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全社会都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什么都没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全社会都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什么都没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2020-07-21 11:15阅读(64)

全社会都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什么都没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龄4年,当老师是从小的理想,现在确越来越觉得自己还不如个服务员。除教学外还兼职后勤,不管

1

因教师是成年人,有知识与有学问,有自控力与自辨力,有识别好坏与优劣的能力,有很强的自我免疫力。所以别人的关注还不如自己的主动调整与调养。而且教师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师与调养师。

学生则不然,他们是不谙世事、不能自调的未成年人,有很大的懵懂性与莽撞性,如不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就是不关注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就要犯极大的错识。

所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是关注国家民族未来,关注社会健康和谐。

2

全社会都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什么没有人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1学生是心智不成熟的时期,容易出现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关注。

2做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都一样,都面临好多压力,或许一些公务员、工人、农民的压力,比你大的多。

3做为一个成年人,就要学会自我解压,干哪行、爱哪行,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实际情况是,你的领导比你的压力大的多。

3

看了这个问答,心情真的很沉重。相信,这,不是一个老师的心声,应该是许多老师的同感心声。多少次,我们看见孩子跳楼自杀,看见因为教师管教孩子时,孩子或者家长,甚至,只要孩子出现什么异常现象,仿佛全社会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老师的管教不得当,而造成了孩子的极端行为。


许多地方,教师的责任之重大,工作之繁重,与他们的工资是不相称的,他们有的是义务,少有权利。而一旦出了问题,他们的责任又是非常重大的。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老师的心理健康,也应放到首位,因为,只有老师的心理健康了,老师才能更好的利用心理学常识,教会孩子处理情绪,认识到自己的擅长与潜力,主动学习,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教师有着更直接的影响力。

个人认为,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学,从教师从父母,从学生开始,让心理学走进每一个人,让更多人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更好的提高我们处理情绪,化解争端,建立良好的各种关系,当各种关系好了,沟通顺畅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了,心理健康惠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惠及社会,国与国,莫不如此。

提高教师待遇,关注学生,关注教师,关注家长,关注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而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因为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无不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学生也不可能脱离环境,独自不受影响的心理健康。

愿心理学走进更多朋友的心里,愿心理学受益更多孩子,家长,老师,受益更多需要的朋友。



4

感谢邀请。我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大家都觉得老师是“圣人”,老师无所畏惧,老师是万事通。老师会给学生传业解惑 ,自己也会解压。他们往往忘记了老师也是一个普通人 ,他们也是父母的儿女,孩子的爸妈……

全社会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因为学生较老师而言 ,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全。很容易就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做傻事的现象。现在像这样的负面新闻也很多 ,就更加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度。但是老师就不同了,老师在抗压方面远高于学生。人们往往就忽略了老师也会在高压下心理失控。只是关于这方面的报道比较少,甚至都没有。所以说 ,大家把关注都倾向学生群体了。

习主席曾经在十九大会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人民教师的第一身份就是人,是我们身边普通的一个人。辛福是每个人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老师也不例外。”

可见,现在社会从上到下都开始关注起老师的心理健康。只是这样的关注需要一个过程去消化。毕竟全社会只关注学生心理而不关注老师心理的现象,早已根深蒂固。期待全社会都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把它落实到实处。全社会共同努力,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早日到来的。

5

教育是否先进,是否科学,学生是否身心健康,衡量的标尺是老师的身心健康,原因推理如下:

1,如果网搜老师的平均寿命很低,那么这肯定是失败的教育,同时平均寿命低的老师绝不会教出健康的学生来。

2,老师的寿命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而近年来心理不健康的老师很多:有自杀的、有杀人的、有痛打学生的,有折磨学生罚作业的,有猥琐学生的,有懦性十足的、有看似顽强实则强迫症的,有逆来顺受的,有没有独立思维的,有疑心症的、有性亢奋的。

