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孩子被打了,你还在教他“告诉老师”?李玫瑾教授:打回去!你如

孩子被打了,你还在教他“告诉老师”?李玫瑾教授:打回去!你如

2020-07-22 02:54阅读(74)

孩子被打了,你还在教他“告诉老师”?李玫瑾教授:打回去!你如何评价?: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一下致力于推广现代家庭教育,他的很多家庭教育思想非常符合现代育

1

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一下致力于推广现代家庭教育,他的很多家庭教育思想非常符合现代育儿的实际,就如他所讲:“孩子被打了,你还在教他告诉老师,直接告诉他打回去。”李教授这话有没有道理?我是这样认为的,请看下面的分析。

1、孩子被打,前提条件是没有主动招惹别人,让孩子学会还击没有错。

对于儿童来说,经常在一起嬉戏玩耍,追逐打闹是很常见的事。但是有一种情况家长需格外注意,就是当你的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时,一定要注意分析当时发生的情形,如果是你的孩子不讲礼貌,对别人动手动脚把对方惹恼了动手打了你的孩子,你就不能支持打回去,因为你孩子没理。而如果你孩子根本没有招惹对方被打,那就必须要打回去,这属于正当防卫。

2、家长不要怕孩子与别人发生冲突,关键是平时培养孩子学会分辨。

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被欺负,于是就过度保护孩子,有些时候只要发生孩子与玩伴有冲突,首先就去责怪别的小朋友,而不是先调查事情发生的过程。如果家长真的很理性,不妨通过调查看看你孩子应对与别人发生冲突时的表现。凡是总护着家长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我应对的能力,只能去求助老师,甚至是告状,这样就没办法培养孩子分辨力。如果家长结合一次矛盾冲突,教会孩子学会分辨,再教反击方法就让孩子胆子大了。

3、那些有欺凌行为的孩子,往往都是家长过于放纵下的结果,需警惕。

如果家长不教孩子学会合理反击,就会助长有欺凌行为孩子的不良习气,认为谁胆大,谁硬气,谁就有理。同时这些孩子又受到家长的放纵影响,根本没有是非分辨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你教孩子去找老师告状,老师可以教育打人孩子一次,但也不能提高你孩子自我防护和反击的能力。所以,家长必须要警惕。

4、家长平时要教孩子学会反击的一些方法,不能盲目让孩子打回去。

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至少得学点反击的招数,请家长注意哟,这可不是教孩子主动去欺负别的小朋友,而是教孩子学会应对被欺负时的策略,只有让孩子懂得这个前提,你再教孩子几招,在家适当练习一番,孩子到遇上事时才能够敢于还手,这就叫有备无患。当然,对于反击时千万不能攻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必须要重点教,可以减少麻烦或损失。

结束语:如果你不想让孩子遭受欺凌,就必须要从儿童期里就重视教孩子学会认知和分辨,学会与伙伴或同学友好相处,平时多注意观察那些有礼貌或行为粗鲁无礼有什么区别。只要孩子学会了观察,结合你平时教和练的自我防护招数,就可以让孩子做好预见性准备。越是自信的孩子越不容易被欺负,如此简单的道理,相信家长一定能理解。

2

这句问题的重心应该在后面,“孩子被打了,李玫瑾教授:打回去!”而要对这句话作出评价,我们就要知道李玫瑾是谁,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1、李玫瑾教授是谁?

搜狗百科上是这样介绍的: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从这个介绍来看,她对未成年人心理有一定的研究,对于我们教育小孩应该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她的话应该有一定的道理和可信度。


2、李玫瑾教授说:“孩子被打了,打回去!”,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我觉得首先肯定不是唆使小孩使用暴力。它应该有这么几层意思:


(1)面对欺凌应该有所制止。

小孩与小孩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嬉闹,严重时会发展为打架行为。而对于一些严重的打架,即便是小孩也应该有所反应,如果只是告诉大人或者老师,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欺凌事件。作为小孩怎么才能有效遏制欺凌行为呢?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打回去”,打回去,实质就是对欺凌行为的制止。



