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五台山论道一段为什么要删掉?

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五台山论道一段为什么要删掉?

2020-07-21 10:38阅读(67)

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五台山论道一段为什么要删掉?:由王志文、左小青等人主演的电视剧《天道》,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这部电视剧中包含了很多内涵

1

由王志文、左小青等人主演的电视剧《天道》,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这部电视剧中包含了很多内涵元素,根本就不是一般影视剧可以与之媲美的。异于常人的角色设定,振聋发聩的经典台词,不可思议的剧情安排,让《天道》这部作品有种特立独行的味道。

而正是因为《天道》这部作品中的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导致这部经典影视剧遭到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删减”,现在大众能看到的版本,基本上都是经过了多次删减的东西。这其中就包含了“丁元英五台山论道”的这一部分。



“丁元英五台山论道”为什么要删除?

第一点,“五台山论道”的内容过于真实,容易对大众产生误导效果。

丁元英为什么要去五台山?

他在五台山到底经历了一些什么?

最后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没有?

丁元英之所以去五台山,是因为他即将发起的“杀富济贫”的商业套路,太过于极端,他知道这件事情最后会产生怎样的恶劣影响,他为了图个心安,才想到去五台山找“高僧”给开导开导的。



他到了五台山,经过一番有趣的折腾,终于是见到了高僧,本来他只是单纯的就“杀富济贫”这件事情,找大师求一个心安的法子而已。可是大师也非凡人,并且也看出来了丁元英的不简单,二人就像是久别重逢的知己,不仅聊到了关于“杀富济贫”的东西,还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番“探讨”。而在这个过程中,剧情所描述的一些东西,太过尖锐,并且是直接抨击了“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这个点就足以成为它要被删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丁元英的五台山之行,不仅喝到了用山泉水泡的香茗,也得到了他想要的“心安理得”,并且还和大师进行了很多题外的探讨,就像跟着丁元英一起去的韩楚风说的一样,“这趟要是不来,真是人生一大憾事”。



看这部作品一样,不看“五台山论道”,真的是一大遗憾。

可是这其中牵扯到的“谤佛之嫌”,抨击传统文化,钻社会制度的空子,都描写的太真实了。如果任其它广义传播,只怕会造成一种“不良风气”,虽然在第一次过审的时候,将这个片段放了出来,但是到了后来“再审”的时候,就没能逃过一劫了。



第二点,中国是个无神论国度,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虽然说现在很多的商人都有点“迷信”,对于讨个吉利的说法甚是追捧。但是他们也不敢大张旗鼓的去搞个什么仪式,仅仅也只能是做出一些纯属于个人的举动。在中国并不是不允许有个人信仰,而是不允许有蛊惑人心的“大场面”而已。



而《天道》中的这段“五台山论道”剧情,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将这一段故事放在了电视上播出,那就是不行的,这是在广义传播求神问道的行为,绝对的“踩红线”行为。虽然这一段的故事很精彩,内容非常的有内涵,但是只要是国情不允许的东西,这就是不能播出的。



另外丁元英在还没有进寺庙之前,就已经做出了有辱佛门的事情,再加上他之后所做的一些事情,对其他各大宗教都有“诋毁”的意思,这是很容易产生宗教争议的事情,《天道》拍这一段故事,就跟丁元英的“杀富济贫”做法是一样的,明知不可为,可偏偏就是干了。



虽然在我国不主张推行什么宗教信仰的行为,但是宗教在中国也是受到了各种应有的保护的,这么明目张胆的去诋毁宗教元素,是绝对不可取的。因此在《天道》“二次过审”的时候,遭到被删减的待遇也不稀奇。

第三点,“五台山论道”只是被删减的一部分,有可能只是“被牵连”而已。



看过《天道》未删减版的观众应该都知道,其实现在留存下来的这部作品之中,被“删减”的东西,远不止这一处“五台山论道”。被人称之为“天道经典片段”的几个部分,基本上都遭到了“删减”。

比如:《天道》刚开篇中丁元英和韩楚风在酒店的“把酒言欢之谈”,他们俩的那段“酒话”,放到现在来看,绝对是骇人听闻的一段对话,有强烈的挑拨执政主义和其他主义深层矛盾的嫌疑。虽然导演敢拍,观众爱看,但是一般平台不敢播放。



