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中国的软件为什么没有国外的发达?

中国的软件为什么没有国外的发达?

2020-07-21 02:09阅读(64)

中国的软件为什么没有国外的发达?中国的软件为什么没有国外的发达?:在悟空问答上的727个问题,只写接地气的科技内容,欢迎关注。无论在哪个行业,只要先发优势

1

在问答上的727个问题,只写接地气的科技内容,欢迎关注。


无论在哪个行业,只要先发优势一旦形成,后面的新力量就很难撼动原有的地位,除非行业本身出现巨大的变革,但是二三十年过去了,真正的变革还并没有到来。


计算机的本质是提升效率


我们如今聊起软件,对于国内的用户想到的应该是微信、抖音、头条、微博、淘宝这些APP,它们可以被称作为手机软件。但是这些应用虽然用户量大,不过已经属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形态,而计算机本身在诞生之初,核心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而诞生的。


聊起计算机,了解历史的人自然会联想到计算机之父图灵以及他制造的“图灵机”。实际上图灵机的被制造的核心作用,就是用于破解德军的电报密码,过去需要人工进行手动计算,而图灵机则可以通过设定好的计算方式快速运算出结果。图灵团队最终的功劳就是成功破解了德军的电报,使得高层制定出了诺曼底登陆战役,扭转了二战的整个结局。



当然还会有人想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遭受到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欺压。毛主席决心要做出原子弹,才能够在国际上给到对手一定的威慑力量。但是中国在当时并没有可用于大规模计算的设备,只能够靠工作人员挨个挨个打算盘把数据算出来,最终才完成制造。如果使用现在的计算设备,打算盘需要一年的时间,现在只需要一天。


我们还可以想到,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候,所搭载的计算机由于存储和运算能力的限制,很多计算还必须要宇航员自己在本子上写下参数自己运算出来。尤其是在阿波罗13号任务中,由于氧气罐泄漏导致爆炸导致登月任务必须中止,而且为了保障通讯设备的电源必须要关掉电脑。能够想象当时船舱内的宇航员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今天随着计算机安全和性能的提升,依靠手算这种操作早就不复存在了。


除此之外,各行各业,在没有计算机诞生的时候,都需要人工来进行计算,需要专门的画师来绘制图纸,需要大量的文员来记录保存数据,这些复杂的工程,在计算机诞生之初就开始被逐步解决。所以计算机诞生的本质,是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


软件的雏形在上世纪就已定型


为何中国的软件产业不如国外?因为如今的软件产业,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始初具规模化,而中国因为某些历史原因,一直到2000年之后,才开始全面发展自己的互联网和软件产业,足足落后了美国半个世纪的时间。


美国在二战结束之后,开始了美苏冷战的格局,进而开始展开太空竞赛,期望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用太空竞赛这种方式拖垮苏联的经济。当然,最终不仅把苏联经济拖垮了,还把整个国家给整解体了。美国在太空竞赛中,得到的不仅仅是航天方面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国内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的蓬勃发展,硅谷诞生了。仙童半导体、惠普、IBM、施乐等上世纪的计算机巨头崛起,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真正奠定软件基础的,是施乐这个厂商,其研发部门开发出了第一款搭载图形界面的电脑和鼠标硬件,也就是用户不再需要懂得代码,依靠鼠标点击就可以完成过去需要写代码才能够执行的操作。但是施乐高层并不重视这项技术,被乔布斯拿走,做出了苹果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搭载鼠标的图形操作界面电脑:Apple Lisa。并且专门为这款系用开发了最初的一些软件,比如文档、表格、画图等等。而当时为苹果开发表格类软件的公司就是微软……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微软借鉴了苹果图形操作系统做出了自己的Windows系统,导致乔布斯一度与比尔盖茨关系决裂。微软凭借Windows系统开源授权的方式,与第三方硬件厂商合作推出兼容机,成为全球最大的桌面级操作系统,地位无可撼动。从而围绕Windows系统本身的各种第三方软件开始诞生,除了微软本身的开发Office三件套,还有Adobe家族,各种工业软件等等。这些事情的发生,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


因此即便是到了2020年,对于当前使用电脑的用户来说,使用的软件依旧逃不出上世纪这些厂商做出来的产品。办公肯定要用Office三件套,设计师一定会需要Adobe家族的Ps、Ai等,摄影师需要Lr,建筑师需要CAD,工业设计需要Rhino3D等设计类的软件。这些软件经过十几年的迭代,已经是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地位同样无法撼动。


