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啥事让你对中国电影感到失望?

啥事让你对中国电影感到失望?

2020-07-20 23:30阅读(68)

啥事让你对中国电影感到失望?:三个观点让我对国产电影失望吧!第一个审核制度这个时代有些制度需要放宽不然很多优秀作品因为审核不上映的太多太多!第二导演太:

1

三个观点让我对国产电影失望吧!

第一个审核制度这个时代有些制度需要放宽不然很多优秀作品因为审核不上映的太多太多!

第二导演太爱找流量明星,而忽视真正有演技的演员很多剧本不错却因为演技而变成渣剧!

第三个就是电影保护市场做的不好,过度的引进外国电影利用过度渲染而造成很多国外特别差的电影留进本土而造成我们国家自己电影市场变差影响很多东西。

其实到了今天我们国家电影院少进几部外国电影更本没啥影响反倒对我国电影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2

简单说下我的想法,不能说失望,只能说加油!

自从《霸王别姬》和《活着》之后,电影质量呈现大幅度下降,以至于往后很难出现佳片,似乎从此之后导演编剧们已经江郎才尽。

而分别执导了《霸王别姬》和《活着》的陈凯歌和张艺谋此后也是烂片不断,每每两人出新片不管烂不烂我都会去支持一下!

不为别的,仅仅为了常年在豆瓣TOP·250第2位的《霸王别姬》和TOP·250第28位的《活着》。

但是每次一些流量小生的“佳作”都会让我忍不住提前离开电影院,的的确确不可否认流量小生带来的收益是巨大且丰厚的,这份报酬足以许多电影制作人为之折腰。

就像《流浪地球》爆火的时候,立马又出来了一个《上海堡垒》,不能否认人家的制作成本,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是观众的质量却在提升。

现在走马观花的影视作品纷纷呈现在观众面前,一个不经常看电影的人经历了这些年的影视作品轰炸阅片量也能达到几百部之多,可以说现在的观众有一大部分已经能大致分辨一个电影的好坏。

这一点是好的,这让诸多电影制作人明白只有好的作品观众才能买账,不能说绝望,只能说加油!

3

身为一名业余的影视剧爱好者,乐哥一直对中国电影充满信心!

但是,也有一些事情,会让人偶感沮丧。

比如——

各种蹭热度和无脑黑,让人感觉非常无奈。

春节档的《流浪地球》火了,同时也带火了一大批所谓的“砖家叫兽”。



他们从各个角度出发,指责流浪地球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设定。

乐哥不是专家,但是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是抱着欣赏和学习的态度去观看的。

如果带上“显微镜”,以吹毛求疵的态度去观看,那么——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爬过450多米半封闭铁制管道,衬衫胳膊肘处都没磨破,这一现象合理吗?《星际穿越》中对于多维空间和黑洞的描述就完全正确吗?爱真的能穿越空间吗?《阿凡达》中,人的灵魂到底是物质还是意识的呢?



如果按照某些“砖家叫兽”的标准来衡量,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一部完全合理的电影!

《流浪地球》热度刚过不久,暑期档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

这不,我们有幸看到一些跳梁小丑们的精彩表演!

抄袭的人告别人抄袭!我简直闻所未闻!


《五维记忆》的海报明显抄袭日漫大电影《你的名字》。

据某些人说,《哪吒之魔童降世》“可耻的抄袭行为”,偷走了他们呕心沥血之作的灵魂……

好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谁让《哪吒》那么火呢?谁让你那么弱呢?

再比如,《攀登者》当时还未上映,就有“键盘侠”不甘寂寞,不仅开启了“高级黑”模式,甚至还带上了人身攻击——

看完这些“智商感人”、“明显带有个人情感倾向”的评论后,乐哥一度很沮丧。

因为:

客观规律决定了——每一个新事物必将经历“产生、发展、消亡”这一过程。

乐哥很沮丧,因为乐哥不知道,键盘侠这一群体,什么时候才能够消亡!

版权意识还需加强!

学生时代,整个互联网对于版权的保护没有现在这么强烈,乐哥当时也是各种盗版的“受益者”。

躲在被窝里,忍受着无穷无尽的广告和满屏的错别字,白piao着某点中文网上各位大神们的心血之作。

只要有新电影上线,必在某播、某雷上找资源下载。

当时觉得:白piao使我快乐,白piao理所应当。

现在每每回想起来,都会为自己当年的行为感到羞愧。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就等于是尊重自己。

如果盗版横行,那么,好作品将会越来越少,势必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值得庆幸的是,很多从业者现在已经开始重视版权,很多观众们的版权意识也在逐渐形成!