再比如:丁元英“杀富济贫”的计划成功之后,“受害者”林宇峰去找黑道大哥“想法子”的那一段剧情,也是进行了很“友好”的改动。原因很简单,枪支弹药在中国是明令禁止的东西,怎么可能会让它“随意”的出现在某些“个别人”的手里?并且“生意输了”,就想着动刀动枪的做法,显然是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绝不可取必须“删掉”。



而在这许多被删掉的剧情中,其实“五台山论道”还不是做敏感的部分,可是考虑到这部作品的一个整体过审情况,出现宁可杀错,也不放过的现象,也是很正常的。毕竟也是一段已经有“踩红线”嫌疑的剧情,顺手给处理了也是理所当然的。



现在纵观整部删减版的《天道》,总会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这就是被删减的太多的原因所致。在留下来的所有剧情中,除了一段丁元英“酒席作诗”的片段还算经典之外,其实这部作品真正有灵魂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天道》这部作品的内容很有深意,没有一点生活经历的人,是看不太懂这部作品的。而对于那些喜欢《天道》这部作品的人来说,看“删减版”的东西,又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所以我的个人建议是,有想法的朋友,可以花点功夫找找完整版的《天道》去看看,你会得到一种全新的收获。

2

那是有关部门害怕开启民智导致的。谁都做丁元英,那个还替他们干活。

(第二天,家庭会议中,在讨论对父亲的治疗方案。)

  丁的大哥:今天已经是第十一天了,我跟咱妈商量了一下,咱开个会,看咱爸这个事怎么办。商量一下这钱该咋摊。

  丁:如果是摊钱的会,我就不参加了。

  丁的大哥:为 啥?你凭啥不参加?

  

  丁元英:我只知道他是我爹,他还是谁的爹,我不知道。

  

  丁:你这是什么话?你不知道他还是我的爹,你不知道他也是丁秋红的爹么?

  母亲:哎呀,你们两个真是一对冤家,那么大的人了,有啥子话就不能好好说么。

  丁的大哥:我看着他就别扭,从来都没有从他嘴里听过一句人话。他几年不会一趟家,一进门就打听怎么能让咱爸死。那是人话么?你跟人家医生说钱不是问题,那人家还不往死里给你用高价药,现在呼吸机,血透机用上了,连空气过滤机都用上了,你以为你是谁呀。咱是不是有了这两个钱,就非得这么烧啊。

  丁秋红:二哥,那你说一下你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是真没有听懂。

  

  丁元英:我不是在和大哥置气,是好好说的。大哥现在说的是摊钱的事情,如果我知道咱爹不仅是我爹,也还是你们的爹,那就一定会想到分摊责任,否则心理就不平衡,只要你是个人,就得这么想。我和大哥都在外边,如果秋红在给父亲端茶倒水的时候,也这么想,他也是你们的爹,那这碗水就端不下去了,结果就是咱爹喝不上了水了。

  

  丁的大哥:秋红照顾父母,将来遗产都是她的。

  丁:那没有遗产的父母就该扔墙头上了。讲责任本来就已经错了,说孝顺再加个美德就更错了。那应该是血缘关系的本来,本该如此。孝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美德,是非得把所有干净的地都弄脏了才踏实的东西。

  丁的大哥:我说不过你,你也别尽捡好听的说。你就说你咋办吧。

  丁:原则上说,父亲的医疗费,和可能的长期医护费用,可能的后事所发生的费用,都由我来负责,为什么说原则上说。因为他也是你们的爹,这里面有一个情感表达的问题。如果大哥觉得秋红这几年照顾老人挺辛苦了,想放几个钱表达一下心情也可以。

  丁的大哥:你那是有钱的,没钱呢,没钱你也这么说么?

  

  丁元英:没钱的子女多了,办到哪里是哪里。尽心尽力是标准,办到什么程度不是标准。

  

  丁秋红:这都啥子时候了?你们就不要吵了。二哥,你在北京给的那些钱,不就是给两位老人准备的么?现在还多,还是说一下眼前该咋个办么?