所以说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计算机诞生的本质是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而欧美国家凭借其优势,在上世纪就已经完成了软件的商业部署,并且快速应用到全球形成了垄断趋势。中国本土的软件厂商,基本上没有任何优势跟这些企业做竞争。


市场独立是中国的优势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也有属于自己的软件梦想,比如说汉卡,比如说五笔打字,比如说金山WPS。最终获得了市场,却没有获得资金上的收益,是因为本身用户的行为习惯就不够成熟。大家想着明明花了这么多钱买电脑,凭什么软件还需要另外出钱?凭什么软件还要卖到那么贵?于是乎盗版泛滥成灾,软件厂商压根挣不到钱,雷军还得带领金山做词霸、游戏这些服务来赚钱养活WPS业务。



即便是今天,消费者对于软件付费的观念依旧不够强烈,某宝上各种共享账号应有尽有。不得不说我国的消费者是非常务实的群体,出不出钱关键看是否满足自己的核心利益诉求。像是游戏这种完全代表个人主观意志和形象的虚拟化产物,充钱毫不客气。但是对于内容付费等“通过其它渠道也可以获得”的东西,消费这个事情还是比较困难的。


不过中国软件市场,或者说整个互联啊市场,中国的优势就在于市场和生态是相对独立的。得益于方滨兴教授搭建的防火墙的存在,使得中国这个14亿消费者群体的市场可以有自己的软件生态存在。国外有谷歌、亚马逊、面书,我们国内就有百度、阿里、腾讯。并且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虽然在生产力软件上面依旧是西方为主导,但是各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在中国最有可能发展壮大。早期的共享打车,后来的O2O外卖服务,现在的短视频直播等等。还有移动支付这样的基础设施,只有中国这种体量的市场,才有做大做强的机遇。这是中国软件市场最核心的优势。


因此对于软件而言,如今依旧是依靠电脑为主的市场中,我国的确有不小的差距。不过未来随着其它形态的设备出现,比如AR增强现实,AI人工智能,甚至是脑机接口等等的出现,中国完全有可能凭借本身的市场体量快速做出成熟的产品,并且快速推向全球各地。抖音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中国快速跑通产品形态,出海后成为Tiktok。

2

经常使用工业软件,深有感触。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有几点。

第一,起步晚。这是最大的原因,没有之一。我们国家科技底子薄弱,基础研究缺失。凭借改革开放引进技术,加上自己努力学习,目前去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要知道工业软件涉及很多基础理论和算法,目前国内可以说并不十分成熟。

第二,研发成本高,用户少。软件开发成本高,要完善就需要不断迭代,这就用户。国外软件既成熟又便宜,国内软件自然难以发展。

第三,知识产权意识不够,法律保护未跟上。即便开发出产品,很难带来利润,做的企业自然少。

3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简单的说吧

1.对软件不够重视,没有付费意识,免费的东西谁去做,用什么人来支撑做好呢

2.大部分软件都是功利的,浮躁的,因为都是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爱好和热爱

3.缺乏对基础技术的研究,也是因为前2点,都是浮于表面应用,拿来主义,缺乏积累。

4

中国的软件的确没有国外(主要是欧美)的发达。但不要妄自菲薄,原因有三:历史原因,中国发展阶段,资本、知识产权与市场。

历史原因

软件行业是从二战后开始发展、7~80年代开始爆发。而中国软件从产业角度是从1980左右开始起步。也就是说,我们落后了欧美近40年。在这四十年里,欧美已经完成了软件行业各个分支(包括互联网)的布局、且基本各个分支都已经出现了产学研的领头羊(如:IBM服务器、微软PC操作系统)。历史造成了我们是落后的,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中国的发展阶段

想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在一个村子里梅财主在养猪、殷财主在种菜、德发财主在做炊具,都已经经营了几代。这时来了个钟小伙,他年轻有力气、不怕起早贪黑,但穷的叮当响。得活下去呀,琢磨了半天发现村子里没饭馆,这个活只要有力气肯吃苦就能做下去。这时,他的选择是自己养猪、种菜、采矿炼铁做炊具,还是从各处赊来或买来先干起来?答案不言自明。