(2)要学会保护自己。

打回去,也是一种勇气的培养,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如果一个小孩出了问题只知道告诉老师或者家长,会被认为是懦弱的。并且可能会让情况变得更为糟糕,这对小孩的成长并不有利。相反,如果能够进行回击,这不但及时地保护自己,而且也不会有下一次类似的情况出现。


(3)对恶的回击就是扬善。

“打回去”也是一种对恶的回击,恶在面对回击的时候,就得不到更为严重的发展。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扬善。这会让对方知道,“善”并不是惧怕,当它受到欺凌的时候,善也会得到伸展。



所以,孩子被打了,我比较赞同李玫瑾教授的:“打回去!”,因为这样可以保护自己,可以惩恶扬善。当然,要注意的是,不能发展成为暴力甚至犯罪!


大家好,我是华老师,以上就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更欢迎关注我,深入探讨更多教育话题!

3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被打了,你还在教他告诉老师,直接告诉他打回去。”到底该不该打回去?我认为如果你能打得过,可以打回去。打不过的,你就不要打回去了,可能迎来更多的挨打,伤害的是你自己。

具体分析如下:

一、孩子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小麻烦很正常,比如有的同学就好欺负人。前提条件,如果你打得过他,你可以打回去!

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中出现一种打闹和打架现象,这都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儿。但也有一批熊孩子,专门喜欢欺负人,而且欺负的时候总欺负一个孩子,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很多家长说了,那我是不是该打回去?

李教授说了,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打过去,这是有失偏颇的。

要注意分析当时发生的情况,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招惹对方而挨打,那就要打回去,但是打回去的前提条件是你能打得过他。如果你打不过他,会造成更多的挨打和伤害,其后果也不堪设想的。

二、当孩子打不过对方的时候才会挨揍挨打,当你还回去以后可能,换来的是更多的袭击,这一点不能忽视 。最佳方式:走为上计。

无论是非曲折,如果别人打你,你再还回去,首先要考虑到你孩子是不是有还回去的资本?假如你的孩子比较小,比较弱,如果还回去一拳可能换来两拳。还回去一掌,可能换来三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总被欺负的原因了。

身体体能弱,个头小年龄小等等,都是被欺负的主要原因。所以这个时候不能完全让孩子自己去打,因为处理不当,可能孩子受到的伤害更大,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那么笔者教你一个办法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36计不都告诉你了吗?走为上策。

三、在孩子处理不当,或不会处理矛盾的时候,家长必须出马为孩子站台。协助孩子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因为你的孩子打不过对方,所以遭受了挨打,而你的孩子又不能及时去还手,换来更多的挨打,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最佳的方式就是:把这个事情告诉家长。

因为只有大人才会帮助孩子分析是非曲折,怎么处理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才会更好。

家长可以找当事的孩子家长交流,如果交流不了,可以找老师,而找老师这个环节有时候又是必须经过的。

可能家长同学私下里解决不好的事情,经过老师的一两句话就解决得很好,毕竟学生都有畏惧老师的心理。而这样的震慑力量为何不借用呢?

这叫巧借力量解决问题。

四、那些有校园欺凌行为的孩子,已经形成了欺凌别人的习惯。所以家长要给自己的孩子的忠告就是:躲得远一点,是最好的保护方式。

因为有的孩子已经形成了长期的欺凌习惯,也是家长长期纵容自己的孩子形成的,这种欺凌行为形成习惯,以后他会愈演愈烈,而且一般人是解决不了或改变不了的。

作为老师也只能帮助解决一时的问题,但不能时时刻刻都盯着你都看着你,所以这个时候,你的孩子平时在玩耍的时候尽量少跟这样有欺凌行为的人在一起。跟他们少交集,少发生冲突,就是减少矛盾的最主要方式。而这样的方式就会让你减少了很多的被欺凌的机会。

家长不要怕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有矛盾可以培养孩子学会分辨是非曲折的能力,培养孩子辨别哪类的孩子可以和我们成为朋友,哪类孩子可以接触,而哪一类孩子,让我们敬而远之。

五、家长要善于总结,要结合矛盾冲突发生的原因和后果给孩子上一堂安全教育课和正当防卫课。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被欺负,过度保护孩子,过度保护孩子的结果是尽量让孩子少跟小朋友接触,使孩子缺乏了玩伴缺乏了伙伴,因此,他的童年并不快乐。