支持原版,抵制盗版。乐哥和大家共勉!

结语

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工业还有一定的差距,承认差距是进步的前提;

其次,净化影视剧环境、打造一个良好的行业生态圈,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最后,希望每一个喜欢影视剧的朋友,就算没有能力增砖添瓦,也不要故意摸黑打压。

因为,良好的电影环境、高质量的影视作品,最终的受益者,是每一位观众!

4

近年来,资本、人才大量输入,相比于八九十年代大家对大荧幕持有的冷漠态度,如今,巨幕电影广受青睐,国家颁布《电影产业促进法》,中国电影市场快速成长,全世界都为之振奋。

好时代,首先体现在市场表现上:中国电影票房从2012年的170亿、2013年的217亿、2014年的296亿暴增至2015年的440亿。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期望与中国进行电影产业的合作,进行优质资源的整合。

这也是中国电影的坏时代

2015年的440亿让人们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期待万分,似乎2016年,中国电影的票房必然能够逼近甚至超过北美最大市场:600亿。然而,美好的愿望由2016年的457.12亿正式宣告破灭,增幅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大家十分沮丧。2017年第一季度的143.43亿,甚至低于2016年同期的144.9亿,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观影人数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下降了2.9%。

瓶颈是什么?

中国电影票房的神话就此停演,市场用一个个具体而又冰冷的数字给了电影人当头一棒。中国电影怎么了?瓶颈是什么?

2017年春节档

《乘风破浪》:纵然表现可圈可点,但与2014年《后会无期》的成功还是产生了一定差距。它更像是一部90年代的台湾青春文艺片,无论从叙事、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冲突的构建,都无法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就制作而言,它也不如2008年周杰伦导演的《不能说的秘密》。

事实上,《西游2》、《大闹天竺》、《功夫瑜伽》、《决战食神》的表现更是让人失望,因而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的下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中国观众的品味不断提高,而中国电影没有找到提高自身质量的方法,却奢望有人为其提供一个好的票房,公正自由的市场会残酷地揭露真相。

瓶颈之一:迷思

视觉奇观,的确是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在中国观众并未大规模接触好莱坞电影的时代,着力于画面特效后期制作的电影成功地虏获了一大批中国观众。然而,这样的方式在中国观众对美国大片司空见惯的当下,确确实实地失去了作用。作为中国电影的领军人,张艺谋的《长城》就是一个例证,空有华丽的外表,即便是高成本制作,但经不起推敲的内核也很难真正吸引观众。中国电影人在电影制作上的关注核心,是不是走偏了?

2015世界著名电影院校校长论坛上,欧洲派强调形成作者电影,而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院长Daley女士则认为说故事才是电影最重要的作用。其实,无论是欧洲派还是美国派,他们只是关注了电影进行文化传播的不同方面而已。说故事是电影最基本的作用,在说好一个故事的基础上,作者的风格特质自然而然就会流现。

但是中国电影,说好故事了吗?

张艺谋早期的电影有文学作品的支撑,把故事说得生动完整,而如今,过分追求视觉奇观的电影忽视了电影本身的故事内容,根基不扎实,怎能开出绚烂的花朵?

瓶颈之二:人才

电影是一门艺术,从导演、制作人、编剧、演员到摄影、道具、后期都需要专业人才。一个演员出身的王宝强,都可以转型成为导演拍摄电影,专业基础薄弱的他所交出来的作品必然不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惊喜。中国的电影市场上,往往过分关注演员的明星效应,却似乎缺乏了对电影各个环节专业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有多少人能够关注到中国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邀请韩国的摄影团队,至于道具师,依旧是请一些廉价的农民工。各种各样的人才,是形成一部好电影最基本的要素,艺术作品呈现的过程中,需要各种专业人才的配合。电影海报正中高颜值的小鲜肉,并不能代表作品的质量和号召力。

人才的培养问题,亟待解决。

瓶颈之三:制度

1949年之后,中国电影控制生产,审查制度格外严苛。与国际通行的分级审查制度相比,中国电影的发展的确面临更大的限制。电影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真正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瞻前顾后,也必然会影响好电影的出现。

关于《一九四二》,早在1992年,冯小刚就想拍摄,无奈立项一直无法通过。尽管二十年后,这部电影还是与大家见面了,但是时移世异,在好莱坞电影对中国本土民族题材的冲击下,这部电影没有在最适宜的时机表达出它想表达的东西,因而惨淡的票房也是可以预见到的。

张艺谋的《活着》,即使改编了结局,却依然无法得到公映。《收获》杂志发表了这篇小说,文学作品广为流传,但这部电影却永远无法走上大荧幕与观众见面。或许,张艺谋后期电影态度的转变,也是对制度的一种无奈妥协。

冯小刚总是吐槽,中国电影审查制度让人捉摸不定、难以把握。如果一部电影制作完成以后却无法公映,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如何突破?

