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张作霖已是大元帅,见到退位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在好多人的意识里,有一种崇拜强者的心理。在他们的观念中,强者为尊。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强者,
在好多人的意识里,有一种崇拜强者的心理。在他们的观念中,强者为尊。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强者,他的所作所为就全都是对的。在对待张作霖的态度上,他们的表现尤为突出。
评书、电视剧都把张作霖包装成一个远筹帷幄的军事家,一个仁义宽厚的政治家,一个敢跟日本人斗智斗勇的爱国者(甚至他一次次背信弃义玩弄日本人于鼓掌之中,出卖民族利益也被当成政绩来歌颂。)。 即使是张作霖跟溥仪相互利用的关系,在这些人眼里也都成可圈可点的忠义佳话了。
张作霖和溥仪,一个曾是威仪四海,贵有天下的天子,一个是默默无闻,拿着皇帝俸禄的小喽啰。
可是世事无常,沧海桑田。转眼之间,一个成了兵强马壮、割据一方的奸雄;一个却成了惶惶不可终日,终日以泪洗面的亡国之君。
张作霖跪拜溥仪,就发生在溥仪下台后。
溥仪是一国之君的时候,张作霖不过是个土匪。都是命运安排,让两条本来永不交集的平行线,有了纠缠不清的相逢,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张作霖既然是个土匪,他是怎么跟清廷扯上关系的?说到这里有人会不高兴:什么,你说张作霖是土匪?不错,那些霖粉们口中的大帅,虽然挂着的是地方保安团的旗号,其实和土匪行径没有根本差别。后来人马多了就有了接受诏安的资格,哪个土匪不想洗白呢。
土匪摇身一变成了体制中的人,把枪口对准“土匪”,就像梁山的黑老大宋江一样。因为剿匪有功,张作霖被小皇帝赏赐顶戴花翎,溥仪还御赐张作霖一件战袍,并把其提升为洮南镇守使,奴才和主子之间从此开始有了交集。
辛亥革命爆发,宣统皇帝成了风暴里的孤舟,岌岌可危。紧要关头,张作霖下决心投注清廷,枪口对准革命党。其实张作霖并非真要死心塌地为清廷殉葬,而是要踩着清廷的肩膀实现自己的抱负。张作霖明白自己没有锦上添花的机会,但对落难清廷的雪中送炭却能得到高得多的回报。
果然,张作霖的举动让小皇帝感激涕零,张作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从此以“关外练兵大臣”的发号施令。张作霖押宝宣统小皇帝溥仪还真没错,不久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可后来的形势却出乎张作霖的意料,袁世凯这根满清栋梁在关键时候倒戈,成了压垮满清的最后一根稻草。1912年2月满清溥仪被迫退位,满清宣告灭亡。
宣统虽然被迫退位,但满清不甘心灭亡,大清的忠臣良民不甘心失败,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复辟的努力。1917年6月,张勋带着扎着大辫的5千士兵开进北京城。7月1日,宣统再次坐上龙椅,上演了一幕复辟丑剧。张勋复辟,受到千夫所指,陷入讨伐浪潮,而一直深受皇恩的张作霖却选择了冷眼旁观,形势不明朗,他是不会贸然出牌的。
果然,张勋的复辟闹剧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到半月就收场了。张作霖一看大势已去,立即派人到北京城向北洋政府的当家人段祺瑞表忠心。就这样一个满清王朝的忠臣良将,摇身一变成了忠实于共和的爱国将领。
可已经穷途末路的溥仪还念念不忘复辟美梦,他觉得上次复辟所以失败是因为张勋势力太小了,要想成功必须找个更大的军阀。在当时众多的军阀中,他想到了张作霖。
第一、张作霖势力大。第二、张作霖对清朝忠心耿耿。第三、张作霖的地盘就在东北,东北是满清的发祥地,有群众基础。
试问,还有比张作霖再合适的人选吗?张作霖接到皇上的旨意已经没有半点喜悦,在皇帝被人人喊打的情况下,复辟已经无望。溥仪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行将就木,他可不做逆势而为的赔本买卖。可是溥仪不是百无一用,溥仪对大清的龙兴之地的臣民还是有影响,有号召力的。而自己的地盘就在这里,需要利用溥仪的影响为自己服务,稳固自己的统治,何乐不为呢?
