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六公爵的结局都怎样?明朝开国六公爵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他们的结局都是怎样的呢?:
徐达(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徐达最初排位为第二,但是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诛,因此进位第一。但是无论如何,徐达作为明朝的军事统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
1385年,徐达因为背疽病情严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谥武宁,追封中山王,并且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可以说是极尽哀荣。野史传说徐达乃是被朱元璋赐发物鹅肉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在我看来缺少根据,当时也没有理由,应该不可取信。
(魏国公徐达影视形象)
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一直传了11代,直到明朝灭亡。而且不仅于此,因为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暗中帮助朱棣为建文帝朱允文所杀,因此朱棣登基后追封为定国公,同样一直世袭到明朝灭亡!
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常茂本身没有多大军功,他能受封郑国公,都是受了他父亲常遇春的荫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于是封常遇春的长子为郑国公,以长子代父受封。
1387年,常茂获罪,但因为父亲的功绩而免罪,但是被贬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因为常茂无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后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削爵,因此郑国公爵位就此中断。
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韩国公李善长影视形象)
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为朱元璋稳定后方,军需粮草源源不断,朱元璋谓之当世萧何。然而再大的功劳和朱元璋的天下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十年后,追责李善长。因此早已退休(实际还是在暗中参与政事)、时年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被处死,和他一同处死的还有全家七十余人。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因此免死,但是韩国公的爵位被削除,不予世袭。
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1370年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
李文忠最开始跟着朱元璋姓朱,后来在李文忠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后,朱元璋当场加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且叫他恢复了李姓。
(曹国公李文忠画像)
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朱元璋怀疑李文忠是被淮安侯华中所毒杀,因此降低了华中的爵位,并且诛杀了李文忠的医生及其妻子儿女,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感情。
李文忠死后由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也是难得的躲过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人之一。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所率领的朝廷军多次败于燕军,从而被夺职召回。后来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致使南京失守。朱棣登基后最开始极受器重,但是第二年就遭到弹劾,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因此曹国公爵位也就此断绝。
冯胜(?-1395),安徽定远人。1370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宋国公。
冯胜喜欢读书,通晓兵法,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又先后率军征讨王保保,远征辽东,积累无数军功。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也给冯胜带来了灾祸。
(宋国公冯胜雕像)
冯胜的女婿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橚,他俩因为秘密会见而被朱元璋所猜忌,而朱橚也被朱元璋所严惩,因为朱元璋担心他的这个儿子和将军冯胜有勾结。等到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甚,为了确保朱允文的帝位稳固,冯胜被朱元璋无罪赐死,而宋国公的爵位也不允许继承,因此冯胜的爵位也在他这里断绝。
邓愈(1337-1377),字伯颜,安徽泗县人。邓愈原名邓友德,投奔朱元璋后,朱元璋赐名为邓愈,1370年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卫国公。
1377年,邓愈在征讨吐蕃之后回师的途中病死。朱元璋极为哀痛,为此停朝三天,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
(卫国公邓愈画像)
邓愈死后由其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并改封为申国公。然而因为邓镇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为妻,因此在李善长被诛杀时,邓镇也被牵连被杀,同时爵位被削夺,因此卫国公的爵位也就断绝了。
开国六公爵里面,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分别是文官武将第一功臣,其他四人也是功勋卓著,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但是,洪武年间经过几次逆案的大清洗,包括开国六公爵在内,除了魏国公徐达、卫国公邓愈、曹国公李文忠、郑国公常茂,其他人皆不得善终,而侯爵以下,牵连逆案而被处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韩国公李善长
