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石达开被凌迟的时候真的没有喊一声吗?为什么他能够忍住几千刀的

石达开被凌迟的时候真的没有喊一声吗?为什么他能够忍住几千刀的

2020-07-21 04:48阅读(75)

石达开被凌迟的时候真的没有喊一声吗?为什么他能够忍住几千刀的肉刮?:凌迟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民间俗称“千刀万剐”之刑,就是把人身上的肉一刀一刀割下

1

凌迟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民间俗称“千刀万剐”之刑,就是把人身上的肉一刀一刀割下,史料有记载的挨最多刀的是明崇祯年间的进士郑曼,被人诬陷殴打母亲,被剐了3600刀。

凌迟之刑极度残酷,其痛苦肯定是常人难以忍受。不过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被凌迟时,确实是没吭一声,因为有目睹者的记载。

时任四川布政使的刘蓉是这么评价“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蜀海丛谈》中记载:“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

《黄彭年致唐炯函》中说:“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

以上都是维护大清统治的人说的,应该不会有出入。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石达开到底挨了多少刀才死亡的没有记载。

按史料记载没有人是真正活着被剐了几千刀。比如明朝大宦官刘瑾,被判了凌迟3357刀。头天挨了357刀,结果刽子手第二天早上来的时候,发现刘瑾已经死了。

再比如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判凌迟处死的京城大盗康小八。他被捕后,慈禧好奇召见了他,结果他当着慈禧和众妃子的面,大放厥词:“要抢就抢皇杠,要奸就奸妃子。”慈禧一怒之下,判了他凌迟之刑。

康小八行刑时,围观者近万人,中国人、外国人、记者等等,啥样人都有。

康小八虽是个大盗,但确实有几分英雄气概。凌迟一般都是先从犯人的额头上割一块皮,遮挡住犯人眼睛,以减少其恐惧。但康小八却不让遮,他对刽子手说:“别遮我眼睛,康八太爷要看着你怎么把我弄死。”

康小八在行刑过程中,也一声没吭,后来旁边一个监刑官觉得他很硬气,让让刽子手用钢针捅了他心脏,等他死后再剐满3000多刀。

另外,1904年10月山东举人王维勤被凌迟时,有个法国士兵拍了照片。据说当时犯人活着的时候挨了八刀:第一刀切胸口;第二刀切二头肌;第三刀剐大腿;第四刀和第五刀,剐手臂至肘部;第六刀和第七刀,切小腿至膝盖;第八刀,砍头。

综上所述,石达开被凌迟时没吭一声,应该是真的,但肯定没有挨几千刀,可能中途死去或刽子手提前将他处死了,以减少痛苦。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牧童说史!

2

石达开被凌迟时没有喊一声,这个记载我认为是真实的,但是他当时并没有被割几千刀。

关于石达开的凌迟之刑

石达开在大渡河被困后,全军从3万多人打到只剩二千多,为了保住剩余将士的性命,他带着自己的年仅五岁的儿子投降清军。但是清军最终还是食言了,他们扣押了石达开后,依然将石达开的残余部下全部杀害!

石达开被捕后将要面临的刑罚就是凌迟,这几乎是可以预知的结果,因为那时候被俘虏的太平军遭受凌迟的人非常多!石达开作为重要将领,肯定是难逃一劫,只是那时候清朝律法对于凌迟的规定并不是很详细,不像明朝那样用刀数来代表这种刑罚的等级,清朝的凌迟完全看主审官和刽子手的心情。

比如太平军主将张乐行,整个行刑过程就非常残忍,再有就是李开芳,行刑前踢了刽子手的屁股,结果被折磨了好几个时辰才断气

因此从这些记载来看,太平天国时期清朝对凌迟的执行并没有严格要求,而且当时朝廷将处决权下放给了地方,清军将领在处决太平军俘虏时有“先斩后奏”的权力,所以执行的尺度完全是他们说了算。

石达开凌迟时被割了多少刀,史料上没有详细记载,有人说割了几百刀,但也有人说石达开虽然多次大败清军,然而他的为人还是正义豪爽,刽子手对他也是有几分敬意,所以凌迟时并没有让他吃太多苦头,很快就让他断气了。

石达开凌迟时不出声,有可能吗?

石达开被凌迟时一声不吭,这一过程被记录在《蜀海丛谈》中:

“石之死处,在成都城内上莲花街督标箭道。三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

该书的作者是周询,石达开就义的这段记载是他的父亲周甫亲眼所见:“是时先太守甫戳取来川,充成都保甲总局提调,所目睹也。

历史上除了石达开外,也还有其他人在凌迟时不吭声的。

  • 林凤祥,太平军名将,死后被追封为求王,他被俘后执行了凌迟,当时刽子手找来一张渔网将他全身裹住,对网眼上凸出来的肉一片片割,“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
  • 周秀英,清末小刀会女首领,她的死一直是个谜,不过民间传说她被捕后被“活剐”,整个行刑过程持续了两天,她始终一声不吭!明朝太监刘谨凌迟了三天,第一天就大喊大叫,不停地骂人,这位女首领比刘谨厉害。
  • 大盗康小八,民间一直有他的传说,有些是越传越玄乎,但是关于他凌迟时的情景,大家都是这要说的:刽子手第一刀要先割他额头上的皮,然后遮住眼睛,康小八却不让:“别遮我眼睛,康八太爷要看着你怎么把我弄死。”

结语

石达开凌迟时的忍受能力让很多人怀疑,就像关公刮骨疗伤一样,也是一直被争议的历史事件。

人的忍受程度各有不同,有些人耐受能力强一点,有些人就弱一点,但是当身体受到巨大伤害的时候,痛感就会转为麻木,这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机制。因此石达开忍受了凌迟之痛,我认为是真实的,大家觉得呢?