就这样,爱国将军和末代被废的皇帝的手又握在一起。
张作霖觉得这种合作也不能一毛不拔,他时常用自己的不义之财接济一下手头紧巴的溥仪,把个溥仪感动得眼泪哗哗的。张作霖成了溥仪心中的希望,溥仪巴望张作霖能成就大业为自己复辟奠定基础,机会终于来临了。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张作霖派人保护危难中小皇帝,充当“保护神”。
1922年3月,张作霖做寿,溥仪送去厚礼。 1922年12月1日,溥仪与婉容大婚,“大婚”张作霖马上投桃报李,送去重金“恭贺新禧”。 1923年初,张作霖嫁女,溥仪差送上两份厚礼。
到了3月28日张作霖生辰,溥仪又送了一份大礼,并命人在大红礼单上写道:张总司令2月12日生辰,宣统皇帝赠 。
1924年张作霖寿辰之际,溥仪花了血本送了重礼:三镶玉如意一柄无量寿佛一尊、五彩九桃瓶一对、五彩双象耳瓶一对、五彩小瓷盘一对、青玉大吉葫芦小插屏一对、打簧洋钟一对。以及红雕漆圆盒一对和绮霞缎衣料八端。尽管如此,溥仪还觉得礼物分量不够,一星期后溥仪派人又专程补送“去万古英风”匾额一面,并福寿字及古玩等多件。
一次送这么多礼物,而且这么贵重,溥仪就是给自己老爸载沣也没有如此慷慨过,可见张作霖真把他忽悠住了。
1924年11月,倒戈将军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小皇帝赶出紫禁城,并软禁起来。张作霖闻讯后心急如焚,马上派人跟冯玉祥通融。让冯玉祥放松了对溥仪的管控。1925年,溥仪离开北京到天津日本租界。
张作霖不忘溥仪对自己的好,又是给溥仪送钱,又是给溥仪请安,还再三表示要拜见这个小皇帝,当时满清的皇族都在日租界,觉得一个皇帝不能屈尊去见一个军阀,但溥仪被张作霖的忠心感动,还是决定去见这个大忠臣。
溥仪赶到约定的曹家花园,张作霖已恭候多时。溥仪刚踏进门,一身便装的张作霖便快步迎上前去来。虽然两人没见过,但溥仪马上认出了他。
正在溥仪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样给张作霖行礼的时候,张作霖却毫不犹豫地走到小皇帝跟前,扑通跪下,砰地一下在磕了一个响头,恭恭敬敬地问了声:“皇上好!”
其实张作霖不仅仅是作为大清大臣给溥仪下跪的,张作霖拿了溥仪那么多奇珍异宝,件件都是价值连城。张作霖把这个小皇帝哄的心花怒放,但从没有真心实意帮人家复辟,自己要有那能耐,自己还做皇帝呢。何必为他人做嫁衣裳呢?
因此,张作霖是收了溥仪那么多宝贝,却不是真心帮他复辟,自己觉得那样做心里有愧,就给溥仪跪下了!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详细回忆过他和张作霖见面的情景,咱们可以结合溥仪的回忆来聊聊这个问题。
1925年溥仪逃进天津租界张园时,正属于张作霖权势如日中天时,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在冯玉祥反戈一击的策应下,打败了一度有望统一中国的直系“玉帅”吴佩孚,奉军不仅占领了天津,而且实际控制了京城。
作为京城新的霸主,这一年六月,张作霖派他的亲信阎泽溥给溥仪捎话,张作霖提出希望能在他的行馆和溥仪见一见。张作霖做事向来重视人情世故,在捎话的同时,他特意给溥仪包了十万大洋,这十万大洋既有孝敬的味道,也有表示诚意的意思。
此时的溥仪复辟之心是没有死的,见张作霖有这样的举动,他有些高兴、有些兴奋,甚至幻想可以拉拢张作霖为己所用。
但“帝师”陈宝琛知道这事后,立刻表示了反对,陈师傅认为溥仪是皇帝,张作霖是北洋将领,溥仪前去是屈尊,而且张作霖的行馆在租界外,不安全。
见事情僵在这里,张作霖豪放行事的风格就呈现出现了,他根本不管这些,第二天就派阎泽溥闯进溥仪暂居的张园,并且解释说,张大帅可以保证租界外绝无危险,不是张大帅不愿意来张园,而是不方便进入租界。
细品张作霖的说法,若是真心拜见,租界有什么不方便进的,实际上他是讲究谁主谁次,要彰显自己的新霸主权势,另外,不进租界,也能展现出一定的气节。
说到底,张作霖心底根本没把溥仪放在眼里,客气之下实有些硬请硬见的意思。
溥仪虽然不太接受这种说法,但也不敢驳张作霖的面子,得罪这位京城的新霸主,最后只好勉强前往。
这是溥仪逃到天津之后第一次出租界,到了张作霖的行馆曹家花园,张作霖摆出的欢迎仪杖特意有意思,两排身穿灰军装的大兵,手持古代的刀枪剑戟和现代的步枪,从大门外一直排到大门里。
这景象让溥仪觉得有点荒诞,有些可笑,但在这荒诞可笑的底下,也有张作霖王特别的用意,王侯将相,舍我其谁,只不过方式有些草莽气罢了,但这正符合张作霖的风格。
进到曹家花园,溥仪特别提到了一个细节,他被人领着朝一个灯火辉煌的大厅走去,但刚走到门口,一个身材瘦小,便装打扮,留着小八字胡的人,就迎面走了出来。
溥仪立刻认出这就是张作霖。
接下来张作霖的举动算是北洋轶事中很有名的一桩,只见他毫不迟疑地走到溥仪面前,扑通一声跪在砖地上向溥仪磕了一个头,同时问:“皇上好!”
该怎么评价张作霖此举呢?