中国的软件正如同这种情况,各行业急需各种应用软件,并且留给中国的也只有发展技术含量偏低的各行业急需的应用软件的空间,否则若一个软件企业与欧美硬怼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本等同于找死。


先有再优是客观规律,中国软件行业近40年的发展也不例外。当然,当前我们已经到了都有、局部优的阶段。

资本、知识产权与市场

资本是逐利的。如果有一个存在利润的空白市场、但需要有可预期时间段的投入,资本是愿意的,这个叫“风投”。但是,假设这个存在利润的市场已经几被垄断、并辅以知识产权形成壁垒,资本不会愿意投入,这叫做“风险规避”。


中国“不发达”的软件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通用软件,一类是特定行业基础软件(如:CAD、EDA等等)。前者,市场规模巨大,但在中国软件行业起步时基本上已经形成垄断;后者,实际上市场规模并不大,较之通用软件更容易被垄断。并且这两类软件都具有研发周期长的特点。所以,请问,有哪路资本愿意投入?而没有资本投入,就不会有对企业的驱动,这个事情玩不了。

有看官可能会问,那人家欧美的资本怎么肯?二战后,百业待兴,IT技术初露锋芒。各行业所需的软件基本都是空白,很多软件是政府或军队求着高校、招标悬赏来做的。那时是叫:订购。而产业资本在嗅到味道后加速跟进是拍着膝盖的行为,而不是多么高瞻远瞩、高屋建瓴。

总结:反思与未来之路

笔者觉得,中国40年软件行业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至少算良好吧。但个人觉得有一点需要反思,那就是国企国资做的不够好。那位民企的任老爷子创办2012实验室的出发点就是以备不时之需,而这个事情原本国企国资是责无旁贷的。因为这种资本不用以逐利为第一诉求,完全可以通过机制的设计—比如不考核盈利而考核产品成熟度—来驱动国企国资进行基础通用、行业基础软件的研发。但很可惜,长城沦落到做电源和显示器,联想…不说了。

未来之路还是很光明的。首先感谢开源软件,它绝对是打破垄断的利器。因为开源软件,中国可以说基本已经解决了基础通用软件的问题;而对于行业基础软件,它具备市场规模小、高度垄断的局面,要么资本不计投入产出、要么被逼无奈,否则难以破局。前者恰恰中国有这类资本(你懂的),后者很不幸同时又是万幸地出现了。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看到N篇文章说EDA多么难、别人搞了20年云云,真的是这样吗?现在的情况是:有资本给你持续投入,一个空白市场就在那里等着你垄断,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即使缺我们买球星的钱还是很掏得起的,软件功能不用去做需求分析大把人都如数家珍。各位看官自行判断咱们行不行。

这篇回答,似乎有点煽乎,但的确是作为一个20多年IT人的心声。

欢迎评论、欢迎关注!

5

因为很少有建设基础的软件产业,举个例子:

w3c的标准设计中,有多少中国公司和学者参与了?

unicode标准中,各个range的设计和规划者有几个中国公司和个人?

市面上最全面的中文字体是adobe设计的source系列,可以包含将近十万个cjk字符,单个字体能撑满otf和ttf的极限65536个字符,但设计者是美国公司,设计师是日本人

操作系统最近有点起色了,但是国外都开始搞形式化数学证明系统内核安全性了,我们才刚开始考虑生态

编程语言上,别人是从语言特性上来研究新语言的设计,我们还在纠结于中文还是字母

观念上国内首先要求有利润,才会有投入。贸工技路线可以走,也必须走,华为也是贸工技,但是人家知道最后要技术,大部分公司只知道贸易。联想本质不是贸工技,而是只有贸易。

6

在软件行业,中国是后来者,或者说是跟随者。

这些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都是大家曾用过或现在正在用的,清一色都是美国微软的产品。请问一下,你为它付费了?

