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三国时期,夏侯惇没什么战功为什么在曹魏这边地位非常高呢?

三国时期,夏侯惇没什么战功为什么在曹魏这边地位非常高呢?

2020-07-21 18:01阅读(79)

三国时期,夏侯惇没什么战功为什么在曹魏这边地位非常高呢?历史真实的夏侯惇到底是什么样的啊,为什么他那么多优待呢?:在名将辈出的三国时期,夏侯惇确实没有

1

在名将辈出的三国时期,夏侯惇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仅在《三国志》中,他就有五次大败仗的记载,而且还都是实实在在的败仗:

败仗一:当年讨伐董卓时,夏侯惇自告奋勇打先锋,结果大败而归。不过当时的西凉军骁勇善战,打不赢也很正常;

败仗二:曹操征徐州,夏侯惇留守老家。结果吕布偷袭,老家被端了,他引兵去救,居然被杂兵俘虏了,丢了大脸;

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三国志·夏侯惇传》

值得一提的是,夏侯惇中计并被伪降的吕军劫持后,军中震恐。他的部将韩浩声称:按照国法,曹军将不考虑人质(夏侯惇)的安全,并做出要强攻的姿态。拿现在的话说就是警察不接受任何的谈判,人质和绑匪都会被消灭!此举将劫持者吓尿了,便赶紧放了夏侯惇。韩浩顺势把劫持者全杀光,以振军威。曹操听说这件事后,点了个赞。并将攻击劫质者不用顾忌人质定为法令,于是以后就没再发生劫持人质事件。

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三国志·夏侯惇传》



败仗三:曹操从徐州撤回,搞定吕布后,夏侯惇率军尾随追击吕布,然后中了埋伏,一只眼睛被射瞎了;

败仗四:吕布与刘备翻脸,夏侯惇奉命去救刘备,然后被高顺击败,没能增援成功。导致刘备被吕布暴揍,妻子被吕布俘虏。而刘备本人则单身逃走;

败仗五: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夏侯惇奉命去攻打,结果博望坡一战,夏侯惇被刘备狠狠的给教训了一顿;

并且,这也是刘备为数不多的完胜战例!

如果再加上曹操征张绣,自傲兵败,由夏侯惇统领的青州军乘机烧杀劫掠的话(最后是于禁替他擦了屁股)。夏侯惇的领兵失败案例,就是六次了。


由以上叙述来看,夏侯惇领兵能力差,当主将每战必败,这是洗不白的。输给西凉军可以理解,输给吕布、张辽、刘备这种老兵油子也可以理解,但是他连自己的兵卒都管不住,这就不能理解了。所以后来曹操将他调离前线,成为曹操后期唯一不被派往前线作战的亲信,只担任中央派到到前线督战的角色。也是情理之中的。

不过单独领兵打仗不行,不代表夏侯惇百无一用。他也有强项,他在内政与后勤方面的能力还是很出色。并且夏侯惇生性俭朴,有多余家财便会分送下属,是当时终身皆未贪污的清廉之士。很受曹操的重用。

当然了,能搞内政,能负责后勤,生性简朴的人——多的是!也不止夏侯惇一个人。这些并不是曹操重用他的关键原因。

他受曹操重用的关键原因,还在于他的资历和他与曹操的关系。当资历+关系产生了化学反应后,其结果就是专制社会,君主对臣子最大的肯定——无比的信任!


先说说夏侯惇的资历。

夏侯惇跟随曹操的起步就很高,曹操当年逃出洛阳后,在老家招兵讨伐董卓。夏侯惇就是当时跟着曹操创业的核心领导班子。

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三国志·夏侯惇传》

当时的曹操没有正式官职,估计也应该是没有长史的,所以夏侯惇的司马身份无疑就是曹操的副手,是曹操之下的第二人,高于曹仁和夏侯渊的别部司马。

初平二年以后,曹操有了自己的地盘。夏侯惇担任折冲校尉,荀彧担任曹操的司马。从这个时候开始,夏侯惇和荀彧就确立了他们在曹操团队中的地位高于众人的存在。

后来天下三分的态势趋于稳定,曹操分别在汉中、襄阳、淮南设立三个前沿基地,交由自己最信赖的三个人统领,这三个人分别是负责汉中的夏侯渊、负责襄阳的曹仁、负责淮南的夏侯惇。并且夏侯惇还是唯一不需要自己亲自领兵的人,他只需要督军,指挥张辽、乐进在前线卖命即可。

