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韩国人无限敬仰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

韩国人无限敬仰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

2020-07-21 03:50阅读(154)

韩国人无限敬仰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世宗大王李祹是朝鲜王朝的第4代国王,1418年至1450年在位。李祹没有什么大的功绩。武力上,李祹

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世宗大王李祹是朝鲜王朝的第4代国王,1418年至1450年在位。

李祹没有什么大的功绩。

武力上,李祹南下消灭倭寇,充其量不过歼灭了对马岛的一二千人,算不了什么。

北上驱逐的所谓女真人,是最弱的野人女真,当时还是一盘散沙状态。

而女真人要到100多年后才开始强大崛起。

李祹真正最大的功绩,是推行了训民正音,创造了朝鲜文字。

在之前2000年,朝鲜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口语,文字就是汉字。

所以朝鲜人的口语和文字是脱离的,学习起来较为复杂,只有士大夫才会写字,普通人都是文盲。

李祹认为使用汉字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教育问题,而是遭受到中国的文化同化。

只要汉字使用一天,朝鲜等同于中国的一部分,各方面都受到巨大的影响。

李祹创造的朝鲜文字,同越南自创的语言相对接近,是一种表音文字,同口语比较接近。

不过,李祹只是创造了朝鲜文,实际上朝鲜文并不流行。

当时朝鲜士大夫和贵族几乎全部抵制朝鲜文:他们认为抛弃汉字就等于失去中国文明,而成为夷狄之邦。崔万理曾说:“自古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传》曰:‘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历代中国皆以我国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大累哉?”。

所以,朝鲜其实一直在用汉字。直到20世纪日本入侵和朝鲜民族思想高涨,才逐步取消了汉字,改用朝鲜文。

个人觉得朝鲜文非常之丑,根本无法写为书法,同汉字无法相比。

李祹也是矮子里面拔将军而已。

为什么韩国人这么尊重李祹,一个韩国历史学家说过名言:如果不是世宗大王创造了朝鲜文字,我们朝鲜人和中国人还有什么不同?

2

在韩国首尔国会门外,有两尊雕像。一座是“亚洲第一战神”------李舜臣;另一座就属于题主所说的“朝鲜最出色的国王”-------“世宗大王”李裪。

李舜臣的功绩已经被吹出亚洲了,但是,我们都知道李舜臣的功绩被高估了。在韩国人鼓吹的“鸣梁海战”中,李舜臣率领12艘“龟船”打败日本300艘战舰。而真实的历史上,日本只有130艘,外加200艘是后勤船;李舜臣一方除了12艘战舰以外,还组织了100余艘民船改装的舰船。双方实力差距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夸张。

(李舜臣塑像)

李舜臣这种级别的军官,放到明朝就是一个“帐外听令”千总。但是,韩国就是“矮子里面拔将军”把他吹成了第一战神。

(世宗大王雕像)

“世宗大王”其实和李舜臣一样,处于同一个水平!“世宗村长”在位期间(1419年),曾经指挥过一次剿灭倭寇的战斗。此战,朝鲜出兵17000人,日本出兵3000人。朝鲜打死倭寇700人!!!同时,还替“宗主国”明朝解救了一百多名人质。(这就好比,埃塞俄比亚打跑了索马里海盗,然后解救了一百多名美国人质。埃塞俄比亚肯定觉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壮举!)

但是,这样的战斗放到我国古代,真是“不值一提”!

(文|勇战王聊历史)

3

韩国人敬仰世宗大王叫李祹,是朝鲜王朝的第四代国主,他在位33年,其在位期间共有四项成就。

第一:反击倭寇。

1419年5月,刚刚继位的世宗在朝鲜太宗的建议下(当时太宗还健在),发起了针对日本对马岛的己亥东征,目的是清除对马海峡倭寇对朝鲜的侵扰。

此役,朝鲜军一共击毙倭寇700多名、逮捕110名,并释放了至少140名被倭寇抓走的明朝老百姓。朝鲜方面则有180多人阵亡。

PS:解救的明朝百姓没有送还明朝,据朝鲜史料的记载,不放回去的原因是这些明朝百姓看到了朝鲜军队糟糕的战斗表现,怕他们回去宣传朝鲜军的实力。

左議政朴訔啓: “左軍節制使朴實對馬島敗軍時所護漢人宋官童等十一名,備知我師見敗之狀,不可解送中國,【以見我國之弱】。 ” ——李朝实录 世宗元年(1419)七月二十二日

同年九月,朝鲜军将流窜在对马海峡倭寇首领平真盛被捉获,并押到朝鲜王宫。

此役是朝鲜半岛土著政权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主动攻击日本。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朝鲜半岛的土著政权从来没有主动打过日本,所以朝鲜的这次军事行动的消息传到日本后,把日本当时的足利幕府吓尿了,还以为中国大军又来了(联想到了元朝两次侵日)。

为了搞清楚情况,早做防备,幕府将军足利义持派人去对马岛实地调查情况。结果派去的那个人也是缺心眼,居然只是简单的询问了一下被俘虏的朝鲜军士兵后,就急匆匆的跑回去报告了。

