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朱元璋的成功是命还是运,该如何解释?

朱元璋的成功是命还是运,该如何解释?

2020-07-22 04:56阅读(71)

朱元璋的成功是命还是运,该如何解释?:大家好,回答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分析问题,整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朱元璋的成功是因为他命里注定么,第

1

大家好,回答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分析问题,整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朱元璋的成功是因为他命里注定么,第二问题是朱元璋的运气么。小编以为虽然有一点点运气的成分但是关系不大,人们都说没有机会,为什么不给一次机会,你可知当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候可曾想过你能抓的住么,打铁还要自身硬,朱元璋的成功固然有运气的成分,但主要原因还是靠自己一点点拼出来的。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说一下朱元璋为什么能够成功。

一、朱元璋出生贫困,乞讨为生,却开阔了视野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所以叫朱重八,年幼家贫所以给地主家放牛过日子。人家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朱元璋的出身很惨,后来闹饥荒父母兄弟都饿死就剩他和二哥,连父母的棺材都买不起,后来为了活着朱元璋被迫与二哥分开独自讨生,曾为了生存到黄觉寺当和尚,但是好景不长寺庙也饥荒严重,又不得不下山继续讨生。于是朱元璋沿路乞讨走过了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至正八年(1348年)回到皇觉寺。在此期间朱元璋走过了大江南北见识过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开阔了视野。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朱元璋在乞讨中学习,积累了大量个知识,其中包括为人处世,察言观色,还有对人心的把控。这些给朱元璋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时代背景成为了朱元璋崛起的机会

当时是元朝末期,元朝统治期间矛盾不断激化,在加上天灾人祸,让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各地百姓走投无路纷纷造反,收到好友汤和的来信,抓住机会直接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给了朱元璋很大的发展机会,朱元璋早年要饭的经历成为了他最宝贵的财富,他机灵灵敏,见识广泛,略懂文墨想不出众都不行,所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成为了朱元璋崛起的机会。因此也可以说朱元璋的的成功跟他的时运也有那么一丝关系。

三、朱元璋独到的战略眼光以及知人善用成就了他

朱元璋在亳州城见各大元帅互相征伐,觉得没有前途于是自己离开亳州城白手起家,自己回家乡招募兵勇,成立自己的队伍这是朱元璋走出的最终要的一步。后来朱元璋见其他元帅半年没有出过亳州城于是派自己心腹出城进行了收拢建立起强大的军队。朱元璋能够居安思危在安逸中寻求突破,减持自己的想法,壮士割腕自己放弃原有的势力,自己外出建立自己的势力。不可谓明智。同时朱元璋知人善用这与他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一人智穷,众人智长,朱元璋后来遇见李善长,让李善长辅佐自己而且还虚心请教。同时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 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这三条战略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

四、军纪严明、善于笼络民心

在朱元璋攻占应天的时候就发现军纪问题,整肃军纪严谨军队抢夺掳掠,以前的军阀都是有什么抢什么,现在朱元璋不但不抢,还鼓励民生耕地,朱元璋外出,看到一个小孩在哭,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哭,答说是等父亲。朱元璋仔细一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军营,父亲在营中养马,母亲和父亲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朱元璋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他们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将失去民心。于是,朱元璋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此事广为传颂,朱元璋深得民心。

在争取民心的同时,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召见儒生唐仲实,询问汉高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这也表明朱元璋决心要开创一个新的皇朝。

综上可以看出朱元璋的的成功并非偶然,也并非命中注定,而是朱元璋早年乞讨活游遍大江南北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独到敏锐的政治眼光,同时知人善用,善用民心,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时刻为自己要到来的机会准备着。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朱元璋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2

朱元璋的成功,既是命也是运!乃命运是也!

探索历史上的一位由乞丐而皇帝的艰难历程,是一个成熟民族的理性思维指南。人生的体验告诉我们;如果缺乏对人生历史的感悟或者体验认识,而只是对未来憧憬着美好的期待,那仅仅是童年时代的仲夏夜之梦。

我们应该看到,时代的大变革充满转机,也充满变数的当今社会,无论职场、商场,骑电瓶车、坐地铁、开卧车的人们,无一不是在改革的大潮中奋力拼搏,他们都渴望自己的命运得到改变。

当然,以测算前程和预卜钱财的所谓“命运文化”早己脱离路边、街头、摆摊的低级形式,进入到电脑的程序中,虽然分不清“体用”、“己用”,却也骚动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相信“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虽然我们无法预测你的未来,但是,历史可以预测未来!