  丁:爸还在病危阶段,现在还在抢救,爸的左手还有反应,现在还不到确定是病危无意识,还是植物人的无意识,不到确定是植物人的最后一刻,决不能放弃。如果过了病危阶段,确认是植物人,那就停止交费,我就把氧气管子拔了。

  丁的大哥:就算是植物人,也不能拔管子,我是长子,这个家轮不到你说话,我不能让别人说我们做儿女的不孝顺,不能让人家背后戳脊梁骨,别说家里还有点钱了,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保住爸的这一口气。

丁元英:注意,我下面说的话只针对我自己。如果我孝顺的口碑,是以我的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条件的话,那我就真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了。

  

  丁的大哥:你也注意了,你的是个东西是以要咱爸的命为条件。

  丁的母亲:元英啊,那可是你爸啊?拔管子这种绝情的话你也说得出来口。养儿防老,他落就落得这么个下场,自个的亲生儿子要给他拔管子,生儿育女还有哪个子用么?

  丁元英:妈,如果您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着呢。碰到个我这么个不孝顺的,您就算是赔了。

  (丁母情绪激动,呼吸困难)

  丁的大哥:你想把妈气死啊。这么多年,你在外面自在了。我怎么从来没见你给妈盛过一碗粥端过一碗水呀,既然是血缘关系的本来,那你就本该一个让我瞧瞧。

 丁元英:对于父母,我很惭愧,也很内疚。我不适应家长里短的生活,父母也适应不了我那种生活。这很矛盾,所以我一直很感激秋红和谢辉,是他们一直在照顾着老人。

  

  丁秋红:二哥,不说了。都坐在家里面给爸妈端水,那我们端一碗水去交医药费算了,问题是那人家医院干不干嘛。

  

  

  (丁的父亲在医院中自然去世。墓地里,丁和其妹妹的另一段对话)

  丁秋红:二哥,还是老爸心疼你啊,怕你落个不孝子的名声,就自己走了。二哥,我觉得不该那样子说妈,养儿防老,不都是这样子过来的嘛。

  丁元英:养儿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债权人。而且这种感情比天高比海深,你永远想着的就是还债报恩,所以这种文化就让每个人都直不起腰来,你看这个民族就是老弯着腰。而老人越是觉得养儿防老,就越容易觉得吃亏,心里就越苦。

  丁秋红:二哥,我想问你个问题啊。这只是个假设啊,如果我们已经砸锅卖铁,再也借不来钱了,但是还差一万块钱就能救活爸了。那你说该咋个办么?

  丁:那他就死。

  丁秋红:二哥,你还是一个人过吧。没得任何人能受得了你啊。

  

  

  我常常回忆起曾经看过的一个片子《天道》,当初实不理解丁元英对自己父亲临终治疗的那段。而近日,在西政搬迁事件中,突然顿悟。

   或许,我也还没有悟到位。

   或许,情理,义利纠结,我悟到也并不见得做到。

  请大家注意其中每一个角色的语言和态度,再整体的看一遍。包括大夫、丁的大哥,丁的妹妹,丁的母亲。本不想加黑断行,这是一个整体的情景,不是名言警句。

  

   丁元英不爱自己的父亲吧?他很爱,他在医院彻夜难眠,守护了整整一夜。

   他当初把做私募基金挣下的钱大半都留给父母养老。

   他是先要求大夫全力抢求,不到最后时刻决不放弃。

   他只是有些话说不出口。

  看似离经叛道,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是一种大智的觉悟,但离真正的得道成佛又有一定的距离。因为,他还活在争名夺利的世俗之中,还没有完全做到宁静而至远。

丁的大哥,却更在乎别人的评论,自己的名声。是一个相对偏执而愚痴的俗人,不代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众生。

他的妹妹,则是一种女性的顺从,认命。不想去想哪么多为什么,大家怎样,我就怎样,随波逐流就行了。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女子无才就是德。女性,相对来说,经常在受教育,人性独立方面要比男人差很多。

她的母亲,作为一个接受新文化思想更少的老人,更不可能明白哪些深奥的哲学道理,总之,所有人在情感上都不能理解丁元英。因为中国社会,中国的百姓,受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影响至深,它对中国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太深太深了。它已经深入骨髓,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传统观念,可以说已经根深缔固。为什么中国文化以外的其它文明没有这么强大的忠孝思想,因为,孔子的儒家文化,是几千年封建社会安定统治的法宝。不是几次新文化运动,几次简单的批孔就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丁元英对父亲病危治疗,是有条件的情况,尽一切可能的抢救。但是如果确认植物人(注意,丁的父亲已经高龄),接下来只是无意义的救助,其实是给活着的人增加负担,如果他还有意识,哪就是让病人在精神和肉体上承受痛苦,哪是普通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痛苦,是一种生不如死,早死早解脱的苦难的煎熬。让病危的人失去尊严。所谓“还差一万元”的假设,其实是一个无谓的假设,我们永远不知道“砸锅卖铁”之后的救助还差多少,正如其之前所言:尽心尽力是标准,办到什么程度不是标准。

