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你们觉得是什么限制了农村的发展?

你们觉得是什么限制了农村的发展?

2020-07-22 03:51阅读(63)

你们觉得是什么限制了农村的发展?:你们觉得是什么限制了农村的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农业农村农民总体生活水平大有提高。相对地来说,农民有饭吃,有钱用,生

1

你们觉得是什么限制了农村的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农业农村农民总体生活水平大有提高。相对地来说,农民有饭吃,有钱用,生活自由。农村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数地区,多数人住上了新楼房,水泥公里,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部分农户还拥有小汽車。

但是农业农村的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许多县级经济成了打工经济(打工经济好坏与否我不作评论);乡镇经济成了打工经济;行政村、自然村成了经济空壳村;自然村成了老弱、小幼留守村。由于严禁烧柴烧荒,荒山荒坡持续蔓延;老村老屋房屋丹塌,几乎一遍狼籍,无人居住,公路两旁良田良地建起了整齐的新楼房,越是人平耕地面积少的地方,荒芜越是严重;村办小学完小改初小,有的成了空花园。

以上现象的出现,正常与否,我不作评论;是否属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不作评论。但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农民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大多数不是农业农村自身的发展带来的。一是中青年农民进城打工挣来的;二是国家支农政策地方政府争取来的。

第二、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农业农村自身缺乏内动能,甚至停滞不前或衰败。

产生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分田到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

第二、我国人口众多,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各异。

第三、政策导向应及时调整。国家的政策肯定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及时调整的话,会出现一些不同情况,如重沿海,轻内地;重城市化,轻农村城镇化;重工业现代化,轻农业现代化。当然这些政策导向正在调整,已经在限制大城市的过度发展,已经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已经正在解决三农短板的问题。

以上四答,不知妥否,敬请条友点评。




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在不断增加,机械化在平原地区的相对普及,结省出大量的人员,分流出去进城务工。

农村进城务工的是以年轻人为主体,留在家乡种地的是以50~60岁为主体。这些人员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对新品种的改良、农药、化肥等认知度有限,同时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大发展是离不开高文化水平的。

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可是人均耕地面积少,以现在的水平,如果有文化的这些年轻人都在家种地,种这一亩三分地他她们的经济收入无法满足生活需求,无耐只有进城务工,因为家乡没有工厂、企业。

农业也离不开科研成果,只有科学种地、科学管理才能提高粮食的产量。科技水平的发展对农业同样重要,现代的农业需要引进大量的懂农业和会管理的人才,科技跟上了,农村必然有一个大的改观。

合村并镇,新农村建设,规模经营等在部分农村搞了许多试点,现已显现出来它的优点,从中吸取好的经验为大面积推广打下基础。一个新型的农村会在不远的将来全面兴起。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各位友君讨论。

3

首先得肯定成绩。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变化与城市一样快。所谓“旧貌换新颜”,所谓“日新月异”,所谓“翻天覆地”,几千年来可能人们没有今天的人这么印象深刻。改革开放以前的几千年,人类都不知道什么叫翻天覆地?什么叫日新月异?

这种翻天覆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村村通公路,水泥路差不多到了各家各户。差不多各家各户都有摩托车小轿车。出门都是摩托车小车。

二是,家家户户都建了新房。几十年前的那种又矮又黑用没有经过火烧的稻田里的泥巴堆砌的房子消失了,消失得干干净净。映入眼帘的是白得耀眼的用钢材水泥浇注而成的像别墅似的楼房。

只过了几十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只过了几十年,好像过了几千年。

几千年来,人类没有电视没有冰箱没有空调没有手机电脑,没有互联网。如果像历史上的人一样,年年打仗。互联网不是和平世界的产物吗?如果历史上的人不打仗,那也许一千多年前就发明出手机电脑了。

如果像历史上的人一样年年打仗,占领这个国家占领那个国家,那毫无疑问,今天仍然没有手机电脑。和平多珍贵啊?

疑问,农村的发展还在继续,发展也不平衡。

是什么限制了农村的发展?要说限制,也许是地理条件限制了发展吧!中国多山,多高山,山高坡陡。有人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机械化。这也告诉了人们,是自然条件限制了山区的发展,是自然条件阻挡了山区向机械化迈进的道路。

不过,发展仍在继续,开放依旧,改革依旧。像西藏这样的高原也建起了铁路。“盼望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为各族儿女带来吉祥”,一首《天路》给了西藏人民,给了贫困山区的人们带来了曙光,带来了希望。

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了福音啊?