3

在中国历史上凌迟处死是最残酷的一种死刑,比五马分尸、腰斩等酷刑行刑时间更长更残酷。民间称为“千刀万剐”,就是把人身体上的肉一刀一刀割下,割几百刀甚至几千刀之后才把犯人杀害,可谓惨无人道。

根据专家考证,凌迟的发明者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北齐开国皇帝高洋。据说这位杀人如麻的暴君就曾经把人绑在一棵柱子上,然后一刀一刀地割肉,直至死亡。而南宋大诗人陆游在《渭南文集凌迟》中认为,由于五代十国动乱,常法不足以惩奸,于是特置“凌迟”一条。

凌迟处死非常残酷,其痛苦肯定是一般人难以忍受。在中国历史上据说只有太平天国著名领袖石达开被凌迟杀害时,确实是没吭一声,而且有当时在场者的记载。

公元1863年5月,石达开统帅的几万太平军兵败大渡河,粮草用尽,陷入绝境。石达开决定舍命以保全三军。派人赴清营谈判。

狡猾的清朝四川总督骆秉章假意答应,只要石达开投降,就放过他手下士兵一条生路。

于是,石达开抱着必死的决心亲赴清营谈判,骆秉章诡计多端,扣留了石达开,将他押往成都,并趁机夜袭石达开在大树堡的大营,太平军几千人皆被清军屠杀。

根据周询《蜀海丛谈》记载 ,石达开在公元1863年在成都被清朝四川总督骆秉章的审问,当时骆秉章告诉他们:今日你们就戮,以一死完结,抑何所恨?

石达开笑着回答道:成王败寇,今天是你杀我,保不准下辈子是我杀你。

公元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等人被绑赴刑场,准备接受凌迟之刑。周询《蜀海丛谈》记载道: 三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湛然,无一毫畏惧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亦均默然无声,真奇男子也!

《黄彭年致唐炯函》中记载:“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

就连四川布政使刘蓉也不得不敬佩地说: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做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石达开生于公元1831年,遇害时年仅32岁。是太平天国年轻有为的杰出领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武学家,革命家,书法家等,由此可见石达开在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中才能人品都是出类拔萃,在面对凌迟酷刑有这样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表现也在情理之中。

面对凌迟处死这样的酷刑时,在历史上没有像石达开这样完全一声不吭的。

明朝正德年间,大太监刘瑾被判凌迟3357刀,分三日割完。第一天先剐357刀,他还能破口大骂正德皇帝,剐过之后,天已黄昏,上半身已经没什么肉了的刘瑾居然还有心情进晚餐,而且整整喝了两大碗粥!人的求生欲望,真的让人感叹!

第二天,依旧是10刀一歇,而且,在刘瑾嘴里塞了个大核桃,不准他再胡言乱语。谁知割了数十刀,刘瑾终于熬不住,气绝身亡。

但是,按照刑律,就是犯人死了也不能放过,因此,刘瑾依然被割足了3357刀。

割满刀数后,依次剖心挖肝,削去首级,把割下来的肉捣烂,把骨头捣碎才算完事。

而明朝头号抗金名将、民族英雄袁崇焕被崇祯帝冤杀时也大义凛然,根据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对这件事也做了描述,据称,民族英雄袁崇焕被割了3543刀杀害以后,皮肉已模糊难视。

公元1630年9月,47岁的民族英雄袁崇焕遇害之前,还视死如归做了一首诗,叫做《临行口占》。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整个行刑过程中,袁崇焕没做一句辩解之言,自始至终没有发一言,可见民族英雄袁崇焕视死如归的表现不亚于太平天国领袖石达开。

《明史》评论“崇焕死后,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认为袁崇焕之死,最终导致明朝灭亡,是千古奇冤。

但民族英雄袁崇焕虽然视死如归,也没有做到像太平天国领袖石达开被凌迟杀害时这样自始至终一声不吭。

据史料载,在行刑过程中,袁崇焕长叹不已,虽然皮骨已尽,但“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

为了救援被皇太极包围在北京的崇祯帝与北京军民,民族英雄袁崇焕不顾个人安危,亲自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浴血奋战,打退皇太极统帅的十万后金军主力,却被中了皇太极一伙反间计的崇祯帝逮捕下狱并最终千刀万剐,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冤案。

袁崇焕的行刑场面极为惨烈,明末散文家张岱的《石匮书后集》有详细记载:

“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 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

面对猪一样愚昧残酷的崇祯皇帝与北京愚民,赤胆忠心的民族英雄袁崇焕即使遇害以后“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可见袁崇焕的确是冤深似海,死不瞑目!比石达开的慷慨赴死更加悲壮惨烈!