   他们兄妹三个人都很爱自己的父亲,也可以说都是孝顺之子,出发点都是好的。

  但孝顺的方式和程度不一,境界自然也不同。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所以观念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正如丁的妹妹说: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在家里端一碗水表达孝顺。我们毕竟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而丁元英对自己母亲所言:如果养儿就是为了防老的话,那你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这句话我一直记忆很深刻。他刺痛的是民族文化的伤疤,只是直接向母亲这么说,是刺痛了父母爱子之心,也是打在了道德沉积岩上的一拳,于普通的人情世故,是很不自然,是丁情商低的表现,是不肯向社会妥协的表现。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要和人相处,就得克已服礼,中庸变通,圆滑世故,过分地坚持个性,说些常人不理解的话,伤人,反过来让人不理解你,不喜欢你,这又何苦呢?

   主体意识包括求知,思辨,包括批判,怀疑精神,在不断地否定中认清更深入的事物本质,更接近于事物的真相,本原。

  主体意识,从生命原始的驱利避害,到神经的条件反射,到最终人类复杂的思考,情感,最终,理性和情感,相辅相成,共同连接着这个社会。只有理性,没有情感,这个世界太机械,太冰冷,太没有人道,就不会走向文明。比如当今的平等,人道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友情,亲情,爱情,没有它,我们没法想像,我们的世界,会不会成为一个机器人统治的冷血世界,变成一个只有战争的世界未日。

机器人与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只有理性,没有感情。主体意识,个人意志,它的决定因素,便是人类的情商。理性,是人类前进发展的动力,而情感,是纽带。是人与人之间的无形的纽带,是充满了温暖的精神纽带。它是潜意识的,由意识到潜意识,需要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意识强化过程。所以,情感,与理性有很大的联系。另一方面,情感它自身有一定的惯性,有的情感,在头脑中形成,会一直保持,并相互传递。这种情感传递,有时也成为一种观念,文化。所以,文化,观念的发展,相对于文明理性,相到于社会发展,有很大的滞后性。所以,一般人的情感,对新出现观念,思维,很难一下接受。

  

  绝世而独立的哲人,是哪样孤独,哪样的寂寞,如果上苍给他送来一位知音,一位红颜知己,他得多珍惜,就如丁对小丹一样,哪简直就成了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又哪样可遇不可求,哪样想抓又抓不住,这就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无常的生活。。。。

  

3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现在电视台宁可播放各种神剧、烂剧,也不愿意播放象《天道》这样有深度的、能启发人自省的电视剧。所幸还能从网络上收看,但很快你就会发现,有些桥段已经被删减了。



最为明显的是:“五台山论道”,在删减版中已经不见踪影,何至如此?且听我细细道来: 依我看,“五台山论道”是全剧中最为出彩的一段。掐去这一段,其实就是为了能够过审,《天道》之所以受到众人追捧,主要还是因为剧中所展示的思想和观点,当真是震聋发聩,让人有醍醐灌顶之功效。有鉴于此,其超前的观念与大众观念不符,与传统文化相悖。可以说这是其不招各电视台待见的主要原因。



回到“五台山论道”,丁元英为了“杀富济贫”的实施,上山向高僧讨教,以求心安。老实说,单单“杀富济贫”这种提法,就着实让人胆寒。不可否认,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日渐加大,在这种大环境下,你这里还堂而皇之地提出“杀富”,如此公然唱反调,其胆之肥;其心之恶,可以说:后不见来者。再比如:王庙村村子里的基督教堂,一直忽悠着村民们信奉上帝,这在我们这样一个无神论的国度里,是断然不允许出现的。所以,就算“五台山论道”再精彩,也难逃剪刀手的掌心。



安定团结是大局,有关方面不需要随意打破平衡的丁元英,要的是大家都知足常乐!

