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独处」对大多数上班族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吗,为什么?看到很多心理学相关的沙龙、论坛的主题都非常强调现代人需要「独处」,这么做意义何在?:分
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独处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
首先独处是一种能力。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待着不叫独处,独处是能够享受一个人的时间。独处的状态一定是享受的,充实的。经过独处时光之后,自己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甚至身体状态都能得到补充,达到焕然一新的感觉,重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然后,独处更是一种态度。独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学会拒绝,拥有自己的独立的态度。如果丧失了独立的态度,很多人在一个人的时候仍然无法静心享受自己一个人的时间。甚至有的人会更加紧张和焦虑。他们也许会猜想别人在默默的努力,收获了很多自己不知道的成果。于是就是过度的去关注别人的生活,比如花大把的时间看短视频。刷微博,看别人的朋友圈。这样是无法进行独处的。
总结一下:拥有独立的态度是学会独处的前提。之所以独处能够让人们压力减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减少对别人的关注,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爱护自己而不是羡慕别人,迷失自己。
交往是一种能力,独处它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因为我们每个人,他其实身上都有着两种截然不同又彼此独立的需求,一方面我们需要和不同的人交往,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有内省的经验,需要有独处的时间暂时远离和逃避别人。当人们感到交往过多,必须应酬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不能够把精力集中到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和目标上的时候,过多的交往和人际关系就会让人心里不安。所以有哲学家说这样的话,过多的交往会令人浅薄。这句话它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当我们独自面对自己的时候,其实才能开始自己心灵的对话和思考,才能形成一个自足的内心世界。
简而言之,独处,并不是有效的减压方式。
强调独处能减压的,是结果导向的一种说法。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2种方式,要么独处,要么和人接触。
就和长时间工作以后,需要休息。长时间休息以后又盼望工作一样。人长时间和人接触,就向往独处,而长时间独处以后,又想和人接触。
这就是人类大脑的一种休息转换机制在作用。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让你在家里独处1个月,不和人接触,没有网络。你会觉得这是在减压吗?可见独处和减压没有直接联系。
对于现代人工作忙,紧张的现状来说,独处就是一种调节,放松的休息方式,仅此而已。
大部分上班族都有比较大的工作压力、人际压力和社交压力,日常上班有各种信息轰炸,要处理大小事务。拖着疲劳的身躯回到家里,还有柴米油盐的问题等着他们。
因此,上班族总会感觉疲乏、劳碌,好像日子总不消停,好像耳边从来没有安静过。很多人因此迷失在这种心理状态中。
而独处,就是让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是最明显的好处了,忙碌吵闹的工作生活终于可以暂停,留出一段安安静静、只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让人的心灵得到片刻休憩,这样自然能减压。
日常工作总是不断在和别人产生联系,好像自己的时间归集体所有。
而在只有自我的空间里,你可以放飞思绪,可以反思自己,可以只关注自己,这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对话,能帮助你提升思维和心境。
独处的时光里,你可以拥抱自己的爱好,从而让你的心理得到满足、愉悦。
当你专注在自己的喜好中,就会把工作中的压力分散掉,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工作以外的场景,从而获得新鲜感和动力。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些理解。
回答原创自“心理插座”,欢迎关注、转发哦!