以夏侯惇的能力和他在曹魏的至高地位,他的资历真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再说夏侯惇与曹操的关系。具体的关系不用细说了,普遍都认为曹操和夏侯惇是堂兄弟的关系。这里只说一点,就是夏侯惇对曹操的忠诚度,和曹操对夏侯惇的信任度。

曹操当汉朝丞相时,他旗下文武百官都授领魏国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不一样,他也领汉朝的官职(前将军)。于是夏侯惇便上书曹操,希望也给他改封魏官,表明他是忠于魏国的。但曹操却认为,夏侯惇与他同为汉官,大家是友臣,夏侯惇怎能屈就魏国的官号呢?夏侯惇因此便不再继续上书,仍然以汉官的身份在朝中工作。

从这一点来看,曹操对夏侯惇是非常非常信任的。几乎是无人能及,估计连曹丕、曹植这些曹操的儿子,老曹对他们的信任度,都未必有夏侯惇那么深厚。曹操称王后,夏侯惇也成为唯一可以不经通报自由进出曹操房间的人,在世时是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

另外,在《曹瞒传》和《世语》中,还记载了一个夏侯惇与曹操关系亲密的事件。

当时有个叫桓阶的人劝曹操称帝,夏侯惇则认为不应称帝,而是先定蜀、吴,然后再学上古禅让之举改朝换代的建议。曹操听从了夏侯惇的意见,把称帝的机会留给了儿子曹丕。后来曹操病死,没能活到一统天下的那天,夏侯惇为此追悔莫及,最后也在曹操去世后半年,也跟着一起去了。

“曹瞒传及世语并云桓阶劝王正位,夏侯惇以为宜先灭蜀,蜀亡则吴服,二方既定,然后遵舜、禹之轨,王从之。及至王薨,惇追悔前言,发病卒——《三国志》

据记载,夏侯惇死后,曹丕为之哭的稀里哗啦的:

“……庚午,大将军夏侯惇薨。……王素服幸邺东城门发哀。——《三国志》

后来东晋的孙盛评价:对于同族,天子在宗庙门外哭祭即可。曹丕跑到城门去,是失掉天子礼仪的事情。

孙盛曰:在礼,天子哭同姓于宗庙门之外。哭于城门,失其所也。

曹丕是个多么渣的人,在这就不细说了。连他都为夏侯惇哭的稀里哗啦,只能解释为曹丕是真的十分敬爱这位为他父亲征战一生的叔父。




总的来说,夏侯惇不适合为将,尤其是不适合单独领兵。他的战功战绩确实不行。但是他的资历,他与曹操的相互信任关系,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在专制社会,作为一国之君:一个可以无比信赖的人,远比能力超凡绝伦的人要珍贵

这就好比,某个人当年陪老板在凌晨三点半一起抗过包,在关键时刻替老大挡过刀。他在老板、老大心里的地位,远比那些后加入的人,要高的多得多。至于他的业务水平不行,那有什么关系呢?老板自身的业务水平高就行了。而最信赖的人,只需要对老板忠诚就可以了。

2

夏侯惇是名将夏侯婴之后,且又是曹操本家人,同族,曹操自然高看其一眼;第二,夏侯惇是跟随曹操最先起兵的人,曹操刚刚举兵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便是曹操的裨将,属于开国元勋型的;第三,曹操刚起兵时,兵少将寡,是夏侯惇首先替他募兵,其地位相当于南昌起义或秋收起义,帮曹操拉起了第一支人马。在曹操眼里,曹氏宗族有两个人才是最信任的,一是夏侯惇,一是曹仁。“夏侯惇天下之奇才,曹子孝世间之福将”。

夏侯惇因为在战斗中伤了一只眼睛,所以后来很少上前线直接作战,有那么多晚生后辈,老一辈革命家就不用直接上前线玩命去了,何况还是个残疾人。夏侯惇的主要任务是在大后方,但后方并不是不重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后勤司令,前方仗无法打好。史载“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曹操在前方打仗,因为有夏侯惇在,就有了稳固的大后方。

而且,夏侯惇发展经济有两把刷子,“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直接上地里干活的将军,故事相当于朱德的扁担。夏侯惇自己不上第一线了,但给曹操推荐了许多人才,出了不少主意,比如典韦就是他发现的人才并推荐给曹操的。

夏侯惇也并不是不出战,在典韦、许禇未出世时,夏侯惇是前锋陷阵的第一猛将。虽有胜有败,但其战功还是赫赫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这样描写夏侯惇:开疆展土夏侯惇,枪戟丛中敌万军。 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气唤双亲。忠心力把黎民救,雪恨平将逆贼吞。孤月独明勘比伦,至今功迹照乾坤。此诗明白回答了夏侯惇为什么在魏国地位这么高。

3

曹魏长水校尉段默曾经说过:伏波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这里的伏波指的是伏波将军夏侯惇,共定天下也是夏侯惇能够在魏国享受高位的原因。那么夏侯惇做了什么定天下的事情呢?他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呢?听我慢慢分析!