这个特派员见到足立义持后就说:“朝鲜军俘虏交待,说大明即将入侵日本,我们应该早做防备才好”,结果这就差点导致了日本、朝鲜、大明的三方矛盾。

所幸的是,后来朝鲜特使宋希璟出使到日本把情况说清楚后,幕府将军足利义持才搞清楚了情况,大松一口气。遂即,双方表示和解。达成通商、剿寇协议。

第二:巩固北部边界,奠定了朝鲜半岛今天的疆域范围。

朝鲜王朝立国之初,疆域面积比现在小,北部与中国的分界线不是鸭绿江和图们江。大明永乐时期,朝鲜国王通过扯蛋、撒谎等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从永乐帝手里骗到了一些领土。不过由于军事控制力不强,世宗上台之前,这些刚骗来的领土还都不稳固。

世宗上台后,他下令修建四郡六镇,以加强对北部边疆的控制。1433年,世宗派金宗瑞击败野人女真部落,巩固了其对朝鲜半岛东北部咸镜道等地方的统治。

也就说是,目前朝鲜半岛的朝鲜和韩国的领土范围,基本上是世宗时期奠定的。

具体位置看下图(红色部分)↓


第三:发展本土化的科学技术。

朝鲜世宗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觉得朝鲜什么都学中华,太没有个性了,所以他要创造一点个性,刻意区分朝鲜和中华。

比如他在继位后,就下令改革历法,将朝鲜历法的纬度从北京改为了汉城。新的历法可以使朝鲜的天文学家更加准确预定日食和月食的时间。

还比如,他觉得朝鲜人用中国人的医书看病太不切合实际(很多草药在朝鲜没有),于是他就让人仿效中华的医学者,也编纂了集朝鲜传统医学经验的《医方类聚》和《乡药集成方》两本医书。众所周知,由于朝韩两国近几十年一直都在去中国化,所以世宗当年命人编纂的朝鲜医书就被很多韩国人称为是“韩医”开端,世宗时期也是韩国人认为是朝鲜传统医学与中医的分水岭。

另外,世宗时期还发明了一些科学仪器,比如现在印在韩国10000韩元面额上的浑天仪就是世宗时期发明的。(其实也不是朝鲜自己发明的,而是参考了中国和阿拉伯的典籍仿制出来的,但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强,拒绝承认是仿制品)

第四:创立了谚语书写系统。

公元十五世纪以前,韩语以中国的汉字为书写工具。不过由于韩语与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使用汉字记录韩语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加之一般百姓不懂得汉文,非常不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此世宗在1443年组织了一批朝鲜学者创造了适合标记韩语语音的文字体系,即现在的朝鲜文。(其实就是拼音文字)

不过此谚语书写系统一出,立即受到了众多使用汉字的朝鲜文人和两班贵族的批评,因为他们认为朝鲜抛弃汉字就等于失去中国文明,而失去中国文明,就与创立文字,自绝于中华文明的辽国、西夏、蒙古等蛮夷戎狄没区别了。

用当时担任集贤殿的集贤殿副提学崔万里的话说:“历代中国皆以我国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韩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累哉?”。

后来由于朝鲜文人和贵族的抵制,谚文的传播范围很窄,所有的文化人都不用,只有下等人和妇女在使用。

世宗死后,王位传至第十代君主燕山君,由于他在位时期残暴不仁,大加杀戮,骄奢淫逸,在民间引起极大的非议。因而有人就用谚文写讽刺文章骂他,让他非常愤怒。

于是,燕山君下令禁止谚文使用,并且销毁了谚文书籍——此举使得谚文险些不传。

至于谚文再次被捡起来使用,还是20世纪日本吞并朝鲜之后的事了。

PS:韩国人宣称韩文是朝鲜民族的独创,但是根据懂蒙古历史的学者研究,世宗创立的韩文与元朝时期蒙古人在朝鲜半岛推行的八思巴字是极其相同的,有可能韩文就是照着八思巴字改了一下,再根据当时中国声韵学的成果山寨出来的。只是韩国人不愿提及这个事而已。


上排:八思巴字的k,t,p,s,l字母与韩文的k,t,p,ts,l字母相比较

下排:八思巴字的h,w,v,f字母与韩文的w,v,f字母相比较

总的来说,按照我们对千古一帝的标准,朝鲜世宗也就是个守成之君,谈不上有什么伟大的功业。不过由于近些年韩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崛起,世宗的一些行为很符合民族主义的宣传宗旨,比如他派兵打过日本,比如他让人创造了韩国文字,这些举措都满足了现在韩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所以现在的韩国人也就认为他很伟大了。

4

我一直觉得,如果韩国人收到“我,朱元璋,打钱”这样的短信后一定会泪流满面:祖辈们口口相传的秘密任务终于被激活了!

在大韩民族看来,韩国人才是明朝的正统传人,朱元璋是他们韩国人的祖先,连大明的年号“崇祯”被韩国用了长达256年之久等等。

这一切无不表明,在大韩民族心目中,自己就是明朝忠臣烈士。

在大韩民族当中,被他们万世敬仰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号称亚洲第一战神的李舜臣,另一个是号称朝鲜民族最出色的国王的世宗大王李裪。这两个人的雕像被立在韩国首尔国会门外广场两侧。

为什么要吹爆这两个人,原因很简单 ,因为这两个人都与大明朝有关。

李舜臣原本是明朝名将陈璘的副手,他的主要功绩是在“鸣梁海战”中,以12艘龟船打败日本300艘战舰——这是韩国人鼓吹的说法。

你以为韩国人个个是叶问啊,一个人能打数十个。

在“鸣梁海战”中,李舜臣能击败对手,一个原因是对手并没有那么多战船,另一个原因是;李舜臣部队没有那么少战船;更重要的原因是,这场战争中,功劳主要在明朝水师。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世宗大王”李裪。

李裪是朝鲜王国第二任国王,他的主要战功也是荡寇,李裪在位期间,曾经指挥过一次剿灭倭寇的战斗。那次战争中,朝鲜出兵17000人,日本出兵3000人。

日本兵显然也不是叶问,没有一打十的能力。

所以毫无疑问地日本战败了,朝鲜打死倭寇700人!