我认为学会独处是很重要的。
大概是自己的性格就不太喜欢人太多,太嘈杂的地方。在人太多的地方你会发现做很多事都会无奈地妥协或者随大流,去迎合大多数人的喜好,不管是那种大规模的聚餐,还是公司组织的团建活动,并不是说不好玩,但大多数还是觉得不自在,想吃什么,想怎么玩,同事是不是你想一起交流的人,都不是你能决定的。
相反自己独处的时间也并不会很无聊,反而很自在。下班或周末累的时候就躺着听听电台,追追剧,一个人肆无忌惮地笑,或者看本书,困了就小睡一会。不太忙的时候自己做做饭,凉快的时候去喜欢的地方走走散散步,晚上再定一个运动健身小目标,一边听歌一边做,让身体得到放松,心情变好没有压力就是最好的减压方式。
也许对于擅爱热闹的人来说,独处稍显寂寞,但对我来说,独处是很重要的让自己思考,给自己空间放松,调节不良情绪,做自己真正爱做的事情转移平复心情的宝贵时间,绝对不能缺少。
独处,是一种安静的力量,亲证对减压有效果,但如何做很重要。
学习独处的作用在于,找回自己内在的力量,在面对各种压力时能够积极应对,而不再充满畏惧。
上班族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老板的要求、甲方的意见、同事的相处、父母的压力,还有各种各样生活杂事。所以处理起来往往头绪比较多,繁杂。
我自己也是上班族,所以深有体会。当工作上的事情进展不顺利的时候,还会很焦虑。下了班也会想着如何解决,早上一醒来就想着怎么安排。
就我的经验而言,独处的时候,你暂时切断了与外界的所有交流,没有微信、没有电话、没有邮件,会让身心处于放空的状态。
可以随便做点什么,比如到公园散散步,在走廊上看看风景,听听音乐,写写字,或者打扫一下房间。压力确实是会减轻很多,好像给心放了个假。休完假之后,可以再次投入工作之中。
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就是静静地待着。让自己能够安静的体会自己,进行内省,有什么情绪,有什么担忧,或者什么其他想法。有人会进行打坐、冥想,慢慢地觉察内在的自我。这个比较难,需要不断练习。
但是否能够对减压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坚持做到这些事。因为,外界的诱惑和影响太过强大,你很有可能刚想安静下来就被打扰了,或者你发现自己无法平静就放弃了,反而让自己更加的烦躁。
我个人独处时最喜欢的就是练瑜伽和健身操,不用时间很久,半个小时就够了,通过运动,你的身体状态会变好,所以心情也会变好。
当然,我会有时打坐,就是安静,为了觉察自己。这些都已经坚持了好几年。现在的感觉是,压力不是没有,但不是很害怕面对,而且总觉得有很多解决办法。
所以,我的实用建议是:
1.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独处时做的事情,让自己能够不受干扰,还能持续做下去;
2. 不要过高期待事情的结果,独处的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压力地积累和放松需要过程,最重要的是平衡;
3. 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压力源,了解什么时候自己最能放松,找到哪怕一件独处时能够享受的事情都可以;
4. 相信坚持的力量,积少成多,坚持不是每天做,而是即使有时不能做,过几天也能够继续,而且不要求过量,做比做多少要重要得多。
上班族烦恼都很多,要想完全没有压力,除非没有追求。独处不是让你没有压力,我想任何事情都做不到,而是让你面对压力,能够更加从容和平静。
我们每个人一方面需要亲近感,需要一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欣赏和爱;另一方面也需要距离感,需要独立、自主和自决权。
这两者截然相反、相互对立的需求贯穿我们整个一生,随着我们生活环境和人生阶段的不同而变化。
如果上班时是“群居”,那我们的“独处”需求就暂时被压抑下来。
压抑并不会消除需求,所以,对独处的需求仍然还在。那下班之后,自然就是满足自己“独处”需求的好时光,所以说,“独处”作为一种减压方式,对有“独处”需求的人来说,当然就是一个有效的减压方式了。
在单位“学会独处”可以说对自己减压属于一种方法,其意在于净化心灵。
单位是自己主要谋生的地方,是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也是一个大染缸。
同事之间必须的相处,需要合作与交流,更是一种竞争,从不存在朋友之间那种温和的友情。
显示能力,显示强大,显示业绩。为的是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成长空间。
然而,是那么的不易。