曹操起兵于陈留,起兵初期以家族子弟为主。而夏侯渊和夏侯惇两人是当时曹操极为倚重的臂膀,既亲且重。曹操初期以剿黄巾军为主业,后陈宫迎曹操入兖州,曹操遂有了一席之地。但是就在曹操刚刚站稳脚跟时,就发生了险些功亏一篑的大事。什么事情呢?陈宫叛变。

陈宫勾结张邈趁曹操东征陶谦时在兖州发动叛乱,迎吕布入主兖州,兖州内诸城几乎同时响应,一时之间兖州危矣。当时夏侯惇驻军濮阳,程昱与荀彧守鄄城,靳允守范县。整个兖州只有鄄城、东阿、濮阳、范县没有叛乱,而曹操领大军远在徐州,一时之间,后方安危只有靠诸将临时决断。

当时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夏侯惇恐怕乱军攻占鄄城,于是主动放弃濮阳,派兵前往鄄城。在半路上遇到吕布大军,双方交战,吕布败退,逃到濮阳,随之夺取了濮阳的军用物资。

后来,吕布派遣将领诈降,夏侯惇没有识破,被诈降之将捉住,作为人质向夏侯惇军营索要贵重物资。这时军中众人都惶恐不安,幸亏中领军韩浩勒马入驻夏侯惇军营,军队才没有发生骚乱。

随后韩浩严厉的对绑匪说:你们这些叛逆之将,大胆包天,竟敢绑架大将军,不要命了吗?我今日受命讨贼,岂会因为一人之性命而放过你们。又转身对夏侯惇说:国法如此,奈何!说完令士兵猛击绑匪,绑匪随之被俘,都被斩首,而夏侯惇也是命大,没有被撕票!

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

夏侯惇在这次绑架事件中没有多说一句话,以自己的铮铮铁骨换来了一条曹军的军规:即以后凡是遇到绑架上级军官的叛乱事件,都不得以拯救人质为紧要,首先攻击挟持人质者。从此以后,曹军再也没有发生过劫持人质的事件。

夏侯惇随后与荀彧共保鄄城(程昱去了东阿),等到了曹操归来,最后与曹操合兵攻击吕布。在当时情况下,几乎诸县皆叛,夏侯惇不顾性命的朝鄄城狂奔,去保全曹操的根据地鄄城,这让曹操看到了夏侯惇的忠,而在人质事件中,曹操看到了夏侯惇的勇。

曹操随之与吕布在濮阳展开大战,战争持续长达半年之久。而当时正逢蝗虫之灾,民无存粮,军无军资,饿殍遍野,双方都极为疲惫。随后双方罢战,曹操定屯田之策,夏侯惇领兵断太寿之水,以为民田。他身先士卒,亲自背土堆堤,同时劝课农桑,鼓励农耕,为随后的战争积攒实力。

夏侯惇本应该能够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却因为一件意外的事情使得这一切变成泡影。他在与吕布军作战时,眼部中箭,失去一目,于是从此被人们戏称为盲夏侯。曹操为了照顾他,从此没有让他再独自领军作战,因此,夏侯惇的作用就显得有些灰暗。

刘表在曹操和袁绍对峙时期,曾经派刘备北上骚扰曹军。曹操派夏侯惇、李典前去阻击。刘备无故烧营而退,李典认为是诈败,但是夏侯惇不听,执意去追,最后被刘备伏击,幸亏李典随后率军赶到,救了夏侯惇一名。

从此以后,曹操就不再给夏侯惇实权,只是让他做上名义上的大将军,督管二十六军。更是在生活上给他极大的照顾,曹操赏赐给夏侯惇许多舞妓,亲切的对他说:将军劳苦功高,也该享受一下了。那么是曹操不信任他了吗?不是的。

