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做作业,整天玩手机,能强收手机吗?:首先肯定的回答你,“千万不能强收手机”。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你越强制,他越逆反。尤其是孩子。他们的是非观念、
首先肯定的回答你,“千万不能强收手机”。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你越强制,他越逆反。尤其是孩子。他们的是非观念、自控力比较薄弱,甚至会为了叛逆而叛逆。
我两个孩子,同时也是辅导机构的校长,对于这个问题,是家长常见的问题。首先我们先问问自己有没有经常没事就抱着手机玩儿,如果大人这样孩子也会效仿。
不知道您的孩子上几年级。课业是否填满了所有空余时间。以下根据情况参考
看下面这个故事,一定会有所启发。
一块地,想要它不长杂草,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民初教育家张武龄一生最恨赌钱,有一年除夕,孩子们和工人聚在一起玩儿骨牌。
张武龄看到了,很不高兴,但并没有责骂几个孩子,而是谈了一个有趣的条件:“如果你们不玩儿骨牌了,就可以跟着老师学唱昆曲,我就给你们做漂亮的衣服。”
此话一出,张武龄马上就兑现,立马给孩子请来了老师。
从那以后,张家四姐妹,每周都在书房学唱文人戏。
用学唱昆曲替代玩牌,在张武龄的应线下,小女儿张充和后来在哈佛、耶鲁,等世界著名大学教书法、昆曲,被世人誉为民国最后一个才女。
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认知内驱力是最为重要、稳定和持久的学习动机。
《小王子》中有一句话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
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
不要指挥他们做这做那
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
愿您的孩子快乐成长。
题主好,这个现在目前很普遍,之前我姐女子也是类似情况,整体就拿着ipad和手机玩,让我们几个大人甚是头条,后来百度知乎看了不少原因和解决办法,我分享一下:
之所以要明白原因,是为了能够对阵下药,提高纠正效果。
1.逃避现实生活的挫败感
这是近7成孩子手机上瘾的原因,可能比较多家长不太理解这个原因,其实这是在孩子角度上发现的:
研究报告指示,玩手机的时间与成绩下降成正比,但是成绩下降的时间发生度在前面多一些,即是说,很可能是因为某个成绩考得不理想,可能被同学笑,老师责备等等,后面几天玩游戏的时间多了,就发生了上瘾、沉迷的现象,从而获取心理上的满足。
2.家庭氛围不好
单身家庭,或者家里人吵架了之类的情况,孩子就容易想得到手机的陪伴,从而上瘾。
也可能是父母对手机时间过长,孩子受到影响导致的,要改善家庭氛围。
使用家庭会议的形式,约定使用手机条例,大家都遵守,奖罚分明,签字协议。
询问孩子成绩上、学习上、学校上有没有问题,疏导解决。
陪孩子多去玩、参加各类活动、让孩子逐渐回归丰富的生活。
开启手机使用时间限制功能,提出每周减少用手机时间就奖励,超出惩罚的方法。
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助到你,若有交流请留言,谢谢。
欢迎关注,了解更多学习、教育、文化知识和趣事。
不合适。
孩子是有逆反心理的,而且年纪越靠近青春期,越容易因此爆发一定的家庭矛盾。
推荐几个小招:配以循循善诱
1、和孩子沟通,允许孩子在作业做完的时候,适当玩一会儿手机。
2、一个星期固定玩手机的时间。
3、在孩子面前办公,和孩子一起做作业,可以让孩子拥有耐心,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4、找一个负责的家教。
5、和老师协商,让老师在课堂上,简单说一说玩手机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
6、给孩子配备老人机;培养其他爱好。
我的态度是要强收,但这个“强收”不是什么都不说就暴力抢走,而是跟孩子坦诚沟通后的“强制执行”。
孩子玩手机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需求导致的后果,因为手机比作业轻松。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更喜欢轻松、快乐的事?