4

增加可识度,加快剧情节奏,更亲民。这部剧本来就很艰深,这段又是玄中之玄。一般人觉得拖沓无用,又看不懂。如果只给能看懂的看,又没几个人了。能看懂的,必然会去看书,所以,删了比不删强。

这段是元英为自己的行为找个内心的根。

元英要实现小丹的愿望,内心是矛盾的。

这个矛盾就是违背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就是,如果不假外手,穷者益穷,富者益富。

弱肉强食,本来就是自然规律。

而贫弱的人,是因为自身的文化属性,不可能成为强者。

要想成为强者,必然要以其自身具备了这种素质为前提。

所以,这就是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的根源。

有多少中个千八百万一等奖彩票的,几年后一贫如洗?李嘉诚,马云之流就算现在把全部身家捐出去,过几年又是一代豪强。你可以翻翻范蠡的故事。近的看看史玉柱,褚时健。

具备了这种素质,别人抢都抢不去。不具备的话,硬塞也塞不来。

现在,元英要违背这种规律,用自己强大的智慧来干预。

他是神佛吗?不是!圣人都达不到。

他要一个内心的根据,给自己一个心理依托。

他也知道此行险恶,必然带来一些不好的结果。

但是,为了知己的那句承诺。

他还是做了。

五台山论道,玄而又玄。也说到了元英聪明如斯,远超常人。然而,离佛圣,也有闯不过的那道窄门。他只是个人。

所以,他义无反顾的去做了后面的事。

因为他明白,他只是个凡人。会犯错,会动情,会做一些超出他认知的事。

因为他还没有超凡入圣。

此行,他认清了自己。

5

关于“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五台山论道一段为什么要删掉这个问题,我也说几句,见识各有深浅,难分对与错,算是与大家一起讨论吧。

首先,我觉得“上面的人”总是抱着一副“万事我都比你懂”、“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这种家长心态真的不好。

五台山论道这一段,你不删又能怎么样呢?又不是什么惑世妖言,读者心中自有判定。而且,我敢说90%的观众只觉得这是一段“不明觉厉”的对话,但其实根本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坦白的说,如果不是认真的读了几遍,我也不知道说了什么,特别是电视里的台词,神神叨叨的,不知道说了啥。——难道这是被删的原因?

有些人说是因为太直白了,天哪!这还直白?他们说的直白的意思就是引出了“杀富济贫”四个字吗?没有这四个字,我敢说,他们大多数人,对前面的对话,一句也没有听懂。

话说回来,为什么要被删,总应该有些理由吧?所以,本篇就作几点分析和猜测吧。

一、敲门砖式的一首词: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这个其实有很大的问题,虽然作者后面也发觉这里面满是一个“嗔”字。但其实,远不止于此,毕竟把学佛的人都说成是“痴人说梦”,这个就有点过份了,诽谤宗教并不可取,光这一点,就有可能被“砍”了。

而且,“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这种生硬的填词也不算高明,“袈裟本无清净”是什么意思?你如果说“披上袈裟也躲不开尘世纷扰,落不得清净”,那还可以理解,“袈裟本无清净”虽不能说是谤佛,但是这句也没什么佛性吧,“袈裟”怎么就“本无清净”了呢?

二、与智玄大师见面后,大师看了这首词,估计心里也有几分来气,见面后,马上抛出一问:“敢问两位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的什么行呢?”

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在这里,对前面自己写的东西,进入了一个“自我证言”的阶段,首先作者马上解释一下“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这句话的意思。

丁元英:“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磐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磐。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段话,“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磐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

这段话,如此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说,也是有问题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经书”指引,你再有悟性,又能悟出第二个如来?创造第二个佛教?而且,真经是真经,法门是法门,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不能说直经就是法门。更不能说是“可悟不可修!”。

后面一段说的挺好的,逻辑上也没什么问题,这里不展开。

三、智玄大师又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

丁元英: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磐。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致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丁元英说的“佛乃觉性”是对的,“佛” 就是觉悟的人。当初,汉字中并没“佛”这个字。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国人专门发明了一个汉字来对应梵文中的意思。就是现在的“佛”字。佛字是个“人”字傍,也说明,这个佛与人的关系。

但是,马上又说“佛乃觉性,非人”,就又有问题了。“佛本来就是觉悟的人”,怎么又变成“非人”呢?

