会形势发展的大趋势,归顺清廷对于大清快速的统一中国是有一定贡献;康熙帝时期,举兵造反,违背历史发展造成生灵涂炭,后又高举“反清复明”旗帜建立“吴周”政权,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吴三桂生平简介:
明末崇祯皇帝时期为辽东总兵、平西伯,手握重兵镇守山海关,后又封为汉中王,济王。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杀南明永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于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
吴三桂所处环境,明末清初期,战乱频发。明朝后院起火(李闯王举兵起事)前有后金(满清)虎视眈眈。他本人已经看清楚了形势,大厦将倾之时,正是时世造就英雄之机。本就手握重兵,何甘屈居人下呢?祸水南引,引清兵入关,与大顺(李自成)交战如能造成两败俱伤,既可坐收渔翁之利,顺而成就帝王霸业。在康熙时期,高举“反清复明”旗帜建立“吴周”政权称帝,其政治野心表露无疑。
综上所述,吴三桂具有图谋霸业的野心,而李自成祸乱,且有陈圆圆事件导火索,国仇家恨于一身,是绝不可能投降李自成的。
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如有不同意见和见解,欢迎留言。我是雅识怡趣,分享旅途见闻、图片目鉴古玩古董回答问答。敬请关注,谢谢!
谢悟邀!
吴三桂率领他的关宁铁骑正在驰援北京的途中,得到城破帝死的消息,决定向李自城投降,正好他父亲吴襄也遣仆人劝他入京归降大顺。但是经过与仆人的对话,他的态度立刻转变。
他问他父亲的情形,仆人说:“已被大顺军逮捕,押在牢中。”吴说:“我回北京,就会释放。”又问他的财产,仆人说“已被没收。”吴说:“我回去,就会发还。”最后问他的爱妾陈圆圆,仆人说:“已被宰相刘宗敏抢去。”吴三桂一下火冒三丈,下令他的军队为崇祯皇帝戴孝服丧,发誓为朱由俭报仇。
在答覆他父亲的信上,他慷慨激昂的说:“父亲既不能当忠臣,儿子自不能做孝子。”他知道自已的兵力不足以两面御敌,只好转过脸来,向昨天还是敌人的清帝国投降,请求清庭派遣军队入关,联合剿匪。诗人吴梅村:“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诗句就说的这事,当然吴诗人是在讽刺他这同姓本家。
这一刻吴三桂的作为,即便站在今人,尤其是女人的立场,多少可以理解。任何有血性的人都难受此耻辱,何况手握重兵的纠纠武夫。至于他后来甘作清庭鹰犬,屠戮同胞,勒死永历,沦为卖国贼,以及忽降忽叛的反复作派,那是另一回事。
此事说明,李闯和他的团队有推翻旧朝庭之力,无治理江山之能,缺乏出色的谋士班子(智囊团队),饥民流寇出身的武夫们在使人眼花撩乱的金银珠宝和美女面前,一霎时把最初起事时的精神丧失殆尽,全然不考虑抢占陈圆圆的后果,以致自已瞬间瓦解,迅速灭亡,从而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逻辑文史姨认为…吴三桂本就有向李自成投降的意思…但在吴三桂决定投降前,李自成的拷掠政策让吴三桂直接懵b了…
明末时局动荡,崇祯与大臣们的矛盾已达到了无法调节的地步,在李自成大军即将进京前,崇祯命吴三桂前来护驾。吴三桂带着宁远将近五十万的军民慢悠悠的向京城移动,颇有刘皇叔携民渡江的感觉,但李自成的军队早在前一天就率先抵达。这下吴三桂陷入了很被动的局面,如果去投降满清,实在是辜负了皇上的期望,自己恐怕也得背上“汉奸”的名头;如果要保大明同时向两方宣战,实在难有胜算,况且大军当中还有不少想活命的平民,把他们再卷入战争中也不合适。
在这之前,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已经降清,并且他多次写信也劝外甥归降,还说了不少崇祯的坏话(更多的是因为祖大寿觉得世代忠良的袁崇焕最终落了个被市民撕咬的下场,自己的心也凉了)。更要命的是,吴三桂的家人此时也在京城,这样一来吴三桂自然失去了和李自成斗争的勇气,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吴三桂投靠李自成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但李自成等人发动的“京城大拷掠”让吴三桂感到心惊肉跳,一段时间后他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来了,其父吴襄被抓,吴三桂便再也没有了投降李自成的想法。
于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希望他们能消灭李自成。多尔衮这个人也很有城府,他承诺清兵入关绝不会做无谓的杀戮,更不会欺负百姓,吴三桂信了,至于后面发生了什么故事,我想大家就都知道了…
文/逻辑文史游
客观来讲,吴三桂不该被贴上汉奸的标签
明朝旧将,一部分人投降了大顺,还有一部分如洪承畴、祖大寿之流选择降清,从地理位置来说,这些将领无外乎面对三个选择,一就是投降李自成,二就是投降多尔衮,三只能战死谢国了。
那样的明朝有战死的必要吗?这也是这些将领思考的问题。
吴三桂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抉择,他夹杂李自成和多尔衮之间,想有作为,基本是不可能,战死也不是他所想,那就在李自成和多尔衮之间选一个吧。
选哪个呢?
