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何走出强迫症?

如何走出强迫症?

2020-07-21 13:14阅读(65)

如何走出强迫症?本人,男性,患有强迫症多年了,已知强迫症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苦苦煎熬也未曾摆脱,烦恼且无奈!有此方面问题或者过来人经验的朋友吗?渴望

1

(1)多做运动;(2)多做自己喜欢的事;(3)看自己喜欢的书;(4)去看自己喜欢的风景;(5)做家务;(6)严重者可就医吃药。总之,做这些目的就是转移注意力,减少强迫心理。

2

要及时寻求治疗,强迫症对社会功能的损害还是蛮厉害的,据世卫组织调查,强迫症是第十大影响人类社会功能的疾病。目前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暴露/行为阻止疗法(EX/PR)加上认知疗法,症状缓解后配合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改善人格结构,防止复发。症状严重的话,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3

强迫症属于心理性的疾病,多伴有强迫性行为、强迫意向。建议:您可以去医院进行检查,选择药物控制,也可以进行行为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放松自己。注意事项:治疗应循序渐进的进行,避免操之过急。

4

您好,我是心理学研究僧,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需要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可以点下关注。


强迫症状的表现形式为反复思虑和反复检查,当事人不想这样,却又总是忍不住的要去这样做,因此而感到非常的焦虑。实施强迫症状以后,会有片刻的心安,随之而来的就是自我责备。

推动强迫症状的是焦虑情绪,可以说强迫症状是个体自动自发的缓解焦虑情绪的快捷方式,只是由于个体把强迫症状判定为不好的、病态的,担心周围人会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从而引发了更大的焦虑。

这是焦虑情绪和强迫症状的一个交互影响、恶性循环。

焦虑情绪部分来源于个体对焦虑和症状本身的看法,部分来源于生活中的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压力。当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压力事件长期得不到解决,个体总是处于一种焦虑情绪体验中,就会衍生出一些焦虑和强迫症状,比如坐立不安、头晕目眩、胸闷气短、疼痛、胡思乱想、易疲劳、失眠、辗转反侧、穷思竭虑、反复检查...

所以强迫者大多处于类似的困境当中:强迫症状无法消除,焦虑情绪无法减轻,学习、工作或人际关系也是一团糟。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强迫者会一心的想要消除强迫症状和焦虑情绪,并且认为只要把强迫症治好了,一切就会变得非常顺利,生活也会变得非常美好。

由此的大家可以看出来,要想减轻强迫症状,首先是减轻焦虑情绪,一个是改变对于症状本身的看法,一个是积极有效的面对和解决现实问题。如果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也可以转变心态继而放下。

认知疗法提出,当发生了一件事情,个体对这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会引发相应的情绪体验。如果把这件事情判定为坏的、不好的,个体就会感到焦虑,并且衍生出焦虑症状。如果能够看到这件事情积极有利的一面,个体就会感到轻松、愉悦,相应的行为表现也会恢复正常。

比如说,如果只是把强迫症状的判定为不好的、病态的加以排斥和抵抗,个体就会感到焦虑,又因为焦虑、强迫症状无法被直接消除,个体就会感到挫败,个体会进一步的评判自己为无能,从而对自己各方面全面的加以否定,从而陷入更大的无助、迷茫感当中。

如果能够看到,强迫症状其实是个体自动自发的缓解焦虑情绪的快捷方式,在个体没有解决现实问题,或者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之前,强迫症状可以帮助个体很好的生存下去,使个体不至于在强烈的焦虑情绪体验中崩溃,强迫症状的是在帮助个体,而并非是在危害个体。

那么当事人情绪就会趋于平稳,就更能够理解和接纳强迫症状。再一个,人是趋利避害的,而且会不计后果的避免不快乐,甚至不惜自欺欺人。

自从有了强迫症状以后,个体就会把责任归咎于强迫症,从而减轻内心的自责和悔恨,这是强迫症状的另一个积极意义。

那么,因对焦虑、强迫症状的看法而导致的焦虑情绪就会减轻,因与焦虑、强迫症状对抗而导致的挫败、无助、迷茫感也会减轻。问题也就得到初步的解决,个体的痛苦感也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