除了袁崇焕、石达开这样的民族英雄面对凌迟酷刑大义凛然,清末上海小刀会起义著名女英雄周秀英面对凌迟酷刑表现也非常英勇,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公元1852年,16岁的女英雄周秀英带领青浦农民武装抗粮。同年9月,周秀英率领乡民连续击退清军进攻,周秀英手提大刀身先士卒,白鹤江一仗,打得清军落花流水。

乡民歌颂周秀英:

“女中英雄周秀英,大红裤子小紧身,手提大刀百廿斤,塘湾桥上杀四门。”

公元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周秀英率领农民起义军打得清军一败涂地,先后攻克嘉定、上海、南汇、川沙、宝山、青浦6座县城,并改用太平天国年号。

随后清军围攻上海,周秀英率领小刀会将士坚守上海县城18个月,屡败清兵,并击毙清军一千余人。

公元1854年的一次战斗中,英姿飒爽的周秀英身先士卒,她率200余义军由上海城内冲出,大败清军,当时观战之人称其“辟易千人”,外国记者在做报道时也称“她们真的和古希腊亚马孙女将一样地勇猛和果敢”。

清军勾结英、法侵略者在上海城四周建筑围墙围困义军,并断决义军的粮草供应。

公元1855年2月17日,周秀英率领义军残部从上海县城西门突围,周秀英率部且战且撤,为了掩护部下撤退,她奋不顾身冲锋陷阵,最终寡不敌众,在虹桥附近受伤被清军俘虏。

清廷为了杀一儆百,竟然把两个著名刽子手赵毒刀和魏厉宁双魔联合,去凌迟杀害领导人民起义的小刀会女英雄周秀英。

清朝官员先是指使魏厉宁对她用尽酷刑,百般凌虐。

然后又派号称“江南第一刀”的赵毒刀亲自施凌迟之刑。

第一天,赵毒刀先割了十几刀,想煞煞周秀英的威风。不料,她怒目横眉,毫不服软。第二天,割完周秀英身上的肉,赵又欲将她开膛破肚,取出心肝活祭。

施行过程中,赵的手无意间碰到了周秀英的嘴,尚有知觉的她一口咬住赵的手指,被赵一刀砍下脑袋。

周秀英头被斩落后,仍死咬住赵的手指不放。赵无奈,只能忍痛斩断自己手指,那以后,赵毒刀就变成了“赵九指”。

周秀英被片割身体四肢及其他部位的肉,肉割尽了就开膛破肚,掏出心肝活祭,死得极惨,号称江南第一剐。

而这位被清朝残酷杀害的女英雄周秀英当时仅仅19岁。

从五代十国起,历代封建王朝都延续了凌迟处死这一酷刑,直到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西学东渐,就连西方列强都觉得凌迟过于残忍,清政府才决定修订《大清律》,废除凌迟酷刑。至此,这一在中国封建史上存在了1000多年的凌迟酷刑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4

石达开之所以在凌迟(寸磔)之时,不吭一声,无非源于后世文学作品记载,其真实性不足为信。

尽管许多人会认为有志之士在受酷刑之时,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方显大义凛然,其实这种事情真的不存在,除非一个人没有痛觉神经,要么这个人已经死了,真做到受尽酷刑而一声不吭者只限于文学作品中,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彰显主人公的伟岸形象和坚强意志。

事实上古代在公众场合施刑之时,是不让犯人出声的,特别是凌迟这种用时较长的刑罚,刽子手必须全神贯注,避免受到犯人发出声音的影响,也避免跟犯人有眼神交流。刽子手有套专业的流程,他们在用刑前,会乘其不备,猛击犯人心口,使之闭气,而后以木核桃塞住口。有了这个木核桃,犯人纵使想喊也喊不出,只能从喉咙中,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如果不这样做,犯人哭喊或是叫骂,不但会对施刑的刽子手有影响,还会影响到监斩官,那些朝廷大臣在公众场合之下,被犯人臭骂一顿,面子挂不住,因此必须封住犯人口舌,使其不能叫喊。

相传这种传统来源于武则天当政之时,武则天建立大周政权,自己当了皇帝,而有些大臣偏偏不服,非要跟皇帝过不去。其中就有郝处俊,郝处俊触怒龙颜,押赴刑场之时破口大骂,将武则天骂的一无是处,骂她牝鸡司晨。他这一闹不打紧,把那些监斩大臣吓的不轻,于是命人将其口舌封住,不让他发出声音。自此后,这种传统一直沿用至清末之时。

除了不能让犯人叫喊发声之外,为了避免有眼神交流,影响自己的工作,刽子手在正式开刀之前,会先在犯人额头上横切一刀,而后将额头上的皮用力往下一扯,正好遮住犯人的双眸,这样一来,双方就避免了眼神上的交流。同时也避免犯人因为看到自己被割碎的躯体而惊恐致死。当然,有些犯人会事先提出要求,要求自己不要遮住自己眼睛,或者不要封住自己嘴巴,自己绝对不骂也不给刽子手添麻烦,刽子手一般会答应犯人的要求,只要发现有不对,立即封住嘴巴遮住眼也来得及。