(有神仙相,未必有救世术)

历史告诉我们 乱世出英雄

元朝区区不到百年的历史,却也明星辈出,我记住了元好问。不过在元至正四年,这是甲申年(1344),却是天下灾难不断,水灾、旱灾、蝗灾并发,大饥荒和大瘟疫同生的时候。(见《明史·太祖本纪·卷三)

这时候的朱元璋十七岁,正是“灿若嫩花蕊,健如犊上树”的如花岁月,朱元璋却冲天嚎啕大哭,因为这一年父母、哥哥相继去世,朱元璋却痛苦地:“家贫不能治葬”。看着哀啼不止的青少年小朱的惨景,同村的刘继祖送他一块坟地,家人得以安葬,此小块坟地,即后来的凤阳皇陵。

此时朱元璋根本没有时间总结人生,规划未来,更没有人发现长得“五岳朝天”的朱元璋头上“紫云盘旋”。

安徽淮河水患,封建社会根本无法抗拒,农民只能到处流浪,乞讨为生。即使以后贵为太祖的朱元璋,也无法改变命运,在乞讨大军中,他仅仅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这朵浪花漂流到了当地的“皇觉寺”,也仅仅是挂名而已,仍然要外出乞讨化缘。

有史书记载,朱元璋乞讨到了合肥,路上患病,有二位穿紫色衣服的人不离左右照顾小朱,病好后,二人失踪。这样的骚神话传说在以后的明朝朱元璋传说中太多了。朱元璋看到这些消息,口中不置一词,却在心中大骂:“老子饿得肚皮贴后背,裘大爷照顾一个讨口子和尚。”

这时,天下骚动不安,刘福通弄了一个韩山童供起,自称代宋起兵,徐寿辉蕲州闹事,李二、彭大、赵均用徐州图谋不轨、海上的江洋大盗方国珍也想学那石碣村的阮氏兄弟,升起船帆一一不是济苍海而是打家劫舍。

严重的问题是定远人郭子兴濠州起兵,元朝大将撤里不花(名字很文艺),不敢剿灭义军,为了应付元朝政权,却杀良冒功,反正元朝天下又不是我的,难得拼命。这年太祖已经在蹉跎岁月中挣扎到了25岁。

这时的太祖并没有圣人的英明决策,他只有去小巷角落求签问卜,结论是:“去与留都不吉利。”朱元璋在困惑中小心翼翼地祷告:“莫非当举大事不成?”抽签的结论是:“如此吉利!”于是在闰三月初一日到濠州见郭子兴,史载:见太祖相貌非凡,当即留为亲兵,太祖每战必胜,于是将义女马公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和刘邦相似,都是大龄单身男。

所以,时势使然,英雄自出;一切都是因果。

平心而论,元未天下大乱,元顺帝应该有所作为,不是坐山观虎斗,而是“安内攘外”,天下百姓生活安宁,朱元璋可能到死都是一介农夫,那一口因为走四方而变化的乡音,同样引起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

而当命运出现转机时,出身贫贱,趁起于乱世,成就一代大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太平盛世是不出英雄的(只出游戏“英雄联盟”),这是韩非子说的(见巜韩非子.大体》。

当机会来临时,朱元璋的个人气质和素质起了关键作用,在群雄角逐中,他的特殊相貌似乎又属于命运。

结束语

应该统一的看法是:一个人所遭受的苦难,也是一种财富即:“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即是对人施以的特殊磨难。.....”假如你经历了,你的人生将化蚕成蝶,迎接你的美满世界。

3

时势造英雄吧!命运这种东西我是不信。

朱元璋诞生于元朝末年,那时候元朝的统治已经濒临崩溃,各地爆发连连不断的天灾和恐怖的瘟疫,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就是这样的情景!朱元璋七八岁的时候,遭遇这样的天灾人祸,使家人几乎全部灭绝,朱元璋失去亲人好友后只能给地主放牛、遍地乞讨、出家为僧,最后都填不饱肚子,遂起而造反。

朱元璋小时候的玩伴有马小妹、汤和等,此时已经投靠在了郭子兴的旗下,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队伍后,因受到同乡老友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逐步在军中崭露头角。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基本继承了其起义军领袖的位子,在其后争天下的过程中又有李善长、刘伯温等人的辅佐,最终打败最大对手陈友谅,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所有说,朱元璋的成功真的是时势造就的,试想,如果元朝统治比较开明、如果朱元璋的安徽凤阳安宁祥和、如果朱元璋遇不到元末天下大乱的局势,那么朱元璋也就是一个永远的农民而已。

4

朱元璋明开国皇帝,从乞丐变为皇帝,有传奇般的经历,他的成功,先是生活走投无路,被逼无奈,选择起义,后来经过自己努力,取得皇位!