先说文官第一的韩国公李善长,早年追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累立战功,被认为是可以比肩西汉萧何的柱国之才,明朝建立后,李善长得到重用,任左丞相,监修《元史》,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罔替,可谓是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李善长晚年归权闲赋,洪武二十三(1390年),有人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谋逆案有关,胡惟庸曾对李善长许诺,若事成愿以淮西之地封王,李善长对胡惟庸信使暗通大漠之事匿而不报,种种证据证明李善长确与胡惟庸谋逆案有关。最终朱元璋狠下心,将77岁的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李善长长子李祺娶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在这一次的家族惨祸中虽免于一死,但被迁居云南,不久病死在那里。虽公主求情几个儿子免受株连治罪,但韩国公爵位被撤销。
卫国公邓愈
卫国公邓愈,是一名文武双全的骁勇大将,16岁即领兵抗元,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邓愈率领所部万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此后随朱元璋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曾在地方历练,洪武三年(1370年)随同徐达远征甘肃追击北元残余力量,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回朝后因功进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卫国公。 邓愈于洪武十年(1377年)病逝于驻地安徽寿春,朝廷追封宁河王。
不过,邓愈的长子邓镇虽承袭卫国公,但因妻子是李善长外孙女,李善长坐胡案获罪,邓镇受牵连连坐被杀,卫国公爵削除。
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母亲为朱元璋的姐姐曹国长公主。李文忠从小跟在朱元璋身边,朱元璋十分疼爱这个外甥,被收为养子。李文忠征战沙场多年,骁勇无比,明朝建立后又多次领兵出征北元,战功显赫,得进封曹国公。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
他的长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后协助建文帝削藩,靖难之役爆发后李景隆被封为大将军出师征讨,结果反被燕军击败,丧师数十万。燕军逼近南京时,李景隆开金川门投降。成祖即位后得到重用,封太子太师、赐功臣勋号、加柱国、增岁禄,居群臣之首。永乐二年(1402年)遭群臣连番弹劾,被削爵圈禁。
宋国公冯胜
宋国公冯胜,明初大将,因征讨北元残余力量,累功晋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
明朝开国六公爵里面,冯胜可谓是死的最冤的一人,由于“胜功最多”,以至于达到了足可以功高震主的地步,朱元璋又是多疑之人,冯胜自然是难逃被赐死的结局。冯胜死后,宋国公爵被削除。
郑国公常茂
郑国公常茂,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长子,其荫父功,承袭郑国公爵位。常茂因元丞相纳哈出投降之事与邓愈有嫌隙,被朱元璋收回兵权安置于龙州,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病逝。
常茂没有子嗣,他的弟弟常升袭封开国公,郑国公之爵坐削,洪武年间常升坐蓝玉谋反案,被诛,开国公之爵亦被削。
由此可见,在开国六公爵里面,爵位或一世而削或二代即止,大都有牵连胡蓝逆案。真正得以袭封爵位直到明朝灭亡的,只有魏国公徐达。 明朝第一功臣魏国公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朱元璋自滁阳起,戡定四方一统天下建立帝业,徐达与常遇春堪称是功著最高。《明史》赞曰“身依日月,剖符锡土,若二王者,可谓极盛矣。顾中山赏延后裔,世叨荣宠;而开平天不假年,子孙亦复衰替。”开平王常遇春的后代前文已有所简述,徐达病逝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爵位。
一门二公,代代相承
徐辉祖是燕王朱棣的大舅子,建文帝要削藩,燕王朱棣于北平靖难起兵,徐辉祖作为南军主将多次给燕军制造威胁。燕军渡江时,徐辉祖仍然带兵抵抗,明成祖在南京即位后,徐辉祖依然予以抵制,被削爵并禁锢于家中。徐辉祖病逝于永乐五年(1407年),后朱棣念及徐辉祖忠心为主,且岳父中山王徐达又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又下旨恢复了魏国公爵位。
而朱棣与小舅子,徐达次子徐增寿关系就显得融洽多了,建文帝要削藩,徐增寿多次暗通身处北平的燕王朱棣,为他传递京师信息,结果被建文帝察觉,以私通燕军之罪被诛杀。永乐二年(1402年)被追封为定国公,爵位世袭罔替。徐增寿这一系随明朝朝廷迁至北京直到明末,而徐辉祖一系则一直留在南京。一门二公,在明朝实属罕见之殊荣。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封功臣,其中六人位列公爵为诸功臣之翘楚,这六人是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众所周知,朱元璋即位中后斯大杀功臣,到了他去世前开国的文臣武将基本被杀戮殆尽,那么首当其中的这六个公爵结局如何呢?
李善长,濠州人, 朱元璋平定滁州后李善长加入,从此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朱元璋将其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并说:“李善长虽无汗马功劳,但跟随我多年,供给军粮,功劳很大,应当晋封大国。”
明朝丞相胡惟庸也是李善长的推荐的,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受牵连而处死者甚多,不过此时李善长被放过了。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因事下狱,朱元璋将其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徐达也是濠州人,朱元璋老乡,他善于用兵,且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所以颇得信任,可以说是朱元璋嫡系中的嫡系。
徐达统兵攻取淮东,灭张士诚、与一同挥师北伐,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战功为诸武将之首。
洪武十八年,徐达去世,被追封为中山王。徐达是善终的,野史说的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说徐达因病无法吃鹅,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吃完后死。
徐达被朱元璋毒死一说不可信,不过徐达善终的主要原因是他死的早,朱元璋开始大规模屠杀开国武将的“蓝玉案”是在洪武二十六年,此时徐达已死了八年,以徐达的声望和战功若活到洪武二十六年,恐怕也难逃一死。