4

是什么限制了农村的发展?自古以来就有天时、地利、人和三元素具备,才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其实真正的分析限制农村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农村的地理位置,是限制农村发展的最主要的条件。

对于东南沿海地区但农村大部分都非常的发达,老百姓还是非常富裕的。特别是城中村或者城市郊区的农村,比偏远的农村要富裕的多,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村庄居住在大城市经济开发区的周围或者城里面。

二、国家对农村的发展政策,也是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个国家对农村发展有什么政策,这就使得农村发展快慢的主要原因。比如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主要是实行的以东部沿海作为开放主要城市,结果东部沿海的农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飞速的发展,现在东部地区的农民比西部地区的农民要富裕的多。或者说国家想让哪个地方的农村富裕起来,大力的开发,大量的投资,就会使得这些地区的农村得到迅速的发展。

三、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也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自古以来农民就是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代表,或者说因为贫穷农民大部分都不识字,只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义务教育,使得我国国民的文化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也使得农民开始能上的起学。知识改变命运,自古以来都知道的一个不变道理。

四、农村人才的流失,也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

农村毕竟因为环境的原因或者地理因素的原因,使得农村的人才在不断的流逝,或者说农村的人才通过学习的途径,最后走向了城市工作,离开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这也使得农村人才越来越少,农村的发展就会越来越落后。尤其现在城市的就业环境越来越好,村的年轻人更不断地流向城市,农村现在空村、空宅的现象非常严重。

总之,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非常的多,其实主要原因还是环境、政策、人才,这三方面是最重要的。如果农村处的一个好的环境,或者说处在经济开发的中心或者最前沿,那么这个地方会很快的得到发展,当然国家必须有政策倾斜于这些农村的发展,然后才能留住人才,一个农村就会迅速的发展开来。

5

大家好,我是@猪猪说三农,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奋斗在农村,我来讲讲我的观点。

首先我们回看下,看看农村的发展情况,在分析下农村存在的问题,最后是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农村的发展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国内不管是哪里的农村,生活上面比前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前的农民,是为了生存下去,所以需要不停的劳作,就为了让田里面高产,让大家伙都有饭吃,所以以前的农村是为了改善生存条件而奋斗的,大家都是为了活下去。


而现在的农村现在的农民,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解决了生存环境了,现在都没有哪里说有人没有解决基本生存环境的,就算你什么都干不了,都有国家保障你基本生存的环境。

这么多年的改革发展,现在很多农村里面都建起了农民自己的新楼房,村子里水泥路也修好了,部分还有了自己的汽车自己的家业。

可以说现在的农村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农民是为了生存,而现在的农民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追求点的改变,就导致产生的问题不一样,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人们开始从为生存而奋斗变为为好的生活而奋斗。


二、现在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社会是不停的在发展的,农村也一样,但相比于城市而言,农村的发展情况比城市差了很多。

我个人觉得,一个村子要发展,有几个指标

  • 村子的基本生存环境
  • 村子满足生活的配套措施
  • 村子里面常驻人口的占比
  • 村民的年收入
  • 人文建设
  • 历史底蕴


我觉得国内很多村子,只满足了基本生存环境和部分配套措施,对于其他的是远远没有解决的。

从年收入和村子常驻人口来看,农村存在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就业环境、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上面,所以很多有能力的人都到城市里面打拼了,而我们村子统计的时候这部分外出人员就不应该统计进去,因为从既成事实上面看,这些远离村子的人和村子的发展已经没有直接关系了。

从农村发展来看,农村发展需要什么?