  • 朱元璋善于指挥利用人才,他手下骁勇悍将很多,主将徐达,智勇双全,威振天下,猛将常遇春,号称“十万大军扫天下”,军师刘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 早年家乡濠州发生旱灾,之后发生瘟疫,家人一个个死去,和二哥用破衣服包裏家人遗体,草草埋葬,逃难做了半年小和尚,庙里出了饥荒后,17岁离开寺庙,开始流浪,乞讨,在这历史背景下,他不努力,活不成,后来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逐步靠自己才能,从小兵晋升到大将,统帅,甚至皇帝!朱元璋命运并不好,就靠自己信念,一步步走向成功!
  • 朱元璋没上过学,粗识几个大字,靠信仰着百姓认可的观念,做事忠义,为人仗义,信守承诺,笼络大批人才,将帅能臣!在攻打集庆(南京)战役中,攻破敌军,获俘三万多人,他发现,俘兵军心不定,心存疑虑,于是从中挑选5OO名勇士,守卫在自己身边,第二天降军听到这个消息,都归顺了他!
  • 朱元璋爱惜人才,借助群体智慧,取得胜利,做事精心策划,三思而行!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拥兵十万,他分析天下大势后,认为统一最大对手,不是元朝,而是各路军阀,决定在浙西驻扎6年,建立根据地,采取谋士刘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见意,加强军备,设置军队屯田,开垦土地不过早称帝,以免树敌过多的战略!
  • 朱元璋有一支铁军,他治军严明,身先士率,在屯田时期,粮食缺乏,严禁用粮酿酒,将领胡大海的儿子,违反军纪,朱元璋亲手处决了他,在土兵中立下威信,他每攻战一城,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不能骚挠百姓生活,违令重罚,大获民心!

传奇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成功,就是靠自己能为一天天打下来的,他曾说“泰山之高,非篑土可成,江湖之广,由勺水所积,天下之大,岂一日可定”

5

朱元璋的成功:一是命,二是运。朱元璋出身微末,却能成就帝业。一方面朱元璋确实具有过人才能。善于发现人才,并重用人才,更重要的还是能够驾驭人才。都说:知人则智,自知则明!朱元璋不但知人善任,而且具有很强的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实力,不骄傲,不出头,善于默默耕耘自己的力量。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起兵反元的视力如火如荼。元朝统治者已根本无法控制,再加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不断,腐败堕落,元朝败亡已不可避免。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十几股反元势力,各路英雄涿鹿中原,都有席卷中原之心,定鼎天下之志,称王称霸者不知凡几。然而朱元璋却能在复杂的军阀混战之间,积极听取谋士意见,卧薪尝胆,审时度势,最终一统天下。

再看当时几股起义军首领,如:韩山童、刘福通、陈友谅、张士诚,他们的军事政治才能远不是朱元璋的对手,只有陈友谅勉强和朱元璋打一仗败了。后期几乎无敌手。假设朱元璋生活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时蒙元帝国鼎盛年代的,那历史的结局就不一定是这样了。

因此,朱元璋的成功命和运两者缺一不可。

6

朱元璋从一个穷苦百姓变身为大明开国皇帝,这个过程确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那么他的成功是命还是运呢?

最初朱元璋是一介草民,处于最低层的贫寒之人。还有一个大环境,就是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纷纷各显神通,揭竿而起对抗元朝暴政。朱元璋于是也拿起武器加入其中,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这位穷苦之人命运便开始有了转机。

多年的发展之后,朱将军开始崭露头角,显示出他的过人之处,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后来攻入南京,一举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而后北伐拿下大都,将元朝残余势力赶到漠北。在南京登基为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一个穷苦百姓居然一下子成为了世间最大的暴发户。不是你不明白,因为世界变化太快。朱元璋从小经历苦难太多了,这些苦也练就了他的性格:刚强、多疑、睿智、果断加上其人天赋异禀,善于笼络人心,善于驾驭人才。所谓乱世出英雄 ,有了这些条件便足能成事了。