常茂是名将常遇春的长子,朱元璋大封功臣时,战功仅次于徐达的常遇春已经病死,所以常茂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
常茂为人跋扈,他是宋国公冯胜的女婿。蒙古的纳哈出率部投降,在酒宴时,常茂酒醉砍伤纳哈出,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冯胜上奏朱元璋参了常茂一本,而常茂则反告冯胜处置不当,朱元璋大怒,收了冯胜的兵权, 常茂则被发配到到龙州。
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死,也算幸运,二年后“蓝玉案”就开始了。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明朝的开国名将。
朱元璋是出了名的护犊子,对这个外甥非常器重,当然李文忠本身能力也不错。
洪武十六年,李文忠得病。朱元璋亲临探视,并命淮安侯华中负责医治,第二年三月李文忠病逝,年四十六岁。太祖怀疑华中下毒,便降低华中的爵位,将其家属逐至建昌卫,其他医生及妻子儿女都被斩首。
李文忠是病死没有疑问,只是朱元璋的残暴表现的淋漓尽致,看病的医生有何罪?居然连同妻子儿女都被斩首。
冯胜,安徽定远人,年少时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天下大乱,他收拢了一批兵马结寨自保,后投靠朱元璋,征讨四方,功勋卓著。
明朝开国功臣中,冯胜的军功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位列第三,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蓝玉案”大肆屠杀开国武将,蓝玉被杀一个月后,冯胜被削去兵权召回了南京,虽然从此冯胜夹着尾巴做人,但是两年后朱元璋还是将屠刀举向了他。
洪武二十八年,冯胜以蓝玉党的罪名被赐死,冯胜死前在家宴中毒死全部女眷,其义女、女儿冯秀梅、冯文敏同时被害。
邓愈,安徽省泗县,他骁勇善战,臂力过人 ,16岁就拉起了队伍反抗元朝,之后带着一万多人马投靠朱元璋。他追随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可谓战功累累。
洪武十年,吐蕃残部抢劫乌斯藏贡使,邓愈任征西将军,和副将军沐英前去征讨吐蕃反抗势力,大获全胜在班师回朝途中,邓愈染病去世。
可以看出,明朝开国六公爵中,李善长因“胡惟庸案”受牵连被杀,冯胜因“蓝玉案”牵连被杀,其他四人都是病逝的,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善终的徐达、李文忠、常茂、邓愈都是在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开始之前死的,对这四人而言也是一件幸事。
朱元璋打天下的最核心骨干——明朝“开国六公爵”,个个大名鼎鼎,功勋卓著,那么面对史上“屠戮功臣最狠”的明太祖,这出生入死的六大元勋,都什么结局?
公元1368年,当过放牛娃、做过和尚、讨过饭的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开局一个碗,却完成了从乞丐到九五之尊的史上最大跨度逆袭,不到40岁,就开创国祚276年的大明王朝,绝对堪称奇迹!
登基开国的朱元璋,大封功勋宿将,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明开国六公爵”了。
这些人追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功劳赫赫,“大明开国六公爵”分别为: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大明王朝按公、侯、伯等级授勋,“国公”爵位,位高权重,炙手可热!(关注“峰子奇观”,奇观头条历史!)
朱元璋曾说:“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图:魏国公徐达(画像)
徐达,“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出身农家,朱元璋的发小。
公元1353(元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回乡募兵,22岁的徐达参加郭子兴红巾起义军。徐达智勇兼备,战功彪斌,位于诸将之上。
徐达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在攻克平江后,俘虏张士诚。又在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率军25万北伐,攻入大都,统治98年的元朝灭亡。
1385年,晚年留守北平的徐达患上背疽,不久便病重去世。
朱元璋亲至葬礼哀悼,追封“中山王”,被明太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即“开国六王”之首。所谓徐达被朱元璋送烧鹅害死,纯属无稽之谈!
徐达跟朱元璋还是儿女亲家(燕王朱棣娶了徐达女儿),典型的皇亲国戚,徐帅为人谨慎低调,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朱元璋曾赞李善长:“吾之萧何也”。
图:李善长(《朱元璋》剧照示意)
元末乱世,定远(今属安徽)人李善长经人推荐,便早早投在了朱元璋麾下,乃朱元璋团队的元老级人物,劳苦功高。他经常劝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刘邦,玉成帝业之举。
洪武三年(1370),李善长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子孙世袭;朱元璋赐免死铁卷,可免死两次,子可免死一次。朱元璋初封开国六公,李善长位居第一,只是后来被拿掉了。
李善长举荐了胡惟庸为宰相,但也因洪武大案之“胡惟庸谋反案”而受到株连。“胡惟庸谋反案”结果是,宰相胡惟庸被诛九族,株连甚广,迁延日久,陆续3万余颗人头落地,惊心动魄!
在这场政治风暴中,本已苍老且已退养的李善长也未能幸免,被朱元璋以“胡党罪”,连其妻女弟侄家口70余人一律处死,被灭了满门。
李文忠,朱元璋外甥(母亲曹国长公主),12岁丧母,由亲舅舅朱元璋抚养长大(收为养子,跟随舅舅姓朱),朱元璋麾下的一员亲信猛将,战功赫赫。
图:明孝陵-李文忠墓
19岁的朱文忠,少年英杰,有胆有识,曾率亲兵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也对这个外甥格外宠信,后改回姓李。
李文忠,转战沙场,屡次出塞征伐元朝残余,生擒元帝之子买的里八剌,战功彪炳,被朱元璋封为曹国公。
公元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诏命他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洮州十八番族”反叛,他与西平侯沐英合兵,一举平息叛乱。回朝后,明太祖又令他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李文忠为人正直,经常收养路上的弃儿,多次劝舅舅朱元璋少杀戮,还向朱元璋进谏“征服日本”,以绝海患。
公元1384年(洪武十七年),46岁的李文忠病逝,朱元璋大发雷霆,怪罪医治人员,负责医治的淮安侯华中被降爵(朱元璋曾怀疑华中下毒),其他医生及妻小则统统被一并斩首。
朱元璋亲写祭文,追封岐阳王,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继承曹国公爵位。(关注“峰子奇观”,奇观头条历史!)