但孩子在该学习的年龄段如果只玩手机,肯定是不行的,这就必须要家长介入,去沟通、引导和要求。
那怎么改变这种情况呢?我的建议是定好规则,规则内的玩不去干涉。
1、告诉孩子为什么你要开始管控他玩手机的时间了,是因为他没有尽到一个学生的本分。
2、跟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要在孩子可执行范围内,千万别搞一套孩子跳一跳都做不到的规则。
3、坚决执行。白纸黑字写下来,照做,做不到就处罚,做得好有奖励。记住,奖励的时候一定只奖励孩子的态度,比如自律、知错能改等,这样会让孩子在心里上对自己更满意,也更愿意执行规则。
其实孩子玩手机的事是很多父母都纠结的事。玩,不能自控,肯定挤压正常学习时间;不玩,在这个科技年代,一是不现实,二是手机也是一种科技,应该要了解和接触。所以,才更要父母介入,制定规则、守住底线。
一切方法的前提都是父母跟孩子的关系是否和谐,多去了解孩子的喜好、心理活动,信任、尊重孩子,不只是把他们当一个“孩子”对待,相信很多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欢迎关注我,为你带来更多亲子阅读和亲子教育的干货。
我家孩子以前特别爱玩手机,现在好多了。如何治好孩子爱玩手机的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周末法
如果手机放在孩子手里,他每天的心思就不在学习上了。可能是用手机看视频,也可能是玩游戏。于是我就把手机没收了,周末让他玩一会儿,每天一个小时吧。
二、定时法
我给儿子买了一个电子表,每次玩手机之前,我让他设置好闹钟,一个小时到了,就要上交手机。否则,就要接受惩罚(事先商量好惩罚细则)。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视力,又培养了他守时的好习惯。
三、奖励法
这段时间,儿子特别想玩手机,但是周末我也不想让他玩了。后来,跟儿子谈判:只要他语文,数学,英语任意哪一门儿考到100分,我就也可以给他玩手机。经过了一个月,儿子终于在英语测试中考到100分,那个周末我才把手机给他玩儿。
四、兴趣转移法
玩手机对孩子的视力影响很大,家长们最好不要让孩子玩手机,应引导他们多看书。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手机可能会毁掉一个孩子,多读书却一定会成就一个孩子。
大家说对吗?
从理论上来讲,最好不要强收手机。
因为孩子整天玩手机,这是最后的结果,不是原因,最理想的肯定是不要形成这种结果,家长早早就应该防微杜渐,但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只能考虑怎么补救,从长远考虑,必须要给孩子一个缓冲,慢慢去改变它——毕竟养成玩手机的习惯也不是一天就养成的——不要用一种非常激烈的手段没收手机,这种冲突给孩子造成的压力以及心理上的损伤会比较大。
如果家长有时间有精力的话,可以考虑这样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一步一步来,要给孩子讲清楚,手机可以玩儿,但是要有时间限制,在固定的时间段他随便玩,我们不去干预他,不要让他形成心理压力。但是必须讲好,有游戏的时间段,也一定要有学习的时间段,在游戏的时间段家长不干预,随便玩,但是在学习的时间段,也要全力学习,不能对付。在这一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孩子本来就对手机有依赖,只要孩子在,就不要随便拿出手机玩。
一开始的时候他可能不太适应,学习的时候没那么认真,但是家长不要着急,慢慢来,这个时候特别考验家长的耐心,你需要反复地跟他沟通,他有可能会反复耍赖,不好好学习,总惦记游戏,这就特别考验家长的耐心和爱心,家长必须稳住,慢慢地去跟他沟通,只要养成习惯了,他在心理上也就接受了,毕竟他只是孩子,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作为学生需要好好学习,成绩好了在班上也是有面子的,只是他面对游戏的诱惑控制不了自己是真的。
其次,家里面应该有足够数量的书籍,书籍的类型可以多样,比如有漫画,有小说,也有科普类的,反正多备一些类型,孩子不玩手机,就一定要被其他的活动所替代,阅读是必须的一种活动,阅读也会有很多的乐趣在里面,只不过孩子的兴趣点不同,你需要帮他找出来合适的书籍,当他慢慢喜欢看书之后,至少可以用看书的时间来代替一部分玩手机的时间。
最后,还可以考虑用运动来代替手机游戏,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特别是有对抗项目的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等等,这些都是健康的游戏,在这样的一个运动之中,还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因为他会跟自己的小伙伴形成一个团队然后去对抗另一个团队,可以加深友情,同时又能锻炼身体,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家长真的是没有时间精力,采取强制措施也是一种方法,总不能让孩子真的一直玩手机,把眼睛和脑子都玩坏了,只要家长是真的关爱孩子,他一时不理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终究有理解的一天。
题主好,首先孩子不做作业,整天玩手机,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当代中国,90%以上的学生有玩手机,玩游戏的情况,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的考量!