3,老师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学生的人格发展。

老师的平均寿命59岁左右,跟老师的心理健康、落后理念、封闭顽固的思维方式有关,也给收入与教育落后管理方式有关,压在老师身上的大山主要是当地教育领导制造的不公平环境。

全社会的人都短视,只关心孩子的文化课分数,其它有最大的危险再向学生逼近,就是心理健康与潜力的倒退。而直接的影响者就是老师的身心健康的理念。

总结:老师身心不健康、不长寿的教育是最失败的教育,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关心老师身心健康就是关心自己的孩子的未来。可见,老师的心理健康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6

我是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提问。

我是一名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在大学里做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我看了你提的问题,以及在问题后面的留言,坦率地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第一,我是一位从事高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多年的工作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熟悉。现在,国家不仅对中小学学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视,对幼儿园、中学学校、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高度重视,2016年12月国家22部委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普遍开展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宣传、心理评估、教育培训、咨询辅导等服务,传授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为员工主动寻求心理健康即服务创创造条件。从你说的情况看,只能说你们学校领导不重视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员工心理援助的意识,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第二,作为全国教育的主管部门教育部,也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于2012年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这个文件的第十五条就是关于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第三,我经常去我们省各地市县的中小学给老师做心理健康自我调适、压力管理等方面的讲座,一些地县教育局也经常组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这都充分说明不是没有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而是你们当地的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领导没有重视此项工作,没有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表明他们没有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理念,忽视了对教育部精神的贯彻执行。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7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关注教师薪资的问题。当然是开玩笑的??

我个人认为:现在必须必要必定开始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幸福感。

1.习大大在十九大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教师的第一个身份就是人,就是我们身边普通的人民。幸福是每个人的向往与追求,教师也不例外。

2.教师的幸福感决定了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如果老师被情绪和各种心理、精神等因素困扰,那最开始受到影响的就是学生。

3.要学生减负首先就得教师减负。从各种公开信息和我自己作为学生家长的体会来看,非教学内容比教学内容对教师的负担更重严更无序。

4.要特别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从去年底江西抚州市的教师集体辞职,到前不久深圳的语文高级女教师发出的“要为自己做主”声音,除了薪资待遇,职业倦怠问题已经开始在教师队伍中蔓延。

5.守望初心。这是目前教师队伍中需要补的重要一课。也是老师们价值与意义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个丢了,那什么都没有了。

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自己也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祝?愿我们所有的老师工作顺利,幸福美满!

8

这个问题问的好,一时间让我进入了沉思。想了半天我觉得可能还是因为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不同吧!

老师是成年人,而学生还只是孩子而已。

老师之所以称之为老师,是因为他懂得多,知道的多。

相比老师,还只是个孩子的学生,年幼无知,缺乏自主调节和理解能力。

因此,很容易把学生看成弱势群体,看成需要包容和关心的对象,而老师不过是一份职业而已!

老师的付出换来的是工资,而学生的学费是爹妈交的。

我们总是把教师,医生看做公务员,铁饭碗,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老师每个月都会领到薪水,五险一金应有尽有,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把它理解为一种职业,有付出才有收获。

而学生,之所以被老师教,是因为家长付了学费的。

所谓钱花了,享受服务也理所当然!

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关心,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教书育人是一种职责,也是一份荣誉。

任何一份职业都值得被尊重,也应该被关心,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站的立场不同。

所以,相请互理解,相互包容,友善的看待这个社会,尊重每一份职业!@胡小V6 @创新教育说 @橙果妈妈

9

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遍关注是与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也就愈加突显。