冯胜,原名叫冯国胜,冯国用之弟,明初著名大将。元末乱世,他与哥哥冯国用组织私人武装,结寨自保,后加入朱元璋麾下。
图:明朝镇守嘉峪关 冯胜将军像
冯国用死后,朱元璋命冯胜袭兄职,为亲军都指挥。冯胜驰援安丰,决战鄱阳湖,下武昌降陈理(陈友谅之子),克平江败张士诚;又随徐达北伐,鼎定中原,著有大功,受封宋国公。
公元1387年(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大胜而返。
史载“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
公元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洪武大案之“蓝玉案”爆发,这是“胡惟庸案”后的又一场腥风血雨,凉国公、开国大将蓝玉被剥皮,满门抄斩。
一个蓝玉案,株连1.5万人被杀,尸横遍野,血路成河!冯胜、傅友德、王弼等公侯,被朱元璋冠以“蓝党罪”一并处死。
《明史》记载:
“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
据记载,冯胜死前,在家宴中毒死全部女眷(包括义女、女儿等),很可能是他怕死后女眷受糟蹋,可谓悲惨至极!
朱元璋亲言:“友德随我二十二年,东征西讨,尝尽辛苦,镇守八州,有功无过。”
图:明孝陵-卫国公邓愈墓
邓愈,原名邓友德,大明开国名将,天生魁梧,勇武过人。
元末,起义遍地,父亲邓友隆病逝后,16岁的邓友德临危受命,继掌兵权,亲率父亲旧部与元军死战。
公元1355(元至正十五年),18岁的邓友德率部万余人,投奔朱元璋,被朱元璋封为管军总管,并赐名邓愈。
邓愈随朱元璋过长江,克太平,占集庆(南京),直取镇江,战功显赫。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邓愈随徐达远征甘肃,大败北元,横扫漠北,被封卫国公。
公元1377年(洪武十年),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朱元璋闻丧大哭,罢朝三日,并亲迎灵柩祭奠,追封宁河王。
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后改封申国公,因邓镇之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所以受李善长胡党罪牵连,也坐罪被杀。邓门公爵,不过二代而亡!(关注“峰子奇观”,奇观头条历史!)
常茂,大明开国名将常遇春长子,典型的“官二代”。因常遇春死得早,常茂承袭父功,继承了郑国公爵位。
图:开平王常遇春
常茂在军中骄横不受管束,带有“二世祖”习气。后常茂因被弹劾“激变纳哈出部”而获罪,朱元璋念其父开平王常遇春之功,“打发”他到广西龙州。
朱元璋的圣谕称“常茂自取黜免”,常茂无子,故其弟常升改封开国公。洪武二十四年,被“边缘化”的常茂去世。
别看《英烈传》里常茂很厉害,号称“明朝开国头一员猛将”、“无敌大将雌雄眼”,打仗足智多谋尔尔,甚至写他超过了父亲常遇春。
实际上,历史上常茂的功绩,远不如其父常遇春。说到底,一个躺在父亲功劳簿上的“二世祖”罢了,或许有些作为,但远不及其父军事才能。
在朱元璋集团的骨干里,刘伯温和汤帅(汤和),都没能进入最初的“开国六公爵”之列。
刘伯温只封了个“诚意伯”,毕生无缘公侯。
朱元璋的发小汤和,则迟到洪武十一年才获封“信国公”,死后封王。
总结一下,明朝“开国六公爵”结局:
魏国公徐达、卫国公邓愈病死,曹国公李文忠壮年而逝,郑国公常茂削爵后病死;而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皆被诛杀。
大明开国功勋中,你认为谁死得最冤?欢迎留言交流!
朱元璋能过从乞丐成为开国皇帝,除自身能力突出之外,他那一批文武之臣对于朱元璋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便封这六个人为公爵,以证明这六人的卓越功绩。他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卫国公:邓愈;魏国公:徐达。六人里面,只有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明朝灭亡,其他五人大都牵连明初逆案,爵位或一世即削,或二代而撤。
韩国公李善长是六公爵中地位最高的,早年就追随者朱元璋出生入死,被认为是比肩萧何的治国之才。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命其做了太子的老师,并授予其为银青荣禄大夫,拥有参与国家朝政的权利。朱元璋为保其地位,还赏赐了李善长“免死金牌”。后来因牵扯胡惟庸谋反案被朱元璋处死,并连带处死全家老小。李善长都已经是“第一大臣”了,他还有必要和胡惟庸造反吗?