有的家长在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一定说自己的孩子没有错误,都是别的孩子错误,这样就让自己的孩子先天有了自骄情绪,而且不会处理问题,最后导致真正的没有朋友。

发生了矛盾冲突不是坏事,家长要把这个矛盾冲突当作一堂很好的案例课,给孩子讲解来龙去脉,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让孩子在发生的事情中得到成长,在事情的解决中得到进步和提升。

结束语:

家长平时要教孩子学会反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不能盲目让孩子打回去。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应对方法和策略。更要学会让老师和家长做合适的解铃人。当然,适当反击也可以,对于反击时千万不能攻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尽量减少麻烦或损失,把对方震慑住才是目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

关注@吴刚作文

资深教育耕耘者与实践者。

4

李玫瑾作为犯罪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专家教授,说得很多观点都特别正确。

不知道大家有关注过去年的一起校园事件,事情是这样的。

广西一所中学的两名学生因发生口角,一名男生黄某轩将另外一名男生韦某存抱起,扔下了四楼,监控正好拍下了这恐怖的一幕。被扔男生韦某存跌落在一楼球场边的塑胶跑道上,全身多处脏器严重受损,黄某轩被刑事拘留。这件事引起了大家的争议,一开始,大家认为,黄某轩仗着自己人高马大(他身高1米9,体重200斤),认为他是个十恶不赦的校园霸王,应该严惩。但没过多久,舆论开始倒戈,有人爆料称韦某存才是校园霸主,长期欺负别的同学,黄某轩虽然是1米9的大高个,但是为人内向老实,总是被欺负,这次是来自于长期遭受校园霸凌后忍无可忍的反抗。



后面我没有关注事情的真相,但可以肯定是一起校园霸凌事情引起的悲剧。

同时前年很受关注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和去年很火的《少年的你》都是典型的校园霸凌的题材。



无论是现实还是电影中,校园霸凌都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那么我们如何预防校园暴力发生在我们孩子身上,我们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校园暴力需要防两个问题,一是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二是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别人欺负。

  1. 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是一个家教问题。注意家教问题,不要以大欺小。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孩子珍爱自己,善待他人,友善与人交流交往,养成谨言慎行的好习惯。同时睦睦妈妈也认为,在孩子出现主动攻击行为时,一定要严厉制止,同时也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带到没有外人的环境下,严厉批评这种攻击行为,有必要时,让孩子体验同样的攻击行为带来的疼痛感。
  2. 自己的孩子不被欺负,是更多家长担心的问题。
①增强孩子体格,学会自我保护。李玫瑾教授给出的建议就是,让你的孩子从小就有体力锻炼,只要孩子有运动,他就有爆发力,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人欺负。家长在注重优生优育的同时,也要注重体力训练,对于女孩子可以适当教会一些防身术。

②如果被打了,就打回去。人性的弱点决定了,人,欺软怕硬,在受到攻击的时候,就实行正当防卫。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可能幼儿园的小朋友处于不懂事的状态下,但也难免会有熊孩子,我对睦睦说的就是,你不能打人,除非有一种情况,有小朋友打你,你可以还手,那是正当防卫。李玫瑾教授对待孙女被抱起,扔下去磕到了头,也是教她,下次再抱起她时就拽住男孩子的耳朵往两边扯,这就是正当防卫。

③第一次受到攻击就反抗。因为人的承受能力有限,可能你一时忍让,让人家觉得你好欺负,所以你以后经常被欺负,最后忍无可忍,就会做出自己都把控不了的事情,正如文章开头说的黄某轩那样。



所以,综上所述,李玫瑾教授的打回去,其实也是避免遭受以及发生校园霸凌悲剧的一种好方法。

我是从事幼儿教育的睦睦妈妈,育儿之路,道阻且长,关注我,我们结伴摸索前行。

5

“打回去”是愚蠢之举。

第一,孩子被打是机遇性事件,不会总发生。

第二,在孩子没成熟得足够做好准备的时候,被要求“打回去”只是增加了心理冲突,对孩子是进一步的伤害。

第三,以暴易暴不能解决暴力,而且积习成性,就等于培养出一个新的杀手。这样的教育就是“教唆”,就是“诲淫诲盗”。

第四,应对校园暴力,已经有成熟的应对方案。建立心理小组汇聚欺凌者、被欺凌者、无关的同龄人,共同参与有趣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挖掘激发包容、合作、双赢的资源和例外,重复例外就是解决之道。