在整个北洋时代,论厚黑中的厚,张作霖当属袁世凯之后的天下第一,他压低身段,厚起脸皮来,一点不勉强,相反极入戏,极坦然。不要小瞧了这份趴在地上给人磕头的坦然,这是枭雄的另一种不择手段,没有通达的气魄,根本做不出来。
那一时期,有意跟溥仪套近乎的不止张作霖一人,但没有人能像张作霖这样把戏演得这么彻底,吴佩孚只勉勉强强在书信中向溥仪称过臣,段祺瑞只象征性地提出过想和溥仪见一面。
在一切厚黑权谋中,无论是厚,还是黑,归根到底是为了攫取利益,张作霖向溥仪磕头,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当时清廷虽然已经覆灭,但保皇思想离彻底根除尚远,保皇派也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张作霖这个头磕下去,其忠义仁德的个人形象在某些人心中立刻就树立起来了,说白了此举能助张作霖收买保皇派人心,拔高他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形象;第二、张作霖磕这个头,是想让溥仪产生幻想,认为张作霖可以为他所用,这种攻心术一旦达成效果,真正被利用的其实是溥仪。自张作霖玩了这一出的,奉系军阀许多人都有样学样地效仿过,例如张宗昌,没少一边给皇上磕头,一边割皇上的韭菜,薅皇上的羊毛,来充当自己的军费。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见张作霖向他磕了头,他心里很高兴,甚至有些感激张作霖的这个举动,于是所有的担忧猜疑都烟消云散了,心中只念张作霖是一个念旧的人。
而张作霖呢,在演完这出磕头戏后,开始在溥仪面前大骂冯玉祥,说他赶溥仪离开紫禁城是逼宫,是为了拿宫中的宝物,而他今后一定会注意保护古代文化和财宝。
话说到这里,张作霖见溥仪的目的就出来了,一则是为了踩在溥仪的肩膀上让世人知道他才是京城的新霸主;二则借溥仪来打压攻击另一个野心家冯玉祥。
从草莽发迹的张作霖,无论混到多高的地位,仗义都是他讲人情世故的一张好牌,骂完冯玉祥,张作霖跟着就用见怪的口气对溥仪说,皇上你真不该在我带兵到京城后,还向日本使馆跑,我张作霖有足够的力量保护你。
说完这一套,张作霖又假仗义地问,皇上缺什么东西,尽管告诉我。皇上要是乐意,到咱奉天去,住在宫殿里,有我在,怎么都行。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我缺什么?缺的就是一个宝座,可是这天晚上我无法把它说明白,最后只好客气地说,张上将军真是太好了······
然而,这时候张作霖不接话了,跟着就把话题转移到了溥仪的生活上,又说“以后缺什么,就给我来信。”
什么是会来事的老江湖?
张作霖就是个典型,特别舍得将假话当仗义好话说。
戏演到这里,也就该收场了,这时候有个副官走进来报告说,杨宇霆有要事求见。
见张作霖看上去很忙,溥仪只好提出告辞,张作霖没有阻拦,起身送客。
毫不客气地讲,一切以很忙为理由端茶送客的交道,都是假交道。
送溥仪走出行馆,见溥仪的汽车旁站着个穿西装的日本人,张作霖抓住机会,又送了溥仪一句印象深刻的话:“要是日本小鬼欺侮了你,你就告诉我,我会治他们!”
一场处处讲究的见面到此结束,溥仪在回忆中说,这次会面让他在心中升起了希望——
而张作霖则在送走溥仪后用绿林口气骂道,溥仪这小子算个什么,还想摆谱!
真是讽刺啊!
张作霖跪拜前任皇帝溥仪是奴性十足的表现,哪怕他贵为东三省的大元帅,在皇权面前也腿软。
这事发生在1925年,也就是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溥仪赶出紫禁城的次年。
当时冯玉祥命令溥仪限时搬出紫禁城,溥仪无奈只好躲进了天津日本人的租界里。
当消息传到张作霖的耳朵里时,他致信溥仪:“你跑到日本租界让日本人保护你,难道我堂堂的「东北王」张作霖就保护不了你吗?这样吧,我去天津拜见你,不过我不去日本人的租界”。
张作霖前往天津,在曹家花园密见到了溥仪。
当时溥仪正为用什么仪式对待这个曾经的手下、现是民国大人物犯难的时候。张作霖却毫不迟疑地走到溥仪的面前,趴在地上磕了一个响头,毕恭毕敬的地问道,“皇上万福”。
溥仪做梦也没想到张作霖会给他磕头,受宠若惊急忙弯腰扶起张作霖,忙不迭地说道“上将军好,上将军万福”。
这就是张作霖给溥仪磕头的经过。
张作霖密见溥仪还另有目的,他顺道到北京想把故宫的宝物偷着运出一些占有。
张作霖密见溥仪后,偷偷调动了数百辆军车,准备把故宫的宝物挑着一些贵重的运往沈阳。
当时交通银行的经理叶恭绰往见张作霖,说:“人们一向造冯玉祥的谣,说冯逼宫是为了盗宝,但无确凿证据,说说而已,如今大帅调用数百辆军车公然进故宫搬运宝物,将来人们就会说盗宝的是张大帅而非冯玉祥。”
张作霖听闻恍然大悟,连声说“我几乎上了大当,快把军车撤去。”
民国时期的人身上,都有被奴役留下来的后遗症,说难听点就是奴性十足,贱骨头。
溥仪在1912年退位,清朝灭亡,民国建立。
当时民国规定必须剪掉辫子,就连溥仪自己都剪了辫子(如图)
然而当时有一部分老百姓誓死不剪辫子,比如前清辫子军首领张勋。他就是标准的保皇派。
不剪辫子不算,还在1917年再次拥立11岁的溥仪复辟。不过到最后溥仪只做了12天的皇帝而再次退位。在段祺瑞护国军的攻打下,张勋仓皇逃走。
当时虽然溥仪再次退位了,但跪拜溥仪的人不在少数。
1924年,冯玉祥在直奉大战期间,为防止溥仪再次死灰复燃,在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老百姓称其为“逼宫”。冯玉祥干脆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这时出于政治目的,张作霖臭骂冯玉祥,表现出了对溥仪的同情。当时有人提醒张作霖,不要和帝制走太近,对其影响不好。
但老张是个守旧人物,一方面支持民国政府,一方面留恋皇权,说来说去还是千万年来皇权对人统治的结果。