竞争的存在,每个人的心理复杂,利益的纠心,行为和言语掩盖着自己背后的动机,让人难以捉摸。是与非,错与对,联合与排斥,笑脸与恶心等等的交织,往往会让人恐惧、愤怒、抑郁。这些搅动着人们的心绪不宁,有时抓狂,有时伤心。更多的是无耐,压抑的隐忍。
人伤心,人太累,只有少染闲事,少招闲嘴,免得瘦人。
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多干一点工作,也无所谓,只求心理有一份安静,让自己活得心理简单。唯一的方式就是学会独处。
会独处的人往往是内心丰满的人,有足够的知识内容;会独处的人是强大的人,可应对任何外来的压力;会独处的人是有责任的人,对待工作和问题,勇敢的去面对,有担当魄力;会独处的人,是有智会的人,知道自己,了解外界,洞悉社会和单位。
会独处,更高明之处,让自己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世界,少了许多外来的压力,让自己的身心更健康,让自己多了更多的美丽风景。
今天休息,男朋友请假一天,说是好久没有一 块休息了,想陪我一天。
说实话,自己内心还是想自己待着的。
忙忙碌碌了一个星期,终于等来了一天的休息日,想躺躺尸,看看喜欢的电视剧,点个外卖,吃点自己喜欢的,无拘无束地宅上一天。
自己是很喜欢一个人待着的,不管是有男朋友之前,还是之后,这种独处会让自己的内心非常得平静,感觉是一种享受。
丢掉手机,关上门的那一刻,就是一种内心的释放。
在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但在此刻不用想这些繁琐的事情。
当我们走出家门的时候,我们感受的是这个世界。
当你独处的时候,你感受的是你自己,自己的呼吸,自己的心跳,自己的感觉。这种感受是向内的,没有威胁,没有压迫。
人需要这样的时刻,来感受自我。
的确如此,这得益于互联网的发达,跟以前不一样,现在的人更喜欢独处,包括我也非常喜欢。独处最大的好处是自由度高,可以全身心的做自己的事情,也不必担心感到孤独,因为沟通是无处不在的,一个手机可以与全世界建立联系。
事实证明,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有意义的独处是一种强烈的需求,我们实际生活在一个崇尚独立,但又深深恐惧相互疏远的社会中:主要体现在信息社会发展太快了,社交联系泛滥成灾。
自1950年代以来,地球人口增加了一倍,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城市拥挤和新的全球经济彻底改变了社会关系。另外,手机扩展了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就连宗教也不再对人提供静修之所,而是变成了世俗娱乐的大教堂或者旅游寺庙,这表明真正有建设性的孤独感的需求已经完全丧失。
现代人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独处,很多人不再结婚也是这种原因。独处使我们有能力调节和调整我们的生活,它可以教会我们坚韧和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并且,它激发了我们对探索的渴望,我们对未知的好奇,我们作为个体的意志,我们对自由的希望。可以说孤独是生命的燃料。
我们的错误在于,我们假设孤独和依恋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要么自个儿呆着,要么跟人同居,所以大家觉得矛盾。但当前的心理学在孤独症上的态度是,一个人有独处的需要被认为是一种情绪的缓冲机制,你不用遗世独立一辈子,独处就是给情感放松的一个出口,就算你要自己呆一辈子,你也不会中断与世界的联系。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我们处理孤独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单独”并不总是意味着总是一个人,这个词是在中世纪发明的,最初表示一个人的存在,在宗教术语中,“孤独”通常意味着与上帝合一的体验,然而,目前“alone”的所有含义都意味着某种缺失,它就必然会招致社会的质疑。
独处的想法可能会唤起童年时,对被遗弃和被忽视的深深的恐惧,并导致一些人奔向社会奔向同居生活,但我不认为孤独可以完全从生活中消失,也不认为它应该消失。就像焦虑或内疚一样,这是人类生存的一部分。
心理学才刚刚开始区分孤独和寂寞。 渴望爱人、亲戚或朋友并不是孤独的原因,找到一个人也不一定能治愈孤独。 在一个关系紧密的家庭里,人们可能和那些独自生活的人一样孤独。依恋关系不会自动实现,记住这一点,在某些情况下,依恋只能以极端的个人妥协为代价,比如你离不开婚姻或者家庭,这就是因为我们即使是社会性动物,大家相处依然会有非常困难的时候。
独处既在所难免,也是我们的需要。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