这是康复的第一步,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接纳是变好的开始。


1、症状的背后是焦虑在个体没有更好的方式放松身心、减轻焦虑之前,强迫症状的存在可以快速的缓解个体的焦虑情绪,使个体获得片刻的心安。而强迫症状的存在则引发了更大的焦虑,这源于个体对强迫症状的看法,个体主观判定强迫症状为不好的、病态的,担心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从而无法接受强迫症状的存在,并加以排斥和对抗。而通常这种对抗不仅没有结果,而且还会进一步的压抑焦虑情绪,从而个体主观感觉焦虑、压抑,感觉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思维、情绪和行为表现,有一种随时可能会失控的感觉,进而感觉迷茫、无助、恐慌。这些感觉可以用“抓狂”两个字来形容,个体通常表述难以忍受。没有经历过强迫困扰的人,通常也难以理解强迫者所感受到的痛苦。


2、焦虑的背后是不安安全感的不足与个体过去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有关。安全感不足的人,通常表现为过分的追求完美,总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给自己订立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以此来挫败自己,经常的否定、贬低自己,学习、工作拖延、低效率,做事严谨、呆板木讷,追求百分之百的确定感和答案。说的通俗一点,不像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更像是一部高度理智化、并且编辑好程序的机器人。所以强迫者周边的人通常反应强迫者情感淡漠、不懂人心、不解风情。只有亲身经历过的焦虑强迫困扰的人才知道,强迫者在小心翼翼的维持着自己可怜的安全感。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因为说了也没人懂。


3、不安的背后是不可控个体之所以会感觉不安,是因为个体感觉自己以及未来是不可控的,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表现,无法控制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变化,感觉未来变得非常不确定。人之所以能够比较轻松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因为有一份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了解和掌控感。一旦失去了这份掌控感,人就会变得非常焦虑,而焦虑情绪也是在提醒个体,“危险”随时有可能会发生。


4、不可控的背后是自卑不可控感来源于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怀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自身的价值,认为自己无法胜任、不配拥有,无法保护好自己现在拥有的,在未来也将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所以,焦虑、强迫症状多表现为坐立不安、反复思虑、重复检查,生怕做不好或者出错,会面临严重的后果,轻则倾家荡产、声名狼藉,重则孤苦无依、性命不保。套用几句成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草木皆兵、胆战心惊。


5、自卑的背后是负性生活经验个体之所以会自卑、不自信,通常和过去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比如一个婴儿,经常饿了、尿了之后哭闹没人理,或者经过很长时间大人才来照料,婴儿就会感觉自己不够可爱,配不上妈妈的爱,并且会感觉这个世界是不友善的,自己随时有可能会被嫌弃。当然婴儿还不具备分析评判的能力,不过这些感觉却烙印在了内心深处。

带着这份“与生俱来”的自卑,在以后生活中,就会表现的胆怯,遇事容易退缩,做事瞻前顾后,而又害怕做不好或者犯错,拖延、低效率。倘若之后父母很少表扬、鼓励孩子,并且在孩子没做好或者犯错的时候严加指责,甚至殴打,就会进一步强化孩子的自卑和胆怯。

再一个,在过去生活中所经历的挫败和其他伤害,也都有可能造成个体的胆怯和自卑。可以说适度的自卑,可以使个体有上进心,个体会通过努力奋斗来成就、证明自己,而过度的自卑则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最让强迫者痛苦的是不被周围的人理解和接纳,就连自己也无法理解和接纳自己,每天承受着心理的痛苦努力的扮演一个正常人。


以上内容采用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方式剖析了焦虑、强迫症状形成的原因。接下来由内而外的来阐述焦虑强迫症的康复过程。

1、提升自信心何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既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心理行为,还是一种心理语言。通常自卑者的心理语言是:我无能、我没价值。心理行为是: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贬低自己、厌恶自己、痛恨自己...心理感受是:焦虑不安、心情低落,烦躁、痛苦...要想提升自信心,首先改变心理语言。可以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每天在比较放松、平静的时刻对自己说:我有能力、我有价值、我相信我自己、我爱我自己...自我暗示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编写。其次是改变心理行为,比如: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赞美自己、喜欢自己、爱上自己...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学会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进而奖赏、鼓励自己,并且珍惜现在拥有的资源。再次是在生活之间中订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或者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一步步的去完成,持续的增加成功经验,继而提升自信心。