6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没有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他人打骂受到欺负。然而近几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不少父母也会担心孩子遭到“校园暴力”。毋庸置疑,“校园暴力”会对孩子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所以每个父母都应该引起重视。因被同学欺负告诉老师,却反被“报复”小丽今年刚上初中,由于性格比较内向,所以能交到的好朋友也很少。同班同学都认为她不主动与人交流是因为自命清高,所以也都认为小丽非常高傲。一天体育课刚结束,小丽拿起水杯去水房接水,当时接水的人太多了,小丽在拥挤之下就不小心踩到了班里一个女同学的鞋子。紧接着上课铃响了,小丽连忙向这位女同学道歉,然后立马跑回了教室。因为已经向同学表达过歉意了,所以小丽也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但是那天放学后,那位女同学却带着三四个人一起将小丽堵在了空教室里,二话不说就狠狠地给了小丽一巴掌。经历了这件事,小丽记得妈妈说过遇到其他人欺负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于是就跑到办公室把事情都告诉了老师。老师知道后自然是重重地处罚了这位女同学,小丽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可是没想到女同学受到处罚后更是憎恨小丽了,后来每天都变着法子欺负小丽。而小丽最后也因为长期受到欺负,性格更是变得孤僻、胆小。相信大部分父母,在教孩子如何应对他人的欺负时,都会教孩子“告诉老师”,但是事实上这种方式压根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而针对“校园暴力”这个问题,教育专家李玫瑾也曾说过:如果孩子被欺负,就要让孩子打回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那么作为父母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校园暴力”呢?

1、增强体质,让孩子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都说:人善被人欺,孩子也不例外,越是弱小的孩子在学校越是容易遭到他人的欺负。要想避免受到欺负,首先就应该增强孩子的体质,让孩子看起来更高大强壮一些,这样一些恃强凌弱的孩子也就会知道孩子不好欺负,从而不会主动招惹。而且因为体质较好,自我保护能力也相对较好,不至于在被他人欺负时,一直处于劣势地位。2、让孩子“打回去”有些父母在孩子受到欺负时,只会一味地教孩子告诉老师。但是实际上,孩子在学校一直受到欺负的原因,是因为很多施暴者都知道被施暴者不敢反抗,也不敢张扬,所以才会无所畏惧的欺负孩子。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在遭受到不平等对待时,勇敢地保护自己,只有“打回去”积极的反抗,才不会被他人一直欺负。

在校园里孩子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摩擦,因为他们自身没有意识,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比较极端。但是作为家长就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不让孩子成为恃强凌弱的“施暴者”,更不要让孩子成为不敢吭声的“被施暴者”。

你家的孩子成长中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欢迎分享留言

7

我们的小孩子上学的时候,父母都会担心一件事情,不是担心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如何,而是担心他们在学校里面会被人家欺负,以前我们的家长老师都跟孩子讲,要是在学校被打了,一定要告诉老师,这样子做有用吗?其实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是越来 越多了,这也说明,在学校被欺负,告诉老师也不是万能的。


因为如果告诉老师,老师肯定会狠狠的批评那位欺负人的同学。但是以后事情就结束了吗?因为一件小事,一位女同学带着三四个人一起将小丽堵在了空教室里,二话不说就狠狠地给了小丽一巴掌。经历了这件事,小丽记得妈妈说过遇到其他人欺负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于是就跑到办公室把事情都告诉了老师。老师知道后自然是重重地处罚了这位女同学,小丽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


可是没想到女同学受到处罚后更是憎恨小丽了,后来每天都变着法子欺负小丽,給她穿小鞋,小丽也不能每天因为一点小事就找老师吧。小丽最后也因为长期受到欺负,性格更是变得孤僻、胆小。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做客CCTV被问及这个问题“如果孩子被打,您支持他打回去吗?”。李玫瑾给出了肯定回答:“肯定会啊!”李玫瑾教授还拿自己孙女举例,孙女在幼儿园被小男孩抱起又摔下!李玫瑾教孙女:“可以揪住对方耳朵,直到对方放手。”