刽子手有诸多规矩和手段,不要以为就是简单的杀人,在刑场上他们说了算,给了好处,他们会让犯人死的痛快点。不给好处或者上司有令,刽子手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另外凌迟这种刑罚必须按照上司命令,刽子手在施刑之时多一刀或少一刀都会受到惩罚。犯人受刑之时,若提前咽气,施刑之人的惩罚则更重。另外也有损自己声誉,一个好的刽子手必须敬业。为此他们会有专业的设施,每割几刀,便用一种特制的油涂抹犯人伤口,使其不会因失血而死。另外这种药油除了止血之外,还具有镇痛效果,不会让犯人因为痛楚而昏厥。最关键的一点,刽子手会趁机大赚一笔,他们会将割下的碎肉当场售卖,而且绝对售卖一空,因为古人迷信,认为这种肉烘干后可以治疗疟疾等疾病。

纵观以上所述,可想而知,石达开纵使英雄盖世,在这寸刀面前也经受不住,刽子手的封住他的口,闭着他的目,再用药油帮他涂伤口,想喊痛也喊不出了!

5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之一。太平天国建立后,洪秀全为天王,杨秀清为东王,韦昌辉为北王,而石达开则为翼王。石达开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虽然最后他就义而死,但是他的一生却是轰轰烈烈。他十九岁就带领大军,而二十岁就封为翼王,三十二岁被杀。因为他一生轰轰烈烈,所以他也被称为在古代农民起义军中颇为完美的人物。

石达开带兵曾经取岳阳、得武汉,从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就行军一千八百里,可谓是所向披靡,故而令清朝军队颇为惧怕,也因此石达开被称为石敢当。

太平天国早期发展还是很好的,上层领导人物还都有进取之心,但是在太平天国定都后,太平天国有的人就开始贪图享乐,同时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也开始有了矛盾,同时杨秀清身为辅政人物,可谓是位高权重,因此他行事飞扬跋扈,欺压各王,故而别的人对石达开颇为不满,特别是韦昌辉。

最终发生了天京事变,韦昌辉带兵包围东王府,杨秀清被杀,之后韦昌辉大肆屠杀杨秀清的部下,因为韦昌辉杀戮过重,从而导致太平天国很多优秀的骨干将领牵连致死。

石达开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急忙从外地回来阻止和斥责韦昌辉杀戮过重。而因为石达开斥责韦昌辉,故而韦昌辉又要杀石达开。石达开只得逃走,但是他的家人却被韦昌辉杀了。

而后石达开举兵靖难,上书洪秀全请杀为韦昌辉以平众怨,洪秀全也觉得韦昌辉杀戮过重,为了平息众怨,于是就下令抓捕韦昌辉杀了他。

太平天国经过天京事变元气大伤,而当时石达开威望很和能力都很高,于是石达开开始主持朝政,之后在石达开的主持下,局势开始稳定,同时很多青年将领也开始独当一面。

然而正当局势好转的时侯,洪秀全因为石达开得到名声太好,所以就对石达开产生猜忌,洪秀全于是就封他的哥哥为王,以此来牵制石达开。而石达开为了顾全大局,不愿在发生内乱,于是就离京前往安庆。

石达开离京后,开始转战各地,虽然曾经也曾胜利过,但是因为石达开孤军作战,最终石达开失败被清军抓了。

而石达开被抓后,他从容就义而死。而他死的时候是深受凌迟之刑的,凌迟是一种极其残忍的酷刑,但是石达开面对凌迟之刑,却到死默默无声。看到这样情况的人都为之而动容,称他为奇男子。

石达开承受凌迟之刑,却默默无声,主要是因为他超强的意志和不畏死之心。所谓不怕死,又何惧怎么死的法子呢。石达开以大无畏、不怕死的精神、以他超强的坚强意志,所以在面对凌迟之刑的时候,能默默无声。

6

是的,我相信石达开被凌迟的时候没有喊一声,没有求饶半句。

太平天国中最完美的将领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中极为难得的将才,十六岁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称其为“石敢当”,正是因为有他,太平军才能逃出清军的包围圈占领南京。

1855年,石达开出任西征军主帅,与湘军在湖口、九江两次大战,打得湘军水师溃不成军,统帅曾国藩投水自尽,后被部下救起。

当时曾国藩已被石达开包围,只要再加把劲,很可能就要败亡于此。可惜洪秀全急调石达开回去为南京解围,曾国藩这才逃出生路,对石达开退之入骨。

石达开最难得的还不是会打仗,而是品德上的洁身自好。和他众多草莽出身的同袍比起来,他显得更为高尚。

(石达开雕塑)

用句稍微夸张的话语来形容:石达开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不贪财、不好色、不恋权、没有个人私欲。

那么他追求的是什么呢?是推翻腐朽的满清,建立人人有好日子过的“天国”,洪秀全那一套天国理论连他自己都不信,但石达开信了,并为此而努力。和他比起来,洪秀全真的是渣渣。