最重要的是,李裪帮“宗主国”明朝解救了一百多名人质。

事实上,李裪最大的功劳就是抱上了明朝的大腿,李裪在位的32年间,朝鲜王国向明王朝定期遣使154次,非定期遣使95次,可以说有事没事都要去晋见一番。

当然,大明朝的回报赏赐也十分丰厚,无论在经济、文化,还是在科技上,大明对朝鲜国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此外,李裪还创立了韩国文字“谚文”。

说实话,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朝鲜国当时说的话与文字是两套体系,语言与文字不统一,所以能够统一文字和语言对普通民众来说是一件好事。

但在当时的朝鲜人看来,这是一种“欺师灭祖”、“以夷变夏”的行为,为此,李裪还受到了社会有识人士的强烈谴责。

不过后来韩国人由于某种原因废弃了中文,重新启用谚文。

总的来说的话,无论是李舜臣也好,李裪也罢,他俩的“成就”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并不怎么起眼,但对他们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了。


我是有趣的咕嘟君,关注我,为你讲述更多历史趣事。

5

作为中国明清两朝的“铁杆小弟”,朝鲜王国历史上的名人不少,但能叫今日韩国人,依然怀有“无限敬仰”情怀的人物,公认也只有两位:一位是万历朝鲜战争时期的朝鲜名将李舜臣,另一位,就是朝鲜王国第二任国王——世宗大王李裪。

时至今日,这二位的雕像,已然立在韩国国会门外,享尽多少崇敬目光。但实事求是说,在万历朝鲜战争里打出名气的李舜臣,只是明朝名将陈璘的副手,抛却其在野史里的各种神表现,其真实战功,不过在朝鲜军队里“矬子拔将军”。相对而言,作为朝鲜国王的李裪,论手腕能力,哪怕放在当时亚洲列国,也堪称是位卓越的政治家。

作为朝鲜王国名义上的第二任国王,实际上的第四任统治者,李裪执掌朝鲜王国的三十二年,是朝鲜王国重要的黄金时代:朝鲜王国的土地改革全国铺开,农业产值大踏步前进,儒家文化遍布朝鲜半岛,诗词歌赋百花齐放,“铜活字印刷”“测雨器”等科技成就如雨后春笋。就连作为宗主国的中国明王朝,都给他赐了谥号“庄宪”,以表达高度评价。

不过,作为朝鲜国王的李裪,能被现代韩国人尊为“世宗大王”,关键还在以下三件大事。

一、 抱中国大腿

从明朝洪武年间,朝鲜王国建国起,“抱中国(明朝)大腿”就是基本国策。而李裪在位时,更是朝鲜“抱”得紧的时代:李裪在位三十二年,朝鲜王国向明王朝定期遣使154次,非定期遣使95次,几乎是逮个由头,就要跑来拜见一番。特别是明朝遭到“土木堡之变”国难后,病入膏肓的李裪,还以盛大典礼迎接明使,好好表了一番忠心。如此虔诚“抱大腿”的表现,正如《明史》评价:“事大之礼益恭”。

可以说,李裪在位时期,就是当时双方“朝贡册封”关系的成熟期。而这“抱大腿”也不白抱,就在这三十二年里,朝鲜不但通过“朝贡贸易”获得大量赏赐,科技文化交流也越发火热,中国先进的天文历法医学农业军工等技术,源源不断传入朝鲜半岛。

李裪对此的态度,更是如饥似渴学习,他特意立法规定,朝鲜的农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都必须严格遵照《农桑衣食撮要》等中国农书。明朝的火箭等先进火器,也是他在位时大力引进仿制,变成了今天韩国电影里常拿来吹牛的“神机箭”。

值得一提的是,“抱大腿”的李裪,把“占便宜”的本事发挥到极致。不停向明朝表忠心的朝鲜同时,也在偷偷扩张领土。瞅个机会就往北刨几亩地,悄无声息就在图们江建立了“四郡六镇”,把图们江变成了明朝与朝鲜的界河。以这手腕说,李裪,确是个算盘精明的政治家。

二、创立韩文

作为朝鲜王国鼎盛年月的统治者,李裪另一桩叫现代韩国人无比仰慕的大事,就是创造“谚文”,也就是韩文。

在李裪以前,朝鲜王国并没有本民族文字,其官方文字全部都是汉文。所以其民族语言与日常文字分离。而李裪组织大臣创立的“谚文”,是朝鲜文的字母,包括了十一个元音与二十八个辅音。大明正统十一年,李裪颁布《训明正音》,正式将谚文推广到朝鲜半岛。它虽然缺点毛病极多,却有简单易学的大优点。纵然是不识字的文盲,也能短时间学会,更是今天韩文的前身。对于朝鲜民族来说,意义堪称跨时代。

但这跨时代的创举,在当时的朝鲜王国,也是激得骂声一片。朝鲜的大臣学者们,纷纷愤怒抨击,大骂李裪此举“以夷变夏”。力排众议的李裪呢?也只是将这“谚文”当做辅助文字,之后的几百年里,“谚文”在朝鲜半岛也命运多舛,一度遭到统治者的焚毁禁用,直到20世纪初叶,才算真正兴起。