农村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从哪里来,都是通过教育而来的,而不是土生土长出来的,所以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但遗憾的是相比城市,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差甚远,所以我个人觉得,现在农村就要想方设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国家每年都会招很多毕业生到农村去,但是真正留下来的有几个,留不下人来就是农村最大的问题

留下人才只是第一步。


农村发展的第二步就是让留下来的人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像一个大厨一样,留下来了,却让他去做和厨师不相关的工作,那么就埋没人才,是管理阶层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无法留住人才,无法发挥出这些人才应有的作用,才是限制农村发展最大的障碍

三、个人心得

  • 从社会发的发展来看农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人才,城市之所以发展的快,那是因为自己有吸引人才留下人才的手段,有了各种人才,社会才能发展。
  • 农村也一样,要发展就离不开各类人才,但观察现在的农村情况,很多人都到城里面打工了,留下来的没几个人,而留下来的这些人大多都还在为生活而奋斗。


综上所述,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但是农村如果连臭皮匠都没有,如何发展?现在国家提倡村镇合并,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农村人口基数不够了,那就合并起来,合并起来后,人口多了才能慢慢形成良性循环,先有人,留住人,然后才有人才,有了人才发挥了作用,才能想办法解决现有的问题,农村经济也跟着同步发展。


(欢迎点赞、留言、关注)

6

土地限制了,城市可以买卖,农村不能,

7

综合起来讲,农村的经济发展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l)农村经济增长,即产值和国民收入增加;

(2)农村产业结构改善;

(3)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民就业率提高;

(4)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

(5)文化设施改善,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6)农村市场由潜在市场向现实市场转变。

这些内容是相互关联的,是同一发展过程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生产性投资,而生产性投资的多少,则受投资资金来源、投资引诱力和农民素质(投资者的素质和劳动者的素质)三个因素的制约。

这三者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农民收人水平决定的。由于目前农民收人水平低,致使:

(l)储蓄不足,即投资资金来源匾乏;

(2)消费水平低,消费品市场狭小,商品销售困难,投资引诱不足;

(3)由于人力投资(在人的能力形成和提高上的投资)不足,导致农民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科技素质、决策创新素质、市场意识、法制观念等)偏低。

这些都使农村地区生产性投资不足,经济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农民收人难以迅速提高。收人增加缓慢,反过来又限制了投资的增加。这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恶性循环。打破这种循环的办法,就是找出这一循环中的几个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从体制和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缓解这些因素的制约,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投资是关键,而投资又受到投资资金来源、投资引诱、农民素质三个因素的制约。

取消体制不变和政府对农村不采用任何有倾向性的政策措施的假定,则这三个因素不仅与农民收人有关,而目.与政府的体制和政策措施有关。并目_,就农民收入本身来说,也与政府的体制和政策举措有关。这样,农民收入、投资资金来源、投资引诱、农民素质,就成为政府可以施加影响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

如何缓解这四个因素的制约,我们来分别加以探讨。

1.农民收入问题

目前,农民收入不但绝对数量上相对较低,而月_增长速度近几年来也呈下降趋势。1995一2000年5年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由1578元增加到2253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4.7%。然而,这一阶段的收人增长,主要分布在1997年以前,之后便呈现连续趋缓特征。一些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19%年农民人均纯收人比上年增长9%,1997年增速回落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速又下降3个百分点,而1999年增速再下降0.5个百分点,回落到3.6%。《2002年增速进一步降到1.9%。虽然2001年农村农民人均纯收人增长4.3%初步扭转增长率连续下滑的局面,但是农民人均纯收人增长依然明显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比城镇居民收人增长率低得多,城乡居民收人差距继续扩大。农民收人水平偏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就农村本身来看,农业劳动生产率低,非农产业发展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农民素质偏低,进城就业数量少等都是重要原因。中国有9亿多农民,其中农业劳动力5亿多,但根据劳动合理负担耕地法来计算种植业所需劳动力数量,我国目前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亿人。现在的情况是,这剩余的近3亿多农村劳动力中,约有l亿左右被乡镇企业吸收了,还有1亿左右常年外出打工。这已经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矛盾,若非如此,农民收人问题会比现在严重得多。即使这样,有限的土地上还是有近1亿的隐蔽性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土地的承载力毕竟是有限的,这些因素决定了仅靠在土里刨食,农民的收入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而且近几年来,尽管隔绝城乡的各种制度和政策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仍然有许多制度和政策不利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如户籍制度及其后面跟着的多种具体的权益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这在无形中更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从外部看,农民负担沉重,农村对城市的贸易条件恶化是重要因素。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19901994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巧.5%,同期负担年均增长巧.4%,两者基本上是同步增长;1995-1999年间,农民人均纯收人年均增长11.1%(未扣除价格因素),同期负担的年均增长6.4%,负担增幅低于收人4.7个百分点,负担呈相对减轻趋势,连续多年的扩张势头得到初步抑制,但若按农民负担管理条例规定的口径计算,2001年农民人均税后负担仍有91.2元,这对年平均收人2。厌)元不到的农民来说仍然不是个小数目。而与此同时,农村对城市的贸易条件也在逐步恶化。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在贸易交往中越来越陷于弱势地位。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初级产品与城市高附加值产品相比,本身具有的一种贸易上的先天劣势,另一方面也有随着加人WTO我国对农产品的保护越来越少的原因。