论亲疏,李自成是汉族政权,而降清的祖大寿则是吴三桂的舅舅。论地理,大顺霸占中原,多尔衮低处辽远,看上去还是李自成有前途。
吴三桂家境不错,但是这也似乎成了抄家助饷的理由,一般来说对吴三桂降清说法有三。
(大概位置示意图,不准确)
一是祖大寿的态度,舅舅的意思肯定就是让他降清。
二是吴三桂的家庭被粗鲁对待,尤其是他的父亲遭到了巨大损失。
三是陈圆圆这个事
大顺在稳定政局后,没有相应的改变政策,没拉拢官神,反而继续大肆打击,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可见其政治上的失策。
从某种角度来说,吴三桂是被李自成推走的,他对吴三桂的力量缺乏足够的重视,他的投降导致北方长城形同虚设,反而成了满清的发兵之所,成了清军的根据地。
在吴三桂看来,投降李自成必定会死,投降多尔衮必定不会死,北京2000多京官除有限几个殉国以外,其余全部改投新主,虽然被刘宗敏打死1000多人,也没见谁真敢反抗,所以京师回去也没用,人心已经散了,吴三桂振臂一呼的结果也无非就是被活活喷死。
迎立太子划江而治,多尔衮不同意,带兵从山海关到南京跨度太大,即便沿途不被人打死,饿也饿死了,因为那时候已经没人给山海关输送军粮,如果没有李自成示好给的粮食,不用李自成大军来袭,驻军早兵变窝里反了。
在那个时代,华夷思想非常严重,而且,虽然早就与皇太极搭上线讲数,但是自己的条件显然已经超过了自身的重要性,所以吴三桂自己也没敢提,皇太极也没拿吴三桂当回事,有祖大寿在,大明的将领已经没有皇太极放在眼里的了,犹犹豫豫的吴三桂直到皇太极猝死也没打定主意,主要原因还是华夷思想和条件问题,条件高了他自己都不相信皇太极能同意,条件低了干嘛要投降蛮夷。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也同样并不大重视吴三桂,但是碍于面子,或者说清廷稳定性需要,一群汉军还在自己阵营里,真把祖大寿的外甥整死,怕是很多人都会兔死狐悲,所以多尔衮既不想抽出工夫打杀了吴三桂,也不想放任他再次勾结其他势力,倒是有意招揽,但是条件不能太高,毕竟收拾吴三桂并不费劲。
也难怪多尔衮那么想,从各地兵力分析来看,李自成只带了不到6万人,哪有什么10万,20万甚至40万人,简直开玩笑,吴三桂则差点5万人,和李自成草寇般的人物,竟然只能打成平手,按实力换算评估:
李自成是被两次冲锋就溃散而逃的。
打吴三桂的话,估计最多也就是阿济格两次冲锋,多铎一次冲锋,多尔衮不用动,基本上吴三桂就凉了。
满清也是6万人,阿济格哥仨每人2万,但战力和士气都不一样的,那个时候大明官兵都知道大势已去,为谁打仗?京师没了皇帝死了。为粮饷?有命重要?