美国文化产业的经验在哪里?

在波士顿,100多美元一张的歌剧门票,为人们展现的是不借助于麦克风的纯粹人声,诺大的舞台,专注的观众,歌剧艺术家凭着其深厚的艺术素养向人们传达出无可替代的人声所能够实现的艺术奇蕴。常年爆满的剧场,似乎在向世界人民传递着美国魅力。

美国人对艺术的追求是极致的,他们会在每个座位椅背后面安装一个电子屏,可供观众进行多种语言选择来了解歌剧表现的内容,又不破坏舞台的整体感。歌舞升平的百老汇,美国最传统的音乐剧、歌剧都在这里上演,人们对其十分痴迷。在美国,艺术不只是艺术家的事,是全社会的事。艺术的表达形式丰富多彩,而大荧幕所呈现的电影可谓是冰山一角,没有露出水面的部分蕴藏着美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侧面来看,歌剧、音乐剧门票价格不菲,美国文化产业的收入是巨大的,但更是多元的。在美国,任何城市都有它的艺术,无论是建筑还是音乐,都展现出这个城市的文化风格。波士顿的古典、纽约的多样、拉斯维加斯的神秘,独树一帜的文化样态成为了美国城市的标签。在每种文化样态下,都有各种各样优秀的人才,从舞台走上大荧幕,从现场走向摄影机,美国电影的人才来源于各种艺术形式背后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秀的专业人才。

人们熟知的环球影城、迪士尼乐园,还有各大顶级酒店打造的剧场,美国文化产业不错过任何一种形式,全方位覆盖人们的生活。艺术本身的发展,也提升了观众的品味,培养了极具价值鉴赏能力的自由市场。

同时,美国十分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且有着博大的胸襟能够包容全世界优秀的文化。一个没有漫长历史的国家,具有更显著的危机意识,美国人民注重学习、注重创新、注重优秀文化资源的整合,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的文化产品。艺术的根本是传递价值,能带给人们欢乐、带给人们思考、带给人们享受的艺术作品,通过不同的形式,将新的美国文化价值不断传播。

欧洲街头,随处可见《碟中谍5》的海报,美国形象通过电影广泛传播。《功夫熊猫》、《花木兰》这些中国元素在美国电影里也得到了很好的表达。《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跨界的经典,美国人将一个俄国的故事请英国人以其擅长的戏剧形式得到完美呈现。

这就是美国经验。

意大利戏剧学家卡努杜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两种,而电影就是填补两者之间鸿沟的艺术作品。美国似乎站在了艺术的制高点上,文化差异、国境边界都无法阻挡其发展文化、传播文化的脚步。世界的美国印象,美国电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影需要整合各种艺术资源、艺术样态,中国电影获取大量资本,却缺乏了合理利用资本的意识。大荧幕背后的编剧、演员、舞蹈、音乐,甚至推广过程中的宣传,观众审美的培养,附产业的发展,电影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其本身,更是整个文化艺术产业蓬勃向上的展现。

那么,中国电影的现状,是不是说明了什么?

突破之道(一):政策

中国电影制度的现状有其历史原因。相比于电影,电视剧出现于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政策大力推行,经济市场化,因此电视剧编剧在成长之初,就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去说一个贴近生活的好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所要表现的东西愈加丰富,不同的观众拥有不同的需求,政策的改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推进。

电影的影响力往往会大于文学作品,制度对其的限制很难实现完完全全的合理化。有时候,巧妙突破也是一种迂回的方式可以实现曲线救国的目的,吸纳国外优秀制作团队,启用两岸三地专业演员,可以使得电影凸显出灵魂。

突破之道(二):人才

艺术人才遍布全世界各地,中国资本缺少集结优秀华人艺术家的魄力和策略。从2014年开始,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如《白日焰火》、《智取威虎山》、《刺客聂隐娘》、《湄公河大案》、《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等,不同华人区的导演对中国电影贡献的成绩让人感到惊喜。

奥斯卡获奖名单中,总是不缺哈佛大学等传统意义上的高材生的身影。这也说明了,艺术本身不仅仅是专业院校的事,综合类大学可以通过培养全面的人才,使其在艺术领域发挥出不同反响的优势。综合人才具有全面的素养,人文、历史、哲学、科技等看似与艺术不相关的课程,在无形之中可以启发人们的艺术敏感性。并且,综合院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电影中的中国故事也应该极大丰富。然而,经典阅读的匮乏,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也造成了中国电影题材和主题的局限性,内容深度不够。因此,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也是发展中国电影的重要突破手段。