2、增加掌控感包括我们对于我们自身思维、情绪、行为表现,对于学习、工作和周边人际关系,对于事态的发展,对于未来的掌控感。对于自身的思维顺其自然,允许但不跟随,可以尝试做一个思维的观察者。

对于情绪,允许情绪的起伏变化,用合理的方式宣泄、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自己、抚慰自己的情绪,尝试做一个情绪的陪伴者。对于自身的行为表现,允许自己有这样、那样的表现,自己的表现与自身的价值无关,力所能及的做好自己手里的事情就可以。

这样反而可以使人感觉比较放松,外在的表现会更加轻松自如。对于学习、工作,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的去做的,并且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学习、工作的方法、技巧可以向自己周围比较先进的人学习,而自己也需要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去学、去做。

对于人际关系,经营好人际关系的秘诀是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你希望别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你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并且少论是非、少讲道理,多谈感受。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可以尝试把注意力从自身的感受、表现慢慢的转移到对他人的关注上。多关注他人的表现,多用心的感受他人的需求,多理解和接纳他人。

活在当下,把当下做好,对于未来有明确、清晰、切实可行、可操作的目标,并且可以制定比较详细的、循序渐进的实施计划,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现有哪些资源,还需要哪些资源,如何获得需要的资源。

一步步的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逐步恢复对于未来的可控感。个体的可控感增加之后,安全感也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


3、学会放松、愉悦自己劳逸结合,学习、工作之余,可以做做运动,从事一些兴趣爱好,和朋友聊聊天、吹吹牛,出门散散心,或者干脆来一场旅行。可以每天拿出一点时间来做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就是为了单纯的快乐。


康复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努力,也是需要时间的。几个月、几年,而这一过程不会太过于漫长。而那些到处找捷径、找方法,一心想要脱离苦海的人,他们寻寻觅觅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之后还是老样子的比比皆是。记住,慢就是快,而“快”就是慢。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5

强迫症怎么办?

强迫症被称为心理疾病中的癌症,说明治疗难度很大,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痛苦的心理疾病,主要是强迫和反强迫之间的冲突,这些都是深有体会的,我想大家基本都知道,很多人已经挣扎了很多年,四处求医,也没有见到效果,有的还在加重,因此,寻找探究正确的治疗途径,高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强迫症之所以困扰大家这么长时间,主要是没有正确的方法,以及对强迫症的形成机制,发病特点的解释很多也不正确。根据我这几年的经验,给大家的建议,强迫症是焦虑情绪推动的,强迫只是一个外在表现,本质是焦虑情绪,解决,降低,消除焦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很多人有困惑,说焦虑没法消除。实际上焦虑是可以消除的,因为焦虑的来源有几个方面,一是错误认知,对问题的不合理看法产生焦虑。二是条件反射,刺激事件对本人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到了相应的环境就焦虑。三是安全感不好,基础焦虑高。总之焦虑主要来源三个方面。怎么解决呢,一是找到并调整错误认知。二是建立积极的条件反射覆盖旧的。三是多体验成功,增加自信,增强安全感。这三点做好了,可以消除强迫症状,同时可以让人变得优秀。

6

强迫症属于心理性的疾病,多伴有强迫性行为、强迫意向。建议:您可以去医院进行检查,选择药物控制,也可以进行行为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放松自己。注意事项:治疗应循序渐进的进行,避免操之过急。

7

轻度的可以在心理医生指导下自己调整,严重者建议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

8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来解答。

一、强迫症是怎么回事?