张作霖最初是土匪出身,到后来被清廷诏安做了巡防队长,再后来一步步高升,直至做了“东北王”。
张作霖上位时,虽然溥仪还很小,主政的都是他父亲摄政王载沣,但是签署任命书的都是皇帝的大印,也就是最后溥仪拍板,尽管是名义上的。
张作霖能有以后的成就也多多少少沾了溥仪的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张作霖向溥仪磕头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张作霖是个老狐狸,磕头归磕头,要想让他像张勋那样辅佐溥仪是不可能的事,张作霖不过是在溥仪面前做样子而已,东三省是他张作霖的一亩三分地,张作霖不傻,不可能找个太上皇压在自己头上。你觉得不是这个理吗?
文/秉烛读春秋
大名鼎鼎的张作霖可谓是一代枭雄,他1875年出生于东北一个贫苦人家,后来发迹成为20世纪初中国大地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一代枭雄,在见到当皇帝时还是个娃娃的溥仪,为什么普通一下跪倒在地,向无权无势的溥仪下跪问好,溥仪为何能受得如此大礼,这还要从张作霖的发家史说起。
张作霖早年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1902年被清政府招抚后任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1907 年,他出卖辽西巨匪杜立山“立功”而被任命为奉天省巡防营后路统领,这是张作霖及其奉系军阀崛起的开端。
坊间传言,张作霖土匪起家,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天下,这当然不假,但正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有了大舞台才能施展更大的才华,张作霖被清政府招抚后凭着过人的胆识和手腕一步步走上了人生的巅峰。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张作霖被任命为“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因张作霖镇压革命有功,又被清廷任命为关外练兵大臣,以总兵记名,并兼任奉天巡防营总办。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虽然灭亡了,溥仪也已经不是张作霖的皇帝了,而张作霖的势力却不断增长,这时他开始极力巴结袁世凯,1921年,袁世凯对东三省军队进行整编,张作霖被任命为中将,实力大增。
权力这个东西让人上瘾,人如果有了权力,就会谋求更大权力,这时的张作霖想称霸整个东北,张作霖曾对日本驻奉天总领事落合谦太郎说:“目前东三省兵马实权在本人掌握之中 日本国倘若有何指示,鄙人自必奋力效命。”虽然张作霖没有向自己向日本人吹嘘的那么厉害,但从此,他开始主动向日本人示好,希望得到日本的扶持。
日人本也需要扶持自己利益的代理人,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日本认为欲确保“满蒙生命线”,须全力扶持张作霖。对此,“满铁”首任总裁后藤新平在《日支冲突之真相》中说:“张作霖并无宦途履历,与中央政府亦无密切因缘,而在满洲,则有特殊之势力与地位。张氏心中惟有权势利欲,别无他种知识。如果利用此特殊之地位,照其心中所认识者而行,则张氏将为满洲专制之王,而日本亦得利用张氏,在满洲为所欲为。”由此可见,日本认识到张作霖在东北的特殊地位,把张作霖成为日本的最佳人选。
张作霖一边拿着日本人的枪炮,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一边还哄骗着袁世凯,1915 年袁世凯为了复辟,打算接受中日“二十一条”,并致电大总统袁世凯:“中日交涉不可让步,倘若交涉破裂,愿战死殉国。”但其真实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在东北的地盘,向袁世凯表达自己的“忠心”。在日本势力扶持下,在1918 年,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控制东三省,成为奉系首领。
张作霖这时坐上东北的头把交椅,可是小鬼子的枪炮哪里是那样好拿的,日本支持张作霖目的是让张成为日本人的走狗,然而张作霖这个土匪出身的东北王可最是会耍无赖,给好处全盘接受,想占便宜门都没有,日本人慢慢的失去了对张作霖的耐心,打算扶持新的对象,而后做掉张作霖。
这时的溥仪已经慢慢长大,此时的他已经做了两次皇帝,一次是晚清废帝干了3年,那时候啥都不懂事;一次是张勋复辟帝制,被拉回龙椅当了11天,可以说此时溥仪人人都想利用。
袁世凯死后,溥仪和前清遗老遗少们认为时机已到,想着如何复辟大清,他们觉得张作霖曾经深受“皇恩”,应该知恩投报,何况,张一个草莽,头脑简单。可是溥仪错了,张作霖是个有奶才会叫娘的孩子,才不吃溥仪那一套。
溥仪开始寻求和日本人合作,此时的张作霖已经和日本人彻底决裂了,他知道日本人用心险恶,必须阻止溥仪的投日。在得知溥仪逃往天津日租界后,张作霖想要和溥仪见上一面,让溥仪来找自己,劝说溥仪别上了日本人当,溥仪也屈尊“龙驾”去找了张作霖,心想自己以后还要靠他的势力,之前也毕竟有过君臣关系。
两人见面时,据在场的人记载:溥仪正往里走之际,身着便装的张作霖便快步迎了上来, 虽然两人素未谋面,但溥仪马上认出了他,正在溥仪为用什么样的仪式对待这个大将军而犯难的时候,张作霖却小跑到小皇帝的面前,趴在地上就是一个响头,“皇上好!”溥仪做梦也没想到张作霖能给他磕头,受宠若惊之余, 赶紧弯腰扶起张作霖,连说:“上将军好!”然而接下来张作霖一句话让溥仪无地自容“我有足够力量保护你,你为何要投靠日本人?”