突破之道(三):多城市发展

汲取美国经验,中国的电影不应该仅仅汇聚于北京、上海等地。近年来,浙江、长沙、青岛等地影视产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厦门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优势,成为许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然而,也只是取景地,厦门的电影文化并没有真正形成。每个城市都应该有独特的风格,保有其最真实、最自然的风格中散发出的艺术气息,才有利于电影对文化价值的传播。

我们在行动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电影博物馆

为了支持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学校在翔安校区图书馆8楼修建了电影博物馆,其中与院线同步播放电影。更令人欣喜的是,博物馆中还收藏了许多胶片电影,胶片电影的保存和修复,都是一门艺术。在数字化的今天,作为国宝的胶片拍摄方式被电影人丢弃。事实上,高成本的胶片给予电影拍摄的庄严感是数码技术无法替代的。

·厦门大学“中文有戏”演出季

这是一个平台,培养电影制作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同时,在无形之中,观众的品味也能够被引导和提升。“中文有戏”不但要拍摄自己的故事,更要重新阐释经典的故事。

·“网红”邹振东教授撰写电影《陈嘉庚》的剧本

厦门大学对电影事业的支持和贡献需要全校师生的努力。

美国电影的故事似乎已经不再精彩,迪士尼故事的不断翻拍是否也预示着美国也需要寻求突破?电影观众的需求多种多样,中国电影事业已经具备了发展的各项要素,我们蓄势待发。

电影不是电影的事,是国家的事。

5

其实,我一直对国有电影抱有希望。因为除了那些爱炒作的小哥小草小鲜肉,还有一些沉淀下来真正演戏的演员。

像《盲井》、《钢的琴》、《万箭穿心》、《我不是药神》......这些电影完全贴合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和背景,那种感同身受和惺惺相惜的观影体验是任何外来片都代替不了的。

但是有些电影也真的挺让人失望的。失望就失望吧,无论是导演和演员都是人,也有精神不好,劳累过度的时候,出现一些不好的作品无可厚非。可是为什么网上总会冒出一大群“洗地魔”,如果敢于提出一些质疑的声音,就会被莫名围攻!

偶尔犯个错,拍个烂片没什么,但是拍的不好还不让人说,犯了错还不能承认错。这样下去,只能越来越烂,越来越错。


6

当然就是,有钱就是爷,艺术是什么,没人关心

下面举例一波

《唐人街探案》网剧

金主爸爸投资,但要硬塞流量花瓶。

不肯加,金主爸爸不投资,就没有现在单集1000万(据说)的《唐探》网剧。没办法,只能妥协呗,可又不甘心被几颗老鼠屎坏了一整锅好粥,这时候单元剧似乎是最好的两全办法。

既有资金保证前八集的高质量,又完成了用大ip捧流量的任务,我想稍有智商的观众应该都看得出策划的用心良苦,可以理解这波骚操作。

由此看这剧属实业界良心了,没把观众当傻子遛,而是和观众联手,给没实力的流量和想把观众当傻子遛的资本,狠狠的打脸。

而对流量如此明显的捧杀,我怀疑陈思诚是故意的。如果之后唐探宇宙延展,网剧拍第二季,一来不缺投资商,毕竟前八集的人气有目共睹,二来也没人敢再往里硬塞小鲜肉了,得被戳着脊梁骨骂死。

不过话说回来,后四集除了流量的锅,导演也难辞其咎,辣眼睛的高饱和配色,不走心的划水群演,五分钱特效还是星爷《百变星君》那时候的水平。还有,流量没经验可以指导嘛,看样子导演是放弃治疗了,任他们自由发挥过度用力。

比起整12集里这几个人不时来蹦跶两下,情愿像现在这样后4集任他们胡搞,至少我可以当这部《唐人街探案》网剧只有八集,对我观剧感受影响不大。

7

其实对国产电影也谈不上失望。主要是对于大部分电影的剧情不是很满意。我感觉就是剧情方面有些不足,偶很多电影取材很不错,但是剧情就是让观众感觉没有到位,还差点意思的感觉。比如《西游记之女儿国》,这部电影取材我感觉很有看点,而且前期发布了主题曲,我听着主题曲热血沸腾,感觉这绝对是一个戏剧性极强的电影。情人节点映那天我自己一个人就去看了,然而看完之后感觉剧情的矛盾冲突差点意思,没有达到我想看到的那种感觉,我感觉应该强化那种爱而不能的感觉。