1、孩子不做作业,成绩大概率是不好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度不高,导致成绩不好,从中也不能找到成就感,在没有能在驱动与激励的情况下,自然后转移动更能实现自我存在价值的手机游戏领域。
2、变相说明,孩子在日常生活学生过程中,更不容易被父母和孩子同学认可,这样的孩子缺乏被关注,导致自我否定、自我放弃、信心不足,只能通过其他事务引起周边人的注意,达到被关注的目的,但恰恰是这样的表象,恶性循环,遭到周边越演越烈的否定,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3、强制没收手机,是不可取的手段,只会遭到孩子更强烈的反抗,亲子关系会越遭。
4、可以多和孩子交心,现称为孩子的朋友,最开始,甚至可以一块和孩子玩游戏,深入到孩子的世界,找到孩子玩游戏的目的和企图,对症下药,循序渐进的改变孩子的内心,以及树立学习的重要性,建立完整的价值观。
5、孩子的自控力80%是不足够的,只能是通过外界去干预,逐渐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习惯自然会慢慢养成,达到自觉管理时间,脱离痴迷手机的不良行为。
6、孩子玩手机,不一定是坏事,如果真要走游戏开发相关工作,也能变相促使激发孩子的潜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你就不要给他玩手机 还这样问,真是服了这些家长了,我孩子群里一个家长就很搞笑的和班主任说希望老师说下他玩,在家就知道玩手机不写作业,麻烦老师说下要他不要玩手机了 。这父亲也是奇葩了,你自己要给孩子手机玩要老师怎么说,你把手机从孩子手里一拿不就好了,以后就不要让他看见,简简单单的事情还要麻烦老师。您也是一样,孩子不听话都是你自己惯的,还说孩子不听话,你倒是教好他,手机谁要你给他的,你不给人家不就好了嘛,小你都管不了了大了还得了。
你可以和她,商量处理合合理的方式和办法,不能太严厉,绝对的不用是不可能的。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公布了自己长达十年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
这位科学家在10年前从全国各地的中下阶层的家庭中选取了100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
10年后,调查结果如下:
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学。另外50名不玩手机的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三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手机是如何毁掉孩子的呢?
智能手机影响儿童健康
智能手机伤害孩子视力,导致孩子失明或者伤害孩子颈椎,导致孩子颈椎变形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些伤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见为实的。另外,沉迷智能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手机让孩子患上抑郁症
有专家表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就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孩子。
手机损伤脑神经
孩子的生理构造和生理形态与成人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电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对儿童神经系统的伤害远大于成人,过度接触电磁波辐射对儿童健康状况和认知力会产生一定影响。
手机耽误孩子学习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鼓噪乏味,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整天沉迷于手机世界里,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必然下滑。
在中国家长还在纵容孩子玩手机的时候,看看法国出台了一个什么举措?
禁止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
新法案规定,学生在整个校园和教室都不得使用手机;
据统计,12-17岁学生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0%;
中小学生禁用手机是马克龙上台后提出的重要举措之一;
法国教育部部长宣布,这一举措将在18年9月开始实施。
想想时代真的变化的太快,以前我们小的时候没有手机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过早的带上了近视镜。其实不光法国,欧洲很多国家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虽然我国还没有任何针对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禁令,但希望家长引起重视!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防止孩子过度沉迷手机?
我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主要原因有二:
1.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
2.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比如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确做法:
1.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3.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如让孩子明白手机可拨打电话、可与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正确的做法:
1.父母家人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2.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与孩子共读儿童绘本。(绘本的颜色和故事性,对孩子吸引力也比较大,只要孩子爱上阅读,基本不会想着要玩手机了。)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即儿童叛逆期。
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得固执又脾气暴躁,有时讲起来道理来,怼得爸妈都无语。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强压(我说了不许玩就是不许玩/再玩就没饭吃了/再玩就揍你);二是用亲子关系威胁(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欢你了)。
这两种方法,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正确做法:
1.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为责罚手段。
2.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允许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
3.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直接没收或生气吼骂、甚至是暴打一顿,都是治标不治根的做法。
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能伤害孩子,但也能帮助孩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正确做法:
1.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机,是因为对性的好奇,父母可试探询问并委婉教育。如通过微信、扣扣或邮件的方式,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识等。
2.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3.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孩子玩手机危害多多,但是这种习惯却是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养成的。很多时候家长意识到问题,孩子的成绩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家长们才后知后觉。
那么对应已经青少年的孩子,该如何限制孩子玩手机呢?
1妈妈没收了孩子的手机之后......