后面作者展开了: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

换成白话来说:“佛是觉性,不是人,人人都有觉性,但不等于觉性就是人”。觉性也可以说就是人的“意识”,包括智慧、知识、文化等等许多内在的东西。意识是人的一部分,人的意思不能脱离人体而存在。所以,“人相可坏”当然没错,但是“觉性无生无灭”这个说法就不对了。

接着后面的一段话,理解起来有点儿费劲,恕我直言,比《道德经》还难理解。但是,真正理解了,又不太能苟同。比如,“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这句话。我不知道佛教中是不是有“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这样的描述,毕竟我也没有认真的学过佛法,如果有,望朋友们指教。

但是,就这段话来说:“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这句我觉得也有问题。高深的道法,目前对于人类来说,最难理解的“道”,远的,除了宇宙之外,就是组成我们目前已知宇宙的极微观世界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了,目前我们叫他“量子”领域。比如说“薛定谔的猫”、“量子纠缠”这类东西,就是爱因思坦也不能理解。

所以说“道法、不可思议”这个没什么问题,但是呢,说“非文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文化的东西,是理解不了终级“道法”呢?还是说道法他不是文化?还是什么意思?

这种东西对于普通人来说,说了和没说一样,这些台词对于电视局来说,确实也没什么太多的意义。

限于篇幅,对于具体对话的分析就说到这里吧,再说说丁元英来寺里的目的。他自己说是来“求个心安”,但其实,更像是来卖弄见识的。以致于到最后,他二人,都有几分飘飘然了,这也与“求个心安”是相违背的。

因此,作者在这里也不太好自圆其说。表面是求心安,但其实是作者在这里要炫耀一下学识。就如红楼梦开篇里说的,有些人说书,是为了把自己作的几首歪诗塞进去。

所以说,精彩虽然精彩,特别是上下剧来起来看的话,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些东西奉作经典,也不能一股脑的瞎吹。

还比如,丁元英的酒桌上“即兴”创作的一首词《卜算子 自嘲》,其实是清朝人丁元英所作,而不是作者的创作,更不是“丁元英”这个人在酒桌上的即兴创作。

许多人把这个也奉为神作,就有点那个了。

如我开篇所说,见识各有深浅,难分对与错,特别是大家心目中奉为经典的东西,硬要唱些反调,必要会被骂的。

所以,如果我说的不好,希望大家理性的讨论,欢迎指正。

最后的结论是:电视剧里,有删节固然不好,但是呢,没有删节,也不表示就好的到了什么高度了。不然,为什么为删呢?作为观众,吃个瓜就完事了。


6

其实删这段和删其他段都一样,都是为了过审。比如丁元英五台山这段,释道儒对应:四大皆空,无为而治,中庸之道。说的太直白了,丁元英的中心还是为了杀富济贫,本身个体充满了对弱小的同情,而他这样做又是以自己的优势在欺凌“富”。如果以众生平等这个观念来看,他其实不应该杀富来济贫。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矛盾才会求答案。答案却不是别人给他的。而是他自己对自己的救赎。

说实话,《天道》这个电视剧比较深,十万个人就有十万个哈姆雷特那种感觉,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如果说的不对,一笑而过,最后很好奇,为什么这部电视没怎么火呢?

7

电视剧天道中第一原因在五台山问到的这个片段为什么会被删掉?为了这个问题,我今天特意翻了一下这本书的原文,其中有一段比较有意思的内容,他的原文是这样的: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

这段在今天看起来比较浅白的一段话,其实在这一章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因为他涉及到了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就是社会性。在这段话中,是鼓励普通民众,通过学习知识或者技能觉醒自主意识的。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让每一个人能够获得智慧,得到提升。

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在每个人获得智慧和提升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都会是野心。一个人在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以后,他会想成为他所在圈子,所在团队甚至是社会的中心,他会渴望得到权利。那这样的后果就是容易造成我们社会的大小团体的分裂。人们会因为获得进步和提升,而争权夺利,各自为政,这样的话是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稳定统治的。

我想这个就是这个片段会被删减的原因。当然了,这是也是我的个人理解,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可以在下面评论交流。


8

这片子胡弄玄虚,歪曲传统文化。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华夏文明之根本,哪里愚昧了?华夏文明最尊重自然,道法自然就是说华夏文明,作者自相矛盾。

9

那是怕人们觉醒,就不好忽悠愚弄了。现在这样好,无明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立场。

10

怕用来反动,现在在台上的几姨妈是怕得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