宋国公冯胜也是明初大将,他因军功赫赫而受封宋国公,功劳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他的女儿还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 后来,冯胜终因功高震主,朝廷的呼声太高,深受朱元璋的猜忌,朱元璋怀疑其有谋反之心,下令赐死冯胜。
郑国公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朱元璋虽然将他封为了郑国公,但是从未打消对他的猜忌。常茂因元丞相纳哈出投降之事与邓愈有嫌隙,被朱元璋收回兵权安置于龙州,洪武二十四年病逝。常茂没有子嗣,他的弟弟常升袭封爵位,洪武年间常升因蓝玉谋反案被诛,爵位被削。
曹国公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从小跟在朱元璋身边,朱元璋十分疼爱这个外甥,被收为养子。李文忠征战沙场多年,骁勇无比,明朝建立后又多次领兵出征北元,战功显赫,最后被封曹国公。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 他的长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靖难之役爆发后李景隆被封为大将军出师征讨,结果反被燕军击败,丧师数十万。燕军逼近南京时,李景隆开金川门投降。朱棣即位后得到重用,永乐二年遭群臣连番弹劾,被削爵圈禁。
卫国公邓愈是明朝开国名将,他18岁投靠了朱元璋,41岁病逝,其间立下大大小小无数功劳,他死后,朱元璋停朝三日,亲自为他选墓地。不过,邓愈的长子邓镇虽承袭卫国公,但因妻子是李善长外孙女,李善长在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连坐被杀,卫国公爵削除。
魏国公徐达大家都十分了解,可以称得上明朝开国大将第一人。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朱元璋自滁阳起,戡定四方一统天下建立帝业,徐达与常遇春堪称是功著最高。徐达病逝于洪武十八年,长子徐辉祖继承爵位。
明朝开国六公爵中,有的因病而死,有的获罪而亡,还有的则是受朱元璋猜忌而死。在这六人中,只有徐达的魏国公一直传到了明末,而且还多得到一个定国公的爵位。
明朝开国功臣基本上都没什么好下场,毕竟是在朱元璋手下,很少能有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的。不过开国六公爵结局也还算可以,老朱也没那么不近人情,他杀的都是搞事情的。
如果说白手起家的朱元璋是历史上第二个“刘邦”,那么李善长就是朱元璋的“萧何”。
大明朝“开国六王”之中,李善长位列第六,李善长饱读诗书、腹有良谋,论其智不输刘伯温,论其忠不输诸葛亮。攻滁州、守和阳、打采石、助夺权…朱元璋在李善长的辅佐下建功克敌,扶摇直上。
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大封群臣,居功至伟的李善长被拜为左丞相, 不久之后,朱元璋又将掌上明珠临安公主指婚给李善长的长子李祺,成为皇亲国戚的李善长在朝中权势熏天、朝野侧目。
权倾朝野的李善长逐渐变得目中无人、自大高傲,引得文武百官对其横眉怒目,李善长却依旧我行我素,浑然不知隐藏在平静背后的杀机。
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被疑谋反,由于李善长和胡惟庸来往过密而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弹劾。
一向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并没有处置李善长及其家人,沐浴皇恩的李善长不但没有对朱元璋表示感谢,反而处处以“功臣”自居,彻底败光了在朱元璋心中的好感。 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一派的残党丁斌获罪被捕。
朱元璋从丁斌的供词中掌握了李善长明知胡惟庸意图谋反却知情不报的罪状。 瞋目扼腕的朱元璋暴跳如雷大开杀戒,将李善长一家七十余人全部处斩。
徐达不仅是朱元璋的铁杆“粉丝”,更是朱元璋的心腹手足。
朱元璋举兵起义前期,兵马不足、粮草稀缺,身为武将的徐达不仅奋不顾身、上阵杀敌,而且四处奔波为朱元璋招兵买马。朱元璋起势之后,徐达水涨船高,被拜为“淮西二十四将”之首。
打败陈友谅、攻克淮东、横扫平江、剿灭张士诚、杀进元朝大都,如果朱元璋没有徐达,明朝的建立至少要推迟五年。徐达为人谦虚谨慎,不贪功、不自傲,即便是吹毛求疵的朱元璋对徐达也颇为满意。
徐达的一生光荣,而圆满—— 洪武十八年,徐达因身患重病,不治而逝,朱元璋闻此消息后掩面垂泪,连连哀叹。
善始善终—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政权的核心班底。由于李文忠的样貌和曹国长公主(追谥)极为相像,怀念姐姐的朱元璋爱屋及乌,故对李文忠喜爱有加。
李文忠是一位文武全才,武能安邦、文能定国。大败赵普胜、扫灭池州四县、坚守严州、招降王溥…因战功卓越而被朱元璋赐“国姓”,更名为朱文忠。
大明建国后,朱文忠北征后元、南战四川,为大明朝的稳固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洪武十六年,朱文忠病重去世,朱元璋亲自书写悼文致祭,发丧之时文武百官不敢怠慢,纷纷掩面而泣以示哀悼。
冯胜有勇有谋、武艺高超,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数十年,杀敌无数、功勋卓著。 击败陈友谅、征讨山东、固收长江、攻克潼关、讨伐山西、撕裂陕西叛军、力挫蒙古大将扩廓帖木儿,论功劳、论苦劳,冯胜之功、苦不下于徐达。
冯胜的性格与“李云龙”有些相似,会打仗不假,惹起事来也豪不含糊,面对眼里不揉沙子的朱元璋,冯胜鲁莽的个性难免有些不得圣心。