作为社会对人类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的一种结果,心理健康对在校学生的成长有着广泛而普遍的意义,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现在的在校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生和成长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受益者,但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受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影响。目前,我国在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很高、范围很广,这也是必然的现象。因此,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很重视,有关的研究也相当热烈。本文主要就教师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谈几点看法,以尝试揭示其中的关系。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表面看属于个体行为,但对心理的研究表明,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内源性因素主要指个体在生长过程中本身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变化。如遗传因素、分娩异常、发育迟缓、各种疾病等。内源性因素是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对学生的作用比较直接和明显。
而外源性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不同于内源性因素,具有间接、隐蔽、难以控制的特点。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对在校学生来说,社会因素由于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时间同在家庭和学校的时间相比毕竟相当有限,其影响还不是决定性的。家庭因素相对于社会因素,其影响力要大些。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由于血缘的关系,学生从其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长辈那里接受的影响直接而细微,容易形成定式,不易改变。
学校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舞台。学校的办学思想、文化氛围、校园环境、人际关系及教师的素质直接对学生的行为培养、个性发展、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由于教师是学生成长的直接培养指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成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教师的素质引发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又称之为教源性心理问题。
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过去我们过多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源性因素不被重视。不少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也往往侧重于学生本身的原因。学生有问题到教师身上找原因,这种观点难以被人接受。但实际情况却证明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注定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榜样和心理保健医生。教师队伍的素质,如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情绪情感、个性和意志品质等都对学生起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心理品质进行过滤,剔除不合胃口的,吸收与自己情趣相近的,使自己逐步向自己喜欢的教师靠近,形成与教师相类似的心理品质。这个道理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有些学生连老师的笔迹都可以学得维妙维肖。
心理学上曾对教师的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做了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研究表明,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但教师的人格特征却能影响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个性。
如: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共享喜爱和情感,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长于激励、生动活泼、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课堂上更能控制学生活动,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学生学习具有更大的创造力,善于培养更多的探究型人才。
公正、民主、合作的教师则易于培养具有情绪稳定、态度积极、友好、对人诚实、坦率的学生。
善于学习,对本学科专业知识较丰富的教师,受其影响,学生在学业上也较认真、专注,容易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作风专制的教师,容易造成学生的紧张、焦虑、冷淡的性格,而且带有比较强的攻击性。教师在的时候学生毕恭毕敬,一旦教师离开则可能秩序大乱,不能自控。
对学生放任的教师,所带的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差,缺乏团队精神,什么事情都无动于衷,缺少对事业的责任感。其他如教师兴趣广泛,学生中也多有业余活动爱好者;教师情绪稳定、态度安详,学生也多心平气和,活动有序;教师偏袒、不公平,则学生多任性、猜疑、自负或自卑。
可见,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榜样的力量。学生的学习同样包含学习做人的道理,但他们的社会经历有限,难以提供足以学习的榜样。进入了学校后,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将成为学生学习做人的模板,这是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呢?
1.要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是教师在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关键。管理者应该始终把管“人”放在第一位,了解教师的工作、生活、情趣和爱好,明了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和依法参与管理学校的民主权利,努力保持教师的心理平衡,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2.建立积极的校园人际关系
“文人相轻”现象,这是一种容易形成效率衰减的人际关系。它使教师间的信息流难以沟通,教师心理上有隔阂,互相防范,影响团队效益的发挥,也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管理者应努力避免这种现象的形成,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师间的了解与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变“相轻”为“相亲”。
3.采取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有效的心理训练,既能帮助教师消除心理问题,又能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方法有团队训练和个体训练,有形训练和无形训练,专门训练和非专门训练三种类型。
团队训练指,请心理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训练;个体训练是,教师个人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有形训练主要指,借助直观的工具或手段进行训练;无形训练要求通过教师间的各种活动和交流达到疏通、融合各种关系的目的;专门训练是有针对性地对部分教师集中训练;非专门训练则是利用课余和工余时间进行一些相关活动。学校管理者应该对全校教师的心理状况有清楚的了解,制订计划,采取各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心理训练。并且主要运用个体训练、无形训练和非专门训练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4.用欣赏的眼光看教师
学校管理者评价教师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却是不变的真理,那就是你需要永远都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教师,这是一个成功的学校管理者必须具有的胸襟。
教师工作是神圣的,但教师都是普通的人。每一位教师都有一种希望自己的工作被人认可,自身的价值得到肯定的心理。如果我们“求大同,存小异”,充分肯定教师哪怕极细小的一点成绩,都会成为使之更为努力工作的内驱力。