强迫症其实是内在情绪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一个通道,是一种变相的心理保护机制,即便它并不是合理的自我保护模式,其实很多身体疾病或心理疾病都有类似的形成机制。

内在性格自我调整的能力和模式存在不足,导致自我内在无法维持动态平衡,当下某个时间段,为了维持内在“平衡”而不“奔溃”,只能强行通过强迫症状的形式来释放内心的冲突、压抑、负面情绪等。

然而这样的机制毕竟不合理,有其特定的后遗症和副作用,便是产生了强迫症状。强迫症状又会带来更直观、更强烈的情绪痛苦和困扰,由于患者朋友本身内在调整能力就不够,面对症状自然更是无力做到正确应对,导致症状模式不断强化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强迫症可以说是心理保护机制无奈之下的缓兵之计,也可以说是内在不完善性格的一种变相结果和外在表现。

二、走出强迫症,先走出焦虑

想要走出强迫,解决焦虑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因为焦虑就是强迫症状持续存在的直接原因,只要能突破焦虑,强迫焦虑情绪走了,症状也就不能再称之为症状了。

对于比较严重的强迫症朋友而言,在症状引起比较大的焦虑情绪的作用下,要做到不去理会症状不陷进去是非常困难的(本人以前经历严重强迫时也是深有体会),而且头脑里跟症状相关的一些不合理的自动思维拉扯纠缠也会异常强烈,因此强迫症朋友本身要承受很大的焦虑痛苦,那份痛苦不言而喻。

在指导治疗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强迫症朋友向我抱怨,说好不容易做到不管症状后,焦虑仍旧存在,真的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持续接纳症状焦虑单靠自己的意志力和态度是很难达到的,很多患者朋友靠自己的意志力和态度去接纳,事实上内心还是始终在自动的排斥,根本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接纳。

这就要求患者朋友得探索掌握适合自己的具体方法体系来辅助自己对症状焦虑做到真正接纳,而不是单靠自己的意志力和态度。

对症状焦虑做到真正的接纳也就进入了良性循环,因为强迫焦虑是患者朋友为了快速获得片刻安心,不断依赖症状存在的错误模式导致的,所以只要做好上述的调整过程,就能够打破症状情绪发展强化的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的模式,进而真正走出焦虑。

三、浅谈强迫症治疗的第一阶段

谈到强迫症的治疗调整,个人经验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完善面对症状时做到正确反应的能力和方法。

第二阶段是解决内心对症状的恐惧、负担、烙印等,第三阶段是针对性的修饰完善性格。鉴于大部分的强迫症朋友都还是被卡在了第一阶段,今天就只针对这一块谈谈。

面对不同强度不同类型的症状出现时,如果没有完善的能力和方法来保证对其都能做到正确应对和反应,就无法真正进入良性循环。

症状的发展就像挖坑,面对症状做不到正确反应,坑就会挖大挖深,陷入症状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坑也就挖的越大越深。每次面对症状时,都能对它做到正确的应对和反应,挖坑才能停止。

做到不再挖坑,填坑其实就已经开始,填平也只是时间问题。

类似戒烟(或戒毒),戒除的过程中,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阶段,时不时都会有烟瘾的引诱、拉扯、吸引,时强时弱,如若不能每次都始终如一的做到不抽,烟瘾就无法真正戒除。戒除失败反复的次数多了烟瘾反而会得到巩固和强化,以致更难戒除。

症状之所以会产生,本就是内在自我调整能力和模式存在不足所致,所以当面对困扰更直观更强烈的症状时,内在性格自然更是无力做到正确应对,这也是很多患者朋友之所以在第一阶段原地踏步的根本原因。

很多患者朋友喜欢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理论、道理、方向,其实这些都还是在认知层面寻求成长,认知层面的成长和改变只是基础,单靠它还远远不够(个别症状很轻的患者朋友除外),因为康复取决于做到而不是知道。

有些患者朋友前几天刚兴高采烈的给我留言说顿悟了,面对症状时按照自己领悟的正确态度和心态去调整它,都能比较好的调整了,没过多久又垂头丧气地来告诉我面对症状时又调整不了做不到了,又陷进去了。

一次次希望又一次次绝望,用尽全力却踏步不前,这样的苦楚没经历过的人是无法理解的。某一时间段对症状能做到正确的应对和反应,并不能代表你的能力和方法是合格的、完善的。

因为某一时间能比较好的做到,很多时候不是自己的态度、心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是当时症状本身就处于比较弱的程度。也可能是当时内心“心理能量”比较足,例如看了某篇励志文章,当前内心激发了勇气受到了鼓舞,或者看了某些康复文章,当下内心获得了一定的支撑和安慰,又或是因为某事内心激起了强烈的愤怒等等,这些“内心能量”在当前时间段对正确应对症状也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还有一种情况是症状太痛苦,持续折磨时间长了内心会变的无力消沉的状态下,应对症状也会有好转,此时无力消沉(甚至抑郁)的内心心态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症状做到接纳不反应的方向和效果。