小武妈妈因为孩子沉迷手机,上星期把他手机收缴了。前天陪孩子出门,他见到一个小吃店,说要去买点吃的东西。但妈妈在车上等了六、七分钟还没见他回,就自己下车去小吃店看看。
孩子正在店里一个角落,玩一部智能手机。他一看见妈妈进来,就赶紧收起手机。
问他手机是谁的,他很不高兴地说是借同学的,之前因为母子之间为手机多次发生冲突,所以,妈妈也没有逼他交出来,就跟他说——尽快还给同学吧,今后不许找同学借。
从这件事我们发现一个事实:我们不给孩子买手机,或者孩子没有手机玩,迟早有一天,孩子一定会从别的地方,用他的方式获得手机来玩的。
借他人的玩——耗费自己的时间、情感等,以讨好建立社交关系而换取;
偷他人的玩——趁他人不知情,不注意时,私自取走他人财物;
抢他人的玩——以损害德性和良知的方式,“霸凌”他人获取财物;
接受馈赠玩——接受他人馈赠,而导致“被爱”认知的重新定义。
2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强制禁止可行吗?
近日,家在广州的梁先生就尝到了后果:儿子一怒之下,砸碎了家中价值180万的古青花瓷碗!
他上五年级的儿子小浩,平时喜欢玩手机游戏,最近更是迷上了,不论是在路上,餐桌上,还是在床上,总是低头玩游戏。家长不论怎么劝,小浩就是不听。梁太太经常对着梁先生唠叨,希望做爸爸的能解决这个问题。
梁先生趁着小浩睡觉,把儿子手机里所有游戏都禁用掉。
第二天,小浩发现游戏点击了却玩不了,以为是手机坏了,立刻变得狂躁,把手机猛砸到地上,还跺上2脚。
妈妈上去阻拦,小浩又拿起桌上的遥控器,往外一甩,砸到了那个青花碗。碗,顿时碎了。
在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面前,有两种家长:
一种是强硬的家长。就像上面这位梁先生一样,将手机没收,或将游戏卸载。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骂一通。
一种是软弱的家长。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闹和胡搅蛮缠,只好举白旗投降,听之任之。
这两种做法,都危害巨大。
第一种,家长看似赢了,但付出的代价很大。首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
其次,孩子没有发展出自律精神的机会,他很可能会偷偷借同学的手机玩游戏,不会从根本上对自己负责任。凡是爹妈说过“不许玩游戏”的,孩子一定摸了游戏就不肯放手,只要有个机会就赶快玩。
再次,家长监督的成本很高,一不留神,手机、平板电脑就被孩子找到了,孩子也容易学会欺骗父母。
第二种,会让孩子为所欲为,并学会怎样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怎样让父母感到内疚,怎样对父母表示抗议。
这些孩子常常冲动、任性,无法控制,无法管教,并成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被宠坏的孩子”。
3孩子对手机的渴望有错吗?
在家长的禁令面前,孩子是不会“坐以待毙”的,他们在快速地长大,能力在快速地增加。所以,我们必须对孩子的成长有足够的认知,否则,我们将犯的错误不是“掩耳盗铃”,就是“自欺欺人”。
孩子到了读中学,甚至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基本上就开始对智能手机产生了拥有的渴望。孩子对智能手机的渴望,不是因为通讯交流的需要,而是对外面世界精彩的好奇。
这份好奇心,实在是太强大了,也是孩子对自己未来生命建立信心的很重要因素。我们孩子已经完全可以真实地发现,在同龄人中有智能手机者,与没有智能手机者区别极大,不仅仅在玩游戏方面,还在人际交往的优势方面,在获取大千世界的新知识方面,在与当下社会热点信息,尤其是孩子们兴趣最浓的时代偶像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等方面,区别更是突出。
这些区别的存在,意味着孩子的自信心和骄傲感的差异。
由此可见,我们给不给孩子玩手机,已经完全影响不到孩子有没有手机可玩了。在这件事情上,让玩不让玩,只能向孩子宣告我们够不够爱他,尊重他,信任他,而无法实现我们对孩子接触手机的管控目的,更无法实现对孩子思想活跃程度及学习哪些知识的管控。
4限制孩子玩手机,父母应该怎么做?
有一种能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约法三章”: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通过这种方法,没有任何一方会输,可以称之为“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办法。
跟孩子“约法三章”的好处是什么呢?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动力。
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要注意四点: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4.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约法三章”的 “约”字。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