综合来讲,解决农民收人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应该帮助农民“轻装”上阵。具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要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实现农民负担规范化,杜绝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费,同时逐步降低以至取消所有的农业税费。目前世界上只有我国等少数的几个国家还在对农业征税,而所有的发达国家对农业实行都是大力补贴的政策。加入场,0后,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如果不把农民的负担彻底减轻,中国农业的发展会更加危险,中国农民的境遇也会更加糟糕;二是要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减低乡村行政费用,实行“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体制。如果把农村基层组织的干部大大压缩,不仅便于工作,而且能够真正减轻农民负担。

其次,要加大“反哺”力度。长期以来,为加快工业的原始积累,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政策使农业长期处于“贫血”又要“献血”极度贫乏状况。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在逐步加大对农业的帮扶力度,但相比“从根本上扭转农业的弱势地位”的目标,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当持续地把增加农民收人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财政、货币、行政等手段为农民“翰血”、帮农民“造血”。

第三,要通过减少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把农民非农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思路,合理规划,有效引导,通过城市化和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向市民、农村向城市、农业向非农业的过渡和转变。这里既需要制订鼓励农民人城、放宽限制条件的政策,同时更需要深远谋划进城农民做什么、如何保障农民利益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城市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

第四,公正执法,尊重农民的人格尊严,充分发挥农民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性,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农村生产性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

增加农村生产性投资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合理投资,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可以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和城乡贸易条件,增加农民就业;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生态环境;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谋生、发展、自我保护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总之,通过投资,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人,提高其文明程度,并反过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调查,2002年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11亿元,其中,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4888亿元,占61.01%;农户投资3123亿元,占38.99%。其中生产性投资为3987亿元,占总投资的49.7%。目前农村生产性投资的资金来源面临如下问题:第一,资金来源不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仍然以自筹为主,银行贷款较少,农户的投资依赖自有资金程度高。以2002年为例,在全部3123亿元的农户固定资产总投资中,2300亿是农户的自有资金。农村投资的资金来源构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融资困难的现状。原因是:(l)农民收人水平低,储蓄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中国三十一个省(区、市)六点八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人为2476元,且有60%的农户人均收人在平均线以下,远低于城市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低收人的结果必然是低储蓄;(2)邮政储蓄吸走一部分农村资金。近年来,由于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水平过高,为4.131%,高于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1.89%的存款利率,且无任何风险,储蓄规模迅速增加,到2002年12月邮政储蓄存款余额为7369亿元,其中65%来自县及县以下地区,乡镇及所辖农村占34%,而这部分资金大部分流出了农村;(3)受盈利动机驱使,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吸收的存款,相当一部分投放到城市。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县以下机构网点大幅减少,留下来的机构网点通过资金上存,实际上已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所”。不仅商业银行在农村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回流到城市,农村信用社实际上也成为农村资金净流出的重要渠道。1978一2《拟〕年期间,通过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净流出4519.2亿元。农村信用社净流出资金中有一部分以存款准备金、转存银行款的形式流向中央银行,还有相当部分的农村资金被农村信用社通过购买国债和金融债等方式大量转移。第二,在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户的贷款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l)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周期长,而金融业规定的贷款周期短;(2)农业微利经营,而金融业贷款利率偏高;(3)农户零星分散,单户资金需求量小,逐笔审查发放、监督使用、清收款项的成本较高,而金融业的经营又要求有盈利;(4)金融业贷款坚持审慎原则,而由于农业受自然条件和农户技术管理水平影响较大,加之部分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农村贷款风险较大。第三,政府的农业投资在政府总投资中的比重较低。2(xx〕年,我国用于农业方面的全部投资为1533.78亿,仅占当年财政总收人17575.33亿的8.7%。2001年我国贷款余额为11.2万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仅为5700亿元,占5.1%。乡镇企业贷款为6400亿元,占5.8%。即使加上农业发展银行收购农产品的贷款,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和农村的贷款余额也仅占全国贷款余额的17%。这些问题使农村投资资金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缓解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紧张问题,最主要的是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具体包括:(l)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要端正服务方向,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休戚相关,要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2)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要,合理确定农村贷款期限,使贷款真正发挥效益。(3)改进邮储资金管理。对邮储转存资金以地市为单位,由人民银行转贷给农行或信用社,同时允许邮储资金就地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自由拆借,允许委托县以下银行机构发放委托贷款等。(4)农业发展银行要在保持其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在农业基本建设、农业技术改造、建立农产品及名优新特农产品商品基地、粮食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等方面予以积极的贷款支持;支持农村产业化,扶植农村中有发展前途、产业关联度大、需求收人弹性大的非农产业的发展,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同时当地政府部门要从发展本地经济的角度着想,加强宣传,在当地确立金融信用观念,引导农民靠信用赢得资金、赢得发展条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镇居民到农村去投资,并积极主动地吸收外资也是很重要的一条。