然而上述几种情况都是非常态下的,不是自己能主观控制的,更没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完善的能力要有可控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心态好些时、心态坏些时、心理能量足时、心理能量弱时、意志力强时、意志力弱时等等情况下,都有能力对症状做到正确的应对和反应,才是能力和方法的真正完善,也才是第一阶段的完结。

四、强迫症康复要做到两个基本目标

如何才能彻底走出强迫症?简单点说要彻底走出来有两个基本目标必须同时达到。

第一个基本目标是做到真正的摆脱化解强迫症状。

真正的化解症状不单是调整让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回归平常人的状态(这一块不少症状不严重的朋友自己调整有时也达到过),关键还要解决好内心对症状的“怕”、“痛苦烙印”、“心理负担 ”等(这一块要达到相对复杂,难度也相对较大,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指导相应的方法体系来辅助慢慢达到)。


我是心理医生西红柿奶爸,体制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会常年免费分享各种心理、公考和育儿的相关经验及资源,欢迎关注、点赞!

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和困惑,我们一起讨论!

我会定期免费分享关于心理学、公考和育儿方面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

9

你有没有发现,某天偶尔听到了一首歌的一两句,然后你就会不自觉的哼哼…可能哼哼个一整天…

然而,你并不在意,没有刻意关注这个“哼哼”的行为,然后,第二天就这行为就不存在了。

真正的强迫症也分类型的。

你是强迫思维呢(复想闯入头脑的某一概念/意念/回忆 等)?

还是强迫行为呢(洗手/关门/整理等)?

如果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都不严重就不要特意去“强化”它,让它自然的来,迟早也会自然的走。

其实,轻微的强迫行为,反而对生活有好处,比如:爱干净,爱整洁,爱记录等等。我说的是→轻微哦。我本人就有轻微的爱整洁,我觉得挺好啊。

10

我有非常严重的强迫症,显示在好多方面,现在大部分已经没有问题了,可以分享给你,做实例参考。


强迫症一:洁癖。这方面的强迫症,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第一次发现的时候,实在年龄太小,不大记得清楚了,是长大之后父母转述的,改变是因为自己遇到一件与此相关的事情,差点把自己饿死,竟然治疗好了强迫症。据父母说,大概是在三岁左右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他们的宝贝疙瘩,有很多东西是不吃的,长得让人浮想联篇的,基本上都不会吃。例如,带黑籽的西瓜,弯弯曲曲的糖,加了蜂蜜的食物,等等,非常的多。


父母并不清楚问题在哪里,只能把食物的形象变一变,如果变的过程没有看到,是会吃的,如果加工的过程看到了,仍然是不吃的,变得再好看也不会吃的。这让他们非常担忧,担心会养不大他们的宝贝疙瘩,和三岁小孩说话,确实也不容易找到答案。据他们当时的说法,是做过沟通的,但是,答案让他们一直当成笑话,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换种方式,只要没有看见,也没有人跟我说,就不会有问题。


父母说,是把西瓜里的黑籽,当成了动物的排泄物,因为家里的萌宠拉的就是西瓜里面的黑瓜籽那样的,外表确实挺象的,小朋友不懂 ,就记住了,坚决不吃带籽的西瓜。其他的也是同理,总之就没有想到好事,这确定是一个很搞笑的事情,反正谁说都没有用,就是不会吃,亲自示范也没有用,不会吃的。


大约十来岁的时候,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去山沟沟里采风,大家都带了吃的,自己也带了两大箱,到山里之后的餐饮,是非常粗犷的,色调也是明丽的,当看着可以跳进去几个人洗澡一样大的锅,里面煮着色彩艳丽的饭菜,是真的不敢吃的,总担心那食物是有问题的。这个是有印象的,还能记起来,当时每天偷偷在被窝里计算时间和食物的数量,担心自己会饿死在那里。


采风的时间持续了两个月,中间没有人去看望过我们,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走出大山,除了喝水,吃点野果子之外,山民们做的那些漂亮的饭菜,是一口也没有吃过的,当时小朋友们比较多,老师也忽略了,只是看着只渐消瘦,以为是小孩长个子呢,没有当成一回事,也没有考虑过是有严重洁癖的小孩。