作为这种文字的创立者,李裪在韩国被称为“大王”,也是实至名归。

三、讨伐倭寇

比起外交与文化的成就来,李裪的“大王”身份,还有来自朝鲜王国历史上,一桩难得的强硬大事:讨伐倭寇。

早在朝鲜王国之前的高丽年间时,朝鲜半岛就饱受倭寇侵扰,待到朝鲜王国建立,倭寇的气焰也更加嚣张。李裪登上王位的头一年,即大明永乐十七年(1419),倭寇就以数十艘战舰规模入侵,在朝鲜海岸线上肆意烧杀抢掠。但比起后来那些一听“倭寇”俩字就哆嗦的朝鲜国王们,李裪的反应,却是坚决四个字:以血还血。

于是,在李裪的一力坚持下,永乐十七年六月,朝鲜王国历史上著名的“己亥东征”开始了:动用一万七千大军和二百二十七艘战舰,几乎以倾国之力,对盘踞对马岛的日本三千倭寇发起迅烈打击。历经数日拉锯战,朝鲜军队以伤亡两千五百多人的惨烈代价,取得歼灭倭寇七百多人的战果,打得倭寇头子宗贞盛主动乞降。明朝正统八年(1443),李裪又迫使对马岛倭寇签订《癸亥条约》,确立了朝鲜王国对对马岛的宗主权。

虽说这场战争的规模,比起后来的万历朝鲜战争来,确实很不够看。但放在朝鲜王国的历史上,这确实是其反侵略战争里十分辉煌的一笔。对于后来一度饱受日本奴役的朝鲜半岛来说,李裪的这一番表现,更是值得仰慕的热血记忆。“世宗大王”的荣誉称号,放在朝鲜半岛,他真当得起。

参考资料:《中韩关系史》、《中朝关系史》、《明史》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6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每个国家自己的文化,正是这样的多样性,也使得每个国家也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骄傲。就以我国为例,一提到我国历史上比较厉害的帝王,我们首先能够想到的,便是曾经在七国角逐中胜出的秦王嬴政,正是他铁腕的手段、永不放弃的决心,让他在后来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除了秦皇外,汉武帝的功绩也是有目共睹的,若不是他强硬的作风,说不定当时的汉王朝还处处受外敌的欺辱,处处受外敌的窝囊气。在秦皇汉武之后,还有唐宗宋祖,他们各个都是能人,各个都是明君,他们对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很大的,也是我们不能遗忘的东西。

除了在华夏的大地上,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朝鲜半岛也有着令他们敬畏的人物和领袖,这个人便是让韩国人无限尊敬的“世宗大王”。

“世宗大王”

世宗大王的名字是“李裪”,他出生于十四世纪九十年代末,去世于十五世纪五十年初。他被称为朝鲜国的世宗,所以在后来人们便将他称呼为“世宗大王”。这位大王是李氏统治朝鲜以来的第四任君主,在十五世纪初的时候继位,一共在位了有三十二年的时间。

和我国的秦皇汉武一样,朝鲜世宗是韩国历史上贡献较为卓著的君主之一,因此他也被认为是朝鲜王朝历史上,最为出色的君主之一。为了纪念这位君主,为了能够让后代重视这位君主,“世宗大王”的称号便出现了。

在那个时候的朝鲜,民众们虽然是识汉字的,但是因为汉字的深度性,以及复杂性,使得当时的民众在学习的时候常常叫苦不迭。为了能够让民众们所读的文字简单易学,一个叫做薛聪的人便利用汉字的音和义标记出了朝鲜语。但是因为这样的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朝鲜的世宗便开始着力于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和谚文。

在最初的时候,朝鲜半岛上的很多人都是说汉语和写汉字的,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拥有自己的文字,世宗大王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努力。毕竟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希望自己的文字和语言一直被另一个国家所支配和侵略。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世宗让集贤殿的众多顶尖学者开始着手创造“属于朝鲜的文字和发音”。

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在1443年的时候,属于朝鲜自己本国的语言和发音。不仅简单易懂,而且很有朝鲜的感觉和味道,所以在“训民正音”下发后,受到了很多朝鲜人的青睐和欢迎。

除了在文字上,在巩固军事和科技上,世宗大王也是不遗余力的去发展,这便使得那个时候朝鲜人民很是富足和幸福。

为什么会尊敬世宗大王

这是因为他下令进行了“朝鲜发音”的制定,让朝鲜民众们摆脱了汉语这种外来文化的“软侵略”,让他们自己的民族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毕竟每个民族都有一颗自强的心,而慢慢变强的第一步便是拥有属于本民族的语言,属于本民族的文化,这种文化不论是饮食文化,还是生活文化,或是民间习俗,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自信的来源。

我们都知道,韩国民众对于本国的产品,都是很欢迎和喜爱的,这是因为他那种对于国家的爱,以及超强的民族凝聚力。我们在看韩剧的时候常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这可是韩国的牛肉啊!”由此便可看出韩国人民对于国产事物的喜爱。

所以,世宗大王的文字贡献,是培育了韩国人民的民族信心,以及民族的自豪感,所以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7

世宗大王确实给韩国人带来了巨大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抗击侵略,拓展边疆、主持创造韩语等等。

(一万韩元上的世宗大王)