3.农村生产性投资的动力、“技术”条件和投资引诱问题

农村生产性投资不足,除了资金约束外,还受到投资动力不足,投资“技术”条件差和投资引诱不足的约束。(l)投资动力不足。农民世代依附于土地,虽不易大富大贵,但也没有生存之虞,一家一户土地垄断性的小规模生产,几乎没有竞争。“小富即安,知足常乐,无祸即福”的观念很容易在这种生存条件下滋生蔓延,形成中国乡村文化的一大特点。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单门独户抗风险的能力低下,使得农民通过投资来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不足。(2)投资的“技术”条件差。投资行为对投资者有一定的“技术”和能力要求。“技术”要求包括与投资有关的经济、法律、政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能力要求包括创新能力、决策能力、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胆识、身心素质等。由于农民从整体上看素质偏低,使得农村生产性投资的“技术”条件较差。(3)投资引诱不足。所谓投资引诱,即通过投资,投资者预期实际上能得到多少纯收人。它取决于很多因素。第一、投资项目本身的利润率,这与当地的交通、通讯、市场条件和项目本身的技术条件有关。第二、政府的有关政策,如审批、税收、信贷、价格等方面的政策,对各类产业的限制和支持措施等。第三、当地政府机构技、官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以及当地党风、政风及社会风气状况。目前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讯、市场条件和新术的获得及掌握能力均较差,政府对农村生产性投资的政策倾斜度不够,一些地方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低僚主义、腐败现象严重,一些农村“红眼病”、“吃大户”、“掐尖”现象较多,这都使农村投资者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投资欲望减低。解决这些问题,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l)由政府投资,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讯条件,这些条件好了,市场随之获得改善。(2)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通过适当的宣传和培训,做好新技术的普及工作。帮助农民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其决策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制定对农村地区生产性投资的倾斜政策,在项目审批、税收、信贷等方面予以支持,建立农村地区生产性投资的保险制度。(4)改进政府机构的工作作风,制定政府机构的工作规则和相应的奖惩条例并保证实施,以提高工作效率,消除腐败现象。(5)公正执法,保护农村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4.农民素质问题

农民素质偏低,是所有投资制约因素中的关键性因素。这个问题解决了,资金来源和投资动力问题就自然会得到缓解。因为农民素质提高以后,其自主投资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就能够发现好的投资机会,获得投资资金就变得相对容易,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也会很容易地在当地得到。反之,如果农民素质偏低,即使通过外部投资来推动农村经济增长,那末,这种增长也是缓慢的,是在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情况下实现的,效益很低。高素质的劳动者在生产中发挥的是人力资本的作用。在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更重于物质资本。通过合理地组织生产和再生产过程,通过合理地配t和充分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可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要获得人力资本,就要进行人力投资,目前,我国农民收人水平低,农村教育条件差,办学资金紧张,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低,这些都不利于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制约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进而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这又反过来使农民收人水平难以迅速提高,农村教育条件难以得到改普。这也是一种低水平循环。打破这种低水平循环,我想,应重点考虑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l)采取措施,改善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通过宣传和在中小学开设有关课程,在农村普及营养保健和医疗卫生知识,提高农村人口的保健意识。对有遗传病的人,政府应通过法律和医疗措施禁止生育。杜绝近亲结婚,做好婚育检查,降低残疾人口率。对于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食物中某些元素缺乏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害,政府要投资进行重点治理。对农民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减少因盲目兴建乡村工业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要投资医疗卫生事业,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假冒伪劣药品和毒品在农村生产和销售。