辽人守辽土?辽土何在?关外已无一寸土地可守,“孤岛”宁远也撤防了。
那个时期可不是驻防混日子,年年月月天天的打,能有多少人活下来,山海关要不是安置了太多军属,李自成一路攻来,估计早就兵变各寻出路,更别提什么战力了。
起初李自成为了招揽吴三桂,送来了四个月粮食和四万两银子示好,吴三桂也已经答应归顺,并且按照李自成的要求,山海关换防,将关隘交给同是明朝降将的唐通驻守,自己则去北京面见李自成。
半路上,吴三桂收到消息,李自成在全北京追赃助饷,打死很多官员,而吴三桂全家也都遭了秧,包括他的父亲吴襄也被刘宗敏抓走严刑拷打,陈沅也被刘宗敏掳走,结果不言而喻。
插一句,陈沅也就是陈圆圆不是虚构人物,陈圆圆作为与柳如是同级别的秦淮八艳,都是实打实存在的,并且在相貌和歌舞上都比柳如是出众,那个时代见过陈沅的人太多了,大多慕名而来。
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那是胡扯,做为大明平西伯、辽东总兵也好,大清平西王也罢,往低说至少也是个军区司令级别的官员,时人盛赞陈沅出众不假,但说全国独此一人那就太夸张了,以他的地位,什么样的小妾都能凑一打。
后来的平西王府中,陈沅人老色衰,紧密围绕在吴三桂周围的那些女人就比陈沅差?不一定,而且作为“瘦马”,陈沅的目的性很强,无非图个富贵、安稳,她都得到了,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了,爱情?木有爱情。
吴三桂之所以决定反悔,改投多尔衮,是因为对情势上的预估,让他无法象傻瓜一样去北京送死。
李自成面临两个选择:
1、全盘接收。
2、杀将留兵。
唐通那类降将,李自成从内心中是蔑视的,但是吴三桂可不一样,辽东年青一代的传奇,带着几十人敢冲满清万人骑兵,救他父亲吴襄,这要是反水,李自成和刘宗敏两颗头可不够砍的。
如果选择1,诚心招抚,那么会纵容刘宗敏毒打即将招揽的重要将领的全家么?会纵容刘宗敏强抢陈圆圆么?
真相只有一个:
留军杀将,早已商定。所以才会肆无忌惮。只不过他们算漏了一点,有人跑出北京城送信。您想吧,如果李自成不想杀吴三桂,吴三桂到了北京他怎么解释?公事公办,所以把你全家打得生活不能自理?问题是北京城有几百个李自成要用的官员,汗毛都没少一根,真想用吴三桂何以全家严刑拷打,抄没家产。
即便我们不排除刘宗敏擅作主张的可能,因为李自成确实也很难管住他,就算不是早有预谋,既然刘宗敏做了,这个仇就没有回圜的余地,不可调和,吴三桂来了咋办,还不是要杀吴三桂,他们不会傻到让吴三桂带着兵进北京城的。
吴三桂脑子不傻,这事他琢磨不明白?当然是抄家伙回山海关抽飞了唐通,继续驻扎。
李自成骗命,多尔衮救命。
多尔衮骗过吴三桂么?没有。如果多尔衮骗吴三桂,那么山海关大战李自成和吴三桂就一起完了,没悬念。多尔衮赶往北京没打算过走山海关,还是一如既往的绕蒙古进入中原腹地,是顶头上司王永吉授意吴三桂去向多尔衮借兵救命的,多尔衮不救又怎样。
从关内方向进攻山海关,吴三桂是需要下城在平地上迎战的,山海关对内没用。即便从关外打,也无非孔有德多轰几天,废点时间而已。
从吴三桂本心来说,当然投降李自成更能令其接受,但是李自成太过忌惮吴三桂,早就想将其置之死地,事情败露后,都懒得解释,直接开拔过来讨伐,至于李自成非要拽上刘宗敏,这容易理解,当时李自成对不服管教的刘宗敏已经不大放心了,不敢留他在北京,再有就是谁惹的祸谁兜着,你逼反吴三桂,让我去拼死平事,门都没有。
山海关大战其实对于明末清初大势来说,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以李自成的渣滓战力即便在北京迎战,同样难逃厄运,而吴三桂如果负隅顽抗坚守山海关也同样是死路一条,其实对于满清而言,山海关在那个时期啥都不是,吴三桂放不放清兵入关,清兵同样能入关,当时的吴三桂和山海关都没人们想的那么重要。
吴三桂的爵位,在明朝的时候的平西伯,而在清朝之后是平西王。
在明朝整个历史中,在吴三桂获封平西伯之前除了那些追随朱元璋、朱棣打天下的武将勋贵之外,几乎没有一个武将能够获得平西伯这样的高爵位,那为什么当时吴三桂能够获此殊荣呢,因为当时崇祯皇帝迫切的希望吴三桂去北京勤王,因为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经兵临城下,崇祯皇帝已经没有了可用之兵。
然而事实上,袁崇焕当年一手打造的“关宁铁骑”在袁崇焕被杀后,已经对明朝中央政府失去了新任,当年在率领“关宁铁骑”的袁崇焕在北京城下击退来犯的清军后不久,袁崇焕被用吊框送入城内,不久袁崇焕被杀,崇祯的这样的冲动举措,大失军心,在袁崇焕被抓后祖大寿就率军不告而别,逃回锦州。对朝廷充满猜忌,而后在崇祯皇帝在此命令洪承畴率军救援锦州,在关乎明朝和清朝国运的宁锦大战中,明军惨败,祖大寿、洪承畴相继投降清朝,而战场上吴三桂逃回山海关,已经成为了当地一个军阀。