14世纪末,高丽权臣李成桂发动政变,建立李朝,继续着对中国王朝的藩属国身份。按照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的模式,其统治者无权自称皇帝,只能被宗主国大明封为国王,并直接沿用大明年号。

咱们今天要讲的世宗大王名李祹,字元正,是朝鲜王朝第二任国王,22岁即位,共在位32年(1418年至1450年)。

李祹虽然也属于嫡出,但排行老三,王位原本是轮不上他的。然而,大哥二哥实在不给力,李祹各方面又特别拔尖,颇受老国王偏爱。

结果,在一番血雨腥风的宫斗后,李祹的两个兄弟被逐出宫,彻底丧失了接班人的身份,李祹顺利成为了世子。永乐十六年(1418年),太宗国王将禅位给了李祹,朝鲜开启了世宗大王统治时代。

李祹刚登基不到一年,倭寇就开始前来挑衅。

在太宗国王(禅让后还在幕后指导工作,直到1422年去世)的鼓励下,李祹主动出击,发起了针对日本对马岛的“己亥东征”,取得决胜并活捉了倭寇首领。

此外,据李氏朝鲜的史料记载,朝鲜军队还“解救”了大明子民一百余人,趁胜施压日本幕府将军,让日本人在一定时期内心有余悸,不再轻言“冒犯”朝鲜。

这算是长期被动受气的朝鲜第一次直起腰板追着日本打,而且还打胜了,显然属于一件让朝鲜举国军民扬眉吐气,特别值得炫耀的事儿。

除了保卫“海疆”外,在半岛和辽东地区,朝鲜军队还打赢过女真人,顺势拓展了自己的统治区域。

明初的时候,在大同江和鸭绿江之间,分布着诸多女真部落。这些部落表面上归属于大明,但实际操作中,明政府搞得是民族自治管理,只要女真部落对大明表示臣服,按时交税,其余的朝廷就不会管的太细。

因而,长期以来,两江之间的一些以渔猎为主的女真部落,会经常定期奔赴南边的朝鲜境内“暴力扫货”,成了笼罩在朝鲜边疆的一大块阴影。

而在此时的朝鲜王国眼中,大同江和鸭绿江之间的这些女真部落区域,更像是一块“无主之地”。

于是,趁着明朝正在漠北对付蒙古人的时机,李祹下令紧急修建四郡六镇,统归咸镜道管辖,并大量移民至此,拓展了北部边疆的控制范围。

在此期间,朝军击败了此地最大的女真势力,兀狄哈部落,成功的把女真人拦在了鸭绿江西岸。

至此,李祹时代的朝鲜把中朝边界从大同江北推到了鸭绿江流域,基本等于现在的中朝边境一线。

也就是说,对外方面,世宗大王不但打了几次扬眉吐气的大胜仗,还拓展了疆土,奠定了当今半岛的版图。毕竟,纵观朝鲜古代史,不是受委屈就是被动挨打,这种追着往外打的辉煌岁月,对朝鲜王国而言,还是非常罕见的,自然值得世代引以为傲。

咱们再看对内方面。

实际上,600多年前的李祹,可谓是半岛“去中国化”第一人,他在位时期颁布的《训民正音》,推广的谚文,就是当今朝鲜语的雏形。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朝鲜除了政治制度方面处处效仿中国外,在文字和文化上,也基本照搬了中国模式,上层朝鲜人都喜好写汉字,做汉诗,甚至官方文献和政令,也都全部为汉字书写。

这导致了占了绝大多数人口的朝鲜老百姓无缘于知识和文化。

讲真,古代汉字的书写和语法本身就挺复杂,连中国人学起来都得下些功夫,而对于朝鲜人来说,因为发音和书写相异,文、言分离,难度又加大了一番,不好适应,学习成本太高。

于是,通过创立一种简单可行的国民文字,来让老百姓“文明开化”,成了世宗大王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平定边疆后,世宗大王召集了国内顶尖知识分子,拨下了大笔经费,让他们组团进行研究并奔赴各地考察,以创立朝鲜文字。

最终,世宗大王的团队受到音乐乐谱和北方游牧民族拼音文字的启发,决定研发出一套相对简单的拼音字符来记录朝鲜语音(一说是“山寨”了元蒙时期的“八思巴字”),从而诞生了当今韩文的源头——谚文。

这些造型奇怪的谚文,对于朝鲜老百姓来说,拼一拼就好,简单易上手,算是很“亲民”的。

(教谚文的教材,都是用汉字写的)

然而,从它诞生的那天开始,朝鲜的中上层,尤其是那些贵族和文人士大夫们,都对这个“国民文字”很不屑,仍坚持用了好几百年的汉字,直到近现代时期。

毕竟,在他们看来,一方面跟博大精深的汉字比,这些拼音文字实在是“太丑”,很有粗制滥造的感觉,让习惯于优雅汉字的朝鲜人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种“抗拒心理”;

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眼中,抛弃汉字就是在主动脱离儒家文化圈。这样的话,朝鲜也同不懂“礼教”的各路“蛮夷戎狄”没什么区别了。

所以,谚文在古代的朝鲜,和同时期的日本假名一样,都到了本国文人和上层阶级的极力抵制,只流传于下层劳动人民和一部分妇女当中。

(19世纪末,朝鲜的民间典籍,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汉字)