能免费获得,还没有人追究,谁会去为软件花钱。

于是很长时间,人们形成了一个意识,软件不花钱。

但是开发软件花钱!

windows vista是1000人3年的努力,花掉近200亿美元。我们能免费获得,也许是电脑店花50元装的。

在欧美,软件盗版、侵权是违法的,代价很高。

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利,使国内开发软件产品无法维持生存,也就形不成良性循环。因而,软件行业在寻找出路:

  • 做国外软件公司的外包

就是国内把技术含量不高的软件任务发到国内,国内按照劳动力时间折算成本。什么样的项目都有,这样的公司,基本形不成技术优势,完全是重复性劳动,高强度劳动。

  • 做项目

国内的项目,基本靠的是关系。再加上一些回扣,利润很薄。拿到项目靠的是市场人员的人脉。因而项目公司中重要的是市场,开发人员基本就是劳力,一个干不了,就2个人干,或者反复返工。尽量招工资低的,能加班的。


因而IT行业形成了996,30岁不做管理就淘汰的风气。

实际国内软件需要的是加班的工人,而不是工程师。

  • 做流量,做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也使一些软件流行起来,比如迅雷、搜狗输入法。。。估计大家都用过,但没有收过费。这些软件起先都是互联网思维,只要用户大了,挣钱的机会就多了。前期一直烧钱。始终不能变现,就意味着要灭亡。而国内能做起来的,就是几个平台,淘宝、腾讯、百度,都是靠广告流量生存下来的。


这两年,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战,前不久又禁止国内的一些科研、教育机构使用matlab等专用软件。

细思极恐!

因为中国的各种行业、专业软件,基本都是空白,这些东西的开发都是各行业几十年的积累才能达到的水平。国内想补救,都来不及。


可以说,是盗版害了中国软件行业。

比如现在国内免费的wps,在日本是收费,而且是盈利的。


2013年06月13日 02:39 新京报

新京报讯 (记者赵嘉妮)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法院当地时间本周二对中国人李翔(音)进行宣判,称其盗版多种软件,被判刑12年。

7

因为起步较晚,人才严重流失,导致我国目前处于被动,但是随着我国对高科技人才的重视。以及大量的投资,相信在这方面会很快得到弥补,甚至超越发达国家。

8

软件硬件关系就像道家文化的阴和阳。互相促动增强,当然也有拖后腿和抑制。

行业能兴盛,离不开早期X86时代的WINTEL架构。即微软Windows与英特尔CPU的协同。硬件资源的升级,带动软件升级,越来越庞大,快速吃掉硬件资源。形成正反馈。

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在移动端又形成苹果手机阵营的IOS和Atom和后来自研的A系列CPU的捆绑架构。类似还有华为三星等采用的安卓+自研CPU如麒麟的捆绑。

每一个操作系统和自研CPU的锁定,就形成了独自的生态。

中国企业和研发机构从倪光南时代,就苦于不能自建生态。没有生态,用户群就无法建立,就无法迭代改善。进入别的成熟生态,只能丰富应用层,为别人锦上添花。是宏观层面的原因。

技术层面的原因。在整体上而言,我们缺乏在编程上精细化的工程师群体。。

9

中国目前应用级软件并不差,差的是rad类和系统级软件,rad软件例如autocad等,系统级软件例如os,db和中间件等。这些软件的差距并非完全是硬件核心不归属咱自己国家导致的。intel当年是可以免费申请x86结构的指令手册的,从ring0到ring3都支持。所以,国外在软件开发方面的支持几乎是完全开放的。再比如当年风靡的delphi底层库是完全来源的。之所以rad和系统级软件差距大,主要原因还是国内开发行业太过于追求见效快的应用级软件,对rad或系统级软件关注不多。但最近几年国内也出现了一些类似自制编译器,自制cpu,自制db之类的书籍,这是个好苗头,能坚持继续走下去,赶超他国也不会太长时间

10

1、科学发展的局限

计算机是国外发明的科技产物,是20世纪的科技,最先应用于是本地。而我国的计算机也是改革开放后,才越来越普及。

即使是21世界,中国的计算机技术,还会落后于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家,美国硅谷依然代表着现代尖端的科技水平。

2、人才的局限

除西欧国家和美国,IT和软件发达的国家,还有印度,其次还有日本、韩国等,印度的历史比较特殊,长期由英美等殖民,国家独立的时间比较短。

它一直受到殖民国的管控,因此带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印度在软件的技术领域,也是屈指可数的,国家培养了大量的软件人才。

而中国的软件人才培养,缺乏扎实的科学基础和领域学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的百度搜索等创始人,都是在国外大学学习,回到到中国,运用学习到的技术,开始创业。

3、硬件的支撑

软件需要硬件的支撑和辅助,它的发展,如半导体、显示屏,电子产品等技术,努力创新,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促使软件技术更先进。

日本和韩国的游戏产业,可以代表软件发展的一个水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