在南京建国之后,洪秀全从此就高枕无忧了,诸将们也心满意足了,骄奢淫逸、贪图享乐,还不顾清军虎视眈眈争权夺利,杀得血流成河。再这么杀下去,不用清军打来,自己就得玩完。

石达开赶紧出来平定乱局,却又引起了洪秀全的猜疑,担心他夺权,意图谋害于他。

为了避免太平天国再次爆发内讧,也是因为对这种状况实在痛心,石达开于1857年5月避祸离京,此后再没有回去,率部与清军英勇作战,最后为保三军而束手就擒。

他是如此的特别,与其他太平天国的将领完全不同,因而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石达开肖像图)

清廷对石达开的判决是凌迟,受刑过程中他一声不吭

凌迟是种很残酷的刑罚,不是简单的死刑,而是一刀刀割肉。石达开被割了几千刀却一声不吭,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我是相信的。

先来看看清廷方面的记载:

四川布政使刘蓉说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刘蓉是怀着怎样一种复杂的心态说出这番话的,既称石达开是“丑类”,却又承认他不卑不亢、不摇尾乞怜,是“最悍者”。以刘蓉的立场,如果不是实在佩服石达开,说不出这种褒义多过贬义的话。

(网络配图)

目击者黄彭年(官至湖北布政使、清朝学者、参与镇压石达开)在写给好友唐炯(清朝将领、参与镇压石达开)的信中说:“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

虽然是敌对双方,但黄彭年实在爱惜石达开,竟然问出了“朝廷不用石达开,反使他为贼,是谁的过错?”这种问题,只要石达开露出一丝丑态,都不能让他这么发自肺腑的赞扬。

另一个目击者地主文人周洵是这么描述的:石之死处,在成都城内上莲花街督标箭道。三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

周洵不是官员,说起话为顾忌更少,直称石达开为“奇男子”,很明确的说明了石达开死的时候没有喊叫,没有求饶,而是从容赴死。

这三人都是清廷一方的人,没有必要美化石达开,相反,石达开要是稍有怯意,必然被他们丑化而宣扬天下。

为什么石达开能够忍住几千刀的肉刮?

我认为是因为他有着坚强的意志。

生于安乐的我们别说千刀,大概一刀都忍不了。但我们做不到的事,不代表别人做不到。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明明能逃跑却违背求生的本能留下来送死。

那么石达开为什么就忍不住呢?他的意志难道不强吗?很强!强到足以超越人类极限!

意志寄托在肉体上,能战胜肉体之苦痛的也只有意志。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意志强的人得了癌症都更有机会战胜。

总之,石达开被凌迟的时候不是不疼,但是,他的意志让他咬住了牙关,不在敌人面前示弱露怯。就是死,也是铁骨铮铮的死去。时年32岁。

他从没服软。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7

有可能。

比如烧红的烙铁,大家都看过怎么用刑,单次审讯用的次数越多,痛感越轻,超过3次就别用了。有经验的施刑者最多用两次,因为这种程度伤害的痛感是有极限的。

其中还有用刑过度的问题,怕犯人死在当场,心脑血管类疾病不说,古代的卫生医疗条件有限,箭头涂上粪便都能让敌方士兵感染而死,创口过大,加上没有套出有价值的口供,一般用刑都是留手的,照死整就真的会死,尤其重犯,施刑者和他的领导是要被追责的。

对于人体痛感的研究从未停止,从现实使用方面来看,专业行刑人员大多拥有一定技巧,同时也能依据经验把控用刑程度。

提起凌迟,一般都会想到袁崇焕,受3543刀才气绝,还有一位比较出名的就是大太监刘瑾,为了防止他过早死掉,每天只切357刀,第一天受刑完毕刘瑾还能喝粥,转天才几十刀刘瑾就挂了,看来行刑者手艺不精。

大明还有一位进士比较出名,郑鄤,挺高的才情,最后也是凌迟而死,罪名是殴打继母、性侵儿媳、妹妹,3600刀剐净,肉被卖给中药铺当做疮疥药品的原材料。

凌迟,也称陵迟,字面上的意思是“缓缓的山丘”,同时也做为刑罚的名称,与其取境有关,无论上下山,都是“徐徐图之”,缓缓的行进,对应凌迟的行刑过程就是让受刑人缓缓的失去生命,承受巨大痛苦后死去。

凌迟这种刑罚至少可追溯至秦代,但是国家法典没有收录,不允许充当正刑使用,私刑就没法禁止了,毕竟那时候的法律条款更不健全,私刑尚且无法禁止,何况私刑所用的刑罚手段。

私人笔记可信度可能稍低,但以唐代为例,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合著的《五代·刑法志》可信程度非常高,由此我们可以知晓,那个时候凌迟被称为“轻刀腐割”。

凌迟最早被官方使用是在五代时期,这个时期凌迟被官方合法化,只不过因为过于残忍,所以大多数人主张废除,所以使用次数不多罢了。

到了北宋年间,新君新法新政,阶级矛盾不是那么严重,能够威胁君主统治的势力不多,程度不严重,所以凌迟这种刑罚是不被允许的,在君主看来,如此残忍的刑罚没有必要,且容易落下暴政的恶名。