(2)多方筹措资金,兴办农村教育。要保证教育经费的增长高于县、乡财政经常性收人的增长。由于教育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关键因素,其效益不仅体现在当地经济发展上,也体现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上,所以,在以县、乡、村为办学主体的前提下,_上级政府也应拨出一定款项,加以扶持。此外,发展校办产业,开展社会服务,勤工俭学,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集资办学,也是可用的办法

(3)拓宽办学领域,加强应用技术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忽视了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忽视了技能素质的培养,使教育的功能只局限在升学上,与农村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脱节,造成农村中小学毕业生不少,但各类技术人才奇缺的后果。应在办好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开办农业高级中学、高级职业中学、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农民中等专业学校等职业技术类教育,搞好“绿色证书工程”建设,使农民学有所用,学到见利、以利促学,形成良性循环。

(4)提高农村科技人员的待遇,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投资项目予以支持和帮助,增加其获利机会。通过“示范效应”鼓励农民学文化、学技术,提高技能素质。目前,在农村“读书无用论”有抬头趋势,一定要用事实来证明读书有用,激发起农民获取文化科技知识的欲望。

我是赵小贱,感谢阅读,感谢关注!

8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注重。征对区域倾斜各项帮扶项目,列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笔者认为在不就的将来,农村会在国家的帮扶带领下发展起来。

针对题主的问题,限制农村发展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交通道路。

有的农村存在交通道路不便,最基本的种养殖的农作物运出销售不便,即使能运出也会导致运输成本提高。特色产业被交通限制外销范围。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一条宽敞顺畅的道路,能解决农村出行,运输成本,交通安全等。所以农村道路是限制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知识教育。

农村文化教育的缺少也是限制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很多农村人被封建思想蛊惑,认为只要有力气就能养活自己及家人。不注重生活质量,不注重农村集体发展。很多农村人缺少文化教育就缺少了开阔的眼界,停留在守旧的思想导致了农村发展慢的现状。

第三、人才外流。

农村要发展就离不开人才的带动。现在很多农村出现空壳村的现象,只有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或者有文化知识的都考到城里参加工作。也是直接限制农村发展的原因。

第四、网络通信。

农村网络未能全覆盖,通信不畅等原因限制发展。列如,网络计算机能了解外面的世界,查找相关资料知识。没有网络,什么也找不到。如通信不畅,一个电话解决的问题,农村要走一天山路去解决问题。

第五、封建旧俗。

封建的思想,上一代人留下来的旧俗。乱办酒席铺张浪费,生病不吃药,不打针搞什么跳神打鬼求神拜佛等这些。也是限制农村发展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以上几点都是限制农村发展的根本原因。要发展,首先找准限制发展的根本原因,针对实事存在限制发展的问题对症下药。在结合现在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项目帮扶。笔者认为,新时代新农村会很快发展起来。

感谢平台,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题主

9

您好,我很高兴的回答这个问题,我觉着什么限制了农村的发展?想来想去,第一道路,要想富先修路,必须村村通公路,村村的公路能通往城市,农村的农产品,能去城里销售,即方便了城市的需要,也能使农民见到一定收入,希望农村把田间道路修好就更好了。第二农村耕地的地块太小,不方便大型农机具耕种,应当把小块调成大块土地,这样方便大型农机具操作。第三打井配套,搞好水利建设,因为水利是农民的根源。第四鼓励农民利用闲散土地,搞飼养业,增加农民的收入,第五植树要植果树增加农民的收入。我就是这些很愿把农村发展上去,人人奔小康。

10

我认为是村官老龄化,现在还有六十、七十的村干部,思想陈旧、保守,这些人为什么不想退出不言而喻,可想而知,我希望村干部年青化,知识化,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