由此看来张作霖给溥仪下跪可以说内含的感情是复杂的,既因为溥仪是自己曾经的老主子,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忠心耿耿”,不是个忘恩负义之徒,更是想向溥仪表示,我们才是一家人,日本人可不会这样待你,更不会给你下跪,千万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一代枭雄张作霖就此殒命。而张作霖的一跪最终也没用跪醒溥仪,1934年,溥仪又在日本人扶持下,成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这是溥仪第三次坐在“龙椅”上,虽然这次他当了11年,但是,但他却在后来承认:这肯定是他内心中最煎熬的十一年。不知溥仪在之后的人生中还有没有受过像张作霖这样实权派大人物对他的叩拜之礼,也许想到张作霖的这一跪,他心里也有一些慰藉吧。
晚年张作霖先生已是大帅,见退位的清宣统皇帝溥仪时,依旧跪拜叩首。其实不单是张大帅如此,很多前清官吏亦是如此。
清末民初,社会上层依然秉承华夏传统道德,坚守仁义礼智信,为人记人恩德,注重信义。
张大帅是在清朝末年,由清政府授与的官爵。并且由此开启了张大帅的辉煌人生。张大帅不但没反清,也没背叛过袁世凯大总统。张大帅是个记恩德、守信义的人,所以他一生不叛国,不当卖国贼。
张大帅见退位清帝溥仪,行叩拜之礼,是因为他不忘清廷的提携知遇之恩。这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一致的。
如果世人,口口声声只强调个人权益、个人面子丶个人情感、个人尊严,但是却淡化人情世故、不记恩德、不讲信义。到头来为了金钱丶个人欲望…不择手段,没有底线。最终会导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旦社会风气变坏,人人都得承担后果,无人能得已幸免。
回过头来再看张大帅叩拜前清帝溥仪一事,就可以看出,张大帅不仅是铭记清朝的提携之恩,而且是以社会上层人士的身份,在坚守社会道德,在给民国初年的民众作出表率。希望以身作则,希望上行下效,希望安定乱世之中的天下人心。
1925年,此时的清朝已经灭亡13年了,溥仪前往天津的曹家花园接见张作霖,当时张作霖已经是民国时期的大人物。
正当溥仪不知用什么仪式来对待这位大元帅的时候,张作霖毫不迟疑,扑通一声跪在了溥仪面前磕了一个响头,并说道:“皇上好”,溥仪有点受宠若惊,不过赶紧弯腰把张作霖扶起来,说道:“上将军好”。
当时的画面还是有点滑稽的,不过也让很多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晚年的张作霖已经是大元帅,见到已经退位多年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呢?
第一: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我先给大家说几个小故事 ,可能就能体会当时张作霖对溥仪态度的原因了:
一直到共和国时期,溥仪特赦回到北京,在溥仪的家里,还有很多满清遗老和前清官员以及旗人给溥仪行跪拜大礼,到了溥仪跟前就下跪口称皇上。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以后,跑到天津,住在了昔日湖北提督张彪的家里,这位张大人还每天毕恭毕敬请安,并且这位张大人每天早上拿个大扫把在溥仪院子门口扫地,还美名其曰是执古代臣子侍奉皇帝之礼。
以上说的是清朝遗老,那我们接着说一位领导新文化运动的新派人物胡适,1922年紫禁城装了电话,17岁的溥仪为了好玩,打电话让胡适去皇宫聊聊天,当时胡适进宫前很激动,还事前向很多人询问,见了溥仪要不要磕头,可见就连新派人物胡适都暂时摆脱不了等级观念。
以上人物对溥仪的态度虽然夸张了点,不过说明当时即使溥仪退位多年,已经是民国,但很多人对“皇帝”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人的等级观念仍然存在,张作霖给溥仪下跪也显得很合情合理了。
第二:溥仪对张作霖有知遇之恩
张作霖跪拜溥仪,其实不仅仅是等级观念,还因为溥仪对他有知遇提携之恩,张作霖最初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拉起一帮绿林好汉搞政权,活不下去了选择投靠朝廷,接受招抚之后,张作霖多次剿匪,得到了清廷的重用。
溥仪升张作霖为洮南镇守使,才有了后来张作霖的发迹,因此他从内心感念溥仪对他的知遇和提携之恩,这一跪拜表达了自己的感恩。
第三:收买人心
张作霖当时是“东北王”,东方地区很多满人和八旗贵族,张作霖这样做是收买人心,在满清遗老以及其他人心中留下“忠孝”的名声,更有利于在东北地区的统治。
综上所述,已经是大元帅的张作霖不论是从自身原因还是政治因素考虑,都会选择对这位已经退位的皇帝溥仪下跪,
提到张作霖,能使人立刻想起“东北王”的响亮名号,财大气粗的张大帅在清末至民国初期都算得上一方霸主。而有一件事情一直令后世不解,当年溥仪已经被逐出了紫荆城,成了一个过气的清朝皇帝,那么张作霖在与溥仪的会面中,为何还会跪地行君臣之礼呢?