对曹操来说,当年的兖州之乱是致命的,尤其是鄄城,曹操的家属都在里面。而夏侯惇在众乱四起时能够快速驰援鄄城,并且在生命受到威胁时都临危不惧,这都让曹操感到夏侯惇的忠诚。因此,曹操赏赐他是表示对他的尊重,而同样的夏侯惇至始至终都对曹操忠贞不二。

当时曹营中许多将领都以能够受封汉臣为荣耀,为什么呢?因为曹操名为汉朝的丞相,如果谁受封汉臣,从名义上于曹操是同僚。所以,曹操为表示对夏侯惇的尊重,表他为伏波将军,汉臣,但是夏侯惇不这么认为。

夏侯惇自始至终都坚信,曹操是能够成大事的人,所以他坚定想成为魏臣,而非汉臣。曹操最后迫于无奈,于是封他为前将军,魏臣。随后,大臣桓阶劝曹操称帝,夏侯惇则规劝曹操应该先平定川蜀和东吴,然后在荣登大位。没有想到曹操病逝于汉中之战后,这让夏侯惇懊悔不已。

不过,曹家并没有亏待夏侯惇,也没有让他的失望落空。曹丕称帝后,封夏侯惇为大将军,算是给夏侯惇的人生画上了圆满句号,二个月后夏侯惇病逝,谥号忠侯,而夏侯惇受得起这个封号!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夏侯惇有战功吗?有,但是确实不太大,但是时间点很重要。夏侯惇与曹操在起兵初期就并肩作战,算是元老级功臣。在曹操即将失去第一块根据地时,夏侯惇率兵力保鄄城,坚守到了曹操的归来,这本来就是大功一件的事情。

后来,夏侯惇因为身体的原因,虽然也参与了多场战役,但都不是主力。但曹操没有忘记他的功劳,在职位和生活上都给了他很大的照顾。夏侯惇受得起这些待遇吗?受得起,因为他拿的是原始股!这是许多人终其一生都不具备的,你们就不要羡慕嫉妒恨了!

本回答独发于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4

夏侯惇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能当留守政工干部的将军不是好亲戚。有人说夏侯惇纯系靠裙带关系才在曹操手下位居要位,开玩笑,闯事业不是请客吃饭,夏侯惇没几把刷子曹操能用他?

我们先把问题分解一下:1、夏侯惇在魏国的地位究竟有多高?2、夏侯惇有没有战功?3、他为什么会地位这么高?这样答下来大家会更清楚明白。

夏侯惇在曹魏集团的地位有多高?早期军政界第二人,中后期军界扛把子!

讨伐董卓时曹操行奋武将军,夏侯惇为其司马,也就是二把手了。一年后曹操被袁绍表为东郡太守,这是曹操的第一个地市级长官职位,此后他把东郡太守位置交给夏侯惇,后者也成为曹操系第一位充当地方大员的下属。

196年,曹操在许都挟天子以令不臣。这时候夏侯惇是什么职位呢?河南尹。这可是兼地方长官和京官为一身的要职。更多时候,夏侯都是老巢留守一哥身份为出征在外的曹操加保险。

曹操去世前一年,加封夏侯惇为前将军,为军界一哥。220年,曹丕加封夏侯惇为大将军,为曹魏集团第一位大将军。说夏侯大将军位极人臣也没什么毛病吧?

夏侯惇的战功不太明显,但军功绝壁一流,这与他的身份角色有关!

夏侯惇的战功,首先要提一件事,就是带领荀彧、程昱抵挡住吕布,守住了鄄城、范县、东阿三城,保留了兖州最后据点,为曹操克复兖州留下了可能,否则曹操就是丧家之犬了。

从216年起,夏侯惇作为曹魏东线战区最高长官,居后统筹调度,很少再亲临一线,因此出镜率不高。但他成功防御、牵制了东吴几乎全国的精锐部队,这是不是很大的军功?简直牛叉极了。

曹操为啥这么看重夏侯惇?

曹家与夏侯家的渊源当然是原因的其中之一,用着放心啊,你看曹操西线、中线、东线司令长官分别为夏侯渊、曹仁、夏侯惇。事实上,夏侯惇还算是曹魏集团原始股东,毕竟他曾亲自和曹操到扬州募兵。

也许最重要的,夏侯惇对曹操足够忠诚。这从他主动要求加封魏官可以验证,但曹操却认为 他和夏侯惇都是汉臣同僚,而不是上下级关系,这是多么给面子和尊重啊?