所以我感觉主要问题在于剧情,包括动画电影。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也是有很多了,基本上每一部我都看了。感觉其中剧情比较好的就是《白蛇:缘起》,这个剧情感觉很完美,没有什么大问题。感觉不好的一个就是第一部青春题材动画《昨日青空》,《昨日青空》的画面、音乐我感觉很完美了,非常不错,但是剧情有些不尽如人意,女主莫名其妙的就喜欢上了男二,一丝的铺垫都没有。感觉这部电影的剧情差很多。

(均为个人观点,望大家批评指正)

8

吴京拍了两部那么好的电影,影视圈里却没有人给他点赞。而卡梅隆来中国一下,张艺谋等人都冲上去拼命捧臭脚,说明这个圈子已经烂到家了,烂透了。

9

我来说说吧!虽然我不是贵圈人士,但!爱电影这份情结是打小就开始的....!小时候也爱看战争片,什么《红日》《地道战》等等,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们还沉浸在《霍元甲》《陈真传》时,一次偶然看了录像《铁血战士》,当时感觉这一定是真事,而且是现场拍摄的,很震撼!当90年代我们还在追《封神榜》《12.1枪杀大案》时,中国引进了大片《真实的谎言》,我才知道,战争电影原来可以这么拍,当我还以为印度阿三片不就是《流浪者》《大篷车》一言不合就跳舞时,一眨眼他们出了《平民窟里的百万富翁》《摔跤吧爸爸》,再看我们拍了些啥?说实话,这么多年了唯一就《霸王别姬》还勉强能拿得出手,其它的片就麻绳提豆腐,有人会说我们的《战狼2》《红海行动》《流浪地球》《药神》不错啊!票房不错不代表作品就好,《狼2》去掉爱国情结跟垃圾片没区别,场景画面故事还不如《红海》,虽然《红海》也就是换了中国演员的美国反恐片,要我说拍《红海》还不如拍一部真正的中越战争片更有吸引力,毕竟那是真实发生的事,艺术来源于生活嘛,片尾曲就用《血染的风采》吧!又有人说了,我们的《卧虎藏龙》获奥斯卡了,真心话这片真没啥获该奖的理由,它能获奥奖那《霸王别姬》算啥?虽然《霸王》距离奥斯卡奖也真有点距离,什么距离我不知道怎么说,总感觉少了点震撼心灵的气场,如果有机会能见到老某子、姜文大哥、陈凯歌....!我不会找他们要签名合影,我只想问一下,中国电影为啥获不到奥斯卡奖!也许有人会说:我们起步晚,那么阿三起步早?说我们没有好的题材,我笑了,直接笑尿了!中华5千年的文明居然没有题材,说国外拍了鬼片不错!蒲松龄棺材压不住了,说国外神话片不错,罗贯中、后羿、女娲....估计要诈尸了!说国外古代英雄片不错,霍去病、项羽、冉闵....估计要跳出来杀人了!全世界都知道《四大美女》(夸张一下),结果我们拍出了马震!说国外灾难片不错,我靠!中国灾难还少吗?说国外的科幻片不错!难道中国人没有科幻头脑?刘慈欣估计要骂娘了,虽然《流浪》题材不错,但是!如果让卡神来拍会是啥效果?不说大家心里清楚,《三体》拍了这么多年了,还不知道啥情况,不是本子不行,我只是质疑导演的水平,预测70%会扑街,冯导说过:中国导演没有大师,这句话我认可!那么中国的大师在哪里呢(我不是指闫芳王林啊)?有人说中国的梅西在开拖拉机,我认为中国的导演大师也在开!发哥把自己的遗产捐了,我想问发哥:你热爱电影吗?如果热爱,为啥不拿一半遗产出来去发展下一代影视工作者呢?既然爱它就应该希望它辉煌!说了这些有人会说了:你行你上啊!没那本事瞎逼逼啥....!说实话,炒鸡蛋好不好吃我能尝个一二,让我下鸡蛋真不是这块料,但是,就算赶鸭子上架,我想我也拍不出裤裆藏雷的桥段来!

10

现在影视剧基本不看,生活家庭伦理剧还可以,古装、抗日神剧就没发看了。太假了,先说古装剧,穿着古装,谈着现代恋爱,说话嗲声嗲气,服装露骨。难道古人就是这个样子吗?看看八十年代以前的影视,都比较尊重历史,看着舒服。再说抗日打仗的,当年是多么爱看那,现在拍的电视剧都是浓妆艳抹,衣服整洁。连老百姓的衣服都没补丁,难道过去老百姓生活就那么好吗?一点真实感都没有。