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会揪心,我们到底要不要教小孩子打回对方呢?其实教孩子打回去并不是教孩子去主动对别人使用暴力,而是在别人欺负你的时候要进行正当防卫。所以我们在教孩子不能持强凌弱的同时,也要传授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


所以说孩子在被别人打的时候让他“打回去”并不是让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让他们如何学会保护自己,只有让别的孩子明白,自己并不是好欺负的,才可以避免再次被别人欺负,而这样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在以后的成人世界也能好好的保护自己,你们认为这样的做法有道理吗?

8

感觉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跟我们那个年代不一样了。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会这么教育,我们做父母之后教孩子的是学会自我保护。我给孩子的教育是,第一次打你你就用眼睛盯着他(她),第二次是警告,第三次绝不手软打回去,有爸妈给你撑着。小孩子间打闹正常,但如果一直欺负自家孩子我会觉得那个孩子是有意的,抱歉,我不会忍。

9

孩子被打了,是告诉老师?还是打回去?

其实,这两种行为是不同步的,有先后,应该是先打回去,然后告老师。

孩子受到欺负时,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还手,只是哭,然后再告诉老师,让老师解决。另一种就是先“打回去”,然后告诉老师,让老师再处理。

先说前一种做法,“不还手”,事后告诉老师,让老师解决。

这种做法看是温和,是让孩子有修养的一种行为,但却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因为孩子被打时,只是哭泣而不还手,这种懦弱的行为会让打人的一方会在欺负人的过程获得心理满足,而把这种行为变成常态,那这个孩子就常被欺负。

即使老师及时处理这件事,无非就是语言教育,喊来家长协调,严重的话让打人一方的家长出钱看病,仅此而已,而对打人的小孩却没有实质性的惩罚而让他受到教育,相反,他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反而会怀恨在心,会再一次欺凌这个孩子。

再说另一种做法,“打回去”,然后再告诉老师,让老师评理。

当孩子受到欺凌时,让孩子“打回去”。就是让孩子知道,别人欺负你时,一定不要只是受着,要反击,即使打不过,也要展示出一种态度:自己不是好欺负的。

而这一种不能被轻易欺负的态度,反而会让打人的孩子明白对方不是一个弱小的人,他们会吃亏,也从欺负人的过程中得不到什么乐趣,反而以后轻易不敢再欺负。然后再告诉老师,让老师评理,这样效果更好。

当然,这种处理有可能在孩子心里形成一种认知:以暴制暴,暴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对于这样的副作用,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要孩子明白: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另外,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打回去”,应该让孩子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对方人多,孩子激烈的反击,会让对方失控而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因为孩子手没轻重,心中还没顾及。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那就告诉孩子快跑和大声呼救,不能逞一时之勇。当然,这种情况很少,孩子打架一般都是一对一。

这个世界不完美,即使是校园,也不是一方净土,我们无法避免,那就尽可能的让孩子自我保护吧。

10

我即不赞同告诉老师,也不赞同打回去。

我为什么这么说?告诉老师无异于小人之举,是无能的表现,这最让同学看不起。但说到打回去,你真的以为你被欺负的孩子会打回去吗?如果能打回去,孩子还会受欺负吗?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让你成为孩子的后盾,要让孩子知道你是可以保护他的,每天出现在学校门口,没有几个人敢欺负你的孩子。这就是家长接送孩子的原因,绝大多数校园暴力都是发生在放学时间或住校期间,所以孩子在没有升入大学之前尽量不要让孩子住校 ,如果住校,一定要时常与孩子沟通,时时洞察孩子的心理状态,不要事后才与学校和老师理论。

面对校园霸凌,首先教会孩子要敢于告诉家长,不要觉得孩子无能,我们必须包容孩子的懦弱,也许在面对更强的对手的时候,懦弱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吧。所以我们不能责怪我们的孩子,因为他们是受害者,是我们的保护不利才导致他们受到伤害。如果我们责备受害者,就是对施暴者的纵容,保护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的孩子受欺负,作为家长的你一定要要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