朱元璋的使命就是来终结元朝统治的,绝不是靠运气。在当时他能成功,也是大势所趋。因为他深得人心 ,在民众心里建立了高大的形象。于是一呼百应,创建不世之功。

朱元璋的成功是命,而不是运。一个人改变了一个时代,时代也改变了一个人。他穷苦时好比金子埋在了土地里,看不见其长处。他发达时好比金子被挖了出来,光辉从此照人间了。这是他的命,更是元末天下百姓的福气。

欢迎关注(咸知天下事)

7

朱元璋的成功显然是二者的结合,单单论一方面都很难断定他的成功。

首先,分析一下朱元璋的命。他可谓出身清苦,自幼便体验了人生百态,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天生命苦。然而就是在这种命苦的大环境下,养成了朱元璋坚韧不拔的性格,同时他也看透了社会百态,这对朱元璋后面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为打仗本来就是十分辛苦,倘若他没有在这种苦命的环境下奋斗,又怎能吃得了这种苦呢?

再说一下朱元璋的运,这点也是十分重要的。提起这点就不得不提及他的岳父郭子兴。当初郭子兴已经举起抗元大旗的时候,朱元璋也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后来朱元璋得到郭子兴的赏识,直接将其纳为女婿,朱元璋也正是靠着这点家底一步一步强大起来,倘若没有遇到郭子兴,没有收到他的赏识,恐怕他很难走下去。同时正是朱元璋这种性格,也就是前面说的命,才得令郭子兴看上朱元璋。

综上所述,朱元璋的成功是命与运交织在一起而促成的,缺失任何一点都不会促成朱元璋后面的成就,更不会登上皇帝之位。

8

欲成非常之事者,必有非常之时,亦必有非常之人。朱元璋能够从一个游方和尚成为皇帝和时运分不开,但更主要的是朱元璋卓越的个人能力。

朱元璋最初投奔红巾军的时候,可是一个没有靠山没有背景的穷小子,你说郭子兴为什么要把干女儿嫁给他?因为这小子立了很多战功,让人觉得和别人不一样,觉得他是有前途的。即使这个不硬的靠山也是靠努力挣来的,同期一块来投奔的人多了,凭什么就看上朱元璋一个。在郭子兴手下的时候朱元璋单独打过几次硬仗,把自己的部队规模发展到了比郭子兴还要大,而这个时候朱元璋才有二十一二岁。

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掌控了这支红巾军,从而成为真正的领袖。朱元璋的队伍和别的起义军有很大区别,军纪严肃,从不准抢掠老百姓,因此更得人心。除此之外,朱更是广收天下有才的知识分子,尊重人才,让这些人为他所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是一个叫朱升的读书人给朱元璋的建议。

9

我个人认为:朱元璋的成功命和运他都占了,缺少一样最后他也当不了皇帝,创建不了大明王朝,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命和运在朱元璋取得成功道路上作用。

1.先说命吧,其实朱元璋出生的时候命并不好,他出生在安徽凤阳一个农民的家里,家里兄妹比较多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还有当时的元朝的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争权夺利非常厉害,对老百姓是横征暴敛,使得民怨沸腾。因为是北方的少数民族的统治,对各民族实行等级制度,使得其他民族受到很多不平等的待遇,甚至加以迫害,本来在这种条件下,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已经非常拮据了,还要以各种名义征收税收,这样就遭到各民族的不满,尤其是汉族,分分揭竿而起抗击元朝,同样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清朝就没有像元朝统治者那样,虽然也有民族制度,但是却没有像元朝那样去剥削老百姓,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康乾盛世”,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才会给老百姓这样的朱元璋创造了机会,倘若在一个盛世之下,老百姓安居乐业,朱元璋也不会走向造反、推翻元朝的道路,所以说是时局造就了朱元璋,这难道不是命吗?