5.知人善任,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
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与本身素质不相符合的工作容易使人的心理产生异常,如失望、暴躁、焦虑、烦闷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管理者要了解每一位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避免教师超负荷地工作。
戴高乐将军有一句名言,他说:“我们还可以去月球,那并不是远不可及的事,不过我们所该探寻最远的距离,依然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心灵是最博大的,教师的心灵尤其如此。我们要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只有培养一支智力发达、情感丰富、意志顽强、人格完整,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乐观精神,具有洞悉学生内心世界的观察能力,与学生密切沟通的交际力,能随时调控自己和他人心态的教师队伍,才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助力三千教师成长,促进百万家庭受益。

论因果 谈教育

以心理 观人生

关注李彦君老师(抖音直播)每日晚间抖音直播间,不见不散!

10

通过题主的介绍,可以看出,作为从教4年的年轻教师,你遇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对自己的理想产生了质疑。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首先,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巨大,需要靠调节心态来改变。

在众多行业中选择老师作为自己小时候的理想,一定是你的老师在你心目中留下了令人感动的印象,下决心长大了也做老师。但为什么自己真做了老师却反差这么大呢?这是因为你小时侯只看到老师令你难忘的好的一面,没有看到老师不堪的一面。每个老师都有无奈,有委屈,甚至受不了的时候,这些都是外人未必看的见的。

不只是教育行业,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特点,他们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不为人所知的苦衷。

我们往往很羡慕别的行业,那是不了解其他行业,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难处。工商税务是大家都羡慕的行业,他们要和各种纳税人打交道,也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公务员人人羡慕,但是他们也有忙得像陀螺一样的时候,他们经历的难处,只是我们不了解罢了。

学校相对于其他行业,要单纯得多,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不大。老师和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毕竟是少数。

虽然学校并非净土,但学校相对来说,还不至于有那么复杂。与家长之间有矛盾,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家长还是和老师配合的。与家长相处,我的态度是不卑不亢,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一身正气。有错认错,没错就是没错。老师受尊敬的时代已渐行渐远,教育行业已慢慢变成一个服务行业。

现在最敏感的是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这个底线不能触,只要老师不动手,家长讲理不讲理,也不至于怎样,如果触了这个底线,不管学生有错没错,不管是出于好心还是过失,都说不清道不明,都是老师的错。

这也不用觉得委屈,只怨自己看不透形势,不会保护自己,惩罚学生就是错。不要指望领导给你争理,领导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学生出了安全问题,老师和家长产生矛盾,如果责任不在老师,可能还好一些,如果老师让家长逮着理了,领导绝对会一路批。其实这也是一种息事宁人,不想让家长把事闹大,只有委屈老师,说话好,态度好,只求家长高抬贵手放过自己。五莲县的那位老师用书本抽了学生,家长不依不饶,教局育一路处罚,没有网友的支持,恐怕那个老师也不会有好结果。

年轻老师火气大,遇到不听话的学生,往往年轻气盛,压不住火。遇到这样的学生,不要硬碰硬,要恩威并施,斗智斗勇,毕竟小孩儿没有大人的心眼多。不要当着很多的人的面批评这样的学生,可以单独叫到走廊里,背地里和他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软有硬,就是叫他知道老师为他好,绝对比硬碰硬的结果好得多。

为什么社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不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因为学生心智不全,是未成年人,老师是心智健全的成年人,老师与学生的矛盾,社会上的人都认为受伤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所以,当老师并不像你小时候想得那么美好,正确对待也不是那么不堪,守住初心,守住底线,正确地看待老师这个行业,转变心态,做最好的自己。说了许多,不知能否如你所愿,供你参考。

家长俱乐部,恭候朋友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