采风结束回到家的时候,把父母给吓了一跳,瘦了好几圈,严重的营养不良,真的是差点饿死在大山里面。回到家里之后,吃什么都香,估计是饿过头了,小时候不吃的食物,竟然也跟八戒一样,风卷残云般吃下去。洁癖的强迫症就是这么治疗好的。现在有的食物也仍然不会吃,不怎么严重,有点象是食物偏爱一样,不影响正常生活状态了。


强迫症二:书瘾。读书也有强迫症,小时候家里有很多古书,在认识几个字之后,就开始自己阅读了,而非常离谱的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如果我正在看书,无论是谁都是没有办法打断我的,打断了就会哭闹不止,曾经有过捧着一本书,连续不离手七天七夜的情况,困了就趴在书上睡,饿了也是边吃边看书,其实也没有怎么吃,就是很入迷的状态。


因为是学龄前发生的事情,父母也没有当成网瘾一样的去强制戒掉,倒是有了很多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收获。例如,别的小朋友都不认识古文古字,我是能一知半解地知道的,好多字也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的,因为连起来读下去,即使有一半的字不认识,也仍然是会可以读下去的,读的多了,好多字也就认识了,给老师省了不少的麻烦。


进入中学的时候,这个强迫症就自己戒掉了,似乎没有做过任何的强制措施,因为父母觉得这就是一个奇怪的小孩,当成小怪物养着了,后来反而没有什么问题了。仔细想来,戒掉书瘾,是跟兴趣转移有关系。因为那次采风饿半死的经历,似乎就不再热爱读书了,开始喜欢到处跑着玩,去一些美丽的地方,把看到的风景变成自己写生的艺术作品。直到现在,这两样强迫症的症状,都没有再回来过,或者也回来过,但是,确实不严重,至少没有像以前那样影响到正常生活。


强迫症三:学习。其他方面的强迫症状,还是有的。例如,学习方面,别人进了大学都是在开心地玩,而有人进了大学就开始找工作,这也是一个笑话,还真是这么干了,一直到博士研究生毕业,才结束实习工作。这一方面是因为实习会有收入,能赚零花钱,另一方面是实习的态度过于认真,大二的时候就超越很多全职工作的人了,似乎也是一种强迫症状,似乎不做好就不行。曾经有过一次,和兄弟单位的领导同行,在外地出差,虽然是十几岁的小实习生,却比他们所有人做得都好。


也因此被推荐参加了后来的多个课题研究,那都是后话了。当时的强迫症状,却没有人发现是病态的,自己能感觉到的时候,是在连续三天三夜不睡觉,处理完工作之后,人累倒了,也生病了,感觉到了生命的极限一样,却仍然惦记着未完成的学业和工作。后来的改变,并不是从这里开始的,而是缘于一场严重的车祸。


当时受伤非常严重,一切都被打乱了,后来也因此而经历了内心的全部历程,跟所有的灾难症候群一样,或许是意外的灾难转移了注意力。工作和学习上的强迫症,也不医而愈了。现在如果工作没有做完,没有做好,我是不会管他的,先休息好了再说,如果是有什么疑难问题解决不了,我也抛到一边去,让自己先放轻松,等有心情了再去处理。


强迫症就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有时可能是很意外的一件事情,就解决了,有时可能是其他方面更加强烈的影响,也会解决。从实际经验来说,当你不再被自己强迫的时候,你的感受会更美好,也会因此而淡化强迫症状,次数多了也就好了。


也有的人,并不是真的有强迫症,而是一种自我暗示,误以为是强迫症。例如,曾经有一位年长的前辈说,他有严重的洁癖,当时以为跟自己是一样的,也因此非常照顾他的感受。某一天,他请吃饭,桌上几个人吃饭都很干净,只有他吃得那叫一个反洁癖,他把掉进烟灰的饭菜都吃进去了,而且从头吃到尾,当时是认真仔细地观察,发现他完全就是无意识地,把带着烟灰的食物吃进去的。席后,就当着全部人的面,直接跟他说,不用求医问药了,因为他没有洁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