袁崇焕被杀后,其所属的关宁铁骑已经和明朝离心离德
明军宁锦大战失败的阴影直接影响国内,曾经被明军追得到处跑的李自成,重新积蓄力量,攻破洛阳、攻占西安,而后直接向北京进军,崇祯除了吴三桂已经无兵可用,于是命令吴三桂进京勤王,可是就在山海关的吴三桂的却迟迟没有达到北京,后来北京城破后吴三桂返回山海关。可以说,此时的吴三桂心中已经对崇祯皇帝,对明朝生出二心,没有全力以赴的去救援北京城,而想要坐观成败,再做墙头草。
此时的吴三桂在李自成和清军之间,还是倾向于李自成,毕竟满清是异族,然后李自成方面却犯了众多错误,做种导致吴三桂最终倒向了满清。李自成进京之后,很快暴露了自己短视和政治上的不成熟,没有给予吴三桂足够重视。同时李自成虽然占据洛阳、西安、北京等地,但是大顺政权的地盘并不算大,而且攻破北京之后,大顺反而成为了天下那些仍然忠于明朝州府的公敌,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大顺军在没有完全巩固政治成果的时候,就开始对明朝权贵进行了清算,很多功勋世家投降李自成的或是被抄家,或者是被劫掠,这其中就包括在京城的吴三桂的吴家,吴三桂的老爹被李自成都抓了起来,这显然让吴三桂起了兔死狐悲、同病相怜的感觉,而且也增加了他对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的不信任感。
吴三桂最终倒向清朝
于是李自成及其手下的鲁莽做法,亲手将吴三桂推向满清王朝。
1644年对山海关的战略位置有着重要认识的李自成率军来进攻山海关,期间带来了吴三桂俄老爹吴襄进行劝降,而吴三桂连夜来到山海关以东的清军大营(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后,洪承畴劝说多尔衮率军西进,相机夺取天下),直接剃发易服投降清军,被获封为定西王,而后吴三桂部和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山海关的一片石附近大战,不久清军出击,将李自成击败,李自成匆忙之下逃回北京,并在北京称帝为大顺皇帝,但不久之后就逃出北京,继续自己的逃亡之路,失败的命运已经无法避免。
李自成最终功败垂成
谢邀。
在大顺皇帝李自成攻破明朝京师、崇祯帝朱由检自杀殉国后,作为明朝在辽东抵御清军的大将吴三桂,就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悦史君认为,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关系,有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需要具体分析。
在李自成攻打京城时,崇祯帝曾下诏要求吴三桂进京勤王,吴三桂也率部往京城赶,但时间来不及,路上就传来京城已破、崇祯帝殉国的消息。
这时候的吴三桂有三条路,第一效忠明朝,与李自成对抗,但背后还有清军压力,面临两线作战,危险指数太高;第二投降李自成,作为顺朝新贵,这是很多明朝官员的常规操作;第三投降清军,带领清军入关攻打李自成。
就在吴三桂琢磨的时候,李自成已经派明朝降将安抚吴三桂来了,一番劝说之后,吴三桂决定投降李自成,拥抱顺朝。
李自成很高兴,明朝北方国土,已经大半落入自己手中,现在可以安枕享乐,从明朝高官富人手里要钱要人了。
吴三桂的家人大多在京师,也感受到了这股压力,吴三桂虽然没有目睹,但也听到了不少风声,心里难免波动。
明朝南方大部分国土,还控制在皇族和官员手中,他们也在积极拉拢吴三桂,让他继续效忠明朝,为崇祯帝报仇。
清朝也在行动,他们和明朝在辽东鏖战多年,很多明朝将领都投降了清朝,其中不乏吴三桂的亲戚,已经对吴三桂多年劝降,吴三桂也在权衡。
最终,吴三桂做出了决定,他与昔日的敌人清军达成一致,共同反对李自成,将李自成赶出京师后,扶立明朝皇太子为皇帝,也会给予清朝土地财富等回报。
但清朝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想的更多,他要求吴三桂剃发易服,做好了入关的准备。
在李自成的重压下,吴三桂也没有幻想,他知道自己已经投降清朝,没有其他选择。
就这样,当李自成的少量兵马前来接收山海关时,吴三桂袭击了他们,李自成亲自来攻打,被吴三桂和后面的清军合力打败。
接下来,清军逐鹿中原,吴三桂也成了清朝的平西王,把刀剑对准了明军和反明的队伍。
在那种复杂的情况下,悦史君认为,吴三桂的决定很关键,而历史却无法改变了。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