总之,夏侯惇作为诸曹诸夏侯的脸面人物,作为曹操树立的用人标杆,忠诚第一,能力第二,他不受重用谁受重用?



谢谢,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司马砸光

5

错!夏侯惇是曹魏军队的总司令,理论上所有曹魏的军事将领都是他的部下,他是所有人的老团长,老师长。不管他的部下取得怎样的作战成绩,夏侯惇都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这是夏侯惇地位高的主因。

当时的曹操阵营里有四个重要人物,为首的一名就是夏侯惇,他是总司令;夏侯渊跟曹仁,这两个是曹魏军营里唯一的两个封疆大吏,纵队司令大都督,其中夏侯渊负责关中以西方面的所有曹魏军团,曹仁则节制江汉地区的所有的曹魏军团;曹洪则领3000人掌管御林军,守御皇宫。他们四个是最早追随曹操起兵的人,所以单单从熬资历上看,他们四人担任要职也是合情合理。

其次,夏侯惇的作用更多是镇守许昌。由于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使得许都本身是一个暗流涌动的地方,比如曹操每次在外打败仗遭到挫折的时候,汉献帝就会发动手下臣子发动政变。所以曹操根本就不放心许都的安全,他只能做了安排,让自己跟夏侯惇至少有一个留在许昌。所以我们看不到夏侯惇打仗,因为曹操出征的时候会留夏侯惇守御后方,曹操信任他。

6

在乱如桑麻的三国时代,每个集团都有那么几个坚定的拥趸者。

比如对曹操而言,夏侯惇是一个不能缺少的重要人物。

作为西汉开国功臣汝阴侯夏侯婴的后代,夏侯惇一走进历史,就是一个充满豪情的人物。十四岁的时候,他的恩师被人羞辱,夏侯惇心生怨恨,立马拔刀,结束了那个家伙的生命。从此,他赢得了烈猛重道的好名声。

曹操讨伐黄巾军,夏侯惇出任裨将。

讨伐董卓,夏侯惇出任司马。

讨伐徐州,夏侯惇留守濮阳。

迎立汉献帝,夏侯惇出任河南尹。

吕布攻刘备,夏侯惇负责救援。

刘表功叶县,夏侯惇负责抵挡。

邺城被破后,夏侯惇受任伏波将军。

……

曹操一直对夏侯惇高看一眼。

然而,在夏侯惇的人生中,几乎没有惊天动地的战功。但是曹操、曹丕父子却给了他很高的礼遇。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我们今天说说这件事情。

夏侯惇和曹操是同乡,都出生于沛国谯(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夏侯家和曹家是世交,关系深厚。生性多疑谨慎的曹操在任用曹姓以外的将领时,对夏侯氏的人物相对比较放心。

为了尽快打出一片天下,曹操只有拼尽全力。然而,军需成为最大的困扰。面对窘境,曹操用所有家财招募士兵,供养军队。生性仗义的夏侯惇毫不犹豫地跟着曹操。

历史人物能够立起来,往往都因为他们的身上山射出了耀眼的光芒。

公元194年,曹操出兵徐州时,留下夏侯惇镇守大本营濮阳。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情。曹操率领人马前脚一走,他的谋臣陈宫和部下张邈就勾结吕布,在曹操的领地发动了叛乱。

那时候,曹操的家属都在鄄城,万一被劫持了,必然会有更大的麻烦。

夏侯惇急了,便急忙率军前去营救。然而,半路上遇见了吕布的部队。两军正面交战后,夏侯惇气势正盛,吕布败退。而就在吕布败逃的时候趁机袭击了曹操的大本营所在濮阳,抢走了大量军需物资。

夏侯惇一脸迷茫,急于扭转不利局面。

就这时候,不甘心失败的吕布派出将领诈降,夏侯惇上当被擒。

吕布开出了很高的价码——索要大量财物。曹操在外,夏侯惇被劫持,曹军一片恐慌。

这时候,夏侯惇的部下韩浩出来救场。韩浩派遣士兵直接攻击劫持夏侯惇的小喽啰。

其实,劫持夏侯惇的小卒子纯粹为了财物。他看到曹军来攻,仓皇投降。夏侯惇重整旗鼓,准备新的战斗。

在濮阳保卫战中,夏侯惇不幸被流矢射中了眼睛。在剧痛难忍中,夏侯惇把箭从眼睛中拔了出来。然而,箭头却带出了眼珠。“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夏侯惇大呼一声,张口吞下了眼珠子。说时迟、那时快,夏侯惇策马追杀,射他的吕布士兵应声倒下。