宋朝经过了初期阶段后,封建王朝的种种弊病开始逐渐暴露,各方面问题也非封建皇帝可以解决,所以在严峻的形势下,君主又开始采用凌迟刑罚,用来制裁那些犯下类似忤逆大罪的人群。

需要说明的是,同为凌迟刑罚,宋代的残忍程度相对不高,只是断肢、割喉、砍头,一套流程就走完了,和五马分尸差不多,因为人的四肢被砍断后,鲜血会喷薄而出,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会立刻造成休克,后面的流程,犯人大多无法感受,这和是否硬汉没关系,人嘛,失血过多昏厥是必然的。

元代是认可凌迟刑罚的,这出于统治者的担忧,在当时来说,算是外族入主,必须具备残忍的刑罚针对汉人,包括但不限于防抗政权,大家耳熟能详的《窦娥冤》,张驴儿就被施以凌迟,算他运气好,生在元代,只受刑120刀,虽然只是戏剧人物,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凌迟,活儿糙,相对来说残忍程度低。

明代的凌迟次数较多,凡是谋逆叛乱或者危及江山社稷的,说白了就是总和皇帝对着干还总想把皇帝拉下马的人,需要以凌迟的手段处死。

破坏公私财物罪也会被凌迟,特定保护对象就是皇帝家的财产,比如宗庙、宫殿等等,当然也有特例没被处死的,看遇上哪位皇帝了。一般来说,凡是沾染上这类罪名,官府不会区分什么首恶还是从犯,统统凌迟。

明代开始用刑就比较细致了,看来传承几百年的手艺有所提高,要么不凌迟,凌迟基本就要过千刀。清沿明制,文字狱方面也多次使用凌迟刑罚。

杀鸡儆猴,凌迟施刑之前,为以儆效尤,通常还会游街示众,女性一般都是伦常性罪行,会被脱下衣服骑着木驴游街,某些人说男性不会,其实也一样,没有一定之规,看官老爷够不够狠了,有的男性犯人不但会骑木驴,还可能因为力气大,挣扎剧烈被直接钉在木驴上。

男女受刑流程差不多,先是割去胸部,然后是生殖器,再然后就由下往上逐步切割,先是四肢,后又腹臀,最后才是神经敏感且集中的头部,之所以不先在头部施行也是因为怕犯人直接死掉,到了晚清,能把统治者气得发抖那种人,还会被“优待”些鸦片,让受刑者清醒点、兴奋点,不容易很快死亡。(也有例外,从头面开始的)

石达开舍命释三军,石达开并不是离开天京后才想要入川,实际上他做过多次尝试,1863年,5月14日,他率军到达大渡河,但是恰逢汛期+大雨,大军无法摆渡过河,两天多的时间,对岸被清兵大军驻防,后面的清兵也已经追到近前,大营粮草被烧,妻儿相继投河自尽,穷途末路之下的石达开为了保全士兵们的性命,决定投降,可惜清兵使诈,并没有如约履行。

▲骆秉章所谓的《石达开自述》近乎于胡扯,不必相信,“侥幸免死”是后添的,《三略汇编》里没有这句,笔在他手里,想怎么写谁也拦不住。

最后行刑的时候,根据大量文献笔记、官员记录,石达开不卑不亢,从未求饶,投降也是为了手下士兵能够存活。

比如:

“刚毅坚强的神色溢于言表,对答、用词不卑不亢,更无摇尾乞怜之语,直到受刑,神色黯然,是(所谓的)“丑类”最彪悍的存在。”

“被押赴刑场后,神情淡然,无丝毫畏惧,即便是深受凌迟之刑,到死也是寂静无声,真奇男子。”

“举止稳重,言语气概不卑不亢,和婉之中有着坚强,明知即将赴死也非常从容淡定,要是我大清朝有这么个忠臣落个如此死法,如此状况,肯定标榜千秋,这种人不为朝廷所用,反倒成了贼寇,这是谁的过错呢?”

这些记录虽然大多称石达开为“贼”、“丑类”,但字里行间无不显露出对“奇男子”、“硬汉子”的钦佩。

至于受刑后是否因痛苦而叫喊,记录较多,大多描述没有这种情况,这分四方面:

①谁都知道他们为何造反,无非难以存活或者不堪欺压,进而官逼民反,是有可被同情因素在里面的。

②人都惜命,石达开为了手下士卒甘心赴死,令人钦佩,即便不堪重刑而叫嚷,文人们也不会如实落笔记录,重英雄这方面,古今中外都一样。

③犯人身体素质不行,几刀就死了,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④历史上的凌迟,猫腻颇多,刽子手出于同情,行刑放水,领导也没法确认、追责。

比如清末恶棍康小八,论英雄、论名声比石达开这种英雄差远了,而论作死程度,康小八比石达开高多了,为啥呢?

(传说哈,非正史)

隆裕皇后听了康小八的传说,心向往之,跟慈禧进言说了不少好话,慈禧一下来了兴致,想会会这个传奇人物,康小八假装答应,到了颐和园以后,用非常“不礼貌”的眼神打量着后妃们,慈禧大怒(竟然不看我?)就问他:你个刁民,你个狗东西,你敢劫皇杠?