在那种气氛中,主动用谚文几乎就等同于在承认自己“没文化”,用谚文表述的事儿,那也都被认为是“低贱的,没文化”的内容。

比如,朝鲜燕山君时代,他的残暴不仁,骄奢淫逸,在民间引起极大的非议。因而有人就用谚文写讽刺文章骂他,这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侮辱。

作为惩罚,燕山君下令禁止谚文的使用,并且销毁了大部分谚文书籍,让谚文险些失传。

至于谚文再次被捡起来使用,那还是20世纪初日本吞并朝鲜之后的事了(此时日本人强制普及日文,来同化朝鲜。日文内有大量汉字,特别引发朝鲜人的民族情绪,随着民族主义兴起,朝鲜人开始抛弃汉字)。

而谚文正式代替汉字成为半岛的官方文字,还要再往后半个世纪。

好了,我们再说回到世宗大王他老人家,实际上,除了在文字方面大力“去中国化”外,他还力主改革历法,将朝鲜历法的纬度从北京改为了汉城;发展朝鲜自己的医学体系,试图摆脱对中医的依赖,参考了大量中国和阿拉伯的典籍后,成功“山寨”了朝鲜版的“浑天仪”等等(下图一万韩元上的这个)。

总之,世宗李祹大王作为朝鲜历史上唯一一个主动出击日本,并且取得胜利的君主。尽管战事的规模比较有限,但在其国民眼中意义仍然非同凡响;

加之,在对天朝大国的交往中,李祹也占到了便宜,把国界往北延伸了不少,至此奠定了中朝的边界;更有创立谚文的举措,让当今的韩国人一提及世宗大王,一股敬畏之心就会油然而生。

此外,世宗大王在位期间,朝鲜王国的国防建设,科教文卫事业都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之势,作为一个典型的“明君”,也确实值得后人敬仰。

但无论怎么升华,不少中国人仍然觉得韩国人对世宗大王有点过度崇拜。

其实,基于韩国的历史和国情,还有他们非常在意的民族自尊心,即便咱们看起来不算特别惊天动地的业绩和伟人,但在他们眼中,就已经堪称“东海尧舜”了。咱们也没太大必要以“天朝上国”的眼光去严苛的打量人家。

8

1392年,李成桂推翻了高丽王朝,创立了朝鲜王朝,并自立为王。自此,半岛掀开了李氏朝鲜的帷幕。

整个李氏朝鲜,一共出现过27位国王。但是要说哪位国王最为后人所敬仰?那一定是他们的世宗大王。那么,世宗一生有什么样的功绩呢?

(李祹剧照)

李祹是太宗李芳远和元敬王后闵氏所生的第3个儿子,由于朝鲜的继承制也是“嫡长子制”,所以李祹按宗室制度只是被封为忠宁君。

不过,被立为世子的李褆,由于不喜学问,喜好声色,因此并不得李芳远的喜爱。反而酷爱读书,才学甚高的李祹让李芳远最为赞赏。

1418年,由于李褆失德,因此在朝臣们的建议下,李芳远废黜了他的世子之位。

立谁为世子呢?按嫡长子继承制,应该立李褆的长子为嗣,不过李芳远又担心会发生宗主国明朝“靖难之役”那样的灾难,所以,他把问题抛给了朝臣们。

朝臣们果然不同意让李褆的长子做继承人,他们异口同声地劝说道:“大王对世子劝诫很多,可是世子还是这样的德性。再说,哪有父亲还在,就封儿子做世子的呢?”

李芳远见朝臣们如此,心里很高兴,这才提出要立李祹为世子,并称他三伏天和三九天都日夜读书,且对政事十分了解,每次有棘手的问题出现时,李祹总能给予别人想不出来的办法。

朝臣们也很认可李祹,认为他如果继承了王位,一定是位贤明之君。

就这样,李祹被立为世子。

不久,李芳远由于身体有恙,将王位禅让给了22岁的李祹。而他虽退居“太上王”,但还是把持着军事大权,对朝廷事务的裁决上多有影响。

(李芳远剧照)

李芳远做“太上王”长达4年之久。不过李祹却并非傀儡国王,他在登基后,为了平定倭寇,在经得李芳远的同意后,发动了“已亥东征”。由于他指挥得当,不仅打死打伤倭寇众多,还将倭寇首领俘虏,给一直在马岛一带猖獗的倭寇一记重创,也因此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李祹的确是位了不起的国君,他在位时对文化、科技、经济和军事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一系列的变革,朝鲜的军事和经济都空前繁荣,特别是文化改革更是意义深远,后人称他为“海东尧舜”。

那么,李祹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呢?

一、安定边境。

在已亥东征后,为了边境安全,李祹仿明朝设立四镇六郡加强边防。

同时为了研发新武器,李祹还向明朝请教火药等方面的制作方法,并请来明朝武器制造专家吴尧传授火器的制作方法,成功地制造了很多火箭和火炮。

随后,李祹又调兵遣将,将盘踞在朝鲜半岛东北部一带的女真兀狄哈部落击败,从而加强了对东北部的领土控制。

二、重视农耕。

李祹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曾让人整理朝鲜半岛各地的农耕技术,并整理成书,让更多的农民学习到新的农业种植方法。

同时,他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不但大大地降低了农民税,还将宫里盈余的储粮,分发给穷人。

(蒋英实剧照)