这就是著名的“拔矢啖睛”故事。

跟对了老板,人生就成功了一大半。夏侯惇的侠义气魄在曹操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准备要重用这个不嫌弃他的裨将。

官渡之战以胜利告终后,曹操便封夏侯惇为伏波将军,此外,还“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赋予夏侯惇这一权力,即遇事可以自行决断,不必拘泥于规定,几乎等于给夏侯惇了一把三国时期的“尚方宝剑”。由此也可以看出夏侯惇在曹操麾下地位之崇高。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丸,彻底平定河北地区,天下稍安,曹操便封赏功臣,“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进封魏王,征讨孙权,返程后,“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

夏侯惇去世了,他没有任何家业和个人财产。在“拔矢啖睛”之后,夏侯惇参与的战事相对较少,他主要负责曹操的后勤保障工作。但是,曹操给了他很高的待遇。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前往摩陂。他安排夏侯惇和自己乘坐同一辆车。并让夏侯惇随时可以出入自己的卧室,不需要通报批准。不到一年后,曹操去世,曹丕便封夏侯惇为大将军。不久,夏侯惇去世,发丧时,曹丕身穿素服,哀痛不已。

曹魏集团没有忘记仁勇的夏侯惇,公元233年,曹叡在曹操庙庭之中还专门祭祀了夏侯惇。

夏侯惇的经历告诉我们,人能够拥有的最大财富,其实是一个人的品质。

7

开疆展土夏侯惇,枪戟丛中敌万军。

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气唤双亲。

在名将云集的三国时期,夏侯惇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其最著名的事迹当属《三国演义》所杜撰的“拔矢啖睛”。在正史的记载中,夏侯惇也有被吕布挟持为人质的不佳记录。但为何他又能成为曹操所倚重的人,在曹魏阵营中的地位特别高呢?

人居高位,则必有奇才。我们看看真实的夏侯婴是什么样子的。

1,身世:曹操,其父曹嵩,本姓夏侯,西汉汝阴侯夏侯婴后裔,夏侯惇之叔父,自幼过继于曹腾。曹腾,西汉相国曹参之后。夏侯婴、曹参都是徐州沛县人,西汉的开国功臣。夏侯惇是曹操的从弟,有家族的血缘维系,则两人关系非比寻常主仆之类。夏侯惇可与曹操同车出行,并有自由出入曹操卧室的特权,这样的待遇在曹魏诸将中无人能及。

2,军旅资历:夏侯惇是曹魏军队的缔造者之一,曹魏开国元勋。早在曹操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就随曹操征讨,担任裨将。后来曹操在陈留起兵征讨董卓,夏侯惇与曹洪等人领兵投于曹操帐下,是曹操阵营主力。虽然后期败绩较多,也是遇到了吕布等高手使然。

3,后勤管理:曹操在前线统兵作战时,夏侯惇则长期负责守护后方的重任。如曹操征讨陶谦、袁绍、孙权时,都是夏侯惇经营后方。经济建设工作成绩斐然,战时能提供充足军养,非战时储备物资,未雨绸缪。

4、研经好儒:经学是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开始的选官办法,演变过程很复杂先不赘述。夏侯惇从小的志向就是走儒学道路,十四岁就拜入经师门下就学。纵是在军旅倥偬时期,亦请师撷暇为学。说夏侯惇是武夫有失偏颇,其人倒颇具儒生气质,带有偶像包袱

5、屈身魏职:曹操在陈留起兵时,夏侯惇时已在汉廷任职,是曹操部下中唯一领受东汉官职前将军的人。后来曹操分授麾下各将领魏官号,唯夏侯惇仍为汉朝官职,便上书曹操封他魏官,表其忠心。

6、人品清廉:夏侯惇乐善好施,虽然常年身居高位,但为人简朴毫无贪欲。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这点是一个肱骨之臣所必备的优良品质。

曹魏建立政权,夏侯惇居功至伟。当然,其功不纯粹是在战场上,更多的是在后方的经营方面,还有“馀财辄以分施”为政治引导工作做出的巨大贡献。

曹操猜疑心重,但也唯才是举。若夏侯惇真是一介平庸之辈,则断然不会在曹魏阵营有如此之高地位!