康小八说:“劫就劫皇杠,奸就奸妃子。”,结果就被凌迟了。

仅博一笑,不必当真。

康小八是如何被放水的呢?

首先,行刑者先要割下他额头部分的面皮挡住视线,康小八不让,他就想看看自己是怎么被弄死的,且在行刑中,他一声不吭,一旁监督的太监觉得康小八是条汉子,也可能是嫌麻烦想早点交差,所以支使行刑人员将钢针直接插入康小八的心脏,人当时就挂了,再剐多少刀意义不大,只是杀鸡儆猴,起个警示作用罢了。

文初讲过,即便没有人给石达开放水,只要先期能忍,后面的疼痛程度会慢慢减轻,有的人会晕厥,有些人的意识会渐渐模糊,施刑过程中,如果受刑者晕厥的话,只要刽子手不是太缺德,一般也不会用特殊手段把受刑者弄醒,前面几刀几十刀之后就算是挺过去了,加上石达开确实是个硬汉,也是历经战阵的猛将,所以说他能忍也不算奇怪。

.

8

石达开被凌迟的时候真的没有喊一声吗?为什么他能够忍住几千刀的肉刮?


天平天国全盛之时,“天京事变”爆发,最终,韦昌辉、秦日纲被诛,石达开回天京,受到众人拥戴,洪秀全封他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从“翼王”到“义王”,石达开的威望达到顶峰。

形势刚刚稳定,被“天京事变”深深伤害的洪秀全有了新想法,封大哥洪仁发为安王,二哥洪仁达为福王,主持军政大权,来牵制石达开,洪秀全的两个文盲哥哥,本是花田县老实巴交的种田汉,真正的大草包两个。

权力被架空的石达开害怕重蹈杨秀清的覆辙,1857年5月负气出走,带走忠于他的几十万精兵良将,想要重新开创一番新天地,洪秀全心中发慌,立即削去两个哥哥的王爵,派人送去“义王”金牌挽留,被石达开坚决回绝。

从1857年到1863年,石达开转战于江西、浙江、福建、广西、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等十二个省,进进出出两万余里,却是节节败退,很多部属自行脱离,义气为重的石达开并不阻拦。

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攻占四川紫打地(今安顺场),如果当天渡过大渡河,便可冲出包围圈,结果,石达开一小妾为他生下一子,高兴的石达开决定河边休整,庆祝三天。第二日,大渡河上游突然山洪爆发,在清军和当地土司兵的围攻下,石达开只剩下六千余人,弹尽粮绝,无计可施的石达开做了一个军事上错误,人性上光辉的决定,他让妻妾及子女数人投江自杀,写信给骆秉章,带着手下将领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及五岁幼子石定忠赴凉桥清军大营,与骆秉章谈判,决心“舍命以全三军”。

绝路之军,哪里还有谈判的本钱,骆秉章食言,夜间以火箭为号,在大树堡将缴械的三千太平间斩杀干净,一个不留。

石达开则被押解到成都审讯,见骆秉章“只揖不拜”,作为洪秀全广东花县老乡的四川总督骆秉章问“尔欲降乎?”石达开朗声到“吾来受死,兼为士卒请命”,绝口不提降字。“大丈夫不能开疆报国,奚爱一死!死若可安将全军,何惜一死!况我为王十余年,今上天亡我,难逃一死!”,此时的石达开还不知道,他的三千手足兄弟已经被屠杀干净,“全三军”只是一个幻想而已。

被关押在成都科甲巷的石达开写完《自述》后,和他一起投降的将领被押解到闹市凌迟,五岁的儿子按照大清律,应该十五岁后受凌迟,但不久就被毒死。

凌迟处死,民间俗称“千刀万剐”,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此法五代之时早已禁用,后再次被当政者使用,最终废除于光绪三十一年,但是却流行于骂人语句中,“你这个挨千刀的!”

凌迟在历代有不同的实施手法,一般是切8刀,先切面,后手足,再胸腹,最后枭首,但实际上远不止八刀,清朝规定有24刀、36刀、72刀和120刀四种。而明朝则是根据罪恶程度随意增加刀数。据目击者称,第一刀叫“祭天肉”,第二刀叫“遮眼罩”,把犯人额头肉皮割下,耷拉着遮住眼睛,然后左一刀右一刀将犯人的肉割下,放入箩筐。

明朝大宦官刘瑾被施以凌迟之刑,要刮3357刀,第一日刮357刀,黄昏时将刘瑾押回监狱,刘瑾醒来,居然吃了两大碗稀饭,次日用刑,不到100刀,刘瑾就已气绝身亡。刘瑾之后,有详细记载凌迟处死的有郑曼、袁崇焕和最后一个受此刑的康小八。袁崇焕的号称“鱼鳞刮”,共13700刀,三天完成。晚晴著名的“段一刀”凌迟过白莲教36岁首领冉天元,他细腻的手法受到围观者一致称道,四川总督特授予他银牌。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从成都臬司衙门监狱提出,在督院街院门口接受凌迟,骆秉章吩咐用“鱼鳞刮”,为防止石达开早死,失去看点,他还特意嘱咐,准备生石灰,出血就撒。