三、重视科技。

当时,宫中有个叫蒋英实的发明家,他的才华早在李芳远在位时,便得到了重视。但他由于出身寒微,因此只是将他召入宫中,但没有给他官职。

李祹对蒋英实很重视,不顾两班朝臣的反对,给他授予了官职,还鼓励他多做发明创作。

蒋英实在得到李祹的鼓励后,先后发明了朝鲜人自己的水表、浑天仪和日晷。随后他又发明了朝鲜第一个雨水测量计。

四、训民正音。

李祹看到朝鲜国一直沿用汉字书写,导致文言分离。但受古制的影响,唯有贵族和士大夫才有资格学习。所以举国上下,识字的人少,文盲很多。

出于民族自尊的心理,李祹决定创造朝鲜自己的文字。

然而当李祹提出要创造文字的提议时,却遭到了儒家学者们的一致反对。原来,他们担心新创的文字会影响到他们的地位和利益,因此纷纷指责李祹的做法是“以夷变夏”,是使文化落后的做法。

不过,李祹力排众议,最后还是和郑麟趾、成三问等大臣创造了朝鲜文字母,并于1446年编成《训民正音》,让百姓学习。

据说李祹等人创制的朝鲜文字母简单易学,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都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学会。

李祹由于操劳过度,再加上他本就体胖,且不好运动,因此长期被疾病困扰。他一直想像他父亲那样,将王位禅让给世子李珦。

不过这件事,遭到了两班大臣们的极力反对。然而,由于身体每况愈下,已经无力执掌朝政,所以他只得采取折衷的办法,让李珦代为摄政。

就在李珦代为摄政的第二年,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李祹,在汉城永膺大君府邸内病逝,卒年54岁。

由于李祹在内政和文化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朝鲜后世影响深远,因此后人对他敬重之极,大家都习惯把他称为“世宗大王”。

(参考史料:《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李朝史小记》)

9

韩国人最崇拜的一位君王,就是世宗大王,他是李氏朝鲜第4代,在位32年,同时期的明朝从朱棣到朱祁镇,历经5位明朝皇帝,因为在时间很长,百姓最安居乐业时期,这人又非常爱民,并创造了韩文,使韩国人有了自己的文字,后世用韩文书写歌颂这位贤主,在韩国人心中,武有李舜臣,文有世宗大王,现在韩国人在教育下一代时,都会说是发明现在使有韩文的王。

世宗大王本有画像,但在壬辰倭乱时被毁坏,现代人太思念世宗大王,于是在1973年依靠想象重新画了世宗大王,所以今天看过所有世宗大王画像,都是想象画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

在韩国人心中,世宗大王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他们的文字,以前韩国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自己的文化只能用汉字来记录,直到世宗大王时期发明了《训民正音》,不但创造了自己文字,文盲都能一学就会,这个事对一个民族来说意义非常深远。不过韩文其实是李朝的学者郑麟趾、申叔舟、成三问等人,往返中国辽东数十次,在明朝翰林学士黄瓒等人的支持下,借鉴朱元璋的《洪武正韵》,发明了谚文,呈给世宗大后,于1446年正式颁布《训民正音》,世宗大王只是韩文的发布者,并不是发明者,还是抄袭中国的。

世宗大王,名叫李祹,他在位是韩国文化最空前绝后的时代,因为文字的创立,一切都是从空白开始,所有的全部都是抄袭中国的,韩国人今天使用的历法是抄明朝的大统历,韩币上印的浑天仪和日晷,也都是仿制中国的,但在韩国,这些都是韩国人发明的,在世宗大王时期发明的。

当然,使一个民族有了文字后,韩国文化如鱼得水,从那时候起,韩国文人只做一件事,就是用韩文把汉文书籍全部翻译过来,这个搬运工作干了几百年,对外是促进中朝两国文化交流,现在知道了,韩国人抄袭过来后篡改成自己的东西,这样就有历史了。此外韩国开始出现用训民正音创制的文学作品,也拿着中国作品,以原书为题材进行改写,也有效仿原书人物进行创作。

图为韩国英陵,也就是世宗大王陵。

所以,韩国人在手无寸铁时听之任之,一旦拿起了棒子,就会践踏文化底线,恣意妄为,大量的中国文化因为韩国几代人的翻译搬运,变成了韩国的东西,又在基础上删改得面目全非,这也是为什么到今天韩国人都说中国的东西是他韩国的,那是因为几百年前韩国祖先偷过来的,然后销毁伪作后成了他们的了,百年前的韩国人这样做了,百年后的韩国人依然有此劣根性。

今天韩国以世宗命名的地名、号名很多,比如世宗市,世宗王站,还有世宗大王号驱逐舰。

讲回世宗大王,此人在军事上曾打过海盗,抗击过女真部落,韩国史上被放大称为“东征”,其实就是抓了些海盗,解救了些中国人,山里面驱赶了些土匪;在农业上,整顿李朝农事,编了一部农书《农事直说》,辅导百姓种植、减轻赋税;在外交礼仪上,韩国人完全按中国人操作的,世宗大王时制定了韩国人自己的“五礼”,也就是今天看到韩国特色的礼仪;韩国人收集中国药方,翻译中国药书,世宗大王主持编写了《医方类聚》,韩国人的;天文气象方面,都是仿造中国的设计和仪器,变成自己的东西。

10

在历史上,韩国长期是中国的附属,相比于中国的历史,韩国的历史比较乏味,所以拿得出手的历史名人不多,但是也有一些在韩国影响力较大的历史人物,比如打败唐太宗李世民的渊盖苏文(当然这是韩国人自己认为),打败丰臣秀吉的李舜臣(同理,韩国人觉得朝鲜是打败日军的主力,明军只是协助),以及世宗大王等。尤其是这个世宗大王,在韩国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不仅在韩国各地有世宗大王的塑像,而且现如今韩国海军吨位最大的驱逐舰就是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可见世宗大王在韩国的影响力之大。那么,受韩国人无限敬仰的世宗大王,到底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成就呢? 先来了解一下世宗大王为何人?