战功,并非决定其地位的唯一标准。和平时期的行政管理能力,权重而不骄奢的优良品质,都是对一个高层管理人员选拔的考量因素

是故,夏侯惇身后受到曹叡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其享此礼遇而实至名归。

8

夏侯惇并非没有战功,也是有一些战功的,只是不如其它曹魏将领那么显著。不是所有人都是靠战功才导致地位高的,夏侯敦在魏国的地位很高,并不是因为战功。

先说说夏侯惇的战功。

夏侯惇的族弟夏侯渊与曹操是连襟,夏侯渊的妻子与曹操的妻子丁夫人是姐妹,同时夏侯家与曹家都是沛国谯县人,同为当地的大族。



也有一种说法,是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夏侯惇的叔父,出自《曹瞒传》,那么曹操就跟夏侯惇是族兄弟。

夏侯惇是随曹操最早起兵的将领,早在184年,曹操平定黄巾起义时,夏侯惇就一直跟随,如果曹魏也有建军节的话,那么曹操和夏侯惇就是曹魏军队的创建者,那么夏侯惇就是曹魏集团地位仅次于的曹操的功臣,夏侯惇的第一战功,就是与曹操一起创建的曹魏的军队。

曹操讨伐董卓时,夏侯惇跟随,曹操被董卓的部下徐荣打的大败,夏侯惇不离不弃。



曹操南征陶谦,夏侯惇留守后方,陈宫联合张邈反叛曹操迎吕布,攻打曹操唯一的地盘的兖州,夏侯惇当时作为曹操留守军队中唯一的武将,与荀彧、程昱一起抵抗吕布,夏侯惇在被叛军俘虏,生命受到威胁,并且因为力战而瞎了一只眼睛,也没有背叛曹操,终于为曹操守住兖州三城,这可是曹操仅剩的地盘,曹操要是失了这三城,就变成了流寇,哪有后面的争夺天下的资本,这一战,夏侯惇居功至伟,还弄瞎了一只眼睛,这是夏侯惇的第二战功,也是最大的战功,不仅仅是战功,而且夏侯惇表现的忠心无二,深得曹操赏识。

在这之后,史书上关于夏侯惇的战功,基本上没有,只有一些粗略的记载,如协助刘备抵挡吕布帐下的高顺和张辽,被击败;博望坡之战,被刘备击败;夏侯惇随钟繇一起平定河东的叛乱;之后还随曹操一起参加了对汉中张鲁的战争,直到216年,夏侯惇成为曹魏东线军区总司令,节制曹操手下二十六支军队,位高权高。



并且夏侯惇还是曹操在世时,第一个受封四方将军的将领,受封为前将军,并且夏侯惇的食邑在众将中也是最高的,达到2500户。曹操去世后,曹丕封夏侯惇为大将军,成为曹魏名义的最高军事统帅。

可以说,夏侯惇的战功并不太突出,为何如此受到曹操的器重,在魏国地位如此之高?

如果你和曹操一样,经历过近乎白手起家的创业,并且在四分五裂的乱世中,始终有这么一个人,忠心无二,尽心尽力的跟着自已,你也会把夏侯惇视为最亲信的人。



决定一个人地位的高低,战功是一个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而忠诚却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亲信的绝对因素,夏侯惇无疑是一个对曹操绝对忠诚的人。

与曹操一同创建曹魏集团的军队,成为军队的创建者,类似于刘备集团的关羽;在曹操出外征战时,夏侯惇为曹操守住后方,类似于刘邦集团的萧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夏侯惇就是曹操能够放心在外出征的重要原因,夏侯惇的定位至始至终都与其它武将不同,类似于曹操的合伙人与忠诚的创业伙伴。



在领导者的眼中,忠诚远比能力重要,信任远比战功重要,夏侯惇就是曹操眼中最信任的人,况且夏侯惇颇有能力,不仅能打仗,还能屯田种地,开垦水利,而夏侯惇一生清廉、低调简朴、勤而好学的性格,也是曹操较为赞赏的。

至于地位,理所当然是曹魏集团中仅次于曹操的高位。

9

当年曹操起兵,夏侯是最早加入的人。也是曹操最信任的一批人之一。

10

三国独眼将军夏侯惇忠心于曹操

先回答问题,三国时期,夏侯惇没什么战功为什么在曹魏这边地位非常高呢?因为他忠于曹操,所以位置很高!看看夏侯惇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惇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渊族兄。勇猛善战,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便已跟随,担任裨将。后来步步升迁,官衔经历裨将、司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转领河南尹、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便宜从事、拜前将军、拜大将军等职务。爵位俸禄业逐渐增加,封高安乡侯、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最后是谥忠侯。