将权力看的极重的朱元璋,向来不喜欢皇子结交外臣。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逆天而行,私自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发现,愤怒的朱元璋严惩了朱橚,并花费了两年时间,剥夺了冯胜的各项特权以及恩宠,最终将冯胜赐死。
冯胜虽然没有谋反之心,但手握军权的冯胜实在不应该和皇子勾勾搭搭,冯胜完全是被自己的鲁莽和愚蠢害死的。
邓愈是江湖气息最重的明朝开国功臣,与其说邓愈是一位将军,不如说他是一名侠客,邓愈天生神力,正直勇敢,颇有豪侠的气质,邓愈领导当地人民反抗元朝,因其英勇善战而被泗州、盱眙、灵壁等“六镇九县”的百姓奉为保护神,邓愈的势力也从最开始的几千人发展至数万人。
至正十五年,邓愈代领数万军队投奔朱元璋,朱元璋早闻邓友德(邓愈的前名)的大名,特封邓友德为军队总管,并赐名“邓愈”。愈:好、胜。比喻优秀。干脆叫邓优秀多朴实……
邓愈追随朱元璋征战沙场,立功无数,明洪武十年春,冯愈率大军讨伐吐蕃,邓愈指挥得当,将吐蕃诸部赶尽杀绝,不仅缴获了猪马牛羊数十万头,还将明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千里。
朱元璋下旨,特赐邓愈蟒袍、玉带,享皇亲待遇。明洪武十年冬,大胜归来的邓愈,在回朝的途中沾染重病,不幸去世,朱元璋闻此消息后泣不成声,下令停朝三日,三日之内文武百官不得行婚嫁、寿典之事,违令者斩。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接灵之时神情凝重,嚼唇忍泪,文武百官皆不敢正视其灵柩,刹时之间风不敢鸣、云不敢聚。
邓愈的墓地是朱元璋亲自挑选的,朱元璋下令在邓愈下葬的山上种满松柏,为邓愈遮风挡雨,并特旨邓愈的画像在紫禁城的太庙中享受皇家香火。
常茂这个“傻冒”是大明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儿子。
常遇春猝死后,朱元璋下令长子常茂继承爵位,后因间接造成纳哈出逃跑,而朱元璋贬到“龙州”,于洪武二十四年病逝。理论上来说,常茂没有资格被列入“开国六王”,他的父亲常遇春才是真正的英雄。
常遇春胸怀大志,威武不凡,曾大战九华山杀得血动山河,决战中彻底击溃陈友谅的十几万大军,消灭了朱元璋最大的敌人,稳固了朱元璋夺取天下的根基,进攻元朝大都时常遇春单车入宫,一柄钢刀开路,数万元军莫不敢进身。
(常遇春经常一人一骑冲入敌军,就是狂…狂的令人向往。)
“顺境徐达战群雄,逆境邓愈扫狂魔,绝境常遇春诛神佛”
“塔儿湾大捷”中,常遇春在绝境中用几百人的兵力挑战五万元军,常遇春身中数刀依然浴血搏杀,战马上挂满了元军士兵的头颅,将吓破胆的五万元军杀得丢盔卸甲,张飞、典韦也不过如此。
洪武二年,常遇春突然病卒,据说是伤势太重,无法医治……
朱元璋闻讯后大为吃惊,随后亲自为其选择安葬之处“钟山”,并前往钟山之下悼念。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大明王朝宣告建立。这一年为洪武元年,按照惯例,新王朝建立后要给开国功臣论功行赏,朱元璋却并没有急于做这件事,因为他一统华夏的目标还没有完成,经过两年时间,到了洪武三年,形势基本稳定,朱元璋终于要大封开国功臣。
这一次,朱元璋总共封了36个爵位,其中6个公爵、28个侯爵、2个伯爵。
6个公爵分别是:鄂国公常遇春(由于常遇春死于洪武二年,所以其子常茂世袭郑国公)、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下面我们来看看6公爵的结局: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朱元璋把他比作为自己的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权倾朝野的李善长逐渐变得目中无人、自大高傲,引得文武百官对其横眉怒目,李善长却依旧我行我素,浑然不知隐藏在平静背后的杀机。
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被疑谋反,由于李善长和胡惟庸来往过密而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弹劾。一向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并没有处置李善长及其家人,沐浴皇恩的李善长不但没有对朱元璋表示感谢,反而处处以“功臣”自居,彻底败光了在朱元璋心中的好感。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一派的残党丁斌获罪被捕。
朱元璋从丁斌的供词中掌握了李善长明知胡惟庸意图谋反却知情不报的罪状。瞋目扼腕的朱元璋暴跳如雷大开杀戒,将李善长一家七十余人全部处斩。
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徐达为人谦虚谨慎,不贪功、不自傲,即便是吹毛求疵的朱元璋对徐达也颇为满意。
徐达的一生光荣,而圆满—— 洪武十八年,徐达因身患重病,不治而逝,朱元璋闻此消息后掩面垂泪,连连哀叹。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明光) [1] ,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
李文忠是朱元璋政权的核心班底。由于李文忠的样貌和曹国长公主(追谥)极为相像,怀念姐姐的朱元璋爱屋及乌,故对李文忠喜爱有加。
李文忠是一位文武全才,武能安邦、文能定国。大败赵普胜、扫灭池州四县、坚守严州、招降王溥…因战功卓越而被朱元璋赐“国姓”,更名为朱文忠。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朱元璋亲自书写悼文致祭,发丧之时文武百官不敢怠慢,纷纷掩面而泣以示哀悼。
冯胜(?—1395),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弟,定远人,喜读书,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