(韩国世宗大王级驱逐舰)

一沉迷读书不能自拔

世宗大王名叫李裪,是李氏朝鲜的第四代国君,庙号世宗。因为朝鲜的国君称王,所以朝鲜人称为世宗大王,这就跟我们把永乐皇帝称为永乐大帝是一个意思。

李裪是朝鲜太宗的第三个儿子,本来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但是在永乐十六年,朝鲜国君以“不好学问,沉于声色”为由,将世子废了,转而立李裪为世子。李裪应该是朝鲜最具文人气质的国君了,从小开始就手不释卷,嗜书如命,颇有“书呆子”风范,关于他还有一个小故事。

朝鲜太宗见儿子整日沉迷于读书,不舍昼夜,怕他累坏了,于是有一天命人将所有的书都藏起来了,想让李裪这个书呆子休息一天。谁知道李裪一天不看书,就十分抑郁,仿佛失了魂一样,最后在地方发现一本掉下来的书,又拿起来津津有味的看起来,朝鲜太宗见此清醒摇摇头说:“好学不倦,看来真是天性所致的了”。

(韩国首尔的世宗大王像)

正是因为博学多闻,李裪无论在天文、音韵、历法还是军事上都有所建树,尤其是在汉文学方面,李裪尤为精通。那么,世宗大王的成就有哪些呢?

二文化方面,创制谚文

新罗时期,也就是中国的唐朝时期,有位大儒薛聪就对朝鲜语言进行了革新。当时汉文杂朝鲜半岛还不普及,为了更加方便引进中国的文化典籍,薛聪就用方言(朝鲜语)解读九经。早在薛聪之前,朝鲜就有了吏读文字,所谓吏读,就是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标记朝鲜语的一种特殊的文字形式,但是薛聪之前的吏读文很混乱,不成体系,于是薛聪整理了比较混乱的吏读文字,使之系统化,王氏高丽和朝鲜李朝时期,吏读主要用于公私文书。

但是吏读文字有个缺点,就是不利于口语交流,经常是言不达意。所以朝鲜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发音体系和发音习惯,又能清楚标记汉字发音的文字,这样创制谚文的工作就孕育而生了。

不过,对于世宗大王创制谚文的直接目的,当今的韩国人更愿意倾向为另一种解读,那就是摆脱中国的影响,特别是摆脱汉字对于朝鲜文化的垄断和侵略。

不过,世宗大王虽然创制了谚文,但是在当时的朝鲜就受到了力度不小的抵制。许多朝鲜大臣认为,汉子才是文化正统的象征,创建文字是蒙古、女真那样野蛮的民族才干得出来的事情。不过,世宗大王不顾群臣反对,一心推广谚文,所以在世宗时期,谚文还是一定程度上推广开来了。

谚文中的“谚”,和谚语的“谚”是一个意思,都是表示民间,所以谚文其实主要是供朝鲜民间百姓使用的,因为学起来方便。但是主要政府的公文往来以及一些官方文件,用的还是汉字。

世宗死后,王位数传至燕山君,他是位暴君,在位期间掀起两次“士祸”,大加杀戮,骄奢淫逸。因为有人用谚文写讽刺他的文章,他下令禁止谚文使用,并且销毁谚文书籍——此举使得谚文险些不传。

二战以后,韩国全面投向美国,加上韩国人对古代中国-朝鲜的册封体系极为不满,于是国内掀起了脱汉运动,最后全面废止了汉字的使用,转而将谚文推广为国家文字。

(李朝时期谚文)

三 军事方面,巩固领土

世宗大王虽然是为醉心文化的国君,但是在军事方面也颇有建树。明朝时期,朝鲜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东面的日本和北面的女真。

1419年5月,为了清除对马岛海峡的倭患,世宗大王对对马岛发起了进攻,这是历史以来朝鲜唯一的一次向日本主动发起进攻,朝鲜称为己亥东征。这次东征,朝鲜打死700名,逮捕110名倭寇,并释放了140名被倭寇抓走的中国人,朝鲜方面则有180人阵亡。虽然战争规模不大,但是却大大振奋了朝鲜士气。

由于长期受到女真部落的侵扰,1433年,世宗派朝鲜名将金宗瑞出击女真兀狄哈部落,并将其击败,获得兀狄哈部落的故地,彻底解决了辽国与高丽战争后遗留下来的保州 (辽代) 领土争端,世宗士气,领土超过了统一新罗时代和高丽全盛时代。

此外,世宗在军事制度与武器上进行了多项革新,比如制定了诸多巩固国防的法规,并倡导新武器的发明和发展。为此,世宗还请求明朝帮助,明朝派了科学家吴尧前往朝鲜,在吴尧的帮助下,朝鲜制造了许多火箭及火炮,如朝鲜神机箭。

此外,世宗大王在农业方面也颇有成就,他下令让人整理朝鲜半岛各地的农耕技术,并编定成书,以帮助农民提高农业产量。

因此,世宗被认为是朝鲜王朝的最出色的国王之一,也尊称为\"世宗大王\",受到韩国人的无限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