张作霖是不折不扣的土匪出身,后来经过清政府的招安,摇身一变成了官军,所以不管怎么说,他与宣统皇帝都有过一段君臣关系。但当时的张作霖还是个小保安团长,溥仪也只是个娃娃,那时候的东北,还是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说的算。张作霖在徐世昌的地界剿匪有功,尤其是深入索伦山击败叛军陶克陶胡,因此被清廷赏赐顶戴花翎,任了洮南镇守使,这时候溥仪赏了张作霖一件黄马褂,当然,这肯定是徐世昌问摄政王要的。
“东三省与内地各省不同,军队部署既定,且勤王之心亦厚。劲旅数万,一旦有命,即可取道山东南下,誓当剿灭革命军,以区区微忠,尽瘁朝廷。”——《张作霖电文袁内阁》
辛亥革命爆发后,庆亲王牵头,将袁世凯推上了总理大臣的位置,重新组阁。此时的张作霖已经小有名气了,他是满清皇帝提点的人,当然不认可袁世凯的内阁,所以张作霖的内心所向依然是忠于皇帝。他当时联合冯德麟、马龙潭、吴俊升等人,通电袁世凯的内阁,表示要武装勤王。袁世凯本人并不想与南方革命军开战,其目的无非就是借革命党逼清帝退位,后来生性胆小的裕隆皇太后也害怕流血冲突,干脆就下了逊位诏书,意思就是随便你们闹,政权不要了,保证皇室成员的富贵与人生安全就足够了。
这样一来,袁世凯对革命军而言,劝退了清朝皇帝,对皇室而言,又成了保护伞,所以袁世凯的成了最大受益者。此后民国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保留了大清皇帝尊号,溥仪尚能住在紫荆城里,也就是我们说的逊清小朝廷。这与张作霖的想法是违背的,他是坚持拥护大清皇帝的,毕竟把他“洗白”的是清政府,而不是民国政府,也不是袁世凯的内阁,所以说后来的张勋复辟中,张作霖是支持“辫帅”的。在张勋复辟前的徐州会议中,张作霖是派了赵锡嘏全权代表,这次会议中各省军阀的态度是“尤以张作霖与皖省长倪嗣冲赞成最力”。
但是张勋不会办事儿,1917年6月7日,张勋进入北京后,于7月1日拥立溥仪复辟,然后开始封赏这些拥护复辟的军阀,张作霖给了个奉天巡抚。人家1916年就已经是奉天督军兼省长的身份了,拥戴复辟之后给个平级官职,这是没把老张放在眼里啊!这谁还跟你玩,这种情况并不只是发生在老张身上,徐州会议的参会军阀都是如此,所以派兵进京应援的就没几支军队,张勋复辟失败也在预料之中了。当他回过神来,给张作霖加官东三省总督时,消息已经无法传出了,因为辫子军已经是散的散、降的降。
不过张作霖也是在张勋复辟失败后,才有机会吞并了冯德麟的二十八师,统一奉天军政,随后又兼并了黑龙江,事业进入爆发期。此后张作霖与溥仪仍然交流密切,张作霖三次做寿,溥仪都派人送去很多礼物;溥仪大婚时,张作霖也派人送去一万现大洋的贺礼;张作霖嫁女儿时,溥仪再派人送去两份大礼,一份是给张大帅的,一份是给张家千金的。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幽禁于醇王府内,后来也是张作霖多方协调斡旋,才将醇王府门口的国民军撤下。张作霖进京后,又调换了王府门口护卫队,并派人慰问溥仪,其实这个时候溥仪应该是最希望看到张作霖前来的。因为张作霖此时已经是当时军政界的实力派人物,两年前他已经宣布东三省独立,成为关外最有争取希望的军阀。11月26日,张作霖派密使向溥仪邀约,想请溥仪到帅府一见,溥仪最终碍于大臣劝阻,只是令老师庄士敦前往,并让他带上了溥仪的签名照和一枚镶钻黄玉戒。
张作霖最后是收下了照片,退回了戒指,这个意思虽未言明,但我想应该是拿了照片,表示会一直心系皇上,退了戒指,表示已经得到了很多清廷的恩惠,不敢再奢望什么,只求能为皇帝再办点事儿!事实上庄士敦回去后,带回了张作霖的许诺——“协助皇上并拯救残局”,也就是要帮助皇帝恢复尊号,以及完全恢复清室优待条例的内容。同时张作霖也表现出谨慎的一面,嘱咐不要“引起共和派猜忌”。
张作霖的这些言辞也比较真实的反应了人的本性,他是由一个土匪走上的霸主,别看土匪的身份很受争议,但土匪往往都有股江湖气,比较看重义气!正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老张能从拜把子兄弟中走上第一把交椅,除了手段,就是给兄弟安排的到位。所以他从内心里是感激清廷的,他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帮助溥仪恢复尊号,但受困于当时的舆论环境,以及民众并无“契约精神”,所以恢复优待条例只能慢慢推进,悄悄推进。
后来溥仪住进天津日租界,张作霖也多次派人探望,送去许多钱财。张作霖当时正与日本正闹矛盾,所以不愿意到日租界探望溥仪,后来经过邀请,溥仪到了天津行馆,二人算是见了一面。也正是这次见面中,张作霖对溥仪行了君臣礼,跪拜时说了句“大皇上好”,溥仪则回了句“上将军好”。
此后张作霖还向溥仪说“我有足够力量保护你,为何你还要往日本使馆跑?”这句话其实也暴露了张作霖的野心,他在东北做着土皇帝,日本人也在拉拢溥仪,谁能将溥仪“据为己有”,谁就会在东北赢得更多支持,因为这里是清朝遗老的聚居地,他们虽然已经不再掌权,但也都非富即贵,也掌握着良好的政治资源,所以张作霖的跪拜,很有可能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张作霖成功将溥仪迎回自己的势力范围,估计也就没有伪满洲国的存在了,但皇姑屯事件可能会发生的更早。