夏侯惇好学、专师,虽身在军旅,但也会亲自迎接老师来讲学。且为人刚烈,十四岁时有人羞辱其师,他便将那人杀死。为人极重外表,每每照镜看到自己盲了眼都会十分愤恨,将镜子推往地上,更不喜欢被人叫自己“盲夏侯”。虽然他位高权重,但生性俭朴,一生淡泊,有多余家财便会分及部下。

夏侯惇忠心于曹操,当时各将领都受与魏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受前将军的汉官官职,便上书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于魏。但曹操却认为夏侯惇与他同为汉官,大家是友臣,夏侯惇怎能屈就魏的官号,夏侯惇便受任,可见他深得曹操重用、信任,在当时无人能及。来看看夏侯淳的经历:

190年,讨董卓联军组成后,曹操行使奋武将军,更以夏侯惇为司马,跟随曹操到扬州募兵。曹操建立势力后,派夏侯惇屯白马,不久又升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193年,曹操征陶谦,留夏侯惇守濮阳。可是张邈、陈宫叛迎吕布,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夏侯惇率军队轻装前往救援,正好与吕布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吕布军退回,于是吕布趁机进入濮阳,突袭获得夏侯惇军队的军用物资。吕布又派将领假装投降,趁机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夏侯惇,向他索要珍贵的物资,夏侯惇的士兵非常震惊惶恐。夏侯惇的部将韩浩于是指挥军队驻扎在夏侯惇军营门外,命令士兵诸将按兵不动,各个军营才安定下来。并声称按照国法将不考虑人质的安全,做出了要出兵攻击劫持人质者的姿态。劫持人质者害怕,于是放弃人质投降。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将攻击劫质者不用顾忌人质定为法令,于是以后就没再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夏侯惇与荀彧、程昱力保三城,反攻吕布时却被流矢射伤左目,败北而回,从此被人称为“盲夏侯”。 后又复领陈留、济阴太守、任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当时大旱,蝗灾,夏侯惇截断了太寿水,形成了一个池塘,亲自担土,率领士兵种稻耕田,避过了缺粮的危险,百姓皆受益。

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县,夏侯惇转任河南尹。

198年,受命出兵帮助被吕布将领高顺攻击的刘备,但败北而回。

202年,刘表派刘备向北进攻,到达叶县。夏侯惇受命前去抵挡,双方于博望坡对峙,刘备火烧自营退却,夏侯惇不听李典所劝,与于禁追击刘备,留李典守后。最后,夏侯惇被刘备伏兵所败,幸而李典来救,刘备才撤退。204年,邺城破后,受任为伏波将军,受权能简单从事,不用拘于制度。与田畴为好友,曾帮曹操劝田畴再次投靠,但不成功。206年,卫固在河东反叛,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合兵一处,曹操派夏侯惇前去征剿,又派张既去关中征调马腾等将领,都归钟繇节制,钟繇出兵进攻张晟等,大获全胜,斩杀卫固、张琰等人,赦免了其余的党羽。

207年,因前后功劳增封邑一千八百户,与以前所赐的加上有二千五百户之高。215年,参加了讨伐汉中张鲁的战事。216年,曹操征孙权归还,命夏侯惇督二十六军,与曹仁、张辽等人屯兵居巢,防卫孙权,并赐予能歌善舞的乐伎艺伎,下令道:“魏绛凭着与戎修好的功劳尚且能够享受钟磬之乐,何况将军呢!”219年,曹操到摩陂,召夏侯惇同车,不经通传,自由进入曹操的卧室。后受拜前将军,督各军还寿春,徙屯召陵。

据《曹瞒传》及《世语》记载,桓阶劝曹操称帝,夏侯惇认为应先灭蜀,蜀地平定了则江东自会归服,二方既定,然后遵循舜、禹的道路,登基称帝,曹操听从这个意见。

220年,曹操病故,曹丕登位,于二月已卯日拜夏侯惇为大将军,但在四月庚午日夏侯惇便去世,曹丕穿上素服到邺城东城门发丧,赐夏侯惇谥号为忠侯,夏侯家也获得优厚待遇。

233年五月壬申日,夏侯惇与曹仁、程昱因功而受到曹叡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