刽子手有3个,其中一人叫余宝,他的师爷就是“段一刀”,同时被凌迟的还有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时人周洵著文对此作了惊心动魄的描述: “石王与曾仕和对缚于十字桩上。行刑人分持利刃, 先剜额头皮, 上掩双目, 次剜双腕。曾文弱, 不胜其楚, 惨呼。石徐指之曰: 何遂不能忍此须 臾 ? 当 念 我 辈 得 彼 , 亦 已 如此, 可耳。曾遂切唇无声。凡百余刀, 剜全体殆遍, 初流血, 嗣仅淡血, 最后仅滴黄水。……终刑, 气早绝矣。”周洵盛赞石达开, 说他“自就绑至刑场, 均神气湛然, 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 至死亦均默然无声, 真奇男子也。

行刑开始,曾仕和受不了疼痛,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声,石达开斥责他,他就不再出声,而石达开、黄再忠、韦普成三人自始至终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割完上身,已经是肋骨毕现,血、黄水、大小便流一地,然后是下身,刮了四个小时,现场监斩的骆秉章、唐友耕已经疲惫不堪,熬不住了,刽子手余宝也累了,骆秉章让余宝看石达开死没有,余宝用刀尖挑开耷拉在石达开眼睛上的头皮,只见石达开依然双目如电,余宝惊吓失常,手中小刀掉在地上,跳起来插入脚背,顿失心窍,突然脱掉衣服,冲出门外,骆秉章众人惊诧莫名,余宝从此疯魔,沦为乞丐,每天在成都府河旁哀嚎“我有罪,我有罪呀!”。

石达开死时32岁,被割下的血肉埋在府河旁的下莲池,头颅送往京师过程中扔进长江。

曾国藩评价石达开“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 ”。骆秉章说石达开“最为狡悍善战 ”。左宗棠说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 ,才智出诸贼之上”。

9

公元1963年5月,大渡河前。

石达开率军到达此处,此时石达开手下有太平军近四万人,而对岸并没有清军。

抵达大渡河的当日,石达开命令部下多备船筏,以备渡河。

次日,太平军开始渡河。

不料当晚开始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

雨势不停。

太平军军势阻于大渡河前,空望对岸不得前。

三日后,大渡河东面的防御清军抵达对岸,并开始修筑防御工事。

几日后,雨势稍减,追击的清军依然迫近,而对岸清军已经准备妥当。

在这样的劣势下,石达开下令全军渡河。

但是几次强渡,都被对岸清军凭借环境优势所击退。

石达开部被困大渡河前,最后粮草用尽,陷入绝境。

清军主帅骆秉章和石达开是四川老乡,这时候假意表示和谈,派遣南字营都司王松林到太平军营谈判,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

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一刻,石达开如此的天真。

为了身后数万将士的生死,也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石达开带上了自己五岁的儿子石定忠。

石达开离开军营后,石部将士立刻被王松林收编,仅剩两千人保留武器,驻扎于大树堡。

这两千人中有七百人过河,遣散或被杀。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夜袭大树堡剩余一千多人,除三百老幼存活外,全部被杀。

同年6月底,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处以凌迟。

据传石达开行刑时,未发一声,显示了一个铮铮铁汉的强悍印象。

但是丧心病狂的清军,竟将石达开五岁的儿子带到刑场上,绑在石达开的对面,让父子相对于刑场之上。

面对不晓世事,脸上还有天真笑容的儿子,铁汉石达开也不尽热泪纵横,泪尽而绝。

石达开死时才32岁。

打败石达开的不是肉体的苦痛,而是内心的亲情,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铁汉柔情”吧。


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10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这种凌迟是很容易放水的。

凌迟主要看是否打点刽子手。

如果打点了,刽子手会开始几刀真割肉,随后寻机一刀刺中心脏,直接将人刺死。

而当时行刑时,无论是监督官还是群众都距离很远,其实看不到刽子手具体的行为。

所以刽子手刺死犯人,其他人也并不知道。

大家注意关于石达开死亡的描述:

1863年(同治二年),骆秉章率领清兵把石达开和宰辅曾仕和、中丞黄再忠等绑赴刑场。石、曾二人分别被面对面缚在两个十字木桩上。

执行凌迟时,刽子手先对曾仕和割第一刀,曾仕和受疼不过,惨叫狂呼,石达开斥责他说:“为什么不能忍受一会?”曾仕和这才咬紧牙关,不再叫喊。

石达开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他从始至终默然无声。

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连敌对势力的四川布政使刘蓉,都不得不如此赞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实丑类之最悍者。”

这种情况看来,高度怀疑石达开的旧部已经花钱打点过刽子手。

刽子手应该对于曾仕和和石达开,只是最初几刀真正动手,以应付差事。

随后就暗中将两人刺死,减少他们的痛苦。

所以,石达开的100多刀,恐怕只要几刀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当然不是说人的意志力不足以忍受巨大的痛苦,但忍受100多刀还是不太可能的。

石达开的旧部众多,即便最后也被释放了几千人。

大家凑钱行贿刽子手,并不困难。

而且石达开是在四川受刑,距离北京十万八千里,慈禧太后也不知道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