除了上述的感激之心和政治野心,我们也不可忽略了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观念。在满清被推翻后,北京城里住下了很多旗人“老爷”,这些人的后半生都有人照顾,照顾他们的依然是原来的包衣,即“奴才”。他们并没有因为共和而改变等级观念,有些包衣成了为“主子”养老送终的人,“主子”出钱开了车行、满洲菜馆、戏园子,多是包衣负责打理,他们甘愿将赚来的钱上交给主子,这就是封建思想的毒瘤!
这些有头有脸的旗人都是如此,更何况曾经的皇帝溥仪呢?溥仪再得到特赦后回到北京,住在五妹家里时,还有很多满清遗老和前清官员以及旗人给溥仪行跪拜大礼,到了溥仪跟前就下跪称皇上。如果说旗人和遗老可以理解,那么再来说说著名的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逊清小朝廷里曾经装过电话,溥仪17岁的时候打电话邀请过胡氏进宫聊天,胡适进宫前还向很多人询问见了溥仪要不要磕头,并且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这些表现更加反应了胡适的新思想并没有深入骨髓,他也身处在封建枷锁的层层束缚中难以自拔。
综上来看,张作霖跪拜溥仪的行为并不难理解,首先就如电视剧《少帅》里张作霖所言的“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他认为为人处世之道的核心是懂得感恩;其次是张大帅雄霸东北时的政治需要,他这一跪可能会争取来满清遗老、甚是是溥仪的“加持”;最后就是两千多年沉淀下来的封建枷锁,或者说是奴性思想,这种思想一直有人在提,甚至是时至今日。
1959年溥仪被特赦,53岁的他刚在北京落户还没就业,提亲的就上门了,据说还有满族遗老把自己十几岁的孙女辈要嫁给皇上,正式相亲就七八回。
溥仪1922年大婚,自当时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起,没有不随份子的,东北的张作霖送来了红包。送礼名单里还有黎元洪,吴佩孚,冯玉祥,送亲进宫时,沿途上千军警开路护送,还有军乐队奏乐。
后来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跑到天津,住在昔日湖北提督张彪的家里,张大人每天早上拿个扫把在溥仪院子门口扫地,据说是执古代臣子侍奉天子之礼。而冯玉祥呢?更是被一顿好骂。
1922年紫禁城装了电话,17岁溥仪为了好玩,打电话叫胡适去宫里聊聊,胡适当时是十分的激动,甚至还特地打听了溥仪的喜好,要不要行礼之类的,之后兴致冲冲的赶了过去。
溥仪在天津当寓公的时候,张作霖也曾求见。见到立马就给溥仪跪下,喊皇上万岁。溥仪连声说:上将军请起。这个人是有传统的忠义孝道在里的。
溥仪虽然是一个亡国的皇帝。但是清朝之后也没有再建立一个封建王朝,而皇帝也不曾再有过,尤其是在清王朝还刚灭亡的时候,总有人怀缅前朝,故而对前朝皇帝行大礼,也是不足为奇的,更何况溥仪还是最后一位皇帝。
从很多资料上来看,张作霖和溥仪的确见过,而且这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不一般,当然,这种不一般并不是指有多么铁,而是因为在一段时间内,张作霖充当了溥仪的支持者和保护神,而溥仪则在同样时间段内,成了张作霖的道德制高点。
在1925年的时候,张作霖见到了已经不是皇帝的溥仪,这一年,张作霖五十岁,已经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阀,和土皇帝没有什么区别。但这个土皇帝,见到了已经不是皇帝的溥仪,却做出了令人不解的行为,使用前清最隆重的跪拜礼来见溥仪。
张作霖为什么要怎么做,从张作霖性格看,这个人是一个聪明的粗人。绿林出身的张作霖,匪气十足,而且文化水平不高,对于一些礼节礼仪方面,向来是嗤之以鼻。但和普通土匪不一样之处在于,张作霖在原则问题上,相当不差事儿。
如果从1925年,张作霖面临的复杂局势看,张作霖这一跪,的确有他的精明算计。
1925年,这是中原大战几乎要结束的时候,围绕着北京以及北洋政府归属,直系、奉系、皖系三大派系以及其他小势力,打成了一片,最后居然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而张作霖身在东北,志在中原,趁着中原大战之时,一举囊括了河北,山东一带,势力达到了顶峰。但很快,遭到了其他军阀的合力围剿,再次退回东北。
中原大战虽然张作霖稍稍占据上风,但最终也只是惨淡收场而已。问鼎中原的梦想破灭之后,张作霖内部也 出现了裂痕,这才有了1925年11月的郭松龄兵变。而这场兵变,早在1924年,就已经有了苗头。只是张作霖虽然精明,却也无法做到算无遗策。
中原大战没有占到便宜,内部又出现裂痕,而第三方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这方势力就是日本人的势力。