冯胜有勇有谋、武艺高超,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数十年,杀敌无数、功勋卓著。 击败陈友谅、征讨山东、固收长江、攻克潼关、讨伐山西、撕裂陕西叛军、力挫蒙古大将扩廓帖木儿,论功劳、论苦劳,冯胜之功、苦不下于徐达。
将权力看的极重的朱元璋,向来不喜欢皇子结交外臣。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逆天而行,私自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发现,愤怒的朱元璋严惩了朱橚,因此,冯胜的被疏斥可能是皇帝疑心这名王子与这位将军之间存在着危险的军事联盟。太子死而皇孙幼明太祖年事已高,对人猜忌甚多。冯胜功劳最多,多次因小事违背了明太祖的心意。
蓝玉被杀当月,冯胜应召回京。两年之后,被赐死,诸子都不许继嗣。他这位公爵应该是结局很不好的一位了。冯胜虽然没有谋反之心,但手握军权的冯胜实在不应该和皇子勾勾搭搭,冯胜完全是被自己的鲁莽和愚蠢害死的。
邓愈(1337~1377年),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天生魁梧,勇武过人。16岁领兵抗元。1355年(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
1370年(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
邓愈是江湖气息最重的明朝开国功臣,与其说邓愈是一位将军,不如说他是一名侠客,邓愈天生神力,正直勇敢,颇有豪侠的气质,邓愈领导当地人民反抗元朝,因其英勇善战而被泗州、盱眙、灵壁等“六镇九县”的百姓奉为保护神,邓愈的势力也从最开始的几千人发展至数万人。
邓愈追随朱元璋征战沙场,立功无数,明洪武十年春,冯愈率大军讨伐吐蕃,邓愈指挥得当,将吐蕃诸部赶尽杀绝,不仅缴获了猪马牛羊数十万头,还将明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千里。朱元璋下旨,特赐邓愈蟒袍、玉带,享皇亲待遇。
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朱元璋闻此消息后泣不成声,下令停朝三日,三日之内文武百官不得行婚嫁、寿典之事,违令者斩。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接灵之时神情凝重,嚼唇忍泪,文武百官皆不敢正视其灵柩,刹时之间风不敢鸣、云不敢聚。邓愈的墓地是朱元璋亲自挑选的,朱元璋下令在邓愈下葬的山上种满松柏,为邓愈遮风挡雨,并特旨邓愈的画像在紫禁城的太庙中享受皇家香火。
常茂这个“傻冒”是大明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儿子。
理论上来说,常茂没有资格被列入“开国六王”,他的父亲常遇春才是真正的英雄。
常茂,是常遇春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没赶上大封功臣,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就将常茂封为郑国公。
常茂并没有继承父亲的军事才能,却养成了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
纳哈出投降后,常茂在宴会上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却不按冯胜的指令行事,擅自行动,导致纳哈出部溃散,朱元璋为此动怒,将他安置到龙州。
于洪武二十四年病逝。
明王朝的“开国六公爵”,指的是当初为朱元璋打天下的六位有功之臣,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排名分先后)。那么这六位开国元勋的最后结局又是怎样的了?
如果说朱元璋是周文王,那么李善长就是姜子牙。朱元璋平定滁州到征服天下,李善长是正儿八经的左膀右臂,说他居功至伟毫不过分。后来朱元璋当皇帝后对李善长同样没得说,位极人臣,被人比做萧何。但是李善长老了后却糊涂了,被自己一手提拔的胡惟庸带下水,还有其他一些事让朱元璋心里不痛快,最终被朱元璋满门诛杀。
徐达战不胜王保保、李文忠灭不了王保保,但冯胜却能一战成名。这就是冯胜,没有非同寻常的地位,但却是最能打的一位。朱元璋打天下,尤其是灭元朝,冯胜功不可没。只可惜老年因为功高盖主,被朱元璋赐死,结局凄凉、令人惋惜。
徐达是朱元璋“淮西二十四将之首”,从起义到统一,一直担任着朱元璋帐下的第一号统帅,明朝建立后又担任丞相、太傅,是当之无愧的开国柱石。但是一生征战,在马背上度过了数十载岁月的徐达却在暮年染上了背疮,最终遗憾病逝。还有一种野史记载称徐达被朱元璋害死,可信度不高。
“曹国公”李文忠,可能是朱元璋六大功臣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最为骁勇善战的一大名将,从滁州开始,到灭亡元朝,一直都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号猛将。明朝成立后,朱元璋任命李文忠掌管当时的最高军事机构“大都督府”,位极人臣。洪武十七年死于恶疾,死因有些扑朔迷离,至今仍是一大谜案。
邓愈早年在盱眙一带起兵抗元,后来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平定大明西南江山立下赫赫战功。征服吐蕃后,在回京路上染病身亡,朱元璋心痛不已,将其遗像挂于明朝太庙,代代祭祀。
最后一位常茂,谈到这个人就不得不说说他老爹常遇春。如果说明朝最霸气的一位将军是谁,我想毫无疑问是常遇春,当年人称“常十万”并非浪得虚名,只可惜未能看到平定天下的那一天,在北伐中原的途中染病身亡。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念常遇春的功劳,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以表心意!