2.前面说到朱元璋的成功和他的命运是分不开的,下面说说运气给他带来了什么,前面说到朱元璋的出生并不好,加上元朝的腐败、自然灾害使得老百姓都生活不下去,朱元璋也难逃此命运,不得不给地主放牛,来解生计。后来由于连年战祸,给地主放牛也维持不下去了,只好去寺庙出家,这样还能维持生计。后来经同乡汤和介绍去投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为郭子兴屡立战功,并且迎娶了郭子兴的义女,也就是后来历史上有名的大脚马皇后,还收朱元璋为义子,使得朱元璋仕途给近了一步。再后来郭子兴病逝,朱元璋也就慢慢掌握了这支红巾军,然后就是知人善任,没用几年就先后剿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统一了大部分地区,然后就是北伐消灭元朝最后的势力,进而统一全国。虽然朱元璋在登上皇位的路上,经历许多生死,最后能够成功,能力出众以外,运气肯定也不错!

10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是明初谋士朱升向朱元璋进献的良策。

出处有二:一是: 太祖下徽州,以邓愈荐,召问(朱升)时务。(朱升)对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太祖善之。——《明史.朱升传》卷一百三十六。二是:《学士朱升传》的记载很具体:“丁酉(1357),天兵下徽,上素闻升名,潜就访之,升因进三策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上大悦。命预帷幄密议,所居梅花初月楼,上亲莅宸翰赐焉。”这里的朱元璋更象刘备,是三顾茅庐请朱升。

总之,不管是朱元璋招朱升,还是朱元璋请朱升。朱升给朱元璋出的这个主意是太高了。如果不是这条政策的正确性,我设想一下,朱元璋可能夺天下要费劲了。

虽然只有九个字,却是字字珠玑啊。

我个人觉得这个九字真言,顶过了诸葛亮给刘备所谋划的三足鼎立。而且这九个字细细品味下来,却是一条经济政策。

高筑墙,可以理解为建立一个坚固的根据地,有效的保卫根据地。不主动出击。是根据地人民首先远离战乱。即得民心,也可以使原本流离失所的朱元璋部得到固定的休息之地。

广积粮,在根据地内,鼓励生产经营,发展经济建设。使朱元璋的军队装备和钱粮优于其他部队。使朱元璋根据地的人民富裕。打仗就是打钱,打补给。这个广积粮,就是这个意思。

缓称王,大家知道,出头的椽子先烂。谁先称王必然是所有元末起义军的共同敌人。所以缓称王,不做出头鸟,悄悄地,暗地里培养自己的实力,不去炫耀。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夺天下的政治策略,也是经济策略。先经营自己的地盘,再经营地盘上的粮草钱银,继而低调形式,不铺张浪费,去作什么草头王。这个策略,既可以用在几百年前朱元璋夺天下的大战中,也可以用在当下企业的经营中。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凡是对一些事务有欲望的人,比如想当什么什么巨头,想干什么什么大事业的人,应当借鉴这一九字真言。

历史上,刘邦夺取咸阳后,转而经略关中地区,而项羽却自称霸王,四处征战。最后,是谁得了天下?刘邦!我曾去河南荥阳,那里有楚汉对峙的深沟,在沟边今年考古人员发现很多箭簇。对比后发现,汉军的箭簇明显比楚军的优良而且很厚实。项羽楚军的箭簇用得金属很少也很粗糙。从一个小小箭簇可以看出两边的经济实力差异。

再说李自成,从称帝到败亡,大约五十二天(比袁世凯还短)。为什么拥兵几十万的李闯王被十来万清兵五十几天就给灭了?我个人以为,是由于李闯王没有采纳手下谋士的建议,经营中原。李闯王的农民军人数虽多,但是李自成用人喜欢用陕西老乡,而且游击战一打就上瘾,四处就食,没有稳固的根据地。百姓其实很简单,谁给安稳日子,跟谁干。结果老李自成打下大半个中国却没有使一个地方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既没有高筑墙,也没有广积粮,更是在清兵即将进攻前,是急急忙忙称了王。可以说是违反了经济规律,也违反了政治规律。这也就不难想象李自成是必然败亡了。

结合时下一些现状,我个人认为,还是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维持祖国领土完整,避免被外敌入侵。

广积粮,建立真正有效的经济机制,政府应该先让百姓富裕安稳,其次再图其他。

缓称王,别做出头椽子,什么事花钱,咱们先不干。奥运、世博,已经让别人以为咱们有钱了。赶紧吸取教训,别搞世界杯足球赛了。为什么?不是装穷。我们国家是真不富裕。为什么装富裕?还是那句老话,枪打出头鸟!还是装装穷,没什么坏处。而且,我们国家现在民间还是实在不富裕。这是实情。

一家之言,百家争鸣。不足不到之处,大家海涵。所谓时势造英雄,是命也是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