日本人早在日俄战争结束后,就开始渗透东北,势力一天比一天大。张作霖经营东北三省,非常小心的平衡着各方势力,以张作霖外粗里细,精明圆滑的个性,让日本人着实有些头疼,在张作霖统治东北这些年间,他和日本人的关系,始终是若即若离。
奉系的内忧外患,恰好是日本人的机会,面对日本人咄咄逼人,张作霖也展现出精明狡诈的一面,也下了一招绝妙的棋,这颗棋子就是溥仪。
溥仪很是无辜,但绝非无用,在1924年中原大战接近尾声,溥仪被接进日本领事馆,同年,日本人开始大肆宣传同情溥仪言论。日本人的小九九,无非就是想要扶植一个傀儡而已。所以向全世界放出了这样一个信号,日本人站在溥仪这边。
张作霖敏锐洞察到这个关键点,于是下了一招绝妙的反客为主的棋。当他见到溥仪,立刻用臣子大礼下跪,和日本人一样,张作霖的做法,也放出了一个信号,自己也站在溥仪这里。与其说是 做给溥仪看的,倒不如说是做给日本人看的。
仔细想想,就知道张作霖这招乾坤大挪移的厉害之处。张作霖明白日本人的野心,但也需要日本人的帮助,因此,他明白什么时候应该精明,什么时候应该装糊涂。下跪溥仪就是在装糊涂。
于是,日本人悲哀的发现,他们和张作霖之间多了一个溥仪。换而言之,日本人和张作霖,都成了一个战线上的战友,这样一来,日本人被张作霖死死的堵住了嘴。总不至于在这个节骨眼上和张作霖翻脸吧?
于是,日本人虽然获得了很多好处,却始终没有得到更大的利益。而张作霖顺利平定郭松龄兵变,甚至当上了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因祸得福,权力达到了最高点。
参考资料:《乱世枭雄》、《张作霖传》等
张作霖的作为民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大军阀,其心里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在他的眼里根本没看上过谁,就连日本人他都不害怕,一个溥仪,还是一个娃娃,手里也没有实权了,张作霖为什么还会给溥仪下跪呢?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溥仪。最初登基的时候,溥仪就是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登基大典的时候还十分的哭闹,面对着大清王朝,他根本不懂治理。
1912年,清帝退位,溥仪不再是皇帝,但是民国政府许诺他们可以在故宫里居住,每年给皇家提供400万大洋的花销,其实,溥仪在故宫里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他依旧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他也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公民,再也享受不到什么优待条件,于是溥仪搬去了天津。
其次,我们再来说一下张作霖。众所周知,这位张大帅是土匪头子出身,本来是死罪的他却被当时的清朝收编,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而张作霖也是在清军里混的风生水起,到了清帝退位之前,张作霖已经做到了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可以说,他的崛起与大清王朝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925年,张作霖第一次见到这个曾经的小皇帝,他不是用民国的礼节,而是选择用古代君臣的礼法,直接跪下了。要知道,当时张大帅已经是东北王了,可以说跺一脚全国都要颤一颤。
其实,张作霖之所以给溥仪下跪,主要还是感念清朝对他的恩情,毕竟老张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而清朝对他有恩,面对清朝皇上,他自然要下跪,身为清朝旧臣,老张这样做也无可挑剔。
还有一点,我觉得老张可能还有一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虽然这可能是臆测,但是我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此时溥仪已经退位,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否则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就不会拉着他建立伪满洲国了。
所以说,张作霖给溥仪下跪,既是有感而发,也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毕竟像张作霖这样老谋深算的军阀,做出什么事来都不为过。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