明朝“开国六公爵”的结局正史记载大体如此,但在民间还有不少也是传闻,让这几位开国元老的死因变得扑朔迷离,但大多都没有足够的证据,夹杂着大量人们的主观臆想,属实有些不可取。
明太祖手下的功臣,少有善终。开国六公爵中,徐达、李文忠得善终,邓愈病死,李善长满门抄斩,冯胜赐死,常茂流放而死。而论功绩,常茂是不能与其他五位并列的。
朱元璋手下的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被归为“胡惟庸”一党,按谋反罪满门抄斩。死时76岁。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画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公”之首。
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养子,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洪武初年,李文忠获封曹国公。
1379年(洪武十二年),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1370年(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
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洪武五年(1372年),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皆战不利,唯独冯胜斩获甚众。
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
后来因“胜功最多”,又与女婿周王朱橚交往过于密切,遭朱元璋猜忌,被赐死。因未能善终,死后没有进入功臣庙。
六、常茂
常遇春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据《明宋文宪公濂奉敕撰开平王神道碑并序》中说道:妻定远蓝氏,封开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朱元璋所赐名。
因为常茂与冯胜为子婿关系,在军营常茂多不受约束。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常茂上前捉捕,砍伤纳哈出,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冯胜因此上奏常茂激变,两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朱元璋收冯胜兵权,并安置常茂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
作为朱元璋的功臣,着实不易。既要在战场上拼命厮杀,又要夹好自己的尾巴,免得被当成刺给削平。
触读历史原创!欢迎关注,欢迎评论!
趣谈答案:这几个人还可以,该死的死了,该活着的活着,只不过在朱元璋当皇帝之后,所有人的人必须都得夹着尾巴做人做事。
相比其他5位来说,李善长是最憋屈也是最倒霉的。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李善长身上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誉,更要命的是他一共有三张免死铁券。
小伙伴们肯定很好奇,李善长身上不是有两免死铁券吗?怎么突然间变成了三张呢?原因在于朱元璋在李善长两张之后,又给了他孩子一张免死铁券,而且这个免死铁券是可以世袭罔替的。
按照朱元璋最开始的说法是,李善长可以免去两次,使自己的孩子可以免去一次。
但是伴随着若干年之后,朱元璋脑子选择性失忆,把免死铁券统统丢到了一边,直接把李善长给嘎嘣脆了。
历史记载徐达南征北战,慢慢的朱元璋越来越怀疑他,为什么怀疑他呢?因为徐达手里面掌握军权。
这就要了亲命的事情,还好徐达机灵,把军权给丢了出去,但是朱元璋对他的怀疑依然没有减轻,反而加深了不少。
在此之后的若干年里面去,他一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怕自己有生命危险。
直到徐达患病的时候,明确告诉朱元璋自己不能吃鸭子,然后朱元璋派遣太监给徐达送来了一只大鸭子。
徐达忍着泪吃了两大碗,然后死掉了。
但是请注意,关于徐达吃鸭子这件事情,仅仅出现在历史当中,明朝的正史并没有详细记载。
相比于前面两位而言,李文忠或许更加可怜。
可能住的小伙伴好奇了,明明是病死又没有遭到朱元璋屠戮,可怜什么呢?
因为李文忠死的太早了,他在洪武16年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
好不容易打下天下来才享了10多年的福就没了。
当然早死总比晚死好,如果被朱元璋发现什么猫腻的话,保不齐李文忠的下场还要惨。
冯胜最开始的时候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拍完胸脯告诉他,只要有我的一天就有你的一天。
但是后来朱元璋后悔了,自己可以有一天,冯胜绝对不能有一天了。
在洪武26年的时候因为蓝玉案发,冯胜也给牵扯进来,并且直接给处死了。
更要命的是冯胜并不是个人死的,他死了之后与他相关的所有爵位也被剥夺了。辛辛苦苦打天下,竟然落了个这么个地步。
邓愈和李文忠相差不大,都是年纪轻轻就死掉了,还没有来得及朱元璋的屠戮,自己就先病死了。
冯胜是在洪武16年死的,邓愈在洪武10年死的。
但是相比较而言,因为邓愈的儿子比较会来事儿世袭罔替,并且邓愈的子孙后代一直被封为定远侯,世袭爵位到了明朝末年。
相比其他人而言,朱元璋更不会杀害常茂,因为常茂的父亲是常遇春,常遇春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大将军。
朱元常茂明显享受不了这样的福气,在洪武24年的时候就死掉了。
再加上常茂本身没有任何子嗣,后来只能把这样的爵位给了常茂的弟弟常升,但最终因为一些事情,剥夺了他的爵位。
这玩意其实没有办法详细分析,毕竟洪武年间的四大案,让朱元璋手下的尤其是跟随着他打天下的那一批人都死绝了。
真正留下来的人少之又少,要么是有两把刷子,要么就是异常低调,连个屁都不敢放的人。
但终究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些官员,那就是狡兔死,走狗亨。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